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考复习必修三区域发展差异.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480689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528.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考复习必修三区域发展差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学考复习必修三区域发展差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学考复习必修三区域发展差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学考复习必修三区域发展差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学考复习必修三区域发展差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学考复习必修三区域发展差异.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学考复习必修三区域发展差异.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学考复习必修三区域发展差异.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学考复习必修三区域发展差异.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学考复习必修三区域发展差异.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学考复习必修三区域发展差异.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学考复习必修三区域发展差异.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学考复习必修三区域发展差异.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学考复习必修三区域发展差异.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学考复习必修三区域发展差异.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学考复习必修三区域发展差异.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学考复习必修三区域发展差异.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学考复习必修三区域发展差异.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学考复习必修三区域发展差异.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学考复习必修三区域发展差异.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考复习必修三区域发展差异.docx

《学考复习必修三区域发展差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考复习必修三区域发展差异.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考复习必修三区域发展差异.docx

学考复习必修三区域发展差异

区域发展差异

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 东部、中部、西部及东北部四大地区及发展差异

1.划分依据:

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

2.四大地区

东部包括:

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台湾、香港、澳门13个省级行政区。

中部包括:

山西、河南、安徽、湖北、湖南、江西6个省级行政区。

西部包括:

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新疆、青海、西藏、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广西12个省级行政区。

东北包括:

黑龙江、吉林、辽宁3个省级行政区。

3.四大地区的发展差异

      区域影响因素

东部地区

东北地区

中、西部地区

自然因素

地形

位于我国地势最低的第三级阶梯,低平的丘陵和平原有利于开发利用

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一、二级阶梯,海拔较高,地形复杂,对工农业生产和交通建设极为不利

气候 

位于东部季风区内,气候湿润,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非季风气候区面积大,半干旱、干旱区和高寒区面积广大,对农业发展极为不利

资源资源

能源、原材料不足,北方各省市淡水资源短缺

能源、矿产和森林资源具有明显优势

能源和矿产资源具有明显优势

社会因素

 

 

城市化水平

较高

较低

科技、教育和文化

较高

较低

对外开放程度

较高

较低,自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积极加强对外联系

经济因素

发展基础

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和近代科学技术集中的地区,发展基础好

发展基础薄弱,20世纪30年代后才一度出现工业向西推移的趋势

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相对较优,第二、三产业比重都在35%以上,远大于第一产业,工业化程度较高,生产力水平较高

第一产业比重相对较大,乡镇企业不发达,生产力水平较低,经济发展相对迟缓

交通运输状况

距海近,有便利的海运,陆路交通设施齐全,网络稠密

交通线路较少,运输条件较差

其他因素

地理区位

面向大海,具有开放性,海运的便利为发展开放型经济提供了优越的区位条件

距海较远,长期处于较封闭的状态,缺少东部地区的区位优势

 

通信条件

发达,国内外联系便捷

相对落后

 

民族心理

人们的思想观念比较开放,在经济竞争面前有较强的危机感和紧迫感

人们的思想观念比较保守,经济竞争的危机感和紧迫感较差

知识点二 南方与北方的差异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自然条件

地形

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山地、丘陵、平原、盆地、高原均有分布

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

植被

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

常绿阔叶林及热带季雨林

土壤

棕壤、钙质土、黑土

红壤、砖红壤

社会经济条件

农业生产

以旱作为主,东北地区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以水田为主,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和商品棉基地

工业生产

重工业发达,辽中南和京津唐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

轻工业发达,沪宁杭和珠江三角洲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

产业结构

第一产业比重相对较高,第二产业比重较大

第一产业比重相对较低,第三产业比重较高

交通运输

以公路、铁路为主

水运、公路、铁路运输都很便利

对外开放

对外开放较晚,开放程度较低

对外开放较早,开放程度更高

知识点三 西部大开发范围及意义

1)目的:

为了缩小地区差距,加速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2)范围:

12+2-----西部地带的12个省+两个自治州

3)优势:

①自然资源丰富,——矿产资源、油气资源、水能资源、土地资源等

4)劣势:

基础设施落后;人才、技术、资金匮乏;生态环境脆弱。

5)措施:

1.增加西部基础设施投资2.引进资金技术人才3.改善生态环境

6)意义:

①将西部地带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②缩小国东部和西部差距,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③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与边疆安全;

④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7)注意:

西部大开发尤其要注意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一、单选题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在自然条件、历史基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别。

下表为2012年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地区工业增加值统计表。

读表完成下面小题。

1.四大地区中,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是

A.甲B.乙C.丙D.丁

2.随着“互联互通”政策的全面实施,我国各区域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包括各生产要素的配置与重组。

由甲流向乙的生产要素不包括

A.技术B.信息C.资金D.原料

下表为湖南省产业结构变化表。

读表完成下面小题。

3.有关表中数据的分析,正确的是(  )

A.1980年第一产业比重最小B.2020年第三产业比重最大

C.第一产业比重一直在上升D.第三产业比重一直在下降

4.从湖南省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可推知(  )

A.工业化水平停滞不前    

B.城市化水平不断上升

C.工业化水平不断下降D.城市化水平不断下降

读德国与我国湖南省简图,完成下列各题。

5.德国与我国湖南省相同的自然地理特征是

A.地势西高东低,地形以平原为主B.河流众多,水源充足

C.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D.典型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6.下列有关甲、乙两区域的对比分析,正确的是

A.甲区域较乙区域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人口稀少

B.乙区域较甲区域城市化速度快,城市化水平高

C.甲区域较乙区域科技先进,现代制造业发达

D.乙区域较甲区域种植业单产高,商品率高

7.甲区域北部以畜牧业为主,乙区域北部以种植业为主,造成这种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气候B.地形C.水源D.土壤

下图为北京某网友自驾游线路图及沿途所拍照片。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8.此次自驾游途经

A.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和常绿硬叶林带

C.地势一、二级阶梯的交界太行山D.黄土高原、渭河平原、宁夏平原

9.照片中景观

A.甲——具有可创造性的特点B.乙——体现地域文化特色

C.丙——属于冰川侵蚀地貌D.丁——需选择适当观赏时机

图2、图3分别为我国某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度的乡村聚落数量统计图。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4-5题。

10.由图可知,下列描述符合该地乡村聚落数量空间分布特点的是

A.在各海拔段中,海拔1250-1400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

B.在各海拔段中,坡度﹤2°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

C.在各海拔段中,海拔1550-1700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

D.在各海拔段中,坡度15-20°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

11.该地最有可能位于我国

A.黄土高原B.三江平原C.塔里木盆地D.江南丘陵

德国慕尼黑大学的一位教授是这样看待中国的:

他首先把中国分成东部与西部,再分别分成南北两部分,形成如图中①、②、③、④四块区域,并将这四块区域命名为“银色中国”“金色中国”“黄色中国”和“绿色中国”。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银色中国”与“金色中国”以冈底斯山为界

B.“金色中国”与“绿色中国”的分界线包括贺兰山

C.“黄色中国”与“绿色中国”的分界线为秦岭

D.“银色中国”与“绿色中国”的分界线是巫山

13.各区域及主要成因的组合,正确的是()

A.“黄色中国”——海拔高度所致B.“金色中国”——纬度位置影响

C.“绿色中国”——流水侵蚀作用D.“银色中国”——海陆位置影响

读我国传统民居邮票图,完成下面小题。

14.图中传统民居的典型分布地区是

A.甲——华北平原B.乙——内蒙古高原

C.丙——塔里木盆地D.丁——黄土高原

15.根据传统民居的结构和取材,可以判断

A.甲地土层深厚,植被茂密B.乙地地形崎岖,荒漠广布

C.丙地降水量大,河网密布D.丁地气候湿热,树木葱茏

16.清明时节,丙传统民居所在地区

A.家家打稻趁霜晴B.新雨山头荔枝熟C.小麦登场雨熟梅D.梨花淡白柳深青

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成功申办2017年世博会,主题为“未来能源的发展——新能源”,成为首次由中亚国家举办的世博会。

读图下列各题。

17.下列有关中亚地区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西高东低B.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

C.境内多内流河、内陆湖D.地处西风带深受湿润西风影响,气候温湿

18.阿斯塔纳成功申办2017年世博会的主要优势最可能是()

A.水陆交通便利,旅客集散量大B.位置优越,位于亚欧连接纽带

C.资源丰富,工农业非常发达D.人口多,市场广,服务质量高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东南部。

该州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区,年平均降雨量2026.5毫米,海拔较低的山间盆地、河谷地带,年平均降雨量817.2毫米。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19.“山顶森林、山腰村寨、山坡梯田、坡底河流”——哈尼人的这种“四度同构”良性农业生态系统和独特的梯田文化景观,对其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地区高海拔山区降水丰富,山顶森林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B.村寨位于山腰,水源充足洁净且冬暖夏凉,适宜居住

C.山坡梯田具有保水保土、净化地表径流、防止地震、滑坡等作用

D.山坡梯田海拔较低,热量充足,水、肥可顺地势自流至农田,利于水稻种植

20.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当地咖啡种植面积快速增长,水田播种面积大大缩小(咖啡种植比水稻需水量小,排水条件好),下列地理环境特征与大规模的咖啡种植无关的是

A.河流水位的季节变化增大B.引起当地空气湿度变化

C.河流的流速不变D.生物多样性增多

荷兰人在500多年前发明了木鞋,直到现在,农民和渔民仍有穿木鞋劳动的习惯。

荷兰人酷爱木鞋和风车,因为它们对于荷兰人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实用价值。

在历史上,木鞋和风车为荷兰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右图示意荷兰木鞋和风车。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21.荷兰木鞋的出现反映了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A.气候全年湿润B.全年温和,分旱雨两季

C.高原地形,地势高峻D.河阔水深,水流湍急

22.荷兰木鞋大多取材于当地普遍生长的白杨树。

白杨树属于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温带落叶阔叶林D.针叶林

23.18世纪末,荷兰国内约有1.2万架风车,其当时最主要的功能是

A.排出低地积水B.碾磨谷物C.压滚毛毡、造纸D.风力发电

下表是太湖平原与东北平原农业相关要素比较,据表回答下面两题。

太湖平原

东北平原

人均耕地面积(公顷)

0.07

0.31

谷物年产量(千克/公顷)

12414

4916

24.太湖平原谷物年产量高于东北平原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较低,热量充足,熟制多B.土壤更肥沃

C.机械化水平高D.地势平坦开阔

25.太湖平原自古是我国粮仓,给北方地区输送大量粮食,但近年来,长江三角洲地区却从东北大量调入粮食,下列关于“南粮北上”被“北粮南下”所取代的分析正确的是()

A.太湖平原土壤贫瘠,产量下降B.东北平原人多地少,商品率高

C.太湖平原农业结构的调整D.东北平原劳动力素质高,机械化程度高

二、综合题

26.图甲为“中国三大自然区示意图”,图乙为“三大自然区人口与面积构成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自然条件差异显著。

综合两大要素,可以把我国分为三大自然区。

(2)填出字母所对应的自然区名称,并用线与右侧相连。

A.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甲

B.乙

C.丙

(3)C区域内部以为界,南北差异较大,影响其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4)下表描述了B区域特征。

根据区域整体性原理,写出表中数字所表示的含义。

①。

②。

③。

27.读“我国甲、乙两个地区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为我国东北地区,该地区主要地形是;乙为我国地区。

(2)从土地利用方面比较甲、乙两地,完成下表。

地区

主要土壤类型

耕地类型

人均耕地水平(与全国平均比较)

以旱地为主

水稻土等

(3)甲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

请简要分析该地形成商品粮基地的原因(从自然、社会经济两方面分析)。

参考答案

1.A2.D

【解析】

1.读图甲地区工业增加值最大,且占全国比重最大,经济发展水平最高,故该题选A。

2.读图四大地区中,甲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应为我国东部地区,该地区资金充足、科技发达、信息通畅,但工业原料缺乏;乙地区工业增加值最低,占全国比重最低,应为我国西部地区,该区域工业原料丰富,故甲流向乙的生产要素不包括原料,所以该题选D。

3.B4.B

【解析】

3.1980年第三产业比重最小,A错误。

2020年第三产业比重最大,B正确。

第一产业比重一直在下降,C错误。

第三产业比重一直在上升,D错误。

故选B。

4.读图可知湖南省产业结构表现为:

1980年第一产业为主;2000年第一产业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三产业所占比重提高,且以第二产业为主;2020年以第三产业为主,第一产业所占比例很小。

由此可推知:

湖南省工业化稳步提升;产业结构得到优化;第三产业作用越来越突出;城市化水平明显上升。

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5.B6.C7.A

【解析】

5.甲区域为德国,乙区域为我国湖南省。

德国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大部分地区终年温和多雨;湖南典型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德国与我国湖南省相同的自然地理特征是河流众多,水源充足,所以选B。

6.甲区域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城市化水平高,科技先进,现代制造业发达;乙区域经济较落后,城市化水平低,科技水平较低,人多地少,农产品商品率低。

所以选C。

7.甲区域北部地区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不适宜种植农作物,而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多发展乳畜业;乙区域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优越,多发展种植业。

所以选A。

8.D9.B

考查我国的温度带、植被带,旅游景观的欣赏。

8.此次自驾游没有经过热带(我国热带面积狭小,主要在海南岛和云南广东台湾南部),A错。

我国没有常绿硬叶林分布(硬叶林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气候区),B错。

太行山位于二三阶梯交界处,C错。

读图可知,图中自驾游路线经过了黄土高原、渭河平原和宁夏平原,D对。

故选D。

9.甲图片是坎布拉“佛手指天”属于自然景观,不具有可创造性,A错。

乙为银川南关大清真寺,属于伊斯兰教的建筑,带有回族地区地域文化特色,B对。

九曲黄河第一弯的成因为流水侵蚀,C错。

秦陵兵马俑属于人文景观,不需要选择适当时机观赏(只有那些不断变化的自然景观需要选择时机),D错。

故选B。

【点睛】

旅游景观的欣赏

1.选择观赏位置

(1)酷似造型地貌——特定观赏点观赏。

(2)峡谷、洞、一线天类景观——置身其中近观。

(3)瀑布景观——适当距离仰观。

(4)江河湖海——高处俯览。

(5)小景点——近观。

(6)山水组合景观——水路观赏。

2.把握观赏时机

(1)原因:

因许多自然景观因时间、天气、季节的变化而展示出不同的自然美。

(2)观赏时机举例:

①我国北方山水风景宜夏季观赏;②朝观日出,夕看余晖;③高山风景宜雨过天晴时观赏等等。

3.抓住景观特点

(1)原因:

不同的景观有不同的特点,所蕴藏的内涵和给予人们的观感也不相同。

(2)园林常用的构景手法:

①主配;②层次;③框景;④借景。

4.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1)我国风景美学理论→体现自然与人文和谐统一。

(2)自然和人文和谐思想的体现:

①自然风景区建设;②人文景观建设;③风俗民情。

5.以情观景

(1)综合感受;

(2)发挥想象;(3)移情于景,情景交融;(4)登山涉水,求质求真。

6.景观观赏的其他要求

(1)在景观观赏前,应查看有关资料,对景观加以全面了解,使观赏有重点、有目的,从而获得最佳的观赏效果。

(2)对于一些有节奏韵律的景区,在观赏过程中也应保持一定的节奏。

10.C11.A

考查我国人口与聚落的空间分布。

10.认真读图可知,对照不同海拔和不同坡度所对应的聚落数量的大小,可知在各海拔段中,海拔1250-1400m的区域聚落数量不是最少的,A错误;坡度大于20°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坡度10-15°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BD错误;海拔1550-1700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C正确。

故选C。

11.根据该地聚落空间分布都是在1250m以上的地区,说明位于高原上,所以最有可能位于我国黄土高原,A正确。

三江平原与江南丘陵海拔较低,BD错误;塔里木盆地的聚落主要分布在坡度很小的盆地边缘山麓绿洲地带,C错误。

故选A。

12.C13.C

本题考查区域的划分和特征。

12.据区域分布位置和范围可知,①是大西北,荒漠、戈壁面积广大,黄沙漫漫,为“金色中国”;②有雄浑的青藏高原,冰川绵延,雪峰皑皑,为“银色中国”;③地处南方,气候暖湿,植被葱郁,为“绿色中国”;④在我国北方,有广阔得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为“黄色中国”。

“银色中国”与“金色中国”以昆仑山-祁连山为界,A错误;“金色中国”与“绿色中国”不相邻,B错误;“黄色中国”与“绿色中国”的分界线为秦岭,C正确;“银色中国”与“绿色中国”的分界线是横断山脉,D错误。

故选C。

13.根据上题可知,“黄色中国”是北方地区,黄土高原的成因主要是风力沉积作用,华北平原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A错误;“金色中国”是指西北地区,主要原因是地处内陆,气候干旱所致,B错误;“绿色中国”是指南方地区,外力作用主要为流水侵蚀作用,C正确;“银色中国”是指青藏地区,原因是海拔高度所致,D错误。

故选C。

14.B15.D16.D

本题组将居住建筑作为背景材料,主要考查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14.根据三地民居的结构形态,尤其是房屋的屋顶和气候的对应关系,结合选项容易确定,甲图为窑洞,对应陕北民居,应是黄土高原,A错误;乙为蒙古包,属于典型的内蒙古民居,对应内蒙古高原,B正确;丙图为北京四合院,位于华北平原,C错误;丁图中的屋顶较陡,为云南傣家竹楼,对应降水较丰富的南方地区,D错误;故选B。

15.结合上题分析可知,甲图为窑洞,对应陕北民居,应是黄土高原,植被稀疏,A错误;乙为蒙古包,属于典型的内蒙古民居,对应内蒙古高原,地面坦荡,草原广布,草类茂盛,B错误;丙图为北京四合院,位于华北平原,夏季降水多,河流密度小,C错误;丁图中的屋顶较陡,对应降水较丰富的南方地区,气候湿热,树木葱茏,D正确。

故选D。

16.结合上面的分析可知,丙图为北京四合院,位于华北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区,清明时节,该区为春季,大地复苏,清明时节梨树开花、柳吐新芽,D正确;“家家打稻趁霜晴”为南方秋季的景观,A错误;“新雨山头荔枝熟”为夏季景观,B错误;“小麦登场雨熟梅”为长江流域的梅雨季节,C错误。

故选D。

17.C18.B

【解析】

17.关于中亚地区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地势东高西低,A错。

植被以温带草原、荒漠为主,B错。

深居内陆,境内多内河流、内陆湖,C对。

地处西风带,深居内陆,受西风带影响小,气候干燥,D错。

18.阿斯塔纳是哈萨克斯坦首都,成功申办2017年世博会的主要优势最可能是位置优越,位于亚欧连接纽带,B对。

深居内陆,水运不便,以铁路交通为主,A错。

该地是发展中国家,工业不发达,以农业为主,C错。

区域人口少,市场少,服务质量较差,D错。

19.C20.C

【解析】

19.哈尼形成了“山顶森林、山腰村寨、山坡梯田、坡底河流”这种“四度同构”良性农业生态系统和独特的梯田文化景观。

该地区高海拔山区降水丰富,山顶森林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A正确。

村寨位于山腰,水源充足洁净,且民居冬暖夏凉,适宜居住,B正确。

山坡梯田具有保水护土、净化地表径流的作用,没有防止地震的作用,C错误。

山坡梯田海拔较低,热量充足,水、肥可顺地势自流至农田,利于水稻种植,D正确。

所以选C。

20.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当地咖啡种植面积快速增长,水田播种面积大大缩小。

咖啡比水稻需水量小,要求排水条件好,河流的流速增大是坡度影响,与大规模的咖啡种植无关,C无关。

稻田湿地涵养水源能力下降,河流水位的季节变化增大,A有关。

水田面积减小,当地空气湿度变化,B有关。

引入咖啡种植,可能生物多样性增多,D有关。

所以选C。

21.A22.C23.A

【解析】

21.荷兰木鞋的出现反映了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是气候全年湿润,木鞋不怕潮湿,直到现在,农民和渔民仍有穿木鞋劳动的习惯,A对。

荷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B错。

高原地形,地势高峻,穿木鞋不适宜山地行走,C错。

河阔水深,水流湍急无法穿木鞋劳作,D错。

22.荷兰木鞋大多取材于当地普遍生长的白杨树。

白杨树属于温带落叶阔叶林,C对。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是地中海气候区植被,A错。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植被,B错。

针叶林是亚寒带针叶林区植被,D错。

23.18世纪末,荷兰国内约有1.2万架风车,荷兰地势低洼,易发生水灾,风车当时最主要的功能是排出低地积水,保证土地不被水淹没,A对。

荷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不适宜谷物生长、成熟,碾磨谷物不是主要作用,B错。

压滚毛毡、造纸不是主要作用,C错。

风力发电从20世纪开始,D错。

24.A25.C

【解析】

24.太湖平原纬度较低,积温较高,粮食作物可以一年两熟,而东北平原多属中温带,生长期较短,粮食作物只能一年一熟,因此太湖平原谷物年产量高于东北平原。

东北平原黑土广布,土壤肥沃;机械化水平会影响劳动生产率,对产量影响不大;太湖平原和东北平原都为平原,地势平坦,且东北平原为我国最大的平原。

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5.太湖平原种植粮食的耕作土壤为水稻土,土壤肥沃;东北平原人口相对稀少,人均耕地面积大;由于太湖平原所在地区工业化和城镇化速度快,市场需求发生了改变,许多耕地不种植谷物,而改种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农业结构调整,粮食产量下降;太湖平原经济发达,教育基础好,人口的整体素质应高于东北平原,此外机械化水平不影响产量。

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6.

(1)气候、地形

(2)

(3)秦岭淮河线热量

(4)①海拔高;②高寒农牧业;③河谷地带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三大自然区域划分以及自然地理整体性原理等相关知识。

考查内容较为基础,需要加强对课本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详解】

(1)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自然条件差异显著,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可知,综合气候与地形两大要素,将我国分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三大自然区。

(2)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可知,A表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B表示青藏高寒区,C表示东部季风区。

我国人口主要集中在东部季风区,因此C对应乙,青藏高寒区海拔高,自然条件恶劣,人口占全国比重最小,所以B对应甲;最后,A对应丙。

(3)C为我国东部季风区,其内部以秦岭-淮河为界,该界线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该界线以南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也有很少一部分热带季风气候),南北差异较大,影响其形成的主要因素是纬度不同导致的热量不同。

(4)B区域为青藏高寒区,由于海拔高,导致气温低,空气稀薄,①表示海拔高;气温低导致冰川冻土广布,农业主要为高寒农牧业,②表示高寒农牧业;人口、城市以及农业主要集中在地势相对较低的河谷地带,③表示河谷地带。

27.

(1)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2)甲:

黑土等;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乙:

以水田为主;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3)自然条件:

地势平坦,土地连片大面积分布;土壤肥力高;夏季高温多雨,水热配合好,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