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杜富国先进事迹时代楷模发布厅心得体会观后感20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475536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观看杜富国先进事迹时代楷模发布厅心得体会观后感20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观看杜富国先进事迹时代楷模发布厅心得体会观后感20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观看杜富国先进事迹时代楷模发布厅心得体会观后感20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观看杜富国先进事迹时代楷模发布厅心得体会观后感20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观看杜富国先进事迹时代楷模发布厅心得体会观后感20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观看杜富国先进事迹时代楷模发布厅心得体会观后感20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观看杜富国先进事迹时代楷模发布厅心得体会观后感20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观看杜富国先进事迹时代楷模发布厅心得体会观后感20篇.docx

《观看杜富国先进事迹时代楷模发布厅心得体会观后感2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观看杜富国先进事迹时代楷模发布厅心得体会观后感20篇.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观看杜富国先进事迹时代楷模发布厅心得体会观后感20篇.docx

观看杜富国先进事迹时代楷模发布厅心得体会观后感20篇

2021观看杜富国先进事迹时代楷模发布厅心得体会观后感20篇

xx观看杜富国先进事迹时代楷模发布厅心得体会观后感20篇以下是观看杜富国时代楷模发布厅先进事迹的心得体会观后感精选范文20篇,供大家参考杜富国时代楷模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范文面对生死雷场,是“进”还是“退”杜富国选择“让我来”;失去了双手双眼,杜富国安慰亲人战友,“我一定会坚强”;面对授勋,他抬起残缺的右臂,致以特殊的军礼。

杜富国养成的“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军人特质,是红色沃土滋养形成的自觉,更是传统赓续的血性担当。

“经南部战区陆军党委研究决定,给你记一等功1次。

现在,为你颁授奖章和证书”xx年11月24日中午,陆军某扫雷大队举行了一场庄重的仪式,为扫雷英雄杜富国颁授一等功奖章和证书。

“希望你更加坚强,争取更大的荣誉”仪式现场,扫雷大队政委周文春为杜富国佩戴一等功奖章。

“是,”杜富国声音洪亮。

病床上的他,挺直了腰板,抬起了残缺的右臂,敬上一个特殊的军礼。

杜富国养成的“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军人特质,是红色沃土滋养形成的自觉,更是传统赓续的血性担当。

面对生死雷场,是“进”还是“退”杜富国选择“让我来”;失去了双手双眼,杜富国安慰亲人战友,“我一定会坚强”;面对授勋,他抬起残缺的右臂,致以特殊的军礼;他在病房顽强锻炼.学习播音.练习写字,坦然面对伤残后的人生这位年轻战士的情怀与担当源于何处遵义,是一座因红军长征而扬名的英雄城。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红色基因注入了杜富国的灵魂.化入了血液.融入了言行。

红色基因像春雨一样润物无声,滋润着他不断成长。

xx年12月,杜富国在遵义市湄潭县的红九军团司令部旧址旁,穿上绿军装,戴上大红花,走上军旅路,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

1935年1月19日,红九军团军团长罗炳辉同样在这个地方,带领部队完成保卫遵义会议的任务后,告别湄潭的父老乡亲,挥师西进继续长征。

杜富国家门口的小路,就是当年红军长征强渡乌江.保卫遵义会议召开时走过的路;杜富国初受文化启蒙的皂角小学,就是当年收养烈士子女和遗孤的保育院。

孩提时代,杜富国经常听前辈和老师们讲红军的故事,知道三爷爷冒着杀头的危险,救治了失散的红军战士。

参军出发那天,杜富国和湄潭籍的新兵们仰望红军塑像,他知道这些穿着青灰色土布军装和方口布鞋的前辈,就是和家里爷爷一起说过话.患过难.打过仗的长辈,心里平添几分亲切与敬意。

向这些红军爷爷敬了第一个不太标准的军礼,杜富国开始了自己的军旅生活。

小时候听到的红军故事,杜富国至今记忆犹新。

有一位名叫钟赤兵的红军团长,在他的家乡娄山关战斗中喊“跟我上”,带领敢死队冲向敌阵。

腿部中弹后,这位英雄团长在没有麻药的情况下,忍着剧痛截去了右腿,还坚持走完了长征路。

杜富国说“和战争年代相比,我们排雷的危险要小得多,受了伤治疗条件也好得多。

想一想先辈们,我做的事不算什么。

”失去双手双眼的杜富国,将面对另一种人生。

他有了新的目标“虽然没了手和眼,耳朵也受了伤,但我还有嘴。

如果可以,我想做一名播音员,把扫雷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让更多的人了解扫雷战士。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从孩提时代起,张思德.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雷锋等英模的名字就如雷贯耳,自己能够穿上军装,和这些英雄同在一个集体,杜富国深感荣耀。

xx年9月,全军挂像英模增加“献身国防科技事业杰出科学家”林俊德.“逐梦海天的强军先锋”张超两人。

只比杜富国大5岁的张超,让杜富国深受触动英雄,离自己是如此近。

新训结束,杜富国被分到一个英雄的边防连队。

他记得新兵下连第一课,指导员组织他们参观荣誉室时,讲述了连队战斗英雄严玉忠的故事。

这位在战争年代立战功.受表彰的英雄,让新兵杜富国倍感荣耀他就是我的榜样xx年,杜富国和战友们响应号召,来到英雄的扫雷大队。

被授予“排雷英雄”荣誉称号的三队队长蒋俊峰,参加国际维和扫雷行动的四队队长李华健,在扫雷作业中壮烈牺牲的英雄战士程俊辉闪亮的英雄名字,成为杜富国心中的一盏明灯,点燃了一名战士的英雄梦。

入伍不久,杜富国和战友们面对军旗庄严宣誓服从中国党的领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服从命令,严守纪律,英勇顽强,不怕牺牲,苦练杀敌本领,时刻准备战斗,绝不叛离军队,誓死保卫祖国。

杜富国把军人的铮铮誓言铭记于心扫雷兵,就是要上无人敢上的虎山,就是要冒常人不敢冒的风险,就是要拿下最难啃的硬骨头。

1998年抗洪抢险,许多部队高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团结就是力量与洪水搏斗。

而今,杜富国和战友们唱着军歌奔向生死雷场,战友们唱着军歌为他颁授一等功奖章。

在军歌声中,杜富国和他的万万千千战友,向前,向前,向前,在强国梦强军梦的道路上冲锋前行老山,位于云南省麻栗坡县猛硐乡,从海拔.地貌.位置上说,这座山并不是最高,也不是最险。

但这座山的精神高度,远远超越14

22.2米的海拔高度,成为屹立于中国人心中的英雄山。

xx年11月,扫雷大队四队来到这片英雄之地扫雷。

在30多年前的战争中,先辈们与边疆人民在这里浴血奋战,铸就了以爱国奉献为核心的“不怕苦.不怕死.不怕亏”的老山精神。

杜富国所在的扫雷队,每年清明都要组织官兵到麻栗坡烈士陵园祭扫。

长眠于这里的900多位烈士,人人都有感人心魄的事迹。

看到韩跃奎烈士墓碑上刻的生平事迹,杜富国和战友们深感震撼。

这位牺牲时年仅21岁的烈士,系老山主攻团5连尖刀班班长。

在老山作战中,他主动承担了最关键.最艰难也是最危险的开辟通道任务。

当其他排雷手段失效时,他带领战士以身踏雷,炸倒一个,再上一个,炸倒一个,再上一个,终于在冲击主峰的战斗发起前,用血肉之躯开辟了一条宽3米.长72米的雷场通路,被原昆明军区授予“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同样是排雷,同样是士兵,同样20多岁,同样在老山。

和平年代离死神最近的扫雷兵,多了无畏,多了豪迈我们扫雷历的险,算得了什么韩跃奎老班长,我们踏着你的足迹来了在这片浴血之地,杜富国和战友们穿着厚如棉衣的防护服作业,一天下来汗水能把防护服浸透,第二天又穿着还没干的防护服上山作业。

日复一日,防护服汗迹斑斑,汗味浓厚。

3年来,杜富国和战友们的午饭基本在野外吃,没餐桌,没午休,人均进出雷场700余次,徒步3000多公里,磨破迷彩服3套.磨坏作战靴5双,扫雷防护服和扫雷靴绝大多数破损,啃下了老山雷场这块“硬骨头”。

在这片英雄的土地,英雄的人民在续写着英雄的故事。

一年前,杜富国和战友排雷作业后,排着队手拉手通过雷场,将四号洞雷场交还给边疆群众。

如今,一棵棵树苗.一片片草果在倔强生长,给边境乡亲们带来了脱贫攻坚的新希望。

观看杜富国先进事迹有感作者李海亭“你退后,让我来六个字铁骨铮铮,以血肉挡住危险,哪怕自己坠入深渊。

无法还给妈妈一个拥抱,无法再见妻子明媚的笑脸,战友们拉着手趟过雷场。

你听,那嘹亮的军歌是对英雄的礼赞。

”这是感动中国对杜富国的颁奖词。

当我看到这位英雄的事迹后,心里对他充满了无限的敬佩和感动。

杜富国同志面对危险.舍己救人,用实际行动书写了新时代革命军人的使命担当。

面对危险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战友的安危,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难道他不珍惜自己的生命吗难道他不知道家人和孩子在等他平安回家吗我想这就是值得让人钦佩的地方。

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不是说说口号,而是他把军人的使命和担当变为实际行动,他用行动证明新时代革命军人不怕牺牲.敢于担当的革命精神。

我做为一名收费员,每天用辛勤的付出换来司乘人员满意的微笑是我奋斗的目标。

但是我觉得这种付出与英雄比起来,还差的很远。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学习杜富国遇到困难危险勇往直前的精神,敢于奉献自己,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杜富国观后感你退后,让我来,六个字铁骨铮铮,以血肉挡住危险,哪怕自己坠入深渊,无法还给妈妈一个拥抱,无法再见妻子明媚的笑脸,战友们拉着手趟过雷场,你听,那嘹亮的军歌,是对英雄的礼赞”这是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予杜富国的颁奖辞。

xx年10月11日下午,在云南省麻栗坡县老山西侧坝子雷场扫雷时,杜富国面对半露出地面的加重手榴弹,对同组的战友呐喊一声“你退后,让我来。

”在进一步查明情况时突遇爆炸,他下意识地倒向战友一侧,战友得救了,而他失去了双手双眼。

他用惊天一挡书写了“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的铁血荣光。

入伍8年,在杜富国这个年轻战士的身上体现了一种崇高的爱,体现了一种精神。

这种爱,是支撑杜富国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做出令人敬佩的奇迹的爱;这种精神,是把爱国.爱军队和爱人民统一起来的崇高精神。

杜富国以自己的一腔热血真切诠释了勇于献身使命的奉献情怀。

在他和他的战友们身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不怕苦.不怕死.不怕亏的“老山精神”得到了集中体现,不怕千难万险.不惜伤残牺牲.不计个人得失.扫除雷障为人民的“扫雷精神”得到了弘扬。

一身男儿血,满腔报国志。

这是杜富国灵魂深处最珍贵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

我们要在面对危险时“让我来”,脏活累活“我先来”,开辟通道“跟我来”,遇到困难“有我在”。

让我们为新中国的发展添砖加瓦,为中华民族的腾飞而奋斗。

杜富国时代楷模心得体会精选高年级的中队在看完时代楷模发布厅杜富国先进事迹后,队员们纷纷写下了自己感动的话语。

一字字都表达着自己心底的感受,一句句都饱含对杜富国英雄的关切。

队员们都看得非常的细心,有的写到“我看到杜富国叔叔虽然失去了双手,但他依然微笑,他最后敬礼时颤抖的那只残缺的手,是因为他疼吗不是,是因为他是一名军人,军礼是最高的敬意,就像少先队员行队礼表达敬意一样,我真想在他的面前向他敬一个队礼,我是多么崇敬你啊你是我们湄潭人的骄傲”;有的写到“杜富国叔叔你的这种大无畏精神让我敬佩,你失去了身体的一部分还坚强地面对,每天还坚持做运动,不拖后腿,你真棒”......观看时代楷模发布厅杜富国最新感想老师们观看了时代楷模发布厅杜富国故事之后,感慨颇多,写下了自己的心得体会,作为人民教师,一名教育工作者,在看到杜富国同志即便没有了双手双眼,也还要靠着双腿继续追求自己梦想的初心时,更加激发了心中育人的斗志。

这种舍生取义的壮举,值得我们永远传承和发扬,也深信这种精神会根植在浙小全体师生心中,生根,发芽,开出无边繁花。

杜富国先进事迹感想精选苦练本事主动请缨扫雷舍生忘死冲锋在没有硝烟的和平年代,排雷是最危险的军事任务之一,排雷兵是离生死最近的军人,雷场便是战场。

杜富国参加的这次中越边境云南段扫雷行动,是响应x号令而采取的一次重大作战行动,也是继1992年.1997年两次大排雷之后的第三次大排雷行动。

统帅号令如山,战士迅速行动。

当时,还在原边防某团教导队担任炊事员的杜富国,得知组建扫雷大队的消息后,第一时间向连队党支部递交申请,主动请缨参加排雷。

身边有战友劝他,排雷如刀尖上跳舞,每天都与“死神”打交道,何必去冒这个险。

他坚定地说“当兵不怕死,怕死不当兵,现在国家有需要,我们决不能后退半步。

”。

从xx年6月开始,杜富国和来自不同单位的战友,义无反顾踏上了为人民扫雷的征程。

刚到扫雷大队时,队干部准备安排杜富国到炊事班,但他坚决要求去战斗班,坚定说道“既然申请来扫雷,就要到一线去战斗”练就“金刚钻”,才能和死亡叫板。

雷场看似寂静无声,实则凶险残酷。

杜富国默默告诫自己“排雷,没有真本事不行,学不好排雷理论,就扫不了雷.保不了命,一刻也不能掉以轻心”。

新兵下连时,他成了连队有名的“训练狂人”;理论学习不明白,点滴时间啃教材;专业技能不达标.午睡时间练一练;体能素质跟不上.早晚负重跑一趟。

经过刻苦训练和不懈努力,最终他凭借过硬的军事技能和顽强的拼搏精神走在了连队前列。

超乎常人的毅力与付出勤学苦练,让杜富国成为了单位出名的“多面手”“实干家”,是每个连队都争着要的“宝贝疙瘩”。

当兵半年,他就被破格推荐参加原边防某团预提指挥士官集训,上等兵期间就担任副班长,成为连队官兵学习的榜样。

入伍8年,他被5个单位争先选调.从事4个专业,始终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

为学深悟透扫雷理论,他把知识要点写成小纸条.制成小卡片,有空就拿出来看一看.背一背,晚上熄灯后经常加班加点,缠着身边战友讨教至深夜。

为熟练掌握排雷技能,他严格按照程序反复练习,别人练1个小时,他练2个小时,每个动作都重复上百遍;为训练探雷针手感,每天坚持练习上万针,像绣花一样将分队前的草皮翻了个遍;为熟练探雷器,将铁钉.石块.弹片等混合埋设,并使用斜放.混合.覆盖等方法增加难度,3个月的训练期还没结束,他就熟练掌握了10余种地雷的排除方法,做到探雷器一探就能准确辨别地雷埋设位置.知晓地雷种类。

在临战训练综合性考核中,所有考核科目被评为全优。

3年来,杜富国累计排出各类地雷和爆炸物2400余枚。

在天保口岸.马嘿.老山.6

62.6高地等因雷而令人生畏的“骷髅地带”。

杜富国总是坚持第一个进雷场,第一个设置炸药,第一个引爆,第一个搜排,大家都称他为“雷大胆”。

开辟通路时,他打破固有逐点逐片爆破作业方式,提出田字分割爆破.多人多块同步作业的方法,实践中有效提升了搜排效率,得到广泛推广,被大家称为“田字切割法”;探测作业中,他反复琢磨教材中“连续扫描探测.目标精确定位”字交叉定位法,逐渐摸索出“分块扫描.木棍标识.交叉划线.精确定位”的搜排要诀,极大提高了探测速度和精度,是全队掌握这一方法最熟练的作业手;运输弹体上,他合理区分排除爆炸物的规格尺寸.性能种类,手工制作了10余种装运沙箱,较好地提升了搬运效益和安全系数。

他凭借平时扎实的训练积累和过硬的专业技能,啃下了一个个“硬骨头”,排除了一颗颗“索命雷”,铺设了一条条“安全道”。

军人血性把危险给自己把平安给战友中越边境云南段第三次大扫雷,雷场地势险,大都处于陡峭的山崖.茂密的丛林.锋利的山石中,机械作业几乎无法展开,只能采用爆破和人工搜排的方式;自然环境差,气温高,雨量大,经常发生山洪.塌方和山体滑坡;雷障种类多,布雷密度高,每平方公里布雷达数千枚。

在八里河东山某雷场,班长刘贵涛探到1枚罕见而危险的抛撒雷。

没等刘贵涛命令杜富国撤下时,他就抢先道“班长,我来吧。

”“他就是这样,不管与上级还是下级同组作业,都强词夺理争着上。

”杜富国负伤后,刘贵涛回忆起这些细节,抹着泪说“他其实是不想让别人冒险,这早已成了他的习惯。

”生死一线,视死如归,哪里有任务杜富国就出现在哪里,哪里雷最多杜富国就铆在哪里,哪里有危险杜富国就冲锋在哪里,他的心里装着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却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每次扫雷杜富国总是第一个喊出“让我来,我先上”,背着50多斤重的炸药拉着绳索滑降,穿着近30斤防护服.鞋底厚达18厘米的排雷鞋,绑着一条细绳在近70度的陡坡上一米一米地排雷。

他认为,多排一次就多担一分风险,多给队友一分安全,多送群众一分平安。

今年10月11日下午,在麻栗坡县猛硐乡老山西侧雷场扫雷作业时,发现少部分露于地表的一个弹体,初步判断是一颗当量大.危险性高的加重手榴弹。

杜富国马上向分队长报告,接到“查明有无诡计设置”的指令后,他命令艾岩“你退后,让我来”艾岩转身后退了几步。

正当杜富国按照作业规程,清除弹体周围的浮土时突然爆炸,他下意识地倒向艾岩一侧。

飞来的弹片伴随着强烈的冲击波,把杜富国的防护服炸成了棉花状,也把他炸成了一个血人。

面对危险,杜富国用血肉之躯,舍生忘死的刹那一挡,确保了两三米之外的艾岩仅受了皮外伤。

经过3年艰苦奋战,扫雷大队共扫除雷区

57.6平方公里,人工搜排出地雷和各种爆炸物

19.82万枚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