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科普阅读题难题及答案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416259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12.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科普阅读题难题及答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化学科普阅读题难题及答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化学科普阅读题难题及答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化学科普阅读题难题及答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化学科普阅读题难题及答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化学科普阅读题难题及答案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化学科普阅读题难题及答案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化学科普阅读题难题及答案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化学科普阅读题难题及答案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化学科普阅读题难题及答案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化学科普阅读题难题及答案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化学科普阅读题难题及答案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化学科普阅读题难题及答案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化学科普阅读题难题及答案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化学科普阅读题难题及答案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化学科普阅读题难题及答案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化学科普阅读题难题及答案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化学科普阅读题难题及答案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化学科普阅读题难题及答案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化学科普阅读题难题及答案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科普阅读题难题及答案1.docx

《化学科普阅读题难题及答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科普阅读题难题及答案1.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化学科普阅读题难题及答案1.docx

化学科普阅读题难题及答案1

化学科普阅读题难题及答案1

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

1.有些食品袋里装有一小袋铁粉作保鲜剂,化学兴趣小组对一包使用过且已经生锈的保鲜剂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保鲜剂可能的组成:

①只有Fe2O3;②Fe和Fe2O3的混合物。

(实验探究1)探究已使用过的保鲜剂的成份

(1)取保鲜剂样品少量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小组同学根据观察到的现象一致认为猜想②成立,他们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实验探究2)保鲜剂中Fe2O3含量的探究

称取保鲜剂样品1.0g装入硬质玻璃管中,按图1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开始时缓缓通入CO气体,过一段时间后再加热使其充分反应,待反应完全后,继续通CO气体直至玻璃管冷却。

(2)先通入CO气体一段时间后再加热的目的是______。

(3)反应前后称量相关装置和物质的总质量,其数据如下表:

反应前

反应后

玻璃管和保鲜剂的总质量

玻璃管和固体物质的总质量为

①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②分析表中的数据后,得出保鲜剂与反应后固体质量差值0.21g是______

填标号

a保鲜剂中铁的质量

b保鲜剂中氧化铁的质量

c保鲜剂中氧化铁与通过反应生成的铁的质量差

反应完全后,继续通CO气体直至玻璃管冷却,目的是______(任意写一条)。

(4)(反思评价)图1中装置存在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_。

(附加题)(注意:

正确回答下列问题加4分,总分不超过60分)

(实验探究)在如下图所示,保鲜袋中装有保鲜剂,将O2、CO2、湿度(测水蒸气)传感器探头放入保鲜袋中(有少量空气),然后快速向袋内呼出气体直到吹满,再打开仪器开始采集数据。

采集的数据如下图所示,纵坐标均为某气体体积分数(%),横坐标均为时间(s)。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表示O2体积分数变化的曲线是______(选填“M”、“N”、“Q”),指出曲线N在0~50s内下降的原因______。

(2)查阅文献得知其他人员使用铁的缓慢氧化原理来测量封闭容器内的氧气含量时,可以将氧气消耗至大约1%,但此处氧气剩余含量明显偏高,试解释原因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3)实验中,没有生成二氧化碳,但它的含量仍然发生了变化,请根据图像作出解释______。

【答案】有气泡冒出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爆炸3CO+Fe2O3

2Fe+3CO2c防倒吸或防氧化缺少尾气处理装置Q水蒸气液化保鲜剂不足,装置漏气因为氧气和水蒸气含量减少,导致二氧化碳含量相对增加

【解析】

【分析】

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一氧化碳和氧化铁高温生成铁和二氧化碳。

【详解】

(1)铁粉作保鲜剂,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取保鲜剂样品少量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小组同学根据观察到的现象一致认为猜想②成立,观察到的现象是有气泡冒出。

(2)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先通入CO气体一段时间后再加热的目的是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爆炸。

(3)①装置中发生反应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高温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

2Fe+3CO2。

②由表中的数据可知,保鲜剂与反应后固体质量差值0.21g是保鲜剂中氧化铁与通过反应生成的铁的质量差,故选c。

反应完全后,继续通CO气体直至玻璃管冷却,目的是防倒吸或防氧化。

(4)[反思评价]一氧化碳有毒,为防止污染空气,要有尾气处理装置,图1中装置存在的不足之处是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实验探究]

(1)向袋内呼出气体直到吹满,二氧化碳的体积增加,氧气、水蒸气的体积减少,原点时,只有氧气含量可能达到16.77%,故表示O2体积分数变化的曲线是Q,指出曲线N在0~50s内下降的原因水蒸气液化。

(2)其他人员使用铁的缓慢氧化原理来测量封闭容器内的氧气含量时,可以将氧气消耗至大约1%,但此处氧气剩余含量明显偏高,原因是保鲜剂不足,装置漏气。

(3)实验中,没有生成二氧化碳,但它的含量仍然发生了变化,解释是氧气和水蒸气含量减少,导致二氧化碳含量相对增加。

【点睛】

先通入CO气体一段时间后再加热的目的是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爆炸,一氧化碳有毒,为防止污染空气,要有尾气处理装置。

2.阅读下列科普短文。

不粘锅做饭炒菜不粘锅底,是因为锅的表面涂了不粘涂层——特氟龙,为使其牢牢固定在厨具的表面,还会添加一种加工助剂全氟辛酸铵(C8H4F15NO2),实验室数据表明这种物质属于2B类致癌物质,因此在使用不粘锅时,国家提出了两个限制:

一是使用温度要控制在260℃以下。

这是因为特氟龙在温度超过260℃时,逐渐向不稳定状态转变,超过350℃时,则会发生分解,向空气中释放出有毒气体。

二是不能烹制酸性食品,以免破坏涂层,危害健康。

用4%乙酸模拟酸性食品,测试不同品牌不粘炒锅涂层出现破损前后“食品接触用涂层总迁移量”(国家标准规定不得超过10mg/dm2)。

记录数据如下表:

品牌

A

B

C

D

E

F

涂层完好

56.3

9.5

3.5

——

——

——

涂层破损

321.1

46.1

21.8

33.7

27.3

26.9

注:

“—”表示未检出(<3mg/dm2);实验时间和温度为:

2h,100℃

营养学家建议“要定期更换不粘锅,对于高温烹饪,最好使用铸铁锅”,这样不仅能享受美味,还能增加食物中的铁含量。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全氟辛酸铵由____________________种元素组成。

(2)长期使用铸铁锅烹饪可以预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使用不粘锅时要避免高温干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模拟测试涂层破损的实验中,除控制不粘锅的种类外,控制的条件还有_____。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

A不粘锅不适合用来高温烹饪食品

B不粘锅的原理是因为其表面有一层不粘涂层

C从安全角度看,生产不粘锅应减少使用全氟辛酸铵

D不粘锅使用过程中,应避免使用铁铲翻炒或金属球大力擦洗

【答案】5缺铁性贫血在高温条件下不粘锅涂层的物质会发生分解,生成有毒气体食品种类、时间和温度ABCD

【解析】

【分析】

利用科普短文介绍了不粘锅的结构及其使用过程对人体的危害。

要利用短文给出的信息进行解答。

【详解】

(1)从全氟辛酸铵的化学式C8H4F15NO2可知它是由5种元素组成。

(2)长期使用铸铁锅烹饪能增加食物中的铁含量,还可以预防缺铁性贫血。

(3)使用不粘锅时要避免高温干烧的原因是在高温条件下不粘锅涂层的物质会发生分解,生成有毒气体。

(4)在模拟测试涂层破损的实验中,除控制不粘锅的种类外,控制的条件还有食品种类、时间和温度。

(5)

A、不粘锅高温条件下不粘锅涂层的物质会发生分解,所以不适合用来高温烹饪食品,符合题意;

B、不粘锅的原理是因为其表面有一层不粘涂层—特氟龙,符合题意;

C、从安全角度看,生产不粘锅应减少使用全氟辛酸铵,因为它属于2B类致癌物质,符合题意;

D、不粘锅使用过程中,应避免使用铁铲翻炒或金属球大力擦洗,因为使用铁铲翻炒或金属球大力擦洗会破坏不粘涂层,符合题意。

故选ABCD。

3.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原文作者:

董丽颖、张永刚等,原文有删改)

传统纸质纤维的易燃性是众多纸质文物损毁消失的一个主要原因。

探索基于无机材料的新型耐火纸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羟基磷灰石(HAP)是一种天然矿物质,其组成可表示为Ca5(PO4)3(OH),呈现白色,是制造耐火纸的一种理想原料。

早期制备的HAP纳米线长度较短,一般小于10p*m,柔韧性较差。

后经改进,制得的HAP超长纳米线的直径约为10nm,长度在几十微米到100ptm之间,具有超长的长度和超高的长径比,从而具有高柔韧性。

用HAP超长纳米线制备的新型无机耐火纸具有高柔韧性,可以任意卷曲,可耐高温,不燃烧,并且具有优良的书写和打印功能。

这样的耐火纸有望应用于书籍、重要文件及档案的长久安全保存。

研究者还发现,HAP超长纳米线耐火纸对多种有机污染物具有较高的吸附量,可以用于处理废水,其对水中有机物的吸附量如图(a)所示;用回收的耐火纸再次吸附有机物,循环使用5次,每次的吸附量如图(b)所示。

近来,一种对PM:

细颗粒物有吸附作用的新型HAP超长纳米线被研发出来,并制成口罩的滤芯,这种材料有望在空气净化领域发挥作用。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Ca5(PO4)3(OH)是制造耐火纸的一种理想原料”可推测其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

(2)与传统纸张相比,HAP超长纳米线制成纸张的优点是_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

(3)HAP超长纳米线耐火纸对氯仿的吸附量可以达到_______g•g-1(结果取整数)。

(4)吸附有机污染物时,HAP超长纳米线耐火纸____(填“能”或“不能”)重复使用。

(5)下列说法合理的是____(填字母序号)。

AHAP纳米线的长度对耐火纸的柔韧性有较大影响

BHAP超长纳米线耐火纸难溶于水

CHAP超长纳米线耐火纸只对氯仿有吸附作用

【答案】不易燃韧性好,耐高温,不燃烧7能AB

【解析】

【分析】

【详解】

(1)由“耐火”可知其具有不易燃烧的化学性质;

(2)后经改进,制得的HAP超长纳米线的直径约为10nm,长度在几十微米到100ptm之间,具有超长的长度和超高的长径比,从而具有高柔韧性;用HAP超长纳米线制备的新型无机耐火纸具有高柔韧性,可以任意卷曲,可耐高温,不燃烧,并且具有优良的书写和打印功能;

(3)由统计表中的数据可知,HAP超长纳米线耐火纸对氯仿的吸附量可以达到7g•g-1;

(4)HAP超长纳米线耐火纸对多种有机污染物具有较高的吸附量,可以用于处理废水,其对水中有机物的吸附量如图(a)所示;用回收的耐火纸再次吸附有机物,循环使用5次;

(5)A.早期制备的HAP纳米线长度较短,一般小于10p*m,柔韧性较差。

后经改进,制得的HAP超长纳米线的直径约为10nm,长度在几十微米到100ptm之间,具有超长的长度和超高的长径比,从而具有高柔韧性,故说法正确;

B.HAP超长纳米线耐火纸对多种有机污染物具有较高的吸附量,可以用于处理废水,HAP超长纳米线耐火纸难溶于水,故说法正确;

C.HAP超长纳米线耐火纸对多种有机污染物具有较高的吸附量,故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1)不易燃;

(2)韧性好(或耐高温或不易燃烧);(3)7;(4)能;(5)AB

4.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钠是一种活泼金属,其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钠在空气中极易被氧化,用小刀一切,就能观察到它的本来面目:

银白色有金属光泽。

钠还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

目前,世界上多数采用电解熔融氯化钠的方法来制得金属钠。

氯化钠的熔点为801℃,将氯化钠和氯化钙按质量比2:

3混合共熔,可得到熔融温度约为580℃的共熔物,降低了电解所需的温度。

电解时,正极放出氯气,负极产生的金属钠和金属钙同时浮在共熔物,从管道溢出。

把熔融的金属混合物冷却到105~110℃,金属钙结晶析出,通过过滤可以分离出金属钠。

金属钠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用于制造过氧化钠(Na2O2)等化合物。

还能用于生产更加昂贵的金属钾,以钠和氯化钾为原料,在高温条件下,生成钾和氯化钠,生成的钾能以蒸汽的形式分离出来。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在钠的原子结构中,与钠元素化学性质密切相关的是__________。

(2)钠具有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

(3)金属钠通常保存在石蜡油中,目的是隔绝__________。

(4)钠能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5)写出用钠制取钾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答案】

(1)最外层电子

(2)银白色固体(有金属光泽、质地软)

(3)隔绝水和氧气

(4)2Na+2H2O2NaOH+H2↑

(5)Na+KCl

NaCl+K↑

【解析】

试题分析:

(1)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化学性质;

(2)钠的物理性质有:

有金属光泽,银白色;

(3)金属钠通常保存在石蜡油中,目的是隔绝水和氧气;

(4)根据题目信息可知,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

(5)钠与氯化钾在高温条件下生成氯化钠和钾。

考点:

元素化学性质,物质性质,灭火原理。

5.食品添加剂公众谈食品添加剂色变,是因为人们对它的认识存在许多误区。

误区一:

食品添加剂=非法添加物

人们这样认为是把一些非法添加物如苏丹红、三聚氰胺等的罪名扣到食品添加剂的头上,事实上食品添加剂具有许多功效,如防止变质、改善感官、提高营养价值、方便供应和加工等。

误区二:

天然的食品添加剂比人工化学合成的更安全

许多天然产品的毒性由于检测手段和内容所限,尚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而且由已检测出的结果比较,天然食品添加剂并不比人工化学合成的毒性小。

误区三:

符合食品添加剂的安全用量就能安全食用

食品不是每种添加剂都需要,例如:

某企业采购的是完全符合生产要求的合格肉,没有添加香料剂的必要,但可以添加防腐剂山梨酸。

山梨酸起抑菌作用,其防腐效果随pH减小而增强。

山梨酸的使用标准如下:

使用范围

最大使用量(g/kg)

鱼、肉、蛋

0.075

果蔬、碳酸饮料

0.2

酱菜、蜜饯、果汁

0.5

因此,我们应根据需求正确使用食品添加剂。

阅读上述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三聚氰胺________(填“能”或“不能”)作食品添加剂。

(2)食品添加剂的功效有________、________(写两种)。

(3)某检测员在100g某品牌牛肉中检测出0.015g的山梨酸,该牛肉中山梨酸________(填“超标”或“未超标”),山梨酸的抑菌作用受________影响。

(4)材料中可作为驳斥误区二的有力证据是________。

(5)根据文中信息,试推测为防止腐败,向2kg果汁中添加山梨酸的最大用量是________g。

【答案】不能防止变质改善感官(合理均可)超标酸碱性由已检测出的结果比较,天然食品添加剂并不比人工化学合成的毒性小1

【解析】

【分析】

【详解】

(1)三聚氰胺不是食品原料,不能作食品添加剂,对人体有害,会导致结石,引起癌症等。

(2)从题目可知,食品添加剂的功效有防止变质、改善感官、提高营养价值等。

(3)根据山梨酸使用标准,肉类最大使用量为0.075g/kg,某检测员在100g某品牌牛肉中检测出0.015g的山梨酸,按照标准,100g牛肉最多含0.0075g山梨酸,所以该牛肉中山梨酸含量是超标了。

山梨酸的抑菌作用随酸性增强而增强,随碱性增强而减弱,所以山梨酸的抑菌作用是受酸碱性的影响。

(4)天然的食品添加剂并不比人工化学合成的更安全。

由已检测出的结果比较,天然食品添加剂并不比人工化学合成的毒性小。

(5)根据山梨酸使用标准,果汁的山梨酸最大使用量0.5g/kg,向2kg果汁中添加山梨酸的最大用量是1g。

6.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美食伴侣·味精

味精,是国内外广泛使用的增鲜调味品之一,为白色柱状结晶体,其主要成分为谷氨酸钠(C5H8NO4Na)和食盐。

味精被摄入人体中,谷氨酸钠与胃酸作用生成谷氨酸和氯化钠,很快被消化吸收为蛋白质,并参与人体中的多种新陈代谢。

味精的使用浓度占食品重量的0.2%~0.8%能最大程度增进食品的天然风味。

味精的鲜味受什么因素影响呢?

经实验测定发现,当加热至100℃以上时,会引起部分失水,生成焦谷氨酸钠,失去鲜味,且有轻微毒性。

下表是焦谷氨酸钠含量与加热温度、加热时间的关系。

加热时间(小时)]

焦谷氨酸钠含量(%)

100℃

107℃

115℃

0.5

0.3

0.4

0.7

1.0

0.6

0.9

1.4

2.0

1.1

1.9

2.8

4.0

2.1

3.6

5.7

实验研究还表明,味精对婴幼儿,特别是几周以内的婴儿生长发育有严重影响。

它能使婴幼儿血中的锌转变为谷氨酸锌随尿排出,造成体内缺锌,影响宝宝生长发育,并产生智力减退和厌食等不良后果。

因此产后3个月内乳母和婴幼儿的菜肴不要加入味精。

请根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谷氨酸钠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谷氨酸钠进入人体后会转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谷氨酸钠(C5H8NO4Na)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

(4)写出谷氨酸钠与胃酸作用生成物之一的氯化钠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5)下列关于味精的说法中,合理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A.炒菜时加入味精后生成焦谷氨酸钠的含量只与加热时间有关

B.烹饪时加入味精的最佳时间是大火翻炒时

C.婴幼儿的食品中不应该加入味精

【答案】白色柱状结晶体谷氨酸和氯化钠或蛋白质15:

2NaClC

【解析】

本题在味精有关信息的情境下主要考查根据题干中的信息进行解决问题的能力,认真阅读题干中提供的资料即可正确解决问题。

(1)谷氨酸钠的物理性质是白色柱状结晶体;

(2)谷氨酸钠与胃酸作用生成谷氨酸和氯化钠,很快被消化吸收为蛋白质;

(3)谷氨酸钠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5):

(1×8)=15:

2;

(4)氯化钠中钠元素显+1价,氯元素显-1价,氯化钠化学式为:

NaCl

(5)A、根据题干表格中的数据可知,焦谷氨酸钠含量与加热温度、加热时间都有关系,错误;B、菜烧熟起锅后再放味精比炒菜过程中加入味精更有利于人体健康,错误;C、味精对婴幼儿,特别是几周以内的婴儿生长发育有严重影响,婴幼儿的食品中不应该加入味精,正确。

故选C。

7.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随着环境意识的提高,人们对室内空气质量越来越关心。

下表列举了室内空气的主要污染物及来源。

污染源

污染物

建筑材料

NH3、甲醛(CH2O)、苯(C6H6)、甲苯(C7H8)、石棉纤维等

家具

甲醛(CH2O)、甲苯(C7H8)等

办公用品

O3、电磁辐射等

烹饪

CO、NO2、SO3、PM10等

室内微生物

结核杆菌、霉菌等

从上表看出室内污染物种类繁多,其中室内甲醛污染已被列入对公众健康影响最大的环境因素之一。

室内空气中的甲醛主要来自于人造板材料制作的家具、地板以及胶黏剂等。

这些材料用的越多,甲醛在室内空气中的浓度越高。

甲醛的释放期非常长,人们打开人造板家具柜门时,闻到的刺激性气味主要是甲醛的气味。

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方法有很多。

通常情况下,开窗通风是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最有效的方法。

运用功能性装饰材料也可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研究表明硅藻泥也可以净化空气。

硅藻泥的主要成分是硅藻土,是由水生浮游类生物沉积而成。

电子显微镜显示,硅藻土粒子表面具有无数微小的孔穴,功能与活性炭相似。

正是这种多孔的结构,使硅藻泥成为具有净化空气功能的内墙装饰材料。

“光触媒技术”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

“光触媒”是一种纳米级材料,具有强烈的催化分解功能。

图一就是“光触媒”技术应用于分解甲醛、氨气、甲苯等有害物质的原理图。

空气净化器是净化室内空气的重要设备。

图二是某品牌空气净化器的净化效果图,其中a、b、c是甲醛随开机时间浓度变化的三条曲线。

为满足人们对健康住宅的需求,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使生活由舒适型向健康型方向发展,人们正在不断优化新的技术。

依据短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甲醛(CH2O)属于________(填“无机物”或“有机物”)。

(2)一氧化碳的污染源是________。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甲醛易挥发

b硅藻泥通过吸附污染物净化了空气

c吸收、转化、降低室内污染物的浓度都可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4)“光触媒技术”可将污染物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依据图一写出该反应的条件:

________。

(5)依据图二提出一条使用空气净化器的建议:

________。

【答案】有机物烹饪abc光、TiO2工作时间在1~2小时,降低甲醛的浓度效果显著

【解析】

【详解】

(1)甲醛(CH2O)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

(2)一氧化碳的污染源是烹饪时,煤气没有参加燃烧反应;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醛易挥发

b硅藻泥具有净化空气功能,通过吸附污染物净化了空气;故选项正确;

c吸收、转化、降低室内污染物的浓度都可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有利于身体健康;故选项正确;

故选:

abc;

(4)“光触媒技术”可将污染物在光照和TiO2的共同作用下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条件:

光照和TiO2。

(5)使用空气净化器的建议:

工作时间在1~2小时,降低甲醛的浓度效果显著。

8.我们将一个反应中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叫做还原剂,还原剂在反应中被氧化,得到的产物叫做氧化产物;化合价降低的反应物叫做氧化剂,氧化剂在反应中被还原,得到的对应的生成物叫做还原产物。

即将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叫做氧化还原反应。

实验室为监测空气中汞蒸气的含量,往往悬挂涂有CuI的滤纸,根据滤纸是否变色或颜色发生变化所用去的时间来判断空气中的含汞量,其反应为:

4CuI+Hg=Cu2HgI4+2Cu

(1)以上反应中的Cu2HgI4为_____。

A仅作氧化产物B仅作还原产物C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

①化合反应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②分解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③置换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④复分解反应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3)已知黑火药燃烧发生的反应如下:

S+3C+2KNO3

K2S+3CO2↑+N2↑。

则在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还原剂是_____。

【答案】AAS、KNO3C

【解析】

【详解】

(1)反应中的汞元素由0价变为+2价,化合价升高,则Cu2HgI4为仅作氧化产物,故选A。

(2)

①化合反应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例如氢气在氧气中燃烧;故选项错误;

②分解反应可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例如碳酸分解;故选项错误;

③置换反应中有一定元素化合价的改变,都是氧化还原反应,故选项正确;

④复分解反应中没有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选项正确;

故选:

A。

(3)已知黑火药燃烧发生的反应如下:

S+3C+2KNO3

K2S+3CO2↑+N2↑。

则在反应中硫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变为-2价,氮元素的化合价由+5价变为0价,氧化剂是:

S和KNO3,碳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变为+4价,还原剂是:

C。

9.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地球上的生物圈、岩石圈、水圈及大气圈中交换,并随地球的运动循环不止的现象。

生物圈中的碳循环主要表现在绿色植物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在水的参与下经光合作用转化为葡萄糖(C6H12O6)并释放出氧气,有机体再利用葡萄糖合成其他有机生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经食物链传递,又成为动物和细菌等其他生物体的一部分。

生物体内的碳水化合物一部分作为有机体代谢的能源经呼吸作用被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其中储存的能量。

自然界中绝大多数的碳储存于地壳岩石中,岩石中的碳因自然和人为的各种化学作用分解后进入大气和海洋,同时死亡生物体以及其他各种含碳物质又不停地以沉积物的形式返回地壳中,由此构成了全球碳循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