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八局大华桥质量控制QC小组成果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77733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5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电八局大华桥质量控制QC小组成果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水电八局大华桥质量控制QC小组成果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水电八局大华桥质量控制QC小组成果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水电八局大华桥质量控制QC小组成果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水电八局大华桥质量控制QC小组成果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水电八局大华桥质量控制QC小组成果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水电八局大华桥质量控制QC小组成果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水电八局大华桥质量控制QC小组成果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水电八局大华桥质量控制QC小组成果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水电八局大华桥质量控制QC小组成果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水电八局大华桥质量控制QC小组成果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水电八局大华桥质量控制QC小组成果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水电八局大华桥质量控制QC小组成果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水电八局大华桥质量控制QC小组成果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水电八局大华桥质量控制QC小组成果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水电八局大华桥质量控制QC小组成果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水电八局大华桥质量控制QC小组成果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水电八局大华桥质量控制QC小组成果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水电八局大华桥质量控制QC小组成果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水电八局大华桥质量控制QC小组成果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电八局大华桥质量控制QC小组成果报告.docx

《水电八局大华桥质量控制QC小组成果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电八局大华桥质量控制QC小组成果报告.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水电八局大华桥质量控制QC小组成果报告.docx

水电八局大华桥质量控制QC小组成果报告

 

电力建设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成果报告

(2019年度)

课题名称:

降低模板拼缝的T型键槽两侧混凝土拉伤率

QC小组名称:

水电八局大华桥质量控制QC小组

申报单位:

中国水利水电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2019年2月26日

 

第1章项目概况

大华桥水电站位于云南省怒江州兰坪县兔峨乡境内的澜沧江干流上,是澜沧江上游河段规划推荐开发方案的第七级电站,安装4台单机容量为230MW的立轴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920MW。

本工程开发任务以发电为主,电站建成后可发展旅游,改善流域环境,改善当地的交通条件,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平,促进地区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拦河坝为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坝轴线为直线。

坝顶高程1481m,最低建基面高程1378m,最大坝高103m,坝顶宽度13m,坝顶轴线长度231.5m。

大坝廊道尺寸分为3×3.5m(宽×高)和2×2.5m(宽×高)两种,均为城门洞型。

第2章小组概况

为提高大坝廊道整体外观质量,推进精细化管理,消除模板接缝影响的外观缺陷,争创样板工程,组建“大坝廊道混凝土外观质量控制QC小组”,全面开展质量管理QC小组活动。

QC小组组建主要由现场作业人员、技术和质量管理人员相结合,围绕确定的质量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质量,提高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

组长:

周爱武

副组长:

唐梓

组员:

陈正宇胡俊峰彭骥石之文范星

QC小组成员基本情况

小组名称

大坝廊道混凝土外观质量控制QC小组

组建时间

2018年8月10日

小组课题

降低模板拼缝T型键槽两侧混凝土拉伤率

小组类型

现场型

小组人数

7

平均年龄

33

活动时间

2018年8月10日~2019年2月20日

平均教育时间

22小时

序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学历

职务

组内分工

组内职务

1

周爱武

30

本科

副经理

负责资源的协调管理,组织研讨会,确定质量控制办法和技术措施。

组长

2

唐梓

28

本科

主任

负责技术指导,组织开展系统改进活动,以及数理统计方法应用,并参与改进措施的制定。

副组长

3

胡俊峰

28

本科

主任

负责现场施工指导,收集相关信息,并参与改进措施的制定。

副组长

4

范星

28

本科

副主任

负责技术指导,运用数理统计方法指导制定改进措施。

组员

5

陈正宇

40

本科

主任

针对现场质量问题提出改进技术措施。

组员

6

彭骥

28

大专

队长

负责现场测量放样、校模和记录

组员

7

石之文

49

高中

副队长

负责现场施工组织与管理,落实各项改进措施的实施。

组员

第3章选题目的

1、业主的期望

项目质量目标为创建“行业优质工程”,在质量方面工程承建单位需要达到更高的质量标准要求。

2、创新大坝廊道混凝土施工工艺的需要

在过去的大坝廊道施工中,廊道质量没有亮点,均按常规方法施工。

模板拼缝间漏浆挂帘且混凝土线凸出,错台、平整度差等问题突出。

因此,需要采取用新工艺对外观质量进行精细化施工,形成可行的控制方法。

如此,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第4章现状调查

大坝排水廊道首仓浇筑采用PVC塑材T型键条镶嵌模板拼缝,拆模后对T型键条部位的混凝土外观质量进行了检查,其主要外观缺陷为键槽两侧拉伤成麻面,严重的出现了T型键条不能取出,需要凿出而更影响了外观。

同时存在键槽不连续、键槽“十”字处对接不紧密等缺陷,具体统计见表1。

表1T型键条镶嵌模板拼缝拆模后缺陷统计表

序号

缺陷项目

检测

点数

缺陷

点数

累计缺

陷点数

不合格点频率(%)

缺陷累计频率(%)

备注

1

键槽两侧拉伤

41

20

20

52.63

52.63

2

“十”字处对接缺陷

36

8

34

21.05

73.68

3

键槽断续

37

6

26

15.79

86.47

4

键槽不完整

14

4

38

10.52

100

合计

128

38

100

 

部分键槽陷入混凝土内,键槽一边被拉伤键槽两侧被拉伤成麻面

第5章设定目标

通过数据分析,廊道第一仓用T型键条(PVC塑材)消除模板拼缝的工艺所产生的缺陷,主要是键槽两侧混凝土的拉伤。

为此确定本次QC小组活动目标如下:

1、实物工程质量目标

将键槽两侧混凝土拉伤率降到15%以下。

2、质量管理工作目标

以精细化施工为目标,通过实际施工,总结可行的施工工艺和管理方法,创建“差异化”的工程亮点,提升企业施工质量水平,并为后续廊道、洞室混凝土衬砌施工以及其他工程提供参考。

第6章原因分析

1、用键条消除大坝廊道模板拼缝质量缺陷,是施工工艺的创新,作业人员一时改变不了传统施工思维,有抵触情绪,没有认真对待。

2、现场作业人员对T型键条镶嵌工艺及其质量控制无经验。

3、经分析现场施工工艺,导致损伤的主要原因为模板边口平整度、键条绑扎、放样、校模调整、键条与模板的紧密程度、其他工序施工损伤键条、浇筑时的模板变动及取出键条作业等有关。

为了弄清各项因素对键槽两边损伤的影响程度,小组成员对首仓廊道混凝土施工工艺进行了分析,收集了主要工艺质量缺陷,并进行了统计分析。

表2引起键槽两侧混凝土损伤原因统计表

序号

缺陷项目

检测

点数

不合格

点数

累计不合格点数

不合格点频率(%)

不合格累计频率(%)

1

键条绑扎

72

39

39

34.51

34.51

2

键条与模板的紧密程度

46

28

67

24.78

59.29

3

模板边口不平整

68

27

94

23.89

83.18

4

模板变动

43

13

107

11.50

94.68

5

测量放样、校模影响

16

3

110

2.65

97.33

6

施工损坏键条

18

3

113

2.65

100

合计

263

113

100

 

在廊道T型键条施工过程中,小组成员多次在现场观察和询问作业人员,针对拉伤原因从人、机、料、法、环、测六个方面查找可能的影响因素共15项。

第7章确定主要原因

针对因果图分析所列的15个影响因素,通过现场调查、分析,验证等多种方法逐一确认主要原因。

表3引起键槽两侧混凝土损伤原因分析表

类别

序号

引起因素

要因确认

要因判断

1

传统施工思维重,不重创新

过去施工一直都是按常规立模,对需要细心地键条安装心存抵触情绪,工作漫不经心,只图安装完成,没有注重质量。

2

无先前经验

在模板拼缝间安装键条,是新工艺,没有经验可循,属摸着石头过河,不知如何才能控制好。

3

安装完成后没仔细检查

施工是一个过程,有动态性,即使安装好了的键条,也受下道工序施工影响。

4

技术交底不全面

由于属于新工艺,技术人员也不是很熟悉,技术交底不全或含混不明。

5

检查验收不健全

施工及质检对此新工艺也陌生,没有技术要求参考,因此不重视。

6

选型不当

模板边振捣使用100型大功率振捣棒,容易引起模板形变或错位。

7

模板陈旧变形

由于模板有的已经多次周转利用,模板边口不平,导致与键条结合不紧密,混凝土易进入,在取出键条时,导致一同拉伤了键条边的混凝土。

8

键条绑丝

绑丝过细,在模板安装加固时,钢模会将绑丝截断,导致键条松脱。

9

键条的材质

键条脆、无韧性,在后续施工中易被碰折。

10

绑丝间距

固定键条的绑丝间距大小,影响模板与键条的紧密程度。

11

绑扎质量

绑丝不紧,易出现键条与模板脱离,形成缝隙。

12

模板支撑

满堂脚手架不稳固,模板拉筋间排距、角度和焊接不规范,易出现模板变形、移位。

13

仪器误差

测量放样全站仪均按要求进行检定,能够保证放样精度。

14

架站误差

仪器架站后放样前对点位精度进行复核,满足要求再放样。

15

放样误差

放样的精度对立模和校模最为关键,影响键条的安装质量。

第8章制定对策

根据以上确认的10个要因,经过小组成员讨论,制定以下相应对策。

表4降低键槽两侧混凝土拉伤对策表

序号

要因

目标

主要对策

负责人

地点

完成时间

1

传统施工思维重,不重创新

转变工人的质量意识,接受新工艺、新目标。

由质量管理部门组织宣贯业主及项目经理的质量目标和要求,树立创新理念。

周爱武

唐梓

会议室

2018.8.15

2

技术交底不全面

使作业人员明了工艺控制要点,安装方法,清楚安装工序的要求

技术深入现场,仔细了解键条安装存在的问题,提供详细技术指导。

范星

现场

会议室

2018.8.20

3

安装完成后没仔细检查

保证键条紧贴模板,绑丝牢固

按三检制要求严格仔细检查验收,三检把好最后一道关。

唐梓

现场

2018.8.25

4

检查验收不健全

明确各项工艺质量标准及检测方法

完善现场检查控制制度,按照技术要求验收。

胡俊峰

现场

2018.9.5

5

模板陈旧变形

模板平整,尤其是与键条结合的边口部位。

对模板进行检查,不满足要求的不准使用;或存在缺陷的进行打磨平整;或更换新模板。

石之文

现场

2018.10.5

6

键条绑丝

不被模板压断

更换绑丝,用18#的绑丝绑扎键条

石之文

现场

2018.9.24

7

绑丝间距

满足紧贴模板要求

边墙及顶拱的键条间距根据安装实际需要区别对待。

胡俊峰

现场

2018.10.5

8

绑扎质量

绑扎牢固

键条的绑扎拧紧,现场检查验收。

唐梓

现场

2018.10.10

9

模板支撑

稳固,防止模板形变

对模板支撑进行联合检查验收,尤其是顶拱支撑。

唐梓

石之文

现场

2018.10.15

10

放样误差

降低因校模时对键条影响

放样点误差严格控制在8mm以内,减少校模时对键条的扰动。

彭骥

石之文

现场

2018.9.30

第9章对策实施

根据以上对策表中的内容,QC小组成员逐项进行了实施:

实施一:

加强质量意识教育,转变观念和提高质量标准

2018年8月12日下午14︰30,在305会议室,由QC小组组长组织小组成员及部分作业人员,结合实际施工质量状况,强调转变传统施工质量意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企业要生存发展,提高竞争力,就要搞好工艺创新,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2、打造样板工程,首先要创造亮点,亮点就是特色。

3、鼓励大家树立信心,仔细施工,一定会取得好成果。

4、要求小组成员多在现场观察、询问作业人员,收集和统计好数据,分析问题,为下一循环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实施二:

根据收集的施工质量控制信息,从技术方面进行研讨,再次进行技术交底

QC小组成员通过分析、总结第一仓混凝土中的键槽质量问题,讨论并制订了相应改建措施。

8月20晚上,组长组织部分作业人员、小组成员,由技术负责人进行了详细交底。

交底主要从模板拼缝要求、键条安装工序、每条键条的固定点数、直立边墙和顶拱部位的键条安装的差异性、模板支撑要求、施工中应注意的事项等方面。

以达到规范施工,心中有数。

实施三:

提高测量放样精度,精准立模放样。

测量放点后打入钢钉,吊点精准放出模板安装样线

在底板混凝土面上弹红色墨线,保证立模结构位置准确

实施四:

重新确定绑丝间距,更改绑丝大小,调整安装工艺。

根据第一仓键条的绑丝间距偏大、绑丝过细而被模板压断,导致键条松脱的缺陷,在第二仓将绑丝间距进行了调整,键条端头由原来的15cm开绑扎孔调整为7cm。

自端头绑扎孔开始,边墙的键条绑扎孔由原来的40cm调整为30cm,对于异形部位适当调整间距。

弧形顶拱由原来的25cm调整为15cm。

绑丝由原来的22#绑丝改为18#绑丝(不宜过粗,否则会影响廊道顶拱高程)。

在T型键条上打绑扎孔,直立边墙部位的键条离端头7cm打孔,以后为30cm每孔

 

用卷尺检查绑丝孔距

起拱等异形部位适当加密绑丝孔距

先将键条安装在已立好的模板上(注意:

此时绑丝不能拧过紧)

在安装上一块模板后,再调紧键条,拧紧绑丝,最后上模板卡扣

对于弧形顶拱键条,用手持式砂轮机在键条筋板上切槽,以便于弯曲成弧形

切槽加工成型的键条弯曲度能很好地与顶拱弧形模板吻合

紧固顶拱键条的绑丝

 

安装完成的T型键条整体效果

在异形段将T型键条筋板切除,只留键翼,用小钉子将键翼固定在模板上

实施五:

对模板边口不平处进行打模处理

模板边口的平整度是保证键条与模板结合紧密的关键。

在安装前,三检对模板进行检查验收,对平整度不能满足质量的,要求进行打模处理,满足要求后才准安装。

为确保廊道键槽成为真正的亮点工程,在第3仓浇筑时,全部更新为新模板。

 

为保证模板边口的平整度,对模板边口进行打模处理

实施六:

开仓前再次进行模板支撑检查验收

模板支撑是否稳固,既是保证廊道体型的关键,也是确保键条在浇筑中不与模板错开的关键。

模板支撑在支立过程中加强检查,在开仓前由技术部、安全部和质量部联合验收,保证模板支撑稳固不变形。

实施七:

对每道影响键条安装质量的工序验收后,在开仓前再进行检查验收

为防止键条安装质量过程不仔细、不到位的情况,QC小组制订了初检、二检和三检各自的职责,以搞好过程控制,及时纠偏、改正,避免在键条安装定型后无法改正的情况发生。

为保证键条最后的整体安装质量,在校模后、开仓前再进行一次检查,确保键条安装满足质量要求。

 

开仓前再次仔细检查T型键条绑扎质量

第10章效果检查

通过廊道三仓键条安装改进实施后,键槽两侧混凝土拉伤率逐步降低,QC小组成员、土建工区、作业队劳务质量意识得到进一步加强,安装技能明显提高,工艺过程质量控制得到了稳步上升。

采取QC控制后,2018年8月13日对交通廊道第2仓进行了检查,键槽两边损伤拉伤现象比首仓明显降低,损伤率降至26.82%,下降接近一半。

2018年8月26日对第3仓灌浆廊道键槽两侧拉伤情况又进行了检查,损伤拉伤现象比第2仓又有降低,拉伤率下降至14.63%,实现了QC小组预订的15%以下的目标值。

表5键槽伤拉伤降低统计表

仓序

检查点数

拉伤点数

拉伤率(%)

备注

第1仓

41

20

48.78

第2仓

41

11

26.82

第3仓

41

6

14.63

 

排水廊道衬砌混凝土键槽损伤拉伤基本消除

灌浆廊道键条两侧损伤拉伤缺陷接近消除,键条对接处相接较好

灌浆廊道T型键槽外观效果

第11章巩固措施

本次活动后,QC小组对取得经验进行了总结,为巩固这些成果,QC小组制定了如下巩固措施:

1、提高放样的精确度,减少因模板调动时使模板和键条出现缝隙,导致混凝土进入模板和键条之间的缝隙内。

2、在键条安装过程中,加强过程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保证模板与键条紧密。

3、在浇筑混凝土时,靠模板边采用70混凝土振捣棒振捣,以减少模板因强振变形,影响键条与模板的结合。

4、保护已经安装好但要等待下一仓浇筑的T型键条,对因施工破坏的键条,重新进行安装。

5、运用激励办法,对安装键条认真,做得好的工人及时予以表扬和奖励。

经过持续改进,认真总结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防控措施,把引起拉伤的各种因素在施工过程中及时消除,以后每仓的键槽两侧混凝土拉伤率稳定在12.2%~14.6%之间。

键槽拉伤现象的降低,在大大提高了廊道的外观质量的同时,也减少了键槽缺陷修补的工作量。

第12章总结和体会

大华桥大坝底层廊道已于2019年2月12日基本完成,在廊道模板拼缝中镶嵌T型键条,以到达消除混凝土接缝缺陷的目的,是廊道施工工艺的一个创新。

通过开展质量管理QC小组活动,全力推行精细化管理,认真做好现场工序工艺质量管控工作,在每仓施工过程中不断改进和总结施工工艺,不但为今后的廊道施工提供了比较实用、全面的质量控制方法,而且也提高了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团结协作的精神,转变了管理人员和施工队伍的观念,提高了员工的整体素质,激发了施工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的创新热情。

本次质量管理(QC)小组的成功,为开展下一个质量管理(QC)小组活动既提供了精神动力,也积累了丰富的实际经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