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翻译解释完整版之欧阳术创编.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478285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7.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孙子兵法翻译解释完整版之欧阳术创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孙子兵法翻译解释完整版之欧阳术创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孙子兵法翻译解释完整版之欧阳术创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孙子兵法翻译解释完整版之欧阳术创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孙子兵法翻译解释完整版之欧阳术创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孙子兵法翻译解释完整版之欧阳术创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孙子兵法翻译解释完整版之欧阳术创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孙子兵法翻译解释完整版之欧阳术创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孙子兵法翻译解释完整版之欧阳术创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孙子兵法翻译解释完整版之欧阳术创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孙子兵法翻译解释完整版之欧阳术创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孙子兵法翻译解释完整版之欧阳术创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孙子兵法翻译解释完整版之欧阳术创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孙子兵法翻译解释完整版之欧阳术创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孙子兵法翻译解释完整版之欧阳术创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孙子兵法翻译解释完整版之欧阳术创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孙子兵法翻译解释完整版之欧阳术创编.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孙子兵法翻译解释完整版之欧阳术创编.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孙子兵法翻译解释完整版之欧阳术创编.docx

《孙子兵法翻译解释完整版之欧阳术创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孙子兵法翻译解释完整版之欧阳术创编.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孙子兵法翻译解释完整版之欧阳术创编.docx

孙子兵法翻译解释完整版之欧阳术创编

孙子兵法—翻译

时间:

2021.02.02

创作:

欧阳术

一、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译:

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关系人民的生死,国家的存亡,是不可不细心研究和慎重考虑的。

二、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译:

所以要从五方面来比较、核算,探求其事实。

第一是主义,第二是时间,第三是空间,第四是精神,第五是纪律。

三、道者,令民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畏危也。

译:

道的含义,就是使全国人民,意志统一,精神集中,人民和政府,才能同心协力,同生死,共患难而不怕牺牲。

四、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译:

为将者,必须具有才智、威信、仁爱、英勇、严肃等精神与性格。

五、曰:

主孰有道?

将孰有能?

天地孰得?

法令孰行?

兵众孰强?

士卒熟练?

赏罚孰明?

吾以此知胜负矣。

译:

自问:

谁的主帅,能使全体军民意志统一与精神集中?

谁的将领具有才能?

谁得天时地利?

谁的法令能贯彻执行?

谁的军队强大?

谁的士兵有训练?

谁得赏罚,公正严明?

根据这些事实判断,便能预先知道谁胜谁败。

六、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译:

分析情况,计算利害,然后部署打击敌人之形势;并利用其他有利的手段与权宜之处置,掌握变化,进行机动。

七、兵者,诡道也。

译:

兵法,是诡诈多端,千变万化的行为。

八、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

译:

有能力,故意显示没有能力,要用兵,故意显示不用兵。

九、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译:

欲攻近处,故示欲攻远处;欲攻远处,故示欲攻近处。

十、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译:

这就是军事家战胜的道理,但战争乃千变万化,必须灵活运用,决不可能事先传之其秘诀的。

十一、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

译:

战争未发生以前,要有精密周详的国防计划,得到胜利的,是因为计划精详。

十二、其用战也贵胜。

译:

大军出争作战,以争取胜利为第一要务。

十三、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后矣!

译:

如果军队疲惫,挫失锐气,经济枯竭,则邻近敌国,便会乘机入侵;虽有智谋的主帅,也将无法结束战争,确保胜利了。

十四、故兵闻拙速,未赌巧之久也。

译:

所以用兵作战,宁可速战速决,千万不可过于慎重,而延误时机。

十五、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译:

所以不能彻底了解用兵危害的人,就不能完全了解用兵的利益。

十六、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

译:

军队所以勇敢杀敌者,需激发其敌忾心;要想使我军夺取敌人物资,就非重赏俘虏者方可。

十七、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

译:

将敌车换上我方旗帜,加入我军而使用之,又需善待降俘人员,这就是所谓胜敌而越强的道理。

十八、故兵贵胜,不贵久,故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译:

战争以胜利为第一要务,但不贵持久,一个懂得用兵的将帅,他掌握了民族的生命,亦是国家安危的主宰。

十九、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

译:

战争的法则,以保全国力的完整为上策,如国力受到损害则较差。

二十、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译:

所以最高明的战略,是以谋略,战胜敌人;从外交上战胜敌人,也算好的。

其次是用野战,打败敌人;最下策是攻击敌人的城堡和要塞。

二一、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

译:

善于领导战争的统帅,屈服敌人,用不着打战;夺取城池,用不着攻坚;毁灭其国家,亦当速战速决行之。

二二、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译:

是则必须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谋略等各方面,全面进行斗争,方可达成不劳顿兵力,而获全利的目的,这就是国家战略。

二三、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

译:

若是弱小的军队,又要固执坚守而不能灵活运用,那就要成为强大敌人的俘虏了。

二四、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译:

国家的将帅,是国家的栋梁,将帅健全,国家必定强盛;将帅不健全,则国家必定衰弱。

二五、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则军士惑矣。

译:

不了解军中的政策法令,而干涉军政,则使军中迷惑,无所适从。

二六、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三军疑矣。

译:

不懂得军中的权变战法,而干涉军事指挥,将使军令紊乱,而使军中产生疑难,并使军心疑惑。

二七、识众寡之用者胜。

译:

知道兵力多少用法的,胜利。

二八、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译:

将帅有指挥才能,而国家元首不干涉牵制者,胜利。

二九、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译:

了解敌人,也了解自己,可以百战不危。

三十、孙子曰:

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译:

孙子说:

从前善于指挥作战的将领,先将自己的军队部署妥当,使敌人无机可乘,立于不败之地;在等待敌人发生错误,暴露弱点,自可战胜敌人。

三一、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必可胜。

译:

善于作战的将领,却能使敌无法胜我,但不言绝对可以胜敌。

三二、故曰:

胜可知,而不可为。

译:

所以说:

胜利可以预计知之,而不能勉强造成之。

三三、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

译:

使敌无法胜我,是属于防守的事;战胜敌人,则是属于攻击的事。

三四、守则不足,攻则有余。

译:

防守作战,每易感兵力不足用;攻击作战,反常觉兵力有余裕。

三五、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

译:

善于防守者,能如遁藏于九地的深渊;善于攻击者,又能像天兵下降。

三六、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译:

诚如是,则防守时,必可确保无虞,攻击时定可大获全胜。

三七、故举秋毫,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

译:

就好像举起秋毫,不能算有力量;看到日月,不能算是明眼;听到雷响,不能算是聪耳。

三八、古之所谓是战者,胜于易胜者也。

译:

古时所谓善于作战的人,都是胜敌于无形,亦可说是胜的非常容易。

三九、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

译:

故善于作战者之获得胜利,既无智之名,亦无勇之功。

四十、故其战胜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胜,胜已败者也。

译:

善战者的战胜敌人,所以完美无缺者,因为他既能妥为部署自己,又能捕捉敌机,已操必胜之算故也。

四一、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译:

所以战胜者,都是先造成必胜的条件,才同敌人开战,只有失败者,才抱着侥幸的心理,先同敌人开战,而徒求力战幸胜。

四二、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

译:

善战的将帅,修明军政,确保法制,才能决定胜败之胜。

四三、兵法:

「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

译:

兵法上说:

第一是「判断」,第二是「部署」,第三是「人力物力的数量」,第四是「比较计算」,第五是「战胜敌人」。

四四、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

胜者之战,若决积水于千仞之谿者,形也。

译:

战争之胜利者,通常集中一切有形无形的优势军力于决战地点,若以镒称铢,等于四、五百倍之悬殊,败者则恰好相反;又好像决八千公尺高谿积水的冲击力量,敌人当然无法抗拒这种形势了。

四五、孙子曰:

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

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

译:

孙子说:

管理众多的部队,如同管理少数的一样,这是属于编组的问题。

指挥大部队作战,如同指挥小部队一样,这是属于号令的问题。

四六、兵之所加,如以碬投卵者,虚实是也。

译:

以兵加于敌,能如以石击卵者,是以我之实,及敌之虚也。

四七、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译:

作战的时候,都是用「正」兵当敌,出「奇」兵取胜。

四八、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

译:

所以善于出奇兵的人,就像天地那样变化无穷,像江河那样奔流不竭。

四九、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复生,四时是也。

译:

既终而复始,像日月的循环,既死而复生,像四时的往来。

五十、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

译:

水从险陡的地势流下,激流飞快,以至能冲漂石块,是形势所造成。

五一、鸷鸟之击,至于毁折者,节也。

译:

凶猛的鹰鸷,高飞急降,能毁折其他小鸟的翅翼,是一鼓作气的力量。

五二、是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势如张弩,节如机发。

译:

所以善于作战者,其气势险如张弩,敌人不能抵挡,其节奏短如机发,敌人无法避免。

五三、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也。

译:

旌旗纷纷,人马纭纭,在混乱的战斗中作战,要使军队不可混乱。

五四、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败也。

译:

战车转动,步骑奔驰,在浑沌不清的情形下作战,要使我军不为敌所乘。

五五、治乱,数也;勇怯,势也;强弱,形也。

译:

「数」是军队的编组,为治乱之源;「势」是破敌的艺术,为勇怯之本;「形」是阵地的部署,为强弱之分歧点。

五六、故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以利动之,以实待之。

译:

故善于欺骗敌人者,能立于主动的地位,使敌追随我军的创意,示以乱怯若之形,俾敌中我利诱,然后以治勇强的实力而等待之。

五七、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任势。

译:

善战的将领,能从战争的态势上,寻求胜利,不从官兵身上苛求责任。

所以将帅要能择任干部的长处,造成战争有利的态势。

五八、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

译:

木石的性格,放在安静平坦的地方,就静止,放在危险倾斜的地方,就滚动,正方形则停止,圆斜形则行动。

五九、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

译:

所谓善战敌人的态势,就像转动圆形大石,从千丈高山上滚下来,其势之凶猛可知矣。

六十、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译:

所以善于指挥作战者,能主动制敌,而不受制于敌人。

六一、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

译:

要使敌人自己肯来,必用利益去引诱他,要使敌人不敢来,必设法妨害他,叫他不敢来。

六二、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飢之,安能动之。

译:

敌欲休息,则设法使他疲劳;敌欲温饱,则设法使他飢饿;敌欲安闲,则设法使他劳动。

六三、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

译:

向敌人不注意的地方进军,攻击敌人不曾意料的方面。

六四、攻其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

译:

攻击之所以能夺取目标,获得胜利,乃因我攻击敌防守薄弱或未设防之处。

六五、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

译:

防守而一定能固守者,乃因我阵地险要,配备严密,使敌人不易攻击或不敢来攻。

六六、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

译:

善于进攻的人,敌不知道如何防守;善于防守的人,敌不知如何进攻。

六七、微乎!

微乎!

至于无形;神乎!

神乎!

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

译:

微妙到使敌人不见我军行动,神化到叫敌人听不出任何声息,为此则敌人的生命,我可掌握之。

六八、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

译:

进攻而使敌人无法抵御者,是因为攻击敌人空虚的地方。

六九、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

译:

后退而使敌无法追赶者,是因我行动迅速,敌人来不及察觉。

七十、乖其所之也。

译:

设疑异以欺骗敌人之意。

七一、我不欲战,虽画地而守之,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

译:

我们不想作战时,虽画地而守,敌人也不来攻,是因为别的方面,我们已经牵制着他的原因。

七二、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

译:

虚张声势,使敌多所防备,而我却自匿其形,使敌难测我之虚实,则我的兵力就能够集中,敌军却因备多而分离。

七三、能以众击寡,则我之所与战者,约矣。

译:

能以优势的兵力,攻击少数的敌人,则与我所交战者,就弱小易制。

七四、寡者,备人者也;众者,使人备己者也。

译:

兵力不足,是「被动」时去防备敌人所造成的,兵力忧裕,是「主动」时能使敌人备己所造成的。

七五、故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

译:

如果能判断出将再什么地方与时日作战,则可远涉千里同敌人去会战。

七六、以吾度之,越人之兵虽多,亦悉益于胜哉?

译:

据我分析,越国的兵虽多,他安能取胜我无国呢?

七七、故曰:

胜可为也,敌虽众,可使无斗。

译:

所以说:

胜利是可以造成的,敌人的兵,虽然众多,可使他无法同我们战斗!

七八、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作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

译:

检点策划,以求得失与利害;侦查敌情,以了解其动静的道理,并以局部战斗或威力搜索而探求其险易与虚实。

七九、策之而知得失之计。

译:

经过推测研判,可以了解敌计划的得失利害。

八十、作之而知动静之理。

译:

利用侦查与搜索,可以判明敌运动或驻止的原因。

八一、形之而知死生之地。

译:

地形的研判,可以得知何处为生地及死地,可自由运用战力。

八二、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

译:

以局部接触或威力搜索,可获知敌部署的强弱、虚实之处。

八三、因形而措胜于众,众不能之,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

译:

看破战机,取胜敌人,众人只知道我军的胜利,而无法了解我究竟运用何种战法?

八四、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

译:

因为我们每次作战,不会用同一战法,都是「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变化无穷故也。

八五、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

译:

战争型态有如水,水的形态,是由高处,奔流向下,战争的规律,则为避实而击虚;流水因地形而变化其方向,作战是根据敌情而决定其制胜方法。

八六、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谓之神。

译:

所以战争没有固定的形态,也像水没有固定形态一样,能根据敌情变化而取胜的,才算是用兵如神。

八七、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交和而舍,莫难于军事。

译:

用兵的方法,将帅受命于国家元首,从军队动员,编成大军,到达国境同敌人对阵,最困难决定的,就是作战目标。

八八、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

译:

作战目标的难于决定者,是采取间接路线与从患害中去检讨利益。

八九、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

译:

形迂远之路,或诱敌以利,即可出其不意;故我军行动,虽在敌后,及可得先制之利,这就是以迂为直的计策。

九十、故军争为利,军争为危。

译:

争取作战目标,是为的胜利,但亦是很危险的事情。

九一、举军而争利,则不及;委军而争利,则辎重捐。

译:

携带全部装备辎重去行军作战,则行动迟缓,影响战斗,可是留置辎重装备于后方时,行动虽快,有时会失弃之。

九二、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

译:

凡不了解国际情势者,不能运用外交。

九三、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

译:

不熟悉战地山林、险要、沮泽地理形势者,不能行军作战。

九四、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者也。

译:

作战时,欺诈所以误敌致虚,利诱所以乘敌袭隙,再以分合应敌,极奇正之变。

九五、廓地之利,悬权而动,先知迂直之计者胜,此军争之法也。

译:

深入敌境候,更应展开战地政务,因粮于敌,分赏部队,再权衡轻重,订定尔后之行动。

凡是均以采用间接路线为有利,此为争取作战目标的最好方法。

九六、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人之耳目也。

译:

金鼓旌旗是用来帮助耳目,统一大军行动的。

九七、所以变人之耳目也。

译:

加强军中通信联络的方法。

九八、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

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

译:

所以打击敌军可以挫折其士气,打击敌军主帅,可以动摇其心,所以军队,早晨起来,朝气锐满,时到中午,逐渐懈怠,傍晚则多现疲乏。

九九、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

译:

所以善用兵者,要避开敌人朝锐之气,乘其懈惰疲惫时,再同他作战,这是掌握军中士气的方法。

一○○、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

译:

军中纪律严肃,方能以治待乱,将校指挥若定,始可以静待哗,这是指挥官坚定决心与意志的要领。

一○一、以近待远,以佚代劳,以饱待飢,此治力者也。

译:

知迂直之计,制敌机先,即可以佚代劳,以饱待飢,此为保养我军战力,打击敌人有生力量之要诀。

一○二、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

译:

敌人若严整以待我,切莫作正面无计谋的攻击,须避其锐锋,出奇兵扰乱,乘其变化而袭击之。

一○三、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备邱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译:

所以用兵的法则,敌军先据高地,切莫仰攻之;居高临下时,亦不可迎战;佯作败走时,勿受其骗;朝气旺盛者,不可攻之;诱我之兵,决不可取;未败图归者,不可阻之;被围之敌,不留缺口,则将作困兽之斗,宜引诱其外出,再设法歼灭之;无所归之穷敌,迫之,将被其反噬。

以上都是选定一「作战目标」时,所极应避免的。

孙子兵法—解释

1、始计:

始,就是初的意思;计就是谋的意思。

    

2、校之以计:

校,比校也;计,核算也。

3、而索其情:

索,探求也。

情,事实也。

4、道、天、地、将、法:

道,是主义。

天是时间。

地是空间。

将是精神。

法是纪律。

5、阴阳:

是画夜、晴雨、晦明而言。

6、寒暑:

是指节令的转换与凉燠的变易而言。

7、时制:

时间的限制力和机动力。

8、地者:

地,就是指空间而言,包括地形与地略。

9、曲制:

就是部曲之节制或是编制(组织制度)

10、官道:

就是百官之分或是人事(纪律赏罚)

11、主用:

就是主掌军资费用或是主计(经理财务)

12、主孰有道:

主,国家的元首。

谁的主帅,能使全体军民意统一,精神集中。

13、将孰有能:

将,包括将帅与全体军官而言。

谁的将领具有才能。

14、天地孰得:

天地,天时与地利。

谁得天时与地利。

15、法令孰行:

行,无阻也。

谁法令能贯彻执行。

16、兵众孰强:

强,指兵力与兵器。

谁的军队强大。

17、士卒孰练:

练,指技术与能力。

谁的士兵有训练。

18、赏罚孰明:

明,公平也。

谁的赏罚,公正严明。

19、将﹁听﹂吾计:

听,接受也。

20、计利以听:

计利,计算敌我之利害也。

以听,令部属听从之谓。

分析情况,计算利害。

21、乃为之势:

然后部署打击敌人之形势也。

22、以佐其外:

从外部以佐助也,如运用外交、行反间等。

23、庙算:

庙,宗庙也。

算,计划也。

庙算即等于今日之国防计划。

24、驰车千驷,革车千乘:

驰车、革车,均古时军用车辆名称。

驷,乘也,一车驾四马。

25、千里馈粮:

馈,送也;即运送粮食补给之意。

26、内外之费:

指出征军,在国内、外供应等用费而言。

27、宾客之用:

指外交、顾问、间谍等用费而言。

 

28、胶漆之财:

当时军用弓矢甲楯等兵器,多以胶漆涂之。

29、车甲之奉:

奉,供给之意。

燠的变易而言。

30、用战:

指用兵作战。

       

31、钝兵挫锐:

钝兵,指兵器弊钝。

挫锐,指士气挫折。

言军队疲惫,锐气挫失。

32、攻城则力屈:

攻城,攻坚也。

力屈,力尽也。

33、暴师:

谓出征在外,蒙犯风雨也。

     

34、殚货:

殚,尽也。

殚货,谓财竭也。

        

35、拙速:

挫,即平凡实用之意,即直接了当的意思。

速战速决。

民意统一,精神集中。

36、役不再籍:

役,即兵役也。

籍,即召集或动员的意思。

仅行一次动员,以解决战争也。

37、粮不三载:

不作第三次粮食运输也。

        

38、远输:

远道运输也。

           

39、贵卖:

物价高昂也。

40、近于师:

指大军糜集地区之民众。

           

41、百姓财竭:

物价昂贵,通货膨胀,人民生活必因难。

42、中原:

指国内也。

     

43、甲冑矢弩,戟楯蔽橹:

均为古代战具也。

   

44、丘牛革车:

辎重革车也。

         

45、破车罢马:

指作战驰车而言。

             

46、当吾廿锺:

锺,古时齐国之容器也。

        

47、莣秆:

莣ㄐ一豆箕也。

秆,禾秆也。

均为牛马饲料或

48、故杀敌者,怒也:

怒,敌忾心也;谓杀敌必激励其敌忾心。

49、取敌之利者,货也:

利,战利品也。

货,赏赐也;此句言士卒之勇于夺取战利品者,宜有赏也。

50、赏其先得:

激励士气,使勉力奋进也。

51、卒善而养之:

优待降俘人员而使用之也。

52、胜敌而益强:

即转变敌人力量,为自己力量,而愈战愈强也。

53、司命:

犹言救星也。

54、谋攻:

以计谋屈服敌人之意图。

              

55、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保全也。

破,破损也。

56、用兵之法:

指国家战略而言。

          

57、上兵伐谋:

上兵,最高之战略也。

伐,争取或攻击也。

       谋,谋略也。

最高明的战略是以谋略,战胜敌人。

58、其次伐交:

交,外交或结盟也。

            

59、其次伐兵:

伐兵,指野战而言。

     

60、其下攻城:

攻城,指要塞之攻防。

 

61、修橹轒轀:

修,治也。

橹,大楯也。

轒轀ㄈㄣ ㄨㄣ车名。

          

62、具器械:

谓准备攻城所用之一切器材。

    

63、距闉:

一ㄣ即碉堡、地道等攻城时所作必要之阵地或据点等工事。

64、善用兵者:

指最高统帅之善用兵者而言。

      

65、谋攻之法:

就是政略或国家战略。

        

66、辅周则国必强:

周,无缺也。

           

67、辅隙则国必弱:

隙,不全也。

           

68、縻军:

政令不一,指挥错乱,进退失据之军也。

69、上下同欲:

系言同仇敌忾,义无反顾之意。

70、君不御:

御,干涉也。

                

71、百战不殆:

殆,危也。

              

72、一胜一负:

一,或也。

   

73、乱军引胜:

自相紊乱,引敌致胜。

74、军形:

军中战守之形也。

75、善战者:

即深悉军事战略之将领也。

76、不可胜:

即自己处于不败之地步,使敌无可胜之隙,不能取胜于我也。

77、待敌之可胜:

谓乘敌之败形而胜之也。

78、不可胜者,守也:

言防守动作,仅可使敌不可胜我。

79、可胜者,攻也:

言若欲胜敌人,非采取攻击行动不可。

80、胜于易胜:

胜于无形也。

亦可以说,胜的非常容易。

81、不忒者:

忒ㄊㄜ,误失也。

82、所措必胜:

「措」,措施,处置也。

83、胜兵:

指「立于不败之地」而言。

84、先胜:

指未战而庙算胜者而言。

85、度生量:

乃根据地形判断,决定作战部署。

86、量生数:

为根据作战部署所需人力物力之总数量。

87、数生称:

比较敌我一切战力之数字因素。

88、地生度:

指地形之远近、广狭、险易等而作之判断。

89、以镒称铢:

意谓必须集中有形无形之作战力量于敌决战之地点也。

90、千仞:

形容其高深也。

91、兵势:

「势」,破敌之势。

92、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

「治」,管理也。

「分数」,编组也。

93、形名是也:

旌旗曰「形」,金鼓曰「名」,「形名」,号令也。

94、奇正是也:

奇正,指正面作战与出奇制胜而言。

95、碬技:

「碬」ㄒㄜ,砺石也。

96、虚实是也:

「虚实」,以实击虚也。

97、以正合:

「正」,与敌合战之谓「正」。

98、以奇胜:

「奇」,出敌不意之谓「奇」。

99、五声:

宫、商、角、征、羽也。

100、五色:

青赤黄白黑也。

101、五味:

酸咸辛苦甘也。

102、激水之疾:

「激水」,积水急下也,「疾」,急捷貌。

103、漂石:

「漂」,浮也。

104、势也:

「势」,力之急而猛者。

105、鸷鸟:

鹰类。

106、毁折:

毁其骨、折其翼也。

107、其节短:

「节」,适度的调节时间与空间。

108、张弩:

ㄋㄨ,古之军用强弓,弓身装有发条机,用以发矢。

109、发机:

「机」,为弓之发条机。

110、纷纷纭纭:

旗帜不整貌。

111、浑浑沌沌:

行列不整貌。

112、木石之性:

其指挥部众与敌人作战,恰如推动木石一样。

113、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

谓以迅速行动,先在战地,完成一切战备之意。

「佚」,、同逸,安详也。

114、致人:

支配人。

115、致于人:

被敌人支配也。

116、利之也:

「利」,以利诱之。

117、害之也:

「害」,妨碍也。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