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题库第一二章 辩证唯物主义原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44401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78 大小:70.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题库第一二章 辩证唯物主义原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马克思题库第一二章 辩证唯物主义原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马克思题库第一二章 辩证唯物主义原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马克思题库第一二章 辩证唯物主义原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马克思题库第一二章 辩证唯物主义原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马克思题库第一二章 辩证唯物主义原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8页
马克思题库第一二章 辩证唯物主义原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8页
马克思题库第一二章 辩证唯物主义原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8页
马克思题库第一二章 辩证唯物主义原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8页
马克思题库第一二章 辩证唯物主义原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8页
马克思题库第一二章 辩证唯物主义原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8页
马克思题库第一二章 辩证唯物主义原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8页
马克思题库第一二章 辩证唯物主义原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8页
马克思题库第一二章 辩证唯物主义原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8页
马克思题库第一二章 辩证唯物主义原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8页
马克思题库第一二章 辩证唯物主义原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8页
马克思题库第一二章 辩证唯物主义原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8页
马克思题库第一二章 辩证唯物主义原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8页
马克思题库第一二章 辩证唯物主义原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8页
马克思题库第一二章 辩证唯物主义原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8页
亲,该文档总共7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题库第一二章 辩证唯物主义原理.docx

《马克思题库第一二章 辩证唯物主义原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题库第一二章 辩证唯物主义原理.docx(7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马克思题库第一二章 辩证唯物主义原理.docx

马克思题库第一二章辩证唯物主义原理

第一、二章辩证唯物主义原理

一、单项选择题

1、哲学是(B)

A、“科学之科学”B、关于自然、社会、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C、解答一切疑问、穷竭一切知识的科学D、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哲学作为世界观的学问是指(C)

A、人人具有的世界观B、仅指无产阶级世界观

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D、科学的世界观

3、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C)

A、17世纪40年代B、18世纪40年代

C、19世纪40年代D、20世纪40年代

4、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是(B)

A、工业革命B、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

C、蒸汽机的发明D、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5、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B)

A、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B、德国古典哲学

C、英法空想社会主义D、现代西方哲学

6、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最主要的特征是(B)

A、阶级性B、实践性C、科学性D、革命性

7、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C)

A、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B、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D、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

8、庄子说:

“是亦彼也,彼亦是也”这是一种(A)

A、只见联系不见区别的相对主义观点

B、只见区别不见联系的形而上学观点

C、变化发展的观点

D、普通联系的观点

9、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涝灾害,这是由于降水量过大所造成的,同时也与长江上游流域的森林砍伐过量,水土流失严重,河床淤积有关。

从因果关系来看,这是(B)

A、一因多果B、一果多因

C、同因异果D、多因多果

10、主张人的认识是“求诸于心,不假外求”,这是(B)

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D、一切唯心主义共有的观点

11、联结人与自然的中介是(B)

A、地理环境B、生产劳动

C、社会关系D、社会意识

1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象是(A)

A、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B、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

C、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D、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

13、“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是从这种总和抽象出来的”。

这种观点属于(A)

A、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B、机械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C、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D、庸俗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14、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C)

A、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B、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C、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D、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15、一切真理都既是相对的又是绝对的,这是(D)

A、相对主义的观点B、不可知论的观点

C、诡辩论的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16、“假象和真象一样具有客观性”,这是(D)

A、形而上学观点B、诡辩论观点

C、折衷主义观点D、唯物辩证法观点

17、对不可知论及其他一切哲学上的怪论最令人信服的驳斥是(A)

A、社会实践B、权威的理论

C、圣人之言D、伟人的真知灼见

18、直接决定人类社会生活过程的是(C)

A、地理环境B、人口状况

C、生产方式D、社会的政治制度

19、社会历史离不开人的活动,因此社会规律(C)

A、是主观的

B、是人可以任意改变的

C、同自然规律一样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对人的活动不起制约作用

20、“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这是(B)

A、神秘主义观点B、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C、唯心主义观点D、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21、社会存在是指(D)

A、地理环境B、人口因素

C、政治制度D、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22、杰出的历史人物对社会历史的发展起(A)

A、加速或延缓的作用B、改变历史发展方向的作用

C、决定性的作用D、改变历史客观进程的作用

23、人在价值关系中(D)

A、只能是价值的享受者B、只能是价值的创造者

C、只能是价值的追求者D、既是价值主体又是价值客体

24、就意识的能动性而言,“人的意识不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这种观点(C)

A、夸大了意识的作用B、是唯意志主义的一种表现

C、是对意识能动作用的一种正确的揭示D、是唯心主义哲学的一种表现

25、“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这是(B)

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26、黑格尔哲学思想的合理内核是(B)

A、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

B、关于普遍联系、运动发展和猜测到事物发展有规律的思想

C、把自己的哲学看成是人类认识的终结

D、意识具有能动性的思想

27、费尔巴哈哲学思想的基本内核是(A)

A、坚持唯物主义原则B、坚持唯心史观

C、坚持人本主义思想D、坚持形而上学思想

28、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C)

A、朴素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唯心主义

B、辩证的唯心主义和历史的唯心主义

C、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D、可知论的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唯心主义

29、“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是(A)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人本主义观点D、科学主义观点

30、以下论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有(C)

A、“天下物皆可理照”B、“理在事先”

C、“事物就是感觉的复合”D、“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人乎”

31、唯物主义的基本形式(D)

A、庸俗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B、古代原子论、近代原子论、现代原子论

C、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32、辩证法的三个发展阶段是(D)

A、经验辩证法、主观辩证法、客观辩证法

B、朴素辩证法、主观辩证法、概念辩证法

C、自然辩证法、社会辩证法、思维辩证法

D、古代朴素辩证法、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现代唯物主义辩证法

33、物质的本质特性是(A)

A、客观实在性B、实物性

C、结构性D、可分性

34、所谓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指(D)

A、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

B、意识是沟通主、客观的桥梁

C、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而内容是主观的

D、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而内容是客观的

35、在意识作用问题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所犯错误是(D)

A、强调物质的决定作用

B、片面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

C、既肯定物质的决定作用,又承认意识的反作用

D、不懂得意识的能动作用

36、运动是物质的(D)

A、发展过程B、活动方式

C、转化形式D、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37、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B)

A、各种物质实体的总和B、多样性的物质统一

C、物质和精神的统一D、主体和客体的统一

38、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C)

A、认识世界多样性的统一B、认识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

C、一切从实际出发D、反对一切形式的二元论

39、一切依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这是(D)

A、把外因作为事物变化根据的形而上学观点

B、否认主观能动性的机械决定论观点

C、右倾机会主义的“唯条件论”观点

D、关于联系条件性的唯物辩证法观点

40、“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A)

A、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辨论

B、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

C、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

D、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41、“一切具体事物和现象的存在、发展都是有条件的”是(C)

A、机械论观点B、形而上学观点

C、辩证唯物论观点D、外因论观点

42、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C)

A、矛盾的同一性决定的B、矛盾的斗争性决定的

C、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D、矛盾的次要方面决定的

43、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C)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C、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D、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44、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A)

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B、坚持斗争就能发展

C、一分为二D、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45、质和事物是直接同一的,这是(A)

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B、唯心主义的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46、《老子》中说: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这表明(A)

A、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B、量变高于质变

C、质变优于量变D、质变和量变互相渗透

47、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形式是(C)

A、事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过程

B、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

C、事物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D、事物不断周而复始循环的过程

48、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内容是(A)

A、自我发展、自我完善B、事物发展的周期性、曲折性

C、既肯定又否定D、既前进又倒退

49、“在对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这种观点属于(B)

A、诡辩论B、辩证法

C、折衷主义D、形而上学

50、“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这种观点属于(A)

A、机械决定论B、神学目的论

C、唯心主义非决定论D、唯物主义决定论

5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观点是(C)

A、唯物主义的观点B、矛盾观点

C、实践的观点D、普遍联系的观点

52、列宁说: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C)

A、辩证法和旧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C、唯物论和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53、“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B)

A、理论高于实践活动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D、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

54、实践高于理论,这是因为实践具有(D)

A、绝对性B、相对性

C、普遍性D、直接现实性

55、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C)

A、人的心灵活动的内省B、客观事物的直观反映

C、客体的能动反映D、对客观事物的选择和重构

56、客观真理是(C)

A、认识主体B、客观存在

C、主体对客体的正确反映D、人的认识中所包含的客观内容

57、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C)

A、观察实验方法B、逻辑推理方法

C、矛盾分析法D、归纳演绎方法

58、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是(C)

A、一切从实际出发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D、解放思想

二、多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的两个结合和统一分别是(B、C)

A、思维与存在的结合与统一

B、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的结合和统一

C、辩证唯物的自然观和辩证唯物的历史观的结合与统一

D、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结合和统一

E、本体论与认识论的结合和统一

2、下列各项属于当代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的有(A、B、C、D、E)

A、空气污染严重B、世界性水资源危机C、森林惨遭破坏

D、物种不断减少E、臭氧层变薄

3、国家同旧的氏族组织相比较具有的显著特征有(A、C)

A、按地域划分民族B、按血缘关系划分居民

C、拥有特殊的武装部队D、拥有居民的自动的武装组织

E、拥有社会管理机关

4、从个人和社会统一的观点出发,人的自我价值在于(C、D)

A、把自己仅仅当作目的而决不作为手段

B、实现不受任何制约的自由选择

C、在对社会奉献中实现自我需要的满足

D、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社会和自我多方面的需要

E、纯粹为满足社会和他人的需要

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的变革,表现在(A、D、E)

A、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

B、提出了阶级斗争观点

C、实现了唯物论与认识论的结合

D、实现了辩证法与唯物论的结合

E、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结合

6、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表明人的本质(B、C、E)

A、是永恒不变的B、是由后天社会实践所决定的

C、是可以变化的D、是先天决定的E、是现实的、具体的

7、人类解放的涵义是指(C、D、E)

A、获得绝对自由B、完全摆脱必然的束缚

C、从自然必然性的奴役下解放出来D、从社会必然性的奴役下解放出来

E、在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面前获得自由

8、人的价值大小取决于(A、D、E)

A、个人对社会贡献的多少B、个人职位的高低

C、个人权力的大小D、社会对个人尊严和需要满足的程度

E、个人对社会所承担责任大小和负责的程度

9、下列表述体现对立统一规律的有(B、C、D)

A、“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善不积不足以成名”

B、“一分为二,节节如此,以至无穷”

C、“无独必有对”

D、“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E、“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0、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有(B、C、D、E)

A、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矛盾的激化

B、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激化

C、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冲突日益尖锐

D、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E、无产阶级已经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11、实事求是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哲学思想,它体现了(A、B、C、D、E)

A、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B、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C、主观和客观的统一D、自由和必然的统一E、思维和存在的统一

12、进入自由王国阶段是指(B、E)

A、摆脱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制约B、摆脱了盲目必然性的奴役

C、成为自然和自己社会关系的主人D、获得完全绝对的自由

E、人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创造自己的历史

13、认识主体和客观之间的关系包括(A、B)

A、改造与被改造的实践关系B、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

C、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关系D、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E、思维和思维产物之间的关系

14、据资料记载,黑猩猩能模仿人的动作,用水龙头取水灭火,可是当它淌过一条小河去灭火时,却不知道可以取河水灭火。

这一事例说明(C、D)

A、黑猩猩的意识是其大脑的机能

B、黑猩猩的意识来源于外部世界

C、黑猩猩的心理与人的意识有根本区别

D、意识是人所特有的,黑猩猩没有意识

E、只要与人长期接触,黑猩猩就能学会人的各种动作

15、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有(B、C、D)

A、整体是各部分的叠加B、整体和部分相互依存

C、整体大于部分的总和D、整体对部分起支配,决定作用

E、部分可以脱离整体而独立存在

16、人的全面发展是指(A、B、C、D)

A、德、智、体、美、劳和谐完整的发展B、个人潜力和智能的最大限度的发挥

C、人的需要的全面丰富和满足D、人的本质的真正的实现

E、人的各种欲望无限制的满足

17、“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这一命题表明(A、B、D)

A、人是社会的主体

B、历史是由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构成的

C、历史发展方向是由人自由选择的

D、历史规律实现于人的自觉活动之中

E、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力量

18、有人说,矛盾的斗争性是指对立双方“势不两立,你死我活”的对抗,这一观点(B、C、D)

A、揭示了矛盾斗争性的深刻含义

B、错误地把矛盾斗争性归结为矛盾斗争的对抗形式

C、用矛盾斗争的对抗形式抹煞了矛盾斗争的普遍性

D、否定了矛盾斗争性是一个广泛的哲学范畴

E、是对矛盾斗争性简要而明确的表述

19、马克思在理论上的两个最伟大贡献是(A、C)

A、剩余价值学说B、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学说

C、唯物史观D、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E、无产阶级专政学说

20、德国古典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是(C、E)

A、叔本华B、哥德C、黑格尔D、尼采E、费尔巴哈

21、下列哲学流派属于人本主义的有(A、C)

A、唯意志主义B、马赫主义C、存在主义D、贝克莱主义E、逻辑实证主义

22、下列哲学流派属于科学主义的有(D、E)

A、存在主义B、生命哲学C、唯意志主义D、实用主义E、逻辑实证主义

23、哲学基本问题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A、C)

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B、世界如何发展的问题

C、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

D、世界的本质是一个还是多个的问题

24、二元论的错误是(D、E)

A、坚持物质决定精神的观点B、坚持精神决定物质的观点

C、反对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观点D、否认世界统一性的观点

E、主张世界上存在两个独立并行的本原的观点

25、不可知论的著名代表是(C、D)

A、黑格尔B、德谟克利特C、康德D、休谟E、赫拉克利特

26、哲学的物质范畴是(C、D)

A、感性地存在着的东西

B、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所认识到某层次的物质形态

C、从具有无限多样的结构、特性的具体形态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D、各种具体事物中抽象概括出的普遍科学概念

E、与实际存在的事物和现象无关的抽象概念

27、意识是(B、E)

A、人脑的分泌物B、人脑的属性和机能C、神的启示

D、“绝对观念”的产物E、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28、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证明(A、E)

A、运动着的物质和时空不可分B、时空和人的认识不可分

C、客观规律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D、物质发展的无限性

E、时空的具体特性是可变的

29、“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著名诗句的深刻哲理是(A、D)

A、物质运动的绝对性B、时空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C、时空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D、运动多样性和单一性的统一

E、运动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30《传习录》记载:

“先生(指明代哲学家王阳明)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

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

先生曰: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看到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

”王阳明这一观点的错误是(A、B)

A、把人对花的感觉与花的存在等同起来

B、把人对花的感受夸大成脱离花的独立实体

C、认为人对花的感觉与花的存在具有同一性

D、主张人对花的感觉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E、肯定人对花感觉的能动性

31、在物质和意识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A、E)

A、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物质决定精神

B、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精神决定物质

C、物质和精神是世界的本质D、精神是世界的本质E、精神对物质有能动的作用

32、脱离人体的手,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手,这说明(A、D)

A、部分依赖于整体B、研究部分毫无意义C、整体与部分毫不相干

D、要从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中去研究事物E、整体等于部分的机械相加

33、“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表明(B、E)

A、时间的重复性B、时间的不可逆性

C、时间的连续性D、时间的客观性

E、时间的一去不复返性

34、发展本质上是(B、C)

A、物质世界的一般变化B、不仅包含量变,而且也包含质变

C、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D、在度的范围内的变化

35、矛盾特殊性原理的重要性在于(B、E)

A、它是辩证法的实质B、它是我们认识事物的基础

C、它是唯物主义的一般原理D、它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E、它是我们解决矛盾的关键

36、割裂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会导致(A、C)

A、庸俗进化论B、诡辩论C、激变论D、折衷主义E、唯心论

37、“白马非马”的命题(B、D)

A、割裂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B、割裂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C、揭示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D、割裂了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E、揭示了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38、下列变化中属于质变的是(C、D)

A、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时期进入到垄断时期

B、人由中年进入老年C、货币转化为资本

D、从动物心理发展到人的意识E、人的认识由感觉到知觉再到表象

39、因果联系是(B、D)

A、人的心理习惯

B、事物之间前后相继、彼此制约的关系

C、人们整理感觉材料的先天形式

D、一种包括时间顺序在内的一种现象必然引起另一种现象的本质联系

E、一切先后相继的两种现象之间的联系

40、现象和本质的统一表现(C、E)

A、本质从属于现象B、任何本质都是现象的表现

C、任何本质都要通过现象来表现D、任何现象都要通过本质表现出来

E、任何现象都是本质的表现

41、在大风扬起的尘土旋涡中,没有任何一个尘土分子的分布是偶然的”

这种观点是(A、E)

A、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B、把因果联系与必然联系相混淆

C、唯心主义的非决定论D、把一切现象看成是纯粹偶然的

E、把一切现象看成是必然的,否认偶然性的存在

42、系统论和唯物辩证法的关系是(D、E)

A、系统论不能取代辩证法B、唯物辩证法可取代系统论

C、系统论高于唯物辩证法D、系统论证实和丰富了唯物辩证法

E、系统论和唯物辩证法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43、辩证唯物主义认为: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是(B、C、E)

A、内容和形式的关系B、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

C、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D、理论指导实践的关系E、价值关系和审美关系

44、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B、C)

A、前者是可靠的,后者是不可靠的B、它们的内容归根结底都来自实践

C、前者是源,后者是流D、前者是科学的,后者不是科学的

E、间接经验是直接经验的补充

45、下列认识属于理性认识的有(A、D)

A、万有引力定律B、闻到了玫瑰的清香C、看到太阳东升西落

D、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E、水从高处往低处流

46、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会导致(A、D)

A、经验论B、天才论C、诡辩论D、唯理论E、目的论

47、“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谬误”。

这句话意味着(B、D)

A、任何真理都不存在绝对的因素

B、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C、真理和谬误是认识过程中的两个阶段

D、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领域内才有绝对意义

E、真理和谬误没有确定的界限

48、下列命题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有(A、B、D、E)

A、我思故我在B、存在就是被感知

C、物是绝对观念的外化D、万物皆备于我E、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49、下列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A、B、C)

A、世界是绝对精神的产物B、天命主宰人间世界

C、理念决定世界D、天才英雄人物的意志决定一切E、存在就是被感知

50、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主要缺陷是(A、B、C、D、E)

A、把原子的属性看成是物质的一般属性

B、把特殊的物质形态误认为是物质一般

C、把物质归结为某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D、不了解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E、否认了物质世界的多样性

5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关系是(A、B、E)

A、多样性中包含着统一性B、统一性存在多样性之中

C、多样性和统一性根本不相容D、统一性存在于多样性之外

E、统一性以多样性为前提并通过多样性表现

52、下列哪些说法表示了时间一维性(A、B、C、D)

A、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B、失落黄金还能得,错过光阴无处寻

C、光阴好比河中水,只能流去不能回

D、莫说时候早,一去没处找E、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53、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是指(B、D)

A、时间和空间的不可分割性B、时间和空间特性的可变性

C、时间和空间概念的可变性D、时间的特性受物质运动具体特性的制约

E、时间和空间同物质运动的不可分离性

54、人脑和意识的关系是(A、B、D、E)

A、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意识是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