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98217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28.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docx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docx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课题12.1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学设计)

主备人:

钱文德指导教师:

叶斌、苏海国、陈德寿审核人:

物理备课组

一、内容及其分析

(一)内容

本节课主要学习的内容是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二)内容分析

杠杆知识是前几章力学知识的延续,也是学习动滑轮和轮轴等简单机械的基础。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是《中学物理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学生必做实验之一,从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来看,既是进一步发展科学探究能力,体验科学探究乐趣,领悟科学方法,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实践活动,也是巩固杠杆五要素,为杠杆运用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

杠杆的平衡条件。

二、目标及其分析

(一)目标

1.通过自制小杆秤称重过程,能找出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

2.通过实验探究,能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运用它解释简单的生活问题和简单的计算。

3.体会规律探究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收集、处理数据的能力。

进一步提高在探究活动中同学间相互协作、交流的能力。

(二)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中心目标是让学生完整体验一次科学探究的过程,主要环节是“合作探究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合作实验,收集杠杆平衡时的相关数据”、“相互交流对数据的处理过程,发现杠杆的平衡条件”,从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的关键是引导好学生完成探究过程,在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和数据处理等方面给学生创设参与的机会,加深体验,培养学生探究实验的科学素养。

3、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完整的探究思路和过程是学生必须经历的基本实验过程,能增强学生对杠杆平衡条件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合理引导。

同时应关注在探究过程中对待和运用证据的态度,需引导学生通过实验体验和实验数据分析找到力和力臂的反比关系,对不支持结论的数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从而提高探究活动的质量。

本节课的难点是:

引导学生完成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过程。

四、教学方法

(一)方法:

瑞丽三中课堂教学“三环六步教学法”

(二)说明:

第一步课前环节:

教师完成教学设计及学案的设计,经备课组集体讨论确定后提前发放给学生结合课本进行预习。

第二步课中环节:

“六环教学法”

一是教师对学案设计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及评价;

二是小组讨论后达成共识;

三是班级展示、交流;

四是其它小组补充、质疑;

五是教师及时评价、点拨及总结;

六是目标检测及小组课堂表现总评。

第三步课后环节:

学生通过作业进行巩固和提升,教师进行反思和总结。

五、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一)所需设备:

教学课件、黑板、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

(二)具备条件

教学课件:

展示教学信息。

黑板:

板书设计,构建知识框架。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装置:

本实验用到的杠杆自身带着刻度,实验时就不用刻度尺来量力臂,可直接通过杠杆上的刻度读出力臂。

实验中将钩码挂在杠杆上,钩码对杠杆的拉力视为动力或阻力,大小等于钩码的重力,实验中通过钩码的质量计算钩码受到的重力。

在实验中细线能够将钩码更好的挂在杠杆上。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基本过程

 

(二)教学情景

v第一步课前环节

1.教师备课形成教学设计和学案。

2.学生完成课前预习学案的任务。

检查评价学案预习完成情况。

3.课前3分钟。

学生阅读上节知识点,提前进行学习状态。

师生活动:

教师对课前预习完成情况较好的小组进行板书加分激励,记录各组得分情况。

展示小组优质学案设计,引导学生讨论易错点,同学更正补充。

教师衔接语:

请同学们打开导学案,让老师检查下大家的预习情况。

设计意图:

通过评价课前预习任务,激励学生。

同时在课前解决了一些问题,达成提前学习和了解基础知识的目标。

v第二步课中环节

1.揭示目标,导入新课

播放搞笑视频《看你还缺斤短两》,学生看完后思考:

不法商贩是如何做到缺斤短两的?

教师用有问题的杆秤称量物体,学生读数。

师生活动:

学生阅读报道后思考,教师通过利用有问题的杆秤称量物体,引入课题。

教师衔接语:

同学们,不法商贩是如何做到缺斤短两的?

请看老师的演示。

同学们,诚信是咱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咱们可不能像这样做!

不过,作为一名有文化的中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这样的现象,我们应利用我们所学知识及时发现其中的奥秘,揭穿他们的伎俩。

你们知道其中的秘密了吗?

让我们通过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来揭晓答案吧!

设计意图:

通过熟悉的生活实例,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引出课题。

2.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

(一)猜想和假设:

学生利用自制杆秤称物体使杆秤在水平位置平衡,找出杆秤在此状态时杠杆的五要素,并演示改变了杠杆的哪些要素可以使杆秤失去平衡,完成导学案任务一:

我们猜想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生活动:

学生展示杆秤五要素后,演示使杆秤失去平衡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提出猜想。

教师衔接语:

请同学们利用桌面器材自制杆秤来称量物体使杆秤在水平位置平衡,找出杆秤在此状态时杠杆的五要素,并演示改变了杠杆的哪些要素可以使杆秤失去平衡。

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体验使自制杆秤失去平衡的过程,从而猜想出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

(二)设计实验:

学生阅读教材77页实验部分的内容,将导学案任务二的实验步骤填写完整:

实验步骤:

(1)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______位置平衡。

(2)给杠杆两端挂上_______的钩码,移动钩码的______,使杠杆水平平衡。

设右侧钩码对杠杆施的力为F1,左侧钩码对杠杆施的力为F2,将杠杆平衡时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记录表格中。

(3)改变阻力和阻力臂的大小,相应调节_________和________的大小,再做几次实验。

师生活动:

学生根据教材明确实验步骤,教师对有问题的小组进行指导。

教师衔接语:

请同学阅读教材,明确实验步骤,完成导学案任务二,小组完成后请举手。

设计意图:

根据教材内容,明确实验方案,锻炼设计实验的能力。

(3)学生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1)如何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小组代表上台展示)

(2)给杠杆两端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后,如何快速使杠杆再平衡?

(小组代表上台展示)

(3)在小组代表演示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完成实验:

实验次数

动力F1/N

动力臂l1/m

阻力F2/N

阻力臂l2/m

1

2

3

4

通过观察实验数据,你有哪些发现?

在实验过程中,你们小组有哪些经验可以和其他小组可以分享?

分析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生活动:

学生小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小组代表进行实验展示和交流讨论结果,教师合理引导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数据。

教师衔接语:

(1)如何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请小组代表上台展示,其他小组对他们的展示情况进行点评。

(2)给杠杆两端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后,如何快速使杠杆再平衡?

请小组代表上台展示,其他小组对他们的展示情况进行点评。

(3)请同学们在刚才小组演示的基础上完成实验,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完成的小组请举手。

(4)请同学们观察实验数据,说说你有哪些发现。

在实验过程中,你们小组有哪些经验可以和其他小组可以分享。

设计意图:

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收集数据、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团队意识。

3.应用影响杠杆平衡条件解决生活问题

小组合作完成导学案任务四:

讨论:

不法商贩可能通过哪些办法来实现缺斤短两?

请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说明其原理。

师生活动:

小组代表展示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

教师衔接语:

请同学们利用杠杆平衡条件来完成任务五中的讨论。

同学刚才所讲的方法都是一些不诚信的行为,在现实生活中,咱们一定不能这样做!

设计意图:

让学生学以致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七、课堂小结:

杠杆的平衡条件: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师生活动:

教师提问:

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内容?

,学生举手回答。

最后教师对小组表现情况进行鼓励评价。

教师衔接语:

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

让学生学有所思,在发言中学人之长,补己之短。

8、目标检测:

1、如图,拉力F作用在杠杆中点B处,已知AC=1.8m,G=100N,求拉力F

2、小阳同学在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时,他把杠杆挂在支架上,发现左端向下倾斜。

(1)若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需把平衡螺母向________端调节。

(2)如果在杠杆的A处挂两个相同的钩码,则在B处要挂_______个同样的钩码,杠杆才能重新位置平衡。

师生活动:

学生独立完成目标检测,教师核对答案,统计正确率。

教师衔接语:

请同学独立完成目标检测。

做对的同学请举手。

设计意图:

检测本节课学生学习目标达成情况。

九、板书设计:

12.1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杠杆的平衡条件: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v第三步课后环节

十、课后作业:

A层次:

在“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

(1)实验前要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______位置平衡,这样做是为了______,若发现杠杆左端低、右端高(如图甲),这时应将两端的螺母都向______移。

(2)实验过程中出现图乙所示情况,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时应将右边的钩码向______(填“左”或“右”)移动______格。

(3)下表是小强的实验记录,在这两组数据中,他发现实验序号为______的一组数据是错误的.经检查,结果是测量阻力臂时读错了,阻力臂的实际值应为______m;通过探究,小强得到杠杆的平衡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

实验序号

动力F1/N

动力臂L1/m

阻力F2/N

阻力臂L2/m

1

2

0.3

l

0.4

2

1

0.4

2

0.2

B层次:

如图是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

(1)实验前,发现杠杆右端下沉,此时,应把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______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表是某实验小组测得的两组数据,请你帮他们补充完整。

 试验次数

 动力F1/m

 动力臂L1/m

 阻力F2/n

 阻力臂L2/m

1

1.0

0.24

2.0

0.12

2

1.5

0.1

0.5

(3)分析上表,可得杠杆的平衡条件为:

_________。

若如图位置杠杆已平衡,如果在两侧各再加挂一个相同的钩码,则杠杆______(左或右)端将下沉。

(4)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多次改变力和力臂的大小主要是为了______。

A.减小摩擦     B.使每组数据更准确

C.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D.获得多组数据归纳出物理规律

师生活动:

教师分配A、B两个难度不同的作业,学生课后可根据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选择完成A或B套餐作业。

设计意图:

A、B两个难度作业,可让学生灵活挑选适合自己的作业完成。

十一、课后反思:

 

12.1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学案

班别姓名学号__________________

一、学习目标:

1.通过自制小杆秤称重过程,能找出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

2.通过实验探究,能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运用它解释简单的生活问题和简单的计算。

3.体会规律探究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培养收集、处理数据的能力。

进一步提高在探究活动中同学间相互协作、交流的能力。

二、自主预习:

1.杠杆在动力和阻力的作用下保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我们就说杠杆平衡了。

2.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应调节________,使杠杆在______位置平衡。

如下图所示,在实验中,我们应选择图______进行实验,目的是便于直接读出_______。

3.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只有一个钩码挂在杠杆上,如果一个钩码的质量为50g,那么钩码的重力为_____N,此时对杠杆的拉力为____N。

三、学习过程:

任务一:

猜想与假设:

利用自制杆秤称物体使杆秤平衡,通过实验找出可以改变杆秤平衡的方法,猜想哪些因素可能影响杠杆平衡?

我们猜想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二:

设计实验:

阅读根据教材77页实验部分的内容,将实验步骤填写完整:

(1)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______位置平衡。

(2)给杠杆两端挂上_______的钩码,移动钩码的______,使杠杆水平平衡。

设右侧钩码对杠杆施的力为F1,左侧钩码对杠杆施的力为F2,将杠杆平衡时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记录表格中。

(3)改变阻力和阻力臂的大小,相应调节_________和________的大小,再做几次实验。

任务三:

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1)如何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小组展示)。

(2)给杠杆两端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后,如何快速使杠杆再平衡?

(小组展示)

(3)在小组展示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完成实验。

实验次数

动力F1/N

动力臂l1/m

阻力F2/N

阻力臂l2/m

1

2

3

4

通过观察实验数据,你有哪些发现?

在实验过程中,你们小组有哪些经验可以和其他小组可以分享。

分析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四:

应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生活问题

讨论:

不法商贩可能通过哪些办法来实现缺斤短两?

请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说明其原理。

四、目标检测:

1.如图,拉力F作用在杠杆中点B处,已知AC=1.8m,G=100N,求拉力F。

 

2.小阳同学在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时,他把杠杆挂在支架上,发现左端向下倾斜。

(1)若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需把平衡螺母向________端调节。

(2)如果在杠杆的A处挂三个相同的钩码,则在B处要挂_______个同样的钩码,杠杆才能重新位置平衡。

五、我的收获:

六、作业布置:

A组:

在“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

(1)实验前要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______位置平衡,这样做是为了______,若发现杠杆左端低、右端高(如图甲),这时应将两端的螺母都向______移。

(2)实验过程中出现图乙所示情况,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时应将右边的钩码向______(填“左”或“右”)移动______格。

(3)下表是小强的实验记录,在这两组数据中,他发现实验序号为______的一组数据是错误的.经检查,结果是测量阻力臂时读错了,阻力臂的实际值应为______m;通过探究,小强得到杠杆的平衡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

实验序号

动力F1/N

动力臂L1/m

阻力F2/N

阻力臂L2/m

1

2

0.3

l

0.4

2

1

0.4

2

0.2

B组:

如图是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

(1)实验前,发现杠杆右端下沉,此时,应把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______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表是某实验小组测得的两组数据,请你帮他们补充完整。

 试验次数

 动力F1/m

 动力臂L1/m

 阻力F2/n

 阻力臂L2/m

1

1.0

0.24

2.0

0.12

2

1.5

0.1

0.5

(3)分析上表,可得杠杆的平衡条件为:

_________。

若如图位置杠杆已平衡,如果在两侧各再加挂一个相同的钩码,则杠杆______(左或右)端将下沉。

(4)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多次改变力和力臂的大小主要是为了______。

A.减小摩擦     B.使每组数据更准确

C.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D.获得多组数据归纳出物理规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