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羊过桥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407494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0.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羊过桥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小羊过桥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小羊过桥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小羊过桥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小羊过桥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小羊过桥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小羊过桥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小羊过桥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小羊过桥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小羊过桥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小羊过桥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小羊过桥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羊过桥教案.docx

《小羊过桥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羊过桥教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羊过桥教案.docx

小羊过桥教案

小羊过桥教案

  小羊过桥教案范文(精选5篇)

  小羊过桥教案1

  活动目的

  理解故事内容,尝试创编故事结尾。

  大胆进行故事表演。

  培养互相谦让,团结友爱的品德。

  活动准备

  1、自制故事操作背景及小白羊、小黑羊、独木桥的立体道具。

  2、准备故事《小羊过桥》录音磁带、录音机。

  3、准备小白羊、小黑羊头饰若干及用结构材料或平衡木搭成的独木桥一座。

  4、幼儿事先用A3图画纸自制成空白小图书,再准备绘画用的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玩偶激趣

  教师出示小白羊与小黑羊玩偶,引发幼儿活动兴趣。

  二、猜想故事

  ①教师操作故事演示台,讲述故事《小羊过桥》的前半段(开头至两只小羊在桥

  中间碰头了,谁也走不过去),引导幼儿边看边听。

  ②想一想,猜一猜:

他们是怎么解决问题的结果如何

  三、欣赏故事

  教师借助操作材料,完整讲述故事一遍,让幼儿欣赏。

  四、组织讨论

  小白羊和小黑羊这样做好吗为什么如果你遇到这样的事情,会怎么处理

  五、绘画故事

  ①鼓励幼儿以连环画的方式表现故事的主要情节和内容。

  ②帮助幼儿将自己绘画的故事编制成小画册,并写上小作者的姓名。

  活动延伸

  将制作好的幼儿连环画投放在语言区,供幼儿交流讲述。

  在表演区投放相应的表演道具及故事磁带,指导幼儿进行故事表演。

  小羊过桥教案2

  一、活动目标:

  1.复习序数,理解10以内的数量的排列顺序,知道它们是顺数还是倒数,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2.在操作中提升动手能力,激发兴趣并学会大胆表述操作结果。

  3.对生活中运用顺数、倒数的事例感兴趣,在游戏活动和生活中,学会运用顺数、倒数。

  二、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小羊过桥图片一张,小羊卡片一张,操作材料(数字卡片)、积木、彩色串珠、扑克等

  经验准备:

幼儿已经掌握了10以内的点数,对数学学习有浓厚的兴趣。

  环境准备:

为幼儿创设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在区角中增加适合幼儿进行顺着数和倒着数的操作材料。

  三、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创设情境

  教师:

一天,小羊想到大象家作客,一条大河挡在中间,要翻过一座五彩的高桥,工人叔叔是怎样设计这座桥的?

  (幼儿自由议论,教师总结)

  教师:

这座桥上桥的第一个台阶是用1块砖砌成,第二个台阶用2块砖砌成,……第十个台阶用10块砖砌成。

每级台阶最上面一块砖上写的1-10分别表示什么呀?

  (幼儿自由讨论)

  教师:

1可以表示有1块砖,也可以表示第一级台阶。

2,3,……

  

(二)基本部分:

数台阶

  1.幼儿和老师一起数台阶,发现上桥和下桥的不同。

  教师:

小羊开始过桥了(教师将图片小羊放在第一级台阶上)我们一起帮它数一下,上桥时走了几级台阶?

  幼儿:

1-2-3-4-5-6-7-8-9-10,下桥:

10-9-8-7-6-5-4-3-2-1

  教师:

小羊觉得过桥真有意思,想再过一次,小朋友可以一起帮它加油。

(请幼儿自己上台操作图片小羊)

  走了两次啊,小羊觉得很奇怪,小朋友们发现有什么地方奇怪?

  (幼儿自由讨论)

  2.教师总结顺数和倒数,分组多次练习顺数、倒数。

  

(1)教师总结:

我们数数时可以顺着数,也可以倒着数,倒着数就是从较大的数一个按一个往较小的数连续数下去。

  

(2)上桥时教师顺数,下桥时幼儿倒数,再轮换。

  (3)幼儿分组,如第一组12345,第二组678910,第三组109876,第四组54321.在交替数。

  3.小羊回家了,又路过了桥,再次巩固复习。

  将图片小羊放在第五级台阶上,小羊回家时已经走在第五级台阶上了,小朋友帮她继续上桥、下桥好吗?

  (教师再将图片小羊放在另一级台阶,幼儿接着数。

也可请幼儿上黑板操作)

  总结:

小羊觉得过桥真有意思,这里面还藏着顺着数和倒着数的秘密呢。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顺着数和倒着数的例子:

新年倒计时,交通红绿灯。

顺数和倒数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用到,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做好一些事情。

  (三)结束部分:

游戏巩固

  看谁搭得长,在游戏中体验倒数的紧张刺激

  1.倒计时10秒钟搭积木,分别选拔出每组第一名。

  2.每组第一名进行总决赛,决出冠军、亚军。

  3.幼儿倒计时整理积木。

  四、活动延伸

  

(一)可选用正方体积木作砖,凹形积木或尺作桥板,让幼儿自己动手砌小桥。

亦可几人一起合作用许多小方块砌高桥,从中培养协作精神,个别或合作砌桥完成后玩上下桥数台阶游戏。

  

(二)在区角中添加彩色串珠、数字卡片以及扑克供幼儿自主操作练习。

  “彩色串珠”:

请幼儿将彩色串珠从多到少的顺序排列,然后点数每串串珠的数量,并摆上相应的数字卡片,再按从多到少的顺序数下来。

感知倒着数是越来越少。

  “扑克接龙”:

将扑克牌按顺序(可以顺数、可以倒数)排列接龙。

  “数字卡片”:

小数字排队,让幼儿观察它是按照什么规律排队的,发现这个规律的小朋友,可以把空格处的小数字填上。

  (三)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如上下楼梯、上下山坡时学习顺着数、倒着数、接着往下数等。

  五、活动分析

  

(一)设计意图分析

  1.活动内容分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既贴近幼儿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小羊过桥》的内容来源于幼儿生活,过桥是每个幼儿都有的生活经验。

根据幼儿喜欢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的特点,选择、设计、组织活动,满足幼儿生活、成长需要,做到学习联系生活、利用生活。

  合理的故事情节和螺旋上升式的教学目标要求,满足了幼儿情绪上逐渐高涨的表现要求,让幼儿在趣味性和游戏性的环境中,既享受了数学活动的乐趣,提高了表现能力,又掌握了顺数和倒数的相关知识,知道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幼儿分析

  中班幼儿活泼好动、喜欢去了解新鲜事物,具有了初步的社会责任感,当自己帮助了同伴则感到愉快。

中班幼儿已经掌握了10以内的点数并对数学的学习感兴趣。

笔者创设了帮助小羊一起过桥的情境,在帮助小羊过桥的过程中,学习10以内的顺着数和倒着数。

  3.设计理念

  《纲要》中强调幼儿的主动学习,改革教学方式,切忌使用单一的.说教形式,而应着力组织适合幼儿的活动,形式多样化,通过作用于幼儿的活动来对幼儿发生质的影响,让他们获得一定的知识技能。

活动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注重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笔者对数学活动设计中的各要素进行分析,创设小羊过桥的情境,通过上桥顺数,下桥倒数的编排,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中掌握顺数和倒数的知识。

活动中教师以引导者的身份出现,启发幼儿思考如何顺数与倒数的区别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活动目标分析

  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以及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为达到数学教育最终的目标,我确定了认知、情感、技能三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

活动目标为:

1.复习序数,理解10以内的数量的排列顺序,知道它们是顺数还是倒数,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2.在操作中提升动手能力,激发兴趣并学会大胆表述操作结果。

3.对生活中运用顺数、倒数的事例感兴趣,在游戏活动和生活中,学会运用顺数、倒数。

  目标1是认知类目标。

通过观察彩虹桥特点复习序数,导入活动。

而后重在鼓励幼儿在情境中学习、理解、掌握顺着数和倒着数。

  目标2是技能类目标。

通过各种操作练习形式进行顺着数和倒着数的学习,激发幼儿的学习欲望并学会大胆主动的参与表述。

  目标3是情感类目标。

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幼儿在趣味性和游戏性的环境中,享受数学活动的乐趣,提高表现能力。

对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感兴趣。

  本次活动的重点在于倒着数的学习,笔者安排了多种形式的顺数与倒数的练习。

在多种形式的练习中达成重点。

  本次活动的难点是倒着数,要求思维有一定的可逆性。

在倒着数的时候,要帮助幼儿正确的理解倒着数的意义和概念。

  (三)活动准备分析

  根据选材特点和设计内容,应教学的需要,本次活动准备分为经验准备、物质准备和环境准备。

  首先是经验准备。

《纲要》指出:

教学设计要在幼儿原有经验基础上进行,既要了解儿童已有的经验,又要提供新的经验。

幼儿已经掌握了10以内的点数,并且对数学学习有一定的兴趣。

在此基础上,教导幼儿学习顺数和倒数可以进一步建立巩固他们的数概念,并发展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如逆向思维能力)。

  其次是物质准备。

有操作材料(数字卡片)、多媒体资料、积木、彩色串珠、扑克等,材料丰富而且功能性强。

  最后是环境准备。

为幼儿创设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在区角中增加适合幼儿进行顺着数和倒着数的操作材料。

活动前幼儿的位置摆成半圆形,这样能让幼儿都在教师的视野内,老师更好的关注幼儿的同时,幼儿也能更方便更直观的接触教师,更有利于活动中师生互动。

创设宽松自由的氛围,有利于幼儿自由选择、探索、发现。

  小羊过桥教案3

  设计背景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娇惯,家人比较迁就,表现出的心理特征是自我为中心,缺乏互相谦让、互相关心的良好品德,与人相处、协商、合作的能力较差。

而《小羊过桥》这个故事形象生动,富有很强的教育性,故事情节、角色对话通俗易懂,幼儿比较容易接受。

通过学习幼儿能从中得到教育,明白相互谦让也是一种美德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主要内容。

  2、懂得同伴间要互相谦让、不争吵、不打闹

  重点难点

  懂得同伴间要互相谦让、不争吵、不打闹

  活动准备

  视频动画、情景创设(一条河、河面上有一座独木桥)、(小白羊、小黑羊)头饰、儿歌磁带。

  活动过程

  

(一)游戏“走独木桥”进入教室。

  1.独木桥什么样的刚才走独木桥的时候有什么感觉

  2、幼儿自由发言,师总结并交代儿歌的名称。

  

(二)听录音,把握儿歌主要内容。

  提问:

1、儿歌叫什么有谁2、发生了什么事

  (三)欣赏动画,理解儿歌内容

  1、两只羊走到独木桥中间,小白养和小黑羊说了什么?

  2、两只羊越吵越凶,互不相让,后来怎样啦为什么会这样

  3、你想对两只羊说什么?

  4、小结:

小白和小黑没有互相谦让结果掉进河里了。

所以平时小朋友要做到互相谦让。

  (四)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戴头饰表演故事。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结合了新的辅助教具——课件,课件的声形并茂深深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的兴趣被激发了,能积极地参与活动,孩子们愿意说、大胆说、连贯说,说出了整个故事的主要情节内容及角色的对话。

活动组织的各个环节较紧凑、动静搭配合理,整合了健康领域、社会领域,幼儿得到综合性的学习。

但是在活动过程中发现有个别幼儿语言的连贯性不够,还需进一步加强。

  小羊过桥教案4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听这个故事的兴趣,引导幼儿说说故事的内容,大胆学说对话,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2.激发幼儿表演这个故事的兴趣。

  3.让幼儿知道争吵、打闹的不良后果,懂得同伴之间要相互谦让。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木偶(小白羊、小黑羊)、背景(爷爷家,外婆家)、指偶(小白羊、小黑羊的指偶分别是幼儿人数的一半)、课前理解“独木桥”。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坐成“凹”字形,激发幼儿听的欲望。

  首先营造一种气氛:

出示背景“……”(出示木偶白羊)“……”(出示木偶黑羊)“这是谁呀”“噢,是小白羊和小黑羊呀。

今天,小白羊和小黑羊要走过一条独木桥,小白羊和小黑羊是怎么过桥的呢他们过桥了没有呢请听老师讲个故事《小羊过桥》。

  2.老师边操作木偶,边讲述故事一遍。

  提问:

(1)故事的名称叫什么?

  

(2)小白羊和小黑羊分别住在什么地方?

  (3)小白羊说了什么小黑羊说了什么(提问前老师再次操纵木偶,边讲述边表演过桥一段,并在幼儿回答时作辅助表演。

  (4)分组讨论:

两只小羊过桥了没有“小羊”掉到河里去了,怎么办

  (5)引导幼儿对两只“羊”说句话。

  3.听一遍故事录音,老师表演指偶。

  4.延伸活动:

幼儿分散边表演指偶,边学讲对话。

  活动反思:

  本次课件直观的声音、色彩、人物深深吸引着孩子们的注意力,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激发了幼儿的兴趣,能积极地参与活动,孩子们愿意说、大胆说、连贯说,说出了整个故事的主要情节内容及角色的对话。

活动组织的各个环节较紧凑、连贯,整合了健康领域、社会领域,幼儿得到综合性的学习。

但是在活动过程中发现有个别幼儿语言的连贯性不够,还需进一步加强。

  小羊过桥教案5

  活动目标:

  1、德育目标:

教育同伴之间不能争吵、打闹,要懂得相互谦让。

  2、知识目标:

培养幼儿听故事的兴趣,引导幼儿说故事内容,大胆地学说对话,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学习词:

独木桥。

  3、能力目标:

激发幼儿表演故事的兴趣,大胆地学说对话,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活动准备:

  活动课件,故事录音,小黑羊、小白羊头饰各一个,长凳一条。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课件,激发幼儿兴趣,引出课题。

  今天,老师为小朋友们请来了几位动物小朋友,仔细看看,你们认识它们吗?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故事就和小羊有关,名字叫《小羊过桥》。

  

(二)教学过程

  1、幼儿看视频课件,让幼儿了解故事内容。

听后,回答两个问题:

  

(1)这个故事叫什么名字?

  

(2)两只小羊过桥了吗结果怎样

  这两个简单的问题,我会请能力差的幼儿回答,培养他们学故事的兴趣。

  2、展示课件,让幼儿了解方位。

  3、展示小白羊和小黑羊走到桥中间过不去的课件,让幼儿理解独木桥的窄,只能走一个人。

学习词:

独木桥。

  4、展示对话课件,让幼儿大胆地学说对话,培养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这时,我会请口语表达力较强的两名幼儿大胆地学说对话,其他幼儿小声地学说。

  5、展示两只羊掉到河里去的课件,让幼儿懂得:

争吵、打闹的不良后果,懂得同伴之间相互谦让的道理。

  6.教师边用玩具纸偶边表演边引导幼儿念儿歌:

(我们一起来编儿歌好吗)

  东边(小白羊),西边(小黑羊),一起来到(小桥上)。

你也(不肯让),我也(不肯让),扑通掉进(河中央)。

  7.请幼儿跟着老师朗诵儿歌。

  8.提问:

两只羊应该怎样做才不会掉入河中,又能顺利的过桥呢?

  指名答,答对的请他用纸偶进行表演

  9.续编故事:

第二天,两只小羊又在桥上遇见了,这时候会发生什么事呢?

  请小朋友们接着把故事编下去,并请小朋友们表演一下在独木桥上要懂得谦让的情景

  10.教师小结:

这一次,小羊们懂得了要谦让。

启发幼儿再编一首儿歌,表扬一下两只小羊。

东边小白羊,西边小黑羊。

  一起来到小桥上,你让我,我让你。

一先一后过了河,大家乐呵呵。

  11.请两名幼儿把两只羊的故事完整地表演一遍。

(前后对照)两人一组,表演故事

  12.讨论:

谦让是一种美德,生活中我们怎样相互谦让?

比如:

玩滑滑梯时、玩玩具、上厕所、吃水果时、在超市买东西收银处要按顺序排队,不要抢到别人前面去。

  (三)小结

  为了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我组织幼儿分组讨论:

  小朋友,你们想对两只小羊说些什么话呢?

鼓励幼儿大胆地说给同伴听。

我巡回指导,听听小朋友的讨论结果。

  教师小结:

  小朋友,以后你们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不能争吵、打闹,同伴之间要相互谦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