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吴江区城市防洪应急预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477177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7.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州市吴江区城市防洪应急预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苏州市吴江区城市防洪应急预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苏州市吴江区城市防洪应急预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苏州市吴江区城市防洪应急预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苏州市吴江区城市防洪应急预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苏州市吴江区城市防洪应急预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苏州市吴江区城市防洪应急预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苏州市吴江区城市防洪应急预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苏州市吴江区城市防洪应急预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苏州市吴江区城市防洪应急预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苏州市吴江区城市防洪应急预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苏州市吴江区城市防洪应急预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苏州市吴江区城市防洪应急预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苏州市吴江区城市防洪应急预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苏州市吴江区城市防洪应急预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苏州市吴江区城市防洪应急预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苏州市吴江区城市防洪应急预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苏州市吴江区城市防洪应急预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苏州市吴江区城市防洪应急预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苏州市吴江区城市防洪应急预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州市吴江区城市防洪应急预案.docx

《苏州市吴江区城市防洪应急预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州市吴江区城市防洪应急预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州市吴江区城市防洪应急预案.docx

苏州市吴江区城市防洪应急预案

苏州市吴江区城市防洪应急预案

(2018年修订,征求意见稿)

1总则

1.1编制目的

1.2编制依据

1.3适用范围

1.4工作原则

2城市概况

2.1自然地理

2.2社会经济

2.3风险分析

2.4防御体系

2.5重点保护对象

3组织体系与职责

3.1指挥机构

3.2成员单位职责

3.3办事机构

4预防和预警

4.1预防预警信息

4.2预警级别划分

4.3预防预警准备

4.4预防预警行动

4.5主要防御方案

5应急响应

5.1总体要求

5.2应急响应分级与行动

5.3应急响应组织工作

6应急保障

6.1通信与信息保障

6.2抢险与救援保障

6.3供电与交通运输保障

6.4治安与医疗保障

6.5物资与资金保障

6.6社会动员保障

6.7宣传、培训和演习

7后期处置

7.1灾后救助

7.2抢险物资补充

7.3损毁工程修复

7.4灾后重建

7.5保险与补偿

7.6调查与总结

8附则

8.1预案管理

8.2奖励与责任追究

8.3预案解释部门

8.4预案实施时间

9附件(无)

 

苏州市吴江区城市防洪应急预案

(2018年修订,征求意见稿)

1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做好城市洪涝灾害事件的防范与应急处置工作,保证城市抢险救灾工作高效有序进行,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损失和保障市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保障城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编制本预案。

1.2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江苏省防洪条例》、《城市防洪应急预案编制大纲》及《苏州市吴江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区行政区域内(指松陵镇运西大包围、城南新区、太湖新城,下同)发生重大洪涝、台风等灾害事件的应急防御和现场处置工作;吴江开发区(同里镇)、吴江高新区(盛泽镇)的城市防洪应急预案参照本预案由上述防汛防旱指挥部组织编制,并报区防汛防旱指挥部办公室备案。

1.4工作原则

坚持科学发展观,体现以人为本,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为首要目标;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防、抢、救相结合;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统一指挥,分级、分部门负责制和岗位责任制;统一规划,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依法防汛,公众参与,军民结合,专群结合。

2城市概况

2.1自然地理

2.1.1地理位置

吴江区位于东径120° 20′15″~120°53′59″和北纬30°45′36″~31°13′42″之间,位于江苏省最南端。

西滨太湖,北邻吴中区和昆山市,东连上海市青浦区,南与浙江省嘉兴、湖州两市相接,东西最大距离53.3公里,南北为52.3公里,全区总面积1176.6平方公里(不含太湖水面积84.2平方公里),其中水面面积约占总面积的22.7%。

松陵城区是区政府所在地,位于市域北缘,地理座标为东径120°39′,北纬31°39′,北距苏州市16公里,南距浙江省嘉兴市60公里,东距上海市100公里,东南离浙江省杭州市120公里,西南离湖州市80公里;京杭大运河和苏嘉杭高速公路、227省道经市区东部穿过,太浦河、长湖申线(頔塘)、318国道和沪苏浙高速公路东西向穿越吴江全境。

2.1.2地形地貌

吴江区地处杭嘉湖平原,全境无山,地势低洼,湖泊星罗棋布,河流纵横交错,自东北向西南缓缓倾斜。

地面高程一般在2.2~5.2米之间。

东北部为半高田区,地面高程在4.0米左右,在汛期高水位之上,河港娄浜较密,湖荡湖泊较多,在众多高田有少量低田混杂其间。

中部为半高田圩区,地面高程3.7米左右,在汛期平均水位之上,高水位之下,这一地区水田大部分有圩堤,桑地、旱地沿河岸分布,水田成片,其间很少有高地。

西南部为低田圩区,地面高程在3.5米以下,在汛期平均水位之下,为粮桑夹种地区,水田低洼而桑地较高,相互混杂。

沿太湖一带为湖田圩区,田面高程在2.5米左右。

太湖新城(松陵城区)地势较为复杂,地面高差悬殊。

老城区中心、瓜泾口沿岸、运河东沿线高程在4.2~5.6米之间,而城南、城西及西北一带地面高程大都在2.2~4.0米之间,地形坡度约为2%;地貌属于湖泊相沉积平原,境内河道密布,但河面不宽,且向太湖的网格状分布;水域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较小。

2.1.2河道水系

吴江浦北区属太湖流域淀泖水系,浦南区属杭嘉湖水系。

除境内降水产生地表径流外,水源主要来自太湖、浙江杭嘉湖地区部分北排和东排河流。

此外,苏州方向自运河和吴淞江北岸支流也有部分涝水进入境内。

境内共有流域骨干河道4条(太浦河、京杭运河、頔塘、吴淞江),区级河道24条,镇级骨干河道65条,其它圩外河道93条,圩区中心河和生产河2000余条。

各级河道总长2575公里,河网密度2.04公里/平方公里。

以太浦河为界,境内又分为浦北和浦南两区,浦北属淀泖水网区,浦南属杭嘉湖水网区。

京杭运河横贯南北,太浦河、頔塘、吴淞江纵横东西,为承转境内水量的主要通道。

松陵城区位于太湖下游淀泖水系,西承太湖来水,下泄淀泖,北靠瓜泾港(吴淞江),分属太湖水系和运河水系。

境内的主要水源为东太湖来水,如瓜泾港、牛腰泾,三船路、大浦口等,另有部份水流由太浦河经京杭运河、窑港注入,还有部分水流自苏州方向由京杭运河和吴淞口北岸各口门注入。

主要出水有吴淞江、大窑港等。

大包围及周边区域,南北走向的有苏州河、石里河、梅里河、西塘港、西城河、新浜里、虹桥河、吴家港、航船路、京杭运河等,东西走向的有瓜泾港、柳胥港、七里港、大港河、牛腰泾、北城河、新桥河、花园河、新开河、北大港、吴淞江、大窑港等。

河流水流方向一般由西向东,有时也产生倒流现象,由南向北。

2.2社会经济

吴江地处长江三角洲腹地,苏、沪、浙接壤处,属长江三角洲太湖富庶地区。

自然条件优越,农副产品资源丰富,工业经济发达,市场繁荣,河湖纵横交错,水域环境良好,地表水资源丰富,旅游资源独具特色。

重要交通干线:

城区内主要交通干线有南北向S227、S230省道穿城而过,东西相连的江陵大道、云龙大道、东太湖大道等,城区东与苏嘉杭高速公路相接,西与苏震桃一级公路相连;南北向的还有松陵大道、仲英大道、鲈乡路、中山路等,东西向还有开平路、体育路、高新路、江兴路、流虹路、笠泽路等。

主要基础设施:

大江河南岸的地下人防工程兼地下停车场、三角井地下人防工程、人民医院地下人防工程等;其他设施还有华衍水务的松陵水厂、港华燃气的供气站、吴江供电局城区的三大变电所、吴江第一人民医院、吴江长途汽车站、吴江广播电视中心、电信大楼、世纪大厦、吴江大厦、气象台、人武部及消防中队、区疾病控制中心、高层住宅等,尚有数个大型超市等。

2.3风险分析

2.3.1吴江洪涝特点

特殊的区域位置和工况水情特点,造成本区洪涝灾害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大类型:

一是梅雨型洪涝。

吴江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126.4毫米,汛期降雨约占全年降雨量的65%-70%,若遇6-7月梅雨期间梅雨量较多且连续时,往往形成大范围的梅雨型洪涝灾害,像1991年、1993年、1999年太湖流域洪水是梅雨型洪水的典型;二是台风型洪涝。

由于吴江离上海、浙江沿海较近,汛期7-9月易受台风影响,平均每年2-3次,特别是在浙江、上海登陆后北上深入内陆的台风对吴江影响最大,台风来临的狂风暴雨对各项基础设施和人民生命财产产生重大影响,2012年的“海葵”、2013年的“菲特”、2016年的“尼伯特”台风都是影响太湖流域的典型;三是突发性强降雨型。

由于夏季冷暖空气、暖湿气流交汇等的影响,短时间强降雨造成洪涝灾害的机率在逐年增多,特别是对城市的影响较为严重,这种情况每年汛期都要碰到,2009年汛期全区多次遭受短时间强降雨影响,造成不少区域、道路、居民小区等积水严重,给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带来影响。

2.4防御体系

松陵城区防洪受益面积约45平方公里,在1999年遭遇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涝灾害后,区委、区政府果断决策实施大包围工程(即运西包围),至今已形成完整防洪排涝体系。

其中运西包围圩堤总长为27.6公里,堤顶高程5.5米,顶宽3米。

包围内有大小河道30条,河道过水面积为0.43平方公里。

防洪排涝设计相当于50年一遇,按日雨200毫米一天排出标准。

城南新区防洪面积8.66平方公里(北大港以南、航船路河以西、云龙路以北、外围河以西),防洪圩堤总长8.08公里,堤顶高层为5.5米,顶宽3米,现有排涝动力较为充足;包围内现有大小河道9条,河道过水面积为0.46平方公里。

防洪排涝设计相当于50年一遇,按日雨200毫米一天排出标准。

太湖新城防洪面积17.5平方公里,新建包围圩堤总长13.5公里,堤顶高层为5.5米,顶宽3米。

现有排涝动力较为充足;包围内现有大小河道6条,河道过水面积为1.45平方公里。

防洪排涝设计相当于50年一遇,按日雨200毫米一天排出标准。

城区防洪体系:

吴江区河道管理处主要负责松陵城区各防洪排涝工程的运行管理,设备和建筑物日常运行、维修、保养,汛前检查、岁修工程建设,水位、水情监测、防汛值班、工程调度等工作。

运西包围、太湖新城的运行:

大小结合、统筹兼顾。

当外河水位在3.15米以下时,利用现有的分区小包围进行防洪排涝;当外河水位超过3.15米时,封闭大包围并关闭沿线各水闸,开机抽水,分级排涝。

当外河水位超过历史最高水位,大包围防洪大堤受到严重威胁时,关闭大包围西圩堤沿线闸门,利用环太湖大堤作为城区防洪西屏障,组织抢险队和当地驻军迅速封堵沿运河各口门,以S227省道为防洪屏障,组织力量加固加高大包围东堤防;关闭瓜泾口水利工程设施,对大包围北圩堤加固加高,南以学院路为防洪基础,形成新的防洪包围;在开足现有排涝动力的基础上,分别在柳胥港口、七里港口、行船路口、苏州河口增设流动抗排机泵,全力向外河组织抢排洪水。

城南新区的运行:

当外河水位超过2.8米时,封闭包围并关闭沿线各水闸,开机抽水排涝。

当外河水位超过历史最高水位,大包围防洪大堤受到严重威胁时,关闭包围圩堤沿线闸门,利用环太湖大堤作为城区防洪西屏障,组织抢险队和当地驻军迅速封堵沿运河各口门,以行船路西堤为防洪屏障,组织力量加固加高大包围东堤防;对大包围三船路河南圩堤加固加高,南以云龙路为防洪基础,形成新的防洪包围;在开足现有排涝动力的基础上,分别在行船路口、三船路河口增设流动抗排机泵,全力向外河组织抢排洪水。

城区防洪的薄弱环节,主要集中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城区地下管网缺乏统一规划、审批,导致排水管网主次不明,大小管径不配套,加上年久失修、地面沉降、施工损坏、泥浆淤塞;加上市政工程建设施工尤其是城郊结合部一些河道任意乱占乱堵,下水管道未能有效规划衔接,一旦洪水来临可能出现内涝、下水道倒灌、排水受阻等现象;往往一场暴雨,泄水不畅,出现排涝泵站有足够动力而无水可排,河道内水位很低,路面积水却高而不退的局面;二是从城区遭遇的历次台风灾害来看,为确保正常的突击抢排,应对主要的排涝泵站采取双路供电方式(主要泵站已实施双路供电),一旦一条线路断电,另外一条线路可以应急供电,确保排涝畅通;三是堤防防洪标准偏低,大包围的堤防由于产权没有明确,导致开发过程中占用、损坏堤防和毁坏防汛墙的现象时有发生,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不相适应。

2.5重点防护对象

党政机关:

主要位于开平路的吴江大厦、人社大厦、应急指挥中心等,县府路的老区委、区政府大院内的单位,笠泽路的世纪大厦、吴江日报社、吴江广电中心、吴江体育馆(训练馆),其他位于鲈乡路、中山路、红旗路等的其他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等。

部队驻地:

位于笠泽路的武警消防中队,位于仲英大道的区人武部等。

人防工程:

位于市区中心三角井的地下人防工程、位于大江河南岸的地下人防工程、位于鲈乡路的乐天玛特超市的地下人防工程、位于笠泽路世纪大厦的地下人防工程,开平路的吴江大厦地下人防工程等,尚有新建规模住宅小区的地下人防工程等。

供水设施:

位于城区笠泽路的华衍水务水厂;

供电设施:

位于江兴路的吴江供电局以及城区的柳胥变电站、江陵变电站、江厍路的梅里变电站等;

供气设施:

位于仲英大道的港华燃气公司以及流虹西路的液化气供应站等;

其他设施:

位于交通北路的辐照中心、位于吴淞路的大象东亚涂料厂等,还有在城区范围内的各大油库及加油站等。

城区易积水道路:

江陵路与中山路交界处、鲈乡路与江兴路交界处、油车路、通余路、流虹路(三角井)、流虹路与鲈乡路交界(中国银行门前一带)、中山路与笠泽路交界(享通饭店门前)、笠泽路与花园路交界一带、交通路汽车站一带等。

稠密居民区:

主要有位于中山路西侧的石配厂小区,木浪路以西航运小区,油车路以北原毛纺厂宿舍,位于交通路以东的西元圩一带,位于工人文化宫原轧钢厂宿舍,位于吴同公路以北(原作业区码头不到)江新住宅小区,位于商业街以南原越剧团宿舍一带;位于新盛街沿河以及东门盛家厍一带等等。

3组织体系与职责

3.1指挥机构

区政府设立吴江区防汛防旱指挥部,负责本行政区域的防汛防旱突发事件应对工作。

由分管副区长担任指挥,各相关单位为指挥部组成成员。

设立区防汛防旱指挥部办公室,负责辖区内的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统一指挥协调,并服从区防汛防旱指挥部的统一指挥;吴江区河道管理处具体负责城区防洪排涝、工程调度运行等相关工作。

3.2成员单位职责

吴江区防汛防旱指挥部由相关成员单位组成,按照指挥部统一部署和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团结一致,密切配合,共同做好防汛工作。

各成员单位职责分工如下:

政府办公室:

负责组织协调区防汛各成员单位相关工作,全区防汛防旱重大事件的组织指挥协调等工作。

人武部:

负责组织、协调驻吴部队和武警中队参加抗洪抢险救灾;根据区防指的要求和上级军分区的命令、指示,组织、协调驻吴部队和武警中队参加重大抢险救灾行动,协助地方政府转移危险地区的人员撤离。

公安局:

负责维护防汛抢险秩序和灾区社会治安秩序,确保抗洪抗旱抢险、救灾物资运输车辆畅通;依法查处盗窃、哄抢防汛防旱器材、物料以及破坏水利、水文、气象、电力、通信等设施的案件,打击犯罪分子,协助做好水事纠纷的处理;遇特大洪水、台风侵袭等紧急情况,协助有关部门组织群众撤离和转移,保护国家财产和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做好紧急防汛期航道停航期间的相关安全保障等工作。

水利局:

承担区防指的日常工作;组织、协调、监督、指导全区防汛防旱工作;做好防汛调度和抗旱水源的调度;制定全区防汛防旱措施以及防汛工程岁修、应急处理及水毁修复工程计划;部署防汛防旱准备工作;提出防汛抗旱所需经费、物资、设备、油电方案;负责防汛防旱工程的行业管理,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负责水利工程的安全监管等工作。

区委宣传部:

正确把握全区防汛防旱宣传工作导向,协调、指导新闻宣传单位做好防汛抗旱新闻报导,灾害性天气警报、预警信号、公共信息的播发工作。

区委农工办:

负责全区防汛防旱涉农相关问题等的处理。

区级机关工委:

负责区级机关防汛抗灾抢险队伍的组建;根据区防指的指令,组织、协调各抢险分队的行动等。

应急办:

负责全区防汛防旱重大突发应急事件的组织指挥协调等工作。

发改委:

负责指导全区防汛防旱设施项目立项工作;负责防汛抗旱重要基础设施、重点工程除险加固项目建设计划的协调安排和监督管理等。

经信委:

负责加强对灾区重要商品市场运行和供求形势的监控,负责协调防汛防旱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物资的组织、生活必需品等的市场供应。

民政局:

负责组织、协调全区水旱灾害的救灾工作;组织核查灾情,统一发布灾情及救灾工作信息,及时向区防指提供灾情信息;负责组织、协调水旱灾区救灾和受灾群众的生活救助;管理、分配救灾款物,并监督检查其使用情况;组织、指导和开展救灾捐赠等工作。

财政局:

负责组织实施全区防汛防旱和救灾经费预算,及时安排险工隐患处理、抢险救灾、水毁修复工程、防汛物资补充、储备等经费并监督使用。

国土局:

负责组织监测、预防地质灾害等工作。

住建局:

负责协助指导全区城市防洪防旱规划制订工作,组织、指导城区居民小区的防洪排(水)涝工作;加强对建筑施工泥浆水和建筑垃圾的管理和处置;在台风警报期间督促停止建筑安装、高空作业和露天起吊等工作。

城管局(园林局):

在台风、暴雨等来临时,负责城区范围内户外广告牌及其他高空设施等的检查、加固工作;负责城区地下管网和河道等的清理疏通工作;园林部门做好危险树木、行道树等的加固清理工作。

交通运输局:

负责协调组织公路设施的防洪安全工作,做好公路(桥梁)等在建工程安全度汛工作,在紧急情况下责成项目业主(建设单位)强行清除阻洪设施;组织协调运力,做好防汛防旱和抢险救灾人员、物资及设备的运输保障工作;负责水面上的船只、竹木排、浮筒、浮码头等的防台风管理和人员疏散、救助工作;协助做好航道停航措施的落实和停航期间的船只安全监督管理等工作。

农委:

负责及时收集、整理和反映旱、涝等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的灾情信息;指导农业救灾和灾后恢复生产工作,恢复和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推广应用旱作农业综合节水技术;负责种子等恢复农业生产所需物资的储备、调剂和管理工作。

文广新局:

负责组织指导全区各新闻媒体开展防汛防台抗旱宣传工作,及时准确报道经区防指审定的汛情、旱情、灾情和各地防汛防台抗旱动态。

卫计委:

负责灾区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护工作;灾害发生后,及时向区防指提供灾区疫情与防治信息,组织卫生部门和医疗卫生人员赶赴灾区防病治病,预防和控制疫病的发生和流行。

环保局:

负责水旱灾区水质监测,监控污染企业达标排放,及时向区防指提供相关信息等。

粮食局:

负责向受灾地区调运粮食,确保灾区粮食供应,负责全区粮库的防洪保安工作。

气象局:

负责天气气候监测和预测预报工作,对影响汛情、旱情的天气形势及早做出监测、分析和预测;汛期及时对重要天气形势和灾害性天气做出滚动预报,并向区防指及有关成员单位提供气象信息。

安监局:

负责监督、协调和指导汛期危化品和易燃易爆品生产、储存、运输、销售等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特别要加强对电厂等重要企业及其他重点工程设施安全度汛工作的监督检查。

民防局:

负责全区人防工程的防汛安全工作,承担区政府其它指定的抢险救灾保障等工作。

供电公司:

负责所辖电厂和输变电设施的安全运行,保障防洪工程设施运行和防汛、抗旱、排涝、抢险、救灾用电;负责受灾区域供电线路的抢修和恢复工作。

吴江电信分公司:

负责指导协调公共通信设施的防洪建设和维护,做好汛期防汛抗旱的通信保障工作;根据汛情需要,协调调度应急通信设施,保障应急通信畅通。

中石化吴江公司:

负责全区防汛抗灾油料的供应工作。

供销总社、东方国资公司等负责协调防汛抗旱、抢险救灾有关物资的储备、管理、调拨、供应等和公司系统内相关单位企业的安全度汛工作。

政务管理办公室(便民服务中心):

负责及时提供和反馈群众需求、求助等信息,做好相关沟通解释工作。

太湖新城(松陵镇)负责做好所管辖区域内(特别是城郊结合部)的防洪排涝、抢险救灾等工作。

全区其他相关部门也应按照各自的职责、《苏州市吴江区水旱灾害应急预案》要求和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要求做好与防汛抗旱相关职能工作。

3.3办事机构

防洪排涝日常事务管理工作由吴江区河道管理处负责,管理所负责管理松陵城区防洪排涝工程;负责组织、指导防洪排涝工程的建设与管理,督促完成城市水毁水利工程的修复;负责组织河道水位的监测、预报和灾情的统计、管理;负责防洪排涝工程安全运行的监督管理等工作。

需要上级协调的由区防汛防旱指挥部办公室负责联系。

4预防和预警

4.1预防预警信息

吴江区气象台在每年汛期应及时提供天气预报,组织对重大、特别重大灾害性天气联合监测、会商和预报,尽可能延长预见期,对重大气象、风暴潮等作出评估,及时报区政府和区防指;遇突发性灾害性天气及时加报;

瓜泾口水文站在每年的汛期应及时提供水情、雨情、流量等情况;发生大洪水时,水文站要及时上报监测结果,雨情、水情应在2小时内报到区防指,为防汛防旱指挥机构适时指挥决策提供依据。

吴江区河道管理处负责对城区大包围所管水利工程的巡查,发现问题,在全力抢险的同时,及时向区防汛防旱指挥部办公室报告;有洪涝灾害发生,在核实灾情的基础上,按照规定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及时上报。

4.2预警级别划分

根据《吴江区水旱灾害应急预案》的要求,结合吴江松陵城区的特点,将洪涝、台风灾害划分为四级预警级别(由重到轻分为Ⅰ、Ⅱ、Ⅲ、Ⅳ四级,分别用红、橙、黄、蓝色表示),由区防汛防旱指挥部根据汛情向社会发布灾害预警级别。

蓝色等级(Ⅳ级):

预计将要发生一般以上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事件即将临近,事态可能会扩大。

黄色等级(Ⅲ级):

预计将要发生较大以上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事件即将临近,事态可能会扩大。

橙色等级(Ⅱ级):

预计将要发生重大以上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事件即将临近,事态可能会扩大。

红色等级(Ⅰ级):

预计将要发生特别重大以上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事件即将临近,事态可能会扩大。

预警信息的发布、调整和解除可通过广播、电视、报纸、通信、信息网络、警报器、宣传车或组织人员逐户通知等方式进行,对老、幼、病、残、孕等特殊人群以及学校等特殊场所和警报盲区应当采取有针对性的公告方式。

4.3预防预警准备

吴江区河道管理处在区防汛防旱指挥部的统一指挥协调下,认真做好松陵城区的防汛防台工作。

按照防大汛、抗大灾的要求,做好汛前检查、思想发动、组织落实、设备检修、物资储备、预案完善、日常管理等工作,相关单位也要按照防汛防台的要求,做好各自职能范围内的各项工作,确保松陵城区安全度汛。

4.3.1思想准备。

加强宣传,增强市民预防洪涝灾害和自我保护、自我防范的意识,做好防大汛抗大灾的思想准备。

4.3.2组织准备。

建立健全防汛指挥组织机构,落实防汛责任人、防汛抢险队伍和低洼地区监测等网络,加强防汛专业机动抢险队建设。

4.3.3工程准备。

按时完成水毁工程修复,对存在病险的堤防、涵闸、泵站等各类工程设施实行应急除险加固,对跨汛期施工的水利工程,落实安全渡汛方案。

4.3.4预案准备。

修订完善吴江区城市防洪排涝应急预案。

4.3.5物料准备。

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储备必要的临时筑坝用草包、编织袋、泥土,临时排水用水泵等防汛物料,合理配置。

4.4预防预警行动

4.4.1城市洪水预警

(1)出现洪水时,水文部门做好洪水预报工作,及时向区防指报告水位、流量的实测情况和洪水走势,为预警提供依据。

(2)区防指按照分级负责原则,确定洪水预警区域、级别和洪水信息发布范围,按照权限向社会发布。

(3)水文部门跟踪分析洪水的发展趋势,及时滚动预报最新水情,为抗灾救灾提供基本依据。

4.4.2城市涝渍预警

当气象预报将出现较大降雨时,区防指按照分级负责原则,确定渍涝灾害预警区域,按照权限向社会发布,并通知区河道管理处做好排涝的相关准备工作。

必要时,通知低洼地区居民及企事业单位及时转移财产。

4.4.3台风暴雨预警

(1)根据上级气象台发布的台风(含热带风暴、热带低压等)信息,区气象管理部门应密切监视,做好未来趋势预报,并及时将台风中心位置、强度、移动方向和速度等信息报告区政府和区防指。

(2)预报可能遭遇台风袭击,区防指办和区河道管理处加强值班,跟踪台风动向,并将有关信息及时向社会发布。

(3)区河道管理处应根据台风影响的范围,及时通知各闸站,做好防范准备工作;管理单位应组织人员分析水情和台风带来的影响,加强工程检查,必要时实施预排措施。

(4)预报将受台风影响的地区,区防汛指挥部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做好防台风工作。

(5)加强对城镇危房、在建工地、仓库、交通道路、电信电缆、电力电线、户外广告牌等公用设施的检查和采取加固措施,组织船只回港避风和养殖人员撤离工作。

4.5主要防御方案

4.5.1太湖洪水防御 

(1)当太湖水位超过警戒水位时,区防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