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瓜果蔬菜供应链设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420384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瓜果蔬菜供应链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农村瓜果蔬菜供应链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农村瓜果蔬菜供应链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农村瓜果蔬菜供应链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农村瓜果蔬菜供应链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农村瓜果蔬菜供应链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农村瓜果蔬菜供应链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农村瓜果蔬菜供应链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农村瓜果蔬菜供应链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农村瓜果蔬菜供应链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农村瓜果蔬菜供应链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农村瓜果蔬菜供应链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村瓜果蔬菜供应链设计.docx

《农村瓜果蔬菜供应链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瓜果蔬菜供应链设计.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农村瓜果蔬菜供应链设计.docx

农村瓜果蔬菜供应链设计

系部:

经济贸易系

班级:

物流1101

姓名:

陈龙

学号:

37

摘要1

 

引言:

随着国家、政府对“三农”问题的日益重视,现代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开始受到关注。

农产品物流在我国起步比较晚,蔬菜物流更是如此。

因此无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实践阶段,我们都还有很长的的路要走。

近年来,由于经济建设的加快,农村发展快速,而城乡之间的联系也变得更加紧密。

但是现在蔬菜的生产和流通遇到了危机,发展不理想,人们对蔬菜的需求无法得到及时的满足。

因此对城乡之间蔬菜供应链深化设计至关重要,本文就对这一问题的供应链进行设计和分析。

摘要: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促进蔬菜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的政策措施。

会议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蔬菜生产和市场供应工作,制定实施了“菜篮子”工程等政策措施,促进了蔬菜生产和流通快速发展,基本满足了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要。

但是,近年来一些地区“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弱化,措施不落实,蔬菜生产水平和组织化程度低,流通设施能力不足,部分大城市蔬菜自给率过低,蔬菜价格大起大落、农民“卖菜难”和居民“买菜贵”并存等问题日益突出。

关键词:

供应链蔬菜城乡管理

一、农产品流通供应链的现状

1我国农产品流通供应链现状

1.1农产品数量大、品种多,流转环节多

庞大的需求与供给形成一个品类繁多、数量巨大、网络覆盖全国的农产品消费与物流市场。

农产品流转环节的主体繁杂,保鲜、冷藏、温控等技术并不完善和成熟,行业与政府监管部门难以实施过程检测与追踪,各环节的过程损耗与食品安全都难以得到有效控制。

1.2供需时间与空间要求高

主要表现为农产品季节性生产,全年消费;地域性生产,全国消费。

这种时间与空间的不均衡,需要通过运输服务以及仓储服务来实现平衡。

1.3农产品流通供应链比较脆弱

供需两头发散,产品流转分散,产销信息不对称,导致供应链抵抗风险能力不强。

主要表现为农户自主计划、个体生产,不能形成规模和产业优势。

生产和消费信息不能在生产者和供应商之间有效反馈,使得双方都增加成本。

1.4物流操作难度大,基础设施能力不足,物流成本居高不下

农产品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有相当一部分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需要特殊处理,如捕捞、采摘、冷藏等等,对温度、湿度、光度等方面有较为特殊的需求。

同时,农村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物流网络难以全面覆盖,使得流通成本较高。

1.5产品附加值低

从目前的流通模式看,农产品在销售过程中,包装、储存、加工以及质量监督都没有得到应有的改进。

农产品的质量不能得到保证,更谈不上附加值的增加,消费者的利益也就不能得到充分保障。

二、农产品流通供应链环节优化

2.1流通渠道优化

2.1.1组织模式优化

目前国内已出现一些比较理想的农产品供应链模式:

“公司+农户”模式、农村合作组织模式和公司制农业模式。

这些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农产品一体化、规模化和企业化的经营,减少了供应链的中间环节,加快了市场响应速度。

但是这些模式也易产生地区垄断现象,造成个人和集体的利益冲突而难以协调等,并不适应国内大部分农村的发展,很难大规模地推广。

整合以上三种模式得到“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即龙头企业与合作社签订订单,合作社再组织分散社员按照订单进行标准化生产的模式,不仅可以弥补“公司+农户”模式中违约现象频繁发生及面临众多小农户成本较高等的不足,而且在当前我国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不多、部分地区人口与土地矛盾十分尖锐等情况下,这种模式更有助于降低成本,维护农民利益,加强供应链的稳定性,构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绿色农产品供应链。

2.2物流配套系统优化

实现农产品流通的高效率,必须突破传统的物流途径,减少供应链的中间流通环节,可从两个方面来实现:

一方面,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在存储、运输、装卸、加工、配送等领域进行有机结合和集成,形成一个社会化的高效农产品物流体系,促进了农产品物流一体化、集约化发展。

另一方面,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农产品供应链电子信息平台,加强供需双方和配送方的信息交流,在参与农产品流通的过程中,充分做好协调与配合,使流通效率最大化,流通成本最低化,资源得到有效配置。

2.2流通载体优化

2.2.1农产品电子交易市场

农产品电子交易市场是通过先进的互联网技术,为农产品交易商提供各种交易模式的农产品现货电子交易模式,包括订单交易、挂牌交易和竞价交易等,全面实现农产品的交易电子化。

这几种模式比较而言,订单交易模式能够锁定农产品远期价格,实现以销定产,可以较为有力地推进“订单农业”的发展。

但是,农产品电子交易市场容易出现严重地人为控制,再加上这种期货交易的特殊性,会使得现货市场农产品价格受到一定干扰。

2.2.2拍卖批发交易市场

农产品拍卖交易是在批发市场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新型交易方式。

拍卖批发市场交易在20世纪初90年代中期得到了初步发展。

这种方式形成的价格较为公正、透明、合理,能够科学地反映农产品市场的供求关系,同时也能引导农户进行合理生产。

农产品拍卖市场只经过了短短几年的发展,还是缺乏一些制度和规范。

另外,市场主体不够成熟,拍卖方式也存在一些不合理性。

毕竟农产品拍卖交易模式在中国还没有较好的实践经验,所以出现一些问题在所难免。

但是,这样的交易模式还是可取的。

2.2.3直销直营店

长期以来,我国农产品流通最为重要的销售终端一直都是农贸市场,这种传统的零售终端存在诸多问题,例如质量问题、经营不规范问题,等等。

在国外很多地区,比如日本,直销店模式的发展已经相当成熟,值得借鉴学习。

首先,我国的一些大中城市的近郊,基础设施相对比较完善,完全具备建设直销店的条件;其次,中小合作社和散户农家的产品由于“门槛”过高而进不了超市和大卖场等主流的零售渠道,直销店可以帮助自给型农户解决剩余和规格外农产品的问题;此外,办理直销店,可以快速出货、当天销售,解决现有农产品流通过程中难以达到的保质保鲜等问题;另外,直销经营也能帮助合作社和散户农家解决支付资金回笼缓慢等情况。

三、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研究现存问题

与发达国家农产品供应链相比,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的发展才刚起步不久,还没有得到企业的高度重视,不管是农产品供应链所要求的硬件设施还是管理理念都存在非常大的差距。

我国农产品供应链呈现这样一些特点:

3.1农产品生产市场主体比较分散,以分散经营的农户生产为主,市场意识薄弱,缺乏有效的供求信息。

3.2我国缺乏实力雄厚的农产品核心加工企业,供应链组织困难。

3.3物流业发展滞后,基础设施严重不足。

农村道路、通讯条件差,加剧了物流的不畅通。

3.4供应链一体化程度低。

我国农产品供应链应该从重视组织体系的支撑,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加快信息系统建设,大力发展农产品供应链物流系统等方面,从而完善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管理。

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主要问题有:

3.1供应链管理观念落后

在我国目前的农产品流通领域存在着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

农产品生产是“小农户生产”,生产商的分散性比较大。

一方面不能直接进入市场,难以有效完成市场需求。

生产过剩或供不应求的现象大量存;另一方面,由于信息不对称及经营的规模偏小,农户的议价能力薄弱,使得农户的利益得不到保障。

从企业的角度看,我国的农产品企业中89.6%的企业不理解供应链和供应链管理,80.6%的企业根本没有设置供应链管理部门,而对于不到20%的具有供应链管理部门的企业而言,他们所理解的供应链管理部门就是物流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产品的采购,仓储和运输等,而不具有统一协调整个企业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管理能力。

3.2供应链成员之间信任不足,缺乏合作的战略伙伴关系

由于农产品供应链的参与者很多,而且是存在着利益冲突的经济实体,一旦有利益的产生必定会导致各企业或合作伙伴之间的对抗竞争行为,从而无法对供应链中的各项活动实行有效的整合和调节。

在供应链管理中,供应链各节点企业之间的联接和合作是关键因素,这就需要在供应链参与成员之间建立起互信,建立起以提高供应链效率、降低供应链总成本为核心的战略联盟合作关系。

实施供应链管理时,企业要改变传统的买卖观念和思维方式,要与合作企业共担责任、风险和成本,同时共享成果与收益。

只有在企业间建立了这种合作与信赖关系,供应链的运作效率才能得到保证和提高,企业才能赢得长久的竞争优势。

3.3物流系统效率低下

农产品流通环节多,流通费用高,流通损耗大。

虽然随着流通方式的现代化,超级市场和连锁店、现代生鲜加工配送中心、电子消费类网站均会分流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交易量,目前70%的农产品主要流通渠道是批发市场如图1.1所示,流通模式为农产品生产者---批发商---中间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流通环节较多,装卸、搬运的次数随之增多,直接导致成本和损耗率增加。

由于,缺乏农产品物流的专业知识、运输设备、仓储设备等达不到农产品对温度的要求,且流通、存储的时间过长,在运输和在仓储中农产品在物流运输过程中的损坏率高、物流成本高,使其价值下降,甚至完全失去价值。

同时,由于信息不对称,在批发市场交易的农产品和市场实际需求存在差异,积货和缺货现象严重,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尤其是从批发商---零售商这---环节,从事农产品运营的商人90%,95%是个体户,他们一般采取单独从批发市场采购的方式,形成小规模不经济,使得运输成本增加,农产品供应链的流通效率低下,且以批发市场销售方式为主,难以实现供应链管理。

3.4信息支撑技术应用不足

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中应用程度普遍落后的现实,是物流市场竞争水平较低、充分竞争市场格局难以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信息技术没有广泛应用的情况下,物流企业能够提供的服务比较单一,特别是集中在运输和仓储等传统储运活动方面,物流企业的竞争优势只能通过其物流设施能力的提高和价格水平下降来体现。

这种低层次的价格竞争反过来又会影响企业对物流服务企业信赖,从而影响物流市场规模的扩大和物流企业的长期发展。

例如在农产品零售企业在零售终端对全部商品都采用条码标识,但在储运单元和货运单元,条码技术的运用却不够,有些零售企业依然实行人工点货,极大地降低了仓库管理的效率,增加了出现差错的概率.

还有农产品零售企业也建有信息交换平台,但是利用度不够高,只有少数企业会在网上公布商品信息,极少数农产品零售企业会提供网上购物方式,多数企业只是停留在单纯的电子邮件形式来传送相关的信息,是企业没有实现真正的电子数据交换。

四、农产品流通供应链环节优化

4.1流通渠道优化

4.1.1组织模式优化

目前国内已出现一些比较理想的农产品供应链模式:

“公司+农户”模式、农村合作组织模式和公司制农业模式。

这些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农产品一体化、规模化和企业化的经营,减少了供应链的中间环节,加快了市场响应速度。

但是这些模式也易产生地区垄断现象,造成个人和集体的利益冲突而难以协调等,并不适应国内大部分农村的发展,很难大规模地推广。

整合以上三种模式得到“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即龙头企业与合作社签订订单,合作社再组织分散社员按照订单进行标准化生产的模式,不仅可以弥补“公司+农户”模式中违约现象频繁发生及面临众多小农户成本较高等的不足,而且在当前我国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不多、部分地区人口与土地矛盾十分尖锐等情况下,这种模式更有助于降低成本,维护农民利益,加强供应链的稳定性,构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绿色农产品供应链。

4.1.2物流配套系统优化

实现农产品流通的高效率,必须突破传统的物流途径,减少供应链的中间流通环节,可从两个方面来实现:

一方面,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在存储、运输、装卸、加工、配送等领域进行有机结合和集成,形成一个社会化的高效农产品物流体系,促进了农产品物流一体化、集约化发展。

另一方面,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农产品供应链电子信息平台,加强供需双方和配送方的信息交流,在参与农产品流通的过程中,充分做好协调与配合,使流通效率最大化,流通成本最低化,资源得到有效配置。

4.2流通载体优化

4.2.1农产品电子交易市场

农产品电子交易市场是通过先进的互联网技术,为农产品交易商提供各种交易模式的农产品现货电子交易模式,包括订单交易、挂牌交易和竞价交易等,全面实现农产品的交易电子化。

这几种模式比较而言,订单交易模式能够锁定农产品远期价格,实现以销定产,可以较为有力地推进“订单农业”的发展。

但是,农产品电子交易市场容易出现严重地人为控制,再加上这种期货交易的特殊性,会使得现货市场农产品价格受到一定干扰。

4.2.2拍卖批发交易市场

农产品拍卖交易是在批发市场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新型交易方式。

拍卖批发市场交易在20世纪初90年代中期得到了初步发展。

这种方式形成的价格较为公正、透明、合理,能够科学地反映农产品市场的供求关系,同时也能引导农户进行合理生产。

农产品拍卖市场只经过了短短几年的发展,还是缺乏一些制度和规范。

另外,市场主体不够成熟,拍卖方式也存在一些不合理性。

毕竟农产品拍卖交易模式在中国还没有较好的实践经验,所以出现一些问题在所难免。

但是,这样的交易模式还是可取的。

4.2.3直销直营店

长期以来,我国农产品流通最为重要的销售终端一直都是农贸市场,这种传统的零售终端存在诸多问题,例如质量问题、经营不规范问题,等等。

在国外很多地区,比如日本,直销店模式的发展已经相当成熟,值得借鉴学习。

首先,我国的一些大中城市的近郊,基础设施相对比较完善,完全具备建设直销店的条件;其次,中小合作社和散户农家的产品由于“门槛”过高而进不了超市和大卖场等主流的零售渠道,直销店可以帮助自给型农户解决剩余和规格外农产品的问题;此外,办理直销店,可以快速出货、当天销售,解决现有农产品流通过程中难以达到的保质保鲜等问题;另外,直销经营也能帮助合作社和散户农家解决支付资金回笼缓慢等情况。

4.3政府支持

4.3.1加强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

农产品流通的效率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备和便利与否。

由于农村经济相对落后,我国现有农产品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农产品批发市场、仓储、交通运输条件和工具等较为薄弱。

要做好这方面工作,须加强农村道路建设和农产品运载工具的开发生产,加强各种农用仓库的建设,发展农产品的加工配送中心等。

4.3.2加大对农产品流通税收、信贷政策的支持

首先,完善农产品流通各个环节的流通税收政策,实行全面优惠减免的政策。

同时,对农民合作组织实行不同程度的税收减免,例如免交所得税等政策,并逐步向免交一切税赋的国际惯例靠拢,这能极大促进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其次,对农民合作组织的生产项目和科技推广项目,经论证合格后,纳入政府农业开发和科技开发项目,设立专项资金予以支持。

最后应强化信贷支持,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以及农村信用合作社,每年都应安排一定额度的贷款,并放宽贷款条件,专门促进农村合作组织的发展。

4.3.3加快农产品流通立法

我国农产品流通法律法规建设滞后,已经严重影响到农产品流通的效率。

发达国家都有完备的农产品流通立法。

就我国当前情况看,要在立法调研和借鉴国外有关法律法规经验的基础上,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使农产品流通步入健全的法制轨道。

五、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的研究展望

农产品供应链中的道德风险问题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入。

农产品供应链中不完全信息及信息不对称及牛鞭效应的存在,会引起大量的不确定和道德风险,并影响最优委托权的安排。

而目前针对此问题的研究还未有学者进行深入的探讨,因此随着农产品供应链的发展,如何最小化农产品供应链中的道德风险是个重要的研究主题。

国内外对农产品供应链的研究已经为我国提供了大量的有借鉴价值的成果,这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我国对农产品供应链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传统的农产品供应链运作模式、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末端的超市、可追溯性体系及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信息化,在农产品供应链信息共享、设计和协调等研究方向有了一定的进展,虽然在深度上还不能满足实践的需要,但确实能为以后的研究奠定一定的基础。

当然,已有的研究文献还存在一些不足,集中表现为现象描述比较多,深入的定量分析比较少等,如果对农产品供应链经营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定量分析,可能对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此外,通过上述对农产品供应链的分析,可以看到我国农产品供应链基础设施薄弱,相关的政策管理体制不健全,农产品供应链的研究没有拓展到农村,系统介绍国外农产品供应链的经验较少。

全球农产品供应链的构建、农产品供应链成本分析、利益分配机制、农产品供应链的风险管理、电子商务融合农产品供应链配送系统的设计,将是未来农产品供应链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和热点。

农产品供应链中的利益合理分配机制是值得关注的研究焦点。

运用利益分配机制模型,指出供应链各参与主题的能力和努力程度取决于供应链中的利润是否有效配置,而努力程度与能力水平决定了农产品供应链的整体绩效。

农产品供应链的系统效能,来自于农产品供应链中各成员企业的真诚协作。

由于供应链中的合作伙伴都是独立的经济实体,任何合作伙伴都不会为了其他合作伙伴的利益而牺牲自己的利益,自身利益最大化是合作伙伴合作的最强大动力。

因此,在农产品供应链中实现合作伙伴间合理的分配收益是农产品供应链的构建与运作成功的关键。

在全球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农产品贸易总量逐年增加,如何在全球范围内构建和发展农产品供应链,将成为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研究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全球农产品供应链的形成,将使得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变得更加畅通,它不仅将增大整个农产品供应链的总体效益,还能使单个农产品企业借助庞大供应链的整合优势,在竞争中更主动、更有发言权。

同时将具有生产成本优势的我国农产品打造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这对我国农业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农产品物流配送系统的研究需要进一步加强。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物流配送实践有所发展,但对农产品物流配送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极少有文献对农产品物流配送做出专门的深入研究。

建立新型产销一体化供应链和流通体系,实现农产品流通的网络和信息管理,使我国农产品进一步融入全球供应链。

与此同时,物流配送系统设计早已成为物流研究领域的重要话题,并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

如何运用已有的配送系统设计研究成果,结合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的特点,设计出高效的农产品配送系统,也是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研究中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

六、结论

农产品供应链运作效率影响着一个国家或地区农产品的竞争力。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大力发展农产品供应链是推动我国成为农业强国的必然选择。

农产品物流管理是农产品供应链流程的一部分,它对从起始点到消费地的货物流和货物储备、服务及相关信息进行有效地计划、实施和控制,以满足顾客的需要。

实现农产品流通的网络和信息管理,使我国农产品进一步融入全球供应链。

我国农产品供应链及其管理,已成为现代供应链管理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引起了企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研究兴趣。

现阶段供应链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传统的农产品供应链运作模式,供应链的信息化上。

在农产品供应链信息共享、设计和协调等研究方向上有了一定的进展。

农产品供应链的风险管理,农产品供应链与电子商务的融合、产品供应链中各成员间的利益分配、全球农产品供应链的构建、农产品供应链配送系统的设计,将是未来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和热点问题。

这对我国农业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马士华,林勇.供应链管理[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韩美贵,周应堂.生鲜农产品安全供给几个关键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2):

3686-3689.

[3]朱小平.农业供应链中影响B2B电子商务发展的决定性因素[J].物流技术,2007(5):

84-86.

[4]凌宁波,朱锋荣.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农产品供应链运作模式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

(1):

91-94.

[5]张莉.供应链管理文献综述[J].管理宝鉴,2004(11):

45-46.

[6]李军民,朱有志.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提升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的管理能力[J].江苏农业科学,2007

(2):

12:

54-57.

[7]黄祖辉,鲁柏祥.中国超市经营生鲜农产品和供应链管理的思考[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5

(1):

9-13.

[8]季绍波,曲刚.国内供应链管理的理论、主题及方法述评[J].运作管理,2006(9):

59-61.

[9]方昕.生鲜供应链现状与发展方向分析[J].远程交易专刊:

15-19.

[10]杨为民.农产品供应链一体化模式初探[J].农村经济,2007(7):

33-3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