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控量测管理制度.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440999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141.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监控量测管理制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监控量测管理制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监控量测管理制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监控量测管理制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监控量测管理制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监控量测管理制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监控量测管理制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监控量测管理制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监控量测管理制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监控量测管理制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监控量测管理制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监控量测管理制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监控量测管理制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监控量测管理制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监控量测管理制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监控量测管理制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监控量测管理制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监控量测管理制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监控量测管理制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监控量测管理制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监控量测管理制度.docx

《监控量测管理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监控量测管理制度.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监控量测管理制度.docx

监控量测管理制度

新建大理至瑞丽铁路保瑞段

怒江至龙陵段土建1标

高黎贡山隧道

监控量测管理制度

编制:

审核:

审批:

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

大瑞铁路怒江至龙陵段项目经理部

二〇一四年十月

监控量测管理制度

1编制依据、目的及范围

编制依据

<<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TB10121-2007

<<关于进一步明确软弱围岩及不良地质铁路隧道设计施工有关技术规定的通知>>(铁建设[2010]120号)

<<新建大瑞铁路高黎贡山隧道施工图设计文件>>

中国铁路总公司工程管理中心关于印发《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标准化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工管办涵〔2014〕92号)

《关于推进围岩监控量测信息系统的通知》大瑞指安电[2014]026号通知

《关于开展隧道仰拱开挖连续监控量测工作的通知》(大瑞指工电034)

《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4-2008)》等国家、铁道部现行的有关规范、规则、验收规范和标准等。

新建铁路大瑞线(怒江至龙陵段)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

编制目的

监控量测是检验设计、施工是否合理和围岩结构是否安全稳定的重要手段,它始终伴随隧道施工全过程,是保证施工安全、指导施工作业的重要环节之一,应做为关键工序列入现场施工组织。

监控量测应达到以下目的:

①确保施工安全及结构的长期稳定性;

②确保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安全顺利贯通,预测掌子面前方围岩变化;

③验证支护结构效果,确认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法的准确性或为调整施工方法修改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法提供依据;

④确定二次衬砌施做时间;

⑤监控工程对周围环境影响;

⑥为隧道工程建设管理积累经验,收集资料,总结出实用的技术成果,为信息化设计与施工提供依据。

编制范围

编制范围为新建大瑞铁路怒江至龙陵段土建Ⅰ标工程,主要包括:

高黎贡山隧道进口段5891m。

2工程概况

线路概况

新建铁路大理至瑞丽线保山至瑞丽段高黎贡山隧道位于云南高原西部边缘,属高黎贡山山脉南延段,向东南方向大雪山附近与怒山山脉相接,属高黎贡山古生界变质岩紧密褶皱和岗岩体高山区。

高黎贡山脉北起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由西藏入云南,经滇西北、怒江后进入保山境内。

山脉分部在怒江和龙川江之间,呈南北向伸展,在测区内主山系消失,往南仅属高黎贡山余脉,分部较为宽阔,海拔降至2000~3000m。

区内地势总体上北东高,南西低,山脉大体为南北走向,地表沟谷纵横,地形起伏大,山脉、河流相间。

地面高程640~2340m,相对高差约1700m,地势起伏。

自然特征

地层岩性

沿线地表零星覆盖第四第全新统滑坡堆积、坡崩积、冲洪积、坡洪积、坡积、坡残积,上更新统冲洪积软土、粉质粘土、粗砂、砾砂、细圆(角)砾土、粗圆(角)砾土、碎石土、卵石土、漂石土、块石土等地层,下伏第三系;侏罗系中统柳湾组、勐戛组上段、下段;三叠系中统河湾街组;泥盆系中统回贤组;志留系中上统,下统;奥陶-志留系;奥陶系上统、下统老尖山组,漫塘组;寒武系上统保山组二段、一段;寒武系上统沙河厂组上段,下段;寒武系公养河群二段;燕山期花岗岩、时代不明混合花岗岩、辉绿岩脉及各期断裂、断层破碎带之断层角砾、压碎岩、蚀变岩等地层。

地质构造及地震参数

(1)沿线位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相碰撞的板块结合带,为青、藏、滇、缅巨形“歹”字型构造西支中段弧形构造带与经向构造带之“蜂腰部”南段,工作区内,怒江断裂带和泸水-瑞丽断裂带,在本工作区北缘紧密挤压成平行索状,往南两断裂带逐渐撒开,由南北向转向南东或南西向偏转,呈一帚状形态,两断裂带间三角地带为侵入的花岗岩体,SN向转SW向弧形构造带。

SN向构造带及NE向构造带组成区内构造体系,形成“A”字型基本构造骨架。

高黎贡山隧道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碰撞的板块结合带,为青、藏、滇、缅巨形“歹”字形构造西支中段弧形构造带与径向构造带“蜂腰部”南段。

工作区内,怒江断裂带(F1)和泸水-瑞丽断裂带(F2)在本工作区北缘紧密挤压成平行索状,往南两断裂带逐渐散开,有南向北转向南东或南西向偏转,呈一帚状形态。

两断裂带间三角地带为侵入的花岗岩体,SN转向SW向弧形构造带、SN向构造带及NE构造带组成区内构造体系,形成“A”字型基本构造骨架。

(2)地震动参数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大理至瑞丽线高黎贡山越岭地段加深地质工作及专题地质研究工作活动断层鉴定与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2007年6月)及《高黎贡山越岭地段加深地质工作及专题地质研究工作活动断勘测及工程影响评价和重点工程地震安全评价专题报告》(2008年8月)划分,本区地震动烽值加速度为,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值为。

水文地质特征

(1)地表水分布及特征

测区地表水主要为江水、水库水及沟槽内流水。

沿线河流基本为由北向南流的国际河流,属印度洋水系。

主要有怒江(缅甸境内称萨尔温江)、龙川江(进入瑞丽为瑞丽江,缅甸境内称伊洛瓦底江)、芒市河(龙川江支流)等主要河流。

沿线其余众多的山间沟槽为季节性水流,水量受季节控制,雨季水量猛涨且浑浊,旱季水少且清澈,水流部分用于农田灌溉。

沟槽各山岭之间,汇集山坡面雨季时的面流、线流及上游出露及坡脚渗出的地下水,通过各分支流向低洼处排泄,最终汇集于各江河。

坡面冲沟及小沟槽流水受季节控制,通常是雨季汇水,旱季水枯。

地表水主要接受大气降雨及地下水的补给。

(2)地下水分布及特征

地下水在不同的地质构造单元,有不同的特征,地下水类型主要有孔隙水、基岩裂隙潜水、断裂带水、岩溶水等。

测区分布碳酸岩、碎屑岩、变质岩,含水构造多被断裂破坏,由于沟谷深切,构造裂隙、风化裂隙、断层裂隙发育,有利于降水入渗,尤其在向斜核部、断裂破碎带、影响带及构造交汇部位,由于裂隙连通性好,基岩裂隙水、岩溶水较丰富。

预测隧道正常涌水量122000m3/d,隧道最大涌水量按183000m3/d;上坡地段最大涌水量为151000m3/d,下坡段最大涌水量为32000m3/d。

(3)地下水侵蚀性

经沿线附近取泉水、沟水、水库水、钻孔水进行水质分析,结果表明,按《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有229组在环境作用类别为化学腐蚀环境时,水中PH值、侵蚀性CO2对混凝土结构腐蚀等级为H1~H3。

隧道围岩分级

高黎贡山隧道隧道围岩分级

高黎贡山隧道进口段围岩分布表表

序号

起点里程

终点里程

衬砌类型

施工方法

线别

1

D1K192+302

D1K192+332

D段Ⅴ级复合式抗震

台阶法+临时仰拱

三线

2

D1K192+332

D1K192+337

D段Ⅴ级复合式抗震

台阶法+临时仰拱

三线

3

D1K192+337

D1K192+365

C段Ⅴ级复合式抗震

台阶法+临时仰拱

双线

4

D1K192+365

D1K192+420

C段Ⅴ级复合

台阶法+临时仰拱

双线

5

D1K192+420

D1K192+460

C段Ⅴ级复合

台阶法+临时仰拱

双线

6

D1K192+460

D1K192+463

C段Ⅴ级复合

台阶法+临时仰拱

双线

7

D1K192+463

D1K192+500

C段Ⅴ级复合

台阶法+临时仰拱

双线

8

D1K192+500

D1K192+505

C段Ⅴ级复合

台阶法

双线

9

D1K192+505

D1K192+509

C段Ⅴ级复合

台阶法

双线

10

D1K192+509

D1K192+515

C段Ⅴ级复合

台阶法

双线

11

D1K192+515

D1K192+519

C段Ⅴ级复合

台阶法

双线

12

D1K192+519

D1K192+540

C段Ⅴ级复合

台阶法

双线

13

D1K192+540

D1K192+600

C段Ⅴ级复合

台阶法+临时仰拱

双线

14

D1K192+600

D1K192+646

C段Ⅴ级复合

台阶法+临时仰拱

双线

15

D1K192+646

D1K192+650

C段Ⅴ级复合

台阶法+临时仰拱

双线

16

D1K192+650

D1K192+700

C段Ⅴ级复合

台阶法+临时仰拱

双线

17

D1K192+700

D1K192+760

C段Ⅴ级复合

台阶法

双线

18

D1K192+760

D1K192+7750

D段Ⅴ级复合式抗震

双侧壁导坑法

双线

19

D1K192+775

D1K192+800

D段Ⅴ级复合式抗震

双侧壁导坑法

单线

20

D1K192+800

D1K192+860

Vc复合

台阶法

单线

21

D1K192+860

D1K192+900

Ⅳ加强复合

台阶法

单线

22

D1K192+900

D1K192+950

Ⅳ加强复合

台阶法

单线

23

D1K192+950

D1K193+000

Ⅳ加强复合

台阶法

单线

24

D1K193+000

D1K193+008

Ⅲ级复合风机安装渐变段

全断面法

单线

25

D1K193+008

D1K193+016

Ⅲ级复合风机安装段

全断面法

单线

26

D1K193+016

D1K193+024

Ⅲ级复合风机安装渐变段

全断面法

单线

27

D1K193+024

D1K193+130

Ⅲ级复合

全断面法

单线

28

D1K193+130

D1K193+138

Ⅲ级复合风机安装渐变段

全断面法

单线

29

D1K193+138

D1K193+146

Ⅲ级复合风机安装段

全断面法

单线

30

D1K193+146

D1K193+154

Ⅲ级复合风机安装渐变段

全断面法

单线

31

D1K193+154

D1K193+300

Ⅲ级复合

全断面法

单线

32

D1K193+300

D1K193+630

Ⅳa复合

台阶法

单线

33

D1K193+630

D1K193+700

Vc复合

台阶法

单线

34

D1K193+700

D1K193+704

Ⅳ级复合下锚

台阶法

单线

35

D1K193+704

D1K193+786

Ⅳ级复合一般锚段

台阶法

单线

36

D1K193+786

D1K193+790

Ⅳ级复合下锚

台阶法

单线

37

D1K193+790

D1K193+870

Ⅲ级复合

全断面法

单线

38

D1K193+870

D1K193+960

Ⅳa复合

台阶法

单线

39

D1K193+960

D1K194+030

Vc复合

台阶法

单线

40

D1K194+030

D1K194+110

Ⅳb复合

台阶法

单线

41

D1K194+110

D1K194+240

Ⅴb复合

台阶法

单线

42

D1K194+240

D1K194+290

Ⅳb复合

台阶法

单线

43

D1K194+290

D1K194+410

Ⅲ级复合

全断面法

单线

44

D1K194+410

D1K194+460

Ⅳb复合

台阶法

单线

45

D1K194+460

D1K194+520

Ⅴb复合

台阶法

单线

46

D1K194+520

D1K194+630

Ⅳb复合

台阶法

单线

47

D1K194+630

D1K194+750

Vc复合

台阶法

单线

48

D1K194+750

D1K194+790

Ⅳa复合

台阶法

单线

49

D1K194+790

D1K194+930

Ⅲ级复合

全断面法

单线

50

D1K194+930

D1K194+934

Ⅲ级复合下锚

全断面法

单线

51

D1K194+934

D1K195+016

Ⅲ级复合一般锚段

全断面法

单线

52

D1K195+016

D1K195+020

Ⅲ级复合下锚

全断面法

单线

53

D1K195+020

D1K195+050

Ⅲ级复合

全断面法

单线

54

D1K195+050

D1K195+090

Ⅳa复合

台阶法

单线

55

D1K195+090

D1K195+230

Vc复合

台阶法

单线

56

D1K195+230

D1K195+420

Ⅳb复合

台阶法

单线

57

D1K195+420

D1K195+470

Ⅴb复合

台阶法

单线

58

D1K195+470

D1K195+520

Ⅳa复合

台阶法

单线

59

D1K195+520

D1K195+630

Ⅲ级复合

全断面法

单线

60

D1K195+630

D1K195+720

Ⅳa复合

台阶法

单线

61

D1K195+720

D1K195+760

Ⅳb复合

台阶法

单线

62

D1K195+760

D1K195+830

Vc复合

台阶法

单线

63

D1K195+830

D1K195+870

Ⅳb复合

台阶法

单线

64

D1K195+870

D1K195+960

Ⅲ级复合

全断面法

单线

65

D1K195+960

D1K196+010

Ⅳa复合

台阶法

单线

66

D1K196+010

D1K196+120

Ⅲ级复合

全断面法

单线

67

D1K196+120

D1K196+140

Ⅳa复合

台阶法

单线

68

D1K196+140

D1K196+144

Ⅳ级复合下锚

台阶法

单线

69

D1K196+144

D1K196+170

Ⅳ级复合一般锚段

台阶法

单线

70

D1K196+170

D1K196+226

Ⅲ级复合一般锚段

全断面法

单线

71

D1K196+226

D1K196+230

Ⅲ级复合下锚

全断面法

单线

72

D1K196+230

D1K196+280

Ⅳa复合

台阶法

单线

73

D1K196+280

D1K196+480

Ⅲ级复合

全断面法

单线

74

D1K196+480

D1K196+590

Ⅳb复合

台阶法

单线

75

D1K196+590

D1K196+740

Vc复合

台阶法

单线

76

D1K196+740

D1K196+780

Ⅳb复合

台阶法

单线

77

D1K196+780

D1K196+840

Ⅴb复合

台阶法

单线

78

D1K196+840

D1K196+890

Ⅳb复合

台阶法

单线

79

D1K196+

D1K196+940

Ⅴb复合

台阶法

单线

80

D1K196+

D1K197+070

Ⅳb复合

台阶法

单线

81

D1K197+

D1K197+120

Ⅴb复合

台阶法

单线

82

D1K197+120

D1K197+190

Ⅳb复合

台阶法

单线

83

D1K197+190

D1K197+265

Ⅴb复合

台阶法

单线

84

D1K197+265

D1K197+300

Ⅴb复合

台阶法

单线

85

D1K197+300

D1K197+350

Ⅳb复合

台阶法

单线

86

D1K197+350

D1K197+354

Ⅲ级复合下锚

全断面法

单线

87

D1K197+354

D1K197+436

Ⅲ级复合一般锚段

全断面法

单线

88

D1K197+436

D1K197+440

Ⅲ级复合下锚

全断面法

单线

89

D1K197+440

D1K197+500

Ⅲ级复合

全断面法

单线

90

D1K197+500

D1K197+600

Ⅳb复合

台阶法

单线

91

D1K197+600

D1K197+770

Ⅲ级复合

全断面法

单线

92

D1K197+770

D1K197+820

Ⅳb复合

台阶法

单线

93

D1K197+820

D1K197+880

Ⅲ级复合

全断面法

单线

94

D1K197+880

D1K197+930

Ⅳb复合

台阶法

单线

95

D1K197+930

D1K197+980

Ⅴa复合

台阶法

单线

96

D1K197+980

D1K198+030

Ⅳb复合

台阶法

单线

97

D1K198+030

D1K198+210

Ⅲ级复合

全断面法

单线

98

D1K198+210

D1K198+260

Ⅳb复合

台阶法

单线

3隧道监控量测实施方案

组织机构及仪器设备

项目部成立以总工程师为组长,工程部长、分部总工程师为副组长的监控量测领导小组,组员由分部现场副经理、工程部长、测量班长组成。

组织机构:

组长:

樊秋林

副组长:

周意咏张进军

组员:

魏建超卢中向超曹运周翟晖

组长职责:

全面负责高黎贡山隧道进口段监控量测工作;将监控量测作为关键工序纳入施工现场组织。

副组长职责:

负责高黎贡山隧道进口段监控量测工作的具体落实工作;

成员职责:

负责测点布设、数据采集工作;负责所有数据的整理,对数据及时进行分析,为工程提供信息依据。

监测组由4人组成,在监测组长的指导下负责日常监测及资料整理工作。

表人员安排表

序号

姓名

职务

备注

向超

工程师

测量负责人

郭继业

测量员

负责布点,观测

翟辉

测量员

负责记录数据

林可即

测量员

负责审核

在隧道监控量测中,能否取得准确可靠的数据关键是对仪器的选择。

仪器必须具备准确性、耐水性、耐久性和稳定性。

因此综合考虑本隧道施工特点,必测项目采用常规的机械仪器量测。

表监控量测仪器设备表

序号

名称

仪器型号

数量

备注

1

全站仪

莱卡TS09

一台

2

水准仪

苏光

两台

3

收敛计

一台

4

数码相机

一台

5

振动传感器、记录仪

一套

6

压力盒

一套

7

台式电脑

联想

一台

8

手持设备

一台

技术要求

表监控量测项目表

序号

监控量测项目

常用量测仪器

备注

1

洞内、外观察

下沉观察、数码相机

2

拱顶下沉

水准仪、钢挂尺或全站仪

3

净空变化

收敛计、全站仪

4

地表沉降

水准仪、铟钢尺或全站仪

隧道浅埋段

表监控量测项目表

序号

监控量测项目

常用量测仪器

备注

1

接触压力量测

压力盒

2

隧底隆起

水准仪、铟钢尺或全站仪

3

爆破振动

振动传感器、记录仪

4

纵向位移

全站仪

监控量测断面及测点布置

量测内容确定后,对量测点的布置是技术关键,浅埋隧道地表沉降观测点应在隧道开挖前布设。

地表沉降测点和隧道内测点应布置在同一断面里程,根据围岩级别及围岩稳定情况,确定好断面间距及时布设,量测点植入围岩深度不小于30cm,同时量测点端面必须贴反光片,便于找点和测量,已布设好的量测点要挂上里程标识牌。

表地表沉降点纵向间距

隧道埋深与开挖宽度

纵向测点间距(m)

2B

20-50

B

10-20

H0<

5-10

注:

H0为隧道埋深,B为隧道开挖宽度。

图地表沉降横向测点布置示意图

表必测项目监控量测断面间距

围岩级别

断面间距(m)

30

10

5

(a)(b)

图拱顶下沉量测和净空变化量测的测点布置示例

(a)拱顶测点和1条水平测线示例;(b)拱顶测点和2条水平测线、2条斜测示例。

表净空变化量测测线数

地段

开挖方法

一般地段

特殊地段

全断面法

一条水平测线

台阶法

每台阶一条水平测线

每台阶一条水平测线,两条斜测线

监控量测频率

1、监控量测频率

(1)仰拱开挖前,对相邻两断面拱顶、周边水平收敛进行第一次量测;

(2)仰拱开始开挖后每30分钟左右进行一次量测,直至仰拱浇筑完成;

(3)仰拱浇筑完后每天量测频率不少于两次,直到稳定为止;

(4)拱顶下沉、收敛量测起始读数宜在3~6h内完成,其他量测应在每次开挖后12h内取得起始读数,且在下一循环开挖前必须完成,最少在24h内测取初始读数,以后根据技术规范要求的采集频率和次数进行收集数据。

量测频率也须根据隧道开挖、工程进度和所量测数据的变化情况作适当的调整,量测频率的确定主要是根据埋设断面时间间隔和与掌子面的距离来确定。

量测断面距开挖工作面的距离(m)

监控量测频率

(0~1)B

2次/d

(1~2)B

1次/d

(2~5)B

1次/2~3d

﹥5B

1次/7d

位移速度(mm/d)

监控量测频率

≥5

2次/d

1~5

1次/d

~1

1次/2~3d

1次/3d

1次/7d

注:

1、B为隧道开挖宽度。

2、量测信息反馈

(1)仰拱连续量测信息反馈根据量测数据分析结果,对工程安全性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应的工程对策与建议。

监控量测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数据采集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工程安全性提出评价意见,评价应根据位移管理等级分三级进行,并按规定采取相应的工程对策,报项目部总工程师。

连续量测所有原始资料和分析判断结论须随施工日志放置在资料室备查。

当监控量测位移管理等级达到Ⅲ级时,由现场监控量测组长将量测原始资料和分析结果通报现场技术主管和现场监理工程师正常施工。

当监控量测位移管理等级达到Ⅱ级时,加大观测频率,每15分针观测一次,由现场监控量测组长将量测原始资料和分析结果通报现场技术主管和现场监理工程师,及时上报项目部总工程师。

当监控量测位移管理等级达到Ⅰ级管理值以及拱顶下沉、水平收敛值大于5mm时,由现场监控量测组长及时通知现场技术主管、现场监理工程师暂停施工,并将量测原始资料和分析结果于2小时内上报项目部项目经理、总工程师、工程部、质检部(可先传电子版,后报纸质文档)并上报监理与大瑞指挥部,项目部4小时内组织参建各方研究相应工程措施,必要时由公司组织专家组研究工程措施。

管理等级

应对措施

正常施工

综合评价设计施工措施,加强监控量测,必要时采取相应工程对策

暂停施工,采取相应工程对策

总工程师应每天收集隧道监控测量的成果分析资料,对分析意见进行确认,对超过Ⅱ级管理值的由项目经理同时履行该检查确认程序,相关资料签认后建账管理备查。

(2)工程安全性评价根据位移管理等级分三级进行(见附表),并采用相应的工程对策。

①根据工程安全性评价的结果,需要变更设计时,根据有关铁路工程设计变更管理办法及时进行设计变更。

②工程对策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A、一般措施:

a稳定开挖工作面措施;

b调整开挖方法;

c降低爆破振动影响;

d围岩与支护结构间回填注浆;

B、辅助施工措施: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