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次月考摸底考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458244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次月考摸底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次月考摸底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次月考摸底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次月考摸底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次月考摸底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次月考摸底考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次月考摸底考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次月考摸底考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次月考摸底考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次月考摸底考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次月考摸底考试.docx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次月考摸底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次月考摸底考试.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次月考摸底考试.docx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次月考摸底考试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次月考摸底考试

满分:

120分考试时间:

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A.朗润(rùn)应和(hé)着落(zháo)分歧(qí)

B.贮蓄(zhù)粗犷(kuàng)静谧(bì)絮叨(dāo)

C.澄清(dèng)霎时(chà)吝啬(sè)徘徊(huí)

D.憔悴(cuì)匿笑(nì)祷告(dǎo)侍弄(shì)

2、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给予严厉水波粼粼不茅之地

B.奥秘冷洌人声鼎沸淅淅沥沥

C.干燥荫蔽不求甚解杳无音信

D.殉职诀别喜出忘外鞠躬尽瘁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A.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中,高兴起来了,拉帮结派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B.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C.花朵怒放着,树叶鼓着浆汁,数不清的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暑气被一片绿的海绵吸收着。

D.那种冷清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咄逼人。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孟非是近年来深受观众喜爱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他常常妙语连珠,拥有广泛的支持者,有很高的收视率。

B.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校团委积极开展“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

C.盛夏,龙虾成了食客们的首选。

请记住,吃龙虾切忌同时服用维生素C。

D.“五四”的火炬传到了当代青年的手中。

如何点燃和照亮自己的青春,是每个当代青年都要思考和面对的问题。

5、对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夸张)

B.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对偶)

C.要是你能够叫这个犹太人的心变软——世上还没有什么东西比它硬呢?

——那么还有什么难事不可以做到?

(设问)

D.汉字,犹如一支支闪光的画笔,用篆、隶、楷、草、行不同的书法,在写生、在作画;标点,就像一个个七彩的音符,用赤、橙、黄、绿、蓝不同的颜色,在叙述、在抒情。

(比喻、拟人)

6、下列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①人为什么要读书呢?

②读书就像用麦管吮吸甘露,让人欣喜,让人着迷。

③书,可以唤醒沉睡的心灵,可以引领迷惘的灵魂。

④一本好书是一个崭新的世界。

⑤还有什么比读书更能产生令人陶醉的内心体验呢?

A.①③④②⑤B.⑤③②④①C.①③②⑤④D.⑤④③②①

7、按要求默写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受降城外月如霜。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2)强欲登高去,___________________。

(岑参《行军九月思长安故园》)

(3)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峨眉山月歌》)

(4)杜甫在《江南逢李龟年》中慨叹时世之凋敝丧乱与人生之凄凉飘零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

(15分)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止有剩骨(_____)

(2)目似瞑,意暇甚(_____)

(3)一狼洞其中(_____)

(4)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_____)

2.与例句“一狼洞其中”中的“其”所指代的内容相同的一项是()

A.恐前后受其敌

B.屠乃奔倚其下

C.屠自后断其股

D.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3.翻译下列句子。

(1)其一犬坐于前。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4.请谈谈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的启示。

三、现代文阅读。

(30分)

1、小葱青青

白的雪,青的葱,红红的是她的小手。

她总是这么静静地站着。

低着头,眼睛朝下看。

扎两条小辫,穿一身红底蓝花的棉袄、棉裤。

一双黑布棉鞋羞涩地卧在白雪中。

脸蛋儿红红的,那双小手也是红的。

看不到那双眼。

那眼睛一定很美、很清澈……

白白的雪轻轻地盖在小街和屋顶上,只有那小葱是青青的。

说不清什么时候起,这个小集市上有了她。

她的小葱总是那么嫩,那么青,像她自己一样。

她从不吆喝,从不抬价。

换了别人,这样好的葱,一定会放声叫好,定要编出许多诸如“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等等诱人的词句。

她极少说话。

说,也是奶声奶气的几个字“要多少”、“几斤几两”、“几毛几分”。

只有她说话的时候,才偶尔看对方一眼。

啊,这眼睛真美!

它不光清澈,还蕴含一丝忧伤,但忧伤中分明显露出善良和期望。

小镇上的人都吃她的小葱。

没有人跟她讨价还价,连老太太都如此。

姑娘太小,那双手太小。

她是集市上的小妹妹,大家都爱护她。

菜主们常对镇上人说,我的葱不如小妹妹的,买她的吧。

镇子上哪来恁好的葱?

没有人一下子买好多。

大家都知道,她的小葱天天有,一年四季都不断,价格也好。

啊,天真冷。

她把两只小手放在嘴边,用热气哈一哈。

然后,给一位大姐姐称葱,帮大姐姐放在篮子里。

她依然不说话,朝下看。

地上的雪真白,只是没有太阳,要不,它会耀眼的。

“小妹妹,给钱。

”大姐姐把钱递给她。

她轻轻地摇摇头。

“为啥?

”大姐姐一怔。

“大姐姐,俺……”她抬起头来,目光在大姐姐的脸上扫了一下,迅速落在左胸那枚“吉阳镇中学”的校徽上,声音有些激动,也带着几多憧憬。

“俺娘说,等过两年,弟弟初中毕业了,就让俺继续上学。

“……”

“大姐姐,俺不要钱。

俺知道你是老师,常来买葱,俺想求您帮俺看看这个,这是俺看弟弟的书做的作业。

”说着,她迅速从菜篓底下拿出两个用塑料包着的小本子,递给老师。

女教师接过本子,一下惊呆了。

本子上工工整整写着初中作业。

她不知说什么才好。

“小妹妹,多大啦?

你是哪村的?

“俺今年15岁啦。

住杏树湾,俺还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弟弟正上初中呢!

“爹娘呢?

“爹病了。

两年前,爹从城里卖菜回来,天黑路滑,跌到沟里腿断了,不能动了。

娘在家侍候爹,还管园子。

爹好的时候,俺也上学哩!

女教师嘴唇动了几下,想说什么,但没有说出来,只是眼圈发红、发潮。

她一下子将小妹妹搂在怀里,紧紧地握住那两只小手。

冰凉的小手。

她想把她暖热,永远地热下去。

“好妹妹,你来我班里上学吧!

“不……俺不上。

俺还要卖菜呢。

俺上了弟弟就上不成了。

俺娘说……”

女教师把小妹妹搂得更紧了。

太阳出来了。

那雪更白。

那葱更青。

……

两年后,小妹妹考上了县师范学校。

临走前,她给女教师送去一篮子小葱。

葱洗得真干净,扎得整整齐齐。

多嫩的小葱呀!

她俩没有说话,都哭了……

啊,小葱青青……

1.“太阳出来了。

那雪更白。

那葱更青。

”下面是对此处景物描写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纯景物描写,写出了天气的变化。

B.既衬托小妹妹纯真的心灵,也预示着光明的未来。

C.为了衬托女教师当时的心情。

D.为了突出雪样纯洁、葱样青嫩的小妹妹。

2.小妹妹临走前送一篮小葱给老师的原因是()

A.小妹妹家境不好,经济困难。

B.女教师总买小葱,送她备用。

C.小葱是她们相识的媒介,对双方来说有特殊的感情和意义。

D.小葱虽小,但是自己劳动所得,礼轻情重。

3.这篇小说情节发展的高潮是()

A.小妹妹考上了县师范。

B.她俩没有说话,都哭了。

C.“她”取出作业本给女教师看。

D.女教师要“她”上学,而“她”毅然谢绝,女教师把“她”搂得更紧了。

4.本文贯穿情节发展的线索是()

A.白白的雪B.红红的手

C.青青的小葱D.静静的“她”

2、回家

丁立梅

①父亲生日的这一天,我买了蛋糕和礼物回家。

②父亲有些意外,他根本没想到我能记着他的生日。

他高兴得手足无措,在家门口转来转去,一会儿弯腰扶扶倚在墙边的扫帚,一会儿挥手去赶来凑热闹的鸡。

我把买给他的礼物——一件外套拿出来,让他穿上试试,他不好意思起来,装作不在意地说:

“不就是个闲生日嘛,买什么衣裳。

③我说:

“爸,闲生日也要过,以后每年我都会给你过。

”心下却黯然,父亲都72岁了,又有几个生日好过?

④父亲却满足得“呵呵”笑起来。

我看到他浑浊的眼里有亮亮的东西闪现,我的举手之劳,一定在他心里掀起了万顷波澜。

我和母亲在厨房里做饭,就听到他在外面大着嗓门不厌其烦地告诉邻居二爹:

“我家的二丫头特地请假回来给我过生日。

不就是个闲生日嘛,还给我又买衣裳又买蛋糕的。

⑤母亲不屑,说:

“你爸就爱吹牛。

”母亲的脸上,却堆满笑意——母亲也是欢喜的。

⑥饭桌上,不胜酒力的父亲喝多了,他颠三倒四地叨叨:

“我真幸福啊!

⑦我笑看可爱的老父亲,心里惭愧,从前的日子,我疏忽父母太多。

好在还有当下的日子,我可以弥补。

⑧出门去,微风轻拂。

午后的村庄,安静得很像一捧流水,只剩下老人和孩子了——其实,孩子也没见着几个。

只有几只狗,像主人似的,满村庄溜达,不时吠上一两声。

我以为,它们是寂寞了。

⑨我去田间转悠。

这里,那里,都曾留有我少年时的光阴。

我在地里挑过猪草、羊草,掰过玉米,拾过棉花。

我熟悉很多植物:

车前子、牛耳朵、婆婆丁、野蒿、黄花菜、苜蓿、葛蒲和苦艾。

一蓬一蓬的苇花,在风中起舞,它们让我的目光在上面逗留了很久。

⑩一个妇人在沟边锄草,身子都快躬到地上去了。

她头上花头巾的一角被风撩起,露出里面灰白的发来——竟是那么的老!

记忆中,她辫一根乌黑的长辫子,健壮结实,挑着担子也能健步如飞。

⑪我站定看她,她也看我,许久,她“哎呀”一声:

“这不是梅吗?

⑫我看着她笑,在心里找着话。

说点什么好呢?

我没找着。

她大概也找不着要说的话,就从地里拔一棵白萝卜给我,说:

“没有空心呢。

”我接过,摘了路边的蚕豆叶子擦了擦,“咔嚓”咬了两口——小时候,我都是这么干的。

我们一村的人,也都是这么干的。

⑬她呵呵笑起来,很开心的样子。

“你真孝顺啊!

”她终于又说一句。

⑭我赧颜,又有些伤感。

我听说过她的两个儿子。

一个远去云南,做了人家的上门女婿;一个常年在外打工,极少回家。

地里的荠菜花开得星星点点,奔放灿烂是春天的事。

麦苗儿却绿油油的,让人忍不住想揪一把吃。

⑮望见麦田中的坟,这儿一座,那儿一座。

那里住着我熟悉的村人。

我祖父祖母的坟也在,隔着不远的距离,我在心里向他们致敬。

⑯有他们在,村庄便永远在。

【注】迤逦(yǐlǐ):

曲折连绵。

鼋(yuán):

鼋鱼,爬行动物,外形像鳖,生活在水中。

1.文章第⑥段中,父亲颠三倒四地叨叨:

“我真幸福啊!

”请简要概括父亲的幸福体现在哪里?

2.面对父亲的高兴、欢喜,我为什么“黯然”“惭愧”?

3.赏析文章第⑧段画线的句子。

只有几只狗,像主人似的,满村庄溜达,不时吠上一两声。

4.联系上下文,体会下面句子流露了“她”(妇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你真孝顺啊!

”她终于又说一句。

5.文章题目若改成“父亲的生日”好不好?

请谈谈你的理解。

四、写作题(40分)

生活需要一颗感恩的心来创造,一颗感恩的心需要生活来滋养。

感恩父母,你将不再辜负父母的期望;感恩社会,你会轻轻扶起跌倒在地的老人;感恩人生,你将笑对狂风暴雨,笑迎天边那一抹彩虹。

让我们学会感恩,收获别样的人生!

请仔细回味你生活中一件件你认为值得感恩的事情,撷取其中感受最深的一幕。

请以“感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600字。

要求:

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有真情实感;③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④文中不能出现与自己有关的真实姓名、地名、校名。

参考答案:

D

C

A

C

C

A

回乐烽前沙似雪无人送酒来思君不见下渝州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仅,只神情、态度挖洞狡猾

2.B

3.

(1)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户)面前。

(2)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

4.(示例)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论怎样狡诈,终归要失败的。

【答案】

1.B

2.C

3.D

4.C

1.

(1)高兴得手足无措;

(2)试穿衣服时不好意思,装作不在意;(3)满足的笑中泪光闪现;(4)不厌其烦地告诉邻居二爹;(5)喝多了酒。

2.我“黯然”,是因为父亲年纪已大,不知还有几个生日能过;我“惭愧”,是因为从前的日子,我疏忽父母太多。

3.“满村庄溜达”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狗以人的动作,写出了村庄的人少。

“不时吠上一两声”运用以动衬静(以动写静)的手法,写出了村庄的安静。

这句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村庄只剩下老人的安静和寂寞。

4.对我的称赞,对我父母的羡慕,对和家人团聚的渴望,对自己不能和家人团聚的无限伤感。

5.不好。

“父亲的生日”只是文章的一部分内容,文章还写了作者在家乡田间的见闻感受。

作者一方面表达要孝敬老人,关注留守老人;另一方面还抒发了对家乡的敬意,呼唤人们不要忘记家乡。

若改为“父亲的生日”就表达不出如此丰富的内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