人教版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卷练习.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04261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87.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卷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卷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卷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版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卷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版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卷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人教版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卷练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人教版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卷练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人教版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卷练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人教版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卷练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人教版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卷练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卷练习.docx

《人教版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卷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卷练习.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卷练习.docx

人教版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卷练习

人教版2020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下列文学常识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闻(消息)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个部分组成,它具有真实性、及时性、简明性等特点。

B.刘禹锡,字梦得,宋代著名诗人,《陋室铭》是其代表作,表达了他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C.《芦花荡》作者孙犁,“荷花淀”派代表作家,《白洋淀纪事》是其最负盛名的作品集,他的小说清新朴素,抒情味浓,有“诗意小说”之美称。

D.《桃花源记》作者东晋陶渊明,字元亮,文章描绘了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的桃花源,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表现了他对当时现实生活不满。

2.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妖娆(náo)       飘逸(yì)       强聒不舍(guō)

B.旁骛(wù)       恪守(gè)       矫揉造作(jiǎo)

C.广袤(mào)       恣睢(zì)       孜孜不倦(zī)

D.拮据(jié)       诓骗(kuāng)   箪食壶浆(dán)

3.下列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杳无消息  任劳任怨  恹恹欲睡  锐不可挡

B.一丝不苟  如梦初醒  弹精竭虑  抑扬顿挫

C.触目伤怀  自出心裁  藏污纳垢  春寒料峭

D.正襟危坐  因地制宜  深恶痛疾  自渐形秽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一些地方产生“电荒”是有原因的。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除了冬季取暖用电量上升、江河缺水等原因之外,更与地方煤炭、电力行业长期存在的体制弊端有直接关系。

B.英国雷丁大学一位名叫朱利安•文森特的生物学家和一位复合材料专家领导的科研小组正在从事这项研究。

C.青年作家残雪认为鲁迅的作品实现了一种“突破”,而《故事新编》中的《铸剑》则使这种创造达到了登峰造极。

D.滨江市金龙娱乐城火灾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据有关人士保守估计,直接损失至少在六千万元以上。

5.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①这种力量是一种沉重,是一种积累,更是一种希望。

②所有雪花的积累,竟会爆发出如此的辉煌,蕴含着如此的力量!

③忽然,那雪轰然而下,一时间如瀑布纵贯,惊天动地。

④只见高高的悬崖顶上,堆积了很厚的雪,像一堵墙般耸立着。

⑤去年冬末,我和几个朋友去山上赏雪,在一个山谷里,看到了令人震惊的一幕。

⑥约一分钟后,积雪倾尽,我们却依然沉浸在那一泻的气势里。

A.⑤③④⑥②①

B.④⑥⑤③①②

C.⑤④③⑥②①

D.④③⑤①⑥②

6.(2018届四川省遂宁市九年级上教学监测)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江河是朦胧诗派的代表诗人之一,他的作品《星星变奏曲》以“星星”为主要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光明的渴求。

B.“《孤独之旅》这篇小说的环境描写为人物活动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背景”,这个句子的主语是“《孤独之旅》”。

C.《史记》中,“本纪”记载历代帝王的兴衰和重大历史事件,“世家”是历朝诸侯贵族的活动和事迹,“列传”为历代各阶层有影响人物的传记。

D.蜀国丞相诸葛亮的《出师表》前半部分是临行前的进谏,后半部分表明出师夺胜的决心。

文章写得慷慨深沉,动人心魄。

7.下列文学常识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B.《次北固山下》是一首五言绝句。

C.古代有许多表示敬称的特定字词,例如“惠”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行为动作,如“惠存”“惠赠”;“贵”用于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如“贵干”“贵庚”。

D.《金色花》是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的作品。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我的母亲

老舍

①母亲生在农家,勤俭诚实。

为我们的衣食,母亲要给人家洗衣服,缝补或裁缝衣裳。

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

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绿瓦盆。

她作事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

晚间,她抱着一盏油灯,还要缝补衣服,一直到半夜。

她终年没有休息,可是在忙碌中她还把院子屋中收拾得清清爽爽。

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已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

院中,父亲遗留下的几盆石榴与夹竹桃,永远会得到应有的浇灌与爱护,年年夏天开许多花。

②从这里,我学得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

这些习惯至今还被我保存着。

③有客人来,无论手中怎么窘,母亲也要设法弄一点东西去款待。

舅父与表哥们往往是自己掏钱买酒肉食,这使她脸上羞得绯红,可是殷勤的给他们温酒作面,又给她一些喜悦。

到如今,我的好客的习性,还未全改,尽管生活是这么清苦,因为自幼儿看惯了的事情是不易改掉的。

④母亲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

可是,母亲并不软弱。

那时有多少变乱啊,有时候兵变了,有时候内战了,城门紧闭,铺店关门,昼夜响着枪炮。

这惊恐,这紧张,再加上一家饮食的筹划,儿女安全的顾虑,岂是一个软弱的老寡妇所能受得起的?

可是,在这种时候,母亲的心横起来,她不慌不哭,要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

她的泪会往心中落!

这点软而硬的性格,也传给了我。

我对一切人与事,都取和平的态度,把吃亏看作当然的。

但是,在作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画好的界限。

我怕见生人,怕办杂事,怕出头露面;但是到了非我去不可的时候,我便不敢不去,正像我的母亲。

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几十位教师吧,其中有给我很大影响的,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

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⑤当我在小学毕了业的时候,亲友一致的愿意我去学手艺,好帮助母亲。

我晓得我应当去找饭吃,以减轻母亲的劳动困苦。

可是,我也愿意升学。

我偷偷的考入了师范学校——制服,饭食,书籍,宿处,都由学校供给。

只有这样,我才敢对母亲说升学的话。

入学,要交十元的保证金。

这是一笔巨款!

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

当我由师范毕业,而被派为小学校校长,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

我只说了句:

“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

”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

新年到了,正赶上政府倡用阳历,不许过旧年。

除夕,我请了两小时的假。

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锅冰灶的家中。

母亲笑了。

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

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

到我该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去吧,小子!

”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

⑥生命是母亲给我的。

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

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

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

唉!

还说什么呢?

心痛!

心痛!

8.阅读原文,简要概括文章写了母亲哪些事?

9.文章多次写母亲的“泪”请结合上下文,参照示例,揣摩语句,体会感情。

 

语句

情感

示例

她的泪会往心里落。

母亲在变乱中承受苦难的酸楚、隐忍。

(1)

……而后含泪把我送出去。

________

(2)

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

________

1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富有表现力,请做简要赏析。

(1)母亲笑了。

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

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

(2)唉!

还说什么呢?

心痛!

心痛!

11.理解第⑤段画横线的句子说说“我”为什么流泪。

三、文言文阅读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12.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1)止有剩骨      止:

(2)而两狼之并驱如  驱:

(3)一狼洞其中     洞:

(4)屠自后断其股   股:

13.用现代汉语翻译言语中画线的句子。

(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14.理解填空。

        

(1)本文篇幅短小,结构紧凑,情节曲折,通过屠户“(遇狼)—— ()——(御狼)——()”来展开双方的矛盾和斗争。

(2)文中表明作者看法的句子是“                                     ”。

四、句子默写

15.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错字、多字、少字、笔画不清断均不得分。

(1)日出而林霏开,____________________。

(欧阳修《醉翁亭记》)

(2)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无题》)

(3)寂寂江山摇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4)____________________,月是故多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雨欲来风满楼。

(许浑《咸阳城东楼》)

(6)因思杜陵梦,_______________。

(温庭筠《商山早行》)

(7)____________________,肯将衰朽惜残年。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8)爱上层楼,____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9)用典是古诗词常见的表现手法。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是借用典故表达世事沧桑、人事更迭的感慨。

五、作文

16.阅读下面的组诗,按要求写作。

(组诗)

(一)

红红的灯笼挂在千家万户

将一年的美好心事裹得严严实实

(二)

诗人一声呐喊纵身一跃

江水翻起无穷的力量

(三)

寒食禁火举杯饮泪

这使得我们的灵魂彼此挤靠

(四)

东坡老人一声但愿人长久

璀璨了苍凉的星空

……

传统节日文化是一颗璀璨的明珠,记载着民族的历史,承载人民的心愿,闪耀着华夏文明的光辉,结合上面对组诗的理解,请以“这个日子让我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

(1)将题目补充完整;

(2)围绕你对“组诗”的理解来写作;(3)文体不限;(4)不得抄袭、套作;(5)文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17.请以“身边的风景也动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力求写出自己的真切体验与独特感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与人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二、现代文阅读

1、

三、文言文阅读

1、

四、句子默写

1、

五、作文

1、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