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诊断学规范肺功能检查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437280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诊断学规范肺功能检查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最新诊断学规范肺功能检查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最新诊断学规范肺功能检查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最新诊断学规范肺功能检查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最新诊断学规范肺功能检查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最新诊断学规范肺功能检查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最新诊断学规范肺功能检查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最新诊断学规范肺功能检查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最新诊断学规范肺功能检查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最新诊断学规范肺功能检查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最新诊断学规范肺功能检查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最新诊断学规范肺功能检查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最新诊断学规范肺功能检查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最新诊断学规范肺功能检查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最新诊断学规范肺功能检查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最新诊断学规范肺功能检查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最新诊断学规范肺功能检查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最新诊断学规范肺功能检查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最新诊断学规范肺功能检查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最新诊断学规范肺功能检查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诊断学规范肺功能检查教案.docx

《最新诊断学规范肺功能检查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诊断学规范肺功能检查教案.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诊断学规范肺功能检查教案.docx

最新诊断学规范肺功能检查教案

 

西藏民族大学

教案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

诊断学

院(部)

医学院

教研室(实验室)

临床教研室

授课班级

2013级五年制班

主讲教师

白骕

职称

副主任医师

使用教材

《诊断学》第8版

 

二○一五年八月

 

课程

名称

体格检查

总计:

5学时

课程

类别

专业必修课

学分

讲课:

4学时

实验:

1学时

上机:

0学时

任课

教师

白骕

职称

副主任医师

授课对象

专业班级:

2013级五年制班共4个班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1.掌握诊断学的概念、学习内容。

2.了解诊断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地位、作用及诊断学的发展历史。

3.熟悉诊断学学习的要求方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

诊断学的概念、内容和学习方法。

教学基本内容

方法及手段

什么是肺功能?

⏹狭义肺功能(Lungfunction)

肺容积Lungvolumes

通气功能Ventilationfunction

换气功能Gasexchangefunction

小气道功能Smallairwayfunction

⏹广义肺功能-呼吸功能

(Pulmonary/Respiratoryfunction)

+血气分析

为什么要做肺功能?

1.明确肺功能障碍的程度和类型;

2.对研究疾病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明确诊断、指导治疗、判断疗效;

3.疾病的康复,劳动力鉴定;

4.评估胸腹大手术的耐受性等。

气道

肺功能检查前准备:

1、肺功能仪(肺量计)的校正:

温度、大气压、

BTPS(饱和水蒸气压)

2、受检者:

取坐位,上鼻夹,

含口器与肺量计相连

平静呼吸5次后测定肺活量。

第一节通气功能检查

肺通气功能检查

⏹肺通气功能检查是呼吸功能检查中最基本的检查项目。

⏹肺通气功能检查包括肺泡的含气量、气流在气道中的流速及其影响。

肺泡内含气量受肺与胸部扩张或回缩程度的影响,肺内容积气量产生的相应改变,分为

⏹四种基础肺容积(basallungvolume)

⏹四种基础肺容量(basallungcapacity)

⏹肺容积:

指安静情况下,测定一次呼吸所出现的容积变化,不受时间限制,理论上具有静态解剖学意义:

包括潮气容积、补吸气容积、补呼气容积和残气容积。

⏹这四种基础肺容积彼此互不重叠。

⏹肺容量:

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础肺容积组成。

⏹四种基础肺容量包括深吸气量、功能残气量、肺活量、肺总量。

⏹临床上残气量、肺总量需先测定出功能残气量后通过计算求得,而其他各项均可直接测定。

⏹肺容量与年龄、性别和体表面积有关。

⏹肺容量大小对气体交换有一定影响。

1.潮气容积(TidalvolumeTV):

是指平静呼吸时一次吸入或呼出的气量,

正常成人参考值约为500ml。

影响VT的主要因素是呼吸肌的功能,尤其是膈肌的运动,其次是性别、年龄、身高与呼吸习惯(形式)。

2.补呼气容积(expiratoryreservevolumeEVR):

是指平静呼气末再尽最大力量呼气所呼出的气量。

EVR随呼气肌功能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3.补吸气容积(inspiratoryreservevolumeIVR):

是指平静吸气末再尽最大力量吸气所吸入的气量。

当呼气肌和吸气肌功能减弱时,ERV和IRV减少。

4.深吸气量(inspiratorycapacityIC):

是指平静呼气末尽最大力量吸气所吸入的最大气量。

正常IC应占肺活量的2/3或4/5,约为补呼气容积的2倍。

深吸气量为潮气容积加补吸气容积,即IC=VT+IRV

影响IC的主要因素是吸气肌,还有胸廓、肺活动度等。

5.肺活量(Vitalcapacity,VC):

是指尽力吸气后缓慢而又完全呼出的最大气量,

右肺肺活量占全肺肺活量的55%、左肺肺活量45%。

肺活量为深吸气量加补呼气容积或潮气容积加补吸气容积加补呼气容积,即VC=IC+ERV=VT+IRV+ERV

测定方法:

(1)一期肺活量(一次慢呼气肺活量):

是指深吸气末尽力呼气所呼出的全部气量

(即深吸气量加补呼气量,IC+ERV)。

(2)分期肺活量:

是将相隔若干次平静呼吸所

分别测定的深吸气量加补呼气量,IC+ERV。

正常值:

男性4217±690ml;女性3105±452ml。

⏹实测值/预计值<80%为降低(预计值即同年龄、同性别、同身高正常人测定的参考值),

⏹60-79%为轻度,40-59%为中度,<40%为重度。

6.功能残气量(functionalresidualcapacityFRC):

是指平静呼气末残留于肺内的气量即补呼气量加残气量(RV)。

正常成人:

男性:

3112±611ml女性:

2348±479ml

7.残气量(residualvolumeRV):

是指最大呼气末仍残留于肺内的气量。

正常成人:

男性:

1615±397ml女性:

1245±336ml

8.肺总量(totallungcapacityTLC):

是指最大限度吸气后肺内所含全部气量。

即肺活量加残气量TLC=VC+RC。

正常值:

男性5020ml;女性3460ml

肺总量减少见于广泛肺疾病,如肺水肿、肺不张、肺间质性疾病、胸腔积液、气胸等;增加主要见于阻塞性肺气肿。

临床意义:

功能残气和残气:

增多,提示肺内充气过度,见于阻塞性肺气肿和气道部分阻塞;

减少,见于各种弥漫性限制性肺疾病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总量:

减少,见于限制性肺疾病;

增加,主要见于阻塞性肺气肿。

一般认为正常RV/TLC≤35%,>40%示有肺气肿。

直接测定肺功能指标:

潮气、补吸气、补呼气、肺

活量、深吸气

间接测定肺功能指标:

残气、功能残气量、肺总量

通气功能是指单位时间内随呼吸运动进出肺的气量和流速,又称动态肺容积。

凡是影响呼吸频率、呼吸幅度和流速的生理、病理因素,均可影响通气量。

⏹每分钟静息通气量(VE)

⏹最大自主通气量(MVV)

⏹用力肺活量(FVC)

⏹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MMF)

⏹肺泡通气量(VA)

1.每分钟静息通气量(minuteventilation,VE):

(1)定义:

指静息状态下每分钟出入肺内的气量。

等于潮气容积(VA)×每分钟呼吸频率(RR/min)

VE=VT×RR/min

(2)正常值:

男性6663±200ml女性:

4217±160ml

(3)临床意义:

①>10L/min提示通气过度(hyperventilation),

可造成呼吸性碱中毒。

②<3L/min提示通气不足(hypoventilation),

可造成呼吸性酸中毒。

2.最大自主通气量

(maximalvoluntaryventilation,MVV):

(1)定义:

是指在1分钟内以最大的呼吸幅度和最快的呼吸频率呼吸所得的通气量。

可用来评估肺组织弹性、气道阻力、胸廓弹性和呼吸肌的力量。

(2)正常值:

男性:

104±2.71L女性:

82.5±2.17L

实测值<80%预计值为异常

(3)临床意义:

1)MVV降低:

见于①阻塞性肺气肿;②呼吸肌力功能障碍;③胸廓、胸膜、弥慢性肺间质疾病;④大面积肺实质疾病。

2)通气储备能力考核指标:

①胸部手术术前判断肺功能状况;②预计肺合并症发生风险的预测指标;③职业病劳动能力鉴定的指标。

正常值>95%,<86%提示通气储备不足,

60~70%为气急阈

3.用力肺活量

(forcedvitalcapacity,FVC)

是指深吸气至肺总量位后以最大力量、最快的速度所能呼出的全部气量。

(1)定义是指最大吸气至肺总量位后,开始呼气第1秒钟内的呼出气量。

既是容积测定,也是1秒钟内的平均呼气流量测定。

常以FEV1.0、FEV1.0/FVC%表示。

简称一秒率。

正常人3秒内可将肺活量全部呼出,第1、2、3秒所呼出气量各占FVC百分率正常分别为83%、96%、99%。

(3)临床意义:

FEV1.0男性3179±117ml

女性2314±48ml

FEV1.0/FVC%均大于80%

4.最大呼气中段流量

(maximalmid-expiratoryflowcurve,MMEF、MMF)

是由FVC曲线计算得出

用力呼出肺活量25%-75%

的平均流量。

正常值:

男性3452±1160ml/s

女性2836±946ml/s

临床意义:

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可作为评价早期小气道阻塞的指标。

MMEF主要取决于FVC非用力依赖部分。

在包括MMF在内的低肺容量位流量的改变,仅受小气道直径影响,流量降低反映小气道阻塞。

且MMEF比FEV1.0/FVC%能更好地反映小气道阻塞的情况。

5.肺泡通气量(Alveolarventilation,VA)

是指安静状态下每分钟进入呼吸性细支气管及肺泡参与气体交换的有效通气量。

解剖无效腔:

在呼吸性细支气管以上气道中的仅起传导气体作用,不参与气体交换,约150ml。

肺泡无效腔:

进入肺泡中气体,若无相应肺泡毛细血管血流与之进行气体交换,也同样会产生死腔效应。

生理无效腔(deadspaceventilationVD)

是解剖无效腔加肺泡无效腔。

正常情况下因通气/血流比值正常,生理无效腔基本等于解剖无效腔。

VA=(VT-VD)×RR=VT×(1-VD/VT)×RR

1.通气功能的判定

通常根据FVC、MVV的测定,并结合通气储备百分比、气速指数,对通气功能作出初步判断。

肺功能不全分级

通气功能障碍分型

阻塞性限制性混合型

FEV1/FVCNor

MVVorN

VCNor

气速指数<1.0>1.0=1.0

RVNor不定

TLCNor不定

2.阻塞性肺气肿的判断

RV/TLC(%)平均肺泡氮浓度(%)

正常≤35%2.47

轻度肺气肿36-454.43

中度肺气肿46-556.15

重度肺气肿≥568.40

3.气道阻塞的可逆性判断及药物疗效的判断

当肺功能测定有FEV1.0/FVC%降低或根据临床表现疑有气道阻塞表现时,可选择测定:

(1)通气改善率;

(2)最大呼气流量。

通气改善率(支气管舒张可逆试验)

给病人吸入沙丁胺醇0.2mg后15-20分钟,重测FEV1.0与FEV1.0/FVC%

4.最大呼气流量(PEF)昼夜波动率

用微型峰流速仪每日清晨及下午测PEF,连续测一周后计算:

5.支气管激发试验

气道高反应性是支气管哮喘的主要特征。

支气管激发试验即是用某种刺激使支气管平滑肌收缩,通过肺功能测定判断由此所致支气管狭窄程度,以判断气道反应性。

常用药物有组胺和醋甲胆碱。

第二节换气功能检查

GasExchangeFunctionTest

⏹外呼吸进入肺泡的氧通过肺泡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循环,而血中的二氧化碳通过弥散排到肺泡,这个过程称为“换气”,称为“内呼吸”。

⏹肺有效的气体交换与通气量、血流量、吸入气体在肺内分布状况、血流状态、通气/血流二者的比值以及气体的弥散有密切关系。

(一)气体分布

方法:

将吸入纯氧后测定呼出气中的氮浓度作为判断指标。

判断指标以呼气至750~1250ml的瞬间氮浓度差为准,正常<1.5%。

意义:

导致吸入气体分布不均匀的主要因素是不均匀的气流阻力(支气管痉挛、受压)和顺应性(间质性肺炎-肺纤维化、肺气肿、肺淤血、肺水肿和胸腔积液)。

(二)通气/血流比值

(Ventilation/PerfusionRatio,V/Q)

⏹有效的肺泡气体交换不仅要求有足够肺泡通气量和吸入

气在全肺的均匀分布,且需要充分的血流量相匹配。

正常肺泡通气量约4L/分,肺血流量约5L/分,

二者比例为0.8(V/Q=0.8),换气效率最佳。

⏹病理情况下,局部血流障碍时,进入肺泡的气体,没

有充足血流与之交换致使无效腔气增加(V/Q>0.8);

反之局部气道阻塞,部分血流无通气与之交换,成为无

效灌注,为静-动脉样分流效应(V/Q<0.8)。

⏹方法是通过动脉血气分析项目计算相关生理学指标进行

间接判断:

如VD/VT、肺泡-动脉氧分压差等。

临床意义:

凡能影响肺顺应性、气体阻力和血管阻力的病理因素,均可使V/Q异常,

而V/Q比例失调是肺部疾病产生缺氧的主要原因。

临床上见于肺实质、肺血管疾病,如肺炎、肺不张、呼吸窘迫综合征、肺栓塞和肺水肿等。

(三)弥散功能

DiffusingCapacityforCarbonMonoxide(DLCO)

肺泡弥散是肺泡内气体中和肺泡壁毛细血管中的氧和二氧化碳,通过肺泡壁毛细血管膜进行交换的过程,以弥散量作为判定指标。

临床上弥散障碍主要指氧,其后果是缺氧。

常用单次呼吸法测定弥散量。

正常值:

男性:

18.23~38.41ml/mmHg.min;

女性:

20.85~23.9ml/mmHg.min。

弥散量如小于正常预计值的80%,则提示弥散功能障碍。

弥散量降低,常见于肺间质纤维化、石棉肺、肺气肿、肺结核、气胸、肺部感染、肺水肿、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贫血等。

弥散量增加,见于红细胞增多症、肺出血等。

第三节小气道功能检查

SmallAirwayFunctionTest

⏹概念:

小气道是指在吸气状态下气道内径≤2.0mm的细支气管(相当于第6级支气管分支以下)、包括全部细支气管和终末细支气管,是许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早期最易受累的部位。

其管壁薄,管腔纤细,数量多、总横截面大(>100cm2)、气流速度

慢、阻力小,仅占气道总阻力的20%以下。

⏹闭合容积(闭合气量,CV)

⏹最大呼气流量-容积曲线(MEFV)

⏹频率依赖性肺顺应性(FDC)

一、闭合容积(closingvolume,CV)

闭合容积(CV):

是指平静呼气至残气位时,肺下垂部小气道开始闭合时所能继续呼出的气体量。

闭合总量(CC):

小气道开始闭合时肺内留存的气体量。

CC=CV+RV

测定方法:

一口气氮测定法

氦气法

判断:

CV/VC%

CC/TLC%

二、最大呼气流量-容积曲线

(maximalexpiratoryflow-volumecurve,MEFV)

为受试者在作最大用力呼气过程中将呼出的气体容积与相应的呼气流量所记录的曲线。

小气道功能障碍

VC50%和VC25%

实测值/预计值<70%,

且V50/V25<2.5

第四节

血气分析和酸碱测定

BloodGasAnalysis

目的:

了解机体气体(氧、二氧化碳)代谢与酸碱

平衡状况。

标本采集的基本要求:

1.合理的采血部位(桡动脉、肱动脉、股动脉)

2.严格隔绝空气,在海平面大气压(760mmHg、

101.3kPa)、安静状态下,采集肝素抗凝血;

3.标本采集后立即送检;若血标本不能及时送检,

应将其保存在4℃环境中,但不得超过2小时;

4.吸氧者如病情许可应停止吸氧30分钟后再采血

送检,否则应标明给氧浓度与流量。

1.动脉血氧分压(PaO2):

是指血液中物理溶解的氧分子所产生的压力。

参考值为95~100mmHg,

临床意义:

1、判断有无缺氧和缺氧程度:

低氧血症分为轻中重三型:

轻度:

80-60mmHg,中度:

60-40mmHg,重度:

<40mmHg。

2、判断有无呼吸衰竭的指标:

PaO2测定值<60mmHg,除外其它因素所致的低氧血症可诊断为呼吸衰竭。

Ⅰ型呼吸衰竭是指缺氧而无CO2潴留(PaO2<60mmHgPaCO2降低或正常)

Ⅱ型呼吸衰竭是指缺氧伴有CO2潴留(PaO2<60mmHgPaCO2>50mmHg

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

是指动脉血氧与血红蛋白Hb结合的程度,是单位Hb含氧的百分数。

正常参考值SaO295%~98%,

意义:

SaO2反映动脉血含氧情况,对判

断有无缺氧不如PaO2敏感。

3.肺泡一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

是反映肺换气(摄氧)功能的指标,能较早地反映肺部氧摄取情况,较PaO2更敏感。

正常青年人约为15~20mmHg,随年龄增加而增大,但上限不超过30mmHg。

4.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

是动脉血中物理溶解的CO2分子所产生的

压力。

正常参考值为35~45mmHg。

意义:

①判断呼吸衰竭的类型和程度的指标:

TypeⅠTypeⅡ

PaO2

(mmHg)<60<60

PaCO2

(mmHg)≤50>50

②判断呼吸性酸碱平衡失调的指标:

呼吸性酸中毒:

PaCO2>45mmHg

呼吸性碱中毒:

PaCO2<35mmHg

③判断代谢性酸碱失衡的代偿反应

代酸:

PaCO210mmHg

代碱:

PaCO255mmHg

5.动脉血pH值

是动脉血浆中氢离子浓度[H+]的负对数值,反映血液的酸碱度。

取决于血液中碳酸氢盐缓冲对(BHCO3/H2CO3)

正常范围:

7.35~7.45,平均7.40;

意义:

pH是判断酸碱平衡调节中机体代偿程度最重要指标。

pH<7.35为失代偿性酸中毒,存在酸血症;

pH>7.45为失代偿性碱中毒,存在碱血症;

pH7.35~7.45可有三种情况:

可能无酸碱失衡、代偿性酸碱失衡、混合性酸碱失衡。

6.碳酸氢盐(HCO3-):

是反映机体酸碱代谢的指标。

包括实际碳酸氢(AB)和标准碳酸氢(SB)。

AB是指隔绝空气的动脉血标本,在实际条件下测得的血浆HCO3-实际含量,正常范围22~27mmol/L,平均24mmol/L

SB是动脉血在38℃、PaCO240mmHg、SaO2100%条件,所测得的HCO3-含量;不受呼吸的影响

正常AB=SB。

代谢性酸中毒:

HCO3-↓AB=SB↓

代谢性碱中毒:

HCO3-↑AB=SB↑

呼吸性酸中毒:

AB>SB

呼吸性碱中毒:

AB

7.剩余碱(BE)

是在标准条件下,将血液标本滴定至pH7.40时所消耗酸或碱的量,表示全血/血浆中碱储备增加/减少的情况。

正常范围±2.3mmol/L。

意义:

与SB大致相同,由于测定时排除了呼吸性因素的影响,故其变化主要反映代谢性因素的变化。

不同酸碱失衡类型的血气改变

酸碱失衡类型pHPaCO2HCO3-BE

小结

⏹肺容积检查

4种基础肺容积:

潮气、补吸气、补呼气、残气容积

4种基础肺容量:

深吸气量、肺活量、功能残气量、肺总量

⏹通气功能检查

MVV

FVC

FEV1.0

MMEF

⏹换气功能检查:

气体分布

通气/血流

弥散功能

⏹小气道功能:

闭合容积

最大呼气流量-容积曲线

⏹血气分析:

pH、PaCO2、PaO2

HCO3_、BE

浅反射深反射

⏹1、角膜反射;

⏹2、腹壁反射;

⏹3、提睾反射;

⏹4、跖反射;

⏹5、肛门反射。

病理反射

⏹1、Babinski征(巴彬斯基征)

⏹2、Oppenheim征(奥本海姆征)

⏹3、Gordon征(戈登征)

⏹4、Chaddock征(查多克征)

⏹5、Hoffmann征(霍夫曼征)

⏹直腿抬高试验(Lasegue征)(拉赛格征)

谢谢!

多媒体讲解

举例讲解

音像讲解

 

作业、讨论题、思考题:

(1)什么是临床诊断学?

(2)诊断学的内容有哪些?

(3)如何学习临床诊断学?

课后小结:

1、小结要点:

(1)诊断学的内容;

(2)诊断学的方法及要求。

2、下次课程预习范围:

问诊及病例书写。

 

课程

名称

发热

总计:

2学时

课程

类别

专业必修课

学分

讲课:

2学时

实验:

0学时

上机:

0学时

任课

教师

郑建文

职称

副主任医师

授课对象

专业班级:

2013级五年制班共4个班

教学目的要求

1.发热的定义,热型及特点

2发热的原因

3.了解发热的问诊要点

教学

重点

难点

1.教学重点:

发热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2.教学难点:

各种热型的特点及临床意义,发热的临床表现与病理生理联系

教学

方法

讲授

教学

资源

教学课件

教学内容

时间分配及手段

发热

一、概述

1、体温调节

(1)正常体温(normalbodytemperature)

(2)生理变异(physcialvariation)

2、发热概念

二、发病机制

1、外源性致热原:

来自体外的致热物质称为外致热原。

2、内源性致热原

三、病因与分类

1、感染性发热2、非感染性发热

四、发热的临床表现

(一)发热的临床过程及特点与病理生理联系(详见最后页图示)

(二)发热临床经过的三个阶段

1.体温上升期

(1) 骤升型

(2) 缓升型

2.高热持续期:

是指体温上升达高峰之后保持一定时间,持续时间长短可因病因不同而异。

3.体温下降期

(1)骤降

(2)渐降

(三)热型及临床表现:

1.稽留热:

肺炎链球菌肺炎、伤寒高热期

2.弛张热:

败血症热

3.间歇热:

疟疾、急性肾盂肾炎

4.回归热:

霍奇金病

5.波状热:

布氏杆菌病

6.不规则热

五、发热的伴随症状

1、发热伴寒战:

肺炎球菌性肺炎败血症急性胆囊炎等

2、发热伴淋巴结肿大:

淋巴结结核、白血病、转移癌等

复习思考题

根据以下现病史,总结其主诉

27岁男性患者

5天前,受凉后出现咳嗽、咯痰,为黄色粘痰,不易咳出,多饮水稍减轻,就诊于社区医院,查血象高(具体不详),予“青霉素”肌注治疗3天,无效。

1天前出现畏寒、发热,T38.9℃,遂来我院。

患病以来精神差,进食少,睡眠和大小便正常,体重无变化。

 

 

课程

名称

疼痛—头痛胸痛腹痛、水肿

总计:

2学时

课程

类别

专业必修课

学分

讲课:

2学时

实验:

0学时

上机:

0学时

任课

教师

郑建文

职称

副主任医师

授课对象

专业班级:

2013级五年制班共4个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