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藏品档案规范WWT0008.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437601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343.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物藏品档案规范WWT000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文物藏品档案规范WWT000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文物藏品档案规范WWT0008.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文物藏品档案规范WWT0008.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文物藏品档案规范WWT0008.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文物藏品档案规范WWT0008.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9页
文物藏品档案规范WWT0008.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9页
文物藏品档案规范WWT0008.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9页
文物藏品档案规范WWT0008.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9页
文物藏品档案规范WWT0008.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9页
文物藏品档案规范WWT0008.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9页
文物藏品档案规范WWT0008.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9页
文物藏品档案规范WWT0008.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9页
文物藏品档案规范WWT0008.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9页
文物藏品档案规范WWT0008.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9页
文物藏品档案规范WWT0008.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9页
文物藏品档案规范WWT0008.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9页
文物藏品档案规范WWT0008.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9页
文物藏品档案规范WWT0008.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9页
文物藏品档案规范WWT0008.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物藏品档案规范WWT0008.docx

《文物藏品档案规范WWT000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物藏品档案规范WWT0008.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文物藏品档案规范WWT0008.docx

文物藏品档案规范WWT0008

文物藏品档案规范(WW/T0020—2008)

(国家文物局2009年2月16日)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文物藏品档案的归档范围、立卷和装帧要求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一级文物藏品建档工作。

其他级别的文物藏品建档工作,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2260-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2659-2000世界各国和地区名称代码(eqvISO3166-1:

1997)

GB/T7156-2003文献保密等级代码与标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文物藏品档案archivesformuseumcollections

在文物藏品征集、鉴定、入藏、编目、保管、保护、利用和研究等工作过程中形成的

有关文物本体属性、文物管理工作和其他相关事项的历史记录,形式有文字、图表、照片、

拓片、摹本、电子文件等。

4归档范围

4.1文物藏品档案材料的记录内容

4.1.1文物藏品的本体属性信息。

4.1.2文物藏品的管理工作信息。

4.1.3文物藏品的研究利用信息。

4.1.4文物藏品的保护修复信息。

4.2属于归档范围的文件材料

4.2.1《文物藏品登记表》

《文物藏品登记表》的格式及著录说明,见附录A。

4.2.2《文物藏品动态跟踪记录汇总表》

《文物藏品动态跟踪记录汇总表》的格式及著录说明,见附录B。

4.2.3照片

文物藏品档案应收录文物藏品的全貌和重要局部特征照片,藏品本体发生重大变化前后对比照片,修复前后对比照片。

文物藏品档案还宜收录文物藏品的重要纹饰、印记、款识、铭文等局部照片,残损部位照片,保护监测记录照片,与藏品有关的重大活动照片等。

4.2.4拓片

文物藏品档案宜收录文物藏品的器形、铭文、图案等的拓片。

4.2.5摹本

文物藏品档案宜收录文物藏品的文字、绘画、纹饰等的摹本。

4.2.6绘图

文物藏品档案宜收录反映文物藏品整体形、貌或重要局部特征的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或复原图等。

4.2.7相关文件材料

相关文件材料的内容应包括在文物藏品征集、鉴定、入藏、编目、保管、保护、利用和研究等工作过程中形成的行政文件、法律文书和其他相关资料,如历史档案材料、保护修复报告、检查观测记录等。

4.2.8相关文献资料

相关文献资料的内容应包括与文物藏品有关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历史文献、专著、论文、研究报告、文摘、报道等文字资料和录像带、录音带、幻灯片、底片、电影胶片等影像资料。

4.2.9电子文件

电子文件的内容应包括与文物藏品有关的各类数字化文字、图表、声像资料等,并以光盘为载体保存。

5立卷和装帧

5.1立卷

文物藏品档案应每件(套)立一个案卷。

5.2装帧

5.2.1文物藏品档案应采用左侧活页形式装订。

5.2.2文物藏品档案应采用国际标准A4幅面。

档案材料大于A4幅面的应折叠成A4幅面,小于A4幅面的宜粘贴在A4幅面的纸上或装入文物藏品档案专用袋内收录。

照片、绘图、拓片、摹本和光盘等应粘贴在相应的《册页》上或装入文物藏品档案专用袋内收录。

相关文件材料和相关文献资料也可粘贴在相应的《册页》上或装入文物藏品档案专用袋内收录。

《册页》格式及著录说明见附录C。

录像带、录音带、幻灯片、底片、光盘等不便装订的档案材料,宜装入文物藏品档案专用袋内收录。

文物藏品档案专用袋规格见附录D。

5.2.3文物藏品档案应使用统一的卷盒、卷内目录和备考表,卷盒规格及著录说明见附录D,卷内目录、备考表格式及著录说明见附录E。

5.2.4制作档案的书写材料及工具,应符合耐久性要求,不应使用热敏纸、复写纸、铅笔、圆珠笔、红墨水、纯蓝墨水等。

归档材料和装订材料不宜有金属物。

5.3卷内文件材料的排列顺序

5.3.1卷内资料应按类别排序,其顺序为:

案卷封面(卷皮)、卷内目录(排列在卷内文件材料之前,不编号)、文件材料、备考表(排列在文件材料之后,不编号)。

5.3.2卷内的文件材料应按类别排序,其顺序为:

《文物藏品登记表》、照片、拓片、摹本、绘图、相关文件材料、相关文献资料、电子文件、《文物藏品动态跟踪记录汇总表》。

5.3.3同一类别的文件材料应按形成时间先后排序,形成时间早的在前,晚的在后。

5.3.4同一文件中图、文分别装订的,应文字部分在前,图样部分在后。

5.3.5同一文件,应原件在前、复印件在后,原文在前、释文在后。

5.3.6续补档案材料应按归档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5.4文件材料的归档要求

5.4.1归档文件材料:

破损的应予以修整,字迹模糊或易褪变的应予以复制。

藏品保护监测报告、修复方案等成册的文本,应全文归档不拆分。

5.4.2照片:

应使用相纸(感光)扩印,规格应不小于15.24cmX11.43cm,即6英寸。

5.4.3拓片:

应使用宣纸捶拓。

5.4.4摹本:

宜使用宣纸临摹。

5.4.5绘图:

不宜使用硫酸纸。

5.4.6相关文件材料和相关文献资料:

应收录原件或副本。

5.4.7电子文件:

——应采用通用格式存储于不可擦除型光盘。

——存储电子文件的光盘应一式两套。

——磁带、幻灯片、电影胶片等其他载体的档案材料,应转换成电子文件,以光盘为载体保存。

——光盘内应编制文件目录。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文物藏品登记表》格式及著录说明

A.1《文物藏品登记表》格式

《文物藏品登记表》见表A.1。

A.2《文物藏品登记表》著录说明

A.2.1名称

一级文物按照在国家文物局备案的名称填写,其他级别的文物藏品按照收藏单位总登记账上的名称填写。

A.2.2曾用名

藏品的其他名称。

A.2.3总登记号

在现收藏单位总账上的登记号。

A.2.4入藏日期

现收藏单位登记入库的日期,即“总登记账”登记的日期。

日期表达方式见示例。

示例:

2004年1月5日

A.2.5入馆登记号

在现收藏单位入馆凭证上的登记号。

A.2.6入馆日期

现收藏单位接收入馆的日期,即“入馆凭证”上记载的日期。

日期表达方式同A.2.4示例。

A.2.7分类账号

现收藏单位的藏品分类账上的编号。

A.2.8入藏库房

填写藏品现在库房名称。

A.2.9类别

按收藏单位现行分类办法确定的类别。

A.2.10级别

藏品的等级包括:

一级文物、二级文物、三级文物、一般文物、未定级文物。

A.2.11年代类型

表明时间概念和藏品之间的关系,可以区分为:

制造年代、使用年代,形成年代、生存年代。

兼有两种及两种以上年代类型者填写一种主要年代类型。

A.2.12年代

藏品蕴含的年代信息,可用以下方式表示:

地质纪年、中国考古学年代、中国历史学年代(历史年表)、公元纪年和少数民族政权纪年等。

历史纪年应先填写朝代,同时在括弧内注明公元纪年。

少数民族政权纪年应先填写中央政权年号,然后在括弧内填写少数民族政权年号,同时注明公元纪年。

近现代文物和外国文物年代可直接填写公元纪年。

起止年代之间用“~”表示。

示例1(地质纪年):

晚更新世

示例2(中国考古学年代):

旧石器时代

示例3(历史纪年)

西汉元狩元年(-122)

示例4(历史纪年)

清乾隆(1736~1795)

示例5(公元纪年):

1919年

示例6(公元纪年):

公元16~17世纪

示例7(少数民族政权纪年):

大理国仁寿三年(1238)

A.2.13年代研究信息

对藏品年代研究情况和用自然科学手段测试获得的年代资料。

A.2.14地域类型

表明地域概念与藏品之间的关系,可分为:

出土地、生产地、采集地、使用地等。

多种地域类型者填写一种主要类型。

A.2.15地域

藏品蕴含的地域信息,可用以下方式表示:

历史地名、现行政区划名称以及世界各国和地区名称等。

历史地名可在括号内加注现行政区划名称。

现行政区划名称、世界各国和地区名称,分别参照GB/T2260-2007和GB/T2659-2000中的汉字名称填写。

示例1:

北平(北京市)

示例2:

陕甘宁边区

示例3:

西藏自治区昌都县

示例4:

德国

A.2.16人文类型

表明藏品的人文信息与藏品的关系,可分为:

制作者、仿制者、使用者、属有者四种类型。

兼有两种及两种以上人文类型者填写一种主要类型。

A.2.17人文

藏品蕴含的体现文物价值的人文信息,可用以下方式表示:

考古学文化、历史人物或机构名称、宗教、民族等。

如五世班禅金印,与五世班禅有关,可填写“藏传佛教”。

示例1:

大汶口文化

示例2:

太平天国

示例3:

天津市军事管制委员会

示例4:

儒学文化

示例5:

白求恩

示例6:

佛教

A.2.18人物传略

人文项中涉及到人物的传略,包括:

姓名(字、号、别名、室名)、国别、籍贯、性别、

生卒年、主要经历、事迹或专长、代表性作品等。

A.2.19质地

指构成藏品自身的物质成分,如石、玉、陶、瓷…;铜、铁、金、银…;木、竹、棉、

麻、漆、纸…;骨、毛、皮、丝等。

如藏品系多种材质复合而成,则须写明全部材质或主

要材质。

A.2.20功能类别

根据藏品的功能与用途划分,如,生产工具、生活用具、艺术品、丧葬用品、宗教礼

仪用品、武器、其他用品等。

A.2.21尺寸

内容包括:

测量部位及测量部位数值。

尺寸单位为cm。

示例1:

纵30cm、横20.7cm

示例2:

通高22cm、口径6.7cm、腹径11cm、底径7cm

示例3:

直径12cm

A.2.22传统数量

具有统计意义,在功能与内容上相关联的独立个体集合,或独立个体本身的数量。

一般以“件”或“套”表示,也可以用习惯量词表示。

示例(马靴):

1双

A.2.23实际数量

具有保管意义,可相对独立存在的个体或不可拆分的最小个体数量。

一般以“件”表示,也可以用习惯量词表示。

散碎品分装于同一容器或同一包装的,可按一件计算。

示例1(贝页经):

32叶

示例2(粮食):

1盘

示例3(药材):

1包

示例4(酒):

1壶

A.2.24容积

容积单位为ml。

A.2.25质量

质量单位为g。

A.2.26形态特征

根据如下要求对藏品进行描述:

1)遵循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先内后外的顺序,比较复杂的图案,表达时要层次分明,主体突出。

2)力求客观、准确、简明、规范。

3)尽量使用文物、考古术语。

4)揭示藏品内涵,表示其历史、科学、艺术价值。

A.2.27工艺技法

包括:

成型工艺、绘画技法、装饰生成工艺、文字生成工艺等。

成型工艺如:

打制、轮制、编结、装裱等。

装饰生成工艺如:

透雕、线雕、描彩等。

文字生成工艺如:

铸造、镌刻、手书、印刷等。

绘画技法如:

墨笔、设色等。

流派如:

扬州画派、苏绣等。

A.2.28完残程度

完残程度依次为:

完整、基本完整、残缺、严重残缺四种。

示例:

完整

A.2.29独特标记

藏品最具识别意义的特征,包括铭文、纹饰、残损特征等。

示例1:

“卣”内底部阴刻“祖辛”二字铭文

示例2:

画心左上角有一块约2平方厘米大小的印迹。

A.2.30完残状况

藏品的完整、残损、缺失状况。

注明残损部位、程度或缺失情况。

示例1:

器型完整,无损伤。

示例2:

口部有轻微磕伤。

示例3:

全套7件,缺失3件。

A.2.31颜色

藏品颜色的简单描述,其中包括单色和多色。

示例1:

祭蓝。

示例2:

黑、红两种颜色。

A.2.32光泽

藏品表面的光泽。

如:

光洁润泽、无光泽等。

A.2.33文字种类

藏品文字的语种类别。

如:

汉文、满文、契丹文、梵文、阿拉伯文等。

A.2.34字体

藏品文字的字体,如:

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

A.2.35字迹颜色

藏品文字的字迹颜色,如:

蓝色、黑色、红色等。

A.2.36题识情况

包括:

铭文、款识、题跋、题名、印鉴的释文或译文并注明题识位置、作者姓名、字数等相关信息。

A.2.37附属物情况

与藏品相关并一同收藏、保管的其他物品的名称、年代、数量、质地、形态和完残情况等。

示例1(清代时罗布林卡为其所收藏的“明宣德青花藏文高足碗”配置的碗套):

碗套,清,1件,皮,通高23厘米,完整,西藏本地制造。

示例2(现收藏单位为其所收藏的“清中期白玉双系荷包形鼻烟壶”配置的红木座):

红木座,现代,1件,木,高2.3cm,直径3.2cm,完整。

A.2.38来源方式

现收藏单位获得藏品的方式:

旧藏、拨交、移交、交换、拣选、捐赠、收购、征集、采集、发掘、制作、其他等。

A.2.39来源号

藏品被现收藏单位接收以前,原文物持有方给予藏品的编号,或其他编号,如,天津自然博物馆接收原北疆博物院所藏标本上的北疆博物院编号,即是天津自然博物藏品的原编号。

A.2.40来源单位或个人

现收藏单位获得藏品的来源单位名称或个人姓名。

搜集方式为“旧藏”的,来源单位是指原收藏单位。

如,天津市历史博物馆接收原河北第一博物院的藏品,“河北第一博物院”即为藏品的来源单位。

搜集方式为“拨交”的,是指经主管部门批准调拨或主管部门指定其他单位拨交,来源单位是指原拨交单位。

搜集方式为“移交”的,来源单位是指原移交部门。

搜集方式为“交换”的,是指收藏单位之间的藏品交换,来源单位是指与本馆交换藏品的单位。

搜集方式为“拣选”的,是指银行、冶炼厂、造纸厂以及废旧物资回收单位将拣选的文物、标本移交给主管部门指定的博物馆,来源单位是指原移交单位。

搜集方式为“捐赠”的,来源单位或来源人是指原捐赠单位或捐赠人。

搜集方式为“收购”的,来源单位或来源人是指原出售的单位或个人。

搜集方式为“拍卖”的,来源单位或来源人是指拍卖公司和个人(持有者或委托人)。

搜集方式为“征集”的,来源单位或来源人是指提供文物、标本的单位或个人。

搜集方式为“采集”的,来源单位或来源人是指采集文物、标本的单位或个人。

搜集方式为“发掘”的,来源单位或来源人是指发掘文物、标本的单位或个人。

A.2.41搜集经过

现收藏单位获得藏品的过程。

包括搜集时间、来源对象、经手人、经费情况等。

A.2.42流传经历

在现收藏单位收藏以前的流传过程。

包括搜集时间、来源对象、经手人、经费情况等。

A.2.43出土情况

藏品的出土时间、地点、单位,发掘单位或发掘者及出土原因等。

A.2.44鉴定情况

注明鉴定日期、鉴定机构、鉴定人员情况和鉴定结论。

A.2.45当前状况

藏品本体现状记录,包括本次与前次记录相比较的完残状况、变化情况等。

A.2.46保存条件

藏品存放地条件。

包括库内环境与库外环境、空气温度与相对湿度、采光照明、技防

监控情况等。

示例:

1号库(纸质文物库)温度30○C,湿度70%(据2000年7月28日《库房日志》)。

A.2.47损坏原因

包括:

藏品的自然、人为损坏情况的描述,如:

白蚁、竹蠹、霉菌、腐蚀、管理不当、

意外事故等。

A.2.48保护优先等级

指抢救保护文物的急缓程度,分为:

急需保护修复、需要保护修复、日常维护三种。

示例:

急需保护修复

A.2.49拟采取的保护措施

拟对藏品采取的主要保护方法。

示例1:

脱水处理

示例2:

除锈

A.2.50历次保护记录

记载历次保护情况。

包括保护技术方案、保护工作开始与结束日期、保护处理前藏品状况、保护处理中藏品状况、保护处理后藏品状况、审批单位、审批人、保护技术工作承担单位、保护技术主要工作人员、验收人、经费情况等。

A.2.51主要利用情况记录

内容包括:

藏品展示、出版、复仿制等使用情况,应反映名称、时间、地点、责任单

位、数量以及经济效益和社会反响等情况。

A.2.52文献及研究论著目录

A.2.52.1文献题名

文献的标题名称。

A.2.52.2责任者

作者、编者、译者等。

A.2.52.3出处

专著应填写出版单位、出版年份、版次;

古籍应填写版本等;

发表在论文集或其他文献汇编的,填写论文集名或汇编的书名、出版单位、出版年份、版次或版本和起止页码;

发表在刊物上的,填写刊物名称、出版年份、期号和起止页码;

发表在报纸上的,填写报纸名称、出版日期和版面号。

示例1:

文物出版社,1985年,第1版。

示例2:

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刻本。

示例3:

《中国博物馆陈列精品图解》,文物出版社,2005年,第1版,第25~33页。

示例4:

《香奁丛书》,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刻本。

示例5:

《文物》,2004年,第5期,第15~18页。

示例6:

《中国文物报》,2005年8月24日,第3版。

A.2.53其他声像资料目录

A.2.53.1题名

声像资料的名称。

A.2.53.2责任者

制作声像资料的责任单位名称或责任人姓名。

A.2.53.3类型

声像资料的类别,如:

电影胶片、磁带、磁盘等。

A.2.53.4规格

声像资料载体的长度、时间和尺寸等。

示例1(电影胶片):

16毫米

示例2(录音磁带):

90分钟/盒

示例3(光盘):

120mm/CD-ROM

A.2.53.5数量

声像资料内容的长度、时间、容量等。

示例1(电影胶片):

120米

示例2(录音磁带):

65分钟

示例3(光盘):

530MB

A.2.53.6日期

声像资料的制作日期,日期表达方式同A.2.4示例。

A.2.54备注

其他需要说明的内容。

A.2.55填表日期:

填表的具体日期,日期表达方式同A.2.4示例。

A.2.56填表人:

填表责任人签名。

A.2.57负责人:

填表部门的负责人签名。

A.2.58附页

表内各栏填写不下,而又不能省略的内容,在附页中续填,文字前加(上续“××”栏)字样。

文字过长者,可以另加附页。

示例:

(上续“题识情况”栏)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文物藏品动态跟踪记录汇总表》格式及著录说明

B.1《文物藏品动态跟踪记录汇总表》格式

《文物藏品动态跟踪记录汇总表》见表B.1。

B.2《文物藏品动态跟踪记录汇总表》著录说明

B.2.1文物藏品动态跟踪记录汇总表

文物藏品动态跟踪记录汇总表的题名。

B.2.2年至年

文物藏品动态跟踪记录汇总的起止年份。

B.2.3藏品名称

同A.2.1。

B.2.4总登记号

同A.2.3。

B.2.5提取退还记录

藏品出入库的情况记录。

包括:

出库和归库时间、出库原因、经办部门、经办人、批准部门和负责人等情况记录。

B.2.6观察监测记录

对藏品进行观察监测的情况记录。

包括:

观察监测时间、实施监测机构名称、主要技术人员、监测技术方法和结论等。

B.2.7保护修复记录

对藏品进行保护修复的情况记录。

包括:

保护修复时间、实施单位或部门名称、主要技术人员、技术路线、使用材料和结果等。

B.2.8鉴定变更记录

对藏品进行鉴定的情况记录。

包括鉴定时间、机构或组织名称、鉴定人员情况、鉴定意见或结论。

B.2.9研究利用情况

新的研究成果和藏品利用情况记录。

研究成果包括:

发表时间、题名、责任者、出版单位;利用情况记录包括:

时间、用途、利用单位名称、批准部门和需记录的其他情况。

B.2.10事故情况记录

藏品发生事故的情况记录,包括:

时间、地点、原因、事故责任人、藏品损坏情况和处理结果等。

B.2.11藏品注销记录

藏品注销的情况记录。

内容包括:

注销时间、批准部门、注销原因及注销后去向。

B.2.12备注

同A.2.54。

B.2.13填表日期

填表的具体日期。

日期表达方式同A.2.4示例。

B.2.14填表人

同A.2.56。

B.2.15负责人

同A.2.57。

B.2.16附页

同A.2.58。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册页格式及著录说明

C.1册页格式

C.1.1《照片册页》格式

《照片册页》见表C.1。

C.1.2《拓片册页》格式

《拓片册页》见表C.2。

C.1.3《摹本册页》格式

《摹本册页》见表C.3。

C.1.4《绘图册页》格式

《绘图册页》见表C.4。

C.1.5《相关文件材料、相关文献资料册页》格式

《相关文件材料、相关文献资料册页》见表C.5。

C.1.6《电子文件(光盘)册页》格式

《电子文件(光盘)册页》见表C.6。

C.2著录说明

C.2.1照片册页著录说明

C.2.1.1题名

依据照片内容确定的名称。

示例:

白釉围棋盘全貌照片

C.2.1.2数码照片编号/底片号

数码照片或光学照片底片的存档编号。

C.2.1.3参见号

有助于查明本照片来源的其他编号。

C.2.1.4摄影者

拍摄者姓名。

C.2.1.5拍摄日期

拍摄照片的时间。

日期表达方式同A.2.4示例。

C.2.1.6说明

照片内容的简要说明。

C.2.2拓片册页著录说明

C.2.2.1题名

依据拓片内容确定的名称。

C.2.2.2拓片号

拓片的原编号。

C.2.2.3张数

每一个专用袋内装有拓片的张数。

用阿拉伯数字表示,数量单位:

张。

C.2.2.4捶拓人

拓片捶拓人的姓名。

C.2.2.5捶拓日期

拓片制作完成的时间。

日期表达方式同A.2.4示例。

C.2.2.6录文

抄录拓片的文字内容。

C.2.3摹本册页著录说明

C.2.3.1题名

摹本的名称。

C.2.3.2临摹者

临摹者姓名。

C.2.3.3规格

摹本纵、横长度的尺寸,尺寸单位为cm。

C.2.3.4编号

摹本的原编号。

C.2.3.5临摹日期

摹本临摹完成的时间。

日期表达方式同A.2.4示例。

C.2.4绘图册页著录说明

C.2.4.1题名

依据绘图内容确定的名称。

示例:

三彩听琴图枕枕面纹饰展示图

C.2.4.2编号

绘图的原编号。

C.2.4.3绘图者

绘图者姓名。

C.2.4.4比例

绘图的比例,采用数字表达方式。

示例:

1:

2

C.2.4.5绘图日期

绘图绘制完成的时间。

日期表达方式同A.2.4示例。

C.2.5相关文件材料、相关文献资料册页著录说明

C.2.5.1题名

文件材料的标题名称。

C.2.5.2责任者

作者、编者、译者。

C.2.5.3出处

专著应填写出版单位、出版年份、版次

C.2.6电子文件(光盘)册页著录说明

C.2.6.1题名

根据光盘内容确定的名称。

C.2.6.2光盘号

光盘的原编号。

C.2.6.3密级

依据保密规定填写卷内文件材料的最高密级:

公开、限制、秘密、机密、绝密。

密级按照《文献保密等级代码与标识》(GB/T7156-2003)中的汉字代码填写。

对已升、降、解密的文件,应填写新的密级。

公开和限制级可不填写。

示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