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云》课堂实录.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463320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1.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火烧云》课堂实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火烧云》课堂实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火烧云》课堂实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火烧云》课堂实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火烧云》课堂实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火烧云》课堂实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火烧云》课堂实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火烧云》课堂实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火烧云》课堂实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火烧云》课堂实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火烧云》课堂实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火烧云》课堂实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火烧云》课堂实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火烧云》课堂实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火烧云》课堂实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火烧云》课堂实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火烧云》课堂实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火烧云》课堂实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火烧云》课堂实录.docx

《《火烧云》课堂实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火烧云》课堂实录.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火烧云》课堂实录.docx

《火烧云》课堂实录

《火烧云》课堂实录

(一)导语激情,引入新课

师:

夕阳、明月、火烧云……是美丽的。

曾经有多少位作家、诗人用最美的语言描绘过它们。

火烧云这一景象使多少人陶醉过。

现代女作家萧红用最生动、最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夕阳西下,火烧云颜色、形状变化的瑰丽情景。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0课《火烧云》。

(板书:

火烧云)

(二)整体感知,梳理结构

师:

什么叫“火烧云”?

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一读课文,可以是大声朗读,可以是轻声速读,可以是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一句话来回答。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进行读书。

师:

什么叫“火烧云”呢?

从课文中找出一句话来回答。

生:

“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通通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这就是火烧云。

师:

你读书很认真,找得很准确。

这句话中有一个动词用得特别好,读读这句话,看看谁能把它找出来?

(学生读)

生:

我认为“烧”这个动词用得好。

师:

为什么?

不必急于回答,先来看看火烧云上来时的景象,边看边体会。

(课件展示:

在烈火中燃烧的云从西边逐渐烧到东边,最后一片片呼呼燃烧着的火焰弥漫了大半个天。

师:

谁来谈一谈为什么“烧”字用得好呢?

生:

我体会到火烧云上来了,就像是天空中着了一场大火。

生:

着火的时候,火势特别大,特别猛。

我从这个“烧”字感受到火烧云上来时一定很快、很有气势。

生:

我还感受到了火烧云上来时,像铺开了一幅巨大的瑰丽绸缎,天空中完全是红颜色的,美丽极了。

师:

你们真会思考!

你瞧,祖国的语言文字真是太美妙了!

一个“烧”字既突出了火烧云上来时天空的颜色,像火一样红;又如同熊熊燃烧的烈火一样有气势,给人一种动态变化的感受。

师:

那么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

生:

是按照“火烧云上来了、火烧云的变化、火烧云下去了”顺序记叙的。

(板书:

火烧云上来了、火烧云的变化、火烧云下去了)

(三)读中感悟,积累运用

1、学习“火烧云上来了”

师:

课文里讲的火烧云是什么时候的?

自己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学生读)

师:

课文里讲的火烧云是什么时候的?

生:

是傍晚时候的。

师:

再读第一自然段,想想课文里讲的是什么季节傍晚时候的火烧云?

(学生自由读)

生:

是夏季傍晚时候的火烧云。

师:

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

生:

我从“晚饭过后”体会到这是傍晚时的火烧云,从“旁边走来个乘凉的人”体会到这是夏季的火烧云。

师:

你真会读书!

(课件出示一副霞光照到大地上的美丽图画。

师:

夏季傍晚的火烧云景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受?

生:

夏季傍晚的火烧云,简直是太美啦!

生:

火烧云真伟大,把大地打扮得这么漂亮。

生:

火烧云就像一位神奇的画师,把整个天空涂抹得五彩缤纷。

师:

霞光照到大地上,使地上的人和物的颜色发生了变化,从侧面渲染了火烧云的“红”。

霞光这么美,火烧云就更美了。

师:

我们可以带着怎样的语气去读呢?

生:

惊喜的语气。

师:

可以。

生:

带着赞美的语气读。

师:

好!

带着感情自己读读这段话。

(学生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

师:

我们一起读,边读边感受霞光的美。

(学生有感情地齐读)

2、学习“火烧云的颜色变化”

师:

作者从哪两个方面描写火烧云的变化?

自己读三~六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学生自由朗读)

生:

写了火烧云的颜色,还写了它的形状。

(板书:

颜色、形状)

师:

火烧云颜色变化有什么特点?

生:

火烧云颜色变化特别快。

(板书:

快)

师:

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生:

我从“一会儿”这个词体会到的。

师:

火烧云的颜色变化不仅快,而且还很——

生:

(齐答)多。

(板书:

多)

师:

都有哪些颜色?

生:

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还有红通通、金灿灿、

生:

葡萄灰、梨黄、茄子紫

师:

“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三种颜色,能不能分别用“像一样的_____色。

”这句话描述一下?

生:

“葡萄灰”就是像葡萄一样的灰色。

生:

“梨黄”,像梨一样的黄色。

生:

“茄子紫”,像茄子一样的紫色。

师:

天空中还有哪些颜色?

生:

还有些说也说不出、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师:

你们看,这些颜色多漂亮啊!

(课件展示火烧云颜色变化的录像。

师:

那么我们试着说说这些说也说不出、见也没见过的颜色,用“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种带比喻的形式来说。

生:

苹果绿。

生:

桃红。

生:

玫瑰紫。

生:

石榴红。

生:

杏黄。

生:

秋叶黄。

师:

说的真好。

生:

黄瓜绿。

生:

草莓红。

生:

橘黄。

生:

橄榄绿。

生:

柠檬黄。

生:

西瓜绿。

生:

我觉得这个词语不好。

因为西瓜的皮有的地方是深绿色,有的地方是浅绿纹,一个词语它不能代表两种颜色呀。

师:

说的有道理。

那你能不能说一个更好的?

生:

冬瓜绿。

师:

真好!

(还有同学举手)你接着说。

生:

枣红。

生:

香蕉黄。

生:

草绿。

师:

天空中这么多的颜色交织在一起,那是多美的呀!

能不能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出火烧云颜色变化多呢?

生:

五颜六色。

师:

概括得好!

生:

五彩缤纷。

生:

绚丽多彩。

生:

色彩斑斓。

生:

五光十色。

师:

真会用词。

读读这段话,比一比谁能读出对火烧云的赞美之情?

(学生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指名两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

师:

感情很充沛。

凭借段落结构,自己试着背一背。

(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的段落结构。

)(学生自由背)

师:

谁愿意带着感情给大家背一背?

(全班同学举手)既然这么多的同学都愿意背,那么我们一起背诵这一段话。

(学生有感情地齐背第三自然段)

3、学习“火烧云的形状变化”

师:

读读四~六自然段,思考:

火烧云形状变化有什么特点?

(自由读)

生:

火烧云的形状变化很多。

师:

火烧云的形状像什么?

生:

像马、狗、狮子。

师:

形状变化除了多以外,还有什么特点?

生:

特别快。

师:

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生:

从“一会儿”、“忽然”体会到的。

生:

还有“过了两三秒钟”、“一转眼”、“接着”

师:

说的很好。

还有补充吗?

生:

还有“正在”这个词语。

师:

补充的很准确。

你们知道吗?

作者在描写马的样子时,描绘得真是精彩,一起来欣赏。

(课件出示)

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

马是跪着的。

师:

读一读这两句话,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

(学生自由读)

生:

第二句话中少了“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

师:

再读读这两句话,想一想书上为什么选用第一句?

(自由读)

生:

因为第一句作者把马写得非常温顺,可爱,恳请主人骑上它的背,它才高兴似的。

生:

我觉得书上选用第一句是因为它很具体,把马跪在那想干什么写了出来。

第二就像一杯白开水,没有意思。

师:

同学们很会思考,说的很精彩。

第一句中哪是看到的,哪是想到的?

生:

“马是跪着的”是看到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是想到的。

师:

很好,作者把看到的和想到的融合在一起写,不仅使文章的生动、具体,还突出了火烧云的变化美。

再来读四~六自然段,边读边体会把看到的和想到的融合在一起写的写作方法。

(自由读)

师:

老师想和大家一起读火烧云形状变化的三个自然段。

我们先读第四自然段,怎样读呢?

我来提问题,你们用书上的句子来回答,咱们一起读书。

师:

一会儿,天空中出现了什么?

——(板书:

出现)

生:

(接读)一会儿,天空中出现一匹马,

师:

(插问)它是什么样子的?

——(板书:

样子)

生:

(接读)马头向南,……它才站起来似的。

师:

(插问)它是怎样变化的?

——(板书:

变化)

生:

(接读)过了两三秒钟,……尾巴可不见了。

师:

(插问)消失了吗?

——(板书:

消失)

生:

(接读)看的人……变模糊了。

(写狗和狮子的两个自然段,教师也这样引读。

师:

(手指板书)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火烧云形状变化的?

生:

按“出现、样子、变化、消失”这个顺序来写的。

师:

说的对。

作者按“出现、样子、变化、消失”这个顺序叙述的,并融入了自己的想象,突出了火烧云形状变化的特点,这种写法很值得大家学习啊!

师:

学习到这,老师有个突发的灵感,电脑里有火烧云形状变化的录像,想请大家给录像配音,有兴趣吗?

(生齐答:

有)配音不是件容易的事,首先要记住火烧云形状变化的内容,再根据画面充满激情地讲解。

我们先试着一起背诵一下四~六自然段,好吗?

(课件出示四~六自然段的段落结构)(学生有感情齐背)

师:

谁愿意当配音演员?

(学生兴趣浓厚,纷纷举手)请三位同学分别为“马”、“狗”、“狮子”这三部分内容配音。

(课件播放录像,并配上悠扬的乐曲)(教师指名三位同学为录像配音)

师:

太精彩了!

(教师带头鼓掌)下面我们一起为录像配音,好吗?

(学生兴趣高涨,齐声答:

好)(学生充满激情地给录像配音)

师:

真不错!

说不定10年后,我们班还真能出一位著名配音演员呢。

师:

火烧云形状变化这么多,用学过的词语概括出火烧云形状变化多。

生:

变化多端。

生:

变化莫测。

生:

千变万化。

生:

绚丽多姿。

生:

千姿百态。

生:

瞬息万变。

师:

真好!

老师捕捉了一组火烧云变化的镜头,我请同学一起来欣赏。

(课件展示一组火烧云变化的图片)

师:

想象一下,它们像些什么呢?

想象它的形状,并按照它的“出现、样子、变化、消失”这一顺序同桌同学互相说一段话,一会儿我们集体交流。

(同桌同学一起练习说话)

师:

我们一起来交流,谁愿意先发言?

生:

(学生手指屏幕)一会儿,天空中出现了一座座山峰,高低不平,连绵起伏,犹如珠穆朗玛峰一样雄伟、壮观。

可一眨眼的工夫,就离我们远去了,而且越去越远。

(学生鼓掌)

生:

(学生手指屏幕)这时又跑来了一只大花猫,猫的身上全是彩色的斑点。

我还给它起了个好听的名——点点。

它趴在空中,好像在撒娇,想让人抱一抱它。

(学生沉思)

师:

当它看见那边出现了一只小老鼠,猛地跑了过去,猫和小老鼠都看不清了。

(学生:

大笑)(还有学生举手)你接着说。

生:

快看啊,不知从哪里钻出了一群小猴子,那些小猴子的脸红红的,眼睛圆圆的,跳来跳去,仿佛运动员在认真地跳鞍马。

可是一转眼就变了,再也找不着了——变成了一只小兔。

生:

小兔是躺着的,看上去就像躺在沙发上一样悠闲。

过了两三秒钟,小兔站起来了,伸了伸懒腰。

这时,小兔的四肢变得更长了,变得模糊了。

生:

再看那边,一条“巨龙”腾空而起,还在空中不停地舞动着。

只见那条“巨龙”张着大嘴,鼻子翘着老高,一双铜铃般的圆眼,放射出紫色的光,还挺神气呢!

可我还没有尽情欣赏,“巨龙”就赶回“龙宫”去了……(鼓掌)

师:

你们的想象太丰富了,说的真棒!

4、学习“火烧云下去了”

师:

作者观察火烧云时有着怎样的感受?

从第7自然段找一句话来回答。

生:

读“一时恍恍惚惚的,……什么也看不清了。

(四)回归整体,激发情感

师:

学完了这篇课文,能不能说一句赞美火烧云的话呢?

生:

火烧云真是太美丽啦!

生:

火烧云不但绚丽多彩,而且变幻莫测。

生:

我爱火烧云,它给我的想象插上了翅膀。

(五)质疑问难,妙在延伸

师:

现在大家还有没有不懂的问题?

如果有,马上提出来?

生:

为什么火烧云颜色变化这么多?

生:

为什么火烧云只出现在早晨或傍晚?

生:

火烧云上来时,为什么地上的人和小动物的颜色发生变化呢?

师:

你们提出的问题很好,有的连老师一时也回答不上来。

怎么办呢?

《变幻的天空》一书介绍了有关火烧云的知识,下课可以请教它。

(课件展示《变幻的天空》一书的封面)

(六)作业

师:

今天的作业共两项,你可以从以下两项作业中任选一项来完成。

分别是:

1、以“火烧云”为内容。

2、以“礼花”为内容。

想像它的形状,按照“出现、样子、变化、消失”这一顺序写一段话。

"用计算器计算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3—55页

[教学目标]:

1、会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计算。

2、让学生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方便与快捷,进一步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计算器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

[教材简析]:

例题通过相对复杂的问题情境,引入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教给学生在计算器上按出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的简便按法,再用计算器解决小数加法的实际问题。

“试一试”继续通过例4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借助计算器解决小数减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谈话:

同学们都有去超市购物的经验,购完物,营业员都能借助计算器准确、快速地算出应付的价钱,今天我们也来用计算器解决一些计算问题。

二、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1、教学例4

(1)出示例题,理解题意。

谈话:

怎样用计算器算出她一共用了多少元?

(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指名回答。

在全班交流中达成共识:

只要把“金额”一栏的数据加起来。

(3)提问:

那在计算器上,怎样才能按出买铅笔的钱呢?

先让学生自己试着按一按,再交流方法。

学生的方法可能有:

①按照“0”、“·”、“8”、“0”的`次序按键。

②先按“·”再按“8”,显示“0·8”,就是买铅笔的钱数。

(4)尝试计算。

(5)集体校对。

提问:

怎样才能计算得又对又快?

学生的想法可能有:

①先记牢这个数,然后再按。

②看到零点几的小数,可以直接按小数点和小数部分,这样能节省计算时间。

③按好一个数,还要看看显示屏,核对一下。

④算完还可以用计算器再算一遍。

2、完成“试一试”

(1)提问:

如果李芸付出100元,应找回多少元?

请你用计算器算一算。

(2)学生尝试用计算器计算。

(3)小结:

用计算器计算这些比较复杂的小数加减法(出示课题),确实非常快捷,正确率也高。

[设计意图:

用计算器进行计算时,为确保计算的快捷和正确,核对和验算很重要,通过学生的讨论和交流使学生获得准确灵活的计算方法。

学生已经有了用计算器计算的基础,因此这个环节以尝试使用、相互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顺应了学生使用计算器的需要,也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的机会。

三、巩固练习,应用拓展

1、完成“练一练”

(1)让学生用计算器独立计算,在书上记下每题的得数。

(2)交流计算的注意点。

在讨论交流中使学生明确:

先记牢一个数,然后再按,按好后注意核对,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完成练习九第6题

(1)提问:

你是怎样列式的,结果是多少?

(2)学生各自用计算器计算这四题。

(3)同桌互相出题并借助计算器解答。

3、练习九第8题

(1)理解题意。

先让学生观察这张收支情况统计表,说说每栏表示什么含义。

(2)思考:

怎样算“小明开学缴费”后的余额?

先让学生独自思考,再指名回答。

在交流中明确:

只要用上月的余额1203·5元减去支出的100元,就能算出小明开学缴费后的余额。

(3)明确各项余额的算法。

让学生挑选一栏和同桌说说怎样算它的余额?

重点解决“合计收入”“合计支出”的算法。

(4)学生独立用计算器算出每次收支后的余额,集体校对答案。

(5)拓展延伸。

谈话:

我们也能像小明一样,学记自己的经济小帐本。

设想一下,如果要你来统计每月零花钱的收支情况,你准备怎样来设计这张统计表?

希望同学们持之以恒记好经济帐,合理支配自己的零花钱。

[设计意图:

通过用计算器计算开支情况,使学生感受到计算器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

并且联系生活用数学,让学生学记经济帐,从而不断增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自觉性。

4、练习九第9题

(1)学生先用计算器计算前三题。

(2)汇报结果。

前三题的答案依次是1·89、2·889、3·8889。

(3)提问:

观察一下,这三题的答案有什么规律?

学生的想法可能有:

①个位上的数一个比一个多1。

每个数的末尾都是9。

②小数中间“8”的个数和个位上的数一样。

(4)根据这些规律填出最后一题的得数。

[设计意图:

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来探索一些计算中的规律,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问题结论的意识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发现计算过程中的一些“有趣”的现象,从而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数学是一门有规律的科学,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用计算器计算了一些比较复杂的小数加减法。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体会?

五、课堂作业

练习九第7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