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历史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教案共5套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396208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上历史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教案共5套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七上历史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教案共5套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七上历史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教案共5套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七上历史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教案共5套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七上历史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教案共5套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七上历史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教案共5套新人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七上历史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教案共5套新人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七上历史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教案共5套新人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七上历史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教案共5套新人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上历史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教案共5套新人教版.docx

《七上历史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教案共5套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上历史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教案共5套新人教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上历史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教案共5套新人教版.docx

七上历史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教案共5套新人教版

七上历史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教案(共5套新人教版)

第16课 三国鼎立

教学目标1.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经过及作用,分析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一胜一败的原因。

2.知道魏蜀吴三国建立的时间、都城及建立者,了解三国的发展情况。

3.正确评价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让学生学会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4.通过学习三国鼎立局面,让学生认识到分立是暂时的,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教学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

教学难点分析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一胜一败的原因,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教学内容新课导入导入1:

(材料式导入)“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是曹操《蒿里行》中的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是曹操《龟虽寿》中的诗句。

上述诗句都与东汉时期的历史人物曹操有关,你知道曹操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吗?

两首诗分别反映了什么?

导入2:

(情境式导入)同学们,下面请欣赏《三国演义》片头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在东汉末年,为什么会涌现出像曹操、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赵云、孙权、周瑜等如此多的英雄豪杰?

他们都有什么样的作为?

对后世有什么样的影响?

曹操、刘备和孙权都是叱咤风云的人物,为什么到头来却依然要三分天下呢?

三国是指哪三个政权?

开国君主都是谁?

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从这一课的学习中寻找答案吧。

课堂探究板块一 官渡之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操《蒿里行》

材料二 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继而击溃袁军主力。

此战奠定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1)材料一的诗中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2)为了改变材料一的状况,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出曹操率先与袁绍进行了哪次战役?

此次战役的特点是什么?

(3)说说这次战役中曹操胜利的原因。

答案:

(1)描绘了东汉末年经济凋敝、人口减少和百姓生活困苦的社会现实。

原因在于东汉末年州郡割据、战乱不断。

(2)官渡之战。

曹军以少胜多。

(3)客观方面:

①袁绍骄傲轻敌;②人民渴望早日结束战乱实现统一,统一成为历史发展的趋势。

主观方面:

①政治上:

挟天子以令诸侯,增强了号召力;重视人才。

②经济上:

招募流亡农民垦荒,组织士兵屯田,发展生产,粮食储备丰富。

③军事上,有一支战斗力较强的军事力量,作战过程中采取正确的战术。

过渡语:

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了基础,曹操的下一步理想和目标是要统一全国,那么就必须消灭南方孙刘联军的势力,一场赤壁大战展开了。

板块二 赤壁之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教学内容课堂探究 请回答:

(1)材料中“三国”指的是、、三个国家。

(2)材料中这首词与我国古代历史上哪一著名的战役有关?

说说与此次战役有关的成语或典故。

(3)请列出这次战役中弱方取胜的原因。

从中我们要吸取哪些经验教训?

答案:

(1)魏 蜀 吴

(2)战役:

赤壁之战。

成语或典故:

草船借箭、蒋干盗书、周瑜打黄盖、诸葛亮借东风等。

(3)原因:

曹操骄傲轻敌;曹军来自北方,士兵疲惫,水土不服,且不习水战;孙刘联合,采用火攻等正确战术;当时统一的条件尚未成熟。

(任选两点即可,其他原因只要符合题意也可)经验教训:

谦虚谨慎,骄傲必败;重视利用自然条件;培养观察思考的习惯;团结可以战胜强大敌人等。

过渡语:

三国鼎立期间,魏、蜀、吴三国为了打败对方,都特别重视发展生产,增强自己的实力。

因此,三国时期社会经济得到了很大发展,为后来的西晋统一奠定了基础。

板块三 三国鼎立

(1)结合本目知识,制作表格,归纳三国鼎立的形成。

(2)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3)结合《三国鼎立形势图》,绘制三国鼎立示意图。

(4)简要说出三国的经济发展状况。

答案:

(1)

国名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

魏220年曹丕洛阳

蜀221年刘备成都

吴229年孙权建业

(2)直接原因:

赤壁之战。

根本原因:

魏、蜀、吴三国经济、军事实力势均力敌,缺乏统一全国的经济基础。

(3)如图所示:

(4)魏:

修建许多水利工程,北方生产明显恢复和发展起来。

蜀:

丝织业兴旺,蜀锦行销全国。

吴:

造船业发达,230年孙权派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加强台湾与内地的联系。

结束语: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进程中的重要战役,这一局面的形成是分裂割据逐步走向统一的发展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创造了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从而推动了这一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的恢复和发展。

板书设计

当堂达标  

1.东汉末年,曹操在割据混战中取得政治优势地位的原因是( A )

A.挟天子以令诸侯B.实行屯田制

c.招贤纳士D.打败强敌袁绍

2.确定曹操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是( c )

A.长平之战B.巨鹿之战c.官渡之战D.赤壁之战

3.“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

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

”这首诗描述的是( B )

A.官渡之战B.赤壁之战c.淝水之战D.澶州之战

4.下列人物没有称帝的是( D )

A.刘备B.孙权c.曹丕D.曹操

5.三国时期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与内地联系的国家是( A )

A.吴国B.蜀国c.秦国D.魏国

教材图

片分析1.官渡之战形势图:

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

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在此展开战略决战。

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识读图片时,要注意把握示意图中的官渡、乌巢等地点,以加深对战役进程的了解。

2.《三顾茅庐》:

为请诸葛亮出山相助,刘备曾三次亲自到诸葛亮的住所隆中拜访,前两次都没见到诸葛亮。

第三次,诸葛亮被刘备的诚心打动,见了刘备,诸葛亮给刘备详细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即著名的“隆中对”,深得刘备的赞许,诸葛亮从此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

3.三国鼎立形势图:

识读地图时,找出魏、蜀、吴三国所在的地理位置,并在图中找出三国的都城所在地以及官渡、赤壁、夷洲的具体位置。

史料积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

教学反思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教学目标1.了解西晋建立、统一全国及八王之乱的基本史实,分析西晋是一个短命王朝的原因。

2.知道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和十六国建立,认识到北方游牧民族内迁促进了民族交融,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3.通过学习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等史实,初步认识民族平等、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西晋的短暂统一,八王之乱,少数民族的内迁。

教学难点西晋王朝短暂而亡的原因,理解少数民族内迁的原因。

教学内容新课导入导入1:

(材料式导入)同学们,在《中国历史朝代歌》里中间有几句“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在这个朝代歌中,魏、蜀、吴三国是如何灭亡的?

西晋是“二晋”之一,它的历史又是如何呢?

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学习第17课吧!

导入2:

(情境式导入)同学们,请观看视频《西晋的统一》。

历史上,魏、蜀、吴三国都曾希望以自己的国家统一中国,但三国追逐竞争的结果都未能如愿,而且在不长一段时间里相继退出了历史舞台。

结束三国鼎立局面的是代魏而立的西晋政权。

但西晋的统一极为短暂,为什么说西晋是一个短命的王朝?

八王之乱对西晋产生了什么影响?

让我们一起走进本课,来寻找答案吧!

课堂探究板块一 西晋的建立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钱被奉为神物,“无德而尊,无势而热,排金门而入紫闼(tà宫廷)。

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

……凡今之人,惟钱而已!

”为世神宝。

亲之如兄,字曰“孔方”。

——西晋人鲁褒《钱神论》

请回答:

(1)材料说明当时西晋什么样的社会风气?

(2)简要说说西晋的建立和短暂统一的史实。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晋短暂统一全国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

(1)这则材料说明,在大地主、大贵族当权的背景下,社会上下道德沦丧,唯利是图,享乐之风盛行。

(2)266年,司马炎自立为帝,建立西晋。

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

(3)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比较迅速,国力充足;南方蜀、吴两国的统治者日益腐朽,国力日趋衰落,且蜀国已被魏国灭亡;从客观上看,统一也是符合历史发展总趋势和人民愿望的。

过渡语:

西晋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但并没有出现长期统一的富强局面,由于统治阶级内部的混战和他们对各族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都迅速激化,导致了八王之乱的发生。

板块二 八王之乱

(1)八王之乱发生在哪位皇帝在位时?

混战在哪里展开?

(2)西晋为什么会发生八王之乱?

(3)八王之乱的性质及危害是什么?

(4)西晋为什么是短命的王朝?

答案:

(1)晋惠帝。

洛阳一带。

(2)①西晋初年,晋武帝大封同姓诸王,后又陆续派遣诸王据守州郡重镇。

这些出镇的宗室诸王,既手握重兵,又掌管民事,势力日益强大。

②西晋统治者昏庸腐败。

(3)性质:

西晋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进行的混战:

危害:

混战长达16年,给人民带来灾难;经济遭到破坏,西晋衰落下去。

(4)阶级矛盾尖锐,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重重,统治集团迅速腐朽;八王之乱削弱了统治力量,耗竭了西晋国力;民族矛盾激化,内迁的少数民族(受压迫)起兵反晋。

过渡语:

西晋建立后,统治腐朽,统治集团内部发生了争夺皇位的内乱,破坏了西晋的统治秩序,耗竭了西晋的国力。

教学内容课堂探究板块三 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从东汉后期开始,北方、西北方大批少数民族内迁到中原与汉族杂居,主要有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族。

西晋时人数达几十万,出现了“关中之人,戎狄居半”的局面。

请回答:

(1)材料表现了哪种民族交流方式?

通过民族交流,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什么?

(2)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游牧民族内迁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哪里?

(3)阅读上述材料后,你有什么感想?

答案:

(1)迁徙杂居。

民族交融。

(意思相近即可)

(2)原来生活在西北的氐族和羌族,由西向东迁入陕西关中;分布在蒙古草原上的匈奴族和羯族,由北向南迁到山西一带;鲜卑族有一部分迁到辽宁,一部分迁到陕西及河套地区。

(3)北方游牧民族同中原农业民族在经济上历来有互补的需求,是民族交融趋势的经济基础,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民族交融从东汉后期开始,北方、西北方大批少数民族最后都融入汉族,成为中华民族的一个组成部分,促进了民族交融。

结束语:

西晋结束了三国分裂局面,统一了全国。

但西晋的统治很短暂。

西晋灭亡后,北方进入了“十六国”时期,各国彼此交战,北方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人民颠沛流离。

但是,各民族通过长期交往和互相影响,也加速了民族交融。

板书设计

当堂达标  

1.在讲三国结束的历史时,老师在幻灯片上画出了三国鼎立示意图,并按灭亡的顺序依次删除。

老师删除的顺序应该是( c )

A.魏、蜀、吴B.魏、吴、蜀c.蜀、魏、吴D.蜀、吴、魏

2.西晋第一个皇帝是( D )

A.司马懿B.司马师c.司马昭D.司马炎

3.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唯一完成全国短暂统一的封建王朝是( A )

A.西晋B.东汉c.西汉D.曹魏

4.成语“乱七八糟”和两个历史故事有关,“乱七”同汉景帝时的“七国之乱”有关,而“八糟”同惠帝时的“八王之乱”有关。

“八王之乱”发生的朝代是( c )

A.东汉B.西汉c.西晋D.秦朝

5.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部和西北部少数民族不断内迁,这些少数民族主要是( A )

A.匈奴、羯、氐、羌、鲜卑B.匈奴、蒙古、氐、羌、鲜卑

c.匈奴、羯、氐、羌、蒙古D.匈奴、羯、氐、满、鲜卑

教材图

片分析1.西晋持刀陶俑:

此俑高20厘米,1955年在湖南省长沙市出土。

这是西晋武吏或士兵的形象,西晋时期继续保持着汉末以来的社会特点,门阀大族拥有大量部曲,即“家兵”。

2.敕勒川狩猎图:

此图是内蒙古和林格尔北魏墓壁画摹本。

该壁画色彩艳丽,内容丰富。

有崇山、平川、草原、河流和树丛,还有各种动物,如鹿、虎、猴,它们在树丛中和草地上奔跑跳跃。

河中有很多鱼,猎人们紧衣装束,骑马在山林平川上射猎。

3.西晋内迁少数民族分布图:

此图反映了西晋时我国北方主要少数民族内迁的分布情况。

依照图例在图中将内迁的五个主要少数民族标注出来,加深印象。

同时,观察一下内迁少数民族的大致分布区域。

史料积累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写照: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