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6单元 第18课 只有一个地球.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477664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4.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6单元 第18课 只有一个地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6单元 第18课 只有一个地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6单元 第18课 只有一个地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6单元 第18课 只有一个地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6单元 第18课 只有一个地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6单元 第18课 只有一个地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6单元 第18课 只有一个地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6单元 第18课 只有一个地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6单元 第18课 只有一个地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6单元 第18课 只有一个地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6单元 第18课 只有一个地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6单元 第18课 只有一个地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6单元 第18课 只有一个地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6单元 第18课 只有一个地球.docx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6单元 第18课 只有一个地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6单元 第18课 只有一个地球.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6单元 第18课 只有一个地球.docx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6单元第18课只有一个地球

18、只有一个地球

《只有一个地球》采用科学小品文的形式,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

课文层次分明、脉络清晰。

第一部分为第1、2自然段,从宇航员在太空遥望地球所看到的景象写起,感叹“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美丽壮观,和蔼可亲”,接着又写“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说明地球很小,两段话从整体上介绍了地球。

第二部分为第3、4自然段,围绕关键句“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写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有限,却又被不加节制地开采或随意损坏,说明地球面临着自然资源枯竭的威胁。

第三部分为第5~7自然段,用科学家研究的成果证明,当地球资源枯竭时,没有第二个星球可供人类居住,“人类不能指望地球被破坏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第四部分为第8、9自然段,引用宇航员的感叹,以假设式的递进写了人类的选择只有一个,那就是“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作为一篇说明文,本文采用了列数字、举例子等多种说明方法,介绍了地球的多方面知识,有力地说明了“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

如“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其中的“40万亿千米”以列数字的方式,一方面直观地表明了范围之大,大到人类根本无法到达,另一方面也说明“40万亿千米”以外的情况还不能确定。

本文的语言准确、精练,用词精准、贴切,具有概括性和简洁性。

如“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其中的“本来”强调了这些资源原先的可再生性,因“随意破坏”后现在的不可再生性。

同时,文中还多处采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把地球比作“母亲”“摇篮”,赋予地球“人”的形象与情感,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情色彩。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自主练习的方式等会写“莹、裹”等生字和“晶莹、摇篮”等词语;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结合生活实际的方式理解“晶莹、摇篮、壮观”等词语。

2.默读课文,结合关键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并将保护地球的意识付诸行动。

3.能说出课文表达了怎样的观点,是怎样一步步说明这个观点的。

4.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学习说明方法。

5.能结合实际,设计环保宣传语,并与同学交流。

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观察比较、自主练习等方式会写“莹、裹”等生字和“晶莹、摇篮”等词语;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结合生活实际的方式理解“晶莹、摇篮、壮观”等词语。

2.默读课文,结合关键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教学难点

1.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学习说明方法。

2.通过联系实际思考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将保护地球的意识付诸行动。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学生自主识字为主。

在预习和自读课文时,提出识字要求:

借助字典和拼音,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生字词,并用联系上下文和结合生活实际的方式来理解词语的意思。

生字教学时,注意检测学生的自学效果。

本课的生字都是形声字,可以利用形旁表义的特点进行归类识记;教学“慷、基”两个字时,可以分别用同音字歌的方法进行识记。

生字书写教学时,注意“慷”字写最后四笔是点、提、撇、捺,不要写成“水”;“裹”中间的“果”要写得小一些、扁一些,与下面的部件穿插避让,以免整个字太长;“基”上面的部件撇捺要舒展,包住下面的“土”。

词语理解教学,可以引导学生用联系上下文和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的方法。

其中“矿产、摇篮”可以结合图示法进行理解,“壮观、毁坏、滥用”可以用创建语境的方式进行理解。

2.阅读教学

教学时可围绕课题,以作者为什么要发出“只有一个地球”的呼吁引导学生展开阅读。

先了解课文大意,通过抓关键句的方法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只有一个地球”。

学生通过抓关键句概括出课文讲了“地球的渺小”“自然资源有限”“目前人类无法移居”三个方面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梳理行文思路,通过课堂合作探究“如何一步一步得出‘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这个结论”的,学习谋篇布局的逻辑性与条理性。

通过训练找关键句把握文章主要观点的方法,让学生能快速把握文章内容。

3.表达运用

课文中大量采用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

教学中,可以采用联系生活经验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不同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

如,“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一句,使用了作比较的方法。

教学时,可以用学生熟悉的教室当宇宙,以笔尖或让学生想象一粒尘土当作地球,以此引导学生感受地球之于宇宙的渺小,从而体会文章语言的准确、生动。

再如联系学生对身边熟悉的古建筑,或动物、植物化石的认知经验,来感受“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历时之长,明白矿产资源的形成来之不易,体会数字的准确性、科学性。

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品读课文中描写性或抒情性的语句,体会表达的生动。

如“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的“晶莹的球体”,让学生从文字中想象画面:

从“水蓝色、晶莹”你感受到了什么?

“纱衣”是什么样的?

从这样的描写中,你能感受到从太空看地球,会看到一个怎样的地球?

让学生通过想象,站在宇航员的角度上,体会地球的美丽与壮观。

再如“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可以抓住“可爱、破碎”等词语,先让学生想象宇航员在太空看到地球是怎样的独一无二,怎样的晶莹美丽,再结合上文,想象地球资源不可再生,人类目前无法移居。

最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什么是可爱又容易破碎的”,体会保护地球的重要性,感受语言表达的生动。

课前准备:

1.搜集生活中人们毁坏自然资源、滥用化学品等破坏环境的事例以及火星和月球的相关知识。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3.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莹、裹”等生字,正确读写“晶莹、摇篮、壮观”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宇航员拍摄的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然后结合自己对地球的了解,同桌间相互交流。

2.引入新课,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课件同步出示课题)

3.引导学生质疑。

为什么“只有一个地球”?

是一个怎样的地球?

板块二 初读课文,基础积累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课件出示自读要求,教师巡视指导。

自读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将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圈画标注不理解的字词。

(1)出示本课生字。

指名读生字,注意字音是否正确,其他同学纠正读音。

生字展示:

莹 裹 篮 蔼 资 矿 慷 慨 贡 滥 基 睹

易错:

“资”为平舌音,“篮、滥”是前鼻音,“莹、矿、慷、贡”为后鼻音。

(2)引导学生观察书写要点,指导学生书写,对易错的字进行警示。

易错:

“慷”最后四笔是点、提、撇、捺,不要写成“水”。

“裹”字中间的“果”要写得小一些、扁一些,与下面的部件穿插避让,以免整个字太长。

“基”上面的部件撇捺要舒展,包住下面的“土”。

2.课件出示本课词语表中的词语,指名读,交流识记方法,对易读错的词语进行警示。

词语展示:

晶莹 摇篮 壮观 和蔼 资源 有限 矿产 无私 慷慨 节制 枯竭 贡献 毁坏 滥用 生态 设想 例如 基地 目睹 子孙

3.齐读词语,强化记忆。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关于地球哪些方面的内容?

有哪些让你感触最深?

是什么感触?

为什么有这样的感触?

5.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内容提示:

课文讲的是地球美丽而又渺小,资源有限,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

告诉我们要保护地球,保护生态环境。

板块三 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并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宇航员在遨游太空目睹地球之后发出了怎样的感叹?

(2)文章一共有多少个自然段,可以分成几部分?

2.学生自由回答。

3.师归纳总结。

内筒提示:

(1)“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2)一共有9个自然段。

第一部分

(1):

写宇航员在太空中遥望地球所看到的景象。

第二部分(2~7):

从地球的渺小、自然资源有限、目前人类无法移居到别的星球三个方面说明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

第三部分(8、9):

说明地球既可爱又容易破碎,号召我们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4.引导学生通过以下的关键句,概括文中描写的地球的特点。

句段1:

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句段2:

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句段3: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

句段4:

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5.指名学生回答。

内筒提示:

(1)地球美丽壮观。

(2)地球的渺小。

(3)地球资源有限不可再生。

(4)若遭破坏无法移居。

6.小组讨论:

为什么文中说“只有一个地球”?

7.指名交流。

8.小结:

课文为什么会以“只有一个地球”为题呢?

等读完全文,我们应该会找到答案。

课后练习:

完成本课对应的字词书写训练。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结合关键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并将保护地球的意识付诸行动。

2.能说出课文表达了怎样的观点,是怎样一步步说明这个观点的。

3.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学习说明方法。

4.能结合实际,设计环保宣传语,并与同学交流。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对本课的生字组成的新词进行听写。

2.请学生概述《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的内容,适时指导口语表达。

3.过渡: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8课《只有一个地球》。

(板书,请齐读课题两遍)

上一节课我们已经疏通了字词,同学们都分好了自然段并通读了课文,接下来我们来回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关键词语,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开火车读一读。

(课件同步出示字词)

展示词语:

遥望 美丽 壮观 和蔼可亲

渺小 茫茫 宇宙 一叶扁舟

有限 资源 枯竭 不加节制

毁坏 滥用 威胁 生态灾难

指望 移居 设想 别无去处

4.指名学生结合词语分别说说课文讲了关于地球的哪些方面的内容。

(地球美丽壮观;地球的渺小;地球资源有限不可再生;若遭破坏无法移居)

5.学生齐读词语。

板块二 抓关键句,体会表达

1.过渡:

同学们,如果此刻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地球,你会用什么词语?

那么在宇航员心中,地球又是怎样的呢?

知道的同学举手告诉我,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宇航员用了“可爱”和“容易破碎”这两个词语形容地球,我们先来看看从哪些句子看出了地球的可爱。

2.地球可爱的原因。

句段1:

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

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1)学生默读句段,抓住“水蓝色、晶莹”“纱衣”等词语,想象此刻正站在太空遥望着地球,感受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站在宇航员的角度上,体会地球的美丽与壮观。

(2)思考文中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来写地球的可爱与美丽?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学生交流讨论。

内容提示:

这句话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地球比作“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说明了地球是人类及万物生存繁衍的地方,阐明了地球与人类及万物生存的密切联系。

这样写生动形象地突出了地球的可爱、美丽与和蔼可亲,表达了作者对地球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4)朗读指导。

朗读时语气要轻柔、语调要温柔,读出地球的美丽与可爱。

3.过渡:

地球是如此的美丽,但是为什么宇航员又说它“太容易破碎”呢?

4.感悟地球的渺小。

句段2:

但是,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是一个半径约为6400千米的星球。

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

(1)指名读。

并思考问题:

地球的半径约为6400千米,为什么还说它是“渺小”的呢?

(2)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引导学生将熟悉的教室当宇宙,以笔尖或让学生想象一粒尘土当作地球,以此引导学生感受地球之于宇宙的渺小,从而体会文章语言的准确、生动。

(3)师总结:

事物的大小是相对的,地球跟人相比,就十分庞大;跟茫茫宇宙相比,就显得很渺小了。

并且它只有那么大,不会再长大了,因此说它是渺小的。

(4)引导学生抓住句子中的具体数字和关键词语“宇宙”“相比”,体会说明方法。

内容提示:

地球是一个半径约为6400千米的星球。

(列数字)

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作比较)

5.感悟地球资源的有限。

(1)学习第3自然段,感受矿产资源面临的危机。

句段3: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

拿矿产资源来说,它不是谁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

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

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①指名读。

②补充介绍不可再生资源和可再生资源的理论知识。

点明矿产资源为不可再生资源。

内容提示:

可再生资源:

可保持增长率再生的资源。

不可再生资源:

在相当长时期内不可能再生的资源。

③引导学生抓住“几百万年”“几亿年”理解矿产资源形成时间的长及来之不易,抓住“不加节制”感悟人类的无知行为,感受矿产资源面临的危机。

(2)学习第4自然段,理解原本可再生的资源遭受的破坏。

句段4: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

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①学生齐读,思考问题:

可再生资源是不是就可以无条件再生呢?

结合原文的例子进行说明。

内容提示:

从“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可以看出如果人类的行为不当,可再生资源就会变成不可再生资源,还会给人类生存带来威胁。

②引导学生通过理解“本来”在句中的作用,感受人类不合理行为给地球带来的破坏,体会说明文用词的精准性。

(3)朗读指导。

引导学生抓住两个“但是”,读出强调的语气。

6.明确无法移居的事实。

句段5:

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人类不能指望地球被破坏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1)品读句子。

①引导学生抓住“至少”在句中的意思,体会用词的精准。

②感悟目前的研究范围“40万亿千米”有多远。

内容提示:

“40万亿千米”直观地表明了范围之大,“至少”意为“最少”,强调了目前的研究范围只限于“40万亿千米”以内,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

同时,“至少”还进一步说明了距离的遥远,从而简洁有力地证实:

目前还找不到第二个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

这样说明易于理解,又让人信服,用词精确、严谨。

③朗读指导。

读出人类已无法移居、必须珍惜地球的诚恳。

(2)了解有关“移民基地”的事实。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宇宙生命之谜》,通过补充火星和月球的知识,引导学生明白这种设想是遥远而又困难的事。

内容提示:

火星:

①水汽含量极少;②大气层非常稀薄,氧气含量极少;③表面温度很低;④没有磁场,又没有臭氧层。

月球:

①月球上没有大气;②月球表面条件恶劣,白天接近130摄氏度,夜晚气温低于0摄氏度。

7.引导学生理解宇航员“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的感叹。

8.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9.小组交流讨论:

结合课文内容,用上恰当的关联词语,说说“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这一结论是怎样一步一步得出来的。

内容提示:

因为,地球很渺小,自然资源有限不可再生,若遭破坏无法移居到别的星球,所以,我们要精心保护地球生态环境。

首先由宇航员在太空遥望地球引出对地球的介绍;接着说明地球在宇宙中非常渺小且自然资源有限,如果不可再生资源枯竭,可再生资源被随意毁坏,人类将面临生存威胁;然后用科学家研究的成果证明,目前人类无法移居到第二个适合居住的星球上。

一旦地球被破坏,人类将别无去处;最后得出结论:

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板块三 设计语言,提高意识

1.过渡:

既然地球对于我们是如此的重要,那么我们有好好对待她吗?

(课件同步出示地球被污染的图片)

2.通过观察与调研,你身边还有哪些破坏生态环境和浪费资源的现象?

相互交流。

3.小组合作设计保护环境或节约资源的宣传语。

内容提示:

宣传语要主旨明确、语言简明,具有启发性、感染力和号召力。

4.全班交流,小组展示。

内容提示:

减少白色污染,保护家园。

垃圾分类,用好资源。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共在一片蓝天下,让我们采取行动保护和净化我们的地球。

板块四 课文回顾,整理思路

1.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再次梳理课文内容。

 

2.小结:

保护地球,人人有责,希望大家都用实际行动去保护我们的家园,保护我们美丽的地球!

课后作业:

完成《教材1+1·优化创新精练》对应训练。

反思:

1.引导学生在比较、辨析中筛选出主要观点。

《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说明性的文章,其教学的重点应是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领悟“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

课文通过介绍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有限而又被不加节制的开采或随意毁坏后没有第二个星球可供人类居住这几个方面,使学生从中感悟到人类的选择只有一个,那就是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2.引导学生学习“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方法,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激发学生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情感。

并且要注意引导学生将情感内化为行动。

当有了保护地球的想法时,学会动笔写宣传语,并付诸行动。

这样所写的宣传语是发自内心的呼唤,所作的行为也更能让人感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