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下》复习提纲答案整理全.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413118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1.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汉语下》复习提纲答案整理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现代汉语下》复习提纲答案整理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现代汉语下》复习提纲答案整理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现代汉语下》复习提纲答案整理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现代汉语下》复习提纲答案整理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现代汉语下》复习提纲答案整理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现代汉语下》复习提纲答案整理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现代汉语下》复习提纲答案整理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现代汉语下》复习提纲答案整理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现代汉语下》复习提纲答案整理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现代汉语下》复习提纲答案整理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现代汉语下》复习提纲答案整理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现代汉语下》复习提纲答案整理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现代汉语下》复习提纲答案整理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现代汉语下》复习提纲答案整理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现代汉语下》复习提纲答案整理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现代汉语下》复习提纲答案整理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现代汉语下》复习提纲答案整理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现代汉语下》复习提纲答案整理全.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现代汉语下》复习提纲答案整理全.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汉语下》复习提纲答案整理全.docx

《《现代汉语下》复习提纲答案整理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汉语下》复习提纲答案整理全.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现代汉语下》复习提纲答案整理全.docx

《现代汉语下》复习提纲答案整理全

《现代汉语(下)》复习提纲答案整理(全)

2013年6月16日

一、语法分析有哪些基本手续

语法分析的基本手续:

切分、归并、分类。

1 切分:

由语流切分成片段,切分出的单位有:

篇章、段落、句群、句子、词组、词、语素。

其中句子、词组、词、语素和语法有关。

2 归并:

把具有同一性的词(音、义相同的词)归纳在一起

3 `

4 分类:

应是在归并的基础上进行(主要是词类)

*对于片段:

我知道你不知道他很不喜欢你

→切分:

我|知道|你|不|知道|他|很|不|喜欢|你

→归并(同一性:

语音&语音相同):

他&你,知道&喜欢,不&很

→分类:

他&你(代词),知道&喜欢(代词),不&很(副词)

二、什么叫语法单位语法单位有哪几种语法单位之间的关系如何

1、语法单位:

·

从话语中切分出的语法分析的单位,是音义结合体,研究符号的组合。

最大的语法单位是句子,最小的语法单位是语素。

2、语法单位种类有:

语素、词、词组、句子

1 语素

①功能:

最小的构词单位

②性质:

最小的音义结合体

2 词

①功能:

造句的基本单位

②性质:

最小的独立运用的音义结合体

?

*对独立应用的解释:

与别的成分发生临时组合or单说

3 词组:

词和词的组合(不是基本单位)

4 句子:

最小的独立表达的音义结合体

3、语法单位之间的关系:

]

 

注:

1 

组成关系数量上的变化关系

组成关系(量变):

即上级的语法单位至少要有两个下级的语法单位来构成,是数量上的增加

2 

实现关系性质上的变化关系

'

实现关系(质变):

没有数量上的增加关系,其长度并没有改变,性质发生了改变(如一个词构成一个句子,叫一个词实现为一个句子)

3、如何切分语素和词什么叫剩余语素剩余语素是如何切分出来的

1、如何切分语素和词:

(1)切分语素:

运用对比法切分语素

假定“如果一个成分是语素,那它至少出现在两个不同的环境中”。

到不同环境里去找音义相同的成分,若有,则可分出一个语素。

(2)切分词原则:

词是最小的独立运用的语言成分,独立运用要求:

可以单说;固定组合。

1 &

2 完整性

扩展性标准:

(前、中、后都可),能扩展的是词组,不是词

*例外:

不能扩展的也不一定是词(老远)&能扩展的不一定是词组(洗澡)

整体性标准:

火车&汽车(都是词)

3 透明性

意义透明标准:

如果意义不透明,一般看做词;意义透明,则不一定(新产生的词都是透明的)

结构透明标准:

结构(定中、主谓、状中…)不透明,一般是词,词组肯定是透明的

*结构能重新分析,则为词组

"

功能透明性标准:

功能不透明则不为词

例子:

手疼→很手疼(×),透明的:

头疼→很头疼,不透明的(√)

4 有限性:

词是备用单位,是有限的

特殊情况:

离合词:

可以扩展、不连续。

词的切分的总的原则是看它的凝固性

(3)剩余语素

只能与某一个语素结合的语素,只能在一个环境出现,又叫一用语素。

剩余语素大多为音译词和借词。

如:

菠菜、沙丁鱼、哈巴狗、卡宾枪、苹果

(4)剩余语素切分:

A:

剩余法:

假定“一个语素至少和一个语素结合”,若断定其中一个成为语素,则剩余成分至少为一个语素。

B:

意义推断法:

因为“菠菜1”≠“菜2”,“菜1”≠“菜2”→“菠”≠0,则“菠”有意义,是语素

C:

排除“简称语素”(略缩语素):

例如:

骆驼1,驼2毛,驼1≠驼2=骆驼,则“驼2”是简称语素

四、如何确定语素和词的同一性

同一性:

意义、语音形式。

一个语素独立运用时成为词。

独立运用包括单说和临时组合。

如:

“白/衣服”,是一种临时组合,其中“白”就成为一个词。

~

五、汉语有哪几种句法结构能区分各种句法结构。

1、汉语有五种基本的句法结构:

偏正结构、述补结构、述宾结构、主谓结构和联合结构

2、各结构区分:

(1)语法

类型

成分数

语法关系

^

组成成分名称及核心(加粗)

形式特点

偏正

2

修饰A

B

修饰语(定语、状语)+中心语

的/地

述补

2

补充A

B

述语+补语

%

述宾

2

支配A

B

述语+宾语

了/着/过

主谓

~

2

陈述A

B

主语+谓语

是不是

联合

≥2

并列、选择A+B…

无名称,都是核心

和、并、而、或、还是

(2)意义:

各种句法结构可能的意义联系:

定中偏正结构:

性质、质料、领属、状态、数量、方位

状中偏正结构:

方式、时间、否定、程度、情态、范围

述补结构:

结果、趋向、可能、状态、程度

述宾结构:

受事、结果、施事、与事、工具、材料、方式、处所、目的、事件/内容、后果、同一(表示等同或分类)、其他

主谓结构:

施事、当事、时间、处所、受事(结果)、工具、事件

联合结构:

并列、选择。

六、什么是句法构造的层次性什么叫层次分析法能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句法结构。

1、句法构造的层次性:

词在组合中是线性排列的,但他们在组合之间的关系不是线性的。

相邻的两个词不一定发生直接联系,词在组合之间是有层次的发生直接联系的,这种特点就叫做层次性就叫作句法构造的层次性。

2、层次分析法:

按照句法结构本身的层次构造逐层进行分析,并指出每一层次上的直接组成成分,一直分析到词为止。

这种分析手续,一般称之为“直接组成成分分析法”或“层次分析法”

3、层次分析法运用:

①找出每一层次上的直接成分(到词为止)

②标明每一组直接成分的结构关系

七、汉语中划分词类的标准是什么为什么如此

1、划分词类的标准:

(1)总体:

语法功能

(2)基本原则:

同一性、系统性

①同一性

词义并非一点儿作用也没有,他可以确定词的同一性,

有同一性的词应当作为同一单位处理,不具有同一性的词应当作为不同单位处理

②系统性

系统性原则在同一性原则上讨论:

某一项功能对于某一词类来说具有系统性,最好不要将这功能看成兼有别的词类属。

80%的动词可以做主语,若将其看成名词,就失去了划分词类的意义

3、原因:

(1)划分词类的具体依据有:

词义、词的形态、词的语法功能。

词义&形态有以下缺点:

①词义:

不可观察;有些词的词义与词类并非一一对应(战斗、战争)

②词的形态:

汉语没有词的形态

(2)词的语法功能:

即词占据语法位置的能力

①与特定的词组合的能力

②做句法成分的能力

(3)用词的语法功能作为划分标准有优点:

①可观察能力高

~

②能反映词的语法性质

所以,词的语法功能可用作划分词类的依据,词义具有引导的作用

八、现代汉语中可以分出哪些词类各词类有什么特点和特殊用法能准确判断词类,并说明理由。

1、词类划分:

(17)

(1)实词:

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状态词、区别词,数词、量词、数量词,指示词、代词

——11类

(2)虚词:

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4类

(3)特殊类:

叹词、拟声词——2类

2、各词类特点和特殊用法:

(一)动词

(1)不~,没~

(2)~了、~着、~过

(3)作谓语

(4)~宾语

(5)~补语

·

(6)×很~:

基本不受“很”修饰,例外有:

①心理活动;②能愿动词;③此外还有“照顾”以及一些动词性结构

(7)重叠:

ABAB、AA(重叠后的动词有人说表“尝试”或“短时”,但应看作是一种量化,小量)

两类特殊动词:

助动词、趋向动词

(1)助动词(能愿动词):

严格说,汉语里没有助动词,汉语中助动词只是意义上的类

①能、能够、可以、可能、会(能力、可能性)

②应、应该、应当、该、得(必要)

③愿、愿意、肯、情愿、敢、要(意愿)

④容易、好、难(其他)

(2)趋向动词:

既有方向,又是抽象的。

趋向动词的方向实际上是指位置移动,这种位置移动是相对的。

相对于某个参照物而言发生的位置移动就叫趋向

①趋向动词有引申的意思和虚化的意思。

如:

打起来(表示开始并持续,虚化)

②趋向动词经常作补语

③大多数的趋向动词是及物动词

(二)形容词

(1)不~

(2)很(不)~(形容词的最大特点,区别于其他词类的主要标志)

#

注:

可以用“很不”来判断不能受“很”形容词:

景气、耐烦、像话、好意思、相同…

(3)~了、~过:

“形容词+了/过”,有两种意义

①表变化

②表偏离

(4)×~宾语:

形容词一般不带宾语。

但有些形容词在表比较或存现句中可带宾语,如:

高他一头(表示比较);红了一片、苹果只红了几个(存现句)

(5)作补语,~补语

(6)作谓语

①几乎所有形容词都可,但受到限制

②单个作谓语带有对比的意思,带程度副词可以消除对比,也可以用“是……的”消除

(7)作定语:

29%的形容词可直接作定语(不带“的”)如果带“的”,几乎所有形容词都可做定语

(8)作状语

(9)重叠:

20%左右

(三)状态词

(1)作谓语

\

(2)作补语(与“的”连用,构成组合式的补语)

(3)❉不~、❉很~、❉~宾语、❉~补语

(4)“雪白”类可重叠:

ABAB

(5)~的

(四)名词

(1)数量~

(2)定语~(直接受定语修饰,不带“的”)

*

(3)直接作定语

(4)做主语、宾语

①不能作主语的:

剧毒、地步

②不能做宾语的:

常言、现年

(5)❉不~,❉很~

(6)×做谓语

①名词一般不作谓语,只在特殊情况下作谓语。

如:

今天星期一;小王双眼皮

②名词作谓语用在判断句中,大都可加“是”(不是省略“是”,是隐含)

(7)[

(8)×做状语:

名词通常不作状语。

名词作状语的条件:

①表方式:

电话采访、武力镇压

②表比喻:

拳头大的苹果、碗口粗的木头

③表处所:

屋里请、原地踏步

④表时间:

明天去

(8)×数词~:

名词通常不能受数词直接修饰

名词的附类(特殊名词)

(1)时间词:

(意义上)表示时间位置或时刻,语法功能:

#

①在~,等到~(与一般名词的区别)

②做主语、宾语

③做状语:

今天、明年、上午、星期三、春节;现在、将来、刚才、过去、原来

(2)处所词:

表示空间位置

①在~,到~

②做主语、宾语:

地上有很多水(主语)

③×做状语:

原地踏步(状语)

类似还有:

当地、基层、前线、远处;故乡、原地、空中、地上、民间

*

(3)方位词:

表示方向和位置(相对位置,有一个参照)①在~、到~,或“在+实词+~”(构成方位结构,看作定中偏正结构)

②做主语、宾语

③×做状语,如:

里面请

④方位词的特殊用法:

a.转指:

系里不同意(看作转指,指系里领导)

b.方位词多表示空间位置,但也有些方位词可表时间位置,如:

以前、之前、前后、前夕

(五)量词:

意义上表计量单位,又叫单位词

(1)数~

(2)×形容词~(个别量词可受形容词修饰)

(3)重叠(单音节)重叠后表示周遍性任指。

但“一天天”表示渐进过程,老师认为说“量词重叠表示多量”更确切

(六)数词:

从意义上看表示数值和顺序

(1)~量

(2)×~名。

数词直接和名词结合的条件:

①表序数;②数词+普通名词的条件

(3)×主语、宾语。

做主语或宾语的条件:

①运算表达;②转指,如:

一死两伤

(七)数量词

(1)从意义上看,分别相当于数词+名量词、数词+时量词:

如:

大量、一切、所有、多数、一半、半拉、俩、仨、全部、不少;片刻、终身、一生、一辈子、良久、许久、一番、一度

(2)把上述词归为数量词的理由:

①意义上分别相当于数词+名量词、数词+时量词

②是组合式定语,而非粘合式定语

③数量词同数量结构一样具有转指功能

④俩、仨是由数量词组成的

(八)区别词(又可叫属性词或非谓语形容词)

(1)从意义上看,表示事物的属性,作定语时,对事物进行分类

(2)区别词是成双成对的,语法功能有:

①做定语

②~的:

形成的“的”字结构作定语、主语、宾语

③×做主语、宾语:

在对举中,作主语,如:

急性好治,慢性不好治

;

④不做其他成分

(九)指示词

(1)只有指示作用,与代词不同,代词是具有指代作用的词。

如:

这、那、每、某、另、其他、上、头

(2)除“这、那”外,其他都只作定语——“这、那”还可作主语、宾语

(3)把指示词单独划为一类的原因

①代词就是具有指代作用的词,而“每、某、另”等只有指示作用,与代词不同

②单独归纳指示词,才可容纳“唯一、任何”这些词

(十)副词

(1)语法上说只能作状语

(2)副词作状语通常放在主谓之间,但也有放在主语前

副词的例外:

(1)有些程度副词可作补语。

如:

好得很、好极了

(2)作定语:

最底层、最前线、最中间、最/高峰

(十一)代词:

代词不是语法功能上的类,而是根据语义功能划分出来的,有“临时指代”的作用

(1)代词的语法功能不统一:

代词的语法功能和它所代替的成分的语法功能大致相同

词类性质

人称代词

指示代词

疑问代词

名词

<

他、你、我

这、那

谁、什么

处所词

这里、那儿

哪里、哪儿

数词

几、多少

动词、形容词

怎么样、怎样、怎么

副词

{

这么、那么、怎样、那样

(2)疑问代词的非疑问用法

①任指(任意指称,类似于全称)

a.他什么都会;谁也不认识(周遍性任指,无条件)

b.谁愿意去谁去(倚变性任指,有条件)

c.谁也不认识谁(相对性/对待性任指,有条件,两两相对)

②泛指(不定指):

a.你吃点什么b.好像谁在那儿坐着

③虚指(结构整体表否定意思):

看什么,快走!

b.好什么!

(十二)介词

(1)也叫前置词,用于介绍出与动作和事物有关的对象

(2)介词是虚词里面最实的,从来源看,是从某一类实词(动词)虚化而来的

(3)介词的语法功能:

介词+实词性成分,构成介宾结构

(4)介词结构的功能

:

①做状语:

把书/翻开、被他/打了、用毛笔/写字(状中)

②做补语:

来/自北方(述补结构)

③加“的”作定语

(十三)连词

(1)起连接作用,不做句法成分

(2)“和、与、同、跟”都兼有连词和介词的用法,注意区分

(十四)语气词

(1)表示说话人的主观态度或主观评价

(2)语气词出现在句末或句中,总是放在一个停顿的前面

(十五)助词

(1)虚词里面的剩余类

(2)助词是一种标记性的成分或功能性成分,包括:

①结构助词(的)

$

②动态助词(体助词“了、着、过”)

③比况助词(似的、一般)

④数助词(分之、第、点、多)

⑤其他(连、者、所、等、等等、与否)

(十六)拟声词

(1)又叫象声词,是专门用来模拟声音的

(2)功能

;

①做定语

②做状语

③做谓、补语:

主要是四字格的,如“叽叽喳喳”

④做独立成分

⑤临时用作动词,如:

“哞”了一声

(十七)叹词

(1)又叫感叹词,表示感叹或呼应

(2)功能是作独立成分,没有组合能力,只能重复,这是区别于其他词最主要的特点

(3)感叹词语音上的特点:

①语音形式不固定;②零声母或h声母;③特殊读音:

哼(hng);叹词没有声调,只是语调变化

九、什么叫词类的层级性现代汉语词类系统有哪些层级各层级的划分标准是什么

1、词类的层级性:

词类具有相对性,每一大类中的词既有共性,又有个性。

因此可以在大类里面再按组合的特性分成各级小类,这就构成了词类的层级性

2、现代汉语词类系统的层级:

独用词

叹词

实词

饰词

区别词、副词、数词、指示词、数量词

核词

体词:

名词、量词

谓词:

动词、形容词、状态词

虚词

介词、连词、语气词、助词

3、划分标准

(1)独用词和组合词:

看是否有组合能力

叹词没有组合能力,只能重复

(2)实词和虚词:

能否充当句法成分

实词可充当句法成分,虚词只起辅助作用

(3)实词又可分为体词、谓词和饰词三类

1 @

2 体词能作主语、宾语,一般不能作谓语

3 谓词能作谓语

4 饰词只能作定语、状语、补语(或表语)

十、什么是兼类词兼类词与同音同形词的区别是什么兼类词与划类原则有什么关系

1、兼类词:

(1)广义的兼类词语狭义的兼类词

①广义兼类词:

从词汇入手(词汇词:

意义有联系的不用义项归为一类)

②狭义兼类词:

从语法入手(语法词:

通过同一性处理后所得到的概括词,本课所讨论的)

(2)一个词经常具备两种(或两种以上)词类的特性,而在词汇意义上联系紧密,这样的词就叫做兼类词

(3)兼类词可分为异义兼类词和同义兼类词

①异义兼类词:

学科学很科学

②同义兼类词:

共同利益共同繁荣

2、兼类词与同音同形词的区别:

(1)兼类词意义上有联系(联系可是直接或间接的),且是同源的;

|

同音同形词来源不同,意义上没有联系

3、兼类词与划分词类的原则的关系:

(1)同义兼类词:

根据同一性原则,判断是否为同一个概括词而划分出来的

(2)异义兼类词:

在符合系统性原则的前提下,把同一个概括词处理成兼类

十一、主谓句和非主谓句是如何区分的

区分:

根据句子结构把句子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两大类

1、主谓句:

包含主谓结构或中心语为主谓结构的状中结构的句子

2、非主谓句:

由主谓结构以外的词或词组形成的句子(可以补出主语的是主谓句)

十二、汉语句子的功能语气分类有哪些

(1)陈述句:

报导事件

(2)疑问句:

提出问题

(3)祈使句:

提出要求

(4)感叹句:

抒发感情

(5)呼应句:

呼唤应答

十三、什么是语法关系什么是语义关系

1、语法关系:

通常所说的主谓、述宾、述补、偏正等结构关系

2、语义关系:

隐藏在句法结构后面由该词语的语义范畴所建立起来的关系。

如:

施事、受事、与事关系。

3(补充):

与谓词性成分有关的主要语义角色有:

施事、受事、与事、结果、工具、处所等。

十四、汉语的主谓结构有什么特点

(1)主语有定(有定即确定)的倾向:

无定成分一般不做主语

(2)主语和谓语联系较松

①主谓之间有较大停顿,经常有语气词

②主语经常省略

(3)做主语的成分不限于名词性成分

(4)主语倾向于周延的解读,宾语倾向于不周延的解读

!

例:

我吃了苹果(没吃完)苹果我吃了(吃光了)

十五、主谓谓语句有哪些类型

1、主谓谓语句:

是由主谓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子

全句的主语是大主语,谓语中的主语称作小主语

大主语和小主语之间的关系有:

施事、受事、领属

2、主谓谓语句的类型

(1)大小主语有领属关系:

这种食物含水量高

(2):

(3)大小主语有主体与客体/旁体的关系:

1 客体/旁体——主体:

这本书我看过、什么他都知道(更普遍)

2 主体——客体/旁体:

他什么都不懂、我报纸看完了

(3)数量对应关系:

苹果/三块钱一斤

(4)大主语是小主语的行为关涉对象:

这件事/我不怪你

(5)大主语是施事,小主语指某一方面:

他象棋下得不错、他办事很认真

另外,有多层主谓谓语句:

我们这里/西瓜P1(宾语)是是VP2的施事

V1是使结果产生的动词:

请他/来

!

V1是爱憎动词:

喜欢他/老实

V1是给予动词:

给你/看

V1是存在动词:

有人/来存在一些因素影响发挥

V1是“是”:

是他/救了我是小王不同意

②NP1是VP2的受事:

买糖/吃借书/看炒个菜/你尝尝

③VP1带双宾语,其中一个是VP2的施事,另一个是VP2的受事

给你一块糖/吃借给你十本书/看

*注意区分主谓结构作宾语的述宾结构:

请大家/来参观

(2)连锁结构:

两个直接成分之间有连接成分

①根据虚词数量分类

a.两个副词配合使用:

非去/不可

b.单用一个副词:

看不懂/就问

②语义上分类

a.时间关系(“…就…”表两件事紧接着,“边…边…”表两件事同时进行)

b.逻辑关系(“非…不…”表必要条件)

c.程度关系(“越…越…”表程度加深)

④连锁结构当中没有语言上的停顿,有停顿则为复句

(3)连谓结构:

1 前八类有两个直接成分,第九类不止(连贯动作)

2 总的原则:

按照时间顺序安排词序,因而词序不可改变:

买菜去上课来了(异于联合结构)

3 VP1是总动词性成分,VP2大多为动词性成分,也可以为形容词性成分

4 VP1一般要求是复杂的(不是单词),VP2无限制,但“来、去”为VP1时例外:

去买菜、来上课

分类:

①VP1为VP2的方式、背景:

开着窗户/睡觉坐在门外/拉胡琴

②VP2为VP1目的:

出去/买菜

③先后:

下了课/开会

④时间:

上课/说话

⑤因果:

有事/不能来

⑥转折:

借了/没看

⑦条件:

闻着/挺香

⑧正反:

板着脸/不笑抓住/不放

⑨连贯:

下床/穿衣服/开门/出去了

二十五、什么叫歧义造成歧义的原因有哪些歧义是怎样分类的

1、歧义:

同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具有不止一种可能的意义的现象(字面的语义分歧)

2、造成歧义的原因:

(1)词的切分不同:

乒乓球拍/卖/完/了、乒乓球/拍卖/完/了

(2)词义不同:

保安制服供应商

(3)结构层次不同:

我们/四个人一组、我们四个人/一组

(4)语法关系不同:

解释不清楚(主谓、述补)

(5)语义关系不同:

反对的是他、老王谁也没看见(施事和受事不明)

(6)语义指向不明:

我们分别找他们谈话(“分别”指向“我们”or“他们”)

(7)焦点不同:

最好生一个(重音位置不同)

(8)论域不同:

非机动车不得入内(1、车辆;2、车辆和行人)

(9)其他因素:

差点没踢进在屋顶上发现了他倒了一杯水看了一个月

3、歧义的分类

(1)词汇歧义:

以上

(1)&

(2)

(2)组合歧义

①句法歧义:

以上(3)&(4)

②语义结构歧义:

以上(5)—(8)

4、附:

教材介绍句法层面造成歧义的原因

(1)层次构造:

直接成分划分不一致(发现/敌人的哨兵回去了vs发现敌人的哨兵/回去了)——结构层次不同

(2)显性语法关系:

直接成分相同,关系理解不一致(出租/汽车:

偏正or述宾)——语法关系不同

(3)隐性语法关系:

层次划分无能为力,需要确定施事or受事(在火车上写标语)——语义指向不明

二十六、句子的意思由哪些部分构成

1、字面义:

(1)语段义:

①词义、结构义

(2)语气义

2、言外义:

蕴含(衍推)、预设、隐含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