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名校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413899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86.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合肥市名校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安徽省合肥市名校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安徽省合肥市名校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安徽省合肥市名校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安徽省合肥市名校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安徽省合肥市名校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安徽省合肥市名校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安徽省合肥市名校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安徽省合肥市名校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安徽省合肥市名校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安徽省合肥市名校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安徽省合肥市名校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安徽省合肥市名校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安徽省合肥市名校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安徽省合肥市名校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安徽省合肥市名校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安徽省合肥市名校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安徽省合肥市名校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安徽省合肥市名校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安徽省合肥市名校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合肥市名校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安徽省合肥市名校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合肥市名校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徽省合肥市名校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安徽省合肥市名校中考模拟化学试题答案和解析

【最新】安徽省合肥市名校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物质世界是不断运动和变化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海水晒盐

B.植物油乳化

C.炉具清洁剂除油污

D.石油的炼制

2.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霉变的大米用清水充分清洗后还可食用

B.油脂会使人发胖,故禁食油脂

C.人体缺钙易患贫血症

D.过多摄入微量元素不利于健康

3.李克强总理在(【最新】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大力推动绿色发展”下列做法有利于绿色发展的是()

A.露天焚烧树叶、秸秆

B.为减少环境污染,禁止使用农药、化肥

C.将垃圾分类并回收利用

D.为减少城市公交车压力,倡导多开私家车出行

4.以下实验基本操作不正确的是()

A.称量氢氧化钠

B.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C.区分软水和硬水

D.稀释浓硫酸

5.新冠疫情期间普遍使用的84消毒液其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次氯酸钠受光或加热即非常迅速分解,还能和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次氯酸,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次氯酸钠应放置在避光阴凉处密闭保存

B.次氯酸钠是一种由四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

C.次氯酸钠受热分解的生成物可能是氯化钠和氧气

D.次氯酸钠中钠元素、氯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23:

35.5:

16

6.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可用于去除装修残留的甲醛(化学式为CH2O),该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甲为甲醛,甲醛是由甲醛分子构成的物质

B.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均发生改变

C.乙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D.催化剂的使用能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充分进行

7.如图是电热水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塑料

B.内壁中的钢属于金属材料

C.钢的抗腐蚀性能比纯铁好,含碳量比生铁高

D.设计一个实验证明铜的活动性比银强:

把银丝伸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现象

8.我国科学家张青莲主持测定的铟、锑、锌等九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数据被国际原子量委员会采用。

铟元素的部分信息如图。

下列关于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中质子数是49

B.相对原子质量是114.8g

C.铟元素是一种金属元素,元素名称是In

D.与其它八种元素的根本区别是中子数不同

9.已知铝在空气中会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Al2O3),实验小组将未打磨的铝片和稀盐酸放入密闭容器中,用传感器探究反应过程中温度和压强的变化,结果如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

B.0~50s,发生稀盐酸与Al2O3的反应

C.50s时,溶液中溶质为AlCl3

D.100s~140s,压强减小是因为温度降低

10.类比、总结是学好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化学知识的总结正确的是()

A.因为NaOH能使无色酚酞变红,所以Cu(OH)2也能使无色酚酞变红

B.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所以二氧化硅也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C.同种元素的原子所含质子数相同,含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D.混合物中至少含有两种物质,所以混合物中至少含有两种元素

11.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试剂及操作都正确的是()

序号

物质

杂质

试剂

操作

A

FeCl2溶液

CuCl2

过量铁粉

结晶

B

NH3(气)

H2O(气)

浓硫酸

洗气

C

NaNO3溶液

H2SO4

适量BaC12溶液

过滤

D

铜粉

锌粉

过量盐酸

过滤、洗涤、干燥

A.AB.BC.CD.D

12.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2℃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1:

3

B.t2℃时a、b、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

b>a>c

C.P点表示a、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质量相等

D.将a、b的饱和溶液从t2℃降至.t1℃时析出品体质量a>b

二、实验题

13.甲烷是优质气体燃料,用途广泛。

兴趣小组同学通过如图装置对甲烷进行探究:

(1)写出仪器名称:

a________________。

(2)装置A中发生的反应是

,则X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

(查阅资料)无水硫酸铜是白色粉末,遇水变蓝。

(3)B中盛放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4)气体通过C装置进行实验时,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填序号)。

①先通纯净的甲烷,后加热氧化铜②先加热氧化铜,后通纯净的甲烷

(5)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装置C中的黑色粉末变为红色,此现象说明甲烷具有_______(填“氧化性”或“还原性”)。

(6)装置D中白色粉末变蓝色,装置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根据实验现象,请你写出装置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三、流程题

14.《本草纲目》记载:

“绿矾出隰州温泉县、池州铜陵县,并煎矾处生焉。

初生皆石也,煎炼乃成。

”(绿矾即FeSO4·7H2O)某工厂利用黄铁矿进行绿矾与硫酸联产的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流程中对黄铁矿粉碎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2)操作b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3)写出流程中由炉渣生成Fe2(SO4)3,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型是_____________。

(4)谈一谈工业上对绿矾和硫酸联产的优点_____________。

四、科学探究题

15.化学实验社团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了“模拟酸雨形成”的相关实验。

(联想与实验)模仿二氧化碳与水反应进行如图一所示实验:

(问题与猜想)亚硫酸不稳定,为什么红色液体微热后不变为紫色?

其原因可能为:

猜想1:

加热不够充分;

猜想2:

与空气中的氮气有关;

猜想3:

与____________有关。

(实验与验证)填写表格中的空格。

编号

操作

现象

结论

1

将图一中红色液体继续加热至沸腾

仍为红色

猜想1不成立

2

如图二所示,先通入适量的SO2,然后用酒精灯微热

先变红后变紫

猜想2不成立

3

如图二所示,先通入适量的SO2,再改通入氮气,最后用酒精灯微热

__________

4

如图二所示,先通入适量的SO2,再改通入________,最后用酒精灯微热

___________

猜想3成立

(分析与结论)红色液体微热后不变为紫色的原因是:

H2SO3在空气中会被氧化成另一种酸,进一步实验证明是硫酸。

(应用与拓展)收集某硫酸厂(生产过程中产生SO2附近刚降到地面的雨水水样,用pH计测得每隔十分钟数据如下表:

测定时间

5:

05

5:

15

5:

25

5:

35

5:

45

pH

4.95

4.94

4.86

4.85

4.85

(1)分析表中数据,5:

15至5:

25时间段内水样中主要酸性溶质有________________。

(2)实验社团提出一种处理废气的方案如下图,利用CaCO3粉末、空气为原料在高温下吸收SO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

16.美丽的溶洞分布在石灰岩组成的山洞中,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当遇到溶有二氧化碳的水时,会发生反应生成溶解性较大的碳酸氢钙,请写出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思考,如果向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是否也会发生同样的反应呢?

(不考虑二氧化碳和碳酸作为溶质的情况。

(查阅资料)①CaC12溶液呈中性,能与Na2CO3发生复分解反应:

②碳酸氢钠溶液显碱性,可以发生两个反应:

③常温下部分物质的溶解度

物质名称

碳酸钠

碳酸氢钠

溶解度(单位:

g)

21.5

9.6

(实验探究一)如图所示,小组同学先向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没有观察到任何现象,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检验试剂证明有碳酸氢钠产生,请你帮助他们完成实验。

步骤

现象和结论

小明

取适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一定量的0.09%的石灰水。

由溶液中_______,得出生成了碳酸氢钠。

小呁

取适量反应后的溶液加水稀释于试管中,先滴加足量0.09%的__________,再滴加无色酚酞。

由无色酚酞变红,得出生成了碳酸氢钠。

(1)上述实验方案中,有一位同学的设计方案不合理,请指出并简述理由___________。

(2)将小明实验后所得溶液过滤,则滤液中含有的溶质可能为①NaOH;②Na2CO3;③NaOH、Na2CO3;④NaOH、Ca(OH)2;⑤______________。

(实验反思)碳酸钠和二氧化碳的反应没有现象,对于这一类反应除了可以通过验证反应物减少来证明反应发生,还可以通过检验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二)小亮同学在重新进行二氧化碳通入碳酸钠溶液实验时,意外地发现产生了白色沉淀,经检验是碳酸氢钠。

小组同学进一步思考,在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产生沉淀物与什么因素有关?

提出猜想:

可能与碳酸钠溶液的浓度有关。

请帮助小亮设计实验验证此猜想是否成立,实验方案和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

与碳酸钠溶液的浓度有关。

实验发现常温下,在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碳酸钠溶液中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碳就能出现沉淀现象,该碳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应高于____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五、计算题

17.日常使用的金属材料,大多数属于合金,黄铜是以锌作主要添加元素的铜合金,弹壳的黄铜只含有锌和铜。

将22g弹壳放在盛有100g稀硫酸的烧杯中(硫酸足量),当弹壳不再溶解后,烧杯中混合物的质量是121.8g。

试计算:

(1)产生氢气的质量。

(2)弹壳中铜的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

1.C

【详解】

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A、海水晒盐,是蒸发结晶的过程,水蒸发后,溶质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并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A项不符合题意。

B、植物油乳化是乳浊液由不稳定变得较稳定,并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A项不符合题意。

C、用炉具清洁剂除油污时,清洁剂里的碱性物质和油污反应,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故C项符合题意。

D、石油的炼制是根据石油的组分沸点不同,采用加热蒸馏的方法将其分开,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D项不符合题意。

2.D

【详解】

A.霉变的大米含黄曲霉素等有害物质,影响身体健康,清洗后也不可食用,A错,不符合题意;

B.油脂会使人发胖,但也属于人体所需营养物质,可以合理摄取,不能禁食,否则会营养不良,B错,不符合题意;

C.幼儿缺钙易患佝偻病,成人缺钙易患骨质疏松症,人体缺铁易患贫血症,C错,不符合题意;

D.微量元素对身体健康起重要作用,但要合理摄入,过多摄入微量元素不利于健康,D对,符合题意;

故选D。

3.C

【详解】

 

A.露天焚烧树叶、秸秆,产生大量烟尘,污染环境,不符合题意;

B.为减少环境污染,可以合理使用农药、化肥,但是不能禁止使用,不符合题意;

C.将垃圾分类并回收利用既节约资源,又避免了污染,符合题意;

D.为减少城市公交车压力,应该倡导乘坐公交车,尽量少开私家车出行,且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A

【详解】

A、氢氧化钠具有极强的吸水性和腐蚀性,不能直接放在纸上进行称量。

选项A错误;

B、向外拉注射器活塞,装置内压强减小,外界空气进入,若长颈漏斗的下端出口有气泡产生,说明装置不漏气。

选项B正确;

C、硬水中加肥皂水振荡,泡沫少且会有大量浮渣产生,软水中加肥皂水振荡,泡沫多浮渣少,可以进行区分。

选项C正确;

D、浓硫酸溶解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为防止液滴飞溅,应将浓硫酸沿器壁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散热。

选项D正确。

故选:

A。

5.B

【详解】

A、次氯酸钠受光或加热即非常迅速分解,因此次氯酸钠应放置在避光阴凉处密闭保存,正确;

B、由化学式NaClO可知次氯酸钠是一种由Na、Cl、O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含碳元素,不是有机物,错误;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生成物的元素一定是反应物中含有的元素,生成物中含有Na、Cl、O三种元素,而反应物中也含有Na、Cl、O三种元素,正确;

D、次氯酸钠中钠元素、氯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23×1):

(35.5×1):

(16×1)=23:

35.5:

16,正确;

故选B。

6.A

【分析】

由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

A、物质甲为甲醛,甲醛是由甲醛分子构成的物质,故A正确;

B、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均不发生改变,故B不正确;

C、乙是氧气,则氧元素的化合价为0,故C不正确;

D、催化剂的使用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不能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故D不正确。

故选A。

7.C

【详解】

A.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不符合题意;

B.铁的合金有生铁和钢,都属于金属材料。

不符合题意;

C.生铁是含碳量为2%~4.3%的铁合金,钢是含碳量为0.03%~2%的铁合金,钢的含碳量低于生铁,选项说法错误。

符合题意;

D.把银丝伸入硫酸铜溶液中,银丝表面没有明显变化,说明银丝不能置换出铜,证明银的活动性比铜弱。

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8.A

【分析】

元素周期表每一小格中,左上角表示原子序数,右上角表示元素符号,中间是元素名称,正下方是相对原子质量;

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

【详解】

A.由分析可知,铟原子中质子数是49,A对,符合题意;

B.由分析可知,铟原子相对原子质量是114.8,单位为1,不是g,B错,不符合题意;

C.由分析可知,铟原子是一种金属元素,元素名称是铟,元素符号是In,C错,不符合题意;

D.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铟与其它八种元素的根本区别是质子数不同,D错,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C

【分析】

铝在空气中会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Al2O3),该氧化膜可与稀盐酸发生反应,氧化铝反应完后,铝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铝和氢气,再结合图示温度和压强的变化分析、判断有关的说法。

【详解】

A、由图示可知,反应的过程中温度升高,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故A正确;

B、0~50s,发生稀盐酸与Al2O3的反应,故B正确;

C、由于铝在空气中会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Al2O3),稀盐酸先与氧化铝反应,氧化铝反应完后,稀盐酸再与铝反应。

50s时,盐酸未反应完,溶液中溶质为:

AlCl3、HCl,故C错误;

D、100s~140s,反应停止了,压强减小是因为温度降低,故D正确。

故选C。

【点睛】

掌握铝与氧气、稀盐酸的反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B

【详解】

A.无色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NaOH可以形成溶液,能使无色酚酞变红,Cu(OH)2是难溶的物质,不能形成溶液,不能使无色酚酞变红A错,不符合题意;

B.非金属氧化物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硅都是非金属氧化物,都可以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B对,符合题意;

C.同种元素的原子所含质子数相同,含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比如一个水分子含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共10个质子,氖原子也是10个质子,两种粒子不属于同种元素,C错,不符合题意;

D.混合物中至少含有两种物质,可以是由单质混合而成,也可以由单质化合物等混合而成,若由单质混合形成,则只含有一种元素,如氧气和臭氧混合,D错,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D

【详解】

A、氯化亚铁中含有少量的氯化铜,可以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可以得到氯化亚铁溶液,实验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B、氨气能与浓硫酸发生反应,被净化的气体被消耗,不能用浓硫酸除杂,不符合题意;

C、稀硫酸可以和氯化钡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稀盐酸,除去稀硫酸,引入新的杂质稀盐酸,不符合题意;

D、锌粉可以和稀盐酸反应,铜不能和稀盐酸反应,加入过量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即可得到纯净的铜粉,符合题意。

故选:

D。

12.B

【详解】

A、t2℃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50:

100=1:

2,故A错误;

B、t2℃时,溶解度的关系为a>b>c,a、b、c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

a>b>c,降低温度,a、b物质的溶解度减小,c物质的溶解度增大,t1℃时,a、b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

b>a,c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最小;所以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故B正确;

C、P点表示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故C错误;

D、由于没有指明溶液的质量关系,无法确定将a、b的饱和溶液从t2℃降至t1℃时析出晶体质量关系,故D错误。

故选B。

13.酒精灯Al2(SO4)3吸收水蒸气①还原性

【详解】

(1)由图可知,a的名称为酒精灯;

(2)根据质量守恒定量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守恒,反应前有4个Al,3个C,12个H,6个S,24个O,反应后有3个C,12个H,所以;2X中有4个Al,6个S,24个O,则X中有2个Al,3个S,12个O,化学式为:

Al2(SO4)3;

(3)浓硫酸有吸水性,可以做干燥剂,由图可知,B中盛放浓硫酸的作用是对生成的甲烷进行干燥,吸收水蒸气;

(4)气体通过C装置进行实验时,装置中存在空气,要先通纯净的甲烷,目的是排净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在加热时不纯的甲烷发生爆炸;

(5)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装置C中的黑色粉末变为红色,此现象说明氧化铜被还原为铜,说明甲烷具有还原性;

(6)装置D中白色粉末变蓝色,装置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甲烷还原氧化铜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装置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填:

(1)酒精灯

(2)Al2(SO4)3(3)吸收水蒸气(4)①(5)还原性(6)

14.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真空结晶)H2SO4Fe2O3+3H2SO4=Fe2(SO4)3+3H2O复分解反应可以减少有害气体SO2的排放,变废为宝,保护环境

【详解】

(1)流程中对黄铁矿粉碎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

(2)FeSO4溶液经过操作b得到FeSO4∙7H2O晶体,故操作b的名称是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真空结晶)。

既是反应物又是生成物的物质可以循环使用,由流程图可知,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H2SO4。

(3)炉渣中含有氧化铁,流程中由炉渣生成Fe2(SO4)3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Fe2O3+3H2SO4=Fe2(SO4)3+3H2O,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型是复分解反应。

(4)工业上绿矾和硫酸联产的优点是:

可以减少有害气体SO2的排放,变废为宝,保护环境。

15.与空气中的氧气有关先变红后变紫氧气变红色,加热溶液仍然为红色H2SO3、H2SO4

【详解】

[问题猜想]

空气中主要气体为氮气和氧气,因此除了猜想与空气中的氮气有关,还应猜想与空气中氧气有关;

故答案为:

与空气中的氧气有关。

[实验与验证]

3、猜想2不成立,说明溶液保持红色与氮气无关,因此在第二步通入氮气后,与第一步实验现象相同,说明氮气没有起到作用,溶液还是先变红后变紫;

故答案为:

先变红后变紫。

4、猜想3成立,说明溶液保持红色与氧气有关,所以通入适量二氧化硫后,再通入氧气,然后利用酒精灯微热,此时溶液变红后再微热也一直保持红色,证明猜想3成立;

故答案为:

氧气;变红色,加热溶液仍然为红色。

[应用与拓展]

(1)5:

15到5:

25的时间断内pH从大变小,说明酸性在增强,亚硫酸酸性不如硫酸酸性强,所以说明亚硫酸在向硫酸转化,而之后pH维持在4.85不变,说明全部为硫酸时,测得pH=4.85,在pH小于4.85时,应该为亚硫酸与硫酸的混合物;

故答案为:

H2SO3、H2SO4。

(2)根据实验可知,二氧化硫可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硫酸,所以进入的空气中是氧气参与反应,因此可以看到反应物为二氧化硫、氧气和碳酸钙,生成物为硫酸钙和二氧化碳,因此该反应为二氧化硫、碳酸钙和氧气反应生成硫酸钙和二氧化碳,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所以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16.

出现浑浊CaC12溶液小明的,碳酸钠也可以与石灰水生成沉淀Na2CO3,NaHCO3生成物的出现在相同体积的稀NaOH溶液和饱和NaOH溶液中分别通入等体积、过量的CO2气体,观察现象稀NaOH溶液不变浑浊,饱和NaOH溶液变浑浊5.7%

【详解】

依题碳酸钙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钙,反应条件为常温,方程式为

实验探究一:

小明实验结论是生成了碳酸氢钠,根据资料碳酸氢钠和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因此溶液会变得浑浊,因此此处填出现浑浊;小呁的实验可以通过加入足量0.09%的CaC12溶液,若反应没有生成碳酸氢钠则会生成碳酸钙,加入酚酞后不会变红,若是生成了碳酸氢钠加入氯化钙后则会生成氢氧化钠,加入无色酚酞会变红。

(1)上述实验方案中,因为碳酸钠也可以与石灰水生成沉淀因此小明的设计方案不合理;

(2)由分析可知小明实验中碳酸钠可能反应生成了碳酸氢钠,因此将小明实验后所得溶液过滤,则滤液中含有的溶质除了上述四种可能外还可能是Na2CO3,NaHCO3;

实验反思:

碳酸钠和二氧化碳的反应没有现象,对于这一类反应除了可以通过验证反应物减少来证明反应发生,还可以通过检验生成物的出现来证明反应发生;

实验探究二:

在相同体积的稀NaOH溶液和饱和NaOH溶液中分别通入等体积、过量的CO2气体,观察现象稀NaOH溶液不变浑浊,饱和NaOH溶液变浑浊,通入过量二氧化碳的目的是生成碳酸氢钠,氢氧化钠浓度不同,决定生成碳酸钠的浓度不同,碳酸钠浓度较高的溶液中溶液变浑浊,碳酸钠浓度较低溶液不变浑浊,因此可以说明在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产生沉淀物与碳酸钠溶液的浓度有关。

设碳酸钠溶液质量是1g,溶质质量分数是x,根据题意有:

当形成的碳酸氢钠溶液恰好饱和时有:

17.

(1)0.2g;

(2)设反应的锌的质量是x。

x=6.5g

弹壳中铜的质量:

弹壳中铜的质量分数为

答:

弹壳中铜的质量分数为70.5%。

【详解】

(1)黄铜中的铜不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而锌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利用烧杯内物质的质量之差求出生成氢气的质量,可知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2)见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