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找春天》教案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400008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找春天》教案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鲁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找春天》教案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鲁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找春天》教案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鲁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找春天》教案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鲁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找春天》教案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鲁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找春天》教案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鲁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找春天》教案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鲁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找春天》教案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鲁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找春天》教案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鲁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找春天》教案设计.docx

《鲁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找春天》教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找春天》教案设计.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鲁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找春天》教案设计.docx

鲁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找春天》教案设计

鲁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找春天》教案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春天的美景,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3、热爱春天,愿意去观察、发现。

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课文的感情朗读、背诵。

“羞、遮、嫩”的识记,“摇、溪”的书写。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检查、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

投影仪、卡片、歌曲《春天在哪里》、古诗《早春》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古诗引入

出示古诗《早春》,请会读的学生朗读,看看早春有什么特点呢?

二、初读课文,自学课文

1、教师读课文。

要求:

老师在读时,是什么样的感情?

2、自学记(边读边划出不认识的字,并想办法记住它们)

读(读通、读准、读熟课文)

想(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3、小组检查自学情况,教师巡视。

三、师生交流

1、指读课文,正音。

2、指读生字。

3、

重点识字:

(学生自学时记不熟的字)4、同桌互读,打五角星。

5、读词6、齐读课文

四、再读课文,感知发现

自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读后说说课文中的小朋友发现了什么。

五、指导写字

1、观察字的结构特点。

2、你要提醒同学什么?

3、教师书写,生看后抄写生字。

六、总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认读词语

2、说说课文中小朋友的发现。

二、朗读感悟

1、快速读读课文,你感受到“我们几个孩子”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找春天呢?

感悟“冲出、奔向”蕴含的意思。

(指读——挑战读)

2、指读第三自然段,从第1句话中你能够体会到什么?

(结合生活经验,说说初春的特点。

从而体会课题中的“找”字,体会课文表达的发现的乐趣。

(指读——模仿读)

3、作者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呢?

边读边用波浪线划出。

(体验发现的乐趣)

(指读——示范读——挑战读)

4、他们找到了春天,心情怎么样呢?

让我们一起来带着欣喜高兴的心情来读课文最后一段吧!

从课文结尾的省略号出发,说说“我的发现”。

三、选读课文,自主积累,练习背诵

1、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段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背一背。

2、展示成果。

3、配乐朗读课文。

四、迁移使用,拓展想象

1、画出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然后写一句话。

2、播放《春天在哪里》的歌曲,在想象中结束。

篇二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春天的美景,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3.热爱春天,愿意去观察、发现。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新字新词,在理解的基础上积累词语。

教学难点:

从找春天的过程中感悟春天,体会找春天的乐趣,体验发现的快乐,体会课文语言的美感和蕴涵其中的感情。

课前准备:

课件制作,学生收集春天的图片和文字材料。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提示课题

学生活动:

分组展示收集的图片,学生欣赏并描绘图片的景色。

教师引导:

同学们从这些美丽的图片中,找到了什么季节呢?

(生齐答:

春天。

)春天在哪里呢?

这节课我们就陪伴小作者一同找一找吧。

设计意图:

利用直观形象的活动,将学生带入美丽的春天之中,在揭示课题的同时,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继续探究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认识字词

1.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想办法记住生字。

2.在小组里由组长带领大家学习自己不认识的字,注意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3.小组派代表汇报本组识字情况,并交流识字方法。

设计意图:

教师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过程,以互换师生角色来激发学习兴趣,充分利用集体的智慧识记生字,使学生释放出巨大的学习潜能。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倾听,头脑中展现春天的画面。

2.教师与学生一起在轻音乐中朗读课文。

3.通过刚才的朗读,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

在配乐朗读中,创造想象的氛围。

让春天的样子展现在眼前,为学课文做了很好的辅垫。

四、图文对照,读中感悟

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师:

要去野外找春天了,课文中的小朋友现在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呢?

(高兴的、急切的、激动的)请你也带着这样的心情读一读第一、二自然段吧?

自由读。

指名读本段,读后评价悟出应把“脱”、“冲”、“奔”重读才能更加体现出孩子们找春天的迫切心情。

请大家自由读第2

~7自然段,想一想,作者把春天想象成什么了(一个害羞的小姑娘)。

这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的,不想让人们发现她。

可是细心的小朋友还是找到了她。

这些小朋友都在哪找到她了?

你知道吗?

从书中找到有关的句子再读一读。

(学生边画、边读。

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

树林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

解冻的小溪丁丁咚咚,那是春天的琴声吧?

指名分段读,让其他学生想想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孩子们在哪儿找到了春天?

(学生读到一处,课件出示一处的画面。

重点借助课件理解。

打比方句子:

春天的眉毛、春天的眼睛、春天的音符、春天的琴声。

五、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出示学习提示:

⑴自由选择学习伙伴。

⑵自由朗读学习内容,找出你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⑶与伙伴交流学习体会。

⑷有感情地朗读选择的内容。

全班交流达成共识,相互评价。

(师相机点拨,突破难点。

学习第八自然段,孩子们找到了春天,他们多高兴呀!

他们想告诉所有的人,我们一起读读最后一段吧!

(激情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1.朗读后填空

春天来了!

我们()了她,我们()了她,我们()了她,我们()了她。

她在()上摇啊摇;她在()()嘴里叫,在()

()枝头笑……

2.指导重读所填的词语,朗读感悟,体会春天就在身边。

设计意图:

由扶到放,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伙伴,图文结合,自读自悟,感受春天的美丽,体会投身大自然怀抱的情趣。

六、拓展课文,强化

感受

同学们,文中的小作者从地下的小草,早开的一两朵野花,树木吐出的点点绿芽,解冻的小溪中找到了春天,春天是这样的美好,这样的充满生机,你还能从哪儿找到春天呢?

说给大家听听。

设计意图:

引领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留心观察的习惯,进一步感悟春天的美好。

七、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哪里,春天就在你们的眼睛里……同学们,让我们齐唱(春天在哪里。

)这首歌来结束这节课的学习吧。

设计意图:

用歌声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的思想感情,把教学推向**。

八、作业

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篇三

一、看──激情入境

首先,引趣揭题,创设情境,假想旅行,将学生带入特定画面中,初步体会春天的美。

其次,指导看图,引导学生由上至下、从远到近的顺序观察图上有哪些景物,了解它们相互的联系。

启发想象,训练说话,初知春天的一些特征。

最后,学生再次感受画面,教师配乐描述:

“在春天明朗的日子里,碧蓝的天空下盛开着粉红色的桃花,小鸟在快乐地飞来飞去。

地上是绿色的小草,一片绿油油的美丽景象。

孩子们在草地上奔跑着,他们高兴地说:

“春天来了,春天真是太美了!

通过上述条理性的观察,创造性的想象,绘声绘色的描述,使学生陶醉于绚丽多彩的春景之中。

二、读──弄懂课文

“读”是理解课文的有效手段。

读能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多读的目的在于将课堂的学习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感悟领会课文。

本课可采用多种方法指导朗读。

1、听读:

学习课文之前,可安排学生看课文听录音或听教师范读,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训练学生的听力,让学生受到录音或教师朗读的熏陶。

2、自读:

自读的目的是让学生读通、读熟课文。

在学生自由读前,要提出要求:

借助拼音,仔细读课文,不丢字,不加字。

读的过程中遇上难读的句子可作记号或随时请教老师。

读通课文后,标出自然段序号和画出生字。

对于课文中出现的难读的字和较长的词组,教师要及时提醒学生注意。

3、细读:

所谓细读,就是一句一句地读,一段一段地读,边读边进行字、词、句、段的训练。

这一步是以“情”贯穿的读。

课文一、二段可让学生找出表示动作的词。

“脱”、“冲”、“奔”、“找”这几个动词,描绘出孩子们急着到外面去找春天的心情。

这时教师可问:

哪些词应该重读?

为什么?

这两段应带着什么样的感情去读?

使学生明白面对春天这美丽的景色,我们应用盼望、高兴的、急切的语气去读。

课文三至七段,可抓住文中的三个比喻句和反问句引导学生朗读。

这三句话把春天生机勃勃的画面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为春天增添了不少生机。

读这一部分时,要读得亲切活泼。

4、赛读:

经过教师的指导,多数学生能读熟课文。

这时,可安排学生分组比赛读,每组选出的同学再比。

读完后师生共同评议,指出优点和不足,以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

在读熟、读出感情后,可再进行背诵的练习。

三、说──训练能力

“说”这个环节可贯穿在整个课堂教学中。

在看图时,让学生用完整的语句说图上有什么。

在讲读课文时,可结合课文让学生比较课文中的句子有什么不同,在句子的比较中使学生认识到说话要说得具体生动。

课文结束后,可问:

除文中所说春天的特点,你还从哪些地方知道春天来了?

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感受以及课外观察所获得的知识来回答,既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写──课堂练笔

学完本课,可让学生模仿课文语句,以《找春天》为题,写春天的特征;或者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写一写果园里、庄稼地里、田野里、街道上哪些现象表明春天已经来到。

使学生通过学习课文,课堂练笔,把语言文字训练落到实处。

五、画──寓教于乐

绘画,是低年级儿童喜闻乐见的一种活动。

让学生将课文内容及想法通过“画”的形式表现出来,鼓励大胆想象,使其在轻松愉快中获取知识。

如,教完《找春天》后,我问:

“春天除了有碧蓝的天空,粉红的桃花,绿色的小草,还有什么变化?

”接着让学生动手画出心目中的春天。

这样使学生兴趣浓厚,积极性很高,而且会画面色彩绚丽,内容丰富,真实体现出学生对秋天的认识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