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二则教学后记.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468841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8.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礼记二则教学后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礼记二则教学后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礼记二则教学后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礼记二则教学后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礼记二则教学后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礼记二则教学后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礼记二则教学后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礼记二则教学后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礼记二则教学后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礼记二则教学后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礼记二则教学后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礼记二则教学后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礼记二则教学后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礼记二则教学后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礼记二则教学后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礼记二则教学后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礼记二则教学后记.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礼记二则教学后记.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礼记二则教学后记.docx

《礼记二则教学后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礼记二则教学后记.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礼记二则教学后记.docx

礼记二则教学后记

礼记二则教学后记

(经典版)

 

编制人:

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

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

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学校:

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

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

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幼儿教案、小学教案、中学教案、教学活动、评语、寄语、发言稿、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tips:

Thisdocumentiscarefullycompiledbythiseditor.Ihopethatafteryoudownloadit,itcanhelpyousolvepracticalproblems.Thedocumentcanbecustomizedandmodifiedafterdownloading,pleaseadjustanduseitaccordingtoactualneeds,thankyou!

Inaddition,thisshopprovidesyouwithvarioustypesofclassicsampleessays,suchaspreschoollessonplans,elementaryschoollessonplans,middleschoollessonplans,teachingactivities,comments,messages,speechdrafts,workplans,worksummary,experience,andothersampleessays,etc.IwanttoknowPleasepayattentiontothedifferentformatandwritingstylesofsampleessays!

礼记二则教学后记

  这是礼记二则教学后记,是优秀的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礼记二则教学后记第1篇

  学习目标: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积累文言词汇,并能有节奏地背诵课文。

  3.理解“实践出真知”的生活道理。

  4.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5.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人类造福,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虽有嘉肴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当一份精美诱人的菜肴摆在你面前时,你能忍住不吃吗?

当你从书上学得一种新的技能时,你能不去实践一下吗?

我想,你们一定会响亮地回答“不能”。

今人尤此,含蓄而深沉的古人又会有怎样的表现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虽有嘉肴》,寻找答案吧!

  二、自学指导

(一)——预习与交流

  1.读准下面加点字的读音。

  嘉肴(yáo)自强(qiǎng)兑命(yuè)学学半(xiào)

  2.作品链接

  《礼记》,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全书用记叙文形式写成,有的用短小生动的故事表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3.积累下面的文言字词。

  

(1)虽有嘉肴:

即使。

  

(2)不知其旨也:

味美。

  (3)虽有至道:

的道理。

至,到达极点。

  (4)然后能自反也:

自我反思。

  (5)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所以。

  (6)教学相长也:

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7)《兑命》曰“学学半”:

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

前一个“学”同“敩(xiào)”,教导。

  4.古今异义

  

(1)不知其旨也(古义:

味美;今义:

旨意。

  

(2)然后能自强也(古义:

勉励;今义:

强大,强盛。

  (3)教然后知困(古义:

困惑;今义:

困难。

  5.特殊句式

  倒装句:

其此之谓乎!

  【交流点拨】宾语“此”前置,原顺序应为“其谓此乎”。

  6.翻译下列句子。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交流点拨】即使有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会了解它的好处。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交流点拨】所以,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才能知道自己的困惑。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交流点拨】知道自己的不足,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反思;有了困惑,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

  (4)《说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交流点拨】《说命》篇说:

“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三、自学指导

(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朗读节奏。

  【交流点拨】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2.本文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请举例说明。

  【交流点拨】比喻:

如开头以“味美”比喻“道善”,论说只有学习才能懂得“道”的好坏。

引用:

如结尾,作者为了说明教学相长的道理,引用了《尚书•说命》篇中的话,以此来增强观点的说服力。

  3.找出出自本文的成语,并解释。

  【交流点拨】教学相长:

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二)深层探究

  4.你从“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悟出了什么道理?

  【交流点拨】实践非常重要,要把明白了的道理付诸行动,通过行动来证明道理是否正确。

  5.本文还谈到了“教”与“学”的问题,请你找出作者的观点并简要解说。

  【交流点拨】观点:

教学相长。

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二者相辅相成。

  6.学习只会使人知识越来越丰富,思想越来越充实,本文中却说“学然后知不足”,你如何理解?

  【交流点拨】只有学习,才会知道知识浩如烟海,学问没有止境,所以,越学视野越开阔,越学越感到自己知识的不足。

  7.本文观点鲜明,说理透彻,请你结合短文内容说说作者的写作思路。

  【交流点拨】第一句:

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从反面阐述“学”的重要性。

  第二、三句:

阐述教学相长的关系,以强调“师生都要学习”。

  第四、五句:

引用名言证明教学相长的道理。

  (三)背诵课文

  以小组为单位相互检查背诵情况并熟记重点词句的意思。

  四、板书设计

  五、拓展延伸

  积累有关《礼记》中的名言名句。

  【交流】①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②择师不可不慎也。

③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④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⑤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⑥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⑦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⑧来而不往非礼也。

  第二课时大道之行也

  一、新课导入

  “大道之行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宏伟瑰丽的社会蓝图。

在那里,人们快乐地生活着。

尽管这个理想社会在小生产的基础上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两千多年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心中永不磨灭的梦。

就是这个梦,牵系着古圣先贤,牵系着时人,让我们齐心协力,为这个美好的梦的实现而加倍努力吧!

  二、自学指导

(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圈点课文生字词。

  天下为公(wéi)选贤与能(jǔ)讲信修睦(mù)

  矜(guān)男有分(fèn)货恶其弃于地也(wù)

  2.听老师范读,用“”划出课文的朗读停顿。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3.大声读课文,理解课文重点词语。

  

(1)找出通假字,写出本字并作简要解释。

  ①选贤与能(“与”同“举”,推举,选拔)

  ②矜、寡、孤、独(“矜”同“鳏”,老而无妻)

  

(2)古今异义

  ①讲信修睦(古义:

培养;今义:

修改。

  ②女有归(古义:

女子出嫁;今义:

归来,归属。

  ③外户而不闭(古义:

门;今义:

户口,门户等。

  ④盗窃乱贼而不作(古义:

害人;今义:

偷东西的人)

  (3)一词多义

  ①为天下为公(动词,是)

  不必为己(介词,为了)

  ②亲故人不独亲其亲(前一个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以……为亲;后一个是名词,指父母。

  ③子不独子其子(前一个是名词的使动用法,以……为子;后一个是名词,指子女。

  (4)词类活用

  选贤与能(动词用作名词,有才干出众的人。

  4.语文常识

  “四书”:

《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五经”: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

诗、书、礼、易、春秋)

  三、自学指导

(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思考:

“大道”指什么?

“大同”指什么?

“大道之行”指什么?

  【交流点拨】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准则;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阶段;大道之行,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那么老百姓就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

  

(二)文本探究

  2.“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

请找出相关语句,并做讲解。

  【交流点拨】“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天下为公”是说天下是大家的天下,不属于任何个人;“选贤与能”是说选拔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担任社会职务;“讲信修睦”说的是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良好的关系,讲求诚信,远离欺诈,崇尚和睦,防止争斗。

  3.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

  【交流点拨】课文是从三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殊的。

(1)满足生存需要,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

“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各个年龄段的人或者说人一生中的各个阶段都能受到应有的照顾,得到合适的安排;“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需要特别关爱的人都能得到应有的生活保障;

(2)满足发展的需要,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有分”就是有稳定的职业,能安心工作;“有归”就是男女婚配及时,有和乐的家庭;(3)满足精神愉悦的需要,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是说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说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心竭力去工作,工作着并快乐着,把共同劳动看作是分享快乐。

  4.文中的“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无相似点?

  【交流点拨】有。

“世外桃源”的境界是根据“大同”社会的体制虚构出来的,是艺术地再现“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

  四、板书设计

  五、拓展延伸

  圣哲先贤话大同

  

(1)孙中山的“天下为公”

  孙中山先生是一位十分推崇大同学说的人,他说:

“大同世界即所谓‘天下为公’。

”在此基础上,他独创性地提出“三民主义”(即“民族、民生、民权”)就是对“大同学说”的继承和发扬。

  

(2)谭峭提出的“太平”“大和”理想社会

  谭峭在《化书》中说:

“食均则仁义生,仁义生则礼乐兴,礼乐兴则民不怨,民不怨则神不怒,太平之业也。

”由太平社会而进至更高级的社会,就是“大和”社会,他说:

“是以大人无亲无疏,无恶无爱,是谓大和。

  (3)康有为对大同社会的解释

  康有为曾这样给《礼记》作注:

“大道者何?

人理至公,太平世大同之道也。

三代之英,升平世小康之道也。

孔子生乱世,而志则常在太平世。

必进化至大同,乃孚素志。

至不得已,亦为小康。

”康有为认为,历史进化是从据乱世经升平世(即“小康”社会)到达太平世(即“大同”社会),“大同”是孔子理想社会的终极目标。

礼记二则教学后记第2篇

  知识备查

  《礼记》是十三经之一,与《周礼》《仪礼》全称为三礼。

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礼记》全书用记叙文的形式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

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表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本文选自《礼记·学记》。

题目是编者加的。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论著。

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课文主要是谈关于“教学相长”的道理的。

  字词学习

  嘉肴()弗食()

  自强()教学相长()

  兑命()学()学()半

  YáoqinYuèXiàoFúzhnxué

  通假字

  《兑命》曰

  (同“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yue)

  古今异义

  1.虽有嘉肴

  (古义:

即使今义:

虽然)

  2.不知其旨也

  (古义:

味美今义:

主旨)

  3.教然后知困

  (古义:

困惑今义:

穷苦,艰难)

  4.然后能自强也

  (古义:

竭力,尽力今义:

健壮的,有力的)

  5.教学相长也

  (古义:

促进,提高今义:

增长)

  一词多义

  学学半()

  学学半()

  不知其旨也()

  其此之谓乎()

  动词,教导

  动词,学习

  代词,它的

  副词,表示推测

  是非君子之道(近指代词,相当于“这”“此”)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是故”“是以”连用,相当于所以、因此等)

  惟读书是务(助词,用在句中,起到强调宾语的作用,不必译出)

  文言句式

  倒装句:

  其此之谓乎。

  (“之谓”是文言文中一种比较固定的用法,是将宾语提前的倒装句,译为“说的是”。

作用:

宾语用代词“之”复指一下,强调宾语。

  试用自己的话翻译全文。

  即使有鲜美的菜肴摆在那里,如果不吃,就不能知道它的味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最好的义理),如果不去学习,也不能知道它的美好可贵。

所以深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知识的贫乏,教育别人之后才发现自己学识上的困惑。

知道自己知识不够,然后才能自我

  反省,努力向学;知道有困惑,然后才能自我勉励,发愤图强。

所以说:

教与学相互发生作用,教育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尚书·兑命》说:

“教育别人,能收到一半学习的效果。

”就是这个意思。

  主旨归纳

  本文论述了教与学的关系问题,说明了教和学是相辅相成的,是互相促进的道理。

  艺术特色

  1.运用类比手法。

  文章开头运用类比手法,以“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类比“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

  2.逻辑严密,有条有理。

  文中开头先讲学习的重要性,接着讲到教与学的关系,最后提出教学相长的结论,逻辑严密,有条有理。

礼记二则教学后记第3篇

  教学目标

  第1课时 虽有嘉肴

  1.理解重点文言词语,朗读并背诵课文。

  2.学习类比说理的方法。

  3.明白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

  一、导入新课

  “四书五经”是国学之瑰宝,是智慧之源泉。

“四书五经”分别是哪几部典籍?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

  半部《论语》治天下,一帧《礼记》誉千秋。

或许同学们对《礼记》不甚了解,但《礼记》中的名言却常常在我们的耳畔回响: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告诉我们要勤于钻研;“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启迪我们要做好规划,有的放矢;“苟利国家,不求富贵”教育我们要有为国为民的情怀……可见,《礼记》影响之深广。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礼记》,领悟为学之道。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

掌握背景,疏通课文文意

  1.背景介绍。

  本文节选自《礼记正义》。

《礼记》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

  2.分类积累,疏通文意。

  

(1)正读音

  嘉肴(jiāyáo)

  自强(qiǎng)

  兑命(yuè)

  学学半(xiào)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虽有嘉肴(即使)

  ②弗食(不)

  ③不知其旨也(味美)

  ④然后能自强也(自我勉励)

  ⑤虽有至道(最好的道理)

  ⑥教学相长(增长,促进)

  ⑦是故学然后知不足(因此)

  ⑧教然后知困(困惑)

  ⑨然后能自反也(自我反思)

  (3)古今异义词

  ①虽有嘉肴(古义:

即使。

今义:

虽然。

  ②弗食,不知其旨也(古义:

味美。

今义:

意义,用意,目的。

  ③教然后知困(古义:

困惑。

今义:

困难。

  (4)翻译下列句子

  ①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明确:

即使有美味的菜肴,不亲自品尝,就不会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②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明确:

因此只有学习以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学以后才知道有困惑。

  ③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

教学相长也。

  明确:

知道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思;知道自己有困惑,然后才能自我勉励。

  目标导学二:

合作探究,明确文章主旨

  1.开头“虽有嘉肴”一句有什么作用?

  明确:

从反面设喻类比,为引出下文观点做铺垫。

  2.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

作者是怎么论述的?

(论证思路)

  明确:

本文主要论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在论述时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作比,继而引入“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

  3.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明确:

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学以后才能知道有困惑。

教和学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4.“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

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明确:

相同点:

两者都强调了“教”是学习、进步和提升的重要环节。

  不同点:

前者是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来说明教和学的关系:

二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说得直接全面,是作者要表达的主要观点。

后者则只从教的角度来说明,将学的部分暗含其中,说得含蓄委婉,是对前者的补充论证。

  二者关系:

前者是全文的观点,后者是引用论据来补充强调观点的,二者并非并列关系,而是主从关系。

  三、板书设计

  可取之处:

教学本身是一个双边活动,没有教师的引导,学生不可能高效迅捷地获取知识,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便不得施展,事倍功半。

就像《师说》中所言“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只是“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而已,这节课上我们师生做到了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不足之处:

字词基础梳理中,部分同学对古今异义词的理解和记忆不够,在课堂提问环节中有点跟不上,这个需要布置相应的练习,争取在学习过程中消化吸收。

  第2课时 大道之行也

  1.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

  2.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人类造福,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一、导入新课

  儒家学者早在2000多年前就曾对社会进行了美妙的设想,从孔子的天下归仁、近悦远来、四海之内皆兄弟到孟子的政治清明、君民同乐、百姓“亲睦”,再到荀子的上下协调、群居和一、四海之内若一家等等,无不勾画出一幅社会稳定和谐的美妙蓝图。

今天我们学习的《大道之行也》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所勾勒的理想社会。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

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

  1.学生初读课文,认识字词。

  选贤与能(jǔ) 讲信修睦(mù) 幼有所长(zhǎng)

  矜(guān)

  男有分(fèn)谋闭而不兴(xīng)货恶其弃于地也(wù)

  2.听课文朗读录音,注意停顿和语气。

  3.学生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词句,粗知文义。

  4.教师点拨。

  

(1)通假字

  ①选贤与能(“与”同“举”,推举,选举)

  ②矜、寡、孤、独、废疾者(“矜”同“鳏”,老而无妻)

  

(2)古今异义词

  ①大道之行也(古义:

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今义:

宽阔的道路。

  ②女有归(古义:

女子出嫁。

今义:

返回,回归。

  ③盗窃乱贼而不作

  作(古义:

兴起。

今义:

做某事,从事某种活动。

  ④是谓大同(古义:

代词“这”。

今义:

常用作判断词,或与“非”相对。

  (3)一词多义

  ①闭:

A.是故谋闭而不兴(闭塞)

  B.故外户而不闭(用门闩插门,关闭)

  ②谓:

A.是谓大同(动词,叫作)

  B.予谓菊(动词,认为)

  【教学提示】

  鼓励学生体验观察社会,说说自己对“大同”社会的见解和感受。

  目标导学二:

研读课文,理解文章思想

  1.根据文义,全文可以分为几层?

  明确:

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这一层是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根本特征),是总说,以下几句是分述。

第二层: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

”详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三层:

“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

”总结全文。

  2.“大道”指什么?

“大同”指什么?

“大道之行”指什么?

  明确:

“大道”,政治上的最高理想,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指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或真理。

“大同”,指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

“大道之行”,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

  3.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

请找出相关语句,并做解释。

  明确:

“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天下为公”是说天下是大家的天下,不属于任何个人;“选贤与能”是说选拔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担任社会职务;“讲信修睦”说的是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良好的关系,讲求诚信,远离欺诈,崇尚和睦,防止争斗。

  三、板书设计

  可取之处:

因材施教,简化教学环节。

已有注释的字词句要求学生在预习时自读,没有再讲;一看就明白的句子不用译成现代汉语。

  不足之处:

拓展讨论后没有及时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