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题库唯物论与辩证法 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570025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题库唯物论与辩证法 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一章题库唯物论与辩证法 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一章题库唯物论与辩证法 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一章题库唯物论与辩证法 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一章题库唯物论与辩证法 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一章题库唯物论与辩证法 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一章题库唯物论与辩证法 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一章题库唯物论与辩证法 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第一章题库唯物论与辩证法 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第一章题库唯物论与辩证法 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章题库唯物论与辩证法 1.docx

《第一章题库唯物论与辩证法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题库唯物论与辩证法 1.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一章题库唯物论与辩证法 1.docx

第一章题库唯物论与辩证法1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C)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2.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是(D)

A.朴素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庸俗唯物主义

B.原子论唯物主义,气本体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C.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列宁的唯物主义,毛泽东的唯物主义

D.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3.意识的本质是指它是(C)

A.人脑主观自生的B.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

C.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D.可以脱离被反映者

4.物质和意识关系是(D)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没有反作用

B.物质决定意识,物质对意识有能动作用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也决定物质

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5.世界的统一性在于(B)

A.它的存在性B.它的物质性C.它的可知性D它的矛盾性

6.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到;只要想得到,就能办得到。

”这种说法从哲学上看是(A)

A.坚持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B.坚持客观唯心主义的表现

C.坚持唯物辩证法的表现D.坚持形而上学的表现

7.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

“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

”这段话表明人的意识具有(B)

A.客观性   B.能动性   C.对象性  D.任意性

8.“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个命题表明(A)

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B.脑是意识的源泉

C.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D.意识是人脑特有的物质

9.我国哲学家范缜说:

“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这是(C)

A.唯心主义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点

C.唯物主义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10.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D)

A.实物性B.客观的规律性C.内部的矛盾性D.客观实在性

11.辩证法所要回答的是(C)

A.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B.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C.世界的状况是怎么样的问题D.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

12.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C)

A.事物的普遍联系B.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C.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其内部矛盾D.经过量变过渡到质变

13.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C)

A.唯物辩证法的范畴体系B.矛盾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的观点

C.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D.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

14.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B)

A.质量互变规律B.对立统一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D.联系和发展的规律

15.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C)

A.观察实验的方法B.逻辑推理的方法

C.矛盾分析的方法D.归纳和演绎的方法

16.辩证法所说的矛盾是(D)

A.对同一事物有两种不相容的判断B.思想与客观事物的不相符合

C.对立双方相互联结、相互转化的趋势D.对立统一关系

17.古人说:

“白马非马”,这种说法的错误在于它割裂了(B)

A.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的关系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18.矛盾问题的精髓是(B)

A.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问题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

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问题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问题

19.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B)

A.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D.矛盾的对抗性和非对抗性

20.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原理在方法论上应坚持(C)

A.均衡论B.一点论C.重点论D.二元论

21.区别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B)

A.事物变化持续时间的久暂B.事物量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C.事物变化的显著与不显著D.事物质变是否引起新的量变

22.在工作中防止“过”和“不及”的关键在于(D)

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B.认识事物的量

C.确定事物的质D.把握事物的度

23.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的发展是(C)

A.直线前进的过程B.不断回到出发点的过程

C.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D.不断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

24.我国现代化建设实行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方针的理论依据是(A)

A.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B.主次矛盾相互转化的原理

C.量变引起质变的原理D.事物的变化幅度的大小原理

25.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指导下,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这体现了(B)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C.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26.“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这是一种(D)

A.不可知论的观点B.相对主义的观点

C.庸俗主义的观点D.形而上学的观点

27.“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这句话强调的是(B)

A.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B.外部条件对事物发展有重要影响

C.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D.内因和外因共同推动事物发展

28.“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

这是一种(C)

A.形而上学的观点B.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

C.唯物辩证法的观点D.激变论的观点

29.“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强调的是(D)

A.要承认事物的客观性B.要承认事物运动的规律性

C.要注重分析矛盾的普遍性D.要注重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30.我国古人表述的“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的观点是(D)

A.唯物主义观点B.唯心主义观点

C.辩证法观点D.形而上学观点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理论来源的是(BCD)

A.哲学史上所有的优秀成果B.德国古典哲学的优秀成果

C.黑格尔唯心辩证法的“合理内核”D.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

E.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综合成果

2.哲学是(ABE)

A.世界观的理论体系B.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C.包罗万象的“科学之科学D.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E.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3.在下列命题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是(ABDE)

A.我思故我在 B.存在就是被感知

C.物是绝对观念的外化 D.万物皆备于我

E.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

4.意识的本质是(AD)

A.大脑的机能B.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

C.人脑中进行的各种生理过程D.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E.“绝对观念的产物”

5.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关系是(ABDE)

A.多样性中包含着统一性

B.统一性存在于多样性之中

C.多样性和统一性根本不相容

D.统一性以多样性为前提并通过多样性表现出来

E.没有多样性就没有统一性

6.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BCDE)

A.矛盾特殊性寓于矛盾普遍性之中B.矛盾普遍性寓于矛盾特殊性之中

C.共性和个性的关系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E.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7.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ABC)

A.“天不变,道亦不变”

B.“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C.“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

D.“光阴一去不复返”

E.“蛋白质在每一瞬间既是自身,又是别的东西“

8.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引起质变的哲学道理有(ABC)

A.九层之台,起于累土B.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D.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E.因祸得福,转败为胜

9.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ABE)

A.世界上一切事物和现象是普遍联系还是彼此孤立

B.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是发展变化还是凝固不变

C.世界的本质是物质还是精神

D.世界是可以认识还是不可以认识

E.承认还是否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10.下列说法体现正确对待矛盾特殊性原理的有(BCD)

A.物极必反,相反相成B.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C.因时制宜,因地制宜D.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E.退避三舍,声东击西

11.辩证法发展的基本阶段是(BDE)

A.思维辩证法B.朴素辩证法C.自然辩证法

D.唯心辩证法E.唯物辩证法

12.辩证的否定是(ABCDE)

A.事物的自我否定B.事物的发展环节

C.事物联系的环节D.扬弃

E.事物发展的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

13.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在本质上是指(BE)

A.物质世界的一般变化B.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C.同一事物的简单重复D.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

E.事物的前进上升运动

14.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认为(ACE)

A.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以事物之间的确定界限为前提的

B.事物之间的界限是模糊不清的

C.联系是相互区别的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

D.事物之间存在固定不变的界限

E.事物之间的界限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15.割裂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会导致(ABCD)

A.庸俗进化论B.激变论C.冒险主义

D.改良主义E.庸俗唯物主义

三.辨析题

1.唯心主义的观点全都是荒谬的,是没有任何价值的胡说。

2.唯物主义是可知论,唯心主义是不可知论。

3.二元论在本质上讲是折中主义。

4.正确意识的根源是客观事物,错误意识则是人的头脑主观自生的

5.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程度大小,归根结底取决于人的自觉努力程度

6.物质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物体

7.乌鸦报丧、喜鹊报喜体现了联系的客观性

8.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看其变化是否显著。

9.矛盾的普遍性体现人们可以随意制造和消灭矛盾。

10.“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

四、材料分析题:

(一)

材料1:

“水是万物的本原或始基,而地则是一个圆筒浮于水上,天水也是水,万物生于水而归于水,水是不变的本体。

”“气是万物始基,这气使我们结成一体,整个世界也是一样,由气息包围着。

材料2:

“在整个宇宙里只存在着一个实体,这个唯一的实体就是物质”,“人与其他动物一样只不过是一部机器,人的一切活动都是机械活动”。

自然就是由各种元素所构成的物质世界。

人也是由元素组合的结果,甚至怪物也是元素组合而成的。

请回答:

材料1、2各反映了什么哲学倾向?

每一倾向的优点和缺陷各是什么?

(二)

从古到今的哲学家们都承认,人们所感知的世界存在着千姿百态、复杂多样的事物和现象,并力求探索世界万物共同的本质、本原,都有各自不同的看法。

现将有关材料摘录如下:

材料1:

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这是因为万物都是以湿的东西为养料,热本身就是从湿里产生、靠湿气维持,物的种子都有潮湿的本性,而水则是潮湿本性的来源。

材料2:

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数是万物的本原,万物的本原是一。

“从数目产生出点;从点产生出线;从线产生出面;从面产生出立体;从立体产生出感觉所及的一切物体,产生出四种元素:

水、火、土、空气.这四种元素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互相转化,于是创造出有生命的、精神的、球形的世界。

材料3:

近代英国哲学家霍布斯认为,物质世界是一个大机器,是各种机械的集合,一个活生生的人也不过是一架完全按力学规律运动的机器而已,心脏不过是发条,神经不过是游丝,关节不过是些齿轮,甚至连欲望、愤怒、爱情、恐惧等情感活动,也是纯粹机械原因引起的。

材料4:

 19世纪德国人杜林认为:

“包罗万象的存在是唯一的”,即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存在。

XX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材料5:

 恩格斯指出:

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

请回答:

(1)材料1、2的不同哲学倾向和共同特点。

(2)材料3、5的共同哲学倾向和不同点。

(3)材料4、5的不同哲学倾向。

(4)材料5与材料1、3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三)

材料1:

“有理则有气”,“有理而后生象,有象而后有数”。

(程颐)

材料2:

“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只在这里。

”(朱熹)

材料3“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荀子)

材料4:

“万物皆有理”,“理不在人,皆在物”。

(张载)

请回答:

(1)上述材料的观点相同吗?

都代表了哪些观点。

(2)材料3和4说明了什么哲学原理。

(四)

材料1

“表象不是头脑的(生理的、心理的、心理物理的)机能,”“思维也不是头脑的产物,甚至也不是头脑的生理机能或一般状态。

”(阿芬那留斯)

材料2

“存在就是被感知”(贝克莱)

材料3

“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似的特性、反映的特性,这是合乎逻辑的。

”(列宁)

材料4

“天才们无论怎样说大话,还是不能凭空创造,描神话鬼,毫无对证,本来可以专靠了神思,所谓“天马行空”似的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也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就是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增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

”(鲁迅)

材料5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马克思

请回答

(1)材料1、2的观点对吗?

为什么?

(2)材料3、4、5涉及了什么问题,阐述了哪些哲学原理。

(五)

材料1:

先生(王阳明)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

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

先生曰: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传习录》)

材料2:

哲学上两条基本路线的区别: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呢?

还是从思想和感觉到物?

恩格斯主张第一条路线,即唯物主义路线”。

材料3:

“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它的最终结果,这些原则不是被应用于自然界和人类历史,而是从它们中抽象出来的;不是自然界和人类去适应原则,而是原则只有在适合于自然界和历史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

请回答:

(1)上述材料说明在认识路线上存在那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

(2)材料1、3表明的基本思想一致吗?

试用哲学原理分析它们各自的观点

(六)阅读下列材料:

一些中国古代思想家认为:

“一阴一阳之谓道”。

“凡物必有合……有合各有阴阳”。

“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万物莫不有对”。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简析上述论点中包含的辩证法思想,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这方面的基本原理及其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意义。

(七)阅读下列材料:

“我们要有计划、有选择地引进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的技术和其他文明有益的东西,我们要向青年介绍资本主义国家中进步的和有益的东西,批判资本主义国家中反动和腐朽的东西。

”这段话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什么原理?

(八)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列宁指出:

“就本来的意义说,辩证法就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中的矛盾。

”他还指出:

“是实际生活中的实际矛盾,即辩证的矛盾,而不是字面上的、臆造出来的矛盾。

材料2

杜林说:

“矛盾的东西是一个范畴.这个范畴只能归属于思想组合,而不能归属于现实。

材料3

艾耶尔断言:

“自然界不可能有矛盾,只有在陈述中才可能有矛盾。

请回答:

(1)材料1的观点是什么?

是否正确?

(2)对比材料1与材料2,指出材料2的错误。

(3)对比材料1与材料3,分析材料3的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