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易错难综合练习及解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470340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43.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易错难综合练习及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易错难综合练习及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易错难综合练习及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易错难综合练习及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易错难综合练习及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易错难综合练习及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易错难综合练习及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易错难综合练习及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易错难综合练习及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易错难综合练习及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易错难综合练习及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易错难综合练习及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易错难综合练习及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易错难综合练习及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易错难综合练习及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易错难综合练习及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易错难综合练习及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易错难综合练习及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易错难综合练习及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易错难综合练习及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易错难综合练习及解析.docx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易错难综合练习及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易错难综合练习及解析.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易错难综合练习及解析.docx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易错难综合练习及解析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易错(难)综合练习及解析

一、初中化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选择题

1.有四瓶无色溶液,他们分别是:

①稀盐酸②稀硫酸③氢氧化钠溶液④硫酸钠溶液。

某实验小组分别对四种溶液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结果如下表:

实验操作

加入无色酚酞试液

不变色

变红

不变色

不变色

加入硝酸钡溶液

白色沉淀

无明显现象

白色沉淀

无明显现象

加入锌粒

无明显现象

无明显现象

产生无色气体

产生无色气体

则对应甲、乙、丙、丁顺序的四种物质是(  )

A.④③②①B.②③④①C.③④①②D.①②④③

2.某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仅有NH4+、Ba2+和X离子,则X可能是:

A.CO32-B.NO3-C.SO42-D.K+

3.下列物质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质量减小的是

A.浓硫酸B.氯化钠C.浓盐酸D.氢氧化钠

4.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化学原理不相符的是()

A.AB.BC.CD.D

5.在碱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并且为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

A.Na+、K+、MnO4-、SO42-B.NH4+、Na+、NO3-、Cl-

C.K+、Ba2+、NO3-、Cl-D.Mg2+、Fe3+、Cl-、NO3-

6.下列各组离子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H+、SO42-、OH-、Ba2+B.Na+、K+、Cl-、SO42-

C.Na+、H+、NO3-、CO32-D.K+、Mg2+、NO3-、OH-

7.下列化学方程式符合题意、书写及反应类型均正确的是

A.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

NaHCO3+HCl

NaCl+H2O+CO2↑中和反应

B.除去CO2中混有的CO,通入氧气,点燃:

CO+O2

CO2化合反应

C.工业用磁铁矿炼铁:

Fe2O3+3CO

2Fe+3CO2置换反应

D.用稀硫酸除铁锈:

Fe2O3+3H2SO4

Fe2(SO4)3+3H2O复分解反应

8.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B.

C.

D.

9.关于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一定量的稀盐酸逐滴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pH不断减小,说明两者发生了反应

B.将一定量的稀盐酸滴入滴有酚酞试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液仍为红色,说明两者不反应

C.将一定量的盐酸与pH=12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7,说明两者发生了反应

D.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入稀盐酸中,放出热量,说明两者发生了反应

10.100克10%的盐酸与100克10%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混合后溶液能与下列物质反应的是()

A.CuSO4溶液B.CO2C.CuOD.H2SO4

11.鉴别下列各组物质所用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A.硝酸铵和氯化钠——水

B.硬水和软水——肥皂水

C.纯铝和硬铝——互相刻划

D.氢氧化钠和碳酸钠——酚酞溶液

12.归纳和类推是化学学习的常用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盐酸与硫酸化学性质相似,是由于在水溶液中都解离出H+

B.盐中含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NH4NO3中没有金属离子,不属于盐

C.碳酸盐和酸反应会放出气体,能与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D.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13.我们学习过以下常见的酸、碱、盐:

HCl、H2SO4、NaOH、Ca(OH)2、K2CO3。

请你归纳这五种物质能两两相互发生化学反应的共有()

A.4组B.5组C.6组D.7组

14.为改善空气质量,让津城天更蓝,今年我市将推动重点行业脱硫治理等任务的实施.脱硫过程中可用NaOH溶液、Na2SO3溶液将90%以上的SO2吸收,涉及的反应:

①2NaOH+SO2═Na2SO3+H2O②Na2SO3+SO2+H2O═2NaHSO3

③NaHSO3+NaOH═Na2SO3+H2O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反应②发生的是化合反应

B.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Na2SO3

C.NaHSO3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6

D.反应①说明SO2与CO2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15.在某无色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K+、Cu2+、NO3-、SO42-

B.Na+、H+、CO32-、NO3-

C.Ba2+、NH4+、OH-、SO42-

D.Ba2+、K+、NO3-、OH-

16.盐酸和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时,溶液pH变化如下图所示,有关说法不正确

的是

A.该实验是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盐酸

B.x点时,溶液中只含有一种溶质

C.y点表示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D.y点和z点时,溶液均呈现无色

17.向滴有酚酞的盐酸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所得溶液的pH与加入溶液体积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升高B.A点对应溶液的溶质为HCl、NaCl

C.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显中性D.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颜色由红色变为无色

18.稀盐酸和滴有酚酞溶液的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时,溶液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B点表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B.该实验是将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C.B点和C点时,溶液均呈现无色

D.C点时,溶液中只含有一种溶质

19.推理是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某物质燃烧生成CO2和H2O,则该物质的组成中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

B.通过小磁针静止时S极的指向能够判断磁场中某点的磁场方向

C.将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听到铃声逐渐变小,由此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

D.中和反应能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20.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研究NaOH溶液与H2SO4溶液是否恰好中和,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分别用不同试剂进行实验.下列方法及结论错误的是(  )

实验序号

所用试剂

现象和结论

A

pH试纸

pH=7,恰好中和

B

锌粒

有气泡产生,则H2SO4过量

C

CuSO4溶液

有蓝色沉淀,则NaOH过量

D

Ba(NO3)2溶液

有白色沉淀,则H2SO4溶液过量

A.AB.BC.CD.D

21.分类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维,下列图中的包含关系,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22.向某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某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点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B.bd段的现象是白色沉淀不断增多

C.整个变化过程中氯离子数目没有改变

D.d点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

23.根据下表进行实验,有关说法及分析错误的是

向少量KOH溶液中滴加CuSO4溶液

向少量BaCl2溶液中滴加CuSO4溶液

现象

白色沉淀

化学方程式

2KOH+CuSO4=Cu(OH)2↓+K2SO4

A.①有蓝色沉淀

B.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BaCl2=BaSO4↓+CuCl2

C.两个反应都属于复分解反应

D.只要有沉淀生成的反应就属于复分解反应

24.根据下列实验现象,可以判断其溶液一定呈酸性的是()

A.滴加酚酞试液显红色的溶液B.滴加石蕊试液显蓝色的溶液

C.能够与碱发生反应的溶液D.常温下,pH<7的溶液

25.下列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K+、Na+、SO42−、Cl−B.Na+、H+、NO3−、HCO3−

C.NH4+、K+、OH−、SO42−D.Ag+、Mg2+、NO3−、Cl−

26.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烧碱溶液与盐酸混合后,滴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呈现的颜色是()

A.红色

B.蓝色

C.无色

D.紫色

27.如图为三种不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与对应浓度的盐酸反应的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a曲线所示的实验中,若用酚酞做指示剂,酚酞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B.在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反应速率相同

C.在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溶液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b>c

D.在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所用盐酸浓度越大,V时所得溶液的pH越大

28.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一定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

A.

B.

C.

D.

29.向一定量4%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

B.

C.

D.

30.一次性将石灰水、食盐水、稀硫酸鉴别开来,可以选用()

A.紫色石蕊试液B.无色酚酞试液

C.盐酸D.二氧化碳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初中化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选择题

1.A

【解析】

【详解】

分别加入无色酚酞试液后,稀盐酸、稀硫酸、硫酸钠溶液分别显酸性、酸性、中性,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所以乙是氢氧化钠溶液;硫酸、硫酸钠能与硝酸钡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且稀硫酸能与锌反应生成气体,硫酸钠与锌不能反应,则甲是硫酸钠溶液,丙是稀硫酸,丁是稀盐酸,则对应甲、乙、丙、丁顺序的四种物质是④③②①,故选A。

2.B

【解析】

试题分析:

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仅有NH4+、Ba2,则x应要与NH4+、Ba2+共存且为阴离子;而CO32-、SO42-不能与Ba2+共存,排出A、C;K+为阳离子,不符合,选B

考点:

物质和离子共存。

3.C

【解析】

试题分析:

A选项浓硫酸由于具有吸水性,放置在空气中质量会增加;B选项氯化钠放置在空气中质量变化不大;C选项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放置在空气中质量减小;D选项氢氧化钠,具有吸水性,放置在空气中质量会增加;故答案选择C

考点:

常见酸碱盐的性质

4.B

【解析】可根据各物质的成分及化学性质,对比用途进行分析比较,铁锈主要成分是氧化铁。

解:

A、镁燃烧发出发出耀眼的白光可用于制照明弹。

正确;

B、铁锈成分是三氧化二铁,反应原理为:

2Fe2O3+3H2SO4═Fe2(SO4)3+3H2O;不正确;

C、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氢氧化铝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正确;

D、甲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量,所以可以用来做燃料。

正确。

故选B。

点睛:

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性质决定用途。

5.C

【解析】相互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水的微粒不共存。

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B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和氨气,不共存;铁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氢氧化铁沉淀,不共存;含K+、Ba2+、NO3-、Cl-的溶液为无色,且共存。

选C

6.B

【解析】共存就是物质间不能结合生成沉淀、水、气体。

A中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B、四种离子间都不会结合生成沉淀、水、气体。

C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气体;D镁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氢氧化镁沉淀。

选B

7.D

【解析】

A.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

NaHCO3+HCl

NaCl+H2O+CO2↑复分解反应。

故A错误。

B.除去CO2中混有的CO,通入氧气,点燃:

2CO+O2

2CO2,化合反应。

故B错误。

C.工业用磁铁矿炼铁:

Fe3O4+4CO

4Fe+4CO2,氧化还原反应。

故C错误。

D.用稀硫酸除铁锈:

Fe2O3+3H2SO4

Fe2(SO4)3+3H2O,复分解反应。

故D正确。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反应类型。

8.C

【解析】

A.

B.

C.

,可以共存。

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9.C

【解析】

试题分析:

A、将一定量的稀盐酸逐滴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随着盐酸的不断消耗,酸性越来越弱,pH不断增大,直至超过7,说明两者发生了反应,而不是pH不断减小,错误,B、将一定量的稀盐酸滴入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液仍为红色,有可能所加的盐酸量不够,氢氧化钠过量,故并不能说明两者不反应,错误,C、将一定量的盐酸与pH=12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7,说明两者发生了反应,正确,D、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会放热,故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入稀盐酸中,放出热量,并不能说明两者发生了反应,有可能是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错误,故选C

考点:

探究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设计

10.C

【解析】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时,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36.5:

40,100克10%的盐酸与100克10%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盐酸有剩余,盐酸能和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碳酸盐、硝酸银溶液反应。

A.CuSO4溶液不与盐酸反应;B.CO2是非金属氧化物,不与盐酸反应;C.CuO是金属氧化物,能与盐酸反应;D.H2SO4和盐酸不反应。

故选C。

11.D

【解析】A、硝酸铵溶于水温度降低,氯化钠溶于水温度不变,可以鉴别,正确;B、硬水与肥皂水混合能生成浮渣,软水与肥皂水混合产生泡沫,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正确;C、硬铝的硬度比纯铝的硬度大,互相刻划,纯铝上会留有痕迹,可以鉴别,正确;D、氢氧化钠和碳酸钠遇酚酞溶液都变红,无法鉴别,错误。

故选D。

点睛:

在进行物质鉴别时,所选择的试剂或操作方法应出现明显不同的实验现象,才能把欲鉴别的物质区分开来。

12.A

【解析】A、盐酸与硫酸化学性质相似,是由于在水溶液中都解离出H+,故A正确;B、盐中含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NH4NO3中没有金属离子,属于盐,铵根离子与金属离子具有相似的性质,故B错误;C、碳酸盐和酸反应会放出气体,能与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碳酸盐,也可能活泼金属,故C错误;D、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中和反应的反应物是酸和碱,故D错误。

点睛∶铵根离子与金属离子具有相似的性质。

中和反应是一种特殊的复分解反应,反应物是酸和碱。

13.D

【解析】

【详解】

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硫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盐酸和碳酸钾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水、二氧化碳,硫酸和碳酸钾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水、二氧化碳,氢氧化钙和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五种物质能两两相互发生化学反应的共有7组。

故选D。

14.C

【解析】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化合反应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根据化合价规则,可以求出化合物中某种元素的化合物;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推知物质具有的性质。

②Na2SO3+SO2+H2O═2NaHSO3,是由三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合反应,故A说法正确;亚硫酸钠在此反应中可以循环使用,故B说法正确;NaHSO3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x,则有(+1)+(+1)+x+(﹣2)×3=0,解得x=+4,故C说法错误;①2NaOH+SO2═Na2SO3+H2O,说明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故D说法正确。

15.D

【解析】

【详解】

A、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但Cu2+的水溶液呈蓝色,故错误;

B、H+、CO32-能结合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错误;

C、Ba2+与SO42-能结合成硫酸钡白色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错误;

D、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正确。

故选D。

【点睛】

离子之间不能结合生成水、气体、沉淀、弱电解质等,则离子能共存,并注意离子的颜色。

16.B

【解析】

【分析】

【详解】

A、pH>7开始,最终小于7,该实验是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盐酸故A正确;

B、x点时,溶液显碱性,其中含有两种溶质为氢氧化钠和氯化钠,故B不正确;

C、y点pH=7,表示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故C正确;

D、酚酞溶液在中性和酸性溶液中都不显色,y点和z点时,溶液均呈现无色,故D正确。

故选B。

考点:

酸碱中和反应

17.D

【解析】

【详解】

A、中和反应属于放热反应,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升高,故选项说法正确。

B、A点时溶液的pH小于7,溶液的pH小于7,溶液显酸性,说明稀盐酸过量,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HCl和NaCl,故选项说法正确。

C、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pH=7,溶液显中性,故选项说法正确。

D、滴有酚酞溶液的盐酸溶液显无色,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逐滴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溶液显碱性,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D。

18.D

【解析】

【分析】

A、根据B点时溶液的pH等于7,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图象中pH值的变化是从大于7逐渐的减小到小于7,进行分析判断。

C、B点和C点时,溶液的pH分别等于7、小于7,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C点时溶液的pH小于7,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

A、B点时溶液的pH等于7,表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图象可知,pH值是开始时大于7逐渐的减小到7然后小于7,可知原溶液显碱性,然后不断的加入酸性溶液,使pH减小,说明是把稀盐酸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故选项说法正确。

C、B点和C点时,溶液的pH分别等于7、小于7,分别显中性、酸性,溶液均呈现无色,故选项说法正确。

D、C点时溶液的pH小于7,溶液显酸性,说明稀盐酸过量,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HCl和NaCl,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睛】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从数形结合的角度理解中和反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9.C

【解析】

【分析】

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原子个数不变,原子种类不变,酸碱中和反应能生成盐和水。

【详解】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某物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物是该物质与氧气,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所以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氧元素,故A不正确;

B.通过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能够判断磁场中某点的磁场方向,故B不正确;

C.将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听到铃声逐渐变小,由此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故C正确;

D.酸碱中和反应能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故D不正确。

故选C。

【点睛】

酸碱能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金属氧化物和酸,非金属氧化物和碱都能生成盐和水。

20.D

【解析】

【详解】

A、硫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硫酸钠呈中性,pH为7,选项正确;

B、只有当硫酸剩余时,硫酸与锌粒反应才产生气泡,选项正确;

C、只有氢氧化钠过量时,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蓝色沉淀,选项正确;

D、当硫酸不过量时,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硫酸钠也会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选项错误,故选D。

21.B

【解析】

【分析】

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化合物分为氧化物、酸、碱、盐;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酸是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是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盐是电离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酸性溶液包含酸溶液,中和反应一定属于复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是交叉关系,盐和氧化物是并列关系。

【详解】

A、酸性溶液包含酸溶液,故A选项错误;

B、中和反应一定属于复分解反应,是包含关系,故B选项正确;

C、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是交叉关系,不是包含关系,故C选项错误;

D、盐和氧化物是并列关系,故D选项错误。

故选B。

【点睛】

区分应用物质的分类、物质的关系等是解题关键。

22.D

【解析】

【分析】

【详解】

A、a点时,稀盐酸没有完全反应,溶液显酸性,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时溶液变红,该选项说法正确;

B、bd段(不含b点)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gCl2+2NaOH=Mg(OH)2↓+2NaCl,白色沉淀不断增多,该选项说法正确;

C、整个变化过程中,氯离子没有和其它离子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水等,因此氯离子数目没有改变,该选项说法正确;

D、d点时氢氧化钠和盐酸、氯化镁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钠,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23.D

【解析】

【分析】

向少量KOH溶液中滴加CuSO4溶液,氢氧化钾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钾,向少量BaCl2溶液中滴加CuSO4溶液,氯化钡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铜。

【详解】

A、氢氧化钾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钾,则①有蓝色沉淀,故A正确;

B、②反应是氯化钡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铜,化学方程式为

,故B正确;

C、两个反应都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了另两种化合物,则都属于复分解反应,故C正确;

D、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生成气体、沉淀、水,故D不正确。

故选D。

【点睛】

复分解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24.D

【解析】

试题分析:

A、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滴加酚酞试液显红色的溶液显碱性,故选项错误.

B、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色,遇碱性溶液变蓝色,滴加石蕊试液显蓝色的溶液显碱性,故选项错误.

C、能够与碱发生反应的溶液不一定显酸性,如二氧化碳能与碱反应,但二氧化碳不显酸性,故选项错误.

D、常温下,pH<7的溶液,一定显酸性,故选项正确.

故选D.

考点:

溶液的酸碱性测定.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酸碱指示剂的性质、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25.A

【解析】

离子间相互结合生成沉淀、水、气体时不共存;A四种离子间不能生成沉淀、水、气体时能共存;B、氢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能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共存;C、铵根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和氨气;D银离子和氯离子生成氯化银沉淀而不共存。

选A。

点睛:

熟记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溶液中的离子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水。

26.A

【解析】

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OH+HCl=NaCl+H2O,NaOH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0,HCl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6.5,在反应中,参与反应的NaOH质量>HCl质量,故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烧碱溶液与盐酸完全反应后,盐酸有剩余,溶液显酸性,故溶液呈现红色。

故选A。

27.D

【解析】

【详解】

A、图象中pH值的变化是从小于7逐渐的增大到大于7,可知原溶液显酸性,然后不断的加入碱性溶液,使pH增大,是向盐酸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在a曲线所示的实验中,若用酚酞做指示剂,酚酞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B、在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由于反应物浓度不同,反应速率不相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C、在a、b、c三种曲线中,最终a、b、c都显碱性,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图可以看出是向盐酸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在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恰好完全反应,即pH=7时,需要氢氧化钠溶液体积相等,因此所用盐酸浓度越大,需要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浓度也越大,V时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所得溶液的pH越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D。

28.B

【解析】

【详解】

A、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