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基础知识习题解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463586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0.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摄影基础知识习题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摄影基础知识习题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摄影基础知识习题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摄影基础知识习题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摄影基础知识习题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摄影基础知识习题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摄影基础知识习题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摄影基础知识习题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摄影基础知识习题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摄影基础知识习题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摄影基础知识习题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摄影基础知识习题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摄影基础知识习题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摄影基础知识习题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摄影基础知识习题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摄影基础知识习题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摄影基础知识习题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摄影基础知识习题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摄影基础知识习题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摄影基础知识习题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摄影基础知识习题解析.docx

《摄影基础知识习题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摄影基础知识习题解析.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摄影基础知识习题解析.docx

摄影基础知识习题解析

摄影基础知识测试题

一.选择题(请选出您认为正确的答案,每题只能选择一个答案)

1、使用数码相机日光白平衡拍摄时,雪地中的阴影在照片上呈现出微微的

□A、蓝色  

□B、黄色

□C、高感光度时偏蓝,低感光度时偏黄

2、用日光型反转片不加任何滤光镜在白炽灯条件下拍摄,影像的色调将

□A、偏蓝  

□B、偏红黄  

□C、高感光度反转片偏蓝,低感光度反转片偏红黄

3、色温是

□A、数码相机的白平衡属性之一  

□B、光源的属性之一  

□C、两者都是

4、使用数码相机拍摄日落时的景象,如果想获得日落时分的色彩感觉,应当将白平衡设置到

□A、自动白平衡  

□B、日光白平衡

□C、白炽灯白平衡

5、使用自动对焦镜头拍摄照片时,除微距镜头外,用自动对焦功能

□A、没有手动对焦精确

□B、比手动对焦精确

□C、没有手动对焦专业

6、为了把一个沿胶片平行方向轻快行走的人(1.3米/秒)满画面定格,快门速度最慢可以设置在

□A、1/250秒  

□B、1/500秒  

□C、1/1000秒

7、数码照片的噪点主要表现在

□A、高光影调压暗时  

□B、暗部影调提亮时  

□C、两者都是

8、拍摄顺光雪景时,应当参照测光表读数

□A、减曝光  

□B、加曝光  

□C、不加也不减

9、应用“向右曝光”技术的主要目的是

□A、准确曝光  

□B、后期降噪  

□C、增加对比度

10、造成机震的主要原因是

□A、快门震动  

□B、反光板震动  

□C、没拿稳相机

11、哪种方法可以使机震的影响降至最低

□A、提高快门速度  

□B、使用反光板预升功能  

□C、使用三脚架

12、其他条件不变,镜头焦距越长,景深将

□A、越大  

□B、越小  

□C、取决于能见度

13、光圈f/2时,镜头接纳的光量是光圈f/8时的

□A、4倍  

□B、16倍  

□C、1/4

14、我想让以40公里时速行驶的汽车满格定格在照片中,但是光线条件需要我在最大光圈时使用1/500秒的快门速度。

我应该使自己置身于汽车

□A、水平从我眼前穿过的位置  

□B、向我迎面开来的位置  

□C、以上都可以

15、在高光和阴影处测得的曝光表读数显示的光圈范围是f/16-f/2,那么如果用数码相机,为了获得更多的细节,光圈应设置为

□A、f/11  

□B、f/8  

□C、f/2.8

16、如果将感光度从ISO400换到ISO100,为了获得相同的曝光量,曝光需要增加

□A、1档  

□B、2档  

□C、4档

17、偏振镜可以用来削弱

□A、金属反光  

□B、树叶反光  

□C、以上都是

18、逆光是

□A、从被摄者身后照射的光线  

□B、从镜头前方照射的光线  

□C、以上都是

19、超焦距指的是

□A、镜头的焦距  

□B、特定的对焦距离  

□C、最大的景深

20、暗影溢出是指

□A、暗部细节多得记录不下  

□B、太暗导致不足以被记录下来  

□C、感光度过高导致的噪点过多

21、如果纽约摄影学院灰卡的白色那面测光表读数为1/100秒、f/8,那么哪组曝光组合能够获得令人满意的曝光

□A、1/400秒,f/8  

□B、1/20秒,f/8  

□C、没用过白色那面

22、在同一位置拍摄中远距离景物时,用100mm镜头拍摄出的影像大小是用50mm镜头拍摄的同样影像的

□A、1.4倍  

□B、2倍  

□C、4倍

23、某闪光灯全光输出时指数为40,如果其他条件不变,输出功率降至1/4输出时,闪光指数将

□A、下降到10  

□B、下降到20

□C、不变化

24、某闪光灯在ISO100时闪光指数为40,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只将感光度提高到ISO200,该闪光灯的感光

□A、增加到80  

□B、增加到56  

□C、仍然是40

25、某闪光灯变焦灯头位置在35mm时闪光指数为40,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灯头位置到70mm,该闪光灯的感光指数将

□A、变小  

□B、变大  

□C、不变

26、相同条件下,感光度越高,影像的颗粒就

□A、越细  

□B、越粗  

□C、不一定

27、其他条件相同,用f/2、50mm焦距拍摄获得的景深大约是用f/16、200mm焦距拍摄的

□A、1/2  

□B、2倍  

□C、4倍

28、夜间背光拍摄人像留念时,测得背景正常的曝光组合为1/60秒,f/4,人物离相机的距离为4米,闪光灯的闪光指数为32,为了得到让人物和背景都得到正常的曝光,我们使用闪光灯对人物进行补光,这是曝光组合应该设置在

□A、1/30秒,f/5.6  

□B、1/15秒,f/8  

□C、1/8秒,f/11

29、使用一部焦距折算系数为1.5的数码相机手持拍摄照片,如果镜头焦距是50mm,为了拍摄清晰,快门速度最慢应该是

□A、1/50秒  

□B、1/80秒  

□C、1/100秒

30、辅助光的作用是

□A、使照片的层次更清楚  

□B、减小光比  

□C、增加光比

31、如果我们使用机内点测光功能测光,并使用中心对焦点对焦,那么此时测光和对焦

□A、是一回事

□B、不是一回事  

□C、不太清楚

32、使用RAW格式拍摄数码照片

□A、需要顾及白平衡  

□B、无须顾忌白平衡  

□C、必须使用自动白平衡

33、反光伞可产生

□A、直射光效果  

□B、漫射光效果  

□C、何种效果由灯泡类型而定

34、下列何种情况下,我们需要使用数码相机里降噪功能

□A、使用大光圈时  

□B、使用长时间曝光时  

□C、使用长焦镜头时

35、阴天产生的光对在户外拍摄人像来说

□A、是不合适的光线  

□B、是合适光线  

□C、合不合适取决于拍摄时的白平衡设置

36、拍摄文艺演出时,如果舞台灯光比较暗,我们可以

□A、使用闪光灯  

□B、使用高感光度  

□C、以上两项都可以

37、在场馆内拍摄游泳比赛,如果光线不够,我们应该

□A、使用闪光灯补光  

□B、使用高感光度  

□C、以上两项都可以

38、用焦平面快门较慢速度满画面拍摄高速行驶的汽车,汽车轱辘通常呈现出

□A、圆形  

□B、椭圆形  

□C、以上两项都不是

39、前后景深的差距是

□A、1:

2  

□B、对焦距离越远差距越大  

□C、对焦距离越近差距越大

40、光圈和镜头焦距,哪项因素对景深影响大

□A、一样大  

□B、光圈  

□C、镜头焦距

二.判断题(共10题)

请选出您认为正确的答案

1、我知道我的数码相机测曝光误差是多少,并知道如何纠正这些误差。

2、使用三脚架和快门线并不意味着能把照片拍清楚。

3、滤色镜只允许与其颜色相同的光通过。

4、直方图必须结合它的照片才能比较精确地判断曝光。

5、我知道自己的数码相机大致的动态范围是多少。

6、纽约摄影学院灰卡配合反射式测光表,就可以取得和入射式测光表一样的效果。

7、  透视畸变(如放大的鼻子)是由于镜头离拍摄对象太近的结果,和镜头的焦距无关。

8、45度侧光可以很好地表现物体的立体感。

9、我知道如何利用纽约摄影学院灰卡比较准确地校正数码相机自动白平衡的误差。

10、ISO100时,我可以在中午阳光下使用1秒曝光时间拍摄而不让曝光过度。

一.选择题(请选出您认为正确的答案,每题只能选择一个答案)

1、使用数码相机日光白平衡拍摄时,雪地中的阴影在照片上呈现出微微的

□A、蓝色

□B、黄色

□C、高感光度时偏蓝,低感光度时偏黄

标准答案:

A

这是一个环境光的问题。

太阳光里包含了“赤橙黄绿青蓝紫”各种颜色的光,大气对波长较长的红色等光吸收能力较强,对波长较短的蓝色光反射能力较强,所以我们看到的天空是蓝色的。

拍摄对象受到的光照,可以分为光源直射光和环境反射光,直射光一般比反射光要强得多,如果同时有直射光和反射光,反射光一般可以忽略不计,但直射光照不到的地方,反射光就起主要作用。

雪地阴影没有太阳直射光照,只有蓝天的反射光,所以呈现微微的蓝色。

实际上,蓝天下所有的阴影都会有微微的蓝色,只不过多数景物有自己的颜色,这种微微的蓝色不容易被发现,雪地是白色,比较明显,其他的白色,比如白色衣服的阴影也会有这种微微的蓝色。

环境光的影响,人眼受经验的影响不太容易发现,但照片上表现明显,尤其是拍摄人像。

比如坐在树荫下的草地上,脸容易发绿,走在红地毯上,脸容易发红。

最简单的解决的办法就是用闪光灯直射补光,当有直射光时,环境的反射光就弱的可以忽略了。

2、用日光型反转片不加任何滤光镜在白炽灯条件下拍摄,影像的色调将

□A、偏蓝

□B、偏红黄

□C、高感光度反转片偏蓝,低感光度反转片偏红黄

标准答案:

B

这是光源色温匹配的问题,也就是现在数码摄影白平衡的问题。

所谓日光型反转片就是在太阳光下(5500°K)才能保持照片颜色正确的胶卷,这就是色温匹配,如果光源的色温比太阳光高,拍出的照片偏蓝紫色,如果光源的色温比太阳光低,拍出的照片偏红黄色。

当光源的色温偏差太多时,拍摄反转片要加有颜色的滤镜匹配色温。

白炽灯的色温(3200°K)比日光低,所以拍出的照片偏红黄。

对数码摄影来说,也必须色温匹配才能保证颜色正确,与胶片的固定色温匹配不同,数码照相机可以与各种色温的光源匹配,这就是白平衡。

自动白平衡就是自动估算现场光源的色温,然后相当于指定一个合适的胶片色温与之匹配。

数码摄影的色温匹配比胶片更容易、更灵活,比如,当拍摄日出、日落时,光源的色温(2000-4500°K)比较低,为了突出红红黄黄的效果,可以指定一个比光源更高色温(5500°K)。

3、色温是

□A、数码相机的白平衡属性之一

□B、光源的属性之一

□C、两者都是

标准答案:

B

色温是描述光源中各种色光成分多少的指标,显然是光源的属性。

理论上说,当不同物体加热到同一温度时,发出的光的光谱成分是一样的,所以可以用温度来代表光源的光谱分布。

色温越高,光源中蓝、紫光的成分越多,色温越低,光源中红、黄的成分越多。

不同色温的光照射到一张白纸上,反射出的颜色是不同的,数码照相机的白平衡,就是保证不同色温光源下,白纸拍摄成照片,仍然是白色,而不是不同的颜色,这和彩色胶片的色温匹配是一回事。

4、使用数码相机拍摄日落时的景象,如果想获得日落时分的色彩感觉,应当将白平衡设置到

□A、自动白平衡

□B、日光白平衡

□C、白炽灯白平衡

标准答案:

B

这个前面说过了,日光的色温比日落、日出的色温高,指定白平衡的高色温,能得到更加偏红、偏黄的效果。

5、使用自动对焦镜头拍摄照片时,除微距镜头外,用自动对焦功能

□A、没有手动对焦精确

□B、比手动对焦精确

□C、没有手动对焦专业

标准答案:

B

这个问题把我难住了,自动对焦精确还是手动对焦精确?

恐怕机器没有问题的情况下都能满足精度要求吧!

用排除法,C肯定不对,老早以前有人常说自动对焦不专业,靠不住,所以专业数码照相机多数都保留了手动对焦功能,这种观点现在肯定是陈词滥调了。

我的自动对焦镜头分为两种,一种是真正可以手动调节对焦环,机械对焦的,我的几只佳能镜头就是。

另一种是转动对焦环,给自动对焦机构提供一个电信号,驱动马达转动对焦,我的奥林巴斯的镜头都是如此。

前一种与过去的传统手动照相机的对焦没有区别,如果机身有微棱环、裂像屏,对焦与过去的传统照相机没有区别,不能说比自动对焦差吧。

后一种无论速度、手感都不如传统照相机的手动方式,但配合LCD取景,十倍放大,精度自然也不是问题。

再审题,“除微距镜头”提醒我,我知道传统照相机的微距与不微距并无区别,那显然出题人是认为自动对焦镜头在微距方面可能还逊于手动对焦,所以出题人的标准答案应该是B,最后看了答案果然如此。

6、为了把一个沿胶片平行方向轻快行走的人(1.3米/秒)满画面定格,快门速度最慢可以设置在

□A、1/250秒

□B、1/500秒

□C、1/1000秒

标准答案:

B

我对运动摄影没有经验,如果需要拍摄运动物体,一般是采用两种办法:

需要冻结景物的,根据现场情况,选尽可能高的快门速度;其他一概采用较低快门速度的追随法。

一般来说,要冻结运动物体,运动物体速度越快,快门速度要越快;运动物体与拍摄距离越近,快门速度要越快;运动物体的运动方向与镜头光轴夹角90°,快门速度最快,45°时快门速度可慢一档;镜头焦距越长,快门速度要越快。

我们按照题目估算一下,题目没有镜头焦距,也没有拍摄距离,但把人拍满画面基本交待了镜头焦距和拍摄距离的关系,假定人高1.8米,拍满就算2米(上、下留点空),按135规格照相机计算,长宽比3:

2,人走过整个画面的时间3/1.3=2.3秒。

要把人在照片中清楚地凝固住,如果允许1/1000以内的模糊,快门速度就是2.3/1000=1/435以上,也就是1/500秒速度。

允许1/1000以内的模糊,就是说,快门速度要比影像在感光器上的移动速度快1000倍。

为什么是1000倍,假定胶片是35mm×24mm,1000倍的意思就是影像在胶片上移动35mm/1000=0.035mm,基本就是允许弥散圈的大小,和景深判断清楚的标准基本相同。

7、数码照片的噪点主要表现在

□A、高光影调压暗时

□B、暗部影调提亮时

□C、两者都是

标准答案:

B

熟悉后期的兄弟都知道,暗部提亮会增加暗部噪声。

对于胶片来说,噪点取决于胶片感光层银盐颗粒的大小,和冲洗胶片的化学药水的作用快慢,所以胶片常用颗粒粗细来描述噪声。

对于数码照相机来说,噪点来源主要是感光芯片通电后的热噪声,热噪声与感光信号大小无关,基本取决于感光芯片的温度,照片高光部分的信号强度高,噪点不明显,暗部信号强度弱,噪点明显,当噪点与信号差不多强时,暗部细节就不可分辨了。

高光压缩在压缩亮度的同时也压缩了噪点,暗部提亮的同时也放大了噪点

8、拍摄顺光雪景时,应当参照测光表读数

□A、减曝光

□B、加曝光

□C、不加也不减

标准答案:

B

测光表的标准是把它眼前的东西都当成18%灰板,按读出的曝光数据拍摄,照片上是看起来与18%灰板一样的中间调,也叫中度灰。

顺光下的雪景,测光表把它按18%灰板对待,得到曝光数据,按这个数据拍摄,雪景变成了18%灰,成了灰景当然不成了,要让雪景亮起来就要加曝光,一般来说,要加+2.0左右,就是加大两级光圈或降低两级速度。

9、应用“向右曝光”技术的主要目的是

□A、准确曝光

□B、后期降噪

□C、增加对比度

标准答案:

B

所谓“向右曝光”是一种拍摄规则,就是在保证不过曝的前提下,不保证对应的影调控制,尽量加曝光拍摄,后期再减曝光,重新控制影调。

这样能加大暗部的信噪比,后期减曝光,平移影调时能有效降低暗部噪点。

这对RAW格式拍摄后期转换JPG照片时非常有效。

拍摄时加曝光,RAW解码时减曝光,对影调控制几乎没有影响,噪点大大减少,我体会每加一级曝光减少的噪声至少相当于ISO一倍的变化。

由于RAW到JPG的数据变换是非线性的对数规律,有肩部、趾部的压缩,如果JPG直接拍摄,前期加曝光,后期减曝光,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影调还原,但降噪的效果仍然不错

10、造成机震的主要原因是

□A、快门震动

□B、反光板震动

□C、没拿稳相机

标准答案:

B

摄影里的“机震”是个专用名词,不是指机器一般的震动,而是特指由于单反照相机的反光板收放造成的照相机震动

11、哪种方法可以使机震的影响降至最低

□A、提高快门速度

□B、使用反光板预升功能

□C、使用三脚架

标准答案:

B

知道“机震”的确切含义,自然也就只有消除反光板震动的“预升”是唯一解决之道。

“机震”、“反光板预升”之类的词应该说是中国摄影的专业词汇,每个都有确定的含义,OLYMPUS把“反光板预升”叫做“防震”是值得商榷的。

知道机震、反光板预升的兄弟很多,许多人也是照做不误。

其实机震的预防只是对慢快门时才是有效的,当快门速度高于1/60时,机震的影响肯定可以忽略。

实际上低于1/15时才需要考虑机震。

坛中的兄弟上架子拍月亮,实际上月亮很亮,速度都在1/60以上,是没有必要管机震的,如果模糊,不是机震的影响,而是架子不稳,晃了。

开机震的延时解决了架子的摇晃,与机震无关

12、其他条件不变,镜头焦距越长,景深将

□A、越大

□B、越小

□C、取决于能见度

标准答案:

B

一般的说,同一个照相机,景深与三个因素有关,其他因素不变,光圈越大、镜头焦距越长、拍摄距离越近,景深越小

13、光圈f/2时,镜头接纳的光量是光圈f/8时的

□A、4倍

□B、16倍

□C、1/4

标准答案:

B

光圈定义为镜头的焦距除以光孔直径,光量与光孔的面积成正比,面积与直径是平方关系,所以光圈f系数是以2的平方根(1.4)排序的,f/2、f/2.8、f/4、f/5.6、f/8,每级光量差一倍,所以f/2到f/8显然是16倍。

14、我想让以40公里时速行驶的汽车满格定格在照片中,但是光线条件需要我在最大光圈时使用1/500秒的快门速度。

我应该使自己置身于汽车

□A、水平从我眼前穿过的位置

□B、向我迎面开来的位置

□C、以上都可以

标准答案:

B

前面说过,运动物体的运动方向与镜头光轴夹角90°,要求的快门速度最快,45°时快门速度可慢一档,显然“向我迎面开来的位置”对快门速度要求最低。

按前面讲到的估算方法,如果夹角90°的时候,就是“水平从我眼前穿过的位置”,1/500秒的快门速度冻结不住行驶中的汽车。

15、在高光和阴影处测得的曝光表读数显示的光圈范围是f/16-f/2,那么如果用数码相机,为了获得更多的细节,光圈应设置为

□A、f/11

□B、f/8

□C、f/2.8

标准答案:

B

高光是f/16,f/11、f/8、f/5.6、f/4、f/2.8、阴影是f/2,共7级,如果我用E-510拍摄,RAW格式,我会用f/5.6(影调V),这样高光是影调VIII,阴影是II,试拍后如果有过曝,就适当减1/3或2/3级再拍,RAW后期根据需要调整影调。

敢用影调VIII,是因为我知道E-510的RAW能用到VIII。

可惜答案没有f/5.6,那就只好是f/8了,用f/8拍摄,影调就是VII到I,暗部的噪点肯定比较大了,细节也不会太好,实际上是被牺牲了。

如果用JPG直出,选f/8保险系数大些,也符合数码摄影宁可欠曝光,绝不可以过曝光的原则

16、如果将感光度从ISO400换到ISO100,为了获得相同的曝光量,曝光需要增加

□A、1档

□B、2档

□C、4档

标准答案:

B

ISO的级是400、200、100,两级,所以曝光也是2档。

17、偏振镜可以用来削弱

□A、金属反光

□B、树叶反光

□C、以上都是

标准答案:

B

偏振镜无法消除金属表面的反射光,这是一定要记住的。

至于树叶、玻璃、水面等等的反光,也不是100%能够消除的,还要注意光源的角度,反射面的位置等等。

有时偏振镜也被一些兄弟用于压暗天空,使蓝天更蓝。

胶片时代有时偏光镜必不可少,但在数码时代,我主张能不用就不用,遇到树叶、玻璃、水面的反光,可以适当改变光线,调整拍摄角度,尽量避免反光出现。

劣质的偏光镜会损坏画质,即使优良的偏光镜,也会造成透光率的损失,带来一些副作用。

用偏振镜压暗天空的做法更不可取,完全可以用正确曝光加适当后期解决。

18、逆光是

□A、从被摄者身后照射的光线

□B、从镜头前方照射的光线

□C、以上都是

标准答案:

B

这是个绕人题。

有时被摄者是背向镜头,所谓背影。

19、超焦距指的是

□A、镜头的焦距

□B、特定的对焦距离

□C、最大的景深

标准答案:

B

超焦距也是中国摄影的专业名词,特指一个特定的对焦距离,当照相机对焦到这个特定距离时,能获得从这个距离的一半到无限远的最大景深。

当需要大景深时,超焦距的使用非常有意义。

过去喜欢偷拍的人,举起照相机就按快门,来不及对焦,常常提前把照相机固定对焦到超焦距,这样拍出的照片即使做不到精确对焦下的毫发毕现,也凑合能用。

现在自动对焦照相机按下快门就自动对焦,几乎感觉不到延时,超焦距的固定对焦知道的人就少了。

20、暗影溢出是指

□A、暗部细节多得记录不下

□B、太暗导致不足以被记录下来

□C、感光度过高导致的噪点过多

标准答案:

B

“溢出”似乎是数码时代的新词,过去胶片那会儿常说高光缺乏层次(高光过曝),阴影没有层次(阴影欠曝)。

现在说溢出可能跟常用于描述数码照片的直方图有关,数据溢出直方图右侧就是高光过曝,数据溢出左侧就是暗部欠曝。

我认为暗部溢出还不是“太暗导致不足以被记录下来”,实际上记录下来的数据被噪声淹没才是关键,当数据小到与噪声分辨不出来,图像就没有可分辨的细节了,也就是暗部溢出了。

这样的数据虽然还没有小到直方图的“零”,还没有在直方图上溢出,实际上已经没有意义了。

21、如果纽约摄影学院灰卡的白色那面测光表读数为1/100秒、f/8,那么哪组曝光组合能够获得令人满意的曝光

□A、1/400秒,f/8

□B、1/20秒,f/8

□C、没用过白色那面

标准答案:

B

纽约摄影学院灰卡的灰色是反光率18%的灰,白色那面是反光率90%的灰,曝光的级与反光率是对数关系,所以对18%、90%取对数就会发现,90%比18%亮了2.3级。

所以用90%面测光,曝光要修正2.3级,就是加2.3级曝光才能与18%的结果相同,就是1/100、1/50、1/25,再加1/3级,马虎点就是1/20、f/8。

22、在同一位置拍摄中远距离景物时,用100mm镜头拍摄出的影像大小是用50mm镜头拍摄的同样影像的

□A、1.4倍

□B、2倍

□C、4倍

标准答案:

B

这是中学光学的原理,根据薄透镜成像公式:

1/u+1/v=1/f,u是物距、v是象距、f是透镜焦距,当“中远距离景物”时,u比v大得多,v与f基本相同。

现在景物大小相同,拍摄距离相同(u),所以成像的大小就基本与镜头焦距成正比,100mm镜头的成像自然比50mm镜头的成像大一倍,就是2倍。

23、某闪光灯全光输出时指数为40,如果其他条件不变,输出功率降至1/4输出时,闪光指数将

□A、下降到10

□B、下降到20

□C、不变化

标准答案:

B

闪光灯的输出功率与指数的关系是平方关系,即指数大一倍,功率大四倍。

反过来就是开平方的关系,功率减到1/4,指数减到1/2,所以指数下降到40的一半20。

24、某闪光灯在ISO100时闪光指数为40,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只将感光度提高到ISO200,该闪光灯的感光

□A、增加到80

□B、增加到56

□C、仍然是40

标准答案:

B

闪光灯指数与ISO的关系是(ISO/100)再开平方的关系,ISO从100变到200,就是闪光指数增加到1.4(根号2)倍,也就是40乘以1.4,增加到56。

25、某闪光灯变焦灯头位置在35mm时闪光指数为40,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