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检测卷及答案状元成才路.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475955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1.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检测卷及答案状元成才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检测卷及答案状元成才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检测卷及答案状元成才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检测卷及答案状元成才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检测卷及答案状元成才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检测卷及答案状元成才路.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检测卷及答案状元成才路.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检测卷及答案状元成才路.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检测卷及答案状元成才路.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检测卷及答案状元成才路.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检测卷及答案状元成才路.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检测卷及答案状元成才路.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检测卷及答案状元成才路.docx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检测卷及答案状元成才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检测卷及答案状元成才路.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检测卷及答案状元成才路.docx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检测卷及答案状元成才路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检测卷及答案(状元成才路)

人教·九年级语文(上)

第六单元创优检测卷

满分:

120分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o(3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阳夏(ji6)色挠(rao)倾颓(tuf)行阵和睦(hang)

B.存恤(xu)麾下(hui)间令(jian)以数谏故(shu6)

C.崩殂(cu)羌管(qiang)逋戍(df)以头抢地(qiang)

D.帝胄(zhou)神稷(ji)驽钝(nu)陟罚臧否(f6u)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6分)

(1)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2)凡三往,乃见()

(3)挟天子而令诸侯()(4)皆刑其长吏()

(5)置人所罾鱼腹中()(6)吴广以为然()

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准确的是()(2分)

A.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B.五十弦翻/塞外声

C.塞下/秋来/风景异D.肠断/白藏洲

4.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2分)

A.得鱼腹中书乃丹书帛日“陈胜王”B.愿陛下亲之信之时人莫之许也

C.皆次当行之次所旁丛祠中D.谓为信然谓唐雎日

5.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

(6分)

(1)抑亦人谋也

古义:

--今义:

(2)遂用猖蹶’

古义:

____今义

(3)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义:

____今义:

(4)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古义:

____今义:

6.用原文句子填空或根据要求填空。

(7分)

(1)过尽千帆皆不是,_______。

(2)-二一,一--,沙场秋点兵。

(3)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__。

(4)《陈涉世家》选自____(朝代)历史学家____的巨著____,它记载了秦朝末年陈胜、

吴广农民起义的历史事实。

这部书是我国第一部体通史。

鲁迅称它是“____________。

(5)唐雎是战国时期“____”这类人的典型代表。

西汉末年____根据史料进行整理,按

国家次序,编订出一部国别体史书《战国策》。

(6)《武陵春》是南宋____派女词人的作品。

其中最为人称道的颇有新意写“愁”

(7)辛弃疾是南宋____派词人的代表作家之一。

在他的《破阵子》一词中,表现自己有雄

心壮志,却无法最终实现的句子是:

7.综合性学习。

(5分)

在班级的“话说千古风流人物”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同学们各显神通。

有同学出示了下面这样一份表格,请你根据提示,补充两个人物把表格填写完整。

(注意:

各项内容不要

和范例雷同)

风流人物人物特点与人物相关的事迹与人物相关的成语、俗语、谜语活动形式

陈胜有“鸿鹄之志”带领农民起义揭竿而起讲故事

二、阅读理解o(40分)

(一)(经典中考·南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10题。

(9分)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8.试对“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这句话作简要赏析。

(3分)

9.选出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同的一项()(3分)

A.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B.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C.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雁门太守行》)

D.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0.这是一首叙事抒情的壮词,试找出贯穿全篇的关键词语,并结合具体语句予以分析。

(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IN16题。

(17分)

震①少好学,受《欧阳尚书》于太常桓郁,明经博览,无不穷究。

诸儒为之语日:

“关西孔子杨伯起。

”……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④之,举茂才④,四迁⑤荆州剌史、东莱太守。

当之郡,道经昌邑,故⑥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震日:

“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

”密日:

“暮夜无知者。

”震日:

“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何谓无知!

”密愧而出。

震性公廉,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⑦长者或欲令为治产业④,震不肯,曰:

“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选自《后汉书》第五十四卷)

[注释]

①震:

杨震(59-124),字伯起,东汉弘农华阴(今陕西省华阴)人。

②骘:

读zhi。

③辟:

征召来授予官职。

④举:

推荐;茂才;秀才。

⑤四迁:

指多次升迁。

⑥故:

以前。

⑦故旧:

老朋友。

⑧令为治产业:

叫他为(子孙)留些产业。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3分)

(1)震少好学()

(2)故旧长者或欲令为治产业()

12.下面方框中的文字节选自《高级汉语词典》。

据义项内容,“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中的

“遗”的意思为()项。

(3分)

遗yf①遗失。

《后汉书·列女传》:

“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

②遗忘。

《汉书·刑法

志》:

“三日遗忘。

③遗留。

清·全祖望《梅花岭记》:

“忠烈遗骸。

”另见wei

遗wei④给予;馈赠。

《史记·魏公子列传》:

“欲厚遗之。

⑤送交;交付。

《史记·魏公子列

传》:

“遗魏王及公子书。

⑥加给。

《诗·邶风》:

“王事敦我,政事一埤遗我。

”另见yf

1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14.杨震能“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的原因是什么?

请用原文回答。

(3分)

15.选文写了杨震为官后的两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每件事不超过lO个字)(3分)

16.读了选文,你对杨震有何评价?

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3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17-21题。

(14分)

玉兰花的记忆

芦玮

①不记得从什么时候起,每当院子里的玉兰花散放出清远的香味时,总有认识或不认识的邻人,专程前来要花。

②玉兰花树约有两层半的楼房高。

自我有记忆起,便有花香。

父亲总是起个大早,趁花含苞时便给摘下。

他把较细的竹竿末端削成剪刀口状,以辅助摘花,有时亲自爬上树去摘,身手矫健。

然后再把摘下的花,分别装在小袋子里,置于冰箱保鲜,一有邻人闻香驻足,便可以方便相赠。

③当然,父亲一定会留下用手可以够得到的范围,让前来感染香气的邻居,也可以得到在绿阴中寻一抹清幽的乐趣。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6题。

(17分)

震①少好学,受《欧阳尚书》于太常桓郁,明经博览,无不穷究。

诸儒为之语日:

“关西孔子

杨伯起。

”……大将军邓骘②闻其贤而辟④之,举茂才④,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当之郡,道

经昌邑,故⑥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震日:

“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

”密日:

“暮夜无知者。

”震日:

“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何谓无知!

”密愧而出。

震性公廉,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⑦长者或欲令为治产业④,震不肯,日:

“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选自《后汉书》第五十四卷)

[注释】①震:

杨震(59-124),字伯起,东汉弘农华阴(今陕西省华阴)人。

②骘:

读zhi。

③辟:

征召来授予官职。

④举:

推荐;茂才;秀才。

⑤四迁:

指多次升迁。

⑥故:

以前。

⑦故旧:

老朋友。

⑧令为治产业:

叫他为(子孙)留些产业。

Il.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3分)

(1)震少好学()

(2)故旧长者或欲令为治产业()

12.下面方框中的文字节选自《高级汉语词典》。

据义项内容,“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中的“遗”的意思为()项。

(3分)

遗yf①遗失。

《后汉书·列女传》:

“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

”②遗忘。

《汉书·刑法志》:

“三日遗忘。

”③遗留。

清·全祖望《梅花岭记》:

“忠烈遗骸。

”另见wei

遗wei④给予;馈赠。

《史记·魏公子列传》:

“欲厚遗之。

”⑤送交;交付。

《史记·魏公子列传》:

“遗魏王及公子书。

”⑥加给。

《诗·邶风》:

“王事敦我,政事一埤遗我。

”另见yf

1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14.杨震能“四迁荆州剌史、东莱太守”的原因是什么?

请用原文回答。

(3分)

15.选文写了杨震为官后的两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每件事不超过10个字)(3分)

16.读了选文,你对杨震有何评价?

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3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17-21题。

(14分)

玉兰花的记忆

卢玮

①不记得从什么时候起,每当院子里的玉兰花散放出清远的香味时,总有认识或不认识的邻人,专程前来要花。

(2玉兰花树约有两层半的楼房高。

自我有记忆起,便有花香。

父亲总是起个大早,趁花含苞时便给摘下。

他把较细的竹竿末端削成剪刀口状,以辅助摘花,有时亲自爬上树去摘,身手矫健。

然后再把摘下的花,分别装在小袋子里,置于冰箱保鲜,一有邻人闻香驻足,便可以方便相赠。

③当然,父亲一定会留下用手可以够得到的范围,让前来感染香气的邻居,也可以得到在绿阴中寻一抹清幽的乐趣。

④念小学时,家人总要在我的书包里放些玉兰花,用手帕包好,以免损及象牙白的花瓣。

然后再三叮咛,送给老师和同学。

有时自己懒惰贪玩,便忘了,经常是老师提醒:

“我又闻到花香哦。

”我才猛然记起。

⑤常常在送给老师后,玉兰花就所剩无几了,所以当同学向我要时,就显窘促,只好从亲近的同学开始送;一些偶有口角的,就给省下来了。

现在想起来,真自觉小家子气。

那时一直不明白,何以小小的花朵,竟有如此大的魅力?

因为我总是喜欢花的姿态,远远胜过它的香气。

直到渐渐长大,才稍稍明了这是一种喜悦心情。

二十几年前,物资并不丰富,用香水的人当然不多。

能在夏日清早感染一身香气,并持续整天,的确令人喜悦。

在要花的过程中,即使不认识的人也能透过花间说家常,增进情谊,真是情趣无限。

⑥而父亲赶早摘花,想到会有许多人喜欢他种的花,并盘算着不知今天的花够不够时,这份可以与人分享的心情,更是令人欣慰吧。

尤其某个有晨曦的夏天清早,当我看见父亲摘下一朵沾露的玉兰花,小心翼翼地插在母亲的耳际,顺手理理母亲的头发时,我被这般美丽的父母深深感动。

⑦我恍然大悟。

原来,母亲身上的花影飘香,皆是父亲每天亲手插上去的。

对父亲而言,

这也许是极自然不过的一个举止,但跃入我眼里,却是温柔万分。

我很难明确地描述出这份感动,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种感觉真的很好。

⑧玉兰花对我有很特别的记忆。

我曾在它的枝干上,每年刻画一痕,以志成长;也和姐姐爬坐上树枝,吃着西瓜,享受风的摇摆。

但这都只不过是父亲无形中带给我的一些生活上的启示。

17.作者借玉兰花的“记忆”,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哪些美好感情?

请分条概括。

(3分)

18.选文第⑤段,写自己的“小家子气”,有哪些作用?

(3分)

19.选文第⑥段写到“我被这般美丽的父母深深感动”,“美丽”的含义是什么?

(3分)

20.请对选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任选一句加以评析。

(3分)

(1)经常是老师提醒:

“我又闻到花香哦。

”我才猛然记起。

(2)也和姐姐爬坐上树枝,吃着西瓜,享受风的摇摆。

21.题目是文章的“眼睛”。

请发挥你的聪明才智,给上面这篇文章另拟一个题目。

(2分)

三、写作(50分)

22.我们每天都要接受老师的教诲、父母的教导、同学的劝告……你对这些“话”有什么感受和

认识?

哪些让你难以忘怀,为什么?

请以“教诲”“教导”“告诫”为话题,自选一项,写一篇文章。

参考答案

第六单元刨优检测卷

1.B

2.

(1)编次

(2)才

(3)挟持、控制

(4)惩罚

(5)用鱼网捕

(6)对、正确

3.B【解析】正确划分是:

五十弦/翻/塞外声。

4.B【解析】A项中,第一个“书”是名词,即“字条”,第二个“书”是动词,指“书写”;B项中,两个“之”均为代词,指“他们或他”;C项中,第一个“次”是“编次”,第二个“次”是“军队驻扎”;D项中,第一个“谓”是“说”,第二个“谓”是“对……说,告诉”。

5.

(1)而且压抑

(2)失败凶猛而放肆

(3)身份低微,见识短浅言行品德恶劣

(4)深感遗憾极为憎恨

【解析】古今异义词的古今意义解释要靠平时积累,结合其在古文中的具体语境来分析。

6.

(1)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藏洲

(2)A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3)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4)西汉司马迁(5)士刘向

(6)婉约李清照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7)豪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解析】正确的记忆、准确的书写及深刻领悟词的内容、思想感情、意境等才是解题的关键。

7.示例:

(1)诸葛亮充满智慧空城计兰顾茅庐电脑展示图片

(2)李白博学多才、蔑视权责让高力士脱靴、杨国忠磨墨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朗诵诗文:

8.形象地写出了太守出猎的雄姿、壮观的场面以及高昂的情绪。

9.B10.“狂.’。

示例一:

“亲射虎,看孙郎”写出了词人的雄心万丈,意气风发。

示例二:

“会挽雕弓如满月”写出了词人的英武豪迈,气概非凡。

11.

(1)喜爱

(2)有人

12.④

13.让后代被称作清官的子孙,把这个馈赠给他们,不也很优厚吗?

14.①震少好学,明经博览,无不穷究;

⑦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

15.①杨震拒受王密金十斤;

②杨震不为子孙治产业。

16.好学,廉洁,公正等。

【解析】评价要扣住人物性格特点等,只要符合题意,语句通顺即可。

1:

7.

(1)乡情

(2)友情(师生情,同学情)

(3)爱情(4)亲情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归纳概括能力。

概括起来就是亲情、爱情、友情和作者浓浓的乡情。

18.

(1)与父亲和家人的“大气”形成鲜明的对比;

(2)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感(“我”的“小家子气”符合“我”的年龄特征)。

19.“我”的父母恩恩爱爱、和和荧美。

【解析】第6段中的细节描写“某个有晨曦的夏天清早……”意在说明父母的恩爱是一种美丽。

2O.(l)a“我又闻到花香哦”写出了老师亲切、幽默的形象;。

b-个“又”字很含蓄,说明送花是经常的事。

(2)形象地写出了“我”享受生活的愉悦心情。

21.示例:

花缘、玉兰飘香、美丽的玉兰花。

22.【例文】

忠富何必逆耳中国有句古话:

“良药苦口。

”意思是质,量好、治病效率高的药物味道一定很苦。

还有一句:

“忠言逆耳。

意即劝人改过从善的话一定不好听,不顺耳。

然而我却认为:

良药未必苦口,忠言也非一定要逆耳。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发明创造层出不穷,各种新技术很快用于日常生活中。

药品也从患者利益出发,在方便患者服用方面作了许多改进。

本来,药的确是苦的,正所谓“苦,方能治病;苦,方能树人”。

然而,良药苦口,太难下咽,尤其是儿童,闻苦色变,即使良药也不吃,病怎么治呢?

所以药剂学家就在苦药里加上糖蜜或在苦药外面包上一层糖衣,制成了糖浆药或糖衣片药等。

不但药效不减,而且深受患者喜欢。

因此说,良药未必苦口。

忠言逆耳,是人们常挂在嘴边的话,然而忠言真的逆耳吗?

先不要轻易下结论,且看上海某公园,为了保护园内花草树木,在地上围了篱笆,到处插了禁止搞花的木牌,但一段时间下来,收效甚微。

后来园内工作人员把术牌上的字换了,写上“爱花的人请让花留下”。

原来刺眼的话一下子变成了顺耳的忠告,游客乐于接受,都自觉地保护花革树木了,因为有谁不愿做一个“爱花人”呢?

可见,良药未必苦口,忠言也不一定非得逆耳,最重要的是看你对待问题的策略和解决问题的效果如何。

只要方法得当,同样可以解央问题,获得成功,甚至还会取得始料不及的成功呢!

所以,人们长久流传的那句古语应改为“良药甜口也治病,忠言顺耳更益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