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道路面层施工一次合格率QC质量安全管理小组.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42865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1.0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高道路面层施工一次合格率QC质量安全管理小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提高道路面层施工一次合格率QC质量安全管理小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提高道路面层施工一次合格率QC质量安全管理小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提高道路面层施工一次合格率QC质量安全管理小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提高道路面层施工一次合格率QC质量安全管理小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提高道路面层施工一次合格率QC质量安全管理小组.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提高道路面层施工一次合格率QC质量安全管理小组.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提高道路面层施工一次合格率QC质量安全管理小组.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提高道路面层施工一次合格率QC质量安全管理小组.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提高道路面层施工一次合格率QC质量安全管理小组.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提高道路面层施工一次合格率QC质量安全管理小组.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提高道路面层施工一次合格率QC质量安全管理小组.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提高道路面层施工一次合格率QC质量安全管理小组.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提高道路面层施工一次合格率QC质量安全管理小组.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提高道路面层施工一次合格率QC质量安全管理小组.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提高道路面层施工一次合格率QC质量安全管理小组.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提高道路面层施工一次合格率QC质量安全管理小组.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提高道路面层施工一次合格率QC质量安全管理小组.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提高道路面层施工一次合格率QC质量安全管理小组.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提高道路面层施工一次合格率QC质量安全管理小组.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提高道路面层施工一次合格率QC质量安全管理小组.docx

《提高道路面层施工一次合格率QC质量安全管理小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高道路面层施工一次合格率QC质量安全管理小组.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提高道路面层施工一次合格率QC质量安全管理小组.docx

提高道路面层施工一次合格率QC质量安全管理小组

 

水利工程优秀QC小组活动成果报告

 

课题名称:

提高面层一次合格率

QC小组名称:

防汛道路QC小组

申报单位:

 

水利工程优秀QC小组活动成果申报表

单位名称

QC小组名称

防汛道路QC小组

课题名称

提高面层一次合格率

课题类型(√)

现场型√攻关型□管理型□服务型□创新型□

小组活动时间

小组部门

XXX加固工程项目部

课题组长

小组人数

9

小组成员

联系人

邮箱

办公电话

手机

单位地址

QC小组简介和活动过程:

(字数1000字以内)

XXX工程设计洪水标准为2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为200年一遇,消能防冲洪水标准为10年一遇,工程等别为V等。

本工程主要建设内容有:

对原有大坝进行加固培厚、充填灌浆,大坝迎水坡采用混凝土护坡;改建溢洪道;改建放水涵管;完善管养房、安全监测等。

新建防汛路需通过新建溢洪道,为使车辆能通过溢洪道,本工程将拆除重建防汛路长37m,采用C25混凝土铺筑,厚度为150mm;基层采用掺6%水泥石屑铺筑,厚度为150mm。

由于防汛工程是业主关注的重点工程,项目部领导为了尽快做好防汛道路的施工工作,特别抽调项目组的主要负责人成立防汛道路QC小组。

并选择“提高防汛道路路面平整度合格率”作为本次活动的课题。

小组于2017年1月正式成立,并在2017年7月完成使命,QC小组活动,最终提高了面层一次合格率。

1.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熟悉业主对防汛道路的建设要求,并根据业主需求确定防汛道路的相关施工参数,并探索影响防汛道路相关参数的施工质量重点。

2.根据相关质量重点,项目小组设立具体的施工目标。

3.小组成员根据施工目标来分析影响该目标的原因和因素,并进行理论结合实际的现场试验和操作,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QC小组遇到许多欠缺考虑的问题,比如模板的管理、成品保护等,但全体成员通过分析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找出主要的影响因素,并找到解决对策;

4.通过制定对策和实施,完成了课题目标。

申报单位(公章):

年月日

第1章项目概况

1.1项目简介

XXX工程设计洪水标准为2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为200年一遇,消能防冲洪水标准为10年一遇,工程等别为V等。

新建防汛路需通过新建溢洪道,为使车辆能通过溢洪道,本工程将拆除重建防汛路长37m,采用C25混凝土铺筑,厚度为150mm;基层采用掺6%水泥石屑铺筑,厚度为150mm。

由于XX工程是业主关注的重点工程,项目部领导为了尽快做好防汛道路的施工工作,特别抽调项目组的主要负责人成立防汛道路QC小组。

并选择“提高面层一次合格率”作为本次活动的课题。

1.2施工流程图简介

第2章小组概况

2.1小组简介表

表1

小组名称

防汛道路QC小组

课题名称

提高面层一次合格率

课题类型

现场型

成立时间

2017年1月

活动次数

15次

小组注册号

XXXX

课题注册号

XXXXX

活动时间

2017.1—2017.7

出勤率

99%

制表人:

XXX制表时间:

XXX

2.2小组成员表

表2

序号

姓名

性别

学历

组内职务

职称

活动分工

1

大专

组长

工程师

总体负责、方案策划

2

本科

副组长

工程师

现场试验检测和研究、技术指导

3

本科

组员

高级工程师

负责生产组织协调

4

大专

组员

助理工程师

质量控制、现场实施和质量实施管理

5

大专

组员

工程师

提供相关文件和QC活动指导

6

中专

组员

助理工程师

生产操作、对策实施

7

大专

组员

工程师

负责现状调查并进行数据分析

8

大专

组员

工程师

负责资料的收集、整理

9

大专

组员

操作人员

制表人:

XXX制表时间:

XXX

表3

月份

项目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选择课题

现状调查

确定目标

原因分析

要因确认

制定对策

对策实施

效果检查

巩固措施

总结打算

制表人:

XXX制表时间:

XXX

第3章选择课题

 

 

第4章现状调查

面层自检数统计表

桩号

面层自检数统计表(mm)

备注

K92+563

7

4

3

2

1.5

1

1

2

4

4

5

mm

K93+380

2

6

2

4

3

2

2

3

3

4

K93+800

0

8

2

4

3

2

4

1

3

5

K93+900

3

2

7

3

2

3

2

1

4

2

K94+000

7

3

4

1

3

3

3

2

2

2

K94+300

1

1

2

4

6

3

1

1

4

2

K94+500

3

2

8

2

3

3

3

2

1

5

K94+600

11

4

4

1

5

2

6

3

3

3

K95+150

4

9

3

3

1

2

6

1

2

1

K95+600

8

3

4

4

5

2

3

2

1

2

K96+000

3

10

2

2

2

1

4

3

1

3

K96+500

7

2

1

1

9

3

2

1

4

5

检测点数

120

合格点数

105

合格率(%)

87.5

制表人:

XXX制表时间:

XXX

 

根据上述《面层自检数统计表》中相关数据,小组成员统计得出各类不合格项目所占的比例进行分析,见下表:

防汛道路路面检测合格率

序号

项目名称

频数(点)

频率(%)

累计频率(%)

1

平整度

45

59.2%

59.2%

2

横坡

14

18.4%

77.6%

3

压实度

9

11.8%

89.5%

4

路面弯沉

4

5.3%

94.7%

5

厚度

3

3.9%

98.7%

6

宽度

1

1.3%

100.0%

合计

76

100%

/

制表人:

XXX制表时间:

XXX

结论:

通过数据显示,XXX加固工程面层一次合格率仅为87.5%。

根据统计表和柱状图分析,面层合格率低主要原因是平整度偏低,因此平整度偏低是面层质量差的症结所在,因此提高防汛道路平整度即可有效的提高面层合格率。

确定目标的依据:

(一)、现状:

防汛道路路面一次合格率为87.5%,主要问题占59%。

(二)主要问题造成的不合格率:

(1-87.5%)×59%=7.38%

(三)主要问题解决95%可使达到的合格率:

87.5%+7.38%×95%=94.5%;

因此,解决平整度偏低的主要问题,可以提高面层一次合格率。

第5章设定目标

1、我们设定的活动目标为:

将面层一次合格率提高到93.5%以上。

制图人:

XX制图时间:

XX

第6章原因分析

主要问题确定后,小组成员经过现场调查和分析,运用“头脑风暴法”充分发扬民主,各抒己见,认真分析得出以下多种原因,用鱼刺图整理如下。

 

图3平整度偏低的原因分析图

制图人:

XX制图时间:

XX

第7章确定主要原因

针对找出的7条末端原因,小组成员制订了要因确认计划表,并进行了逐一的确认。

7.1、要因确认计划表

序号

末端原因

确认方法

确认依据

完成时间

确认

地点

确认人

1

模板拼装不合理

调查分析

模板之间拼缝≤1mm

相邻高低差≤1mm

模板平整度≤2mm

模板平面尺寸偏差≤±3mm

施工

现场

2

支撑间距过大

现场测量

严格按照施工图上的标识尺寸进行支撑。

两侧立杆支撑间距≤1.5m

施工

现场

3

培训力度不足

调查分析

培训覆盖率100%,人员考核合格率达95%以上。

施工

现场

4

对基层的检验不到位

调查分析

通过专人对基层进行检测和复测,确保了基层平整度σ<1.2,消除了凹凸点。

施工

现场

5

模板安装前未清洗

调查分析

确保每块模板中每平方米单板脱胶不大于0.001m2 。

每平方米污染面积不大于0.005m2。

施工

现场

6

模板拆除后为清洗

调查分析

拆模时不得用撬棍,模板拆除后应及时对板面进行清理,先用清水清洗干净,随后涂刷隔离漆。

施工

现场

7

未检查模板垂直度

调查分析

确保模板垂直度不超过3mm

施工

现场

制表人:

XXX制表时间:

XXX

7.2、要因确认表

末端因素一

末端因素

模板拼装不合理

确认时间

确认地点

施工现场

负责人

确认方法

调查分析

确认标准

将模板组合拼组合格率是否达到100%;保证模板拼接间隙、接口表面是否有不平现象。

拼装是否牢固。

确认过程:

1、施工前对相邻模板的接口部位没有详细检查,导致前后模板安装不牢,易出现漏浆,倾覆的现象。

2、项目部对模板拼装工序实施了重点检查,发现模板拼装人员对拼装工序不重视。

3、模板之间未设置横拉杆,导致浇捣过程中,振动棒的扰动易对模板的垂直度有影响。

模板拼装检测记录表

桩号部位

模板平顺稳固拼缝

实测值(≤1mm)

相邻高差

实测值(≤1mm)

平整度

实测值(≤2mm)

偏差值

平面尺寸偏差(≤±3mm)

K93+800

0.54

1.25

1.51

-2.2

K93+900

1.2

0.67

1.29

1.65

K94+000

0.78

0.96

1.15

3.61

K94+300

1.14

1.59

1.96

-1.51

K94+500

0.57

0.15

1.14

-2.1

K94+600

1.16

1.25

2.91

-1.3

检验点数

24

合格点数

16

合格率

66.67%

是否要因

是要因

末端因素二

末端因素

支撑间距过大

确认时间

确认地点

施工现场

负责人

确认方法

测量

标准

模板支撑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每1.5米布设一个

确认过程:

项目组人员每1.5米布设一个支撑铁架,以满足模板浇筑时所需要的支撑力。

通过用支撑铁架对模板进行垂直支撑,确保模板在浇筑过程不发生摇晃和倾覆,经过现场实地考察,施工人员严格按照项目组要求进行支撑模板。

小组成员通过振动棒模拟振捣对模板支撑的影响,并未发现模板有摇晃或倾覆的迹象。

因此可见支撑间距过大并不是平整度偏低的要因。

支撑检测记录表

部位

左幅

左幅

桩号

实测值

设计值

偏差值

实测值

设计值

偏差值

K94+600

1.42

1.5

0.0

1.30

1.5

0

K95+150

1.50

1.5

0.0

1.78

1.5

0.23

K95+600

1.55

1.5

0.05

1.23

1.5

0

K96+000

1.50

1.5

0.0

1.96

1.5

0.46

K96+500

1.48

1.5

0.0

1.14

1.5

0

允许偏差

±0.5

合格点数

16

检验点数

16

合格率

100

是否要因

非要因

末端因素三

末端因素

培训力度不足

确认时间

确认地点

项目部

负责人

确认方法

调查分析

标准

保证全体人员均进行岗前培训,确保培训合格率在80%以上

确认过程:

单位规定,施工人员须经岗前技术培训合格后,方可正式上岗,尤其是面层的施工人员,单位要求凡考试在90分以上的均为合格,我们查阅了路面面层施工人员培训档案和考试记录,施工人员培训合格率仅为77%

是否要因

是要因

 

末端因素四

末端因素

对基层的检验不到位

确认时间

确认地点

施工现场

负责人

确认方法

调查分析

标准

确保了基层平整度σ<1.2。

确认过程:

(1)施工班组发现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时对纵断高程、平整度、横坡、强度的质量控制和检查验收马虎了事,检验人员对基层检查工作的态度过于随意;

(2)混凝土路面施工前对水泥稳定基层检查不及时,基层平整度σ>1.5。

(3)经过对基层平整度检验,发现合格率仅为68.75%,此项合格率偏低对后续工序的施工影响颇大。

是否要因

是要因

末端因素五

末端因素

模板安装前未清洗

确认时间

确认地点

施工现场

负责人

确认方法

调查分析

标准

模板安装前安排质检员检查模板安装流程。

确认过程:

1)对质检员严格要求,并对模板安装检查流程严格执行,确保模板垂直度得到控制。

在模板安装就位前,质检员对全部模板进行复测,垂直度无误后,方可模板安装。

2)并且确保模板内没有积水;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浇筑混凝土前,再次检查模板内的杂物是否已经清理干净;

是否要因

非要因

末端因素六

末端因素

模板拆除后未清洗

确认时间

确认地点

施工现场

负责人

确认方法

试验

标准

拆模时不得用撬棍,模板拆除后应及时对板面进行清理,先用清水清洗干净,随后涂刷隔离漆。

确认过程:

混凝土班组中安排了专门钢模板清洗人员,对拆除的模板立马进行板面清理工作,并用清水洗净模板上的杂质,涂刷隔离漆。

以避免沾染灰土。

以此最大程度的避免了由模板原因而造成的混凝土麻面。

是否要因

非要因

末端因素七

末端因素

未检查模板垂直度

确认时间

确认地点

施工现场

负责人

确认方法

调查分析

标准

确保模板垂直度不超过3mm 

确认过程:

安排专项质检人员用三角水平尺对模板水平面进行检查。

并在安装后,浇筑前对模板进行垂直度检查,确保了模板垂直度在3mm以内。

是否要因

非要因

经过小组共同调查分析、讨论确定要因:

模板拼装不合理、培训力度不足、对基层的检验不到位等三条要因,列入对策表。

第8章制定对策

针对发现的主要原因,小组成员进行了综合论证分析,按5W1H原则制定了以下对策、措施。

序号

要因

对策

目标

措施

负责人

时间

地点

1

模板拼装不合理

加强现场管理力度,严格执行模板拼装制度

模板平顺稳固拼缝≤1mm,

相邻高差≤1mm;

平整度≤2mm;

平面尺寸偏差≤±3mm;

1、进行模板校正和表面残浆的清理

2、检查相邻两模板接头是否平顺,并用水准仪复测标高

施工现场

2

培训力度不足

加强培训力度,并派专人对模板安置质量进行把控

确保所有施工人员掌握操作技能。

确保培训通过率达到80%以上;

(1)组织对施工班组工人的操作技能进行了培训,并在工人操作过程中进行了现场指导。

(2)确保培训覆盖率100%,培训通过率90%。

项目部会议室

3

对基层的检验不到位

混凝土路面施工前对基层进行全面的检验和整修

基层的各项检验指标符合规范要求,确保平整度σ<1.2;

1、基层施工时加强质量控制和验收

2、混凝土路面施工前对基层进行检查并修复

施工现场

制表人:

制表时间:

第9章对策实施

9.1实施一:

加强现场管理力度,严格执行模板拼装制度

(1)进行模板校正和表面残浆的清理

(2)检查相邻两模板接头是否平顺,并用水准仪复测标高

(3)对模板进行校正,不符合精确度的模板不得在施工中使用;

(4)模板应安装稳固、顺直、平整、无扭曲,相邻模板连接应紧密平顺,底部不得有漏浆、前后错茬、高低错台等现象。

实施一效果验证:

(1)加强项目管理力度之后,项目部设有专人对模板进行校验检查。

发现模板表面出现残浆的,立马进行处理。

(2)QC小组成员陈卫卫监督质检员检查相邻模板接头,发现模板接头有不平顺的地方,立马进行更换处理。

并对两相邻两模板采用水准仪复测标高。

(3)安装模板前通过强制刷隔离剂,大大提高了模板的周转次数,降低了模板的损耗,提高了模板的精度。

(3)通过对现场的严格要求,施工工人起初对新的管理方式有所抗拒,甚至有拒不执行的情况出现。

随后在项目部召集专项例会,会上QC小组组长颁发相关的奖惩办法,并对部分工人进行耐心疏导,逐渐让施工工人服从统一管理。

刚开始由于工人不适应新的管理办法,导致拼装速度较慢,但是拼装的质量却显著提高。

后来随着工人们对管理方式的适应,逐步的提高了模板拼装速度。

详见模板拼装“速度-合格率”统计表。

模板拼装检测记录表

桩号部位

模板平顺稳固拼缝

实测值

(≤1mm)

相邻高差

实测值

(≤1mm)

平整度

实测值

(≤2mm)

偏差值

平面尺寸偏差

(≤±3mm)

K93+800

0.81

0.94

1.31

2.5

K93+900

0.94

0.37

0.96

1.65

K94+000

0.58

0.34

0.95

-2.24

K94+300

1.39

1.00

0.47

-1.51

K94+500

0.05

0.76

1.09

2.1

K94+600

0.68

1.00

2.71

1.8

检验点数

24

合格点数

22

合格率

91.67%

9.2实施二:

加强培训力度,并派专人对模板安置质量进行把控

(1)我们在现场派驻了专人对模板安置的质量进行了实时监控,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2)在加强对模板安置质量监控的同时,QC小组对工人进行操作培训和现场指导,澄清操作误区;2017年3月21日,小组成员陈卫卫召开专题会议,针对班组工人岗前考核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以及工人在模板安置操作过程中出现的认识误区进行了分析,纠正了工人对模板安置的质量方面理解的误区。

小组组织对施工班组工人的操作技能进行了培训,并在工人操作过程中进行了现场指导。

(3)单位规定,施工人员须经岗前技术培训合格后,方可正式上岗,尤其是面层的施工人员,单位要求凡考试在90分以上的均为合格,我们查阅了路面面层施工人员培训档案和考试记录,施工人员培训合格率为97.1%

实施二的效果验证:

(1)项目部一共举办了3次学习培训班,专门针对模板拼接和组装进行组织学习,并安排老师对工人进行现场实操教学。

教学完毕后对每名工人进行考试,考试合格率达到97.1%。

对不合格的工人做掉岗处理。

(2)我们在现场检查过程中发现项目部已经派驻了专人负责模板安置前后的检测工作;

(3)质量监控措施加强后,安装完的模板接口处平整牢固,无不稳定的晃动现象。

培训考核表

施工人员

(名)

培训

课时

合格人数(人)

不合格人数(人)

合格率

(%)

规定合格率(%)

35

50

34

1

96.9

96.0

备注

不合格的工人做调岗处理

通过对工人培训后,朱素婷再次对路面平整度进行抽样检测,检查效果如下表:

(4)培训费用一共花费了3000元,而且耽误了2天的工期。

但是对模板拼接效果有明显的改善,减少了模板拼装的返工次数,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加快了施工进度。

通过对策二实施:

培训覆盖率达到100%,培训成绩从77%提升到96.9%。

虽然培训时间占用了2天工期。

但施工进度在可控范围内。

9.3实施三:

混凝土路面施工前对基层进行全面的检验和整修

(1)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时重点加强高层、平整度、横坡、强度的质量控制和检查验收;

(2)混凝土路面施工前对水泥稳

定基层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修复。

实施三的效果验证:

(1)严格执行三检制,对任何有质量疑问的地方都坚决进行解决。

(2)重点检查高层、平整度、横坡等容易出现问题的项目。

(3)确保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各项检验指标符合规范要求,平整度σ<1.2;通过检验,基层平整度的合格率提高到了91.67%。

(4)QC小组成员温育岁通过和项目部协调,专门安排2名专职人员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质量做检验。

负面影响验证:

管理成本和人员成本有所增加。

但是对于提高的基层平整度而言,管理成本和人员成本的增加均在可控范围内。

第10章效果检查

10.1检查效果一:

以上对策实施后,我们于XXXX年XXX月XXX号对已完成的防汛道路路面面层进行了检测,其余路段进行了抽查,情况如下:

面层抽查记录表

桩号

面层自检数统计表(mm)

备注

K76+400

2

3

7

3

1

1

3

2

2

2

5

mm

K76+860

3

2

4

3

1

2

4

3

5

4

K77+500

2

1

3

2

6

4

3

2

2

3

K78+100

3

2

1

4

3

3

3

2

4

1

K78+800

3

1

1

5

3

2

4

2

1

1

K79+300

1

1

3

4

4

2

1

1

2

4

K80+000

1

4

4

3

3

2

1

2

2

2

K80+850

4

7

3

2

2

2

1

0

3

1

K81+500

4

4

3

3

2

1

1

2

1

4

K82+200

2

3

3

4

4

2

2

6

3

3

K82+500

1

6

7

3

2

2

3

1

4

2

K85+778

4

1

1

3

2

2

1

2

8

4

检测点数

120

合格点数

113

合格率(%)

94.17

制表人:

制表时间:

结论:

通过数据可以看到,QC小组对平整度偏低的症结进行改善后,面层一次性合格率由活动前的87.5%,提高到了94.17%。

随后我们对路面现场进行了调查,并对17个不合格的点进行了分析,并把影响合格率的主次问题进行了统计。

影响面层一次合格率主次问题统计表

序号

项目名称

频数(点)

累计频数(点)

累计频点率(%)

1

横坡

41

41

53%

2

路面弯沉

16

57

73%

3

压实度

10

67

86%

4

平整度

9

76

97%

5

厚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