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歌水环境 质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427613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歌水环境 质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广东歌水环境 质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广东歌水环境 质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广东歌水环境 质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广东歌水环境 质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广东歌水环境 质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广东歌水环境 质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广东歌水环境 质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广东歌水环境 质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广东歌水环境 质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广东歌水环境 质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广东歌水环境 质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歌水环境 质量.docx

《广东歌水环境 质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歌水环境 质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东歌水环境 质量.docx

广东歌水环境质量

一、水资源特点

我省属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地处低纬度,面临广阔的海洋,直接承受来自印度洋孟加拉湾及太平洋水汽的输入,气候温暖湿润,降水量比较丰富。

降雨特点是雨季长、雨量多、强度大、笼罩范围广,时程和地区上分布不均。

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 1771mm。

除雷州半岛外,前汛期(4~6月)雨量占全年雨量的 40~50% ,后汛期(7~10月)雨量占全年的 35~45% ;雷州半岛前汛期雨量占全年的 25~30% ,后汛期雨量占全年的55~65% 。

影响降雨的天气系统有锋面、西南低涡、切变线和热带气旋等。

前汛期降雨主要是锋面雨,后汛期主要是热带气旋雨,暴雨多发生在 6~8 月份。

我省较稳定的暴雨中心有北江的英德至清远区间,东江的河源至龙门一带,粤西的漠阳江大陈、八甲一带和粤东的莲花山脉。

全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 1830 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 1820 亿m3,地下水资源量 450 亿m3,地表水与地下水重复计算量 440 亿m3。

除本省的产水量外,还有来自珠江、韩江等上游的入境水量,平均每年有 2361 亿m3。

我省水资源有以下特点:

(一)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

降雨高值区分布在粤东沿海莲花山脉东南迎风坡的丰顺、揭西、陆丰、海丰等一带,东北江中下游的清远、连山、阳山、乳源、翁源、佛岗、河源、从化、龙门一带,粤西沿海的阳江、阳春、江门、恩平及台山、珠海、中山沿海一带;低值区分布在兴梅盆地的大埔、梅县、兴宁、五华一带,粤北的南雄、始兴、乐昌、连县一带,西江下游河谷的郁南、封开、德庆、罗定、新兴一带,珠江三角洲的广州、东莞、番禺、顺德、南海一带及粤西雷州半岛和粤东潮汕平原。

高值区最大多年平均降雨量约为低值区最小多年平均降雨量的三倍。

高值区最大多年平均年径流深为低值区最小多年平均年径流深的五倍。

在降雨、径流的低值区往往易受干旱,而降雨径流较少、过境水量又难于利用的沿海地区则常遭缺水的威胁。

(二)水资源年内、年际间变化明显。

年内降水主要集中在 4~10 月的汛期,约占全年降水量的 75~95% ;年际之间也相差较大,全省最大年降水量是最小年的 1.84 倍,个别地区甚至达到 3 倍。

在丰水年份,暴雨洪水频发,泛滥成灾,尤其在我省的一些降水高值区以及受热带风暴、台风影响严重的地区,洪涝灾害更为严重;而枯水年份则降水稀少,江河水位下降、湖库干涸,造成旱灾。

旱灾影响的范围较广,尤以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为重。

(三)水土资源分配不平衡。

耕地比较集中的粤西沿海、粤东沿海、西江下游和西北江三角洲等地区,耕地亩均占有水资源量均低于全省平均耕地亩均占有水资源量,粤西的雷州半岛地区尤甚。

二、河流水系

我省境内河流众多,以珠江流域(东、西、北江和珠江三角洲)及独流入海的韩江流域和粤东沿海、粤西沿海诸河为主,占全省面积 99.81% ,其余属于长江流域的鄱阳湖和洞庭湖水系。

全省集水面积在 100km2以上的各级干支流共 542 条(其中,集水面积在1000km2以上的有 62 条)。

独流入海的河流 52 条,较大的有韩江、榕江、漠阳江、鉴江、九洲江等。

省际河流 52 条,其中发源于邻省或部分集水面积在邻省的 44 条,发源于我省流入邻省的 8 条。

珠江三角洲网河区的重要水道有 26 条。

 

  珠江流域 是由西江、北江、东江和珠江三角洲诸河组成的复合流域,流域面积 453690km2,干流长度2214km,是我国第四大河流,水量仅次于长江,居全国第二。

我省境内的珠江流域面积共计 111400km2。

   

(一)西江水系  是珠江流域的主流。

上游南盘江发源于云南省霑益县马雄山,至梧州会桂江后始称西江,此后流入我省云浮封开县,向东流经肇庆至佛山三水的思贤滘与北江相通后进入珠江三角洲网河区。

我省境内主要支流有贺江、罗定江和新兴江。

西江流域绝大部分在云南、贵州、广西等省(区)内。

从源头至思贤滘干流长 2075km,其中我省境内208km;流域集雨面积 353120km2,其中我省境内 17960km2;我省境内年均降雨量1577mm;西江流域年均径流量 2330 亿m3,其中我省境内年均产流量仅 149.6 亿m3;控制站高要站实测流量最大 55000m3/s,最小 -2930m3/s。

   

(二)北江水系  发源于江西省信丰县石碣大茅坑,流入我省韶关南雄后称为浈江,在韶关市区与武江(发源于湖南临武三峰岭)汇合后始称北江,此后向南流经清远市,至佛山三水思贤滘与西江干流相通后进入珠江三角洲网河区。

主要支流有武江、南水、连江、滃江、潖江、滨江、绥江等。

北江流域绝大部分在我省境内。

从源头至三水思贤滘干流长468km,其中我省境内河长 458km;平均坡降 2.54‰;流域集雨面积 46710km2,其中我省境内 42930km2;年均降雨量 1785mm;年均径流量 521 亿m3,其中我省境内年均产流量 480.3 亿m3;控制站石角站实测流量最大 18000m3/s,最小 100m3/s。

   (三)东江水系  发源于江西省寻邬县桠髻钵(上游称寻邬水),流入我省河源龙川在五合圩与安远水(贝岭水,发源于江西安远大岩练)汇合后始称东江,向西南流经河源、惠州市,至东莞石龙进入东江三角洲网河区。

主要支流有安远水、俐江、新丰江、秋香江、公庄河、西枝江、石马河等。

东江流域绝大部分在我省境内。

从源头至东莞石龙干流长520km,其中我省境内 393km;平均坡降 0.39‰;流域集雨面积 27040km2,其中我省境内 23540km2;年均降雨量 1750mm;年均径流量 261 亿m3,其中我省境内年均产流量 243.6 亿m3;控制站博罗站实测流量最大 12800m3/s,最小 33m3/s。

   (四)珠江三角洲水系  是由西、北江思贤滘以下、东江石龙以下的网河水系和注入三角洲的其他河流组成的复合三角洲。

注入三角洲的河流主要有潭江、流溪河、增江、沙河、高明河。

网河区河道纵横交错,其中西、北江水道互相贯通,形成西北江三角洲,而东江三角洲基本上自成一体。

珠江三角洲自东向西经虎门、蕉门、洪奇门、横门、磨刀门、鸡啼门、虎跳门、崖门八大口门注入南海。

珠江三角洲集雨面积 26820km2,年均降雨量1600-2600mm,年均产流量 280.7 亿m3,多年平均入境流量 3010 亿m3,从珠江三角洲入海的水量为 3260 亿m3。

    韩江流域  是我省除珠江流域外的第二大流域。

干流发源于紫金县七星崠,北称梅江,北东向流至大埔三河坝与汀江(发源于福建长汀马木山)汇合后始称韩江,此后折向南流,至潮洲潮安进入韩江三角洲,分为东溪、西溪、北溪,经汕头市各入海口注入南海。

主要支流有汀江、五华水、宁江、石窟河和梅潭河。

韩江干流全长 470km2;平均坡降0.40‰;流域面积 30112km2,其中我省境内 17851km2;年均降雨量 1600mm;年均径流量 274 亿m3,其中我省境内年均产流量 157.3 亿m3;控制站潮安站实测流量最大13300m3/s,最小 33m3/s。

 粤东沿海诸河  集雨面积大于 1000km2、独流入海的河流有黄岗河、榕江、练江、龙江、螺河及黄江等。

其中,黄岗河发源于潮州饶平大岽坪,于潮州饶平石龟头注入南海,集雨面积 1621km2(其中我省境内 1588km2),干流全长 88km,平均坡降 2.07‰,年均径流量 16.4 亿m3;榕江发源于汕尾陆丰凤凰山,于汕头牛田洋注入南海,集雨面积 4628km2,干流全长 185km,平均坡降 0.49‰,年均径流量 61 亿m3;练江发源于揭阳普宁五峰山杨梅坪,于汕头潮阳海门注入南海,集雨面积 1353km2,干流全长72km,平均坡降 0.89‰,年均径流量 22 亿m3;龙江发源于揭阳市普宁南水凹,于惠来赤岭注入南海,集雨面积 1164km2,干流全长 82km,平均坡降 1.63‰,年均径流量 17.6 亿m3;螺河发源于汕尾市陆丰三神凸,于陆丰烟港注入南海,集雨面积 1356km2,干流全长 102km,平均坡降 2.69‰,年均径流量 23.6 亿m3;黄江发源于汕尾市海丰腊烛山,于海丰盐屿山注入南海,集雨面积 1359km2,干流全长 67km,平均坡降 1.10‰,年均径流量 26 亿m3。

粤西沿海诸河  多属山地暴流性小河,河流短促、独流入海。

集雨面积大于 1000km2的有漠阳江、鉴江、九洲江、南渡河、遂溪河等。

其中,漠阳江发源于阳春市云廉洒山,于阳江北津港流入南海,集雨面积 6091km2,干流全长 199km,平均坡降 0.49‰,年均径流量 85.9 亿m3;鉴江发源于信宜市东镇庄垌虎豹坑,于吴川沙角旋注入南海,集雨面积 9464km2(其中,我省境内 8719km2),干流全长 232km,平均坡降0.37‰,年均径流量 89.8 亿m3;九洲江发源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部陆川县大化顶(茶亭),于廉江黎头沙汇入北部湾,集雨面积 3337km2 (其中我省境内 2287km2),干流全长 162km,平均坡降 0.47‰,年均径流量 31 亿m3;南渡河发源于湛江遂溪县坡仔,在雷州市东部的双溪口注入南海雷州湾,集雨面积 1444km2,干流全长 88km,平均坡降 0.17‰,年均径流量 9 亿m3;遂溪河发源于湛江遂溪独牛岭,于湛江市麻斜注入南海湛江港,集雨面积 1486km2,干流全长 80km,平均坡降 0.19‰,年均径流量 14 亿m3。

鄱阳湖和洞庭湖水系  归属于长江流域。

集雨面积小,其中,位于清远市的洞庭湖水系湘江衡阳以上面积为 99km2,位于韶关市的鄱阳湖水系赣江栋背以上面积为 240km2。

水环境质量

2010年,广东省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

21个地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居住区标准);城市降水pH值较低,酸雨污染依然严重。

  绝大部分城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

主要大江大河干流和部分支流以及珠三角河网区干流水道水质总体良好,部分流经城市江段和水量较小的支流受到重度污染。

近岸海域水质总体良好,大部分海域满足环境功能区划水质要求。

城市区域和道路交通声环境总体较好。

  饮用水源 2010年,广东省共统计21个地级以上城市77个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总达标率为97.1%,饮用水源水质完全达标城市有20个,未完全达标城市仅广州(2010年5月前未完全达标),水质达标率为89.6%。

  与上年相比,全省城市饮用水源水质总达标率上升2.1个百分点。

  江河 全省主要江河70.9%的断面水质优良,70.1%的断面水质达到功能区水质标准;西江、北江、东江干流和部分支流、潭江、韩江、梅江、螺河、黄江河、漠阳江、袂花江、鉴江、九洲江、南渡河和珠江三角洲的主要干流水道水质优良;龙岗河、坪山河、佛山水道、市桥水道、深圳河、梅溪河和练江共7个江段水质属重度污染,重度污染江段主要为珠江三角洲流经城市江段和部分水量较小的支流,主要污染指标为粪大肠菌群、氨氮、总磷和部分耗氧有机物。

  117个省控断面中,70.9%的断面水质为I~Ⅲ类,水质优良;13.7%为Ⅳ类水质,属轻度污染;6.0%为V类水质,属中度污染;9.4%水质劣于V类,属重度污染。

  与上年同期可比断面(116个)相比,全省主要江河水质总体稳定,水质达到功能区标准的断面数相同,达到优良的断面数下降3.4个百分点。

水质恶化的有沙湾水道、前山河。

  跨市河流 全省28个跨市河流交界断面完全达标的有20个,总体水质达标率为84.7%.平洲、乌洲、布洲、下东、古劳、海陵、高桥、江口、莱口水电站、赤凤、东岸、九龙潭、六沙、南沙湾、永安、古封、都骑、石角、塘口、大衙共20个断面水质达标率100%;深坑、青洋山桥、西湖村、上垟、企坪共5个断面达标率为0.主要超标污染物为溶解氧、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氨氮和总磷。

  17个城市中,广州、珠海、佛山、韶关、河源、肇庆、江门、中山、清远、云浮和梅州共11个城市达标率均为100.0%,深圳和揭阳2个城市达标率为0。

  与上年相比,跨市河流交界断面水质达标率上升2.3个百分点。

交界断面

  水质达标率升高的城市有惠州和茂名2个城市(分别上升13.4和11.1个百分点),下降的有东莞和深圳2个城市,(分别下降8.3和5.6个百分点)。

  近岸海域 南海东部近岸海域水质以二类海水为主,占50.0%,一类海水占23.1%,三类海水占15.4%,劣四类海水占11.5%,水质总体一般。

惠州、揭阳海域水质优,深圳海域水质极差。

  全省近岸海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97.0%。

13个沿海城市中,除深圳为81.8%外,其余12个近岸海域功能区均完全达标。

全省67个近岸海域功能区中,有2个受重度污染,均位于珠江口海域,主要污染指标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

  全省近岸海域功能区中呈贫营养状态的功能区有38个,占全省的56.7%;呈轻度富营养状态的有14个,占全省的20.9%;呈中度富营养状态的有9个,占全省的13.4%;呈重度富营养状态的有4个(东莞1个、潮州3个),占全省的6.0%;呈严重富营养状态的有2个(深圳),占全省的3.0%。

  与上年相比,全省近海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持平,但营养状态有所加重。

珠江风采

珠江流域位于北纬21°31'-26°49',东经102°14'-115°53'。

全长2214公里,流域面积453690平方公里,年径流量3300多亿立方米,居全国江河水系的第2位,仅次于长江,是黄河年径流量的7倍,淮河的10倍。

其长度及流域面积均居全国第4位。

珠江的发源地位于云贵高原乌蒙山系马雄山,其源头只是一条小溪,后沿流经地陆续接纳众多的溪流而形成浩瀚的大江。

珠江水系是一个由西江、北江、东江及珠江三角洲诸河汇聚而成的复合水系,它流经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湖南、江西6个省(区),从而形成支流众多、水道纷纭的特征,并在下游三角洲漫流成网河区,经由分布在广东省境内6个市县的虎门、蕉门、洪奇沥、横门、磨刀门、鸡啼门、虎跳门和崖门八大口门流入南海。

广东境内的珠江流域总面积11125平方公里,其中包括西江流域的一少部分,绝大部分的北江与东江流域以及珠江三角洲的全域。

径流总量为1144亿立方米,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489.84万千瓦(占全流域14.6%),可开发量443.75万千瓦;年发电量可达166.64亿千瓦。

在航运方面,珠江是华南水上运输的大动脉,通航能力仅次于长江,居全国的第二位。

以广州为中心的通航河道达5500公里。

珠江流域不仅水量充沛,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独特的自然景观,亚热带的气候条件为珠江沿岸带来旖旎风光和盎然生机。

广东境内的珠江流域地势大致自北向南倾斜,最高峰石坑崆海拔1902米。

珠江主干流的左岸面积大于右岸面积3.5倍以上。

三角洲地区河网密度达0.81公里/平方公里以上。

主流泄出通道基本上自成体系。

西江

珠江干流,发源于云南省霑益县马雄山东北麓。

上源称南盘江。

流经滇、黔、桂、粤4省(区),由广东的磨刀门注入南海。

全长2214公里。

在广西象州石龙三江口以上为上游,三江口至梧州为中游,梧州至广东三水思贤滘为下游,思贤滘至磨刀门为河口段。

思贤滘以上集水面积约353120平方公里。

河床主要分布在石灰岩地区。

广东境内西江下游干流年均径流量为123亿立方米。

沿河接纳集水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一级支流有贺江、罗定江、新兴江。

 

  贺江 处西江左岸,发源于广西富川县的黄沙岭,流经广东封开县境内注入西江。

在支流渔涝河有世界第二大整块花岗岩石——封开斑石。

(远山如黛水如烟)

 

  罗定江 处西江右岸,发源于广东信宜县鸡笼顶,流经罗定县、郁南县,在郁南县境内汇入西江。

平均年输沙量为163万吨,是省内水土流失最大的河流之一。

 

  新兴江 处西江右岸,发源于广东恩平县天露山,流经新兴县、高要县,于高要县汇入西江。

北江

2007-09-1211:

20:

00

   珠江支流,发源于江西信丰县石碣大茅山。

北江的上源分为两支:

东名浈水,西称武水。

浈水发源于江西省信丰县,武水发源于湖南省临武县。

浈武二水汇于韶关市后始称北江。

沿途纳滃江、连江、滨江和绥江等大支流,在三水河口与西江会合漫流于珠江三角洲网河区,主流经洪奇沥入海。

全长573公里,集水面积52068平方公里。

在广东境内的北江流域,约占广东省境内珠江流域面积的38.5%.平均年径流量457亿立方米,集水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一级支流有墨江、锦江、武江、南水、滃江、连江、潖江、滨江和绥江。

河床以红色沙岩、砾岩和页岩为主,统称“丹霞地貌”。

韶关市沙洲尾以上为上游段,沙洲尾至清远飞来峡为中游段,飞来峡至三水思贤滘为下游段。

 

   上游段主要支流有墨江、锦江、武江。

 

   墨江处北江左岸。

发源于始兴县棉地坑顶,于始兴县境内汇入浈江。

 

   锦江处北江右岸。

发源于江西崇义县竹洞凹,于广东曲江县境内汇入浈江。

 

   武江处北江右岸。

发源于湖南临武县三峰岭,流至韶关市沙洲尾与浈江会合。

 

   中游段主要支流有南水、滃江、连江。

 

   南水处北江右岸。

发源于翁源县安墩头,于曲江县境内汇入北江。

 

   滃江处北江左岸。

发源于翁源县船肚东,至英德县境内汇入北江。

 

   连江处北江右岸。

发源于连县三姐妹峰,于英德境内汇入北江。

是北江最大支流。

 

   下游段河道处于平原区。

两岸多堤防,北江大堤处于下游的三水县境内。

主要支流有潖江、滨江、绥江。

 

   潖江处北江左岸。

发源于佛岗县通天蜡烛,于清远境内汇入北江。

 

   滨江处北江右岸。

发源于清远大雾山,至飞来峡汇入北江。

 

   绥江处北江右岸。

发源于连山摛鸦顶,流经广宁、四会,于四会县境内汇入北江。

东江

2007-09-1211:

24:

00

  珠江支流,发源于江西省寻邬县桠髻钵。

流至东莞石龙镇进入珠江三角洲,并于增城禺东联围汇入狮子洋,集水面积35340平方公里,约占广东境内珠江流域的24.3%。

河长562公里。

平均年径流量257亿立方米。

干流在龙川合河坝以上称寻邬水,汇贝岭水后始称东江。

集水面积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一级支流有贝岭水、浰江、新丰江、秋香江、公庄水、西枝江和石马河等。

各支流与干流交叉成“格子状”水系。

流域内山岭多由花岗岩和红色砂页岩构成,流域内有新丰江和枫树坝两座大型水库。

总库容158.4亿立方米,占全省27座大型水库总库容量的59%,两水库集水面积11050平方公里,占东江流域面积的40.9%。

龙川县的枫树坝水库以上为上游段,枫树坝水库中的原合河坝村至博罗县观音阁为中游段,观音阁至东莞石龙为下游段。

 

  上游段主要支流贝岭水处东江右岸,发源于江西安远县,流入广东龙川县,于枫树坝水库汇入东江。

 

  中游段主要支流有浰江、新丰江、秋香江。

 

  浰江 处东江右岸。

发源于和平县浰源乡亚婆髻,于和平县境内入东江。

 

  新丰江 处东江左岸。

发源于新丰县崖婆石,于河源市区汇入东江。

 

  秋香江 处东江左岸。

发源于紫金县黎头寨,于惠阳县江口汇入东江。

 

  下游段主要支流有公庄水、西枝江、石马河。

 

  公庄水 处东江右岸。

发源于博罗县糯斗柏,于县境内汇入东江。

 

  西枝江 处东江左岸,发源于惠东县乌禽樟,于惠州市汇入东江。

 

  石马河 处东江左岸,发源于宝安县大脑壳,于东莞市汇入东江。

  

珠江三角洲

2007-09-1211:

26:

00

  位于广东中南部。

行政区域包括南海、中山、顺德、珠海、斗门、东莞、广州、佛山、江门、三水、高明、鹤山、新会、台山、恩平等市县以及增城、从化、清远、四会、高要、新兴、深圳等市县的部分地区。

是全省平原面积最大的地区。

 

  珠江三角洲地貌的形成,是由西、北、东三江汇聚珠江所挟带的泥沙,沿流途经数千年的沉积而在中下游形成40~60米厚度的冲积平原。

并陆续在新会、顺德、番禺、东莞和南海的西樵山及广州以南的桂岛等地出现较大的居民点。

随着自然环境的变迁,由西江、北江两个三角洲构成的古珠江三角洲逐渐连成一片,并与其后成陆的东江三角洲相连从而形成现代的珠江三角洲。

而由于珠江三角洲处在北回归线以南,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时间长,因而农牧渔业的发展具有得天独厚之势。

早在新石器晚期,珠江三角洲不少先民聚居的部落已出现原始农业,在其遗址发现出土的文物中有用于开辟耕地的刀斧、石铲及用于纺织的石制、陶制纺轮。

春秋战国时期,珠三角已出现铁制农具。

而至东汉时期,三角洲又进入单牛拉犁、种植双季稻的先进农业时期。

 

  由于珠三角人民世世代代的辛勤劳动,现代的三角洲已拥有近千万亩耕地与一百多万亩鱼塘,不仅成为岭南的粮仓,其传统农业中的基塘副业亦相当发达(塘鱼产量居全省之首,蚕桑区亦曾列为全国三大基地)。

同时,三角洲亦是岭南的水果基地、蔬菜基地与花卉基地,岭南五大佳果——荔枝、龙眼、香蕉、柑橙、菠萝均享誉海内外。

 

  二十世纪80年代后,人杰地灵的珠江三角洲得改革开放之先,迅速成为全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异军突起的乡镇企业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单一农业经济格局,加速了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与市场繁荣,经济的增长速度高于全省平均增长率,也高于亚洲“四小龙”经济起飞时期的平均增长速度,并崛现出东莞、中山、南海、顺德等南粤经济“四小虎”与深圳、珠海两个经济特区。

1987年后广东省决定建立以广州、深圳为经济中心,包容十余个市县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作为全省经济建设的示范区。

目前,珠三角经济区已统一协调规划,具有比较发达的基础设施,并初具网络规模,投资环境日臻完善,产业结构已由劳动密集型转型为以高新技术为主的智力密集型,并生产出在国内外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轻纺工业、电子信息业、家用电器与制造业产品如TCL家电、康佳、创维电视、万家乐燃气用具、科龙、美的空调、广州本田轿车等。

人民生活水平已率先达到“小康”。

今日的珠江三角洲满目春华秋实,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天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