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与氮及其化合物有关的压轴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492286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242.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与氮及其化合物有关的压轴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高考化学与氮及其化合物有关的压轴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高考化学与氮及其化合物有关的压轴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高考化学与氮及其化合物有关的压轴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高考化学与氮及其化合物有关的压轴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高考化学与氮及其化合物有关的压轴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高考化学与氮及其化合物有关的压轴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高考化学与氮及其化合物有关的压轴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高考化学与氮及其化合物有关的压轴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高考化学与氮及其化合物有关的压轴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高考化学与氮及其化合物有关的压轴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高考化学与氮及其化合物有关的压轴题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高考化学与氮及其化合物有关的压轴题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高考化学与氮及其化合物有关的压轴题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高考化学与氮及其化合物有关的压轴题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高考化学与氮及其化合物有关的压轴题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高考化学与氮及其化合物有关的压轴题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高考化学与氮及其化合物有关的压轴题及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高考化学与氮及其化合物有关的压轴题及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高考化学与氮及其化合物有关的压轴题及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与氮及其化合物有关的压轴题及答案.docx

《高考化学与氮及其化合物有关的压轴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与氮及其化合物有关的压轴题及答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化学与氮及其化合物有关的压轴题及答案.docx

高考化学与氮及其化合物有关的压轴题及答案

高考化学与氮及其化合物有关的压轴题及答案

一、氮及其化合物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某城市对大气进行监测,发现该市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PM2.5(直径小于等于2.5μm的悬浮颗粒物),其主要来源为燃煤、机动车尾气等。

因此,对PM2.5、SO2、NOx等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PM2.5样本用蒸馏水处理制成待测试样。

若测得该试样所含水溶性无机离子的化学组分及其平均浓度如下表:

离子

K+

Na+

NH4+

SO42-

NO3-

Cl-

浓度/mol·L-1

4×10-6

6×10-6

2×10-5

4×10-5

3×10-5

2×10-5

根据表中数据判断待测试样为__(填“酸”或“碱”)性,表示该试样酸碱性的c(H+)或c(OH-)=___mol·L-1。

(2)煤燃烧排放的烟气中含有SO2和NOx,易形成酸雨,污染大气,采用NaClO2溶液在碱性条件下可对烟气进行脱硫,脱硝,效果非常好。

完成下列对烟气脱硝过程的离子方程式。

(____)ClO2-+(____)NO+(____)OH-=(____)Cl-+(____)NO3-+______

(3)为减少SO2对环境的污染,常将煤炭转化为清洁的气体燃料,并将烟气进行处理,吸收其中的SO2。

①写出焦炭与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

②以下物质可以用来吸收烟气中SO2的是__(填字母代号)。

a.Ca(OH)2b.Na2CO3c.CaCl2d.NaHSO3

(4)汽车尾气中NOx和CO的生成及转化。

①汽车启动时汽缸温度高,汽缸中会生成NO,化学方程式为___。

②汽车燃油不完全燃烧时产生CO。

在汽车尾气系统中装上催化转化器可使CO和NO反应转化为无污染、无毒性的两种气体,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

【答案】酸10-4344342H2OC+H2O

CO+H2abN2+O2

2NO2CO+2NO

2CO2+N2

【解析】

【分析】

(1)根据电荷守恒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2)根据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元素守恒配平方程式;

(3)①焦炭与水蒸气反应生成CO和H2;

②SO2是酸性氧化物,能被碱性溶液吸收;

(4)①汽车启动时汽缸温度高,氮气和氢气在汽缸中会生成NO;

②在汽车尾气系统中装上催化转化器可使CO和NO反应转化为氮气、二氧化碳。

【详解】

(1)根据表格数据,试样所含水溶性无机离子所带电荷总数是c(K+)+c(Na+)+c(NH4+)-2c(SO42-)-c(NO3-)-c(Cl-)=4×10-6+6×10-6+2×10-5-2×4×10-5-3×10-5-2×10-5=-1×10-4,根据溶液的电中性原则,溶液中应该含有带正电荷的氢离子,c(H+)=1.0×10-4mol/L,所以溶液呈酸性;

(2)ClO2-中氯元素化合价由+3降低为-1,NO中N元素化合价由+2升高为+5,根据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元素守恒,烟气脱硝过程的离子方程式3ClO2-+4NO+3OH-=3Cl-+4NO3-+2H2O;

(3)①焦炭与水蒸气反应生成CO和H2,反应方程式是C+H2O

CO+H2;

②SO2是酸性氧化物,能被碱性溶液吸收,Ca(OH)2呈碱性,能吸收SO2生成亚硫酸钙和水;Na2CO3呈碱性,能吸收SO2;CaCl2与SO2不反应;NaHSO3与SO2不反应;故选ab;

(4)①汽车启动时汽缸温度高,氮气和氢气在汽缸中生成NO,化学方程式为是N2+O2

2NO;

②在汽车尾气系统中装上催化转化器可使CO和NO反应转化为氮气、二氧化碳,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CO+2NO

2CO2+N2。

氮氧化合物和二氧化硫是引起雾霾的重要物质,工业用多种方法来治理。

某种综合处理含NH4+废水和工业废气(主要含NO、CO、CO2、SO2、N2)的流程如图:

已知:

NO+NO2+2NaOH=2NaNO2+H2O2NO2+2NaOH=NaNO3+NaNO2+H2O

(1)固体1的主要成分有Ca(OH)2、__________(填化学式)。

(2)若实验室需要配制3mol·L-1NaOH溶液1L进行模拟测试,需称取NaOH固体质量为__________g。

(3)用NaNO2溶液处理含NH4+废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

(4)验证废水中NH4+已基本除净的方法是___________(写出操作、现象与结论)。

(5)气体1转化为气体2时空气不能过量的原因是__________。

(6)捕获剂捕获的气体主要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

(7)流程中生成的NaNO2因外观和食盐相似,又有咸味,容易使人误食中毒。

已知NaNO2能发生如下反应:

2NaNO2+4HI=2NO↑+I2+2NaI+2H2O;I2可以使淀粉变蓝。

根据上述反应,选择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和有关试剂进行实验,以鉴别NaNO2和NaCl。

需选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填序号)。

①水②淀粉碘化钾试纸③淀粉④白酒⑤白醋

A.①③⑤B.①②④C.①②⑤D.①②③⑤

【答案】CaCO3、CaSO3120NH4++NO2-=N2↑+2H2O取少量处理后废水于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若无明显现象则可证明NH4+已基本除净气体1转化为气体2时,其中NO:

NO2物质的量之比为1:

1时才可以被NaOH溶液完全转化成NaNO2,若空气过量,则与NaOH反应生成NaNO3和NaNO2的混合溶液,因此空气不能过量COC

【解析】

【分析】

工业废气(主要含NO、CO、CO2、SO2、N2)用过量石灰乳吸收,CO2、SO2与Ca(OH)2反应生成CaCO3、CaSO3,成为固体1的主要成分,此时气体1为NO、CO、N2;通入适量空气,主要与NO作用生成NO2,成为空气2的主要成分;通入NaOH溶液中,从产物NaNO2看,前面通入的空气,只能将一部分NO氧化为NO2,否则生成的NaNO2中会混入NaNO3;NO2-与NH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N2和H2O,气体3为CO,被捕获剂捕获。

【详解】

(1)从以上分析可知,固体1的主要成分有Ca(OH)2、CaCO3、CaSO3。

答案为:

CaCO3、CaSO3;

(2)若实验室需要配制3mol·L-1NaOH溶液1L进行模拟测试,需称取NaOH固体质量为3mol·L-1×1L×40g/mol=120g。

答案为:

120;

(3)用NaNO2溶液处理含NH4+废水时,NO2-与NH4+反应生成N2和H2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H4++NO2-=N2↑+2H2O。

答案为:

NH4++NO2-=N2↑+2H2O;

(4)验证废水中NH4+已基本除净,可加碱检测气体的性质,方法是取少量处理后废水于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若无明显现象则可证明NH4+已基本除净。

答案为:

取少量处理后废水于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若无明显现象则可证明NH4+已基本除净;

(5)由以上分析知,气体1转化为气体2时空气不能过量的原因是气体1转化为气体2时,其中n(NO):

n(NO2)物质的量之比为1:

1时才可以被NaOH溶液完全转化成NaNO2,若空气过量,则与NaOH反应生成NaNO3和NaNO2的混合溶液,因此空气不能过量。

答案为:

气体1转化为气体2时,其中n(NO):

n(NO2)物质的量之比为1:

1时才可以被NaOH溶液完全转化成NaNO2,若空气过量,则与NaOH反应生成NaNO3和NaNO2的混合溶液,因此空气不能过量;

(6)由以上分析可知,捕获剂捕获的气体主要是CO。

答案为:

CO;

(7)鉴别NaNO2和NaCl,需利用反应2NaNO2+4HI=2NO↑+I2+2NaI+2H2O,所以需加I-、淀粉、酸,从而确定选用的物质是①②⑤,故选C。

答案为:

C。

【点睛】

检验NaNO2和NaCl,若使用AgNO3溶液,会生成AgCl、AgNO2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硝酸,AgNO2溶解,而AgCl不溶解,所以也可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进行鉴别。

2.氮元素是地球大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请完成下列有关问题:

(1)写出氮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_____________。

(2)通常情况下,氮气性质不活泼,其原因是__________。

A.氮分子是双原子分子B.氮元素的非金属性很强

C.氮原子的半径较小D.破坏氮分子中的化学键很难

(3)N2的电子式:

__________,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氮的化合物的过程称为固氮。

下列能实现人工固氮的是_______

A.N2和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NH3

B.雷雨闪电时空气中的N2和O2化合生成NO

C.NH3经过催化氧化生成NO

D.NH3和HNO3反应生成NH4NO3

(4)氨气的电子式:

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室通常用加热消石灰与氯化铵固体的方法来制取氨气。

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6)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和选用的试剂,其中错误的是________。

(7)用圆底烧瓶收集干燥的氨气,用图1装置进行喷泉实验,挤压滴管的胶头时,可以得到红色喷泉,原因(用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如果只提供如图2的装置,请说明引发喷泉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NH4NO3是常用的铵态氮肥,在施用时若受热会释放出________而降低肥效。

检验NH4+的方法是______。

【答案】

D

A

Ca(OH)2+2NH4Cl

CaCl2+2NH3↑+2H2OACNH3∙H2O

NH4++OH−打开止水夹,用手(或热毛巾等)将烧瓶捂热,氨气受热膨胀,赶出玻璃导管内的空气,再将热源移开,水进入烧瓶内,氨气溶解于水中产生压强差,即发生喷泉氨气加入强碱反应,加热能够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液变蓝的刺激性气体

【解析】

【分析】

(1)氮原子的核电荷数是7;

(2)氮气分子为两个氮原子通过共用3对电子形成共价键,该N≡N非常稳定,破坏需要吸收很高的能量,据此解答;

(3)N2分子中存在氮氮叁键,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氮的化合物的过程称为固氮,结合氨元素的形态变化判断即可;

(4)氨气是共价化合物,存在3个N-H键;

(5)加热消石灰与氯化铵固体得氨气、氯化钙和水;

(6)A.NH4Cl固体受热分解生成NH3和HCl,而当温度降低时,NH3和HCl又重新化合成固体NH4Cl;

B.CaO遇水生成Ca(OH)2,同时放出大量热量,有利于氨气的生成;

C.固体加热制气体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D.根据浓氨水易挥发分析;

(7)氨气极易溶解于水生成NH3•H2O,使烧瓶内压强迅速减小,形成喷泉;

(8)喷泉实验需形成明显的压力差;

(9)碳酸氢铵不稳定,易分解生成氨气;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

【详解】

(1)N原子核外有7个电子,核外电子排布是2、5,则N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2)A.氮分子是双原子分子,但双原子分子组成的物质可能活泼,如Cl2,N2不容易反应与是否是双原子分子无关,故A错误;

B.氮元素的非金属性很强,原子获得电子能力强,氮气要参加反应,首先应该变为单个原子,因此不能证明氮气性质不活泼,故B错误;

C.氮原子的半径较小,原子获得电子能力强,与氮气性质不活泼无关,故C错误;

D.N2是双原子分子,2个N原子共用三对电子,断裂N≡N需要消耗很高的能量,因此氮气不容易参加化学反应,D故正确;

故答案是D;

(3)N2分子中2个N原子形成3个共价键,使每个N原子都达到稳定结构,所以N2的电子式:

;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氮的化合物的过程称为固氮。

A.N2和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NH3,氮元素的单质变为化合物,属于人工固氮,故A正确;

B.雷雨闪电时空气中的N2和O2化合生成NO,氮元素的单质变为化合物,属于氮的固定,是自然固氮,故B错误;

C.NH3经过催化氧化生成NO,是N元素的化合物的转化,不是氮的固定,故C错误;

D.NH3和HNO3反应生成NH4NO3,是N元素的化合物的转化,不是氮的固定,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4)在NH3中,N原子最外层有5个电子,N原子与三个H原子形成3个共价键,从而使每个原子都达到稳定结构,NH3的电子式:

结合形成NH3,所以NH3的电子式为

(5)消石灰与氯化铵固体混合加热产生氨气、氯化钙和水,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2NH4Cl

CaCl2+2NH3↑+2H2O;

(6)A.氯化铵不稳定受热易分解,但是氨气与氯化氢遇冷又极易反应生成氯化铵固体,不能用于制备氨气,故A错误;

B.向CaO中滴加浓氨水,CaO遇水生成Ca(OH)2,同时放出大量热量,有利于浓氨水中的氨气逸出,故B正确;

C.固体加热制气体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使产生的水能够流出,以免损坏试管,所以利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加热制取氨气需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故C错误;

D.浓氨水易挥发,加热能够促进氨气的逸出,可以用来制备氨气,故D正确;

故答案为AC;

(7)用圆底烧瓶收集干燥的氨气,用图1装置进行喷泉实验,当挤压滴管的胶头时,水进入烧瓶中,氨气溶于水,使烧瓶内气体压强减小,烧杯内的水不断进入烧瓶,由于氨气溶于水形成的一水合氨电离产生NH4+、OH−,水溶液显碱性,因此可以得到红色喷泉,用方程式表示为:

NH3∙H2O

NH4++OH−;

(8)如果只提供如图2的装置,引发喷泉的方法是打开止水夹,用手(或热毛巾等)将烧瓶捂热,氨气受热膨胀,赶出玻璃导管内的空气,再将热源移开,水进入烧瓶内,氨气溶解于水中产生压强差,即发生喷泉;

(9)NH4NO3是常用的铵态氮肥,在施用时若受热,就会发生分解反应释放出氨气而降低肥效;检验NH4+的方法是加入强碱反应,加热能够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液变蓝的刺激性气体。

3.研究金属与硝酸的反应,实验如下。

实验(20ºC)

现象

过量铜粉、2mL0.5mol∙L-1HNO3

无色气体(遇空气变红棕色),溶液变为蓝色

过量铁粉、2mL0.5mol∙L-1HNO3

6mL无色气体(经检测为H2),溶液几乎无色

 

⑴Ⅰ中产生的无色气体是______。

⑵研究Ⅱ中的氧化剂

①甲同学认为该浓度的硝酸中H+的氧化性大于NO3-,所以NO3-没有发生反应。

乙同学依据Ⅰ和Ⅱ证明了甲的说法不正确,其实验证据是______。

乙同学通过分析,推测出NO3-也能被还原,依据是______,进而他通过实验证实该溶液中含有NH4+,其实验操作是______。

补全Ⅱ中NO3-被还原为

的过程:

NO3-+______e-+______=NH4++______H2O

⑶研究影响产生H2的因素

实验

现象

过量铁粉、2mL0.5mol∙L-1HNO3、40ºC

3.4mL气体(经检测为H2),溶液略带黄色

过量铁粉、2mL0.5mol∙L-1HNO3、60ºC

2.6mL气体(经检测为H2),黄色溶液

过量铁粉、2mL3mol∙L-1HNO3、20ºC

无色气体(遇空气变红棕色),深棕色溶液

 

资料:

Fe[(NO)]2+在溶液中呈棕色。

④对比Ⅱ、Ⅲ、Ⅳ,温度不同时收集到氢气的体积不同,原因是______。

⑤Ⅴ中无色气体是混合气体,则一定含有遇空气变红棕色的气体和______。

⑷根据实验,金属与硝酸反应时,影响硝酸的还原产物不同的因素有______。

【答案】NO硝酸浓度相同,铜的还原性弱于铁,但Ⅰ中溶液变蓝,同时没有氢气放出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最高价,具有氧化性取Ⅱ中反应后的溶液,加入足量NaOH溶液并加热,产生有刺激性气味并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810H+3相同条件下,温度升高时,化学反应速率增大,但NO3-的还原速率增大的更多H2金属的种类、硝酸的浓度、温度

【解析】

【分析】

⑴Ⅰ中无色气体NO遇空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

⑵①依据Ⅰ和Ⅱ硝酸浓度相同,铜的还原性弱于铁,但Ⅰ中生成NO,因此可得NO3-没有发生反应不正确。

②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最高价,具有氧化性,证明NH4+的方法是去一定量溶液加入足量NaOH溶液并加热,产生有刺激性气味并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③根据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配平得到。

⑶④根据现象和温度升高时,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⑤根据元素分析和前面的信息得到答案。

⑷根据实验和几个反应现象得出答案。

【详解】

⑴Ⅰ中产生的无色气体遇空气变为红棕色,则为NO遇空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

故答案为:

NO。

⑵①依据Ⅰ和Ⅱ硝酸浓度相同,铜的还原性弱于铁,但Ⅰ中溶液变蓝,同时没有氢气放出,故认为该浓度的硝酸中H+的氧化性大于NO3-,所以NO3-没有发生反应不正确,故答案为:

硝酸浓度相同,铜的还原性弱于铁,但Ⅰ中溶液变蓝,同时没有氢气放出。

②元素的最高级具有氧化性,故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最高价,具有氧化性,推测出NO3-也能被还原;证实该溶液中含有NH4+的方法为:

取Ⅱ中反应后的溶液,加入足量NaOH溶液并加热,产生有刺激性气味并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故答案为:

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最高价,具有氧化性;取Ⅱ中反应后的溶液,加入足量NaOH溶液并加热,产生有刺激性气味并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③NO3-被还原为NH4+的反应为:

NO3-+8e-+10H+=NH4++3H2O,故答案为:

8;10H+;3。

⑶④根据现象可得,Ⅱ、Ⅲ生成氢气,Ⅳ生成有NO,因为相同条件下,温度升高时,化学反应速率增大,但NO3-的还原速率增大的更多,故答案为:

相同条件下,温度升高时,化学反应速率增大,但NO3-的还原速率增大的更多。

⑤Ⅴ中无色气体是混合气体,根据元素分析,则一定含有遇空气变红棕色的NO气体和H2,故答案为:

H2。

⑷根据实验,金属与硝酸反应时,影响硝酸的还原产物不同的因素有金属的种类、硝酸的浓度、温度,故答案为:

金属的种类、硝酸的浓度、温度。

4.细菌可以促使铁、氮两种元素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并耦合两种元素的循环。

耦合循环中的部分转化如下图所示。

(1)上图所示氮循环中,属于氮的固定的有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N2转化为氨态氮b.硝化过程c.反硝化过程

(2)氮肥是水体中氨态氮的主要来源之一。

①氨气是生产氮肥的主要原料,工业合成氨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②检验氨态氮肥中NH4+的实验方案是________。

(3)硝化过程中,含氮物质发生_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反应。

(4)氨态氮与亚硝态氮可以在氨氧化细菌的作用下转化为氮气。

该反应中,当产生0.02mol氮气时,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

(5)土壤中的铁循环可用于水体脱氮(脱氮是指将氮元素从水体中除去),用离子方程式分别说明利用土壤中的铁循环脱除水体中氨态氮和硝态氮的原理:

________、________。

【答案】aN2+3H2

2NH3取少量氮肥溶于适量蒸馏水中,向其中加入浓NaOH溶液,加热,并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若观察到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证明氮肥中含有NH4+氧化0.066Fe3++2NH4+=6Fe2++N2↑+8H+10Fe2++2NO3-+12H+=10Fe3++N2↑+6H2O

【解析】

【分析】

(1)氮的固定是氮元素由游离态变为化合态;

(2)①工业上用氮气和氢气反应生成氨气;②铵根离子与碱反应放出氨气;

(3)硝化过程是铵根离子转化为硝酸根离子;

(4)氨态氮与亚硝态氮可以在氨氧化细菌的作用下转化为氮气,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反应方程式是NH4++NO2-=N2+2H2O;

(5)脱氮是指将氮元素转化为氮气从水体中除去,Fe3+把NH4+氧化为氮气,Fe2+把NO3-还原为氮气。

【详解】

(1)a.N2转化为氨态氮,氮元素由游离态变为化合态,属于氮的固定;b.硝化过程是铵根离子转化为硝酸根离子,不是氮的固定;c.反硝化过程是硝酸根离子转化为氮气,不是氮的固定;选a;

(2)①工业上用氮气和氢气反应生成氨气,反应方程式是N2+3H2

2NH3;

②铵根离子与碱反应放出氨气,检验铵态氮肥中NH4+的实验方法是:

取少量氮肥溶于适量蒸馏水中,向其中加入浓NaOH溶液,加热,并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若观察到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证明氮肥中含有NH4+;

(3)硝化过程中,铵根离子转化为硝酸根离子,氮元素化合价升高,含氮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4)氨态氮与亚硝态氮可以在氨氧化细菌的作用下转化为氮气,反应方程式是NH4++NO2-=N2+2H2O,生成1molN2转移3mol电子,当产生0.02mol氮气时,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06mol。

(5)脱氮是指将氮元素转化为氮气从水体中除去,Fe3+把NH4+氧化为氮气,Fe2+把NO3-还原为氮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6Fe3++2NH4+=6Fe2++N2↑+8H+、10Fe2++2NO3-+12H+=10Fe3++N2↑+6H2O。

5.将一定质量的铁粉加入装有100mL某浓度稀硝酸的容器中充分反应。

试回答:

(1)容器中剩余mg铁粉,收集到NO气体448mL(标准状况下)。

①所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②原稀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

(2)向

(1)中所得的固液混合物中逐滴滴加稀硫酸至刚好不再产生遇空气变成红棕色的气体为止,此时容器中剩余铁粉ng。

①此时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②m-n的值为_______(精确到0.1)。

【答案】Fe(NO3)20.8mol·L-1FeSO45.0

【解析】

【详解】

(1)①容器中剩有mg的铁粉,铁过量,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Fe(NO3)2;②硝酸完全反应生成硝酸亚铁与NO,NO的物质的量=0.448L÷22.4L/mol=0.02mol,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参加反应的n(Fe)=0.02mol×

=0.03mol,由氮元素守恒可知:

n(HNO3)=2n[Fe(NO3)2]+n(NO)=2×0.03mol+0.02mol=0.08mol,故原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0.08mol÷0.1L=0.8mol/L;

(2)①向上述固-液混合物中逐滴加入稀硫酸,溶液中的反应顺序为:

Fe先和HNO3(氢离子由硫酸提供)生成NO,因为此时铁还是有剩余,所以硝酸根离子被消耗尽,硝酸根反应完全后,最后是Fe和H2SO4反应生成H2,至刚好不再产生遇空气变成红棕色的气体为止,此时溶液中的溶质为FeSO4;②Fe先和HNO3(氢离子由硫酸提供)生成NO,关系为:

3Fe~2NO3-,溶液中硝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是0.08mol-0.02mol=0.06mol,所以消耗铁的物质的量是0.06mol×3/2=0.09mol,质量是0.09mol×56g/mol≈5.0g,即m-n的值为5.0。

6.Ⅰ.分别只用一种试剂除去下列各组中所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