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试卷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343301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试卷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重庆市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试卷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重庆市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试卷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重庆市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试卷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重庆市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试卷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重庆市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试卷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庆市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试卷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

《重庆市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试卷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试卷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重庆市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试卷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

8.学习“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这种学习属于()

A.词汇学习B.符号学习C.概念学习D.命题学习

9.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常用于()

A.发现学习B.接受学习C.个别化教学D.掌握学习

10.按照迁移性质的不同,学习迁移可以分为()

A.正与负迁移B.纵向与横向迁移

C.普通与特殊迁移D.顺向与逆向迁移

11.布鲁纳的学习过程的第三个阶段是()A.转化B.获得C.评价D.同化

12.布卢姆的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的主要依据是()

A.知识与技能习得的心理过程

B.知识与技能的心理表征C.知识向技能转化的规律

D.知识学习情境与其测量情境的变化程度

13.下列哪一项属于元认知的实例?

()

A.学生在考试之后能准确地预测自己的分数

B.学生在学习中能举一反三C.学生在阅读时遇到难点停下来思考,或回到前面重新阅读D.利用复述策略记忆

14.数学教师在教应用题时,一再强调要学生看清题目,必要时可以画一些示意图,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A.牢记住题目内容B.很好地完成对心理问题的表征C.有效地监控解题过程D.熟练地使用计算技能

15.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最合适的安排应该是()

A.让儿童看完电视以后立即督促他完成作业B.规定每周看电视的适当时间C.规定每天看电视的固定时间D.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电视转

二、填空题(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本大题共10个空,每空1分,共10分)

16.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有相似性、和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17.元认知控制包括计划策略、和调节策略。

18.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的交叉学科。

19.我国心理学家在研究国外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问题解决的一般认知过程模式,这一过程分为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

20.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系统是由学习过程、和评价与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的

21.我国心理学家对学习的分类是、技能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

22.我国心理学家将个体心理发展分为八个阶段,其中少年期的年龄范围是在。

23.规则学习主要有两种学习方式:

发现学习和。

24.问题的三个基本成分:

给定、和目标。

25.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焦虑水平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是。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转自学易网

26.学习准备

27.心理发展转

28.创造性

29.知识

30.复述策略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1.简述学习迁移的作用。

32.简述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33.简述最近发展区概念及其意义。

34.简述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教育意义。

35.简述学校情境中成就动机的构成。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36.试论述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37.试论述知识学习的作用。

38.试论述青年初期的心理特点。

2006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2.C3.C4.A5.B6.B7.B8.D9.B10.A

11.C12.D13.C14.B15.D

二、填空题

16.原有认知结构17.监视策略18.教育学与心理学19.理解问题20.教学过程21.知识学习22.

11、12岁一14、15岁23.接受学习24.存在的限制或障碍25.呈倒U型关系

三、名词解释

26.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心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学习准备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

27.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28.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

29.知识就是主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其实质是人类关于客观事物的属性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表征。

30.复述策略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

四、简答题

31.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已经获得的知识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迁移的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

(1)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2)迁移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

(3)迁移规律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的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指

导作用。

32.

(1)连续性与阶段性。

在心理发展过程中,当某些代表新特征的量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取代旧特征而处于优势的主导地位,表现为阶段性的间断现象。

但后一阶段的发展总是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发生的,而且又萌发着下一阶段的新质,表现出心理发展的连续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

在正常条件下,心理的发展总是具有一定的方向性与顺序性。

例如,感知→运动→情绪→动机→社会能力→抽象思维。

尽管发展的速度可以有个别差异,会加速或延缓,但发展是不可逆的,也不可逾越。

(3)不平衡性。

心理的发展可以因进行的速度、到达的时间和最终达到的高度而表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模式。

一方面表现出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的速度上、发展的起讫时间与到达成熟时期上的不同进程;

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

(4)差异性。

任何一个正常学生的心理发展总要经历一些共同的基本阶段,但在发展的速度、最终达到的水平,以及发展的优势领域又往往是千差万别的。

33.前苏联的维果茨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如儿童已经完全掌握了某些概念和规则。

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

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也就是说,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

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教育意义:

它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其意义在于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达到的发展水平,还应该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正在发展的过程。

所以,维果茨基强调教学不能只适应发展的现有水平,走在发展的后面,而应适应最近发展区,从而走在发展的前面,并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

34.埃里克森的发展理论指明了每个发展阶段的任务,并给出了解决危机、完成任务的具体教育方法,有助于教师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儿童所面临的冲突类型,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

同时提供机会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自我。

通过讨论的形式使他们解决自身所面临的问题。

35.

(1)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

它以求知作为目标,从知识的获得中得到满足,是学习的内部动机。

(2)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指个体想要通过学业成就来赢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

(3)附属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如教师、家长等)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

五、论述题

36.第一,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

在整个中学阶段,学生的品德迅速发展,处于伦理形成时期。

伦理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它是道德关系的概括,伦理道德是道德发展的最高阶段。

(1)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

中学阶段是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形成、并以此指导行动的时期。

中学生逐渐掌握伦理道德,并服从它,表现为独立、自觉地依据道德信念、价值标准等去行动,使学生的道德行为更有原则性、自觉性。

<

2)自我意识增强。

在品德发展的过程中,中学生更加关注自我道德修养,并努力加以提高。

中学生对自我道德修养的反省性和监控性有明显的提高,这为产生自觉的道德行为提供了有效的前提。

(3)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

由于不断地实践、练习,加之较为稳定的道德信念的指导,中学生逐渐形成了与道德伦理相一致的、较为定型的道德行为习惯。

(4)品德结构更为完善。

中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与道德行为三者相互协调,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动态结构,使他们不仅按照自己的道德准则去行动,而且也逐渐成为稳定的个性心理结构的一部分。

第二,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

(1)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

从总体上看,初中即少年期的品德虽然具有伦理道德的特性,但仍旧不成熟、不稳定,具有动荡性,表现在道德观念的原则性、概括性不断增强,但还带有一定程度的具体经验特点。

(2)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

高中阶段或青年初期的品德发展进人了以自律为主要形式、应用道德信念来调节道德行为的成熟时期,表现在能自觉地应用一定的道德观点、信念来调节行为,并初步形成人生观和世界观。

37.

(1)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学校教育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向学生传授人类长期积累的宝贵知识经验,有助于学生的成长,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2)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促进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

心智技能作为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活动方式,其掌握是以知识的学习为前提的。

从大量研究也表明,知识掌握水平越高,越有助于技能的形成和能力的发展。

(3)知识学习是创造性学习的必要前提。

创造态度和创造能力是个体创造性的两个主要标志,通过知识学习,个体体验着前人的创造成果,这对于创造态度的获得起到了积极作用。

同时,缺乏知识的头脑是不可能有创造性的,创造性不会从无知无识的头脑中产生。

38.青年初期指14、15岁至于17,18岁时期,相当于高中时期。

青年初期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

他们的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

占主要地位的情感是与人生观相联系的情感,如道德、理智感与美感都有了深刻的发展。

他们不仅能比较客观地看待自我,而且能明确地表现自我,敏感地防卫自我,并珍重自我,形成了理智的自我意识。

然而,理想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仍面临着分裂的危机,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常发生冲突。

他们对未来充满理想,敢说敢干,意志的坚强性与行动的自觉性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有时也会出现与生活相脱节的幻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