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汇储备现状和发展分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410713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9.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外汇储备现状和发展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国外汇储备现状和发展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国外汇储备现状和发展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国外汇储备现状和发展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国外汇储备现状和发展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中国外汇储备现状和发展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中国外汇储备现状和发展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中国外汇储备现状和发展分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中国外汇储备现状和发展分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中国外汇储备现状和发展分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中国外汇储备现状和发展分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中国外汇储备现状和发展分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中国外汇储备现状和发展分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中国外汇储备现状和发展分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中国外汇储备现状和发展分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中国外汇储备现状和发展分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中国外汇储备现状和发展分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外汇储备现状和发展分析.docx

《中国外汇储备现状和发展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外汇储备现状和发展分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外汇储备现状和发展分析.docx

中国外汇储备现状和发展分析

中国外汇储备现状和发展分析

1绪论

1.1外汇储备的定义

1.1.1外汇储备的基本概念

外汇储备(ForeignExchangeReserve),又称为外汇存底,指一国政府所持有的国际储备资产中的外汇部分,即一国政府保有的以外币表示的债权。

是一个国家货币当局持有并可以随时兑换外国货币的资产。

狭义而言,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国用于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偿还对外债务的外汇积累。

广义而言,外汇储备是指以外汇计价的资产,包括现钞、国外银行存款、国外有价证券等。

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国际清偿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对于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有重要的影响。

1.1.2外汇储备的经济作用

外汇储备的主要用途是支付清偿国际收支逆差,还经常被用来干预外汇市场,以维持本国货币的汇率。

就其经济作用来说具有两面性,首先有利的方面主要包括四点:

其一,调节国际收支,保证对外支付。

一定的外汇储备是一国进行经济调节、实现内外平衡的重要手段。

当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动用外汇储备可以促进国际收支的平衡;当国内宏观经济不平衡,出现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可以动用外汇组织进口,从而调节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关系,促进宏观经济的平衡。

其二,干预外汇市场,稳定本币汇率。

同时当汇率出现波动时,也可以利用外汇储备干预汇率,使之趋于稳定。

其三,维护国际信誉,提高融资能力。

外汇储备的增加不仅可以增强宏观调控的能力,而且有利于维护国家和企业在国际上的信誉

其四,增强综合国力,抵抗金融风险。

外汇储备有助于拓展国际贸易、吸引外国投资、降低国内企业融资成本、从而防范和化解国际金融风险。

外汇储备的不利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

其一,损害经济增长的潜力。

一定规模的外汇储备流入代表着相应规模的实物资源的流出,这种状况不利于一国经济的增长。

如果中国的外汇储备超常增长持续下去,将损害经济增长的潜力。

其二,带来利差损失。

据保守估计,以投资利润率和外汇储备收益率的差额的2%来看,若拥有6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年损失高达100多亿美元。

如果考虑到汇率变动的风险,这一潜在损失更大。

另外,很多国家外汇储备构成中绝大部分是美元资产,若美元贬值,则该国的储备资产将严重缩水。

其三,加速热钱流入,引发或加速本国的通货膨胀。

1.1.3外汇储备的具体形式

外汇储备的具体形式是:

政府在国外的短期存款或其他可以在国外兑现的支付手段,如外国有价证券,外国银行的支票、期票、外币汇票等。

主要用于清偿国际收支逆差,以及干预外汇市场以维持本国货币的汇率。

1.2外汇储备的功能及相关数据

1.2.1外汇储备的功能

外汇储备的功能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其一,调节国际收支,保证对外支付。

其二,干预外汇市场,稳定本币汇率。

其三,维护国际信誉,提高融资能力。

其四,增强综合国力,抵抗金融风险。

一定的外汇储备是一国进行经济调节、实现内外平衡的重要手段。

当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动用外汇储备可以促进国际收支的平衡;当国内宏观经济不平衡,出现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可以动用外汇组织进口,从而调节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关系,促进宏观经济的平衡。

同时当汇率出现波动时,可以利用外汇储备干预汇率,使之趋于稳定。

因此,外汇储备是实现经济均衡稳定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手段,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一国经济更易于受到其他国家经济影响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一般说来,外汇储备的增加不仅可以增强宏观调控的能力,而且有利于维护国家和企业在国际上的信誉,有助于拓展国际贸易、吸引外国投资、降低国内企业融资成本、防范和化解国际金融风险。

适度外汇储备水平取决于多种因素,如进出口状况、外债规模、实际利用外资等。

应根据持有外汇储备的收益、成本比较和这些方面的状况把外汇储备保持在适度的水平上。

1.2.2外汇储备相关数据

在不同的时期,中国大陆(不包括港澳台地区)的外汇储备如下:

  2006年2月,8537亿美元(首次超过日本,上升到全球第一)

  2008年4月,17600亿美元(超过世界主要7大工业国G7的总和)

  2008年9月,19056亿美元

  2008年12月,19460亿美元

  2009年四月,20000亿美元(全球第一个超过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国家,独占全球外汇储备30%)

截至2009年末,中国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23992亿美元,同比增长23.28%。

2009年全年国家外汇储备共增加4531亿美元

最新出炉的外汇储备数据显示,截止2010年3月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达到了24470.8亿美元。

  其它国家和地区的外汇储备数据:

  日本,10200亿美元(2009年六月)

  加拿大,430亿美元(2008年年初)

  英国,约1000亿美元(2008年年初)

  香港,1817亿美元(2009年一月)

  澳门,176亿美元(2009年六月)

  法国,约1500亿美元(2008年年初)

  德国,约1500亿美元(2008年年初)

  新加坡,1717亿美元(2009年六月)

  马来西亚,984亿美元(2009年六月)

美国,美国是美元的发行国,在金融概念上,只要美元是国际贸易的主要结算货币,美国的外汇储备就永远是零。

2中国外汇现状与发展

2.1中国外汇储备现状

2.1.1储备状况

中国的外汇储备作为国家资产,由中国人民银行下属的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管理,部分实际业务操作由中国银行进行。

其外汇储备(不含港澳台)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美元资产,其主要持有形式是美国国债和机构债券。

2006年2月底中国大陆的外汇储备总额为8537亿美元(不包括港澳的外汇储备),首次超过日本,位居全球第一。

全球外汇储备持续上升,同比增速较2007 年显著放缓。

全球外汇储备中,美元资产的比重在下降,欧元资产的比重在上升。

    全球外汇储备增加,主要是由于新兴与发展中国家外汇储备的增加。

一方面是由于,一方面是出于应对危机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出口导向型经济的副产品。

    虽然外汇储备大幅增加,但是,对于危机的抵御能力在不同的国家之间并不存在显著差异。

一方面,对于潜在GDP 的下降并没有显著抵消。

另一方面,在应对危机中,市场对于外汇储备的变动更为敏感。

进入21世纪之后,伴随全球国际收支失衡的恶化,全球外汇储备规模不断上升。

1999年底,全球外汇储备约为1.78万亿美元,到2007年底上升至6.40万亿美元,增长了2.6倍。

全球外汇储备的增长又集中体现为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东亚国家和石油输出国)外汇储备的增长。

1999年底,发展中国家外汇储备约为1.05万亿美元(占全球规模的59%),到2007年底上升至4.90万亿美元(占全球规模的77%),增长了3.7倍。

相比之下,工业化国家外汇储备同期内仅增长了1.1倍。

在发展中国家里,中国外汇储备的增长速度更加迅猛。

根据外管局网站的数据,1999年底,中国外汇储备约为0.16万亿美元(占全球规模的9%),截至2007年底上升至1.53万亿美元(占全球规模的24%),增长了8.6倍,已经超越日本,成为全球外汇储备的最大持有国。

中国外汇储备的飙升主要归因于持续的经常项目顺差与资本项目顺差。

自1994年至今,中国经济连续14年出现了国际收支双顺差。

尤其是自2005年7月人民币汇改以来,由于中国政府选择了“小幅、稳健、可控”的升值策略,吸引了大量国际短期资本流入中国套利,这加速了中国外汇储备的累积。

2007年一年,中国外汇储备就增长了4619亿美元,与2006年底相比增长了43%。

如果考虑到央行向中投公司注入外汇资产,央行要求全国性商业银行用美元缴纳人民币法定存款准备金等因素,则2007年中国外汇储备实际增加额超过了6300亿美元。

世界银行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外汇储备将增至2.818万亿美元,其增长速度相当迅速。

中国外汇储备的流动性在上升,由于短期信贷比重变化所导致。

随着中国经济领先与全球经济复苏,热钱流入有加速的可能,与此同时,国际市场的复苏外贸顺差的扩大,将进一步推动中国外汇储备的增加。

带来的是对中国外储安全性的担忧。

2.1.2币种结构

由于中国外管局并未披露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我们只能利用其他国家披露的相关数据来推测中国外汇储备的币种构成。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MonetaryFund,IMF)的“官方外汇储备币种构成”(CurrencyCompositionofOfficialForeignExchangeReserves,“COFER”)数据库提供了138个国家(包括27个工业化国家与106个发展中国家)汇总后的外汇储备币种结构。

虽然COFER数据库中未包括中国这一全球外汇储备最大持有国是一种遗憾,但COFER中包含的外汇储备规模毕竟占到全球外汇储备规模的64%(2007年)。

同时,中国央行的外汇储备投资并未表现出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央行迥然相异的特征。

因此,我们不妨用COFER披露的币种结构来推测中国外汇储备的潜在币种结构。

进入21世纪后,IMFCOFER数据库中全球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发生的主要变化包括:

第一,美元资产占外汇储备的比重逐渐下降,从1999年的71%降至2007年的64%;第二,欧元资产占外汇储备的比重逐渐上升,从1999年的18%升至2007年的26%;第三,英镑取代日元成为全球外汇储备中第三重要的币种,2007年英镑资产占外汇储备的比重为5%,而日元资产比重为3%。

上述结构性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在该时期内,欧元和英镑处于相对强势地位,而美元和日元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导致各国央行主动或被动地实施了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调整。

与工业化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外汇储备币种结构调整更加积极。

从1999年底至2007年底,发展中国家外汇储备中美元资产比重由69%降至61%,欧元资产比重由19%升值28%。

俄罗斯、伊朗等国更是将石油交易计价货币由美元转换为欧元,从而进一步提升了欧元在全球储备与交易货币中的地位。

相比之下,同期内工业化国家外汇储备中美元资产由73%降至69%,欧元资产比重由23%升至33%。

近年来,随着美元有效汇率的下跌,中国外管局主要是在外汇

储备增量上降低了美元资产比重,在外汇储备存量上的减持是有限的。

这意味着中国央行的币种多元化行为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央行相比是类似的,因此,我们可以用COFER数据库中发展中国家的数据来推测中国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

截至2007年底,我们估计在中国外汇储备中,美元资产约占65%,欧元资产约占25%,其他10%包括英镑、日元及其他币种资产。

中国外汇储备结构以美元资产为主有以下几方面历史和国际金融理论原因:

储备货币发行国的经济活动要以国内经济为主,虽然美国占国际贸易的比例很大,但是与美国庞大的国内生产总值相比仍然比例很低,远远低于日本、德国、瑞士的相应指标,后者三国的主要经济活动是外向型的,其货币价值容易受到国际资本流动的干扰而大幅波动,不利于保值;除美国外,日本、德国、瑞士的央行拒绝其货币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扮演更重要的作用;美元是历史形成的国际支付手段、交易中介、价值储藏手段;国际贸易中2/3以美元结算;国际金融市场上的批发交易绝大多数以美元交易,各国央行的金融操作也是主要采用美元;各大国的外汇储备主要是美元资产;国际银团贷款和国际债券市场的绝大多数交易都是美元或美元债券。

2.1.3资产结构

由于中国外管局并未披露外汇储备的资产结构,我们只能从投资东道国披露的相关数据来推测中国外汇储备的资产构成。

作为中国外汇储备最重要的投资东道国,美国财政部国际资本系统(TreasuryInternationalCapitalSystem,“TIC”)定期公布外国投资者持有美国证券的明细资料。

最近一期公布的外国投资者持有美国证券的资产组合如表1所示。

尽管美国财政部公布的资产组合数据中并未区分外国官方投资者和外国私人投资者,但是由于中国尚未完全开放资本项目,中国居民对美国证券的投资只能通过QDII,规模相当有限。

因此,中国国内的美国证券持有者主要包括外管局、商业银行以及保险公司等机构投资者。

假定中国官方投资者与机构投资者的外汇资产组合是相似的,同时假定外管局在其他国家投资的资产结构与在美国的投资类似,那么,可以从上述资料中推测中国外汇储备的资产结构。

从相关数据推断,截至2007年底,在中国外汇储备中,最重要的资产是长期国债(约占储备规模的50%)和长期机构债(约占储备规模的40%),股权、长期企业债和短期债券的比重非常有限(仅占储备规模的10%左右)。

中国外汇投资的资产结构与发达国家以及石油输出国相比存在重大差异。

第一,在其他国家的外汇投资中,股权投资占有相当比重。

例如,日本占18%,英国占46%,加拿大占73%,中东石油输出国占45%。

第二,在其他国家(除日本与中东石油输出国外)的外汇投资中,长期企业债的比重显著高于长期国债与长期机构债的比重。

例如,英国的长期企业债占外汇投资的规模为44%,而长期国债与机构债占外汇投资的规模为8%;加拿大的相关数据分别为18%与5%。

2.1.4储备规模

截至2006年2月底,中国大陆的外汇储备总额为8537亿美元(不包括港澳的外汇储备),首次超过日本,位居全球第一。

截止2008年4月末,中国的外汇储备增加到1.76万亿美元,比东北亚其他国家和地区外汇储备的总和还多,有学者认为,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世界主要7大工业国(包括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法国、加拿大、意大利,简称G7)的总和。

随后,中国的外汇储备持续上升,截至2008年9月末,达到创纪录的19056亿美元。

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加之美元、欧元、人民币汇率的波动,2008年10月末,中国的外汇储备已降至1.89万亿美元以下,为自2003年年底以来首次下降,截至2008年12月,中国外汇储备已达19460.30亿。

2009年六月,中国的外汇储备超过了2万亿美元,中国成为全世界第一个外汇储备超过2万亿美元的国家[2]。

至2010年3月,中国的外汇储备规模达到24470.84亿美元。

有观点认为,实行浮动汇率制的国家外汇储备以GDP的10%左右为好,中国目前的外汇储备水平明显偏高。

亚太区国家的外汇储备额占GDP的比例平均上都要比西方国家高出很多,这个现象并非中国所独有,而且高外汇储备对于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也是有帮助的。

但是,有些观点认为,考虑到中国的银行坏账情况比较严重,适当的增加外汇储备不但是必要的,而且现在的储备水平还太低。

人民币汇率曾经采用盯住美元的做法,在人民币/美元购买力平价失衡、全球预期人民币将会相对美元升值的情况下,大量美元热钱涌入中国换取人民币,以求收买廉价资源并获得汇率波动收益。

中国央行为了维持固定汇率,不得不大量买入美元,加剧了中国外汇储备问题,导致了通货膨胀的风险。

统计表明,2004年约有1000亿美元热钱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中国。

人民币的汇率2005年7月21日改为“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另一方面,美国财政部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9月底,中国已超过日本,持有美国国债达5850亿美元,成为美国的最大债权国。

2.2中国外汇的发展

2.2.1中国外汇储备发展情况

2009年6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21316亿美元,首次突破2万亿美元大关;另外,6月M2同比增长28.46%,创下1996年5月份以来新高,而M1同比增长24.79%,创下历史最高纪录。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网站2009年7月15日的数据,2009年上半年,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货币信贷快速增长,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

货币供应量增长28.46%

2009年6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56.89万亿元,同比增长28.46%,增幅比上年末高10.64个百分点,比上月末高2.72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19.32万亿元,同比增长24.79%,增幅比上年末高15.73个百分点,比上月末高6.09个百分点;市场货币流通量(M0)余额为3.36万亿元,同比增长11.46%。

上半年净回笼现金578亿元,同比多回笼639亿元(去年同期净投放61亿元)。

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增长34.44%

6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7.74万亿元,同比增长34.44%,增幅比上年末高15.71个百分点,比上月末高3.83个百分点。

上半年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7.37万亿元,同比多增4.92万亿元。

从分部门情况看:

居民户贷款增加10607亿元,同比多增5990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4652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5955亿元。

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门贷款增加63096亿元,同比多增43189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3193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31771亿元;票据融资增加17065亿元。

6月份当月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1.53万亿元,同比多增1.20万亿元。

6月末金融机构外汇贷款余额为2954亿美元,同比增长8.08%,上半年外汇各项贷款增加517亿美元,同比少增36亿美元。

其中,6月份外汇各项贷款增加372亿美元,同比多增358亿美元。

本外币并表后,6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为39.76万亿元,同比增长32.78%。

上半年新增本外币各项贷款7.72万亿元,同比多增4.99万亿元。

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增长29.02%

6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56.63万亿元,同比增长29.02%,增幅比上年末高9.29个百分点,比上月末高2.34个百分点。

上半年人民币各项存款增加9.99万亿元,同比多增5.02万亿元。

从分部门情况看:

居民户存款增加31719亿元,同比多增9754亿元;非金融性公司存款增加58723亿元,同比多增42403亿元;财政存款增加6883亿元,同比少增3351亿元。

非金融性公司存款中,企业存款增加52934亿元,同比多增37665亿元。

6月份当月人民币各项存款增加2.00万亿元,同比多增1.23万亿元。

6月末外汇各项存款余额2081亿美元,同比增长16.01%,上半年外汇各项存款增加154亿美元,同比少增33亿美元。

其中,6月份外汇各项存款增加21亿美元,同比少增30亿美元。

本外币并表后,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58.05万亿元,同比增长28.65%。

上半年新增本外币各项存款10.09万亿元,同比多增5.07万亿元。

银行间市场利率保持较低水平

6月份银行间市场人民币交易累计成交13.72万亿元,日均成交6236亿元,日均成交同比增长50.2%,同比多成交2083亿元。

6月份银行间市场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0.91%,比上月高0.06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低2.16个百分点;质押式债券回购月加权平均利率0.91%,比上月高0.06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低2.17个百分点。

国家外汇储备增长17.84%

2009年6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21316亿美元,同比增长17.84%。

上半年国家外汇储备增加1856亿美元,同比少增950亿美元。

6月份外汇储备增加421亿美元,同比多增302亿美元。

6月末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6.8319元人民币。

2.2.2中国外汇储备发展的相关知识

我国从1994年三季度起由中国人民银行按季向社会公布货币供应量统计监测指标。

参照国际通用原则,根据我国实际情况,中国人民银行将我国货币供应量指标分为以下四个层次:

M0:

流通中的现金;

M1:

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款;

M2:

M1+城乡居居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外币存款+信托类存款;

M3:

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存单等。

其中,M1是通常所说的狭义货币量,流动性较强;M2是广义货币量,M2与M1,的差额是准货币,流动性较弱;M3是考虑到金融创新的现状而设立的,暂未测算。

延伸阅读:

股市反转的风向标:

M1-M2

在一般情况下,M1和M2增速应当保持平衡,也就是在收入增加、货币供应量扩大的环境下,企业的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是同步增加的,这也符合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中对三大动机的解释。

如果M1增速大于M2,意味着企业的活期存款增速大于定期存款增速,企业和居民交易活跃,微观主体盈利能力较强,经济景气度上升。

如果M1增速小于M2,表明企业和居民选择将资金以定期的形式存在银行,微观个体盈利能力下降,未来可选择的投资机会有限,多余的资金开始从实体经济中沉淀下来,经济运行回落。

 

3中国外汇储备分析与建议

3.1中国外汇现状评价

3.1.1中国外汇投资现状评价

首先,当前中国外汇储备的经营管理依然以安全性和流动性为首要目标。

这主要表现为在外汇储备的资产构成中,传统上低风险、低收益、高流动性的国债和机构债占90%左右;

其次,美元资产在中国外汇储备中所占比例过高。

无论是从对美出口占总出口的比重(2007年为19.1%)还是从对美进口占总进口的比重来看(2007年为7.3%),美元资产在外汇储备中65%的比例都过高了。

这一方面反映出美元在全球贸易结算货币中依然占统治地位,另一方面也凸现了中国政府进行外汇储备币种多元化的困境:

对于中国这样的大国而言,在外汇市场上大量减持美元资产必然会造成美元汇率下跌,从而影响到外汇储备中存量美元资产的价值。

再次,近年来美元对其他主要货币的大幅贬值,造成中国外汇储备的国际购买力遭受严重损失。

由于中国外汇储备资产的65%以美元计价,那么美元相对于其他货币的贬值必然造成以贸易加权的一篮子货币计算的中国外汇储备的国际购买力显著下降。

例如,目前中国外汇储备规模突破了1.8万亿美元,假定其中美元资产占65%,那么一旦美元对人民币贬值10%,以人民币计算的中国外汇储备价值将缩水1170亿美元,相当于抹杀了3.9个百分点的GDP增长。

第四,美国次贷危机的深化意味着中国外汇储备资产除了面临汇率风险外,还面临美国国债、机构债信用等级调降、市场价值缩水的风险。

2008年7月,美国两家房地产巨头房利美、房地美陷入危机,需要募集750亿美元资本金以避免资不抵债风险。

如果美国政府不对其进行救援,则两房发行的机构债的信用等级可能被调降;如果美国政府为两家机构买单,则信用风险最终为美国政府所承担,美国国债的信用等级可能被调降。

无论出现哪种局面,对大量持有美国国债和机构债的中国央行而言都不是好消息。

最后,随着外汇储备规模的进一步增长,持有储备的机会成本日益凸现,中国政府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提高外汇储备投资收益率的压力。

中国外汇储备的90%投资于美国国债与机构债,收益率不超过5%,而根据世界银行对中国120个城市1.24万家外商投资企业的调查,外国在华FDI企业的平均收益率超过22%。

持有外汇储备的机会成本越来越高,如何积极管理外汇储备,提高外汇储备资产的收益率成为当务之急。

3.2中国外汇储备规模问题

3.2.1中国外汇储备规模问题

(1)我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理论估计

  一国的外汇储备可以看作本国对外汇发行国的债权,持有合理数量的外汇储备既是出于保护本国经济安全的考虑,也是一国经济实力的体现。

但是外汇储备如果构成不合理或者超过适度区间,就会带来一定的负面效应。

那么,我国的外汇储备是否偏高呢?

  根据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和外汇储备的实际需要两方面因素考虑,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应为4540亿美元。

鉴于4540亿美元是以2004年的数据为依据得出的结果,相对于我国当前所需要的外汇储备规模应该是偏小的,但考虑到我国现在外汇储备已经超过万亿美元大关,还是可以明显看出我国的外汇储备有过剩的倾向。

  

(2)外汇储备过高的负面效应

  过高的外汇储备给我国的经济平稳运行,已经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