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汽车产业发展调研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48173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莞市汽车产业发展调研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东莞市汽车产业发展调研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东莞市汽车产业发展调研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东莞市汽车产业发展调研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东莞市汽车产业发展调研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东莞市汽车产业发展调研分析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东莞市汽车产业发展调研分析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东莞市汽车产业发展调研分析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东莞市汽车产业发展调研分析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东莞市汽车产业发展调研分析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东莞市汽车产业发展调研分析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东莞市汽车产业发展调研分析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东莞市汽车产业发展调研分析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东莞市汽车产业发展调研分析报告.docx

《东莞市汽车产业发展调研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莞市汽车产业发展调研分析报告.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东莞市汽车产业发展调研分析报告.docx

东莞市汽车产业发展调研分析报告

东莞市汽车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作者:

————————————————————————————————日期:

 

附件:

东莞市汽车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一、东莞市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

东莞市汽车产业由汽车制造业、摩托车制造业、零部件制造业和相关产业构成。

据调查回收表格统计,至2004年底,我市汽车产业共有生产企业95家,其中汽车整车生产企业5家,摩托车整车生产企业3家,主要零部件生产企业87家;外商独资企业45家,中外合资企业6家,内资企业44家,外资和民营企业基本各占一半。

企业从业人员共有10529人,其中技术人员987人,占行业员工总数的9.4%;全行业资产总额26.8亿元,负债总额13.4亿元,行业资产负债率50%。

2004年,全市汽车产量1119辆,摩托车产量22360辆,同比分别下降3.9%和2.9%;全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1.73亿元,销售收入38.48亿元(其中,零部件销售收入34.74亿元),出口总值24.74亿元,利税0.8亿元,同比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全市汽车产业规模以上企业40家,其中,年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的有4家,包括:

东莞友华、东坑歌乐、京滨电喷、东莞永强,年销售收入在1000万元至1亿元之间的有23家。

(详见附件1:

东莞市年销售超千万元汽车工业企业一览表)

(二)产品结构。

我市汽车产业主要零部件产品有汽车发动机零部件、汽车车身零部件、汽车底盘零部件、汽车电子电器及摩托车零部件等。

目前,我市零部件制造业已有一定的基础,而汽车及摩托车整车制造业则基础薄弱、规模不大。

从主要产品产值构成上看,汽车整车及其零部件企业占96.1%,摩托车整车及其零部件企业占3.9%。

从资产总额上看,汽车整车及其零部件企业占92.6%,摩托车整车及其零部件企业占7.4%。

从利税总额上看,汽车整车及其零部件企业占92.8%,摩托车整车及其零部件企业占7.2%。

从出口总值上看,汽车整车及其零部件企业占99.3%,摩托车整车及其零部件企业占0.7%。

数据分析显示,我市汽车零部件企业产品的出口竞争力相对较强,2004年全市汽车产业出口总值247409万元,其中汽车零部件产品出口总值245611万元,占99.30%。

(详见附件2:

东莞市汽车产业行业细分对比表及附图)

我市在汽车整车生产方面虽然乘用车、商用车和挂车三个大类都兼有,包括旅行车、客车和专用车均有生产,但目前正常生产的只有东莞永强和东莞卢森宝亚永强两家公司。

东莞永强是我省载货类专用车重点生产厂家之一,企业在产车型51个,主要产品有罐式车、自卸车、集装箱运输半挂车,其中以罐式运输车销量最大,年销量在1500辆左右,年销售收入3亿元。

奥地利卢森宝亚国际有限公司与东莞市永强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合资的东莞卢森宝亚永强消防汽车有限公司的消防车项目前景看好,但目前尚处起步阶段。

摩托车整车生产方面,产品主要为125cc排量的座式、骑式摩托车,企业产品同质化严重,品牌竞争力较弱。

零部件生产方面,产品涉及范围较广,但在中控系统、车载智能通讯系统、转向系统、悬挂系统、自动变速箱等附加值高的核心技术领域较少涉及,产品主要都集中在驱动轴系统、车身结构件、汽车玻璃、消声器和轮胎等附加值较低的领域。

(三)区域分布。

我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布局较为分散,95家企业散布在全市32个镇区,差不多每个镇区有2-5家企业,最多的寮步镇和塘厦镇各有8家企业,区域内尚未形成明显的企业集聚和产业集群,行业内欠缺一个以整车生产为核心,上、中、下游配套衔接的产业链。

(详见附件3:

东莞市汽车工业企业镇区分布表)

(四)流通领域。

目前,全市汽车经销商已超过300家,其中4S(销售、配件、维修服务、信息反馈“四位一体”)品牌专卖店68家;2004年,全市销售各类汽车7.29万辆,2005年1~11月份,全市共销售各类汽车63353辆,平均每月销售5760辆;车行分布相对集中,已初步形成莞太路南城段、莞樟路寮步段和莞龙路东城段三大汽车销售集中地;相对于车行围绕主干路段的集中布局,我市的汽配修理店分布就显得零散,基本上为沿街沿路各个商铺分散经营。

目前,全市共有一类汽修企业14家,二类汽修企业867家,三类汽修企业1100多家,各类汽车美容及快修店1100多家。

二、东莞市汽车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龙头汽车整车项目

东莞的汽车企业项目不少,但轿车项目还是空白,大部分汽车整车生产企业处于停顿状态,而且产品技术水平低、质量差、品牌弱,市场占有率低,企业规模和影响力小,无法起到以汽车整车项目为龙头,从而带动零部件配套产业发展的作用。

(二)产业规模较小

主要零部件产品几乎全由外资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生产,民营企业规模普遍较小,行业的整体实力不强。

2004年,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3545亿元,在规模以上工业中,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产值占36.8%,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占11.6%,而全市汽车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1.73亿元,仅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2%。

2004年,全市汽车年产量不到全省的1%,专用车年产量仅占全省专用车产量的7%。

(三)产业集聚不明显

行业投资分散,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上、中、下游生产不衔接,产品特色和市场定位不突出,大路货低水平重复建设居多,没有形成产业集聚,缺少名镇、名企、名品。

目前,我市的电脑IT、虎门服装、大朗毛衣、厚街和大岭山家具等已经成为区域品牌,在国内外市场上已具备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而我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在国内外几乎没有太多影响,行业地位不突出。

(四)技术水平偏低

产品结构还不完善,产品技术含量偏低,缺乏竞争力。

我市缺乏真正意义上的乘用车、客车生产企业。

而专用车生产虽有一定基础,但车种缺陷较多,高附加值、高技术的品种较少,高端消防车前景看好,但尚处在投资起步阶段。

全市摩托车产量偏低,没有形成规模优势。

汽车零部件多为劳动密集型、材料密集型产品,其中以汽车底盘零部件、汽车电子电器件和车身零部件生产企业居多。

根据调查数据,汽车底盘零部件生产企业为22家,占总数23.2%;汽车电子电器件生产企业为19家,占总数20.0%;车身零部件生产企业为31家,占总数32.6%。

目前,我市汽车零部件产业还缺乏生产高新技术汽车零部件的能力,如电子控制多点燃油喷射系统、ABS、安全气囊等,品种门类不够齐全,技术创新能力有限,未能形成专业化分工的汽车产业结构。

(五)行业利税贡献低

2004年,我市汽车产业共有生产企业95家,资产总额达26.8亿元,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1.73亿元。

尽管由于企业申报的利润数字可能含有一定的漏报或少报的水份,以及企业纳税意识差等原因,但全行业0.8亿元的利税贡献仍然偏低,平均每家企业年创利税84万元,每亿元产值创造利税仅为192万元,资产利税率仅为3%。

三、东莞市汽车产业面临的发展环境

(一)当前国内外汽车产业发展动态

1.当前国际汽车工业发展特点。

从国际汽车工业发展进程来看,呈现两大特点。

一是产业组织高度集中,国际汽车工业经过多年的竞争兼并,目前形成了“6+3”格局,即通用系(包括菲亚特、铃木、富士重工、五十铃)、福特系(包括马自达、沃尔沃轿车、大宇)、戴姆勒克莱斯勒系(包括三菱-现代)、丰田系(包括大发、日野)、大众系(包括斯堪尼亚)、雷诺系(包括日产、三星)6大汽车集团,外加本田、宝马、标志-雪铁龙三个独立制造商,这9家汽车制造商的汽车年产销量占世界总量的比例约为92%;二是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汽车产业链(包括投资、生产、采购、销售及售后服务、研发等主要环节)的配置日益全球化,更贴近市场,汽车产业发展的热点不断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2.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概况。

随着全球汽车产销格局发生的转变,跨国汽车集团进一步加快了汽车制造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步伐,给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带来很大的机遇,我国汽车产业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去年,我国汽车产销量突破了500万辆,一跃成为世界第四大汽车生产国。

由于我国汽车市场被长期看好,世界汽车巨头在国内频繁进行合资合作,大量外资涌入。

截止到2004年底,大众、通用、福特、丰田、宝马、现代、奔驰、本田、日产、三菱、马自达等跨国汽车巨头都已经在我国创办了合资公司。

我国汽车产业集中度已有了明显提高,据统计,2004年我国前十大汽车生产企业的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83.9%。

然而,我国汽车产业大而不强,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开发能力,无论是整车、零部件或企业规模、品牌、技术研发和营销服务,与跨国汽车企业巨头相比还有明显差距。

3.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政策。

为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和入世后国内外汽车产业发展的新形势,2004年5月21日,国家发布了《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政策包括了政策目标、发展规划、技术政策、结构调整、准入管理、商标品牌、产品开发、零部件及相关产业、营销网络、投资管理、进口管理、汽车消费共13个部分,通过汽车产业政策的组织实施,使我国汽车产业在2010年前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并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国汽车产业政策的出台,有利于更好地推进我国汽车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全面提高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满足广大消费者对汽车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促进汽车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4.入世后我国汽车关税的调整情况。

我国加入WTO后,按照规定,2005年1月1日,中国进口汽车关税降到了30%,汽车零部件关税下降到13%。

到2006年7月1日,中国的汽车关税将最终下降到25%,零部件平均关税降到10%。

失去关税保护之后,我国汽车产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由于自主研发能力较弱,生产规模偏小,国际竞争力不足,将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呈现出在本土市场上被边缘化的趋势。

5.广州及珠三角城市群起发展汽车产业动态。

目前,广东汽车产业已形成以广州为中心的发展态势。

2004年,广州市汽车工业总产值734.07亿元,汽车产量达27.64万辆,占当年全国汽车总产量的5.45%。

珠三角地区其他城市的汽车产业近年来也呈现出群起发展的态势。

佛山市已经开始了汽配产业集群的规划,并形成了一定的基础。

目前,该市共有汽配企业169家,其中世界500强投资的企业就达11家,投资总额68.78亿元,逐步形成了顺德、南海、禅城、三水四大汽配产业的集聚发展区域,并有望建成一个以广州为龙头、辐射佛山地区的、年产值在5000亿元以上的大型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

中山市的汽车零部件产业规模近年来的发展也较快,从2001年到2004年,全市汽车零部件产业总投资规模由1.31亿美元剧增至5.06亿美元,大幅增长了2.86倍;全市汽车零部件总产值由7亿多元增至68亿多元,增长了8.71倍;企业总数也由7家增至42家,增长5倍;从业人员总数由1640多人增至5360多人,增长2.27倍。

目前,中山市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区依托其国家级中山火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进行集中招商引资,已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集聚效应。

深圳市汽车零部件产业以汽车电子为主导,已发展成为我国汽车电子的重要产业基地之一,相关企业近百家,年销售额为40-50亿元人民币,涉及范围广,具有明显的领先优势,如在车载信息系统等方面,全国市场占有率达50%左右,已经成为国内的汽车电子产业龙头地区。

目前,深圳正规划用5-10年时间,把汽车电子产业发展成为深圳的支柱产业之一,到2010年,全市汽车电子产品产值力争达到300亿元,在国内保持行业领先地位的同时,力争进入国际汽车配套体系。

(二)我市发展汽车产业的有利条件

1.毗邻广州,承接其产业辐射和转移的优势。

近年来,广州本田、东风日产、广州丰田三大日资汽车制造企业相继落户广州,根据规划,2010年广州整车生产能力将达到130万辆,产值2000亿元左右,成为汽车及其零部件全球供应的重要基地之一。

随着广州汽车工业的发展,根据整车与汽车零部件产值理想比例1:

1.7估算,到2010年,广州汽车零部件需求量至少有3400亿元。

受此辐射带动,国际汽配产业正加速向珠三角地区转移的步伐。

以整车生产为中心点,汽配产品生产基地分布的最佳半径应在1小时车程范围,对于在这个范围内的东莞,在承接广州汽车产业辐射,发展汽配产业方面无疑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

而且我市道路设施日趋完善。

目前,东莞全市每平方公里土地的公路密度在国内外城市中首屈一指,从东莞任何一个镇区到广州或深圳机场的车程均不超过1个小时,而具备深水港运输条件和能力的虎门港更是与广州番禺南沙丰田汽车项目隔江相望。

2.强大的产业配套和兴旺的消费市场为汽车产业发展创造先决条件。

截至2004年末,我市机动车辆拥有量达100.95万辆,每百户居民家庭拥有轿车36辆。

2004年我市共销售各类汽车7.29万辆,繁荣兴旺的汽车消费市场为我市汽车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与此同时,我市基础设施良好,制造业基础扎实,工业门类齐全,基本上汽车制造业的主要领域均有所涉及,尤其是电子信息制造业和电气机械设备制造业发达,产品种类齐全,配套能力强;纺织业、五金模具制造业、塑料制品业等一些劳动密集型产品制造业都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而我市新兴潜力支柱产业化工制造业近年来发展迅猛,也为我市汽车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产业配套支持。

3.改革开放多年形成的雄厚资本和人才优势。

目前,我市已具有较强的综合经济实力和吸引外资的能力,可以引导集中一定的资金投入汽车产业。

2004年底,我市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2462.87亿元,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1405.25亿元,实现存贷顺差1057.62亿元;全市生产总值1155.3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9.6%,增长速度创近五年新高;2004年实际利用外资(不含对外借款)30.34亿美元,取得历年来最好的成绩,同比增长18.4%,其中制造业利用外资占绝对优势;我市外来劳动力资源丰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通过招商引资吸引了大批外企来我市设厂,引进和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国际化经营管理及专业技术人才;而近年来东莞进一步加大了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引进和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为我市发展汽车产业打下了良好的人才基础。

4.我市汽车产业也已累积了一定的产业根基。

目前,全市已有列入国家车辆公告目录的汽车生产企业5家。

现有车辆公告目录内的汽车生产企业是我市发展汽车产业珍贵的基础资源。

我省具有这种产业基础资源的只有11个地级以上市,其中生产正常的也不过5、6个地级以上市。

目前,消防车著名生产厂商奥地利卢森宝亚公司以及日本精工株式会社恩斯克转向器公司、京滨汽车电喷装置有限公司、歌乐电子厂、友华汽车配件有限公司等国际知名企业已在东莞落户,马来西亚宝腾汽车公司与我市金星重工合作的汽车整车项目已进入国家最后审批程序。

而且,我市汽车电子电器件制造企业规模实力较强,全市汽车电子电器的生产总值占全市汽车工业总产值的61.7%,企业资产总额占全市汽车产业总资产的48.9%,出口占全市汽车产业总出口的82.2%,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汽车零部件企业有不少也在东莞设厂生产。

5.强力的政策支持优势。

目前,市委、市政府开展实施“科技东莞”等四项工程,进一步加大了财政对产业的扶持投入,明确提出加快我市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意见,通过对我市装备制造业重点企业的培育和扶持,加强其龙头带动作用,推进产业的优化升级。

与此同时,我市也制订出台了进一步提高外资利用水平的实施意见,提升利用外资的质量水平,充分利用松山湖科技产业园、东部工业园和虎门港的载体优势,加大对汽车产业的招商引资力度。

我市对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视,还有相关的园区和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扶持,为我市发展汽车产业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条件。

四、东莞市汽车产业发展的思路、原则和目标

(一)发展思路

在国内市场上,凭借着广东省汽车工业在国内越来越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将会带动我市汽车产业的发展。

但由于我市汽车产业底子较薄,我市要发展汽车产业首要问题是要明确产业定位,近阶段应力求在某一方面或某一系列产品上(如专用车)形成竞争优势;在国际市场上,我市汽车工业尤其是零部件制造业已初步融入国际汽车工业体系之中,但尚不具备与跨国公司抗衡竞争的能力,因此,我市汽车产业在外向发展过程中,要立足于世界局部市场、个别优势产品出口和与跨国公司的合作上;在我市工业布局上,汽车产业有希望成为我市发展潜力大、发展速度快的新兴产业之一,是我市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等发展到一定规模,可将汽车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加以培育;随着对汽车产业技术投入的重视,我市会在一批单项技术上有所突破,但在较长时间内不可能具备整车开发能力,我市整车项目由于迟迟未能审批上马已错过最佳的市场时机,因此,引进吸收、联合开发仍将是我市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要途径和方式;外资进入我市汽车产业的势头将更为强劲,民营企业将会进一步发展。

总而言之,我市汽车工业的发展要充分利用好“外资外技”和“民资民营”这两股重要力量。

(二)基本发展原则

——扬长避短原则。

结合我市优势支柱产业,大力发展汽车电子产品和汽车机电设备及汽车工业所需的五金模具。

电子信息制造业和电气机械制造业作为我市优势支柱产业,产业规模基础已具备一定的优势;同时,我市五金模具产业已初步形成产业集聚,产业链条较为丰满完善,因此,发展我市汽车产业,要充分结合我市现有产业基础优势,扬长避短,才能在汽车产业基础相对薄弱的情况下,发挥后发优势迅速发展壮大起来。

——重点引进原则。

松山湖科技产业园、东部工业园和虎门港都是我市发展汽车产业的优势平台,要重点依托我市松山湖科技产业园、东部工业园和虎门港等园区的资源优势,实施园区招商和产业招商,重点引进汽车产业龙头项目;要依托重点园区、重点企业与世界汽车零部件优势地区和企业实施战略联盟;同时,我市引进发展汽车整车项目亦要瞄准目前国内市场的空档,要有所侧重并重点突破,尽快把我市专用车项目做专做强并形成产业化,带动行业发展,打造专用车和零部件生产及出口基地。

——资源整合原则。

要利用我市发展汽车产业的基础优势,整合好各方资源。

我市汽车产业发展至今已有一定的基础,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特点,认真做好产业发展规划研究,整合地区现有的相关产业资源,进一步丰满完善产业链,走一条切合我市实际,具有东莞特色的发展道路。

(三)主要发展目标

汽车产业已被省委、省政府列入广东省九大支柱产业而加以扶持发展。

未来五年,广东省将建成我国华南地区重要的汽车(重点为轿车)生产和出口基地,国内市场占有率有望达到10%左右,这给我市汽车产业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良好机遇。

到2010年,我市汽车产业力争达到如下目标:

全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年总产值达到200亿元,汽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总数达200家以上,并形成一定的产业集聚,创3~5个国家著名品牌,全市特种专用车年产量达5000辆以上,个别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同类产品的前列。

1.专用车。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加强,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需要大量各种各样技术含量高的专用车,如高等级公路运输及养护管理专用车辆、城市建设和服务专用车、机场专用车、油田专用车、消防车等;同时,随着加入WTO后汽车市场的逐步开放,我国专用汽车更可以凭借价格优势进一步扩大出口。

因此,我市应力争“后发优势”,不能再失发展机遇。

鉴于我市在产专用车特色品种较少,产品技术含量和经济附加值较低,而且因专用底盘所限致专用车发展受制,我市应以专用汽车底盘和专用装置为突破口,积极开发高档专用车产品。

由于我市在消防专用车方面已有一定的基础,应先把消防专用车系列做大做强,然后再延伸到建筑、环卫、园林、电力、通信、电视、公安、司法、机场、金融、医疗、监测、旅居等行业专业车;同时,要针对各类商业运输和特种服务行业对专用车的不断增长的需求,认真做好市场调查研究,规划发展系列化、专业化产品,使东莞逐步成为专用汽车生产及出口基地。

2.汽车电子。

汽车电子技术不仅提高了传统汽车的性能和水平,而且也开拓了电子技术新的应用领域。

汽车电子产业链可拉动上游机械、电子、冶金、橡胶、石化等产业,亦可带动下游汽车维修美容装饰、汽车金融保险等服务业的发展。

近年来,国内汽车电子产业基本保持年均35%的增长速度,预计2006年全国将达到年产5400万套、780亿元的市场规模。

我市电子信息制造业作为我市的优势支柱产业,可为我市发展汽车电子产业提供了良好的配套支持。

因此,我市发展汽车电子产品要结合电子信息产业的优势,重点发展:

车身/底盘电子装备、汽车安全电子设备、电子遥控器、电气分配和电子导航系统、汽车电子仪表、电控燃油喷射系统、ABS、安全气囊、车载娱乐设备音响等。

由于汽车音响等车载娱乐系统以及仪器仪表等领域对安全的要求相对较低,认证也相对宽松,因此可以作为我市优先发展的汽车电子产品,一方面要关注车载电子市场的需求,加强与上游芯片提供商的合作;另一方面要积极配合整车厂商,加强技术合作,积极配合汽车厂商进行测试试验,完善与汽车厂商的沟通与合作,应对市场需求,为汽车厂商提供量身定做的汽车电子产品。

3.汽车专用模具和五金塑料件及机电设备。

由于我市五金机械模具行业已初步形成产业聚群,长安镇更是华南地区机械五金模具行业的生产、销售基地和出口交易平台,因此,我市应充分利用已经比较完善的塑料加工和机械五金模具工业配套体系,大力发展轿车用发动机配套件、驱动系统、车用电机、车身零部件、转向系统、悬挂系统、制动系统、车用轴承、汽车五金塑料件及汽车专用模具等产品。

五、东莞市汽车产业的发展对策

(一)大力推进产业集聚

认清形势,紧抓机遇,瞄准与广州汽车项目相配套的汽车零部件产业,以市场为主导,加强产业规划引导,整合各方资源,加快形成汽车整车及其零部件企业集聚。

一是选择重点镇区,以重点企业、重点项目为突破口,通过扶强扶优,不断壮大产业规模,逐步形成产业集聚。

特别要加快卢森宝亚永强消防汽车合资项目建设,抢占国内高端消防车市场;通过东莞永强与世界优势企业合资、合作,共同开拓国内高技术、高附加值专用车市场;争取金星宝腾汽车项目启动,延伸产业链,打造好虎门汽车工业产业名镇和寮步汽车商贸物流重镇;充分发挥长安镇成熟先进的机械五金模具研发和生产优势,吸引国内外汽车专用模具、五金塑料和机电设备生产制造企业集聚。

二是利用重点园区优势资源,加快招商引资,逐步形成产业集聚。

借助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和东部工业园的资源优势,构建专用车生产基地和零部件生产出口基地;利用虎门港优越的港口运输条件和丰富的土地储备,建设我市汽配生产物流基地。

(二)着力提升自主研发能力

调整合资、合作的思路和模式,重点提高企业自主研发能力。

鼓励通过产学研联合开发、与跨国汽车集团合资合作、购买国外专利技术、聘请国外行业权威机构专才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整车及其零部件产品;鼓励在合资企业中方母公司的框架内组建本土研发机构,通过联合研发或者委托开发培养自己的队伍,取得开发经验,充分利用合资企业的技术溢出,提升我市汽车产业的技术能力。

目前,汽车生产企业为降低研发成本,缩短研发周期,分散研发风险并得到最佳匹配,在新产品研发的过程中强调要加强与零部件供应商的合作,实施同步研发,这为我市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带来了很好的机遇。

此外,为鼓励我市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提升自主研发能力,建议在“科技东莞”工程财政专项资金中,设立汽车产业发展专项,对自主开发新产品的企业、从事设计开发的企业和研发机构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扶持。

通过市内高等院校、重点企业的科技资源,建设汽车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近期以关键零部件研发为目标,提高量大面广和高技术含量的汽车零部件产品的开发能力。

(三)积极引导各类资本进入汽车产业

与外国汽车产业相比,除了自主开发能力欠缺外,资本的差距同样也是巨大的。

虽然通过对外开放合资合作,我市引进了一定的国外资本,但由于汽车产业是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现有企业资金不足,民营资本未有强力进入,加上融资渠道不畅,使到大部分合资企业一般为外资控股,对外依赖性过大,影响了我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步伐。

随着我国汽车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民营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