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申论复习技巧.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404973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64.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务员考试申论复习技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公务员考试申论复习技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公务员考试申论复习技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公务员考试申论复习技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公务员考试申论复习技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公务员考试申论复习技巧.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6页
公务员考试申论复习技巧.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6页
公务员考试申论复习技巧.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6页
公务员考试申论复习技巧.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6页
公务员考试申论复习技巧.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6页
公务员考试申论复习技巧.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6页
公务员考试申论复习技巧.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6页
公务员考试申论复习技巧.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6页
公务员考试申论复习技巧.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6页
公务员考试申论复习技巧.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6页
公务员考试申论复习技巧.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6页
公务员考试申论复习技巧.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6页
公务员考试申论复习技巧.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6页
公务员考试申论复习技巧.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6页
公务员考试申论复习技巧.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务员考试申论复习技巧.docx

《公务员考试申论复习技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务员考试申论复习技巧.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公务员考试申论复习技巧.docx

公务员考试申论复习技巧

公务员联考申论临考7大技巧

1、卷面整洁,字迹工整

卷面整洁、字迹美观、分段合理的试卷容易让考官产生眼前一亮的愉悦感,因而先不管考生作答情况如何,卷面的印象分很重要。

因此,考生在答题时,字要尽量写得漂亮一点,如果觉得自己的字没法漂亮的话,写得工整一点。

段理,语言要自然流畅,切忌字迹潦草、用词不当、结构紊乱等。

另外,申论答题不允许使用改正纸或改正液,这是需要考生特别注意的地方,以免被认定为作弊而导致0分。

2、联系材料,加工材料

申论所有作答都要紧紧围绕材料,依托材料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材料就是考生掌握的全部信息和内容,考生务必在给定材料的基础上进行作答,避免自我发挥,不要将申论写成杂文、散文等不符合考试要求的文体。

对于材料,要,有些考生大段大段地照抄材料原文,是不妥的。

要学会巧妙地运用材料,考生可以运用材料中给出的数字、提到的人物,引用他们的言论、观点或行为、事迹等等。

退一步讲,即使考生觉得材料哪一块写得好,想引用也不能照抄原文,要学会适当地改动,体现出对材料的思考和加工。

3、仔细审题,问啥答啥

题目怎么问考生就怎么答。

在作答之前想一下这个题目要测查什么,为什么出这个题,出题者需要怎么答这个题,多想一会,多从公务员实际工作角度考虑一下,然后再答,不要匆忙下笔。

比如说,如果第一题要求概括材料的内容,考生可能会把材料所反映的问题、原因以及影响等统统写出来,但是第二题又要求概括造成此问题的原因。

如此,不仅答题内容重复,而且浪费时间。

如果改正的话,也容易造成卷面不整洁的后果。

4、龙头凤尾,借助网络

对于最后的申论作文,开头与结尾尤其重要,它常人情绪的作用。

最好能为它们打个草稿,经反复斟酌、修改、润色以后再写上去。

在考前两天,要善于利用网络资源搜集近期的申论热点及各方看法。

因为临近考试时网上会有一些辅导专家对申论热点进行总结和预测,考生要做的就是拷贝下来熟识和复习。

5、字数限制,时时警惕

申论答题有字数限制,答题纸上面有字数显示。

所有空格、标点全部都算,不需要自己计算。

答题切忌重复罗嗦,要简单扼要、言简意赅,准确完整。

第一题一般要求200字左右、后面逐次递增。

一般情况下,除了时间不够,很少有人少写,大多数人都抱有一种想法,答得越多采分点越多,其实不然,应该避免字数太多的情况。

有的考生为了表述的完整,字数范围以内概括不完,或者已经到了最后的格子,句子还没有写完,于是另起一行再写,这样就给阅卷老拖沓,容易失分。

6、心理调适,克服紧张

感觉试卷很难时,不要畏难,要告诫自己:

我难,别人也难;感觉试卷容易时,不要轻视,要提醒自己:

我易,别人也很易。

“战略上藐视试题”,以增强自信;“战术上重视试题”,以减少失误。

考试中常有这样的情形,一些很熟悉的事例,来,有一种话到嘴边却说不出来的感觉,心理学中称之为“舌尖效应”。

“舌尖效应”在考试这种情绪紧张的时刻尤为明显。

对付“舌尖效应”的办法就是在心理上放松,或者先看看别的题再回过头来思考,也许会恍然大悟。

7、瞻前顾后,坚持到底

要重视申论前几道题目的发挥。

很多考生将最多的精力放在最后一篇分值最高的大作文上,但事实上,考生拉开分值的往往是在前面几道题目上,因为这些题目评分更为客观可操作,而最后一题给分会相对集中,得分率也相对较低。

无论上午的行测难度多大,答得多么不好,考生都要坚持继续考申论,每年的考试实践证明,在最困难的时候坚持下去,努力走完最后一步,就有可能得到幸运之神的眷顾。

凡事贵在坚持,既然考生都已经进行了充分的准备,走进了考场,就应该坚持到底。

申论备考的策略

1.注重能力的培养

申论考试考查的是作为一名公务员的各项能力,主要是综合分析能力、对社会的认知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分析与概括材料的能力、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文字表达与写作能力,这些能力中都包含应具有一定的政治精神和公共管理思维能力这一共同要件。

这些能力能否得以提高,如何提高,是考生准备申论所面对的首要难题。

一个很好的办法是多阅读,多读那些反映社会热点同时又包含公共管理思文章。

2.关注社会热点

申论考试考的就是热点,因此考生应该关注热点。

首先,看《人民日报》的评论员文章。

因为中国一旦有什么大的事情,人民日报都会有评论员文章。

其次,看政府文件和领导讲话稿。

这些材料可以给考生提供一种参考和启示:

政府要解决一个问题,会从哪些方面进行思考。

要注意,只看政府文件是不够的,还要找一些政府领导人的讲话稿,因为政府文件只告诉你怎么做,政府领导人的讲话稿则会进行论证。

再次,广大考生可以到人民网和新华网等政府官方网站看一些时政热点。

在阅读的过程中,一方面获得对社会热点的整体认知,另一方面可以记住一些好的词语、句子,在申论写作的时候灵活运用。

3.坚持练笔

一般考生容易犯的错少,重视热点但不重视练笔,重视观点而不重视文字表达。

练笔时可以用往年真题,写好后按照申论理论自行修改多遍,也可以找老师批阅。

在修改过程中,消化申论理论,提高写作水平,形成自己的写作套路和写作风格。

在考试过程中,把平时的积累发挥出来,就可以获得较为理想的成绩。

申论稳夺高分

大家都知道申论主要考察应考人员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测查应考人员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

那么如何对申论进行系统的复习,在考试中稳夺高分呢,万学金路公务员考试中心刘海玲老师多年教学经验提供以下作答申论的复习方法,以供大家参考:

第一、寻找高度。

见同学都知道,申论材料阅读部分是由表面上零散无序、各不相关的8-14则的材料构成的。

这些材料事实上并非真的互不相关,而是有着非常紧密的内在联系的,他们反应着同一个主题。

而这个主题正是所有这些材料的共同本质。

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找到内在的本质,正是我们答好申论的首要条件。

这个本质,正是我们所谓的“高度”,把握了高度,就等于你真正看破了试卷,也就为你下一步从这个高度出发回答问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寻找高度”体过程中,就意味着立意要高远,凡事不能只看到问题的表面,必须进到问题的深层。

什么事情我们都不妨把它上升到一定的政策理念的高度。

比如说“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这一句很经典的语句,我们在材料当中只要见到“社会”、“发展”、“阶层”“社会群体(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新社会阶层等)”、“人与自然的矛盾”等等类似的词语,我们马上就应该想到是否与和谐社会有关?

与科学发展观有关?

万学金路公务员考试中心专家总结,申论材料可以归纳的高度有:

1.汽车堵塞、房屋拆迁上升到城市建设和城市发展规划;再到科学发展

2.污染治理上升到环保;能源、环境等上升到生态文明

3.突发事件治理、治安混乱上升到改革、发展、稳定;

4.盗版光碟、滥印图书上升到知识产权保护;

5.偷税漏税、贫富、阶层、收入差距、劳资同时社会分配;再和谐社会

6.户籍问题、农民工进城、工农业发展上升到城镇化和统筹城乡发展;

7.高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发明专利应用上升到创新型社会

8.能源资源短缺浪费现象上升到节约型社会

9.土地、农民、农村、农民工、农设、三农问题

10.衣食住行物价教育就业同时出现可上升到民生问题

11.污染、治理、人口、能源、经济发展同时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

12.《劳动合同法》、《物权法》……依法治国

第二、培养能力。

公务员考试所要求的能力主要有概括分析能力、论证能力、表达能力等。

第三、谨守身份。

申论考试的一个重要特点和趋势就是越来越贴近公务员的工作实际。

所设定的问题也大都要求考生以特定的公务员身份进行回答。

考生如果不能站在公务员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甚至以旁观者的视角来论述,就很难得到理想的分数。

尽管公务员之间也有角色的差异,如交通局长同普通交警显然是有很大差别的,但是所有公务员都应当具备下面几种意识:

(1)政策意识。

在申论考试中,要牢牢把握国家政策,在国家政策指导下概括、建议和论述问题,不能“语不惊人誓不休”,更不能背离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去追求所谓的标新立异。

申论的成绩不是越新越好,也不是越奇越特就越好,而是越全面、越深刻、越具体、越合理就越好。

(2)执行意识。

在申论考试中,执行意识表现为提出建议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不能说大话,不能抽象地空谈理论,要做到每一句话都是从不中心观点,要么是逻辑推理,要么是平行说明几件事情。

(3)民本意识。

当代政府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民本意识,因此,要求公务员要有民本意识,申论考生也要有民本意识。

体现在申论中的民本意识,主要是要求考生从民众的利益出发,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来观察、思考和进行答题。

第四、完善结构。

这是说,申论的文体写作有其自身的完整的论述结构。

尤其以观点概括题型、方案对策题型和文体论说题型等经典题型较为明显。

观点概括题型,主要由总括句、分述句和高度句三部分构成。

总括句是对材料所反映情况的一个总体上的概述;分述句是对材料中反映出来的内容进行并列式或递进式的陈述;高度句主要是点明该材料主要反应的理论思想。

方案对策题型最常见的结构是“引导句-正文要点”模式。

在引导句里往往要先对相关情况作一个总体概括,然后是“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因素”,或者“为此,我们应当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在正文要点句里,往往是将内容归纳为若干点,然后每点一段分段列举。

文体论说题型,申论考试常见的文体是议论文,近几年间又相继考查过讲话稿、报告等文体形式这几种文体形式本身各有自己的风格特点和写作范式。

鉴于后文还要详细地介绍,这里就不多谈了。

第五、稳中求新公务员考试竞争的激烈程度决定了我基础上更上层楼,才能确保笑到最后,取得最终的胜利。

而稳中求新的“新”字,正是我们实现目标的“法宝”。

这里的“新”字,指的是立意新、材料新、对策新、论证方法新。

是这四个方面的有机统一。

现在我们国家正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强调培养创新型人才,谁能在申论考试中表现出创新能力和创新思想,谁就能得到国家的青睐。

很多人对于申论得高分都不太抱希望,但是万学金路公务员考试中心刘海玲老师告诉大家,只要认真复习,勤加训练,相信结果不会让大家失望。

申论备考指南

考生要想在申论考试中一举成名天下知,必须努力提高四个方面的能力:

(一)材料处理能力材料处的基本工作之一,因此也是考生复习申论应当重点准备的项目。

材料处理主要是指考生要迅速阅读给定资料,准确理解材料内容,把握材料主旨,明确材料所谈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从整体上对材料有一个很好的把握。

同时,考生要概括给定资料各部分的内容,提炼要点,整合要点,对材料有具体、深入的了解。

材料处理是考生作答申论的基础。

为提高材料处理能力,考生应制定一个这方面的训练计划,重点训练快速阅读能力和提炼要点能力,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有用信息。

(二)思想表达能力思想表达能力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考生要表现出自己的思考,二是考生要把自己的思考恰当地表达出来。

考生的思想能力主要表现为判断能力。

许多申论材料都是辩证性的,包含不同的观点。

这要求考生具备较强的判断能力,考生要在各种观点中迅速判断哪种是正确的。

例如2009年国考申论中对提高粮价的争议,就需要考生作出自己的判断。

观点正确与否,取决于它是否符合国家政策,是否真正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具备较强的判断能力的考生,才能在申论作答中展现出独立的思想性,形成自己的见解。

是否有个人的合理的见解,是申论考官最重视的,也是获取高分的关键。

同时,考生也要锻炼表达技巧,把自己的思考用最恰当的方式表现出来。

表述要连贯,思路要清晰,结构要合理,语言要规范,才能获得考官的肯定。

(三)社会问题储备申论考查的都是当前存在的社会问题,因此考生要主动去了解我国问题,分析其形成原因,了解解决办法。

社会知识储备流程为:

一是广泛搜集重要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二是明确社会现象反映了什么问题,准确概括问题的本质;三是围绕问题进行深入地分析,了解原因和对策;四是形成规范的备考材料体系,应包括问题本质、深入分析、有关政策、相关的名言警句、评论范文五大部分,建构一个完整、严密的知识体系。

考生最好建立一个近年主要的社会问题储备库。

(四)理论政策储备理论政策水平体现了公务员的政治素养,因此考生要加强理论政策的储备。

在申论的作答中,理论政策储备影响到考生准确理解材料主旨、判断正确观点以及文章的深度,是考生必须要引起重视的项目。

当前中国最重大的理论就是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考生不仅要对这两大理论本身有深刻的理解,还要全面把握这两大理论与社会问题的结合。

热点话题

(一)当前存在的种种“霸王条款”严重违背了市场经济资源配置规律,侵犯了消费者的利益,

造成了事实上的不平等,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影响了社会的和谐。

“霸王条款”是由于行业垄断、利益驱动、信息不对称、监督不力等造成的。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维护公平的社会经济秩序,必须治理和克服“霸王条款”。

(二)1.引进市场竞争机制,彻底打破垄断,弱化某些行业“老大”的传统垄断地位与垄断优势,努力促成消费者与经营者的“势力均衡”。

  2.完善相应法规,强化政府监管,规范企业行为,切实维护消费者利益。

  3.政府要加强与行业协会的协作,共同监督。

  4.加强消费者的维权意识。

通过媒体等多种途径向消费者宣传“霸王条款”的表现形式及维权方法和途径,提高消费者的维权意识。

  5.加强反垄断立法工作,强化对不平等格式条款的强制性规范,严肃处理对不平等格式条款拒不改正、拖延推诿的经营者。

6.工商部门组织指定“霸王条款”的行业或商家,以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为目的的开展服务教育学习。

关于应对药价虚高的建议

我国的医疗改革经历了20多个风风雨雨,如今又一次站在十字路口徘徊。

对于医改这一“疑难杂症”,不能简单地说是成功还是失败。

但是作为政府高度关注的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药价依然虚高,“小病拖,大病扛,重病等着见阎王”的不和谐音符依然在跃动。

近年来,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应对药价虚高。

但是,这一问题并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为了让老百姓享受到真正的实惠,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对于基本药物,国其最高零售价格,并且要通过报纸、网络等媒体予以公布。

这样可以防止制药企业、医疗机构、药店漫天要价。

对于高端的药品,可以交给市场实现自由竞争,由消费者自己选择。

(2)提供财政支持。

加大财政支出,为制药企业的药的技术创新提供经费保障。

制药企业和医疗机构的研发、创新,必然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为了盈利,他们会把这一支出成本转移到药品价格上面,从而增加消费者的负担。

政府如果能够为制药企业和医疗机构提供必要的经费,就会保证药品的价格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流通到消费者手中。

(3)开点,取消“以药养医”体制,施行“医药分家”。

当前,医院运行机制最大的弊端是依靠医院创收,实行收入归己,自行支配。

这种“以药养医”机制导致医院追求经济收入,公益性淡化,是药价虚高的罪魁祸首。

如果“医药分家”,医疗机构只负责给病人诊断、开处方,而病人可以自主选择药店购药,就可以使药价脱离医院控制,回归合适价位。

(4)严查生产和流通环节。

虽然国家大规模地限制了多种药品的最高零售价格,但是每次“降价令”一发出,降价药品就会顷刻间“卖光”,人间蒸发了。

制药企业通过“四改”(改包装、改剂型、改规格、改给药途径),降价药品就会老酒换新瓶重新粉墨登场,价格却成几何增长打着滚地往上翻,有的干脆只换个包装就上市。

如果对“包装”环节严格把关,就会保障降价药品的正常生产和销售,老百姓也不会为了仅仅换个包装的药品而付出更大的代价。

(5)配合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建立,加强医院药事管理。

建制度,实行招标定点生产和政府集中采购配送,规范出厂价格,严格监督临床使用,这是解决医药购销秩序混乱、药价虚高的治本之策。

胡锦涛总书指出,要建设“病有所医”的和谐社会。

“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为人民服务是政府的根本出发点,我们要认真领会其精神,更要认真贯彻执行,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切实解决好老百姓看病贵的问题。

2010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热点题--尊严

背景链接:

2010年“两会”,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

“我们所做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

第一次“更有尊严”,“尊严”成为政府工作目标和社会热词。

标准表述:

涵义:

温家宝总理解释“尊严”的含义有三: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给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不难看出,作为一种精神层面的追求,“尊严”是建立在上的,是一朵开在“蛋糕”上的花。

人民能不能活得有尊严,还要看“蛋糕”做得大不大、分得好不好。

措施:

给人民以尊严,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人民的“尊严”来自于国家的尊严。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的尊严能离开国家的强大和社会的进步而发展。

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愈来愈重要,那份扬眉吐气的自豪感,透露出幸福与尊严。

其次,人民的“尊严”来自于制度的完善。

自由、平等和博爱是实现人的尊严的基本前提,民主、法治和宪政是实现人的尊严的重要保证。

只有整个社会是公平正义的,才能保证每一个社会成员不受歧视,并享有尊严。

再次,人民的“尊严”来自于个体的自尊。

保护和实现人的尊严,必须从每个人自身做起。

首先我们每个人都要尊重自己,自爱、自重、自律然后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同时,只有尊重别人,他人才会尊重自己,也只有充分享受权利并认真履公民才能真正成为赢得社会尊严的主体。

最后,能否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与公权力的依法施行有密切而直接的关系。

当政府权力被运用于保障公民权利,当权力运行更加透明,当公民的权利丰满坚实、公共服务健全均等之时,一个更有尊严、更加公正、更加和谐的社会也将随之来临。

国家公务员申论热点:

体面劳动

背景链接:

2010年04月27日,胡锦涛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切实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促进充分就业,改善就业环境,提高就业质量,不断增加劳动者特劳动报酬。

要切实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建立健机制,完善劳动保护机制,让广大劳动群众实现体面劳动。

标准表述:

意义:

合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最重要体现。

工资的水平直接关系到普通劳动者的幸福指数,关系到他们的生活尊严。

不断提高一线劳动者报酬,是促进公平和谐的基础性工作。

农民工等一线劳动者的工资长期在低位徘徊,国企高管等的收入远高于一线劳动者,收入差距逐步拉大,势必会挑战人们的公平观念,影响社会的稳定和谐。

我国经济正处于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扩大内需尤其是消费需求,对确保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尤为关键。

改变劳面,有利于拉动消费、扩大内需。

从这个角度来看,提高劳动报酬,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的大局。

不断增加劳动者的劳动报酬,肯定劳动价值,实现分配正义,让广大劳动者更多地分享经济社会的发展成果,这不仅是执政为民的体现,也是社会公平和国家长远发展的保障。

对策:

要切实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建立健机制,完善劳动保护机制,让广大劳动群众实现体面劳动。

第一,进一步弘扬劳模精神,为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必须依靠全体人民热爱劳动、勤奋劳动,必须依动、保护劳动,必须使通过诚实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成为亿万人民的共同追求。

第二,进一步激发创造活力,为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积极贡献力量。

第三,进一步保障劳动者权益,为促进社会和谐奠定坚实基础。

要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厂务公开制度,组织职工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使广大劳动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得到更充分更有效的保障。

要切实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建立健机制,完善劳动保护机制,让广大劳动群众实现体面劳动。

第四,进一步提高劳动者素质,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持。

不断提高广大劳动群众的综合素质,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

申论标准表述之群体性事件

近期接连发生的瓮安、石首群体性事件,其中深层次的原因都是多年矛盾蓄积而致。

瓮安、石首等几起事件无不是由群众的利益诉求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一些领导干部对群众的感情冷淡麻木、滥用警力激化矛盾等造成的。

相当长一个时期以来,一些地方政府片面强调经济发展,忽略了应有的服务职能。

一些矛盾原本可以得到很好解决,只是因为对“侵犯群众利益的事情”熟视无睹,或者从一开始就站在了民众的对立面,才激起了民愤。

  政府失去公信力,新闻媒体声音单一乃至失声时,民众必然“不明真相”。

所以,在指出群众不明真相的同时,必须指出导致群众不明真相的责任方是掌握“知情权”和“信息发布权”的当地政府。

封锁任何不利于自己的消息的做法,已经被证明无效。

在重大突发事件面前,及时发布真实信息,既是政府依法行政所必须履行的义务,同时也是防止事态恶化的技术性措施。

  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产生,既有经济、政治根源,又有干部和群众思想认识、心理心态的根源。

要从根本上消除群体事件发生的根源,必须切准病脉,妥善化解人民内部矛盾。

首先,坚持改革、推进发展,夯实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经济基础。

其次,提高政府汲取能力,促进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

第三,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关注弱势群体实际困难。

第四,建立不良情绪的宣泄机制和人民内部矛盾的预警防范机制,变疏为导,为社会减压。

第五,不懈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保证权力的规范运行。

  群体性事件事态平息后,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一定要做好善后工作。

一是要甄别合法与违法。

对守法者的权益要依法保护、受害者的权益要依法补偿,而对侵权和违约的违法者要依照法律或相关规定严加惩处。

二是兑现承诺。

要按照法律和政策规定,解决好群众反映的具体问题,使相关群体的合法权益真正得到维护,取信于民,防止死灰复燃。

三是及时公布事件真相和处置情况,决不能为推卸责任而隐瞒事实真相,以免激起众怒,导致谣言满天飞,造成不良影响。

四是坚持回访。

问题解决后,要及时到群众中了解情况,摸清相关群体的思想动向,及时发现新情况、新问题,及早做好工作。

五是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举一反三,从中探求具有规律性的东西,以避免类似事件的重复发生。

热点话题

  4月将至,泼水节就快到了。

面对百年一遇的大旱,今年的泼水节过是不过?

身为傣族的西双版纳州州长刀林荫昨天明确地告诉记者:

“泼水节对于傣族的意义相当于春节,泼水节肯定是要过的,不可能因为干旱就取消,至于怎么过、用什么形式过则是另一回事。

”(3月21日《云南信息报》)

 【观点概览】

  评论一:

  出于对民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泼水节要过,但是政府如何在这人畜为水而嗷嗷待哺的艰难时刻,倡导、引导人们过好这个节日才显得无比重要。

【观点一】否则,一边是受灾众生长途跋涉寻找生命之水,另一边却把大盆大盆的清水付诸大街之上,是任凭谁人都无法安之若素的情景。

【从反面对“政府不加引导的泼水节是不行的”进行阐释】“做最坏的准备,尽最大的努力”,数千万同胞怎样度过百年大旱难关,是摆在所有人面前更为紧迫的大事。

  然而,如果百年大旱真是一个简单的概率问题,那是不是表明这样的情况根本无法避免?

如果说要赋予泼水节新的涵义,那除了当前要努力解决好燃眉之急,更要冷静思考一下我们的水利欠账是否早已频频报警?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一些地方的水利设施都在吃老本,不仅缺乏资金修缮,更没有相应的科学管理,导致在干旱袭来之时水源很快枯竭,从而演变为今日措手不及的旱灾。

【警示和反思】西南大旱中的泼水节,无疑应该具有比祈雨更深刻的意义。

(2010-03-24 南方日报)

  评论二:

  面对天灾,反思我们的节约用水习惯固然没有错,但让一个民族取消一种民俗或者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则就太过于“权力万能”了。

【观点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