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模拟习题08.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397814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11.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模拟习题0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模拟习题0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模拟习题08.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模拟习题08.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模拟习题08.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模拟习题08.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模拟习题08.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模拟习题08.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模拟习题08.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模拟习题08.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模拟习题08.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模拟习题08.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模拟习题08.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模拟习题08.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模拟习题08.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模拟习题08.docx

《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模拟习题0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模拟习题08.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模拟习题08.docx

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模拟习题08

下学期高一语文期中模拟试题08

总分:

150分,时间:

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26分)

一.(14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形骸(hai)炮烙(paoluo)忖度(cun)奄奄一息(yanyan)

B.上颚(e)衰竭(shuaijie)吞噬(shi)煞费苦心(shafei)

C.盥洗(guan)栅栏(shan)荒芜(huang)逍遥自在(xiaoyao)

D.咀嚼(jue)聒噪(guo)踝节(guo)膏腴之地(gaoyu)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百无聊赖寥寥无几诞皮赖脸错综复杂

B.束手待毙不曲不挠无影无踪绿树成荫

C.心安理得敷衍塞责峨眉之巅铤而走险

D.人才挤挤碧波荡漾席卷天下囊括四海

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动物的游戏,究竟是为了“演习”,为了“自娱”,为了“学习”,还是为了“锻炼”?

研究者们各执己见,众口难调。

B.落日沉下绵延不绝的屋顶时,似乎碰响了夜色,竟溅起满天彩霞。

我听着,敛声屏气地听着。

C.它让人们看到:

即使光天化日之下,事实确凿,人证齐全,而且网络上已闹到沸反盈天的程度,有些人仍试图隐瞒于己不利的信息。

D.年轻人的一个优点就是不会由于世俗的约束而畏葸不前,而这种约束对于大多数成年人而言通常似乎又很难超越。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发展运河旅游的目的是为了能让更多的人了解杭州,了解运河对杭州的重要性,使这座国际著名风景旅游城市的旅游路径更为宽敞通达。

B.一部现代小说的优劣高下,不在于它是否塑造了典型环境、典型人物,而在于它是否构筑了独特的心灵世界。

C.很多在海外生活的中国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身边的外国朋友有时会提出类似的问题:

“政府允许你们自由旅行吗?

”“去北京旅游,是不是要戴口罩?

”这些让人哭笑不得的问题说明,即使是在全球化迅速扩展的今天,偏见也会那么容易传播。

D.人类是宇宙的产物,现在暂时居住在叫做“地球”的星球上。

人类返回家园的长途旅行已经即将开始。

 

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劝学》一文紧扣“学不可以已”这一中心论点来论证学习的重要意义和学习应持有的态度;以喻代议,寓议于喻是这篇文章的特点。

B.海明威的小说被称为“电报体”,因为其语言简明,叙事张力大,留下的想像空间大。

C.鲁迅的小说风格素来沉郁悲凉,这源于他“掀掉铁屋子”“掀翻这人肉的筵宴”的创作目的。

D.韩愈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领袖,他和柳宗元在这次运动中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

6.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作《师说》以贻之以五十步笑百步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C.蒙故业,因遗策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D.河东凶亦然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都有词类活用现象,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②小学而大遗

③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④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⑤囊括四海之意

⑥履至尊而制六合

A.①③/④⑤⑥/②B.①③⑥/④/②⑤

C.①③/④⑥/②⑤D.①③⑥/④⑤/②

二.(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8—10题。

语文教育既要重视语感训练,又要将语感训练与思维训练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在提高学生言语能力的同时,使之越来越聪明。

对语感与思维的客观同步性仅认识到这一层是不够的。

因为它在展现语感基本属性即一般意义的同时,又完成了包含着感知、理解、情感在内的言语活动过程。

这时,语感就超乎了一般的意义,即不光是对语音、文字符号的感觉及对言语(口头和书面的)准确而又灵敏的感觉、领悟能力。

正确、全面认识语感与思维客观同步性的表现,会提高我们在语感训练中调动学习智力因素强化思维训练的自觉性。

缺乏思维训练的参与,无疑是语感训练中的缺憾。

那些辛辛苦苦一味抓听说读写的语感训练往往事倍功半,症结就在这里;反之,则能事半功倍,学习者的语感过程就能摆脱纯感性的模糊状态的狭隘经验的羁绊。

语感能力将因理性经验的参与而越来越强。

这些已被实践反复证明。

看来,合理加大思维训练的渗透力对于语感训练至关重要。

但是,在语文教育中,必须强调:

语感训练更重要。

如果说思维训练是各科教学的共同任务的话,那么,语感训练则是语文教育的特殊任务。

语文教育的基本目的是提高学习者的语文能力,而语感正是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

事实证明,只有在语言实践中获得了言语感觉经验,才能更好地理解言语和运用言语;没有生动、具体的语感,是很难发展语文能力的。

培养和追求语感是一切母语学习的途径,也是我国语文学习的传统经验,它关系着语文教育的质量和效率。

因而,在语文教育中,必须以语感训练为出发点,通过与思维训练的结合,以思维训练服务于语感训练,培养学习者优良的语感。

这样语言训练的运行机制就可以清晰化。

至于对“哪个重要”的问题,也就不会偏执地下结论。

8.对文中加点词所指代的意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这样”指代的内容是将语感训练与思维训练结合起来。

B.“分水岭在于兹”句中的“兹”是指语言活动中思维参与的程度。

C.“这一层”是指进行语文教育要重视开发智力、训练思维。

D.“它”指代的内容和“这一层”指代的内容是相同的。

9.对“语感与思维的客观同步性”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语言与思维是相互依存的。

B.思维必须以语言为工具,而语言也只有联系思维,才能成为交际工具。

C.语文教育,必须以语感训练为出发点,通过与思维训练的结合,提高学习者的语文能力。

D.在完成包含着感知、理解、情感在内的言语活动的过程中,始终伴随着思维的活动。

10.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语感的基本属性是指人们对语音、文字符号的感觉及言语准确而灵敏的感受和领悟能力。

B.语文课是以提高语言能力为主的课,不是单纯的思维训练课。

C.合理加大思维训练的渗透力,语感训练才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D.思维和语感都重要,但重点是语感训练,思维训练要为语感训练服务。

三、(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11一l3题。

陶元淳,字子师,江苏常熟人。

康熙中举博学鸿词,以疾不与试。

二十七年,成进士,廷对,论西北赋轻而役重,东南役均而赋重,愿减浮额之粮,罢无益之费。

阅者以其言戆,置二甲。

三十三年,授广东昌化知县,到官,首定赋役,均粮于米,均役于粮。

裁革杂征,相率以力耕为业。

县隶琼州,与黎为界,旧设土舍,制其出入,吏得因缘为奸,元淳立撤去。

一权量。

定法度,黎人便之。

城中居人,旧不满百家,至此户口渐蕃。

元淳时步行闾里间,周咨疾苦,煦妪如家人。

元淳自奉俭约,在官惟日供韭一束。

喜接诸生,讲论至夜分不倦。

屡乞病未果,竟以劳卒于官。

昌化额田四百馀顷,半沦于海,赋不及二千,浮粮居三之一,民重困。

元淳为浮粮考,屡请于上官,乞豁除,无应者。

乾隆三年,元淳子正靖官御史,疏以入告,竟获俞旨免焉。

(选自《清史稿·列传第二百六十三》)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举博学鸿词,以疾不与试与:

参加

B.一权量,定法度一:

统一

C.卒定谳,论罪如律论:

议论

D.复欲于计典黜之黜:

罢免

12.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陶元淳关心民生疾苦的一组是()

①愿减浮额之粮,罢无益之费②时步行闾里间,周咨疾苦

③当弃官以全政体,不能蒲伏武臣④虽有余虎,不敌陶公一怒

⑤为浮粮考,屡请于上官,乞豁除⑥疏以入告,竟获俞旨免焉

A.①②⑤B.③④⑥

C.①②⑥D.③④⑤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元淳爱民如子,关心民生疾苦。

初任昌化知县时,厘定赋役,裁减额外的赋税,减轻了百姓负担,使百姓“相率以力耕为业”,发展了当地农业生产,城中人口得以增多。

B.陶元淳为官刚正。

不怕得罪上司。

在代理崖州事务时,守备黄镇中违法杀人,陶元淳依法审案被诬陷,总督下令让琼州总兵“会讯”。

陶元淳得知后上书申辩,总督终因陶元淳的倔强而赦免了他。

C.陶元淳一身正气,不惧威胁。

在他初审黄镇中违法杀人的案子时,黄镇中命令披甲操刀的士兵冲入衙门以武力相威逼,陶元淳全无惧色,厉声怒斥,黄镇中“气慑”而退。

D.陶元淳厉行节约,生活俭朴,为官时平日所吃,只是“韭一束”;他喜欢与读书人交往,常常与他们讨论问题到三更半夜也不知疲倦。

他多次因病请求辞官而不得允许,终因积劳成疾而病故于任上。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24分)

四、(27分)

14.把下面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

(《过秦论》)(3分)

译文:

(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师说》)(3分)

译文:

15.名篇名句默写。

(15分)

(1),,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2)剑阁峥嵘而崔嵬,,。

(3),。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4)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5),,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6)锄櫌棘矜,。

(7),,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8)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9)百年多病独登台。

16.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即事

王安石

径暖草如积,山晴花更繁。

纵横一川水,高下数家村。

静憩鸡鸣午,荒寻犬吠昏。

归来向人说,疑是武陵源。

(1)宋诗很讲究炼字,这首诗首联上下两句各有一字体现了诗人炼字的功夫,请找出来,并简要分析。

(4分)

(2)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2分)

五.文化经典、文学名著阅读(10分)

17.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5分)

子曰:

“譬如为山,未成一篑①,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9·19)

子曰:

“苗而不秀②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9·22)

注释:

①篑:

kui,土筐。

②秀:

稻、麦等庄稼吐穗扬花。

(1)根据上面两段话,写出两个成语。

成语、。

(2)孔子的这两段话对你有何启示?

请联系实际简要阐述。

18.简述题(两题任选一题)(5分)

(1)简述林黛玉进贾府的情节。

(100字左右)

(2)阅读下面文字,说说贾雨村是如何处理该案的。

(100字左右)

如今且说贾雨村,因补授了应天府,一下马,就有一件人命官司详至案下,乃是两家争

买一婢,各不相让,以致殴伤人命。

彼时雨村即传原告之人来审。

六.文学类文本阅读(17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17分)

有一种爱像海绵

李丹崖

男人独自一个人走在大街上,耷拉着脑袋,他不敢目视前方,生怕遇见熟人问他为什么没去上班。

男人失业了,在街上转了几天,一直没找到新的工作。

他多么需要一份工作啊!

老婆三年前就下岗了,一个人在小区门口靠支一个水果摊贴补家用,儿子的学费和生活费全部由他来供应。

儿子的成绩一直在整个年级中名列前茅,更令他骄傲的是,儿子写的作文每次都被老师当做范文在课堂上朗读。

回到家里,儿子还要亲自朗读第二遍,给他和妻子听。

听儿子朗读作文就成了他生活中最快乐的事情。

他心里清楚,儿子的作文成绩这么好,除去儿子自身的天分外,还与他每月都给儿子买一本童话杂志有关,那些童话或多或少地启发了儿子的想象力,让儿子总能语出惊人。

如今自己连工作也丢了,恐怕10元一本的童话杂志今后也要给儿子“断奶”了。

晚饭后,儿子开始给他朗读自己的作文《水在爸爸的肩头“唱歌”》。

在这篇作文中,儿子这样写道:

“我非常希望能像张明一样,有一个做送水工的父亲。

每一个父亲的肩膀,都曾是儿子的‘战场’。

如今,孩子长大了,父亲扛起一桶水,像扛起孩子一样,咣当咣当的水花声,调皮地在父亲的肩头‘唱歌’,这样的肩膀很健硕,这样的肩膀不寂寞。

儿子的作文提醒了他,他灵机一动,想自己恰巧可以趁此机会做一个送水工,苦是苦了点,但是,孩子乐意,又能下得了台,岂不是一举两得吗?

第二天下班,他满面笑容地扛着一桶水走进家门,儿子高兴地向他竖起大拇指,说:

“爸爸真棒!

”妻子也笑容可掬地拧了一下儿子的小脸说:

“看,爸爸多疼你,为了满足你的愿望,把自己的工作都辞了!

儿子的眼泪直在眼圈里打转儿,他赶紧呵斥妻子:

“说什么呢?

看,都把孩子给弄哭了。

“爸爸,我这不是哭,我这是高兴。

”儿子擦干了眼泪说。

尽管男人很累,但是,男人觉得很满足,妻子和儿子没有发现一丝异常的迹象。

男人从此就开始当了一名送水工,一干就是一年半。

一年半后,他贷款在儿子学校附近开了一家饭馆,由于靠近学校,生意逐渐红火,日子也逐渐过得殷实起来。

一天清晨,饭馆刚刚开门,邮递员就送来了一个厚厚的信封。

信封上写着儿子的名字,拆开一看,才知道是儿子的作文发表了。

顾不上准备饭莱,他就迫不及待地看起儿子的作文来。

儿子的这篇作文题为“有一种爱像海绵”。

文章没看完,他的泪就挂满了双颊。

儿子在作文的最后一段这样写道——

一年多来,我和妈妈一直为我自己那篇造假的作文感到不安,好在爸爸没有发现什么,只是每当看到爸爸被汗水浸透的背心,我就会禁不住一阵阵心酸,我一直感觉,爸爸就像一块海绵……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

19.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男人下岗后,刻意对家人隐瞒了他下岗的事,以免家人担心,他想尽快找一个工作,支撑起这个困难的家。

B.妻子和孩子并不知道男人下岗的事,回家后,男人成功地骗过了家人,一家人像往常一样温馨地吃起了晚饭。

C.男人心里清楚,他给孩子买童话杂志对孩子写作有一定的帮助,这也是他决定继续买这本杂志的原因。

D.儿子在作文中写到张明有一个做送水工的父亲,他很羡慕,这表明他希望自己的父亲也能够去做送水工。

E.儿子看到自己的父亲做了送水工,心里其实并不高兴,流下了伤心的泪水,但他很懂事,怕父亲会伤心,所以没有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20.小说中的父亲具有什么样的性格?

请加以概述。

(6分)

答:

21.儿子的作文在小说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七.作文(70分)

22.请以“这样挺好”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要求:

卷面整洁,字迹工整、清晰,不写错别字,规范使用标点符号。

 

参考答案

1.B。

A项“奄奄”应读“yanyan”;C项“栅”应读“zha”;D项“踝”应读“huai”。

2.C。

A项“诞皮赖脸”的“诞”应为“涎”;B项“不曲不挠”的“曲”应为“屈”;D项“人才挤挤”的“挤挤”应为“济济”。

3.A。

A项“众口难调”指不容易让所有的人都满意.不符合语境,这里是说意见不一,可改为“众说纷纭”。

9.C。

C项中夸大了作用,应将“语文能力”改成“语感能力”。

10.C。

C项将意思弄反了,应是“事半功倍”。

11.C。

论:

判罪。

12.A。

③写的是元淳为官刚正不屈;④是侧面描写元淳为官刚正不屈;⑥是元淳之子陶正靖所为。

13.B。

总督终因陶元淳的倔强,定了他“检验失实”的罪。

参考译文:

陶元淳,字子师。

是江苏常熟人。

康熙年间被推荐参加博学鸿词科的考试,因为疾病而没能参加考试。

康熙二十七年,考中进士,在廷试中,他论述西北地区赋税轻而徭役重,东南地区徭役与西北地区相同而赋税较重,希望减免超出额度的粮税,免除没有益处的费用。

阅卷者认为他的话很愚直,将他置于二甲中。

康熙三十三年.他被任命为广东昌化知县。

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厘定赋税徭役,把各种实物田赋统一为交稻米,把应服的徭役均衡到田赋上。

裁减、革除各种杂税,百姓纷纷以努力耕作为业。

昌化县隶属于琼州,与黎族交界,过去设置有土司的属官,以限制黎人出入,而官吏得以趁机做坏事,元淳到任后立即撤去了这一职务。

统一了测定物体轻重大小的器具,制定了法令制度,黎人认为这很方便。

城中居民,原来不满百家,到此时户口渐渐增多。

元淳常常步行到乡间,详细询问百姓疾苦,亲切温暖如一家人。

琼州地处海外.军中将领大多骄横,崖州尤其严重。

元淳曾经代理崖州事务.守备黄镇中用酷刑杀人,游击余虎却放纵不管;而且贪婪,要求黎人进献财物。

陶元淳查访到他们的罪状。

列成条款向上级报告。

余虎私下用重金贿赂陶元淳被拒绝.就造谣诬告他。

总督石琳下令让琼州总兵会同审讯陶元淳,元淳在申述的文书中说:

“私人的揭发不应该交付审讯。

守备的大臣不应侵犯地方官的权力,(你们这样做)必将会压制执法的正气,让办事的人灰心。

我应当放弃官职来保全政体,而不能屈服于武臣,让州县蒙羞。

”当初审讯这场官司时,黄镇中命令甲士一百人佩刀闯入崖州官署,元淳按着桌子怒斥道:

“我奉命治理崖州事务,守备竟敢命令甲士劫持,这是藐视国法。

”黄镇中恐惧,急忙命令甲士撤去,最终审判定罪,依法判处黄镇中、余虎有罪。

崖州人因此说:

“崖州虽有余虎,却敌不过陶公一怒。

”总督最终因为元淳性情倔强,就以不认真考查,审理不合实情为由将其治罪,恰好赶上大赦而被免罪。

总督又想在对官员进行三年政绩考核时趁机罢免他,巡抚萧永藻刚被任命,说:

“我刚上任,便弹劾正直的官吏,(将来)靠什么管理下属呢?

”替元淳在总督面前说话,总督才罢休。

元淳生活非常节俭,为官时每日只需供应一束韭菜。

元淳喜欢结交读书人,常常讲学论道到深夜也不疲倦。

元淳多次因病请求辞官而没被允许,最终因积劳成疾而死在官任上。

昌化规定的田地数目是四百多顷,但一半沦陷于海中,赋税不到两千,而超额的田赋占了三分之一,百姓十分困窘。

元淳对超过的田赋做了考查,多次向上级官员请示,请求免除超额的田赋,但无人理会此事。

乾隆三年,元淳的儿子陶正靖做了御史,把这件事报告给了朝廷,最终得到皇上旨意,免除了这些超额的田赋。

14.

(1)可是秦国凭借那狭小的地盘,得到了天子的权势,统治着八州,使同列的诸侯朝拜称臣,已经有一百多年了。

(2)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们看不起他们,(可是)现在君子们的见识反而比不上他们,真是奇怪的事啊!

15.

(1)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2)一夫当关,万夫莫开(3)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4)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5)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6)非铦于钩戟长铩也(7)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8)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9)艰难苦恨繁霜鬓

孔子说:

“庄稼出了苗而不能吐穗扬花的情况是有的;吐穗扬花而不结果实的情况也有。

”18.

(1)黛玉的母亲死后,外祖母贾母怕她无人照顾,便接她到贾府。

黛玉进贾府先拜见了贾母、贾氏三姐妹、凤姐等人,然后到邢夫人、王夫人房间,最后回到贾母处与宝玉相见。

宝玉见黛玉没有宝玉,便将通灵宝玉摔在地上,惹得黛玉伤心落泪。

(2)贾雨村原想秉公办案,正准备缉拿要犯时,被手下门子止住。

随后门子拿出一张本省的“护官符”给贾雨村,并向他讲述四大家族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密切关系。

贾雨村惧怕四大家族的势力,不思甄士隐赠银之恩,乱断了此案。

19.AC

20.父亲有责任心,他下岗后首先想到的是找工作支撑困难的家;他很慈爱,关注孩子的成长,再困难也要给孩子买书;他很吃苦耐劳,做送水工,最后通过辛勤的劳动使家境殷实起来;他很坚忍,默默承受着苦难和悲痛,把快乐和爱带给了家人。

(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21.在内容上,丰富人物形象,表现了父亲的慈爱、妻子及儿子的善懈人意;(2分)作文是家庭和谐幸福的见证,突显了小说的主题。

(2分)在结构上,作文是小说的线索,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

(2分)

22.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