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书》摘录记录文本.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413053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曾国藩家书》摘录记录文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曾国藩家书》摘录记录文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曾国藩家书》摘录记录文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曾国藩家书》摘录记录文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曾国藩家书》摘录记录文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曾国藩家书》摘录记录文本.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曾国藩家书》摘录记录文本.docx

《《曾国藩家书》摘录记录文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曾国藩家书》摘录记录文本.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曾国藩家书》摘录记录文本.docx

《曾国藩家书》摘录记录文本

曾国藩家书摘录

前言:

很早前就想阅读此书,一直抽不出时间。

前一段时间听完曾仕强讲的“曾国藩识人用人之道”,觉得还不够味,便又找了电子书来看。

最初用手机读了一点,又觉得不方便,还是在电脑上又从头开始看了一遍。

1.且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

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

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骆按:

如今休去且休去,若觅了时无了时。

做与不做都是同理,想做就去做,不必择时择地。

2.切己体察,穷其理,即格物也。

知一句便行一句,此力行之事也。

此二者并进,下学在此,上达亦在此。

骆按:

这句话有点王阳明的意思了。

知行合一。

3.大抵第一要除骄傲气习,中无所有,而夜郎自大,此最坏事……总期不自满足为要。

骆按:

乔布斯所言“保持饥饿,保持愚蠢”,也是让人们不自满,不要骄傲的意思吧。

4.尽其在我,听其在天……书曰:

“知之非艰,行之惟艰。

5.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

6.吾人只有进德,修业两事禾靠得住,进德,则孝弟仁义是也;修业,则诗文作字是也。

此二者由我作主,得尺则我之尺也,得寸则我之寸也……至于功名富贵,悉由命走,丝毫不能自主……尽其在我,听其在天。

7.凡遇牢骚欲发之时,则反躬自思,吾果有何不足,而蓄此不平之气,猛然内省,决然去之。

不惟平心谦抑,可以早得科名,亦一养此和气,可以稍减病患。

8.凡人作一事,便须全副精神往在此一事,首尾不懈。

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

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

骆按:

人而无恒,一无所成。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臣之年二十而好捶钩,于物无视也,非钩无察也。

9.身体虽

弱,却不宜过于爱惜。

精神愈用则愈出,阳气愈提则愈盛。

每日作事愈多,则夜间临睡愈快活。

若存一爱惜精神的意思,将前将却,奄奄无气,决难成事。

骆按:

既然决定做某一件事情,就认准目标,决心去做就好了。

10.凡心中不可有所恃,心有所恃则达于面貌。

骆按:

心中所想,你以为别人不知道?

其实你的眼睛出卖了你的心。

这段话有点以貌取人的意思,大家都说眼乃心之门户,其实也只是片面的看法吧。

11.古来言凶德致败者约有二端:

曰长傲,曰多言。

骆按:

骄傲与口无遮拦。

12.余阅历已久,觉有病时,断不可吃药,无病时,可偶服补剂调理,亦不可多。

骆按:

曾国藩多次在家书中提到“病时不可吃药”或“少服药”,不知是何缘故。

是不是因为古人平常也服药,或者病时所服药物太多呢?

还是要让人靠人体的自愈能力呢?

现代一些中医专家还常说,大病医九分,一般的病医八分,小病医七分。

当时好像还引经据典的,古人不知此吗?

13.盛时常作衰时想,上场念下场时,

骆按:

真是居安思危。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岂是空谈呢?

富贵人家多打算,穷苦人家就不应多计划吗?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4.自古圣贤豪杰,文人才士,其志事不同,而其豁达光明之胸,大略相同。

以诗言之,必先有豁达光明之识,而后有恬淡冲融之趣;

自李白韩退之杜牧之,则豁达处多,陶渊明孟浩然白香山则冲淡处多。

杜苏二公,无美不备,而杜之五律最冲淡,苏之七古最豁达,邵尧夫虽非诗之正宗,而豁达冲淡,二者兼全。

吾好读庄子。

以其豁达足益人胸襟也。

吾辈现办军务,系处功利场中,宜刻刻勤劳,如农之力穑如贾之趋利,如篙工之上滩,早作夜思,以求有济。

而治事之外,此中却须有一段豁达冲融气象,二者并进;则勤劳而以恬淡出之,最有意味。

骆按:

豁达之心,恬淡之心。

繁忙中也要有一副悠闲的心思。

15.古来大战争,大事业,人谋仅占十分之三。

无意恒居十分之七。

往往积劳之人,非即成名之人,成名之人,非即享福之人。

骆按:

这就是只问积劳,不问成名。

16.故吾辈在自修处求强则可,在胜人处求强则不可。

17.朱子言:

“为学壁如熬肉,先须用猛火煮,然后用漫火温。

骆按:

朱老夫子也懂得做饭吗,君子不应远庖厨吗?

朱子的意思是先学个大概,然后再深入学习吗?

比如建房子,只是在一种工序上摸索来去是不行,必须先把主体建好之后,再慢慢粉饰吧!

18.用功譬若掘井,与其多掘数井,而皆不及泉,何若老衬一井,力求及泉而用之不竭乎?

骆按:

这样的说辞是要看掘井的目的是什么,不过一般掘井的目的都是为了吃水吧。

与其走三家,不如坐一家。

掘一井而见泉水,就可以供人使用,用之不竭。

这是说,专心于一事,终身必有所称,起码足以糊口吧。

与这个相类似的有《传习录》当中的一段:

“与其为数顷无源之塘水,不若为数尺有源之井水,生意不穷。

  

时先生在塘边坐,傍有井,故以之喻学云。

19.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有志则断不敢为下

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也。

 

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骆按:

格局大一些,目标较正确,再加上恒信,一般之事皆可为了吧!

20.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毫杰,何事不可为?

何必借助于人?

我欲仁,斯仁至矣。

我欲为孔孟,则日夜孜孜,惟孔孟之是学,人谁得而御我哉?

若自己不立志,则虽日与尧舜禹汤同住,亦彼自彼,我自我矣,何与于我哉?

骆按:

这就要看是真立志,还是假立志。

21.余所望于诸弟者,如果而已,然总不出乎“立志”,“有恒”四字之外也。

22.曾以为学四事勉儿辈:

一曰看生书宜求速,不多读则太陋;

一曰温旧书宜求熟,不背诵则易忘;

一曰习字宜有恒,不善写如身之无衣,山之无木;

一曰作文宜苦思不关作则如人之哑不能言,马之肢不能行。

四者缺一不可,盖阅历一生深知之,深悔之者,今亦望家口诸侄力行之。

23.居官以耐烦为第一要义,带勇亦能,兄之短处在此,屡次谆教弟亦在……仰鼻息于傀儡之辈,又岂吾心之所乐?

此已露出面耐烦之端倪,将来恐不免与龃龉。

骆按:

做官以耐烦为第一要义,诸事应如是,即使稍露不愤之词,色变难矣。

耐烦以不色变为高。

《论语》中“为政”篇:

子夏问孝,子曰:

“色难。

……”

曾文正的弟弟稍表抱怨之意,他便出言警告。

耐烦就是不抱怨,不气愤,面色不改变吧。

昨天听傅佩荣讲易经,也说人是很容易感到疲倦的生物,所以更要学着耐烦了。

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曰:

“愿有所息。

”仲尼曰:

“生无所息。

子贡曰:

“然则赐息无所乎?

”仲尼曰:

“有焉耳,望其圹,皋如也,宰如也,坟如也,鬲如也,则知所息矣。

颜渊问仁。

子曰:

“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冉求曰:

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

子曰:

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24.凡人为一事,以专而精,以纷而散。

荀子称“耳不两听而聪,目不两视而明”,庄子称“用志不纷,乃凝于神。

”皆至言也!

25.傲为凶德,惰为衰气,二者皆败家之道。

戒惰莫如早起,戒傲莫如多走路,少坐轿。

骆按:

早起时间充足,早起床是每日按一个好开头。

至于“多走路,少坐轿”,意思是少讲排场,不要太搞特殊化,架子不可端的太高吧。

26.吾谓读书不求强记,此亦养身之道。

凡求强记之者,尚有好名心横亘于方寸,故愈不能记。

若全无名心,记亦可,不记亦可,此心宽然无累,反觉安舒,或反能记一二处,亦未可知。

骆按:

我以前也有过类似体验,若太执着也未必是一件好事。

执着,固执,有恒,根本不是一码事。

一般人的执着也许只是固执,是一种固定思维,是一股争强好胜之心,所谓“好名心”,而非是一种淡然习惯为之的恒心。

27.精神愈用而愈出,不可因身体素弱,过于保昔,智慧愈苦而愈明,不可因境遇偶拂。

遽尔摧阻。

骆按:

毋惮初难,毋恃久安,毋忧拂意,毋喜快心,

后记:

读这本书,还是比较快的,花费了大概一个月的时间。

每天有空的时候,就坐在电脑前读一点,不过感觉还是没有读纸质书有氛围。

坐公交的时候,偶尔也翻几页,只是笔记整理的太晚了。

一懒二拖三不读书!

只有亲自去读才能了解这个人的生活、思想,只是听别人讲述,总归是欠点味道。

整体来说,《曾国藩家书》的可读性非常高,印象最深的是

“有恒”、“每天读书”、“每天写日记”、“戒懒戒傲”,以及他字里行间对家人的关怀。

曾国藩的思想极为朴素,务实。

“进德”、“修业”。

他并不求名,名望却跟随他。

他自认为无恒,却几十年如一日,坚持读书写日记。

以后还要再读一遍。

2015.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