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哲学部分原理方法论总结.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482627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7.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哲学部分原理方法论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哲学部分原理方法论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哲学部分原理方法论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哲学部分原理方法论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哲学部分原理方法论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哲学部分原理方法论总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哲学部分原理方法论总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哲学部分原理方法论总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哲学部分原理方法论总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哲学部分原理方法论总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哲学部分原理方法论总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哲学部分原理方法论总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哲学部分原理方法论总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哲学部分原理方法论总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哲学部分原理方法论总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哲学部分原理方法论总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哲学部分原理方法论总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哲学部分原理方法论总结.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哲学部分原理方法论总结.docx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哲学部分原理方法论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哲学部分原理方法论总结.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哲学部分原理方法论总结.docx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哲学部分原理方法论总结

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论总结

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1)原理内容:

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2)方法论:

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时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人既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也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们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2)方法论: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

②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和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

   

(2)方法论:

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4.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2)方法论:

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肯定相对静止的存在。

 

5.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消灭规律;人们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造福于人类。

(2)方法论: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唯物辩证法原理与方法论总结

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及方法论要求

1、原理归纳:

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之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孤立地存在,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联系具有客观性和多样性。

2、方法论要求:

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对事物的联系进行具体分析,反对形而上学孤立、片面地看问题。

2、因果关系的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

1、原理归纳:

唯物辩证法认为,原因是引起某种现象产生的现象,结果是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

在每事每物的具体因果联系中,原因和结果有严格区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因果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

2、方法论要求:

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反对倒因为果,倒果为因。

3、整体和部分关系的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

1、原理归纳:

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由各个局部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局部离不开整体,整体也离不开局部,全局高于局部。

2、方法论要求:

整体和部分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办事情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观念。

4、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

1、原理归纳: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

发展就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2、方法论要求:

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

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要弄清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反对形而上学静止地看问题。

五、规律的客观性原理及方法论要求

1、原理归纳: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方法论意义:

我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按客观规律办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否则会遭到规律的惩罚。

六、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关系的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

1、原理归纳:

一方面,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消灭规律;另一方面,由于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所以,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并利用规律,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2、方法论意义: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认识客观规律是前提和基础,利用客观规律改造世界才是目的,坚持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的统一。

七、矛盾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

(1)原理归纳:

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做矛盾,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趋势,又叫“斗争性”。

统一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趋势,又叫“同一性”。

对立和统一不可分割。

(2)方法论要求:

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的分析方法,对矛盾作全面分析,防止片面性。

善于创造和利用条件,促使矛盾双方向有利的方向转化。

八、矛盾普遍性的原理及方法论要求

(1)原理归纳: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即对立统一。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矛盾不仅是普遍的而且是客观的。

(2)方法论要求:

不仅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还要善于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两点论,防止片面性,反对一点论。

九、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及方法论要求

(1)原理归纳: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表现在:

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事物矛盾的双方也各有特点。

矛盾的特殊性是世界上诸种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构成这个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2)方法论要求: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反对千篇一律、一刀切。

十、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1)原理归纳: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不可分割的,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在不同场合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2)方法论意义: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正确地认识事物,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我们认识事物时,就必须把这两方面辩证地统一起来,既要从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又要在普遍性的指导下去研究特殊性,也就是要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

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创造了许多科学的工作方法,如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剖麻雀、抓好典型等,都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的运用。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原则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哲学依据。

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要求我们遵循科学的认识秩序,要求我们遵循正确的工作方法,要求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十一、主次矛盾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

(1)原理归纳: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

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次要矛盾反过来也会影响主要矛盾的发展和解决。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方法论要求:

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

既要反对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又要反对只抓主要矛盾、忽视次要矛盾的“单打一”。

十二、矛盾的主次方面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

(1)原理归纳:

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

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一定的影响,是事物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是对立统一的。

它们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

(2)方法论要求:

要求我们看问题时,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反对把矛盾双方同等看待,甚至颠倒主次,混淆事物性质的错误倾向。

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和趋势:

一、内因和外因:

内因和外因,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2、量变和质变:

量变、质变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办事情,坚持适度原则

三、事物发展的趋势: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4、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定矛盾,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知识整理:

基本概念

内因:

是事物的内部矛盾。

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外因:

事物的外部矛盾叫做外因。

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量变:

事物在数量和程度上的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

在量变阶段,事物的根本性质没有改变,仍然是这个事物。

质变:

事物显著的、根本性质的变化,是由一种性质的事物向另一种性质的事物的根本转变。

基本原理

十三、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

1原理归纳: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2方法论要求:

我们在观察分析问题时既要看到内因,又要看到外因,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忽视外因对事物变化发展的影响,或否认内因对事物变化发展的决定作用都是错误的。

9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要求

1原理归纳:

唯物辩证法认为,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当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又必然会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不断地经过量变质变这两种状态,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

2方法论要求:

要重视量的积累,坚持适度原则,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

反对忽视量的积累,急于求成,急噪冒进;反对忽视质的飞跃,条件具备时瞻前顾后,畏缩不前,贻误时机;反对不顾分寸,盲目乱干,做事过头。

 

十四、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及方法论要求

1原理归纳: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任何事物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

2方法论要求:

正确对待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中的困难,把自己的命运与改革大业紧密联系起来,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既要反对把事物发展的道路设想成一帆风顺,盲目乐观,又要反对看不到事物发展前途,一遇困难和挫折便灰心丧气、悲观失望的倾向。

十五、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分歧的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

1原理归纳: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

而形而上学则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它根本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把事物变化的原因归结为外部力量的推动,因而看不到事物的联系、发展和发展。

2方法论要求:

它要求我们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观察分析问题,切忌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努力防止和克服思想方法上的片面性和绝对化。

 

认识论原理与方法论总结 

一、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1)〖原理内容〗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意识):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能指导人们提出实践活动的正确方案,因而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2)〖方法论〗:

要求我们首先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还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二、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  

  

(1)〖原理内容〗: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方法论〗:

(1)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要求我们,如果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只是照搬过去的认识,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

(2)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

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

    

3、真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1)〖原理内容〗:

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的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2)〖方法论〗:

真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四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⑴尊重客观规律、(从客观实际条件出发)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

⑵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

方法论:

⑴既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从客观实际条件出发);⑵又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⑶反对①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规律的客观性、盲目蛮干的唯心主义错误;②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规律(条件)的客观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无所作为的机械唯物主义错误。

五、创新精神的哲学依据和现实依据:

⑴唯物论依据:

是意识能动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表现,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是坚持尊重客观规律性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是坚持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统一。

⑵辩证法依据:

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⑶认识论依据:

认识总是随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扩展、向前推移的:

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现实依据: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没有创新就没有人类的进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与方法论总结

1: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方法论〗:

要树立实践第一的思想,在分析社会现象时,要尊重社会实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同时要确立先进的正确的社会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反对落后的消极的社会意识,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2:

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原理

〖原理内容〗: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反之,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方法论〗:

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3: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原理

〖原理内容〗:

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方法论〗:

要求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支持新事物的成长,又要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

4: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

〖原理内容〗: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方法论〗:

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

坚决反对脱离群众的倾向和作风。

5、价值观原理

〖原理内容〗:

价值观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方法论〗:

(1)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2)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6、如何人生价值的实现原理

(1)树立正确价值观,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2)在劳动和奉献中体现和创造价值,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3)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人的价值,只能在社会总实现。

只有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4)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引导。

 

命题研究:

1、为什么说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事物的变化发展,主要是由事物的内部矛盾引起的。

事物内部矛盾的双方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斗争,由此使矛盾双方的力量和地位发生变化,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都和周围的事物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所以,事物的发展不可能离开一定的外部条件。

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必要条件,它对事物的变化发展能够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外因对事物发展所起的作用,表现在对事物内部矛盾的影响上,即通过促使内部矛盾双方情况的变化而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

因此,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外因的作用再大,也必须通过内因,而决不可能撇开内因单独地起作用。

2、在个人成长过程中,怎样正确对待内因和外因?

要重视内因的作用。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

个人的成长首先要靠自己的主观努力。

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善于捕捉和利用机遇,做到身处顺境头脑清醒,身处逆境,不悲观、不消沉。

不能忽视外因的作用。

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因此,不能忽视外部环境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这就要求我们对周围环境作“一分为二”的分析,做到趋力避害。

3、为什么说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1)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

没有量变作准备,就不会质变发生。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2)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又必然会引起质变。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3)事物不断地经过量变质变这样两种状态,永不停息地变化、向前发展。

4、量变引起质变有哪两种情形?

(1)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减,即事物在大小、速度、程度和规模等方面的变化能够引起质变。

(2)事物在总体上数量不变,只是由于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了变化,也能引起质变。

5、为什么说量变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时,才能引起质变?

这是因为,事物的变化发展主要是由事物的内部矛盾引起的。

当矛盾双方在斗争中力量的增减还没有引起依存关系的破裂时,事物处于量变状态。

而当矛盾双方在力量上的变化达到一定程度时,必然引起矛盾双方地位的变化,从而使依存关系破裂,事物的性质就会发生根本的变化。

这就是说,在一定范围和限度之内的量变并不影响事物的存在,不会改变事物的性质。

量的变化只有超过一定的范围和限度,事物才会发生质变,由一事物变为他事物。

6、为什么说新事物必定能够战胜旧事物?

(1)因为新事物符合客观事物,代表了事物的发展方向,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止它的成长壮大。

(2)因为新事物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3)在社会领域里,新事物从根本上符合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利益,因而必然会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7、为什么新事物的成长壮大一般都要经历艰难曲折的过程?

(1)新事物的成长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2)旧事物决不会自行消亡,为了维护其自身的地方,它总是要竭力扼杀和摧残新事物,阻止新事物成长壮大。

这在社会历史领域中有表现尤为明显。

(3)在社会历史领域中,人民群众对新事物的认识、理解和接受,需要有一个过程。

8、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表现在哪里?

(1)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它们的分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联系的观点与孤立的观点的对立;发展的观点与静止的观点的对立;全面的观点与片面的观点的对立。

(2)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最根本的分歧,就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9、青年学生为什么要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1)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高中时期的学生由于缺乏社会生活经验和唯物辩证法的基础知识,看问题往往容易偏激,容易绝对化。

青年学生要防止和克服思想方法上的片面性和绝对化,就要学习和掌握唯物辩证法。

(3)坚持唯物辩证法与反对形而上学,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只有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才能真正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才能在学习和工作中减少失误,少走弯路,作出更大的贡献。

[拓展延伸]1、区分事物发展的动力、源泉、根据和条件

(1)事物发展的动力是矛盾,包括事物的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即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2)事物发展的源泉是内部矛盾。

事物的变化发展主要是由内部矛盾引起的,内部矛盾决定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如果将事物发展的动力说成是源泉,就会混淆内外因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不同作用。

(3)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也即源泉、根本原因、根本动力,第一位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也即第二位原因。

2、“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和“内因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性质和方向”的说法是否矛盾?

(1)两种说法不矛盾。

他们是从不同侧面思考同一问题,前者是从静态来看,后者是从动态来看。

(2)事物的内部矛盾(内因)也分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在外部矛盾的影响下,内部矛盾双方的力量及地位发生变化,使主、次方面发生转化。

一旦这种转化实现,事物的根本性质就会发生根本改变。

因此,这两种说法是有内在联系的。

3、澄清在内外因关系问题上的几种错误观点

(1)不能认为外因有时也能起决定性作用事物的发展首先是事物本身的运动和变化,是事物内部矛盾双方相互作用的表现和结果。

而事物内部的矛盾运动又总是和事物外部的影响分不开的,这种影响是通过加强或削弱矛盾双方的某一方面而表现出来的,即通过促进内部矛盾双方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