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修改2讲解.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4764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1.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修改2讲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修改2讲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修改2讲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修改2讲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修改2讲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修改2讲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修改2讲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修改2讲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修改2讲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修改2讲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修改2讲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修改2讲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修改2讲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修改2讲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修改2讲解.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修改2讲解.docx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修改2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修改2讲解.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修改2讲解.docx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修改2讲解

基础、拓展学习领域课程的课程标准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适用专业:

所有专业

 

编制人:

编制单位:

编制日期:

审核人:

专业负责人:

系部主任:

  

目录

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二)课程设计思路

二、课程目标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四、课程实施

五、考核方式及课程的成绩评定

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一)硬件条件

(二)师资条件

(三)推荐教材

(四)信息化教学资源

七、参考文献

八、其他说明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

×××(统一填写)

适用专业:

所有专业

课程类别:

基础学习领域(基础、专业、拓展)

修课方式:

必修(必修、选修)

教学时数:

16学时

总学分数:

1学分

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面向全院全体大一新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

本课程以学生对自我的了解为主线,在自我探索中认识自我、调节自我、完善自我,解决成长中遇到的问题;是一种自我教育活动,是体验、感悟和分享的学习过程。

心理健康教育认为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互动、互助与助人自助的成长过程,它依据学生的心理需求制定容易为学生接受的教育内容,通过课程学习,让学生懂得自己既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受助者,又是助人者,从而在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同时,为构建和谐、健康的校园作出贡献。

(二)课程设计思路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一个自我体验、自我成长的过程。

在课程教学中,不再是传统的讲授、讨论等教学方法,而是穿插有个别辅导和团体辅导等活动。

本课程教学分不同专题,任课教师是由一个教学团队组成,团队成员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承担不同的教学内容。

具体设计思路如下:

内容一:

专题讲座

专题一大学生情绪管理与情绪健康

专题二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

专题三大学生恋爱问题及心理调适

专题四大学生择业心理调适

专题五大学生压力与挫折的应对

内容二:

个别辅导与团体辅导活动

考核方式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课堂表现50%,包括考勤、听课态度、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等;二是心得体会50%,其中课堂交流心得体会30%,课后提交1000字的书面学习心得体会20%。

二、课程目标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达到以下目标:

1、知识层面:

了解心理学基础常识,掌握解决自己和他人心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2、心理素质层面:

懂得并学会助人自助;学会心理求助;学会在各种各样的团体中成长。

三、课程内容、教学要求及课程实施

课程内容及课时分配

章序

内容

课时

专题一

大学生情绪管理与情绪健康

2学时

专题二

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

2学时

专题三

大学生恋爱问题及心理调适

2学时

专题四

大学生择业心理调适

2学时

专题五

大学生压力与挫折的应对

2学时

活动一

自我认识的团体辅导

2学时

活动二

宣泄、求助的团体辅导

2学时

期末考试

2学时

合计:

16学时

 

专题一大学生情绪管理与情绪健康2课时

教学主要内容:

通过本专题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情绪;原始情绪的四种表现形式;情绪对大学生的影响;常见的情绪困扰及调试等基础性问题。

训练学生有效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知识目标:

1、了解原始情绪的四种表现形式

2、常见的情绪困扰及调试等基础性问题

能力目标:

1、训练学生有效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心理素质目标:

1、掌握调控情绪的方法

2、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

设计活动:

(每个专题的“设计活动”都只供参考,任课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计活动内容)

活动一:

画脸谱(四种原始情绪)并完成句子。

活动二:

递条子(把个人的烦恼、痛苦写在纸条上交给老师,老师随机抽出一张念出问题,大家帮忙想解决的办法)

活动三:

心理量表测试(SAS/SDS焦虑/抑郁)

教学方法和手段:

讲授、案例分析、团体辅导活动(角色扮演)

教师执教所需能力:

1、心理学基础知识

2、初级团体辅导组织能力

3、控制课堂的能力

4、应变能力

 

专题二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2课时

教学主要内容:

让学生了解网络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学会用辩证的观点对待网络;学会识别网络成瘾和其他网络心理问题;训练学生的自律能力。

知识目标:

1、了解互联网

2、认识网络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3、了解网络成瘾的心理机制和矫正方法

能力目标:

1、训练学生的自律能力。

心理素质目标:

1、学会理性利用网络及控制上网时间

2、培养健康的网络心理

设计活动:

活动一:

趣味心理测试(测试学生的网络心理状况)

活动二:

自我剖析(自我解剖上网的原因、目的、需求等)

活动三:

团体辅导(在团体中认识、分析自己和他人的网络心理,以达到自律的目的)

教学方法和手段:

讲授、案例分析、团体辅导活动(自律训练)

教师执教所需能力:

1、心理学基础知识

2、初级团体辅导组织能力

3、控制课堂的能力

4、应变能力

 

专题三大学生恋爱问题及心理调试2课时

教学主要内容:

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在不同的恋爱阶段可能产生的不同心理问题,以及对这些心理问题的调试方法;了解认知理论和积极心理学的基础性知识;训练调适心理问题及人际交往问题的基本技能。

知识目标:

1、了解恋爱过程中不同阶段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及特点

2、掌握调试不同阶段心理问题的基本方法

3、了解认知理论的ABC理论在日常心理调试中的运用

能力目标:

1、训练爱的能力

2、训练调适失恋心理的能力

心理素质目标:

1、理性对待恋爱与性

2、理性对待失恋

设计活动:

活动一:

趣味心理测试

活动二:

组装自己爱的能力(完成五句“爱的能力包括的能力”的居住)

活动三:

寻找失恋的十大好处(分组讨论)

教学方法和手段:

讲授、案例分析、情景模拟、团体辅导

教师执教所需能力:

1、心理学基础知识

2、初级团体辅导组织能力

3、控制课堂的能力

4、应变能力

专题四择业心理调适2课时

教学主要内容:

通过本专题学习,让学生了解择业时最重要的两件事,一是对自我的认知,二是对社会环境的认知,从而避免出现严重的择业心理问题。

同时懂得,如果出现择业心理问题时,应该如何应对和调适。

知识目标:

1、了解择业的几种基本模式,快速判断出自己的择业模式

2、了解自己的择业心理

3、掌握认识、判断择业环境的方法

能力目标:

1、快速判断自己择业模式的能力

2、自我认知的能力

3、对环境的识别和判断能力

心理素质目标:

1、树立正确、理性的择业观念

2、培养正确的择业心理

设计活动:

活动一:

EPQ(艾森克人格测试)了解自我的人格特征

活动二:

职业心理测试

活动三:

三分钟自我介绍

活动四:

做一份简单的职业目标规划(近期到长期)

教学方法和手段:

讲授、案例分析、情景模拟

教师执教所需能力:

1、心理学基础知识

2、初级团体辅导组织能力

3、控制课堂的能力

4、应变能力

专题五大学生压力与挫折的应对2课时

教学主要内容:

通过本专题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大学生常见的压力源,学会分析自己的压力来自哪种压力源;掌握应对压力的方式;掌握面对巨大压力时,如何自我调适心理。

了解挫折产生的根源以及应对挫折的基本策略,学会调适挫折心理。

知识目标:

1、了解压力源及应对压力的方式

2、了解挫折产生的根源及应对挫折的策略

能力目标:

1、训练应对压力的心理调适能力

2、训练应对挫折时的心理调适能力

心理素质目标:

1、培养良好的抗压心理

2、培养良好的抗挫折心理

设计活动:

活动一:

趣味心理测试(压力承受力测试,挫折承受力测试)

活动二:

基础放松训练(自我减压及放松)

活动三:

分组交流----自己遇到挫折时的情绪反应(分析有几种情绪反应、反应的强度和持续的时间、对自己的积极或消极影响等)

教学方法和手段:

讲授、案例分析、情景模拟、团体辅导(自我认知)

教师执教所需能力:

1、心理学基础知识

2、初级团体辅导组织能力

3、控制课堂的能力

4、应变能力

 

专题六自我认识的团体辅导2课时

教学主要内容:

通过团体辅导,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解剖、自我认知,了解自己才能更好的了解别人。

知识目标:

1、掌握自我认知的方法

能力目标:

1、训练自我认知、自我解剖的能力

心理素质目标:

1、通过团体辅导,培养与自己、与他人和谐相处的健康心理

设计活动:

活动一:

最佳搭档(成员彼此认识的活动)如果本班同学则次活动取消,直接完成“活动二”

活动二:

我是谁(回答10—20个关于“我是谁”的问题,还可任意抽出一张念,然后看谁能猜出是谁写的)

活动三:

自画像(画出自认为最能、最想体现自己的画像,如“大学生活中的我”、“我的梦想”、“我最大的愿望”等等,然后在团体中展览,之后请画家对自己的画作解释)

活动四:

人际关系中的我(每人一张纸,写出“父母、兄弟姐妹、朋友、同学等人眼中的我”,再写出“自己眼中的我”和“自己理想的我”。

根据填写内容的正面与负面内容的多少,引导对方全面、理性认识自我)

教学方法和手段:

团体辅导的方法和手段

教师执教所需能力:

1、心理学基础知识

2、团体辅导所需的引导、控制、调节的努力

 

专题七宣泄、求助的团体辅导2课时

教学主要内容:

通过本次团体辅导,让学生学会合理的宣泄自己,懂得什么方式方法才是“在正确的地方、合适的时间做了合适的事情”;学会当遇到的问题难以解决时,会向恰当的人员求助。

知识目标:

1、懂得什么事情应该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

2、学会向恰当的人员求助

能力目标:

1、训练正当宣泄和正确求助的能力

心理素质目标:

1、懂得适当宣泄,培养健康的心理

2、懂得助人自助

设计活动:

活动一:

群策群力解决问题(团体成员中提出自己最近面临的最大难题,大家帮忙寻找解决的办法和宣泄的办法,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宣泄方法)

活动二:

这个问题怎么办(找一个学生常见的、让人郁闷的问题,让成员讨论解决的办法,引导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和思路)

活动三:

别惹我,我很烦(说出自己目前最烦心的事情,自己想如何解决,成员讨论她的想法对比对,还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活动四:

击打泡沫人、撕废纸、打布娃娃、踢足球等宣泄方式的运用

活动五:

找个人倾诉

 

四、考核方式及课程的成绩评定

(一)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课堂表现占50%,包括考勤、听课态度、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等;二是心得体会占50%,其中课堂交流心得体会30%,课后提交1000字左右的书面学习心得体会占20%。

(二)成绩评定

 

总成绩

100%

 

课堂表现

50%

考勤20%

缺席一次扣5分,三次缺席本课程重修。

听课态度10%

睡觉、看课外书、讲话等影响教学的行为,一次扣3分,扣完还出现类似情况,从考勤分扣。

参与度20%

组织的团辅活动、情景模拟等活动,主动参加一次得5分,四次封顶。

从未主动参加的到期末2课时时给机会,但得分不能超过15分。

 

心得体会

50%

课堂交流心得收获30%

每次教学过程中或结束前都有心得交流机会,主动交流一次得5分,不得超过6次。

从未主动交流的。

期末给机会。

但得分不得超过20分。

书面学习心得20%

每个专题结束前都可以选择些一份1000字左右的学习心得,但在所有专题结束前必须上交。

 

本课程为考查课,实行等级制。

等级根据学院相关规定,90分以上(包括90分)为优秀,75分—89分为良好,60—74分为及格,0—59分为不及格。

五、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一)硬件条件

1、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室,课件制作(案例、材料要及时更新)。

2、教学资料、教辅材料、音像资料。

3、团体辅导专门教室

4、心理咨询室及心理咨询师

(二)师资条件

1、重视任课教师的年龄、学历、职称、学缘结构的合理性,逐步建设一支老中青结合的、具有国家心理咨询师执业资格的心理咨询师队伍。

2、新进入教师严把学历和能力关,必须是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具有国家三级以上咨询师执业资格证书方可。

3、咨询室教师必须不定期参加全国、省的相关培训,争取到其他高校学习培训,争取访学机会,不断提高自己的咨询水平、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4、咨询室教师必须准时参加教研室活动,新任课老师必须通过试讲、集体备课、“老带新”等环节后,方可执教。

5、团体辅导教师必须经过相关培训并获得证书、或具有国家三级以上咨询师资格证书、或组织指导过团体咨询活动的老师,并且要求通过试讲。

6、要求咨询室教师每学年发表一篇论文,积极参与科研项目。

每学期教研室汇总一次教师参加科研项目的情况。

(三)推荐教材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高职高专教育规划教材杨晓燕、张海涛主编中国原子能出版传媒有限公司出版2011年6月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程》21世纪高职高专教育规划教材徐玲主编经济日报出版社出版2008年4月

(四)信息化教学资源

1、多媒体课件开发

根据本课程标准的要求,参照各类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课件,专人负责制作适合高职院校教学需要的基础课课件。

2、购买相关音像资料,充实和丰富教学手段。

3、充分利用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和相关平台,及心理测试网络资源。

六、参考文献

[1]高职高专教育规划教材,《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杨晓燕、张海涛主编中国原子能出版传媒有限公司2011年6月

[2]21世纪高职高专教育规划教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程》徐玲主编经济日报出版社2008年4月

[3]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文化教育类专业“十一五”规划教材《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与训练》郑洪利主编上海大学出版社2010年5月

[4]大学生心理咨询与教育指导丛书《团体咨询的理论与实践》樊富珉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年12月第一版2004年11月第七次印刷

[5]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委托项目成果《心理健康教育环境论》肖旭陈正权著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年10月

[6]《心理咨询与治疗经典案例》(第六版)(美)GeraldCorey著石林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年9月

[7]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谭鹏梁仁哲李芳霞巴特尔主编中国书籍出版社2010年12月

七、其他说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