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复习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482283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8.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复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复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复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复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复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复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复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复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复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复习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复习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复习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复习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复习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复习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复习题.docx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复习题.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复习题.docx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复习题

第一单元:

植物的生长变化

1、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的新生命的,但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

植物在它们的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到死亡的过程。

2、种子萌发的条件是:

水分、温度和空气。

植物生长发育需要:

阳光、土壤、适宜水分、温度和空气等。

4、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播种的好季节。

8、植物的 绿叶 可以 制造 植物生长所需要的 养料 。

植物叶都是平展的,且在植株上是交叉生长的,这有利于接受更多的阳光。

光合作用是植物绿叶依靠阳光提供的能量,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出养料,并释放氧气。

阳光

二氧化碳+水——→氧气+养料

10、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花要经过花开花谢的过程,花凋谢后结果;花包括花萼、花瓣、雄蕊、雌蕊几部分;果实是由花的一部分发育而成的;果实中有种子。

11、凤仙花的植株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组成的。

叶缘有小锯齿,叶柄肉质多汁。

果实呈纺锤形,有白色茸毛,成熟时果皮能裂开,颜色由绿色变成黄褐色。

种子是球形的,呈褐色。

一株凤仙花大概能结出二十多个果实,每个果实一般有十七八粒种子。

12、绿色开花植物生长一般都要经历一定的生命周期:

种子萌发、生长、开花结果。

14、植物体内有叶绿体,因此大多数植物的叶子都是(绿色)。

1、植物在它们的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

3、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

有些种子太小,我们要用(放大镜)来看。

但种子的里面是相同的,都有胚根和胚芽。

4、凤仙花的播种方法是 选种、放土、下种、浇水。

选种要挑选 饱满的、没有受过损伤的种子。

给凤仙花浇水时,一般可以往凤仙花 周围的土壤 上浇水。

5、种植植物是一项长期研究的观察活动,要做好管理、观察和记录等工作

6、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种子萌发先 长根 ,再 长茎和叶 。

7、植物的 根 总是 向下 生长的。

根的 生长速度很快 。

根能够 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 ,还能 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8、植物的 绿叶 可以 制造 植物生长所需要的 养料 。

植物叶都是平展的,且在植株上是交叉生长的,这有利于接受更多的阳光。

10、植物的 茎 具有 支撑植物 及 运输水分和养料 的作用。

植物的茎能 从下向上 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从上向下 将绿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11、凤仙花等植物的茎垂直地面向上生长,这样的茎叫 直立茎 ;牵牛花的茎缠绕在其他物体上向上生长,这样的茎叫 缠绕茎 ;葡萄的茎攀缘在其他物体上生长,叫 攀缘茎 ;红薯的茎平卧地面蔓延生长,叫 匍匐茎 。

12、任何植物的茎上都有 “节”,它是茎最本质的特征。

节在某些植物的茎上很明显,如玉米、甘蔗;但很多植物茎上的节并不清楚,如杨树、柳树等。

13、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花要经历花开花谢的过程,花凋谢后结果。

花包括 萼片、花瓣、雄蕊、雌蕊 等部分。

果实 是由花的一部分发育而成的。

果实中有种子 。

14、凤仙花的主要生长过程为 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果实成熟 这几个阶段。

15、植物生长会发育出 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等器官。

植物生长发育需要 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

二、判断

1、植物的种子颜色、形状、大小都是一样的。

(×)

2、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绿色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3、绿色植物中的叶绿体能够利用光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养料,

并释放出氧气来。

(√)

4、植物的叶片交叉生长,伸向四面八方是为了好看。

(×)

5、观察一朵凤仙花,我们可以直接用手把它的各部分撕下来(×)

6、不论种子怎么放,它的根总是向下生长的。

(√)

7、植物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

(×)

8、蚕卵孵化出的幼蚕经过一次蜕皮就会吐丝结茧。

(×)

9、蚕宝宝身体发亮、不吃桑叶的时候开始要吐丝结茧了。

(√)

10、雄蚕蛾的身体比雌蚕蛾小。

(√)

11、蚕蛾和蚕一样要吃桑叶。

(×)

12、兔子也像蚕宝宝那样要经历变态的过程。

(×)

13、蚕宝宝的家要每天清理,蚕宝宝才不会生病。

(√)

14、蚁蚕吃的桑叶最好切成碎片或条状。

(√)

15、蚕蛾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

16、不同植物的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各不相同。

(×)

17、“一年之计在于春”,所以只有春天才是播种的好季节。

(×)

18、植物一生生长所需养料全部是叶通过光合作用提供的。

(×)

19、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等条件(√)

20、用刚洗净的桑叶喂蚕最好。

(×)

21、像蚕一样,所有的小动物的一生都要经过变态。

(×)

22、变态是昆虫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现象。

(√)

23、人和其他动物一样也具有生命周期。

(√)

24、人和动物寿命的长短与生活环境无关。

(×)

25、绿色植物中的叶绿体能够利用光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养料,并释放出氧气来。

(√)

26、植物都是用根来繁殖后代的。

(×)

27、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颜色各不相同。

(√)

28、种子萌发时最先长出茎。

(×)

29、蚕不属于昆虫。

(×)30、人和动物一样也具有生命周期。

(√)31、蚕的生命是从幼虫开始的。

(×)32、蚕蛹没有生命。

(×)

三、选择

1、在自然条件下,(A )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

A.有些     B.很多     C.全部

2、植物自己制造“食物”的器官是( C  )。

A.根       B.茎       C.叶        D.根、茎、叶

3、植物叶片交叉生长,伸向四面八方,主要是为了(B   )。

A.植物身体的平衡         B.能最大限度地接受太阳光

4、绿色开花植物生长一般都要经历一定的生命周期(B   )。

A.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     B.出生、生长发育、繁殖、衰老、死亡。

    

5、蚕一生一共要蜕(B   )次皮

A、3B、4C、5

6、蚕最喜欢吃(A)。

A、桑叶B、白菜叶C、莴苣笋叶

7、蚕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是(A)。

A、卵-幼虫-蛹-成虫B、幼虫-卵-蛹-成虫

C、卵-蛹-幼虫-成虫D、卵-幼虫-成虫-蛹

8、下列动物那种是变态动物(A)。

A、蚕B、袋鼠C、猫

12、下面的动物中幼年期和成年期变化很大的动物是(C)。

A、袋鼠B、鸡C、蚂蚁

13、以下哪种动物的生长周期最长:

(B  )

A、猫B、乌龟C、蝴蝶

14、以下哪种动物的生长周期最短:

(A)

A、蜻蜓B、山羊C、鱼

15、以下哪种动物的生长周期与蚕不同:

(A)

A、鸡B、蝴蝶C、飞蛾

16、蚕蛾的胸部长有(C)足和(B  )翅膀。

A、1对B、2对C、3对

四、连线

1、为蚕宝宝建造一个舒适的家。

在盒盖上扎一些小孔                防止蚕宝宝受伤

在天气干燥时撒一些水              有利于空气流通

把嫩桑叶切碎                提供合适的湿度

经常清除粪便和残叶                保持“房间”清洁

用羽毛把它刷到桑叶上         有利于蚕宝宝进食

14、研究植物根的作用的实验:

实验材料:

油、试管、水,有根的一株植物

实验步骤:

1.在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把植物根浸入水中,2.在水面滴些植物油,并在水面处做标记。

3.每天定时进行观察记录

实验结果:

我发现试管中的水在慢慢( 减少 )。

水量变化说明了什么

实验结论:

植物的根( 具有 )吸收水分的作用。

4、怎样证明茎能运输水分?

答:

①取一段新鲜的芹菜和装有红色水的烧杯

  ②将芹菜放入烧杯中,观察芹菜的变化

  ③芹菜的茎变红,说明茎能运输水分

15、在三个密闭的透明玻璃钟罩内放入一些生物。

1号钟罩内是一盆不缺水的绿叶植物;2号钟罩内是提供了充足食物和水的小老鼠;3号钟罩内是一盆不缺水的绿叶植物和有充足食物和水的小老鼠。

任选一个钟罩分析钟罩生物会出现的现象和原因。

二、问答题:

1、根向什么方向生长?

与种子放置的方向有关系吗?

答:

根向下生长,与种子放置的方向没有关系。

不同方向放置的种子,萌发出的根总是向下生长。

2、把一只老鼠和一盆花放在一个密闭的玻璃罐内,放在阳光下,小老鼠为什么没有被憋死?

答、玻璃罩中的盆栽植物能利用小老鼠呼出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并释放出氧气,,供玻璃罩里的小老鼠呼吸作用,所以小老鼠短时间不会被憋死。

3、植物的根有什么作用?

答:

根能够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矿物质,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2.我们应该为今后的健康成长做哪些准备呢?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加强体育锻炼,关爱生命,珍惜健康。

1、做好播种前的准备工作:

答、

准备一些凤仙花的种子。

查阅凤仙花的有关资料,了解凤仙花的栽培方法。

准备播种所需要的材料和工具。

2、光合作用原理?

答、绿色植物中的叶绿体能够利用光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养料,并释放出氧气。

4、怎样证明茎能运输水分?

答、

取一段新鲜的芹菜和装有红色水的烧杯

将芹菜放入烧杯中,观察芹菜的变化

芹菜的茎变红,说明茎能运输水分

5、在做研究的植物根的作用的实验时,你观察到试管中的水量有什么变化吗?

说明了什么?

答、

水量变少

说明根能吸收水分

6、给即将孵出的小蚕准备一个盒子作为蚕的“房子”,为什么要在盒子扎些小孔?

为什么要洒水呢?

答、扎些小孔:

因为小蚕要呼吸

洒水:

因为小蚕房间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7、你知道影响蚕生命和变化的因素有哪些吗?

答、食物、气温、有害气体、疾病

8、蚕结茧前会出现哪些前兆?

答:

(1)蚕会爬到角落里去吐丝。

(2)身体摇头晃脑。

9、蚕一生经历了几个阶段?

几种形态?

答:

阶段:

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

形态:

蚕卵、幼虫、蚕蛹、成虫

10、我们应该为今后的健康成长做哪些准备呢?

答:

合理的膳食、足够的营养、充足的睡眠、加强体育锻炼、

第二单元:

动物的生命周期

1、蚕的生命是从蚕卵开始的,蚕卵是有生命的。

一个蚕卵就是一个生命。

蚕卵是扁圆形的,像芝麻那么大。

蚕卵的颜色变化:

淡黄色玫瑰红色—紫黑色。

快要孵化出蚕宝宝的蚕卵颜色是紫黑色的。

1、所有动物都要经历 出生、生长发育、繁殖到衰老直至死亡 的全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它们的 生命周期。

蚕的生命周期大约是56天。

2、鸡、 鸭、青蛙、乌龟等动物都产卵。

蚕的生命是从 卵 开始的。

 5、蚕生长到一定的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叫 蜕皮。

蚕宝宝一生共蜕皮 4次。

6、在蚕要吐丝前,它不怎么吃叶子,且身体开始发黄发亮。

蚕蛹被茧包裹,茧能起到保护蛹的作用。

蚕茧是由一根丝组成的,蚕丝可以织成丝绸或被加工成各种丝织品

7、蚕蛹经过10天-15天,会变成蚕蛾,蚕蛾是蚕的成虫,分雌蛾和雄蛾。

雌蛾和雄蛾交配后,雌蛾产卵繁殖后代。

每只雌蛾大约产300-500粒卵。

6、蚕身体两侧的小黑点是气门,是蚕呼吸器官的开口。

7、养蚕、抽取蚕丝织成丝绸,是我国的伟大发明。

远在4000多年以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已经开始养蚕,利用蚕丝织成华丽的绸缎和各种丝制品。

8、蚕蛹被茧包裹,茧能起到保护蛹的作用。

8、蚕的一生经历了 卵、蚕、蛹和蚕蛾 四种形态。

9、蚕蛾的身体分为头、胸、腹 三部分。

蚕蛾的头上长着 1 对触角,胸部长着 2 对翅、 3 对足。

像蚕蛾这样的小动物我们称它为 昆虫,我还知道 蚂蚁、蜜蜂、螳螂、蚊子、蝴蝶、苍蝇、蜻蜓等都昆虫。

10、刚出生的蚕宝宝像黑色的小蚂蚁,所以称它为 蚁蚕。

11、有些动物幼年期和成年期的样子很不相同,从一种形态变成了另外一种形态,这种变化称为 变态。

变态是昆虫生长发育过程中一个重要现象。

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称为完全变态。

只经历“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的称为不完全变态。

12、动物:

卵生:

从卵孵化而来。

如鸡、蝴蝶、鸟、蜻蜓、鱼……

 胎生:

由母亲直接生下来。

如山羊、狗、熊猫……

 变态:

幼年期与成年期差别太大。

如蜻蜓、蝴蝶、蟾蜍……

不变态:

幼年期与成年期差别不大。

如鸡、山羊、熊猫、鱼……

13、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动物名称

生命周期

生命周期的时间

卵—>雏鸡—>成鸡

约14年  

蝴蝶

卵—>幼虫—>蛹—>成虫

约20年

蜻蜓

卵—>幼虫—>成虫

约1年

山羊

小羊—>成羊

约15年

卵—>幼鱼—>成年鱼

约50年

14、人的周期:

l 15岁以前都叫儿童(其中不满1岁的为婴儿,12岁一15岁的为少年)

l 16岁一35岁为青年

l 35岁一60岁为中年

l 60岁以后为老年

2、养蚕窍门四步骤。

①移动…②桑叶新鲜…③“房间”清洁…④不喷杀虫剂

4、小蚕爱吃桑叶,桑叶要新鲜并保持干燥,要保持小蚕“房间”的清洁,把小蚕放在空气流通的地方。

食物、气温、有害气体、疾病等都会影响蚕的生存。

蚕的一生总共要蜕5次皮,其中幼虫期要蜕4次皮。

5、蚕的一生要经历:

蚕卵-蚕-蛹-蚕蛾四个四个不同形态的变化阶段。

蚕是蚕的生命周期中的幼虫,蚕蛾是蚕的成虫。

所以蚕的一生为:

卵幼虫—蛹—成虫。

然后从卵开始又产生一个新的循环。

9、昆虫的特征是:

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10、有些动物幼年期和成年期的样子很不相同,从一种形态变成了另外一种形态,这种变化叫做变态。

常见的昆虫:

蜜蜂、蚂蚁、苍蝇、蚊子、蝴蝶、甲虫、蝗虫、蟋蟀、螳螂、蜻蜓、蝉、蟑螂等都属于变态的。

青蛙和蟾蜍也属于变态的。

从卵孵化而来:

蚊子、苍蝇、蝗虫、鱼、青蛙、鸡   由母亲直接生下来:

猫、狗、人、牛、猪

5.动物分类方法2种,一种按变态和不变态分类;另一种按卵生和胎生(由有母亲直接生下)分类。

自然界中的动物都有生命周期,也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

人也要经历这四个阶段,人和动物一样也具有生命周期。

不同动物在生长过程中的形态、变化、繁殖方式各不相同,寿命的长短也不相同。

6、人和其他动物一样,也有自己的生命周期。

15岁以下称为儿童,16岁至35岁称青年,36岁至60岁称中年,60岁以上称老年

16、人也有生命周期,人的一生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

17、在人的一生中,有两个时期长得最快,第一个时期是出生前后即胎儿期到出生后1岁,第二个时期是青春发育期,即10-20岁间。

17、青春期是从童年到成年的过渡阶段,对每个人来说,都是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

合理的膳食、足够的营养、充足的睡眠、加强体育锻炼是保证我们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条件。

22、人的一生有两副牙齿,一副乳牙,共20颗,一副恒牙,共28颗-32颗。

牙齿的生长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乳牙阶段、混合牙阶段、恒牙阶段。

二、问答题:

1、为什么要在孵化小蚕的盒盖上扎小孔呢?

为什么要洒水呢?

小蚕的孵化与什么有关?

答:

①因为小蚕要呼吸。

②这是因为蚕卵孵化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③蚕孵化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2、怎样测量一条蚕吐的丝有多长?

答:

首先把茧放在热水中浸泡一下,然后用竹签把丝头挑出来,将丝一圈一圈地绕在纸板上,就可以知道丝有多长了。

3、蚕的一生经历了几个阶段?

各个阶段的形态和行为有什么不同?

答:

蚕的一生经历了四个阶段:

卵、幼虫、蛹、成虫。

①卵:

圆形、黑紫色,像小米粒大小;不会动;不吃食物。

②蚕(幼虫):

圆筒形,身体有环节,从黑褐色逐渐变成白色,从约7厘米长到8厘米左右;爬行;吃桑叶,随着身体不断长大,食量也逐渐增大;33天-35天。

③蛹:

椭圆形,酱色;一般不动,受刺激会动;会吃食物;10天-13天。

④蚕蛾(成虫):

白色,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触角,胸部有三足,长出翅,不会飞,能振动双翅,不吃食物;6-8天。

共计49天-56天。

4、你知道哪些动物是要经历变态,哪些不经历变态?

答:

蝴蝶、蜻蜓、蟾蜍等要经历变态,是变态动物。

鸡、鱼、羊、熊猫等不经历变态,是不变态动物。

5、你知道哪些动物是卵生动物,哪些是胎生动物?

答:

蝴蝶、蜻蜓、蟾蜍、鸡、鱼等是卵生动物;羊、熊猫、牛、兔子、狗等是胎生动物。

第三单元   温度和温度计

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它的单位通常用摄氏度(℃)表示。

要比较准确地知道物体的冷热程度,可以借助于温度计进行测量。

常用液体温度计是利用玻璃管内的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

2、测量物体温度时要根据不同测量对象,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我知道的温度计有水温计、室温计、体温计、高温计 、数字温度计等,一般的室内温度计量程:

—15℃~100℃,测量的最小刻度是1℃。

水烧开时的温度大致是100℃;水结冰时的温度是 0 ℃。

3、用温度计前要弄清楚的3个问题:

①是什么温度计?

单位?

②每个刻度是多少?

③测量的最高、最低温度是多少?

读数:

25摄氏度可以写成25℃,25℃可以读为25摄氏度。

(零下摄氏度的读写:

—25℃可以读为零下25摄氏度)

3. 体温计的刻度一般在35℃42℃之间,每一摄氏度细分成10个小格,所以温度计上的每一刻度表示0.1℃.人的正常体温平均在36℃37℃之间,超过这个温度就是发热。

4、温度计越往下数字越大,说明是零摄氏度以下,读数时要从上往下数,写温度时前面加“—”,表示零下。

温度计越往下数字越小,说明是零摄氏度以上,读数时从下往上数。

5、测量水温的方法:

(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

(2)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

(3)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4)在液体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

(5)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6、跟水相比,冰的特点是有固定形状,不会流动,坚硬。

冰和水都无色、无味、透明、有一定体积。

在碎冰里加入较多的食盐可以制造更低的温度。

7、对一个物体来说,物体失去热量,温度下降;物体获得热量,温度上升。

通过测量一个物体的温度变化可以知道这个物体失去热量还是获得热量。

8、水在自然界有液态、固态、气态三种存在状态,水的状态变化与热量有关。

当环境温度低于0摄氏度,水的温度下降到0摄氏度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当环境温度高于0摄氏度,冰的温度升至0摄氏度时开始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冰水混合在一起,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摄氏度,直至完全融化成水。

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水。

9、为何盛冰的玻璃杯外壁有水珠:

因为玻璃杯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的杯壁,凝结成看得见得小水滴。

10、水的三种状态(液态、固态和气态)之间可以互相转化,这使水在自然界中产生了循环运动。

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由于水蒸气的微粒太小,我们无法看见。

(温度越高,空气越干燥,有风吹时,水蒸发得越快。

)。

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

冰的温度上升变成水的过程叫融化。

水在自然界有各种形态一云、雾、雨、露、霜、雪、冰、水蒸气……即水在自然界同时以存在。

12、水在自然界不断经历着三种状态的循环变化,促使水的三态变化的原因是温度的变化。

水的三种状态之间可以互相转化,这使水在自然界中产生了循环运动。

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 温度 ,通常用摄氏度 ℃ 来表示。

物体的温度可以用 温度计 测量。

2、常用 液体温度计 是利用玻璃管内的 液注随温度变化而上升和下降 来测量温度的。

3、温度计主要有 玻璃管、玻璃泡、刻度三部分组成;刻度(0℃   37℃   -5℃    -10℃ ,会读、会写)

水温计:

刻度范围在-20℃——110℃

4、对一个物体来说,物体失去热量,温度 下降 ;物体获得热量,温度 上升 ,通过测量一个物体的温度变化可以知道这个物体失去热量还是获得热量。

5、测量水温的方法:

①手拿温度计的上端。

②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

③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④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

⑤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6、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水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的温度升至0℃时开始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直至完全融化成水。

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7、冰与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冰和水的共同点:

无色、无味道、无气味、透明。

冰和水的不同点:

冰有固定形状水没有固定形状;冰不会流动水会流动;冰是固体水是液体。

                   

8、让冰融化速度快的方法有:

加热、在太阳下晒、用手捂

6、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做 蒸发,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叫做 凝结。

水变成冰的过程叫做 凝固。

 加热、 吹风 能加快蒸发。

7、水在自然界中有 液态、固态、气态 三种存在状态,水的状态变化与 温度 有关。

水的三种状态之间可以互相转化,这使水在自然界中产生了循环运动。

水的形态

变化的过程

变化的条件

水蒸气(气体)

 冰晶(固体)

温度降到0℃以下

水蒸气(气体)      

 冰晶(固体)

温度降到0℃以下

水(液体)     

 冰晶(固体)

温度降到0℃以下

水蒸气(气体)     

  水(液体)

温度降到0℃以上

水蒸气(气体)      

 水(液体)

温度降到0℃以上

水蒸气(气体)     

  水(液体)

温度降到0℃以上

8、装满碎冰的玻璃杯外壁上有许多小水珠,这些小水珠从哪里来?

空气中有大量的水蒸气,盛冰的玻璃杯使它周围的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却下来,因而在杯壁上凝结成了小水滴。

9、如果在冰中加入大量的盐,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冰中放盐后温度会迅速降低,大约在-7℃左右。

10、江河中的水日夜不停地流入海洋,海洋里的水却总也不会溢出来,江河里的水也一直流不完,这是什么原因?

江河湖海里的水在太阳的照射下,会变成大量的水蒸气蒸发到空中,水蒸气在高空受冷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这就是云,云随风飘动,当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越聚越多,就会降落下来,形成雨或雪,雨水汇成小溪,流入江河湖海。

3、冰在什么情况下会融化成水?

怎样加快冰融化的速度?

答:

冰在环境温度高于0℃时会融化成水。

把冰块放在阳光下晒;把冰块放在温度最高的地方;用手把冰块焐热,都能加快冰融化的速度。

4、水在什么温度会结冰?

是什么使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

答:

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开始结冰,是温度使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

5、盛冰的玻璃杯外壁上的水珠是从哪儿来的?

答: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

6、水在什么情况下会变成水蒸气?

什么情况下蒸发得更快些?

答:

水在平常温度下会变成水蒸气跑到空气中。

温度越高、空气越干燥、有风吹等都会使水蒸发得更快些。

7、用你学过的知识解释一下为什么冰糕会“出汗”?

答:

这是因为装冰糕的塑料袋使它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却下来,在它上面形成了小水滴。

8.水和冰的比较:

不同点:

水①会流动②无固定形状、柔软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