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揭煤专项防突设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460965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437.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门揭煤专项防突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石门揭煤专项防突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石门揭煤专项防突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石门揭煤专项防突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石门揭煤专项防突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石门揭煤专项防突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石门揭煤专项防突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石门揭煤专项防突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石门揭煤专项防突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石门揭煤专项防突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石门揭煤专项防突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石门揭煤专项防突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石门揭煤专项防突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石门揭煤专项防突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石门揭煤专项防突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石门揭煤专项防突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石门揭煤专项防突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石门揭煤专项防突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石门揭煤专项防突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石门揭煤专项防突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石门揭煤专项防突设计.docx

《石门揭煤专项防突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门揭煤专项防突设计.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石门揭煤专项防突设计.docx

石门揭煤专项防突设计

 

编号:

QY-JP-TF-2014—3-002

贵州百里杜鹃金坡煤矿

石门揭煤专项防突设计

(1403回风石门)

 

编制人:

陈玉根

编制时间:

2014年3月5日

审阅人签字

规程(措施)

名称

防止误揭煤措施

(1403回风石门)

职务

会审意见

姓名

月日

技术科

月日

通防科

月日

安全科

月日

调度室

月日

机电矿长

月日

安全矿长

月日

生产矿长

月日

工程师

月日

工程师

月日

总工程师

月日

矿长

月日

集体会审意见

 

规程(措施)学习贯彻签字单

主持人

贯彻人

贯彻日期

贯彻地点

参加学习人员签字

 

前言

黔西县金坡乡金坡煤矿为资源整合矿井,由原金坡煤矿和杉林煤矿整合而成。

根据贵州省人民政府文件(黔府函[2007]105号)省人民政府《关于毕节地区毕节市等八县(市)煤矿整合和调整方案的批复》,同意原黔西县金坡煤矿、杉林煤矿进行资源、企业整合,成立黔西县金坡乡金坡煤矿。

生产能力为30万t/a,经鉴定,M4煤层在开采+1340m水平以上具有突出危险性,本设计是针对以上区域石门揭煤工作面专项防突设计。

第一章矿井基本概况

一、交通位置

金坡煤矿位于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管委会金坡乡,隶属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管委会金坡乡管辖。

黔西县金坡乡金坡煤矿位于黔西县城北西方向,直线距离约19.6km。

距金坡乡政府所在地约1.0km,南距321国道(野坝)约25km、距离贵毕高等级公路约27km,北距326国道约15km,有简易公路直到矿区,交通较为方便。

二、工作面基本概况

1403回风石门位于一采区中下部,轨道上山与回风上山之间的六平联络巷下部,由轨道上山内六平联络巷下方9米处开口以71度方位水平施工8m后,再以131度方位角水平施工108米后揭露M4煤层;然后施工1403回风顺槽,1403回风石门巷道全长116m,标高为+1411m。

设计巷道的四周均有巷道,但巷道掘进前方为M4煤层,因此必须做好探放水和防突工作,特别是石门揭煤期间的防突管理工作。

三、该巷道相对地面位置

该巷道相对地面为山体林木,无房屋、农田、渠沟等,其山体标高为1600—1700m,巷道距地面的垂高190m—290m。

地面地形较复杂。

巷道施工对地表不会产生影响。

详见1403巷道布置图:

四、地层赋存情况

1、矿区地层

区内出露地层有第四系;三叠系下统夜郎组;二叠系上统长兴组、龙潭组,二叠系中统茅口组。

现从新至老简述如下:

第四系(Q)

主要为黄色坡积、残积和崩积物,零星分布于地势低洼处,厚度一般0~5m,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三叠系(T)

矿区出露三叠系下统夜郎组(T1y),分布在矿区东南部,主要为灰色灰岩夹深灰色粉砂岩,一般自下而上分为三段,厚约300~350m左右。

夜郎组九节滩段(T1y3)

紫红色钙质粘土岩、粉砂质粘土岩夹泥灰岩、粘土岩;厚约150m左右。

夜郎组玉龙山段(T1y2)

灰色泥晶灰岩、泥灰岩夹钙质粘土岩;厚约180m左右。

夜郎组沙堡湾段(T1y1)

以绿色页岩、泥岩为主,夹浅灰色扁豆状至薄层状泥灰岩;厚约25m左右。

二叠系(P)

长兴组(P3c)

分布在矿区中部,主要为灰~深灰色,中~厚层生物屑灰岩、燧石灰岩组成,夹灰色砂岩、泥质粉砂岩,钙质粉砂岩,厚约29.86~41.29m,一般30.00m。

龙潭组(P3l)

分布在矿区中北西部,为矿区含煤岩系,属海陆交互相沉积,与其下的二叠系中统茅口组呈假整合接触关系,岩性由灰色、浅灰色、灰黑色,薄层至中厚层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细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铝质泥岩、铝质岩夹泥质灰岩及煤层等组成,煤系厚122.40m~158.20m,一般128.9m,含煤17层~19层,可采煤层3层。

茅口组(P2m)

分布在矿区西部外围,厚度不祥。

岩性为浅灰色、灰白色中厚层至巨厚层状细晶至粗晶石灰岩。

含煤地层

矿区主要含煤地层为龙潭组(P3l),属陆相沉积,假整合于茅口灰岩之上,主要由灰色、浅灰色、灰黑色,薄层至中厚层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细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铝质泥岩、铝质岩夹泥质灰岩及煤层等组成,煤系厚122.40m~158.20m,一般128.9m,含煤17层~19层,可采煤层3层(M4、M9、M15)。

构造

矿区地层为单斜构造,地层倾向南东(110º~160º),倾角12º~24º,平均17º,区内无较大断层分布,只有落差小于2m的小断层。

据《矿井地质规范》该矿区地质构造为一类,即地质构造简单。

矿区构造复杂程度划分

本矿区内龙潭组地层为区内唯一含煤地层,可采煤层三层(M4、M9、M15),煤层产状与地层产状基本一致,矿区地层为单斜构造,地层倾向南东(110º~160º),倾角8º~24º,平均17º,矿区内未发现能影响煤层的断层。

据《矿井地质规范》该矿区地质构造为一类,即地质构造简单。

五、煤层

含煤性

矿区主要含煤地层为龙潭组(P3l),属陆相沉积,假整合于茅口灰岩之上,主要由灰色、浅灰色、灰黑色,薄层至中厚层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细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铝质泥岩、铝质岩夹泥质灰岩及煤层等组成,煤系厚122.40m~158.20m,一般128.9m,含煤17层~19层,可采煤层3层,自下而上分为三段:

第一段:

由泥岩、炭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粉砂岩、铝土岩、细砂岩、钙质泥岩及煤组成,以细砂岩、粉砂岩为主,上部夹生物屑灰岩一层,含煤12层,一般含煤7层~8层。

其中M15号煤层为主要可采煤层,M12、M13、M14号煤层局部可采,其余均不可采。

一般66.30m。

第二段:

由泥岩、炭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细砂岩及煤组成,以细砂岩、粉砂岩为主,顶部夹生物屑灰岩一层,含煤9层,主要可采煤层为M4、M9号煤层,M5、M8号煤层局部可采,其余均不可采,一般34.80m。

第三段:

由泥岩、炭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细砂岩及煤组成,以粉砂岩为主,上部夹生物屑灰岩一层,含煤3层,均不可采,一般27.80m。

可采煤层

根据生产地质报告,可采煤层为M4、M9、M15号煤层共3层。

M4煤层

位于龙谭组第二段上部,上距长兴组底界17m~33m,煤层厚度0.89m~1.45m,平均厚度1.13m,结构简单,顶板为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底板为泥岩,下距M9号煤层约27m左右。

该煤层的可采性指数(Km)为1,煤层变异系数(γ)为14.4%,据《矿井地质规程》该煤层属稳定煤层,全区可采。

M9煤层

位于龙谭组第二段底部,煤层厚度0.90m~1.60m,平均厚度1.33m,偶见1层夹矸,结构简单,顶板粉砂质泥岩,底板粉砂岩,下距M15号煤层约45-47m左右。

该煤层的可采性指数(Km)为1,煤层变异系数(γ)为13.03%,据《矿井地质规程》该煤层属稳定煤层,全区可采。

M15煤层

位于龙谭组第一段底部,厚度一般0.80m~2.11m,平均厚度1.33m,有0~2层夹矸,结构简单,顶板为粉砂岩,底板为铝质泥岩。

该煤层的可采性指数(Km)为1,煤层变异系数(γ)为39.41%,据《矿井地质规程》该煤层属较稳定煤层,全区可采。

煤层特征见表1。

表1煤层特征表

煤层

编号

煤层全厚(m)

煤层间距(m)

倾角

夹矸层数

煤层顶底板

最小-最大

平均

顶板

底板

M4

0.89~1.45

1.13

27

12º~24º

平均17º

0

粉砂岩、

泥质粉砂岩

泥岩

M9

0.90~1.60

1.33

12º~24º

平均17º

0-1

粉砂质泥岩

粉砂岩

47

M15

0.80~2.11

1.33

12º~24º

平均17º

0-2

粉砂岩

铝质泥岩

煤质

物理性质

M4煤层:

黑色,粉、粒状,条带状结构,似金属光泽,内生裂隙发育,以亮煤为主,镜煤次之,为半亮~半暗型煤。

根据以往资料,容重为1.23~1.49g/cm3,平均容重为1.36g/cm3,内生裂隙发育、电阻率约100~280Ω·m。

粒度15~50mm。

M9煤层:

黑色,块状,似金属光泽,条带状结构,内生裂隙发育,亮煤、镜煤含量较高,属半亮型煤。

根据以往资料,容重一般为1.37~1.48g/cm3。

平均容重1.36g/cm3,内生裂隙不发育,其导电性较差,电阻率100~300Ω·m。

粒度10~30mm。

M15煤层:

本矿没有揭露,据邻区白岩脚煤矿资料:

煤层为灰黑色,块状,条带状结构,似金属光泽,以暗煤为主,属暗淡型煤。

根据以往资料,容重一般为1.20~1.52g/cm3。

平均容重1.36g/cm3,内生裂隙不发育,其导电性较差,电阻率100~300Ω·m。

粒度10~30mm。

化学性质

据以往地质资料,结合本次地质工作收集及采样化验测试资料,其煤质特征见表(表2)。

表2可采煤层煤质特征表

项目

原、浮

煤别

煤层名称

4(M4)

9(M9)

15(M15)

水分

Mad(%)

原煤

1.38~3.60

2.36(22)

1.27~5.48

2.54(25)

1.11~3.10

2.18(13)

浮煤

0.56~2.66

1.20(20)

0.55~2.58

1.19(23)

0.48~1.73

0.78(13)

灰分

Ad(%)

原煤

12.80~27.77

19.20(20)

16.44~30.78

23.51(24)

14.19~31.31

25.60(13)

浮煤

9.27~19.12

11.77(20)

9.71~13.22

11.37(23)

8.59~11.98

10.29(13)

挥发分

Vdaf(%)

原煤

5.62~9.91

6.67(22)

5.56~10.91

7.15(25)

5.39~9.86

7.19(13)

浮煤

4.97~6.49

5.65(20)

4.76~7.40

5.41(23)

4.48~5.89

5.20(13)

全硫

St,d(%)

原煤

0.37~2.86

1.04(21)

0.89~4.02

2.01(24)

1.05~3.83

2.51(13)

浮煤

0.42~1.06

0.70(19)

0.51~1.13

0.75(23)

0.72~3.75

2.13(13)

煤的风化和氧化带

本次地质工作没有进行煤层风氧化带取样化验工作,根据矿山开采情况,煤层风氧化带约为煤层露头往下约50m,因此煤层风氧化带下界暂定为煤层露头线往下约50m。

采空区边界线以该矿提供的资料为准。

六、煤层瓦斯涌出量、瓦斯等级、发火期、煤尘爆炸指数,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

1、瓦斯

据金坡煤矿2011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资料,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为7.51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为47.52m3/t,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为1.20m3/min,相对涌出量为7.51m3/t;据金坡煤矿2012年度瓦斯等级鉴定资料,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为12.05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为28.57m3/t,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为2.63m3/min,相对涌出量为6.23m3/t。

本矿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在今后的生产过程中,必须加强井巷通风和瓦斯监测工作,预防煤与瓦斯突出,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煤尘爆炸性

M4、M9、M15号煤层属无爆炸性煤层,鉴定结果如下:

统一编号

来样编号

工业分析(%)

爆炸试验

爆炸性结论

水分

灰分

挥发分

焦渣特征

火焰

长度mm

抑制煤尘爆炸最低岩粉量(%)

Mad

Ad

Vdaf

2012-M257

金坡煤矿4#

2.18

11.12

6.29

2

0

0

煤尘无爆炸性

2012-M258

金坡煤矿9#

3.62

12.77

5.27

2

0

0

煤尘无爆炸性

2012-M259

金坡煤矿15#

3.37

9.23

5.16

2

0

0

煤尘无爆炸性

煤的自燃倾向性

M4煤层鉴定报告(见附件)结果如下:

统一编号

来样编号

工业分析(%)

相对密度

全硫

煤吸氧量

自燃倾向分类

水分

灰分

挥发分

Mad

Ad

Vdaf

TRDd氧化

Tt.d%原样

Cm3/g还原

2012-M257

金坡煤矿4#

2.18

11.12

6.29

1.5

0.33

0.8

2012-M258

金坡煤矿9#

3.62

12.77

5.27

1.57

0.56

0.97

2012-M259

金坡煤矿15#

3.37

9.23

5.16

1.53

0.73

1.00

M4、M9、M15号煤层自燃倾向性经鉴定为

类,即不易自燃煤层。

M9煤层瓦斯相对涌出量13.6m3/t,绝对涌出量1.36m3/min,为高瓦斯煤层,煤层为Ⅲ类不易自燃煤层,煤尘不具爆炸性。

根据鉴定结果M4煤层为Ⅲ类不易自燃煤层,煤尘无爆炸性;M4煤层具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为突出煤层。

七、地质构造

本区位于扬子准地台黔北隆起遵义断拱毕节北东向构造变形区内,所在区域亦属于传统称谓的“黔中隆起”腹地,区域内构造形迹以一系列北东或北北东向的背斜、向斜及与之斜交的北东、北西两个方向的断裂为主。

金坡煤矿区位于纸厂背斜南东翼南部。

矿区地层为单斜构造,地层倾向南东(110~160º),倾角12~24º,平均17º,区内无较大断层分布,只有落差小于2m的小断层或节理。

地质构造简单。

从现有地质资料及预施工的巷道附近已施工巷道揭露分析,本施工巷道所穿过的地段,地质构造较为简单,没有断层、褶曲,无大的破碎及裂隙带。

八、矿区水文地质

1、含(隔)水层及富水性

矿区及附近出露地层主要有第四系松散层为孔隙水含水层;夜郎组玉龙山段灰岩、长兴组燧石灰岩、茅口灰岩等为碳酸盐岩类岩溶水含水层,龙潭组泥岩、夜郎组九级滩段泥岩、沙堡湾段页岩碎屑岩裂隙水含水层等,现从新至老将各地层的岩性及含隔水程度与富水性分述于下:

第四系(Q)

零星分布于龙潭组上部或地势低洼处,为残坡积粘土、冲积粘土及表土层,分布于矿区内沟谷、缓坡和山麓的低洼地带,厚度0m~5m。

该层仅含微弱孔隙潜水。

该层为一弱含水层。

三叠系夜郎组(T1y)

九级滩段(T1y3):

紫红色钙质粘土岩、粉砂质粘土岩夹泥灰岩、粘土岩;出露于矿区东部边界及外围区域,厚约150m左右。

该段含风化裂隙、构造裂隙水,透水性、含水性很弱,为弱含水层。

玉龙山段(T1y2):

岩性为灰色泥晶灰岩、泥灰岩夹钙质粘土岩;大面积出露于矿区中东部,厚约180m左右。

调查泉点2个,流量在0.05l/s—0.1l/s之间,泉水出露形式为灰岩溶隙水。

岩溶溶洞、岩溶裂隙及构造裂隙发育,透水性、含水性强;本层为强含水层。

沙堡湾段(T1y1):

岩性以绿色页岩、泥岩为主,夹浅灰色扁豆状至薄层状泥灰岩;呈带状出露于矿区西部,厚约25m左右。

调查泉点1个,流量0.01l/s,总体上该组地层仅含微弱风化、构造裂隙水,透水性、含水性很弱,可视为相对隔水层。

二叠系

长兴组(P3c):

主要为灰~深灰色,中~厚层生物屑灰岩、燧石灰岩组成,夹灰色砂岩、泥质粉砂岩,钙质粉砂岩,呈带状出露于矿区西部,平均厚度30m。

地表岩石遭受风化作用强烈,岩溶裂隙发育,含岩溶水,但出露面积不大,富水性中等,为中等含水层。

龙潭组(P3l):

地层出露于矿区西部部,岩性以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等碎屑岩为主,含煤17层~19层,平均厚度128.9m。

由于以碎屑岩为主,岩石含泥质成分多,因而岩石普遍抗风化能力弱,露头区有较厚的强~中风化带,易渗入大量大气降水,含浅层风化裂隙潜水,越往深部,岩石裂隙发育程度减弱,岩石含水性相应降低,仅含微弱基岩风化裂隙水和构造裂隙水,该组为一弱含水层。

茅口组(P2m):

主要分布在矿区西部边界外围,岩性以厚层灰岩为主,厚度大于100m。

岩溶极为发育,富水性强,属强岩溶含水层。

2、地下水类型

根据水文地质报告,本矿地下水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裂隙水及碳酸岩类岩溶水四类三种类型:

1)松散岩类孔隙水

同在于第四系残坡积砂质粘土区和冲洪积砂石层中的孔隙水,其透水性差,含水性弱,分布零散,对矿山开采无影响。

2)碎屑岩裂隙水

赋存于龙潭组泥岩、夜郎组九级滩段泥岩、沙堡湾段岩浆岩中,其储集运移受裂隙的发育程度和风化强弱的控制,所以其富水性总体偏弱,对矿床充水影响较小。

3)碳酸盐岩类岩溶水

是储集和运移于碳酸盐岩类的溶洞、暗河中的地下水。

区内玉龙山段、长兴组、茅口组,其岩性主要是石灰岩,是区内的主要含水层位。

岩体中含水介质空间规模相对较大,地下水储集和运移条件好,含水丰富,动态变化大,为区内主要的地下水类型和含水岩组,分布于整个矿区。

3、地下水的类型及补、径、排条件

矿区内龙潭组上覆含水层(以三叠系下统夜郎组玉龙山段灰岩为主,二叠系上统长兴组灰岩次之)的地下水主要由大气降水直接补给,大气降水有一部分通过岩溶洼地、落水洞、岩层层理、节理、裂隙、断层破碎带等补给地下水,另一部分则直接由地表溪沟迳流排泄,由于三叠系下统夜郎组沙堡湾段和龙潭组的隔水作用,地下水的迳流主要为顺层流动,在地形切割处又以下降泉的方式排泄于地表溪沟中成为地表水;龙潭组的地下水主要由大气降水和地表溪沟水通过岩层层理、节理、裂隙、断层破碎带、煤层采空区等补给,其补给量较小,地下水的迳流以顺层流动为主,矿井开采煤层后,以顶板裂隙淋水、滴水的方式排泄于矿井中,再由矿井通过机械方式或自溢排出地表并由地表溪沟向矿井下游流动;龙潭组下伏含水层二叠系中统茅口组灰岩的地下水主要由大气降水和地表溪沟水通过岩溶洼地、落水洞、岩层层理、节理、裂隙、断层破碎带等直接补给,矿区及其附近的大气降水和溪沟水均排泄于该含水层的落水洞和岩溶洼地,地下水的迳流以垂直向下运动为主,顺层流动为辅,并汇集于矿区南部的附廓水库再流入耳海河最终汇入鸭池河进入乌江水系。

4、矿井充水因素分析

一)充水水源1)大气降水

大气降水一部分以面流、片流的形式向地表河流排泄,另一部分则通过碳酸盐类岩石发育的节理、裂隙、溶洞等渗入地下,间接向矿坑充水。

2)地下水

区内地下水分为碎屑岩类裂隙水和碳酸盐岩类岩溶水两类。

a、碎屑岩类裂隙水

含水层中的t1y3富水性弱,对矿床充水意义不大;t1y1厚度较薄,一并考虑在t1y2—P3c中;p3l富水性虽弱,但其含水层XX较大,该含水层为煤层的直接充水水源,故p3l碎屑岩类裂隙水为矿井充水的重要水源。

b、碳酸盐岩类岩溶水

区内碳酸盐岩类岩溶水含水层距煤层距离约37m,且区内断裂构造不发育,故矿山在未来的开采过程中,采空塌陷一般不可能触及该层位地下水,该类地下水对矿床充水影响较小。

P2m碳酸盐岩类岩溶水距M15煤层底界距离8-15m,平均10m,距离较小,在开采M15煤层时易引起岩溶水向矿井集中充水,p2m岩溶水对M4、M9煤层开采影响较小。

综上所述,煤层顶板间接充水含水层(t1y2-p3c)对煤层充水影响较小,对于M4、M9煤层,则以p3l碎屑岩裂隙水充水为主的裂隙充水矿床;对于M15煤层,则以底板p2m碳酸盐岩溶水充水为主的岩溶充水矿床。

二)充水途径

向矿坑充水的主要途径为:

1、巷道顶板冒落裂隙带

煤层顶部的碳质泥岩,厚度较薄,常随煤层一起开挖,最终使巷道暴露于含水岩层中。

2、岩溶管道

据区内岩溶发育,有大量的含地一水岩溶管道和节理、裂隙异常存在,且有可能切穿沙堡湾段页岩、煤层等隔水层、使各含水层中的地下水相互沟通。

3、底板突起

对于M15煤层来说,由于距P2m碳酸盐岩溶水含水层距离较薄,难以阻挡具有承压性质的P2m碳酸盐岩溶水,易引起突水。

5、矿井涌水量预测

2009年实测矿井涌水量最大310m3/d(13m3/h),最小约138m3/d(5.8m3/h),最大涌水量为最小涌水量3倍。

预测矿井正常涌水量50m3/h,最大涌水量150m3/h。

以上涌水量所采用的参数有一定的误差,且没有考虑矿井不断开采后水文地质条件的改变及裂隙扩张、降雨极值的影响等。

因此,矿山在今后的开采过程中应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及时修正涌水量值,合理选择排水设备,及时准确测定开采区域的涌水量,以便更好的指导生产,避免发生突水事故。

6、水文地质预测评价

矿区的最低侵蚀基准面标高为+1340m,煤层顶底板龙潭组含水性差,为相对隔水层,当开采标高在+1340m之上时,矿井主要水患为大气降水的顶板透水、渗水及裂隙水,矿井涌水量较小,易于抽干,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矿区范围内,当开采标高在+1340m之下时,矿山在开采M15煤层过程中,发生底板突水的可能性大,突水量大;在开采层M9煤层过程中,发生底板突水的可能性较大,突水量中等;而M4煤层距顶板含水层约23m,当巷道揭进时,顶板地下水将通过岩溶裂隙和采矿产生的裂隙进入矿井造成矿坑涌水,对矿井有一定的影响,因其距底板茅口组含水层大于60m,底板突水对其影响小。

因此,当开采标高在+1340m之下时,矿山在开采运行中要注意对矿层底板充水进行观测,在多雨季节应特别留意,记录当天矿井涌水量的大小,总结规律并进行总体应对措施及效果。

综上所述,该矿区属底板进水的岩溶充水矿床,水文地质条件中等。

9、通风系统

本工作面施工采用压入式机械通风,局部通风机安设在轨道上山1403回风石门联络巷入口以上10米处的新鲜风流中,双风机、双电源,且能自动切换。

风机选用FBDN№6.2/2×22型局部通风机,吸风量274—468m3/min。

风筒选用Φ800mm,抗静电阻燃软质风筒。

通风路线:

副井→轨道上山→1403回风石门局部通风机→掘进工作面→1403回风石门联络巷→回风上山→风井→地面。

第二章石门(井巷)揭煤工作面综合防突措施

石门(井巷)揭穿突出煤层时发生的突出是各类井下巷道中突出强度最大的一种。

其特点是石门和井巷工作面前方的煤体因岩柱的隔离和阻挡,一般处于未卸压和未排放瓦斯状态中,而且揭煤巷道的断面远比煤巷大得多。

由于石门和井巷工作面的防突工作难度较大,所需的时间和工作量也较多,因此《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对石门揭煤做出了较为详细的规定。

一、石门揭煤的一般程序

1、石门(含井巷,以下同)揭煤的一般顺序

石门和立井、斜井工作面从距突出煤层底(顶)板的最小法向距离5m开始到穿过煤层进入顶(底)板2m(最小法向距离)的过程均属于揭煤作业。

揭煤作业前应编制揭煤的专项防突设计,报煤矿企业技术负责人批准。

揭煤作业应当具有相应技术能力的专业队伍施工,并按照下列作业程序进行:

(1)探明揭煤工作面和煤层的相对位置;

(2)在与煤层保持适当距离的位置进行工作面预测(或区域验证);

(3)工作面预测(或区域验证)有突出危险时,采取工作面防突措施;

(4)实施工作面措施效果检验;

(5)掘进至远距离爆破揭穿煤层前的工作面位置,采用工作面预测或措施效果检验的方法进行最后验证;

(6)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并用远距离爆破揭开或穿过煤层;

(7)在岩石巷道与煤层连接处加强支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