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产业背景下的艺术设计思维方式Word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344315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意产业背景下的艺术设计思维方式Word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创意产业背景下的艺术设计思维方式Word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创意产业背景下的艺术设计思维方式Word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创意产业背景下的艺术设计思维方式Word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创意产业背景下的艺术设计思维方式Word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创意产业背景下的艺术设计思维方式Word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创意产业背景下的艺术设计思维方式Word下载.doc

《创意产业背景下的艺术设计思维方式Word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意产业背景下的艺术设计思维方式Word下载.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创意产业背景下的艺术设计思维方式Word下载.doc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及特征

文化创意产业概念来源于英文CreativeIndustries或CreativeEconomy,最早的萌芽出现于1912年,德国著名经济史及经济思想家约瑟夫·

熊彼特(JosephAloisSchumpeter)指出,现代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不是资本和劳动力,而是创新,而创新的关键就是知识和信息的产生、传播、使用。

199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文化创意产业定义为:

以艺术创造表达形式、遗产古迹为基础而引起的各种活动和产出,具体包括文化遗产、出版印刷业的著作文献、音乐、表演艺术、视觉艺术、音频媒体、视听媒体、社会文化活动、体育和游戏、环境和自然等十大类。

由于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地域文化以及发展战略的各不相同,其内涵和重点也各有不同,文化创意产业又称为创意经济、版权产业、创意工业、创意产业、文化产业。

日本的文化创意产业包含:

内容制造产业、休闲产业和时尚产业;

英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包含:

产品、服务和艺术和工艺;

新加坡的文化创意产业包含:

文化艺术、设计和媒体;

美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包含:

核心版权产业,交叉产业,部分版权产业和边缘支撑产业;

香港的文化创意产业包含:

文化艺术、电子媒体和设计;

丹麦的文化创意产业包含:

电影产业、音乐产业、新兴媒体的内容生产和文化产业;

而韩国将文化创意产业界定为与文化商品生产、流通、消费有关的产业。

2004年,国家统计局发布制定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中将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界定为:

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

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凯夫斯(Caves)在《创意产业经济学——艺术的商业之道》中,为创意产业归纳了七个特点:

第一,创意产品具有需求的不确定性;

第二,创意产业的创意者十分关注自己的产品;

第三,创意产品不是单一要素的产品,其完成需要多种技能;

第四,创意产品特别关注自身的独特性和差异性;

第五,创意产品注重纵向区分的技巧;

第六,时间因素对于一个创意产品的传播销售具有重大意义;

第七,创意产品的存续具有持久性与营利的长期性。

英国经济学家约翰·

霍金斯(JohnHawkins)在《创意经济》一书中明确指出,全世界创意经济每天创造220亿美元,并以5%的速度递增。

在一些国家,增长的速度更快,美国达14%,英国为12%。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种产业,通过文化产品的生产、传播、消费提供就业、增加出口、提高税收、创造财富,形成了一股巨大的创意经济浪潮,席卷世界,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国际产业发展的新热点和新趋势,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城市综合竞争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二)中国创意产业的发展及现状

自创意产业的概念引入中国以来,已经获得了巨大的发展。

1992年国务院办公厅综合司编著的《重大战略决策——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一书,明确使用“文化产业”一词,是政府主管部门第一次使用“文化产业”概念。

2000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第一次在中央正式文件中使用了“文化产业”这一概念,提出了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加强文化市场建设和管理,推动有关文化产业发展的任务和要求。

2002年11月的十六大报告中,则明确提出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开启了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新阶段。

2006年则是中国创意产业的元年,2007年创意产业的“产业聚集”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在产业走向集聚的大背景下,中国的创意产业持续升温,并在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导下,呈现出新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态势。

2009年7月国务院颁布《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从政府的层面上将文化产业作为战略性的产业,提出重点发展“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等产业”;

10月,创业板在深交所开盘交易,意味着民营文化企业获得同等竞争地位,并且有机会获得上市融资与发展。

目前国内已经形成了一些区域性的创意产业链,比如北京的798艺术区,上海的泰康路艺术街,深圳的大芬油画村等。

根据商务部发布的《2008年文化产品及服务出口状况年度报告》显示,中国文化产业总量增加值大约将近7600亿,比2007年的6412亿元增长了18.5%,核心文化产品进出口总额达158.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6%。

但是,由于认识不明晰等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创意产业尚处于发展的萌芽期,就当前来讲,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存在如下问题:

第一,应对国际竞争的能力差。

加入WTO后,按照国民待遇和市场准入原则,逐步放宽了外国产品和企业进入我国市场的限制。

就文化创意产业来看,目前日本、韩国等国的动漫画、电脑互动游戏等产品在我国占据了很大的市场份额,国际上一些著名的文化、传媒、影视业巨头更是携资本、品牌、渠道等优势开始大规模进入我国市场,这对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既是机遇,更是严峻的挑战。

第二,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由于大多数国内企业在技术上缺芝自主创新能力,一方面,对于那些利润高的产业,由于缺乏技术,只能处于产业链低端,在付出资源损耗、环境污染等巨大代价后,换来的却只是极少的利润;

另一方面,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吸引国内投资的热点,出现大量低水平重复建设,这些廉价产品大量销往海外,导致其他国家对我国出口产品的反倾销调查愈演愈烈,损害了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

第三,创意人才严重缺乏。

我国创意产业并不缺乏生产能力,也不缺乏畅通的物流渠道和消费市场,发达的销售网络和数以亿计的消费人群正在吸引全世界的目光。

但是,我国创意人才却极端匮乏,人才总量、结构、素质都不能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使得创意产业链的发展从上游就发生断裂。

二、艺术设计是文化创意产业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创意产业是在全球化的消费社会背景中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产业,被公认为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朝阳产业”或“黄金产业”。

从世界各国划分文化创意产业范围来看,艺术设计产业本身就属于其中的一部分,文化创意产业大部分部类都与艺术设计是紧密联系的。

设计不仅本身是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通过设计对国民经济各产业的渗透,能够促进产品的更新换代,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大幅度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从而使其它产业也创造出新的经济增长点。

由于它对产品的知识含量、成本、质量等具有预先的决定性作用,已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艺术设计走向规模化和产业化,是设计劳动的商品化、社会化过程,是市场经济和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因此,艺术设计作为文化创意产业链中的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提高到国家文化产业结构整体布局中去重新审视和定位。

(一)内容生产

艺术设计涉及到的内容生产主要有动画、漫画、影视及其衍生产品的生产。

从现状来看,我国文化产品明显表现为缺乏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美、日、韩的影视动漫等文化产品充斥中国市场,而中国本身自有的文化资源,花木兰、宝莲灯、宝葫芦等反而在境外影视制造基地焕发了生命力,这些产品反过来进一步抢滩中国市场。

(二)品牌的树立与推广

在所有的软实力中,品牌又是高端的软实力。

在树立与推广品牌企业的过程中,艺术设计对企业品牌形象和企业文化起到特殊的“包装”作用,如以VI(企业视觉形象识别系统)为核心的CI(企业形象策划)的导入等。

(三)促进文化消费

艺术设计业促进文化消费主要是通过广告、网络形象、旅游环境、旅游产品设计、会展设计、形象推广等引导、激发文化消费热情,创造较好的文化消费环境,引导提高文化消费水平和质量。

(四)提高文化产品的附加值

高附加值商品是企业追求的目标,通过对高附加值商品特征的把握,提出利用人性化设计、增加产品文化含量和艺术含量、创新设计、绿色设计等提高商品的附加值的设计方法在文化产品的生产中起到增加产品附加值的作用。

三、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艺术设计的创新性思维

文化创意产业是以创意设计为核心的生产领域,是文化艺术设计和商品生产的结合,它推崇创新与个人创造力,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

厉无畏在《创意产业导论》中提出,“创意产业内涵的关键是强调创意和创新,从广义上讲,凡是由创意推动的产业均属于创意产业”。

设计思维是形象意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统一,是人类目的理性、科技理性、人文理性的统一,符合时代背景发展的思维方式是艺术设计活的血脉和创造的原动力。

设计思维作为指导设计行为表现的基本条件,积极服务于设计认识从开始到结束的过程中,促进着设计行为、方式方法的有效发展。

(一)创新性思维的内涵

所谓创新性思维,是指人们打破常规,综合有关信息,按科学思路,借助联想、想象、灵感进行重新建构,在相似的推移中萌发新的思想,寻找新的现象、新的发现,从而形成新颖、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思维过程。

整个设计的过程就是创造性思维形成设计构思并付之生产的过程,每一件创新产品的开发构想,每一种别出心裁的广告和包装设计,每一项不落俗套的艺术设计,都是在创新性思维的指导下完成的。

创新性思维不受时空的限制,也不受概念成贵的约束,其终极目的就是要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场合颠筱那些所谓的经典化、标准化、流行化的方式,构建出一个含有新鲜生活观念、新市场、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新型表达系统。

创意产业提供的文化创新与科技创新一起,构成提升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的两大引擎,创意产业的创新不仅指思想、技术、文化的创新研发,而且注重对管理、体制、机制、环境、法制的优化升级,从而促进所有行业、产业价值链的高端具有自主创新、持续创新的能力。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设计活动形态也由现实设计实践转向虚拟设计实践,设计思维方式从静态的实体型思维方式转向动态的关系型思维方式。

创意产品是新思想、新技术、新内容的物化形式,特别是数字技术和文化、艺术交融和升华,技术产业化和文化产业化交互发展的结果。

设计师从新的角度,采用新的观察方法去分析熟知的事物,从而创造出具有个性和魅力的想法。

文化创意产业一旦失去创新,就会失去在产业链上进行价值分配的控制地位和创造价值的基础以及参与市场竞争的竞争力,也就失去了生命力。

(二)创新性思维的培养

时至今日,创新性思维的提法并没有过时,而且越发显得具体和深刻。

艺术设计的本质是创造与沟通,面对着新的科学技术革命,世界一体化的趋势决定了这个时代的设计必须具备创新精神和强烈的创造意识。

香港著名设计师靳埭强认为“用工具辅助设计,用人脑进行设计”、“设计思想是关键”,计算机作为信息时代重要的技术工具,仅仅是一种辅助工具,设计的灵魂还是思维,人永远是艺术设计思维的主体,培养创新性思维方式对于设计者来说,是一切优秀设计的基础。

1、借鉴融合是设计创新的常用方法

借鉴其它领域和横向学科的成果,借鉴一切社会和自然科学的成功经验,借鉴大自然所有事物和现象的合乎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及美的构成,融合社会、自然、科学、文化、技术、艺术的精华,是设计创新的常用方法。

一件成功的设计往往是通过合理的、领先的、独创的设计整合,使各种相关的现代技术与艺术风格有机的触合在一起,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独特产品。

比如,现在的手机产品就是现代工业产品融合各种技术成果和造型艺术的典型产品。

艺术设计的融合还表现在将古今中外的各种文化、意识、风格的优秀品质通过进一步优化提炼,将它们应用于设计创新上。

借鉴和融合大自然的造化是人类造物的主要方法之一,大自然创造的许多奥妙和机理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信息宝库,仿生设计就是人类借鉴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设计结果”。

除此之外,设计创新还要借鉴文学、音乐、诗歌、舞蹈等方面美的“意识流”,并将它们通过视觉设计的方法融合在设计中,从而创造出符合高科技时代的高情感创新产品,来满足现代社会的时代需求。

2、观察、分析、整合是创新性思维获得的前提

观察是创新性思维方向的定位依据,分析是对创新性思维定位的论证和选定,整合是创新性思维结果的保证。

艺术设计的创新性思维是一种有目的性的思维过程,创新设计的本质是满足人们的现实要求和潜在要求,所谓“需求是构思之母”。

而人们的需求则是多种多样、无穷无尽的。

如何进行不断的创新设计来满足人们的社会、生活、发展的合理要求以及用什么样的创新产品来达到设计目的,要求设计师不断地观察社会和分析人们的生理和心理活动,发现人们对物品的希望所在。

3、团队努力是创新性思维的源泉

设计是大工业社会的产物,大工业生产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分工合作,团队集体协同工作。

作为大工业生产最后结果,创新设计工作同样具有这一特点。

一件成功的设计的实现,往往是集体努力的结果。

艺术设计的创新不同于科技创新,它实际上是将科技成果转化为人们所需要的生活实用物品。

作为世界上设计业领先的日本,绝大多数的优质创新设计都是集体设计、共同协作努力的结果。

一方面,设计所需知识的宽泛性、复杂性和综合性必须依靠集体的智慧来完成;

另一方面,集体研究共同分析,有利于相互的思维启发,容易形成设计的突破创新。

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应该具备很好的集体精神和团体意识,只有具备与他人共同配合、共同努力、共同工作的素质,才能成为真正合格的设计师。

参考文献:

[1]厉无畏、王慧敏.创意产业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机理·

模式·

路径[J].中国工业经济.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2006.11

[2]张京成.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07[M].北京:

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3]金元浦.当代世界创意产业的概念及其特征[J].电影艺术.北京:

电影艺术杂志社,2006.03

[4]刘建民、徐静、聂晶磊.创意格局与创新策略[M].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5]映雪、梅林.设之“计”思之“唯”[J].美术观察.北京:

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07

[6]厉无畏.创意产业导论[M].上海:

学林出版社,2006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