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企业两化融合评价指标体系教学总结.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469018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73 大小:26.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业企业两化融合评价指标体系教学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工业企业两化融合评价指标体系教学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工业企业两化融合评价指标体系教学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工业企业两化融合评价指标体系教学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工业企业两化融合评价指标体系教学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工业企业两化融合评价指标体系教学总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3页
工业企业两化融合评价指标体系教学总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3页
工业企业两化融合评价指标体系教学总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3页
工业企业两化融合评价指标体系教学总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3页
工业企业两化融合评价指标体系教学总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3页
工业企业两化融合评价指标体系教学总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3页
工业企业两化融合评价指标体系教学总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3页
工业企业两化融合评价指标体系教学总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3页
工业企业两化融合评价指标体系教学总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3页
工业企业两化融合评价指标体系教学总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3页
工业企业两化融合评价指标体系教学总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3页
工业企业两化融合评价指标体系教学总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3页
工业企业两化融合评价指标体系教学总结.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3页
工业企业两化融合评价指标体系教学总结.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3页
工业企业两化融合评价指标体系教学总结.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3页
亲,该文档总共7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业企业两化融合评价指标体系教学总结.docx

《工业企业两化融合评价指标体系教学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业企业两化融合评价指标体系教学总结.docx(7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工业企业两化融合评价指标体系教学总结.docx

工业企业两化融合评价指标体系教学总结

 

中国包装行业(纸包装、塑料薄膜)企业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

调查问卷

 

中国包装联合会

2012年11月

包装行业(纸包装、塑料薄膜)企业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指标子项

数据采集项

备注

基础

建设

资金投入

自动化投入

企业自动化设备投入占比

企业设备资产总值______万元;

企业自动化设备资产总值______万元;

信息化

建设投入

信息化建设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近三年均值)

2009年销售收入______万元;

2010年销售收入______万元;

2011年销售收入______万元。

2009年信息化建设投入______万元;

2010年信息化建设投入______万元;

2011年信息化建设投入______万元;

信息化建设投入:

当年新建和升级信息化系统的投入(主要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中的数据)。

信息系统

运维投入

信息系统运维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近三年均值)

12009年信息化运维投入______万元;

22010年信息化运维投入______万元;

32011年信息化运维投入______万元。

信息化运维投入:

包括升级、维护、更新

研究开发(R&D)投入

R&D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

12009年R&D投入______万元;

22010年R&D投入______万元;

32011年R&D投入______万元。

参照国家统计局关于R&D投入的统计口径标准

组织和规划

人员队伍建设

信息化专职人员占企业年末人员总数的比例

12011年末职工总数______人

22011年末信息化专职人员总数______人

信息化专职人员:

包括正式编制、外聘、劳务派遣等全时服务于企业信息化相关工作的人员。

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和工具的生产人员占企业年末生产人员总数的比例

12011年末用信息技术手段和工具的生产人员数量____人

22011年末生产人员总数____人

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和工具的管理人员占企业年末管理人员总数的比例

12011年末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和工具的管理人员数量___人

22011年末管理人员总数____人

组织与领导设置

部门设置

□无信息化部门

□信息化部门下属于其他业务部门

□信息化部门是专职一级部门建制

□集信息化与管理创新等职能为一体的一级部门建制及协调机制

信息化主管领导的层级

□一般管理者□中层管理□高层管理者

组织与领导职责定位

信息化专职(责任)部门的职能定位

□提供信息技术开发及运维服务

□部分或全面负责企业信息化管理

□推动企业管理变革、模式转型及业务流程优化,集信息化与管理创新等职能

首席信息官(CIO)的职责定位

□全面负责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工作

□全面负责企业信息化推进工作,包括基础设施建设、人员配备、资源调配等

□负责根据企业战略,提出企业的信息化战略

□集企业信息化推进和管理创新职责为一体

首席信息官:

指主管信息化工作是公司最高决策层的管理者,相当于副总裁的重要领导

信息化制度

信息化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

□无信息化制度

□信息化规划及项目管理制度

□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制度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制度

□信息化相关标准化管理制度

□制定订单级产品损耗管理方案

□制定产品补数管理制度

规划、战略

制订和实施

信息化规划制订情况

□无规划

□分散在业务规划中

□有企业级专项规划

□在企业发展战略框架下有明确的信息化发展战略,信息化规划融入企业业务发展中,其需求在企业业务规划中得到充分体现。

年度信息化计划执行情况作为业务部门的考核指标

□是□否

设备设施

信息设备设施

信息设备拥有情况

百人服务器拥有量

12011年末企业服务器总数量_____台;

按照运算能力折算为8路CPU的服务器,包括租用的运算能力等。

百人信息化终端拥有量

12011年末企业信息化终端总数量_____台;

信息化终端包括计算机、信息化移动终端、手持设备等。

企业网络环境等信息设施的水平

企业主干网覆盖情况

□未覆盖□覆盖主要生产区域

□覆盖主要办公区域

若企业具有跨地区业务,则主要生产和办公区域均需将各地区考虑在内。

企业主干网络带宽

1企业主干网带宽______;

企业主干网与互联网接口带宽

1企业主干网与互联网接口带宽______;

工业设备设施

生产设备数字化率和联网率

生产设备数字化率

生产设备(台、套)数字化率______%

数字化生产设备数量_____(台/套)

生产设备总数量_____(台/套)

数字化率:

数字化设备数量/设备总数;

数字化生产设备:

数控机床、数控加工中心、工业机器人、带数据接口的机电一体化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线等。

生产设备联网率

生产设备(台、套)联网率______%

联网数字化生产设备数量_____(台/套)

联网率指:

联网设备数量/设备总数;

联网数字化生产设备:

与过程控制系统或制造执行系统直接连接的数字化生产设备。

仓储物流设备数字化率和联网率

仓储物流设备数字化率

_____(%)

仓储物流设备联网率

_____(%)

信息资源

信息资源采集和获取

信息自动获取业务范围覆盖情况

系统可从以下哪些业务自动获取信息

□销售□采购□研发设计□生产制造

□财务□物流□仓储□售后服务

自动获取:

直接从业务系统中自动获得数据,数据从产生的源头抓取,数据不落地、不可更改。

多选

信息化标准

的制订

实现企业级统一的编码

□产品□物料□资产□组织□人员

□供应商□客户代码□财务科目代码

信息交换标准的制订情况

□无信息交换标准

□制定或采用了企业内部系统之间信息交换与应用集成标准

□制定或采用了与企业外部系统之间信息交换与应用集成标准

信息资源积累和整合

企业是否建设基础数据与资源库

□是□否

企业存档信息资源是否能够有效性维护

□是□否

有效性维护是指存档信息资源能够读取、查询、调用等。

企业信息资源存档的历史保存期限

______年;

信息资源集中管理

企业数据统一和集中管理程度

□数据分散管理

□分区域集中管理

□统一集中管理

信息安全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情况

□尚未开展信息安全等级评估工作

□开展了信息安全等级评估,但尚未实施

□开展了信息安全等级评估,按照评估结果从技术和管理两方面都采取了国家标准要求的相应各项措施

□等级保护实施经过了第三方机构验收

计算机和网络安全防护

计算机安全保护

□无任何保护措施

□电脑装有个体的防病毒软件

□建立了统一的防病毒体系

网络安全保护

□无网络安全保护措施□网络分区防火墙隔离

□有服务器端入侵检测□有数据文件加密

□有(设备)网络准入管控

□有互联网出口安全审计

信息资源安全和灾备建设

信息资源安全保护程度

□无备份

□有备份且介质非异地存放

□有备份且介质异地存放

灾备建设水平

□无灾备□同城异地灾备□异城灾备

系统安全防护

系统安全保护情况

□无系统安全保护

□建立了较完备的网络结构安全保护体系

□建立了较完备的操作系统安全保护体系

□建立了较完备的工业控制系统安全防护体系

安全管理和防范机制

安全管理和防范机制建设情况

□无安全管理和防范机制

□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应急响应机制

□安全防范意识培养机制

□关键设备设施、应用系统供应商承诺制度

单项

应用

产品设计

产品综合设计与优化

计算机辅助产品设计水平与能力

□按样生产

□计算机辅助平面设计

□计算机辅助结构设计

□支持数字打样机

□提供整体纸包装解决方案设计

□提供塑料包装薄膜配方设计

数字化产品模型(几何模型)的构建水平与能力

建立了二维数字化模型的产品占产品总数的比例

______%;

仅纸包装企业填写

建立了三维数字化模型的产品占产品总数的比例

______%;

产品智能化设计

产品设计知识库建立情况

□没有建立产品设计知识库

□产品设计知识库包含部分产品设计信息

□产品设计知识库包含全部产品设计信息

生产管理

生产计划管理

按照系统自动生成的生产计划排产的产品数占产品总数的比例

______%;

物料需求计划和配送管理

物料信息动态跟踪能力

□实现对制品库存物料信息动态跟踪

□实现对物料配送信息动态跟踪

□实现生产制造全过程的信息跟踪

□实现生产制造全过程信息化管控

□以上均未实现;

生产全过程跟踪能力

自动生成配送计划的物料占全部配送物料的比例

______%

产品损耗及补数管理

信息系统辅助产品损耗管理和产品补数管理的水平与能力

□制定产品类型级的产品损耗管理方案

□制定工序的产品级损耗管理方案

□无损耗管理方案

□产品补数流程纯手工操作

□产品补数流程管理半自动化

□产品补数流程管理全自动化

□智能化补数管理(系统能够根据废料废品等情况调整补数)

原辅材料与产成品标签管理

原辅材料标签管理

□无标签管理

□采用手写标签管理

□采用条码标签管理

□采用RFID标签管理

产成品标签管理

□无标签管理

□采用手写标签管理

□采用条码标签管理

□采用RFID标签管理

生产制造

底层设备及生产线

自动化生产线的覆盖率

______%

PLC/DCS产线覆盖率

______%

PCS产线覆盖率

______%

关键工序中计算机辅助制造(CAM)的覆盖率

______%

信息化生产作业计划与车间调度

利用系统自动编制的车间作业计划占全部车间作业计划的比例

□无□50%以下□50%以上□全部

自动下达到数字化设备的作业指令占全部作业指令的比例

□无□50%以下□50%以上□全部

信息化生产作业计划与车间调度直接控制的层级

□车间□班组□工序

信息化生产监控

可实现信息化生产监控水平

□人工巡视

□视频网络监控

□中央控制室实时监控

设备生产运行情况

生产指令下达

生产线换单方式

□手动

□半自动

□全自动

换单:

指不同规格、材质的订单自动转换生产所需的时间

半自动:

以手工方式将生产命令输入到生产设备,然后由生产设备自动生产

全自动:

订单由ERP系统或订单系统直接发送到生产设备,生产设备根据订单情况自动生产

采购管理

采购信息化管理的业务范围和内容

采购信息化管理覆盖的业务范围和内容

□采购成本管理

□采购计划生成与发放

□采购合同管理

□采购报表分析

□以上均未实现

入场物流和原料库存信息化管理

原料库信息化管理实现的功能

□出入库管理□配送管理

□批次管理□库位管理

□先进先出管理□物料标签管理

□入场质量检测□余料管理

□以上均未实现

供应商管理

信息系统覆盖的供应商管理业务

□供应商信息管理□供应商准入管理

□供应商评价管理□以上均未实现

采购电子商务

企业网上采购率

年度网上采购额______(万元)

年度采购总额______(万元)

销售管理

销售信息化管理的业务范围和内容

销售信息化管理覆盖的销售管理业务

□市场信息管理

□销售计划管理

□销售合同管理

□销售价格管理

□销售订单处理和跟踪

□销售分析

□以上均未实现

产成品库存、物流配送和售后服务

产成品物流配送信息化管理情况

□车辆辅助调度

□车辆线路辅助规划

□自动化辅助装车

□运费自动化管理

□在途车辆跟踪与监控

产成品仓库信息化管理情况

□分仓库管理

□分仓库区域管理

□分仓库库位管理

□无产成品库信息化管理

客户管理

客户信息化管理业务覆盖范围

□客户信息管理

□客户分析

□客户评估

□以上均未实现

销售电子商务

企业网上销售率

2011年度企业网上销售收入______(万元)

2011年度企业销售收入______(万元)

财务管理

财务信息化管理程度

财务信息化管理实现的层级

□基本账务处理

□资金信息化管理

□财务报表和财务分析

□成本管理

□预算管理

□以上均未实现

财务报表和财务分析

利用信息系统实现的财务报表功能

□财务报表自动生成

□财务报表报送

□合并报表

□以上均未实现

利用信息系统实现的财务分析功能

□销售单元实时分析□存货实时分析

□经营管理分析□投融资管理分析

□财务分析报告生成□以上均未实现

往来资金信息化管理

利用信息系统实现的往来资金管理功能

□应收账款账期管理□应付款账期管理

□信用管理□账款的实时监控

□采购合同管理□以上均未实现

成本信息化管理

利用信息系统实现的成本管理功能

□成本计划□成本决策

□成本核算□成本控制

□成本分析□成本考核□以上均未实现

预算信息化管理

利用信息系统实现的预算管理功能

□投资预算管理□生产经营预算管理

□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与控制

□预算考核□以上均未实现

质量和计量管理

计量管理

上传到信息系统的计量数据占全部计量数据的比例

______%

实现在线采集的计量数据占全部计量数据的比例

______%

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应用覆盖范围

□覆盖产品设计□覆盖原材料入场

□覆盖生产制造过程(生产车间/生产线)

□覆盖产成品□以上均未实现

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应用业务内容

□支持实现产品规范管理、工艺规范管理、合同质量设计、检化验信息管理、质量判定管理

□支撑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和运行

□以上均未实现

实现自动采集的质量检测数据占全部质量检测数据的比例

______%

能源与环保

能源管理

能源信息化管理实现的功能

□形成自动能源计划

□实现能源平衡和能源调度

□实现能源绩效与考核

□能源设备运转状况实时监控

□能源生产/消耗实绩采集

□能源在线实时监控管理

□以上均未实现

能源信息化管理覆盖的介质范围

□水□电□煤

能源数据自动采集上传的比例

______%;

环保管理

环保信息化管理实现的功能

□环保数据在线实时监测□监测数据自动报警□环保监测考核□以上均未实现

环保信息化管理覆盖的介质范围

□废水□废气□废渣□噪声

环保数据自动采集上传的比例

______%;

安全管理

安全生产管理

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的业务范围和业务内容

□生产安全□检修安全□建设安全

□消防安全□职业卫生□治安保卫

□以上均未实现

安全管理监测数据自动采集比例

______%;

安全生产集中监控情况

安全生产重点部位、设备集中监控覆盖程度

□无□50%以下□50%以上□全部

其他经营业务管理

设备管理

设备信息化管理实现的功能

□实现设备合同、设备图档等基本资料的管理

□实现设备点检、检修过程管理

□实现资材备件、备件修复管理

□实现设备故障诊断与及时处理

□实现设备成本控制等固定资产管理

□实现设备运行信息动态监控

□实现设备在线管理与运维

□设备自主改造管理

□以上均未实现

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实现的功能

□人力资源规划与招聘□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

□薪酬与福利管理□绩效管理

□员工关系管理□以上均未实现

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实现的层级

□利用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统一人力资源规划、组织人员招聘和进行人事管理

□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实现全企业集中管理和执行

□利用信息管理系统实现薪酬与福利管理面向个体员工的全企业集中统一

□利用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关键绩效管理事务的记录、跟踪和考核全过程管理

□以上均未实现

办公管理

办公自动化功能覆盖情况

□电子邮件、通讯录管理、信息发布等信息交流与发布信息化管理

□收发文和公文流转管理等公文信息化管理

□日程管理、会议管理、个人事务等日常活动信息化管理

□实现移动办公

□以上均未实现

综合集成

产品设计与制造集成

基于标准的产品模型数据定义

是否制定或采用了产品数据定义标准

□是□否

例如:

箱型工艺标准、薄膜配方标准

产品数据管理

产品数据管理覆盖的功能

□电子文档管理□产品结构(配方)管理

□技术状态管理□以上均未实现

产品模型传递和关联维护

产品模型传递和关联维护实现程度

□实现产品设计与工艺设计之间产品模型信息自动传递

□实现工艺设计与生产制造之间产品信息自动传递

□实现产品设计与生产管理之间产品信息关联维护

□实现工艺设计与生产管理之间产品信息关联维护

□实现产品信息在产品设计、工艺设计、生产制造、生产管理各业务环节的关联维护和一致性管理□以上均未实现

管理与控制集成

车间生产制造执行系统与经营管理系统集成

车间生产制造执行系统向经营管理系统上传信息范围

□无法上传信息□生产能力信息

□排产计划信息□订单状态信息

□资源分配与消耗(人力、设备、物料、环境等)信息

经营管理系统向车间生产制造执行系统下达指令包含内容

□无法下达指令

□生产任务指令下达

□产品BOM(或配方)下达

生产制造过程控制系统与车间生产制造执行系统和经营管理系统集成

生产制造过程控制系统向车间生产制造执行系统和经营管理系统上传信息覆盖范围

□无法上传信息□工序进展信息

□设备状态信息□物料使用状态

经营管理系统和车间生产制造执行系统向生产制造过程控制系统下达指令包含的内容

□无法下达指令□排产计划

□生产指令□物料清单

□生产优化运行参数

产供销集成

按订单自动排产和动态调度

按照用户订单自动排产和动态调度能力

□按照用户订单自动排产

□根据用户订单制订排产计划的同时自动形成物料供应计划

□在用户订单与产能不匹配时实现在有限产能约束下优化排产

□在发生判废以及紧急情况下能够进行动态调度

□以上均未实现

供应链各业务环节集成运作

供应链管理实现集成运作的环节

□物料采购环节□原料库环节

□现场物流环节□产成品库环节

□产品配送环节□以上皆未实现集成运作

供应链集成运作水平

□能够实现供应商在指定时间直接供货到生产现场

□能够按照客户要求,实现精准配送

□以上均未实现

订单和质量全过程跟踪管理

用户订单全过程跟踪管理水平

□无订单过程跟踪□跟踪到产品配送阶段

□跟踪到生产制造阶段□跟踪到物料采购阶段

□跟踪到研发设计阶段

多选

产品质量追溯管理水平

□质量不可追溯□追溯到产品交付

□追溯到生产制造□追溯到物料供应

□追溯到研发设计

多选

财务与业务集成

财务系统与业务系统集成

实现与财务系统集成的业务系统范围

□采购□销售管理系统

□生产制造系统□物流管理系统

□设备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

□研发系统□以上均未集成

与财务系统集成是指财务系统可直接从业务系统中自动获得数据,数据从产生的源头抓取,数据不落地、不可更改

采购和销售流程监控情况

财务系统对采购适时监控的情况

□合同价格监控□到货监控

□付款监控□发票监控

□以上均未监控

财务系统对销售实时监控的情况

□合同价格监控□发货监控

□收款监控□开票监控

□以上均未监控

成本计划和控制能力

成本信息自动获取范围

□产品设计□产成品

□半成品收发存□主原料消耗

□资材备件消耗□人工成本

□维修费用□能源成本

□运输成本□以上均未实现

产品全成本核算精度

□车间□批次□订单□机组

可多选建议单项

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在全面落实企业战略规划相关方面业务覆盖情况

□投资预算□生产采购预算

□技改预算□费用预算

□成本预算□以上均未实现

决策支持

决策支持信息自动采集

能按需自动采集信息并分析的业务内容

□采购及供应商信息□销售及客户市场信息

□库存信息□生产信息

□财务信息□质量信息

□物流信息□人力资源信息

□设备信息□项目信息

□能源环境信息□成本信息

□绩效信息□以上都未实现

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能力

□能及时追踪业务运营、竞争情报、市场趋势和环境等企业内外部关键信息

□能够对内外部信息进行综合应用和深度挖掘

□能够进行知识积累、知识学习和知识管理

□以上均未实现

例如:

产品参数化设计知识库、产品制造工艺知识库等。

决策支持内容

综合运用信息化手段可实现的决策支持内容

□合同、收入、成本、利润等对比分析与决策

□客户价值和信用决策

□产品盈利和市场趋势决策

□研发生产与经营管理的集成运营决策

□企业预测预警

□企业风险管控

□信誉建设

□企业综合决策

□以上均未实现

协同与创新

产品协同创新和绿色发展

贯穿产品全生命周期各阶段的产品状态信息跟踪与反馈

贯穿产品全生命周期各阶段的产品状态信息跟踪与反馈情况

□能够实现统一数字化产品定义在产品全生命周期各阶段应用和关联维护

□产品状态信息跟踪与反馈覆盖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售后服务(乃至回收处理)等全生命周期各阶段

□以上均未实现

跨企业网络化协同设计与制造

跨企业网络化协同设计与制造能力

□实现跨区域的网络化协同设计与制造

□实现国内企业间的网络化协同设计与制造

□实现全球多国多企业间的网络化协同设计与制造

□以上均未实现

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发展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支撑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发展的情况

□实现在产品全生命周期管控条件下的绿色设计

□实现产品集约生产

□实现产品循环使用

□以上均未实现

产业链协同

业务协同和一体化

产业链企业之间业务协同和一体化程度

①与客户企业:

□实现生产计划协同□实现订货业务协同

□实现物流仓储协同□实现加工配送协同

□实现财务结算协同□实现技术及研发协同

□以上均未实现

②与上游供应企业:

□实现订单协同□实现物料协同

□以上均未实现

③与合作伙伴:

□实现研发设计协同□实现生产制造协同

□实现质量和成本控制协同□以上均未实现

与客户企业协同涵盖为客户企业提供客户采购、按需加工配送、客户厂前库管理、工程总包等一体化集成业务服务

信息交互和共享

产业链企业之间信息交互和共享

□建立了产业链企业业务系统之间信息交换接

□产业链企业建设或采用了统一信息标准和规范

□产业链企业之间关联信息实现共享和实时交互

□以上均未实现

资源共享、协同和整合

产业链企业之间资源共享、协同和整合

□能够共享资金□能够共享渠道

□能够共享物资□能够共享物流

□建设了资源协同机制并能有效运作

□通过共享资源实现优化配置和整体效率提升

□以上均未实现

协同创新

产业链企业之间协同创新情况

□构建了产业链企业协同创新机制和平台

□与产业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