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单元第七单元 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419039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153.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语文下册单元第七单元 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单元第七单元 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单元第七单元 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单元第七单元 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单元第七单元 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单元第七单元 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单元第七单元 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单元第七单元 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单元第七单元 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单元第七单元 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单元第七单元 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单元第七单元 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单元第七单元 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单元第七单元 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单元第七单元 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单元第七单元 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单元第七单元 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单元第七单元 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单元第七单元 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单元第七单元 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语文下册单元第七单元 教案.docx

《五年级语文下册单元第七单元 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下册单元第七单元 教案.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五年级语文下册单元第七单元 教案.docx

五年级语文下册单元第七单元教案

第七单元

单元概述

本单元课文以“异国风情”为主题,为学生打开一扇异国文化的窗口,向学生展示了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异国风情画卷。

《威尼斯的小艇》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城市特有的风光。

《牧场之国》让学生感受荷兰牧场的田园风光,体会动物与人、与环境和谐统一的美好意境。

《金字塔》引导学生从多渠道、多途径的搜集资料,来了解埃及金字塔,以丰富对异域风情的感受。

在学习本单元课文时,要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尊重世界多样文化的教育,使学生受到审美情趣的陶冶。

1.会认会写本单元的生字新词。

2.引导学生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并加以积累。

3.通过对文本的学习,了解异域风情,使学生受到审美情趣的熏陶。

4.领会作者抓住特点和把人的活动同事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表达方式。

重点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

2.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特点,增长见识,感受审美情趣的熏陶。

难点

揣摩作者是怎样写出景物、风情特点的,学习运用作者的写作方法。

《威尼斯的小艇》2课时

《牧场之国》2课时

《金字塔》2课时

口语交际:

我是小小讲解员1课时

习作: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2课时

语文园地2课时

本文的作者是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

课文通过介绍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以及小艇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风光。

课文首先交代了小艇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接着详细介绍了小艇独特的构造特点和船夫的高超驾驶技术,最后介绍了小艇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本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挖掘文中的美,通过品读赏美,从而使学生感到生活的美,感到语文的美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进而内化为学语文的动力。

学生进入小学五年级的第二个学期,有较强的独立阅读能力,在阅读中,他们基本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还能抓住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生已有一定的感悟文章表达方法的能力。

随着经验的积累,他们也懂得如何搜集资料帮助理解课文。

但对于他们不熟悉的事物,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些困难。

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入情入境。

1.准备威尼斯风光的图片、视频和多媒体课件。

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威尼斯的资料。

2.教学时,首先应理解第1自然段中“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等于大街上的汽车”这句话的含义。

再采用不同的方法分别学习有关“小艇的样子”“船夫的驾驶技术”“小艇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的句段。

3.最后让学生回顾全文,看从中学到了什么表达方法。

课后习题4可以放在课中阅读理解时读写结合完成写作片段,也可放在领悟写作方法时完成。

【知识与技能】

1.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小艇的特点、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以及小艇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体会作者笔下威尼斯的动、静之美。

3.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并把人的活动同事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表达方法。

【过程与方法】

赏读课文感悟美,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从而使感悟美内化为审美的素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威尼斯独特的风情,激发了解威尼斯的兴趣。

提高审美情趣。

重点

让学生了解小艇的特点和它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并把人的活动同事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表达方法。

教师:

准备相关多媒体课件。

学生:

预习课文,搜集有关威尼斯小艇的图片、资料。

2课时

1.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威尼斯独特的风情、小艇的特点和船夫的驾驶技术。

3.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

重点

了解小艇的特点和船夫的高超驾驶技术。

难点

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

一、导入新课

1.激情导入。

今天老师带大家去国外走走。

看,这是意大利东北部美丽的水上城市——威尼斯。

(板书:

威尼斯)

2.了解作者,简介威尼斯。

马克·吐温(1835-1910),美国作家、演说家,美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的奠基人。

他的作品融幽默、讽刺于一体,别具特色,主要作品有《百万英镑》《汤姆·索亚历险记》等。

威尼斯:

意大利东部著名的旅游与工业城市。

由118个小岛组成,117条运河密布其间,有着“水城”“水上都市”等美称。

小艇是主要的交通工具,被称为“威尼斯的城市名片”。

3.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课件出示本课新字,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2.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说说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课文主要写了小艇的样子、船夫的高超驾驶技术以及小艇与人们的密切关系。

三、品悟重点段落

1.品读第2自然段,了解小艇的特点。

(长、窄、深、两端翘起、轻快灵活。

(1)比较句子,学习写法。

出示:

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

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2)小结:

是呀,正是这几句比喻的运用,文字更生动了。

我们仿佛看到了那构造独特的小艇。

(3)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这一段。

2.品读第4自然段,了解船夫的驾驶技术。

(1)认真读一读第4自然段,看看哪个词最能体现船夫的高超驾驶技术。

(操纵自如)

有几个动词体现了操纵自如,你发现了吗?

(挤、穿过、急转弯……随机板书,抓住动词体会船夫的驾驶技术)

(2)假如你就是船夫,你该如何吸引游客坐上你的小艇呢?

(可结合小艇的特点、坐在里面的感受等)

3.指导朗读。

驾驶技术这么好的船夫,你坐在里面感觉是怎样的?

(有说不完的情趣)作为乘客的你对船夫这么高超的技术想说什么?

(表扬、惊叹)带着这样的语气,抓住这些关键词,我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4.体会写法。

开头的第一句话在本段中起什么作用?

(是中心句,总领下文。

)那么后面的几段话讲的是什么?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种写作方法叫做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

它可以使文章的层次分明。

尤其在写景、状物的文章中经常用到这种写法,大家也可以把这种写法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

四、总结方法

1.这节课我们细细体会到了威尼斯小艇独特的样子和船夫高超的驾驶技,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课文第1自然段。

2.在这座河道纵横交叉的水上城市里,这样可爱灵活的小艇自然成为人们的主要交通工具。

这样的小艇对于那里的人们来说是何等重要!

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后面的课文。

五、课后作业

书写生字词。

威尼斯的小艇

1.通过学习课文,进一步了解威尼斯的独特风情,小艇的特点及它与威尼斯之间的密切关系。

2.初步领会作者抓住特点和把人的活动同事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表达方法。

重点

了解小艇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会作者笔下威尼斯的动、静之美。

难点

初步领会文章中所渗透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在自己的写作当中。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小艇图片,让学生看图片介绍小艇,教师小结导入新课。

二、提出要求,精读、品读

1.教师引语,学生回答。

引导学生再次整体把握全文。

2.学生自读课文,思考:

课文作者马克·吐温是怎样告诉我们小艇与威尼斯之间的关系的?

找出相关语句,说体会,并简单批注。

教师巡视,个别交流。

3.反馈交流。

(1)课文中写了哪些人,他们坐小艇干什么?

时间

白天

晚上

什么人

商人

青年妇女

孩子、保姆

老人、全家

看戏的人,坐小艇,

干什么事

沿河做生意

高声谈笑

呼吸新鲜空气

作祷告

看戏  

(2)作者写的是威尼斯的小艇,为什么要描写威尼斯的夜景呢?

(威尼斯的夜晚是静谧的,小艇都停泊在码头上,与白天小艇在河道里穿梭的热闹景象形成鲜明对比,更衬托出小艇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艇动城闹,艇停城静。

(3)用一句话或者一个词语概括小艇和威尼斯之间的关系。

(息息相关)

(4)小艇和威尼斯之间的关系你是从哪些语句中读懂的?

读完后,你有什么体会?

(学生发言,交流体会,教师引导学生品读这些经典句段,领略异域风情。

把握时机,指导学生朗读、渗透写作方法、练笔)

预设句段:

第3自然段——人们乘坐小艇的感受;第4自然段——船夫驾驶小艇的技术十分高超;第5~6自然段——小艇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三、回顾全文,了解课文结构特点

1.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自然段与自然段之间是什么关系。

(总—分)

2.你真会读书,是呀,下面的部分都是围绕第1自然段来写的,这就是总分的关系。

在写文章时,我们也可以运用这样的方式使文章条理、脉络清晰。

(了解总—分的作用)

3.同学们游览了威尼斯,观赏了小艇,你有什么收获?

在写作方法上的收获:

①抓住事物的特点,恰当运用比喻;

②动静结合。

四、总结全文,推荐阅读

1.总结全文。

2.阅读文后“阅读链接”《威尼斯之夜》,并提出阅读要求。

五、布置作业

写自己喜欢的物品或家乡的景物,运用所学的写作方法写出特点。

威尼斯的小艇 (总—分)

小艇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这是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一篇写景散文。

异域风情,学生不太了解,我搜集了威尼斯的图片,并制作课件,上课为学生播放威尼斯的风光片,把学生带到风光旖旎的威尼斯古城,为理解文本打下了基础。

我的教学思路以小艇和威尼斯人生活的关系贯穿始终,围绕中心,层层推进。

小艇的样子、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以及威尼斯的小艇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结构紧凑。

学生理解文本,对文本产生浓厚的兴趣,课堂气氛活跃,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荷兰一向以“花之国”“风车之国”“运河之国”“牧场之国”闻名于世。

本文正是从“牧场之国”的角度来展现荷兰的独特风情的。

课文为我们描绘了荷兰牧场白天的辽阔无垠、宁静和谐和夜晚的祥和寂静、神秘含蓄;课文的描写让我们看到了荷兰蓝天、碧草、牛羊组成的优美迷人、自然和谐的景观,作者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既是作者在向人们介绍荷兰的特点,更是对荷兰的美景发出的赞叹。

学生对于异域之邦缺少直观了解,因此课前动员学生查阅有关荷兰的图片及有关资料,以便使学生对荷兰有个整体的了解。

学生具备了独立学习阅读课文的能力。

本文的教学可以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

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读懂阅读提示,把握阅读要求,然后初读课文,认识生字,了解课文内容。

加强学生对于写作的积累。

本课有些语段采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句式优美,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语段自觉摘抄。

还可以把搜集到的有关荷兰的内容整理到资料袋中。

1.本文语言生动,形象传神,比喻、拟人是本文语言上的一个突出特点。

注意引导学生领悟本文在写景方面的一些特点,感受课文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

2.课前准备课文的插图及荷兰的风景图片以及优美的音乐,以便教学时创设情境,辅助阅读。

3.在反复诵读课文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想象画面,感受异国的风光。

【知识与技能】

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荷兰牧场的特点,体会荷兰牧场的宁静之美。

3.了解作者眼中“真正的荷兰”的样子,明白作者为什么反复强调“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比喻、拟人手法的巧妙运用,感悟文章语言的生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荷兰的无比喜爱之情,激发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之情。

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荷兰牧场的特点,体会文中描绘的荷兰牧场的宁静之美。

难点

了解作者眼中“真正的荷兰”的样子,明白作者为什么反复强调“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教师:

准备相关多媒体课件。

学生:

课前查阅有关荷兰的图片及有关资料。

2课时

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悟文章语言的生动性,积累语言。

3.感受荷兰的独特风光,初步感受东西方的文化差异。

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荷兰牧场的特点,感受荷兰的独特风光。

难点

初步感受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和不同的语言魅力。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荷兰以郁金香、风车、牧场和运河而闻名天下。

同学们,你们了解荷兰吗?

(请几名同学交流有关荷兰的图片或资料)

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让我们随作者一同走进这优美、恬静的地方吧!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荷兰为什么被称之为“牧场之国”呢?

4.今天,我们就去荷兰游览一下,去感受真正的荷兰。

二、检查预习,掌握字词

1.课件出示本课新字,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2.带着生字词读课文,将课文读通顺、流利。

(注意朗读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想象画面。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说说荷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读完后,用文中的词句来完成老师大屏幕上的填空。

白天,奶牛__________,骏马__________,家畜__________。

傍晚,人们__________,这里一片寂静,__________________。

夜晚,________不断地运往远方,车船过后,________________。

2.填完以后,你有没有什么发现?

师:

是啊,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动物们的自由王国,黄昏挤奶的劳作,寂静无声的夜晚,这一幅幅画面就组成了荷兰无限美丽的田园风光。

3.现在请大家轻声地读读课文,读完后把能体现荷兰是牧场之国的语句找出来,再读一读,充分地体会一下。

第2~4自然段重点引导学生感受牲畜之多;第5自然段借助课外资料明白畜牧业尤其是奶牛和奶制品在荷兰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四、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1.请默读课文2~4自然段,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反复朗读,把体会写在旁边。

2.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3.生说,师评价。

五、抄写词语,积累语言

1.抄写生字词。

2.选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摘录在笔记本上。

牧场之国

1.以朗读为重点,在朗读中感悟语言,体会情感,深化感受。

2.体会作者对荷兰的喜爱之情,体会动物与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激发其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

3.比喻、拟人手法的巧妙运用,感悟文章语言的生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重点

让学生明白课文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难点

体会文中语言的表达效果。

一、朗读课文,体会牧场之国的韵味

1.学生默读课文,看看“牧场之国”哪些地方最吸引你,一边读一边做记号。

2.在小组内交流感受,并读出感受。

3.全班交流。

随着学生的回答,朗读相关的内容,教学第2~5自然段。

(1)第2自然段:

这个自然段主要写牛。

①在这一段里你还看到了什么?

(随机朗读理解相关句子,注意读出自己的感受,在此过程中让学生体会作者的语言美,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如:

“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无比尊严。

”)

A.牛会在思考着什么呢?

B.除了仿佛正在思考着的牛,你还看到了怎样的牛?

②教师小结:

这么多各种各样的牛,这么多神态各异的牛,难怪,作者写到——齐读:

“极目远眺,四周全是丝绒般……花牛。

③朗读,一边读一边想象,争取情境再现。

(2)第3自然段:

这一自然段主要写骏马。

①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一群群骏马在辽阔无垠的草原上自由地飞驰。

②作者为什么说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和公爵?

(这里没有食物的纷争,没有强敌的进攻,它们可以在这里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地生活。

(3)第4自然段:

主要写各种家畜、家禽。

①“成千上万”“成群结队”说明了什么?

(小鸡和长毛山羊的数量多,也从侧面说明了收场的辽阔。

②想象一下,猪群可能会发出怎样的赞许?

(景色优美、生活安闭。

③指名朗读这一段,注意读出自己的感受。

(4)第5自然段:

这一自然段主要写夜晚的收场。

①夜晚的牧场与白天相比有什么不一样?

(更加宁静祥和)

②从这一段中,你看到了什么?

(人与动物、自然和谐相处。

(5)教师小结:

无论是白天的牧场还是夜晚的牧场,这里都没有喧嚣,一切都是那么宁静、自然、和谐。

二、品读课文,重点体会“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1.读完课文,我完全同意这真的是个牧场之国。

却对文中一而再,再而三出现的这一句: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不理解。

这句话文中出了几次?

(4次)难道说,以郁金香而闻名的“花之国”就不是真正的荷兰了?

难道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特殊而运河纵横交错的“水之国”就不是真正的荷兰了?

作者为什么要在文中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在这句话中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大家再次回顾课文,结合插图,静下心来想一想。

2.交流:

师引导:

作者不是否认“花之国”、“水之国”不是真正的荷兰。

他是通过这样的句子,这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被称为“牧场之国”的荷兰的深深的喜爱与赞美。

这份喜爱与赞美,全都融在了这四次出现的“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一句话中了!

而这四句话分别出现在不同的自然段中,作者所赞叹情象又各不相同。

3.指导朗读。

让我们与作者一起来表达对牧场之国这份深深的喜爱与赞叹!

三、诵读体验,感悟写法

1.交流(重点赏析这几句):

①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这是一个总起句,句子紧扣课题,开门见山,点明了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后,强调了本文重点要描写的是荷兰独特的地形特点:

牧场范围广,这句话总领全文,下面就具体描写了荷兰广阔无际的牧场和生活在牧场上的无忧无虑的家畜、家禽。

②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

“专注”指专心注意,这一拟人写法让人感到牛无论吃草还是站立时都像一个人那样深沉含蓄,不时地琢磨着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回味着草原的无边美景,由此可以看出整个低地是何等的安静祥和,外界对牛没有一点干扰。

③极目远眺,四周全是碧绿的丝绒般的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

这一句是对前面具体地描写了牛群活动场面的总括,句中“全是”让人想象到如同丝绒般柔软而细密的碧绿草原上,活动着的全是黑白两色的花牛,景致壮观,色彩明丽,于是作者发出了赞叹“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④“辽阔无垠的原野似乎归它们所有,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和公爵。

理解“自由王国”,感受“主人和公爵”,体会主人在家的悠然自得、无忧无虑,体会公爵在王国的尊贵地位、自由自在。

没有牧人的吆喝,没有食物的纷争,没有强敌的进攻,马儿是这无边草原尊贵的主人,作者面对骏马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生活,目睹它们在草原上无拘无束的自在和任意驰骋的英姿,感叹这草场与骏马的和谐。

⑤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

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只有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芒。

晚霞消逝,夜幕降临,牲畜沉睡,一切都显得无声无息,只有远处的灯塔像瞌睡人的眼闪着昏黄暗淡的光,这是多么安然与宁静的境界啊!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既是作者对荷兰特点的总结,又是作者对荷兰牧场呈现的不同的美发出的赞叹。

2.教师小结:

作者用比喻、拟人的手法让我们感受到牛、马、猪、羊把这天堂般的绿色草原、绿色的丝绒般的草原当成了自己的家,自己的王国,让我们感受到它们在这里生活得如此怡然自得、惬意舒畅,怪不得作者会不断地发出感叹: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再次齐读这句)怪不得作者会称荷兰是“牧场之国”!

(再次齐读课题)

四、布置作业

1.写一篇小短文,介绍你的家乡。

用上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搜集荷兰被称为“水之国”“花之国”的由来。

牧场之国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文中处处流露出作者对荷兰牧场,尤其是对生活在其中的悠然自得的牛、马、羊、猪、鸡这些家畜、家禽的喜爱之情,只有真正融入文本,才能有感情地读出来。

因此,在教学时,我注意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特点,感悟荷兰牧场的美,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特别是文中四次出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在充分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生能层层递进地读好这四句话,达到了人文统一的效果。

《金字塔》是一篇略读课文,由《金字塔夕照》和《不可思议的金字塔》两篇短文组成。

《金字塔夕照》主要以描写的表达方式,描绘了金字塔在夕阳照耀下开阔而又雄浑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金字塔的喜爱之情。

《不可思议的金字塔》运用多种说明方法介绍了胡夫金字塔的宏伟和精巧,以及古埃及在各个领域取得的伟大成就。

赞扬了古埃及人精湛的技艺和杰出的智慧。

对于这样的略读课文,教师应该充分放手,尽可能多地创造机会,反复引导学生发现、感知、体验,让学生在“疑——探——悟——说”中与作者、与金字塔进行心灵的对话。

1.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前面的提示,激发他们学习课文的兴趣。

2.要让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课文内容。

第一遍小声读,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第二遍默读,在读中感悟古埃及人的聪明才智。

3.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

4.在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写作方法之后,要让学生进行欣赏性的品读。

【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一些关于金字塔的知识。

2.了解作者用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来介绍金字塔的宏伟精巧。

【过程与方法】

体会两篇短文在介绍金字塔的方式上的不同,学习常用的介绍事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展开丰富的联想,感受金字塔的雄伟壮丽和神秘莫测,从而产生对勤劳智慧的古代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重点

体会两篇短文在介绍金字塔的方式上的不同,学习常用的介绍事物的方法。

难点

感受金字塔的雄伟壮丽和神秘莫测,从而产生对勤劳智慧的古代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教师:

多媒体课件、金字塔的图片和相关资料。

学生:

课前预习,了解金字塔的相关知识。

1课时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在人类历史上,曾有世界七大奇观,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中大部分早已湮没,埃及金字塔成了硕果仅存的遗迹。

长久以来,它一直是一个不解之谜。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金字塔,一睹它的风采。

2.板书课题:

金字塔。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要求:

(1)圈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读通句子,难读的多读几遍;

(3)找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做上标记。

2.检查自学效果。

三、《金字塔夕照》

1.默读短文,想一想这篇短文主要写了什么?

(金字塔在夕阳的照耀下呈现的开阔而又雄浑的画面;“金字塔”这个译名中“金”的由来;作者面对金字塔发出的感怀。

2.这篇短文写“金字塔夕照”,为什么从“开罗是金色的”写起?

(开罗是埃及的首都,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主要位于开罗附近,这句话点明了金字塔所在的位置。

而强调“金色”,既引出下文,又显得庄重辉煌。

3.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对夕阳照耀下的金字塔怎样的感情?

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喜爱和赞叹。

最后一自然段。

4.结尾说“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怀古的幽思”,会有哪些幽思呢?

(金字塔这么宏伟的工程,是怎样建造的呢?

古埃及人的智慧真是让人惊叹啊……)

四、《不可思议的金字塔》

(一)最大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

1.埃及的金字塔很多,文章不可能向我们一一介绍,作者想了什么办法?

(板书:

举例子)举了哪个例子?

(胡夫金字塔)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胡夫金字塔,真切地感受它的宏伟与精巧。

2.学生自主感悟探究。

3.组织交流,引导想象,加深理解。

(1)胡夫金字塔建成几千年后,世界上才出现比它更高的建筑。

①学生交流。

②教师小结:

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了胡夫金字塔的高。

(2)“用大约230万块石材彻成,……塔基面积有126个篮球场那么大。

①学生交流。

②教师小结:

用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介绍了胡夫金字塔的用料、高度、塔基面积和体积,突出了它高大宏伟的特点。

(3)“每块石头都磨得很平,至今仍很难用锋利的刀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