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教学策略研究.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441403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32.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作文教学策略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小学作文教学策略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小学作文教学策略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小学作文教学策略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小学作文教学策略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小学作文教学策略研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小学作文教学策略研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小学作文教学策略研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小学作文教学策略研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小学作文教学策略研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小学作文教学策略研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小学作文教学策略研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小学作文教学策略研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小学作文教学策略研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小学作文教学策略研究.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小学作文教学策略研究.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小学作文教学策略研究.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小学作文教学策略研究.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作文教学策略研究.docx

《小学作文教学策略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作文教学策略研究.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作文教学策略研究.docx

小学作文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作文教学策略研究

引言

随着我国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入,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农村小学语文教育也与时俱进,注重作文教学方式的创新,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加强基本的语言和生活积累,发挥他们的发散思维优势,使他们乐写作文,爱写作文,使作文成为日常生活一种必需。

针对农村学校阅读的薄弱环节,从源头上加强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帮助小学生积累基础知识和心理体验,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布局谋篇水平。

对少数民族地区小学作文教学的困境与对策进行研究具有双重意义,一方面有利于找到农村小学生写作难的原因,另一方面还可以为进行作文教学的教师提供有效的作文教学经验。

一提到作文,学生总是叫苦连天,老师也是黔驴技穷,无可奈何。

本研究将借助教育专家的相关理论和经验,结合学生、老师实际,深入分析学生学作文和老师教作文共同面临的难题,追本溯源,从学生的例文和教师批改例文中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期提高小学生写作的水平和兴趣。

通过对广西隆林县马卡小学学生作文水平有效途径的探究,进一步加强马卡小学农村学生对习作的正确认识,克服畏难情绪,我手写我心,使作文成为他们的日常交际工具和行发心灵表现自我的舞台,使他们乐学作文,对写作充满持续的热情,不断增强写好作文的信心。

同时,还让学生掌握一些写作的基本知识技巧技能,克服作文言之无物虚假空洞的现象,加强平时的语文积累。

克服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相脱节,阅读与作文两张皮的现状,进一步探索小学各个学段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完善作后的修改环节和评价体系,改变农村学校作文教学的现状,提高农村学校作文教学的质与此同时,本研究以实验为依托,提升教师自身教学研究能力和实践水平,促进教师专业的不断深化和完善。

一、隆林县马卡小学作文教学现状调查

(一)马卡小学的基本情况

1.学校基本情况

马卡小学位于广西百色市隆林县隆或镇位于少数民族聚居的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四周环山,海拔较高,道路崎岖难行。

隆林县马卡小学周围有着各个民族在此聚居,该小学有着一年级到六年级整个小学义务教育阶段班级,全校学生总人数120人,教师7人。

由于人数较少,因此该校被调整为隆或镇中心小学的其中一个教学点

2.马卡小学教师基本情况

马卡小学虽然有着小学全部学段,但是全校教师包含校长在内才7人。

其中45岁以上教师5人,45岁以下教师两人。

在这7人教师中基本上都是外地教师,本地教师仅仅只有该校校长一人。

该校教师教学教育以及学校管理任务较重,几乎整天都在教室带班上课。

3.马卡小学学生基本情况

马卡小学学生有着多民族性。

由于隆林县有着各个民族居住,该校学生绝大部分为少数民族,其中主要以壮族为主。

由于该县为极度贫困县,贫困户学生较多。

学生父母为支撑生活开支,远离隆林县,从而该校基本上全部是留守儿童。

(二)马卡小学作文问卷调查现状

1.写作教学态度

(1)教师教学态度:

对学生现有知识能力了解不够

教师期待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是有积极推进作用的,教师的鼓励和对学生的期待可以化作学生们前进的动力,让他们对自己更有信心。

图1教师对作文教学的感受

图2教师对学生写作现状满意程度

可以看出农村教师对作文的教学普遍抱有畏惧心理,教学热情不高。

只有15%的老师认为作文教学难度偏小。

将近一半的教师对学生现状不满,过高估计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忽略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中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引用不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过高,导致部分学生听不懂教师们的授课内容,降低了教学效率,没有因材施教,教学效率堪忧。

对工作缺少热情,对自己和学生缺乏信心,教学动力不足,引起作文阶段教师的教学倦怠和无助感;对学生现有知识水平了解不够,对学生过高期待或缺乏信心是导致作文教学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16]。

(2)学生学习态度:

既好奇又畏惧

农村学生写作文时常常出现咬紧笔杆,愁眉不展的情况,而关于如何实现由看图写话到篇章练习,教材里没有明晰的教学过程和方法的指导,老师们摸着石头过河,难免会磕磕碰碰。

图3学生觉得作文的难易程度

通过“你觉得作文好写吗?

”的分析得出57%的学生认为作文的写作是有一定难度的,其中14%的学生觉得写作简直太难了。

一半以上的学生对写作缺乏热情和信心,甚至有排斥心理,而只有10%学生认为作文很简单。

在学校听习作课时,看到部分同学会有小动作,或看窗外发呆,或玩弄自己的文具,或看着老师放空自己。

写作课时,这些同学咬着笔头,面露难色,有些同学直接拿起作文书抄写,缺少思考。

“农村学生们对作文普遍具有畏怯心理,习作时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写作教学的效率自然有一定的消极影响。

2.作文在方式方法方面存在的问题

(1)教师的作文评价不够合理

当今的语文教学中作文评价依旧采取的是以老师为中心的评价体制,特别是作文阶段,学生刚开始接触作文,农村老师对学生的信心不足,认为学生们没有自主修改作文的能力,尽管《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学生能自己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但调查发现90%的作文阶段的老师采取的是单一的教师批改的方式,评价主体单一。

当代的评价观要求评价要立足课程促进发展,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方式多样化。

表1师生对于作文评价的认识

学生

对待同学、家长或者老师等对你作文的评价的态度

(1)他们的评价对我非常重要

(2)看看即可

(3)没必要去看

90%

10%

0%

最喜欢的评价方式

(1)同学之间相互评价

29%

(2)由老师来进行评价

20%

(3)由老师、同学、父母共同评价

46%

(4)让父母进行评价

5%

教师

在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时所采用的方式

(1)生于生之间相互点评学习

(2)教师进行相应点评

(3)由学生对自我作文进行评价

(4)由家长进行相应点评

39%

25%

27%

9%

在写作文评语时所持的态度

(1)评语应实事求是、严格要求

15%

(2)评语应以点出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为主7%

(3)评语应以鼓励学生为主,多发掘学生写作中的优点78%

根据数据统计:

90%的学生对于同学、家长或者老师对自身作文的评价十分重视;46%的学生最喜欢的评价方式为由老师、同学、父母共同评价。

改变了原来单一喜欢由教师进行评价的情况;教师在评价学生作文时,不再是单一的由自身进行点评,更加注重学生之间和学生个人对作文进行评价,与此同时也会适量结合由家长进行相应点评。

其中,39%的教师在对学生作文进行评价时会让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点评,25%的教师是由自身对学生作文进行点评,27%的教师会让学生对自我作文进行评价,9%的教师会请家长进行相应点评。

绝大部分教师认为写作文评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个性化作文写作水平,占据总人数的97%,但通过现实生活中的观察以及与学生的交流发现,教师的评语出现大同小异的现象。

(2)学生在学写作文时的方式不正确

对习作评改方式的调查,笔者在问卷中设置了“老师评改完作文之后你最关注的是什么?

”、“对老师批改过的作文你会怎么处理?

”和“你喜欢什么样的作文评改方式?

”这三个问题的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

图4学生对习作评改的关注点

从上图中的相关情况来看,我们不难发现,农村学生对习作评改最关注的是自己作文的得分情况,而很少有学生对老师的评语进行关注和重视。

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是部分学生看不懂老师给出的评价,有学生提出:

“老师普遍写的评语就是我的作文中心表达不明显,主题模糊,我不清楚老师到底要表达什么意思。

”而部分同学认为:

“作文写过就行了,为什么还要修改”,或者“老师检查的话我就会修改”,而对于作文的评改方式,他们更喜欢同伴之间互评的这种方式,而且人数的比率超过一半。

这样的方式对于作文的帮助不大。

3.作文在内容方面存在的问题

(1)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形式训练枯燥

一直以来,“写什么”和“怎么写”这两个问题始终成为困扰作文教学的主要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的老师也有意无意的过分偏重于后者。

在作文教学中农村老师总是给学生灌输许多的作文知识、作文技巧,告诉学生的多是如何更好的谋篇布局,在审题、立意、选材等方面给予很多的指导而忽略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进行写作训练的时候,农村教师过于注重作文形式的训练而忽略作文内容的生活化与真实性。

“写作过程中未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一味地强调写作手法和写作技巧,学生按照模板写作文,没有融入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作文只是在白纸上写没有感情的黑字,未写作的真正意义未达到,学生疲于应付。

(2)学生观察能力不够,素材积累不丰富,字词句段积累不够,作文过于口语化

农村的学生缺少语言积累,学生缺少积累写作素材的方式。

艺术来源于生活,有素材可用是写作的前提。

所以作文阶段学生在生活中存在着不够留心周围事物,没有及时积累写作素材,存在为了写作而写作的问题。

根据调查结果可看出,大部分学生看着作文书上的范文参考着写,只有少部分不看直接写。

“在书上看到自己喜欢的字词句段,你会怎么做?

”25%的学生选择多读几遍,70%的学生选择摘抄积累。

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在写作时需要参照范文,近50%的学生都喜欢买参考书作为写作前的参考。

并且根据我参与的实习情况来看,学生的写作大多都是流水账式的口语化文字,有部分原因是在作文阶段学生的字词句段积累不足。

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需要重点地指导学生首先在说话时做到有序、清楚、完整,再逐步引导他们把规范的口语转化为书面语,这样学生就不会出现在有内容可写的情况下,不知道使用何种方法进行恰当地表达的现象。

二、马卡小学作文教学困境制约因素分析

(一)学生因素

1.写作技巧缺乏

写作技巧缺乏是由于学生的词语积累严重不足,导致他们写作文时词不达意。

作文即利用文字表情达意。

一些学生具有较强的口述作文的能力,然而他们具有非常差的文字表达能力,写作时活力与生机不足。

写作过程中的病句,通常是日常说话不重视纠正语病,不擅长灵活运用所积累的语言引起的。

因此,加强语言表达,多写,离不开语言的积累,这是十分重要的。

现在有不少学生在作文和日常生活中喜欢使用一些网络语言,像“美眉”、“JJ”、“稀饭”(喜欢)、“KPM”(肯德基、比萨饼和麦当劳的总称)、“酱紫”(这样子)、“8147”(不要生气)之类的话。

但是,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兴语言现象,还存在很多不规范现象。

2.缺乏生活体验

由于学生缺乏生活体验,导致他们在写作过程中感觉无东西可写。

作文源于观察,源于生活,源于体验。

目前,大部分学生均为独生子女,考虑到安全,父母过于袒护孩子,夏天不会让孩子下河捉鱼、洗澡,不让孩子捉知了,使他们丧失了体验夏季的乐趣;冬天孩子不会体验到打雪仗、堆雪人的感受;同时由于经济生活条件的提高,使孩子不会体验到秋季到田间偷摘水果的经历;并且不会感受到邻里之间的关爱与帮助等等。

喜怒哀乐正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而文学作品正是为了体现人类的情感。

这样,由于学生缺少必要的生活体验,使得他们的习作就像无源之水,头脑中一片空白,作文过程中只是胡拼乱凑,敷衍了事。

如学生写《20年后的……》结果就有很多学生写20年后,同学们相会后,如何大吃海喝,如何玩乐……这样的作文教学指导教师既没有达到习作训练目的,也没有很好的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作适当引领。

3.写作兴趣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写作兴趣不高,就无法充分投入到写作状态中去,就无法调动大脑的积极思考。

学生由低年级的看图写话过渡到中年级的习作状态,对一切都有新鲜感。

但是由于应试教育的存在,学生写作文时就附加了诸多条条框框,再加上老师的指导失当,学生写作时往往丧失了自己的主体地位。

他们严格地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固定的模仿着例文的开头、结尾,更有甚者一味地抄袭或仿写,完全没有自己的感受、自己的情感。

没有培养出学生的写作兴趣,到了高年级大部分学生越来越不喜欢作文,问及他们为什么不愿写作文,回答往往是:

不知说什么、达不到老师要求的字数、上作文课没意思、得不到较高的分数,越写越没劲。

学生存在应付的心理来写作文,除了老师布置的课本上习作,自己根本不主动去写,即使偶尔写篇日记,也是老师强制要求的。

所谓的日记大多都成了一周一写的周记,即便如此,大多学生也是抱着写完交差的心态来完成。

(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教育理念落后

教师没有将自已定位为“主导者”的角色,认为协助学生审题后,习作是学生自己的事,应该放手让学生写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教师认为跟踪指导会打断学生思维,所以没有提供支持,让学生自己构思、完成。

但是在写作前,教师会帮助学生分析题目,设定框架,这样有助于刚学习作的孩子,但是也会造成学生作文的模式化,容易雷同。

此外,在目前的作文教学中,很多教师由于工资、生活、事业等的不如意、作文指导收效不明显、自身作文指导能力不高等原因,丧失了一种指导的动力,从而导致在作文的教学中总是浑浑噩噩,心不在焉,不肯花时间去学习新理论,去研究作文的教学方法,去指导学生的习作,从而造成小学作文教学效率的低下。

2.教学方法俗套

教师教学方法过于传统,即:

教师出题,学生写作,然后上交。

但是,学生在习作时,教师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导致很多学生机械参考范文,导致学生很依赖参考书籍。

而教师没有找到新型的更有效的教学方式来改变这一现状,课堂上很少运用多媒体等直观手段进行作文教学,没有为学生提供观察的空间。

大部分教师没有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3.教师缺乏对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视

在小学课堂上,教师仍然是主角,学生是被动的接受着,在聆听着教师的教诲。

课堂见不到学生是主体,表现为题目教师出,作文标准教师定,学生存在困惑或障碍也无法得到解决,导致学生作文的创造力得不到发挥,受时间和课堂教学的限制,教师通常没有提供小组交流作品的机会,学生对习作成果期待值越来越低。

(三)其他因素

1.习作要求太宽泛

习作要求太具体,会限制学生的写作,将学生的写作牵引到同一个方向,会让学生写出很多雷同的作文。

正是处于这种考虑,我们的编者在编写习作教材时,对习作要求就尽可能的简单,尽可能的宽泛,便于学生自由发挥。

但习作要求过于简单和宽泛后,学生对于习作究竟要求写什么就会很茫然,不知道究竟该写什么。

2.习作与生活应用脱节

编者在编写教材时,未能充分调研小学生的实际情况,看看他们在生活中需要什么样的作文,而是按照自己心目中的写作教学理论,设计了自己认为完美的小学作文教材。

习作的基本属性是工具性和交际性,学习写作的目的也主要是出于个体表情达意和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

可我们小学生作文大部分却是跟生活脱节的,写的作文在生活中能运用的却很少。

我们在小学写的比较多的作文类型为写人、记事、写动物、写景,可这样的文章在我们生活中大部分没办法应用到生活中。

学不能致用,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三、马卡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对策

(一)提升学生写作兴趣

1.开展作文活动教学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挖掘主体潜力,要让学生感觉到“原来写作文这么容易!

”要做到这点,首先就要让学生能自由谈吐,大胆地写,不受约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有什么就写什么,这样学生养成了写日记的好习惯,心里有话就会写下来,难度就降低了。

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练笔和学生一起商量,共同探讨以便更好的修改。

这样,学生完全感受了写作文的整个过程,积累了经验,然后作文要求因人而异。

学生个体千差万别,不可能要求学生的感想、认识深度以及语音运用能力都差不多。

对基础好的学生可以要求高些,对基础差的学生可以降低要求。

不然,会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另外还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要使学生相信自己能写出好文章来。

2.培养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操

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可以使课堂教学生活化,教师在教学中模拟某种真实生活中的场景,将所要教学的内容融进去,让学生在生活化的场景中亲自去体验和感受。

冯卫东和王亦晴在《情境教学策略》一书中认为情景教学是通过语言来描绘某种情境,让学生通过语言创设的情境激发学习的激情,从而调动情感和认知活动。

在习作教学中,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能让学生对写作内容感同身受。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部分习作内容脱离生活,不符合儿童的语言和认真特点,学生很难进入教材习作设定的情境。

吴忠豪在《外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一书中就提出学生写作的内在动力往往来自于实际生活的需要,所谓“学以致用”,写作的目的是为了生活的需要,为了交流的需要。

教师需要在充分发掘教材优势的同时,创设情境,将教材习作与学生生活相联系,激发学生的写作动力。

(二)拓展写作知识的广度和维度

1.进行广泛而有效的阅读

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作文成功的最近通道。

阅读能力是指学生积极涉猎书海,不断接受文化熏陶,主动培养审美情趣,为作文大量储备知识的能力。

一个学生缺乏阅读能力或者说这种能力低下,很难激发作文兴趣。

俗话说: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这话言简意赅地向我们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书读得多,语言积累到一定程度,文章就会写得好,笔下就会生花。

实践告诉我们,大量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阅读其他相关书籍。

既可以继续扩大学生的生活视野,扩宽知识面,又可以引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还可以逐步丰富他们的语言、词汇、写作素材,领会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规律。

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一项时间长,见效相对缓慢的工作,需要师生双方的长期共同合作,积极参与。

教师要有耐心和毅力来培养我们的学生。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还应认真运用好每篇课文的写作方法,指导学生学会仿写,从而帮助学生打开写作思路。

当然,在对学生进行范文指导的过程中,我们应教育学生避免机械地照搬照抄。

仿写其范文部分精言、警句、结构、写作思路等。

学生经过反复多次的仿写练习,掌握了一定的基本方法后,就要鼓励他们采取不同的表现手法反映同一中心的题材,发展求异思维,有效的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2.现代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要提高学生写作的能力,就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多媒体课件集文字、图像、声音等于一体,具有独特的优势。

在教学中恰当使用多媒体课件,积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语言表达、思维想象等综合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如作文要求写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在教学时,利用多媒体编辑了一组“有趣的动物”:

有小鸡、小鸭、小狗等动物可爱卖萌的图片,也有小动物平时生活的小习性、逗人的短视频。

在多媒体营造的氛围中,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各种感官交替使用,他们的表现欲望和兴趣被激发出来,纷纷说起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模样、有趣的事情,作文写起来非常流畅,效果也很好。

(三)熟悉中小学课程标准,分阶段进行写作技巧指导

1.低年级阶段

针对1-3年级的学生来说,口头语言的表达基本是没有问题,关键就在于转化为书面语言。

在生活作文教学的课堂上,要把玩、说、写三要素结合起来,在活动的重点环节和需要表达的地方要及时中断,让学生一边参与活动一边说,当场用简单的文字记录下来。

在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时,要对学生说的话进行评述,并纠正他们的不规范语用语。

低年级写话教学可以从写一句话抓起。

为了避免形式的单调,激发学生写的兴趣,可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如给定一个词语,写一句话日记,比如让学生用“长大”写一句话日记,有学生写到:

“我长大了,一个人睡觉不怕了。

”“我家门前的小树长大了。

”……意思表达得很完整,富有儿童情趣。

也可以让孩子进行随机抄写口语记录的练习。

如从同学、朋友、老师或爸爸妈妈口中听到的一句话都行。

还可以在课堂进行情景性遣词造句,组词成句,扩充句子比赛等练习。

例如,我再教低年级孩子学习“童”这个字的时候,可以按照组词、说话、写话的训练顺序进行听说写的能力的练习。

如“童———童话———我最爱听童话故事了”“,市———超市———我家门口的超市里有许多商品”。

从而逐步引导学生说和写一句完整的话,于此同时也初步培养了低年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中高年级阶段

玩是每个孩子最喜欢的一件事情,是学生与学生交流的重要手段。

在作文中玩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能减轻学生对作文的厌烦感与恐惧感,使得写作在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进行。

在小学阶段,4-6年级的孩子己经J漫慢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形象思维转换,对于活动不像1-3年级的孩子那么憧憬。

因此要抓住好这个关键期,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利用自己的感官,把自己听说到的、观察到的、想象到的记录下来,不限定字数的多少、不强调语言的优美,只要学生通过活动有可写的东西、愿意写就可以。

第一步引导回忆,再现情景。

教师要善于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引导学生回忆,再现所写题材的当时的情景。

如写主题班会、队日活动、文艺演出等,可先唤起记忆,再进行体味,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观其状。

若写《一次难忘的风筝比赛》,教师可以这样引导:

“几天前,我们带着风筝一起到郊外比赛,那天的天气怎么样?

大家的心情怎样?

到达目的地以后,大家又做了哪些事情……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放风筝的全过程。

第二步开拓思路,弄清主次。

教师要指导学生向两个方面努力:

一是学会比较分析,变生活内容为写作内容;二是训练条理思维,变生活思路为写作思路。

如上面提到的《一次难忘的风筝比赛》,教师可做以下启发:

“请同学们写清楚比赛的全过程,重点写几位同学的风筝放得高、以及为什么难忘。

”在作文指导时,教师不宜讲得太多、太死,只宜做大范围、大方向的指导,以免束缚学生的想象与思维。

(四)教师教学技能的创新

1.教师作文专业素养的提升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扎实的语文专业知识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最基本的前提条件。

俗话说“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这也表明,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不可少的条件。

在写作课堂中,教师想要教的好,必须扩大知识视野,不仅要有去全面、系统的专业知识,还要涉猎其他方面的知识。

教师要阅读大量的古今中外的经典名著,一些名家作品,拓宽自己的知识范围。

具有良好文化素养的语文教师,写作教学中能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学生。

同时语文教师还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生活阅历和体验,兼收并蓄,为我所用,让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样写作课才能上得丰富多彩,妙趣横生。

叶圣陶先生说:

“惟有教师善读善写,才能引导学生善读善写。

”由此可见,善于读书,善于写作,是一名语文教师所必须的,也是最基本的素养。

如果一个教师自身不会善于写作,缺乏写作的素养,有何谈去教学生呢?

在习作的训练中,凡是要求学生写的,教师也应能写。

教师要经常“下水”,体会学生是如何写作的以及写作过程中的感受,不仅对学生有示范性作用,也能在指导学生时展开针对性点拨,在这个过程中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进而增强学生写作的能力。

2.有效讲评作文

在传统写作教学的评价中基本上是教师一人大包大揽,这样不仅浪费时间、耗费精力,而且不能及时进行反馈,不仅不能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而且也不利于学生修改作文和学习评价。

那么,写作评价的主体要由教师的独家评议转变为教师与学生一起众说纷纭。

而且《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也提出:

“实施评价,应注意将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之间互相评价三者相结合。

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因此,写作教学评价的主体应该实现多元化,多元化的评价主体不仅能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还可以提高写作的能力。

(1)教师评价

教师评价是学生和教师间的作文交流,对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的评价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例如全部批改、部分批改或当面批改等。

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评价可以不必面面俱到,可以选择作文中一个或者两个侧重点来重点评价或者专项评价。

比如在一次写作训练中,可以评价写作材料的选择或写作结构的安排,或者评议写作的遣词造句等。

但是教师必须做学生作文的第一读者,了解学生作文中的优点与不足,做点拨式评价。

教师评价就是要引导学生能够掌握作文修改的能力,养成文不厌改的好习惯。

但是教师在评价的过程要注意:

评价的目的要从甄别选拨转向对学生的赏识激励。

评价要有目的性,然而评价的目的不仅仅是甄别学生作文的优劣,而是提高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