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492558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124.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始于1988年开设的“工业企业电气化”专业,1995年更名为五年制高职“现代电气技术及应用”专业,该专业在2003年被评为江苏省五年制高职示范专业。

2000年开办招收高中毕业生的3年制“自动控制技术专业”,2002年增设“自动控制技术、工商企业管理”双专业;2005年,根据教育部高等院校专业目录,更名为“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2006年,在教育部组织的办学水平评估中被专家评为“优秀”;2009年被评为无锡市示范性专业;2010被列为江苏省特色专业建设点。

一、专业建设基础

1.确立并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系统改革课程体系

得益于开始于2006年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作为学院重点专业进行了系统化改革和建设,确立了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学习—工作—学习”的工学交替。

按照“调研、归纳、排序、重组”这一顺序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通过调研,明确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主岗位为自动化设备工艺实施(操作)、自动化设备安装、自动化系统调试等岗位,次要就业岗位是自动化系统维修、小型自动化系统集成、自动化产品(系统)销售等;通过召开专家座谈会等方式,确定典型工作任务;根据“新学徒(员工)、普通技工(员工)、高技能人才”三个职业能力发展阶段所对应的“入门、专项、综合”三个学校学习阶段安排以实践为主导的专业课程;为使学生初步了解本专业的就业前景、工作环境及岗位工作任务,在入门学习阶段特别设置了“看企业、讲专业”认识实习;为促进学生工作与学习的有机结合、培育职业素养,并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积累感性认识,在专项学习阶段设置10周或20周的顶岗实习,学生一方面进入企业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普通技工工作,另一方面同步学习岗位生产工艺、企业质量管理等相关课程。

综合学习阶段设置12周的毕业实习,根据实习岗位任务,结合毕业设计课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解决工作岗位具体问题,以提高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实现预就业。

三次实习与专业课程一起构成了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培养的三个递进台阶。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2.加强以实践为主导的专业课程建设,以“做中学”为主导改革教学方法

引入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教学理念,将未来工作岗位与在校学习进行对接,并以实践教学为主导进行专业课程设置将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力措施。

在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教学中,教师按基于工作过程的“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这一具有普适性的六步法展开教学,学生通过“做中学”获得物化的成果,教师以成果完成情况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

经过多次循环,使学生逐渐了解并掌握六步法,逐渐增强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

通过示范建设,在以实践为主导的专业课程中,已建成《运动控制系统安装调试与运行》国家精品课程,《交流调速系统及应用》、《小型综合自动化系统集成》两门省级精品课程,以及《PLC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等三门院级精品课程。

同时初步建立了专业教学资源库。

3.校企合作,构建“教学做”一体的实践教学基地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在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中提出了涵盖逻辑控制、运动控制、过程控制三大类控制对象的柔性自动化实训设备设计及建设思路。

2008年,由团队教师研制的“柔性自动化综合实训设备”在首届全国高校自制教学仪器设备评选活动中获自制教学仪器设备优秀成果奖,“柔性自动化综合实训设备”、“输送、均匀铺料实训设备”申获两项发明专利。

示范建设过程中,按照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实施的要求,先后建成集教、学、做一体的交流调速实训室、运动控制实训室、过程控制实训室、电机与电气实训室等。

无锡地区是江苏省乃至全国的制造业高地,无论是目前制造业设备的自动化装备水平、自动化系统集成能力、先进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开发能力,均走在全国前列。

依托这一优势,专业先后与信捷电气、汇川技术、施耐德电气等公司合作,构建校企合作双赢的专业课程建设与实施平台。

从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基地建设、共建实训室、资源共享、学生就业、教师脱产挂职锻炼、课程开发、专业建设、技术服务等方面全面合作,初步建成一批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4.加强素质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不仅注重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职业技能培养,还高度重视学生职业素质和人的全面发展,人才培养质量逐年提高。

鼓励学生全程参与自制实训设备,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申报院级、省级创新项目,申报企业提供的、本专业自行组织的、省级、国家级各级各类竞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通过小组竞赛,学生申报专利等手段,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特别是营造创新教学的软环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专业建设过程中,行业企业专家全程不仅参与了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建设、实践体系的建设,还共同就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企业文化的引入方式等进行深入探讨,共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从顶岗实习、工学结合到订单班开设、校企共建实训室、企业文化的引入等环节,企业均深度参与,不仅关注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还特别强调学生素质的养成。

目前与本专业签订顶岗实习协议的企业有30多家,由企业专家或一线工程技术人员授课的订单班已开设两个并已稳定运行两年;与三家企业共建实训室,两年内企业捐赠设备总值达130万以上,与SCHNEIDER等国际公司签订了新技术、新应用等教学资源共享协议。

通过这些措施的落实,毕业生从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转变过程明显缩短,各项素质明显提高。

目前,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签约率稳定在99%左右,毕业生专业对口率、毕业后的发展前景明显改善。

图2所示为连续三届毕业生初始就业对口率,图3所示为毕业生薪酬变化趋势。

图2毕业生初始就业对口率

图3毕业生薪酬变化趋势

二、专业发展目标与人才培养目标

专业特点——产业支撑型

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

“优化结构、改善品种质量、增强产业配套能力、淘汰落后产能,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调整优化原材料工业,改造提升消费品工业,促进制造业由大变强”。

改进提升制造业,是十二五规划中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实现途径。

以国家“十二五”规划为指导,江苏省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内投入1000亿对企业进行技术改造。

无锡市在2011年8月初出台的《关于制造业竞争力提升工程实施意见》规划中提出,无锡市将不断促进支柱产业提升,利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制造业,到2015年,包括装备制造业在内的五大优势支柱产业总产值将达到年均递增12%的水平。

凭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优势,无锡成为中国制造业最具竞争能力的城市之一。

无锡地区作为我国民族工业的发源地之一,其经济总量已连续几年进入全国前十。

装备制造业是无锡地区的传统优势产业之一,2011年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中无锡企业有23家,居江苏省首位(23/51)。

2008年至今,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共调研企业约95家,涵盖了传统制造业(如无锡威孚高科)、高端装备制造业(如天奇集团)、战略型新兴产业(如无锡尚德)等行业,相关企业在技术改造、高端装备系统集成、光伏组件安装等方面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学生有着大量的需求。

如无锡第一棉纺织厂通过技术改造,使企业信息化和设备自动化水平明显提升,目前一万纱锭用工仅25人,仅为传统用工量的十分之一,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在普通生产线操作工需求降低的同时,对自动化设备、系统的改造、维护和集成的岗位大大增加。

另一方面,伴随着劳动力资源的日益紧张和劳动力成本的提高,迫使制造业企业纷纷提升生产设备的自动化水平,也增加了企业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人才需求。

此外,随着物联网产业的发展,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毕业生进入物联网企业从事相关工作的比例逐年提高,2011年应届毕业生中,进入物联网相关企业的毕业生比例已达到6%。

作为产业支撑型专业,在多年的专业发展过程中,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已为区域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输送了大批从事自动化设备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等工作的毕业生。

连续三年本专业毕业生到年底的签约率在99%以上。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在建设中将进一步紧贴产业发展需求,满足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深度开展校企合作,全面提升专业服务产业的能力。

2011年8月,依托本专业申报的项目“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集成及网络构建”已成功列入无锡市大学生引育就业“技能绿卡”工程培训计划。

按照该培训计划,每年将为无锡地区培训“可编程控制器”程序员300名以上。

指导思想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教职成[2011]11号)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学校“十二五”发展战略规划,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服务于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以加强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切入点,把改革与发展的重点放到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和提高教育质量上来,提高专业适应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增强培养面向先进制造业高技能人才的能力,丰富专业特色、提升专业办学水平,从而发挥专业示范作用,扩大社会影响,为我国高职教育事业发展、创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专业发展目标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发展目标是:

校企对接,巩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第三方评价,形成人才培养方案完善的长效机制;跟踪区域产业变化,与物联网等新兴产业深度合作,对接企业技术发展;继续实施实践为主导的课程体系,强化实践育人;建设符合地区自动化发展水平的“双师结构”专兼结合教学团队,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提升专业辐射能力,带动相关专业群的建设。

在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质量、专业社会服务能力、社会影响力等方面走在全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前列。

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要求,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生初始就业阶段可以胜任自动化系统工艺实施(操作)、自动化设备安装、自动化产品销售等岗位,2~3年后应能胜任自动化设备调试、自动化系统维护等岗位。

根据地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毕业生还可向小型自动化系统集成、自动化系统(设备)销售、自动化系统技术支持、物联网系统的管理等生产性服务岗位顺利迁移。

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较好的沟通能力及团队合作意识,适应现代制造业需要,具备相应工作经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三、建设内容与改革举措

1.校企对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建设内容巩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效果,在现有专业建设的基础上,加强校企对接,校企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共同开展课程建设、通过教学资源库建设将企业实际生产过程引入教学过程、引入企业优秀文化强化素质教育。

继续深入行业、企业调研,继续开展毕业生跟踪调查(跟踪时间5年以上),坚持召开每年一次的专家咨询会,委托江苏省电器工业协会等第三方机构对毕业生质量指标进行科学合理的监测,并与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比对和分析,形成有效的人才培养反馈机制。

根据区域产业的发展状况、对毕业生质量指标的有效监测及综合比对和分析的结果,进一步完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并予以实施。

到2012年底,力争与本专业合作开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企业数量超过60家,同时再增加2个订单班并稳定运行两年以上。

改革举措

(1)校企合作,共同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顶岗实习培养人才、实施“一体化”教学、引入企业生产过程、融入企业文化等,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跟踪地区产业发展趋势,特别是物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状况,调研目前在校学生工学结合岗位及自动化毕业生岗位与物联网产业的关联性,确定本专业的切入点(物联网系统在工业控制领域的应用)。

(3)对已经毕业学生的岗位、薪金、就业对口率、岗位迁移情况进行跟踪调研,并引入江苏省电器工业协会等第三方研究机构,根据本专业的特点,制定科学、合理、可操作的调研方案,并持续跟踪五年以上。

在对调研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与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比对,更有针对性地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形成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的长效机制。

(4)根据目前及今后学生生源的变化趋势,探索不同学生的分层教学。

(5)根据目前我院生源85%以上来自农村社会能力相对较弱的现实,比对企业对毕业生专业职业能力与社会能力并重的需求,在2012年开设“演讲与沟通”类课程,以利学生社会能力的培养。

2.课程体系改革及课程建设

建设内容强化实践育人的教学思路,继续实施以实践为主导的课程体系,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实施效果引入行业、企业、学生反馈机制,注重实施质量。

根据区域产业发展的特点,与相关企业在新技术引入、资源共享等深度合作,在现有专业课程体系中,改造2-3门专业课程,融入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应用,与企业合作将企业的生产过程、工作流程等信息实时传送到课堂。

2012级增设《物联网及工业应用》类专业课程,适应产业需求;通过开设沟通、演讲类课程,提升学生的社会能力。

引入企业一线营销人员主讲《自动化产品营销》课程的案例部分,将《典型电气设备安装调试》、《PLC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等课程建成市级以上精品课程。

改革举措

(1)深化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相结合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五门专业主干课程全面实施“教学做”一体,加强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结合。

(2)调整课程体系:

在现有课程《PLC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小型自动化集成》等课程中增加物联网应用等新技术及新应用,2012级开设以实践为主导的“物联网及工业应用”专业课程。

(3)改革教学方法:

推广报告提交、典型组别功能演示,增加演讲环节;课程评价引入企业专家参与的实践性考核环节;引入行业、企业、学生评价的反馈机制,提升教学效果。

(4)重点建设《典型电气设备安装调试》、《PLC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争取建成市级以上精品课程。

(5)学习与比赛结合:

扩大“PLC编程比赛”的实施范围,参与人数从目前15%左右扩大到20%以上,并涵盖自动化大类专业学生。

引入企业资源(奖励),增加获奖学生比例。

(6)结合教学资源库建设,到2013年引入企业生产过程、工作流程实时传回课堂,试点兼职教师在工作现场直接开展专业教学。

3.教学资源库建设及共享

建设内容借鉴国家级资源库建设经验,完善本专业资源库建设。

到2013年底,完成至少三门专业主干课程和五门实践课程的资源建设工作,特别是实践教学课程如工学结合、毕业实践毕业设计等课程的教学资源建立及完善;校企深度合作,引入企业教学资源;构建教师空间和学生空间,更好地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学习服务。

根据专业建设方案对专业教学资源库栏目进行适当调整,充实更新所有栏目的内容并做到定期更新,鼓励教师直接采用资源库的资源进行具体教学实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需的教辅材料可直接进入资源库进行下载,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条件。

改革举措

(1)构建教师空间和学生空间,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搭建资源平台。

(2)校企深度合作,引入企业教学资源。

通过信捷电气的ZIBOX物联网平台,将现场PLC、伺服控制器的生产过程如贴片机运行的实时情况,引入课堂教学;由企业工程师现场讲解生产过程、系统程序执行情况,实现工作流程到课堂的实时传送。

(3)引入法国施耐德电气等知名公司的大学计划的教学资源。

(4)从2012年开始,所有入库课程的教学全部基于资源库平台展开教学实施,所有专业实训室具备使用资源库授课条件。

(5)资源库管理实行专人负责,动态更新资源数据。

4.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内容建设一支适应无锡及长三角地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自动化技术发展需求、能准确跟踪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具备较高教科研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具备一定创新精神,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到2013年底,本专业将建成一支由23名专任教师与23名企业兼职教师组成的师资队伍。

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10名(含教授2名)。

教师服务学生及社会能力明显提升,科技服务到账资金累计超过60万元。

专业带头人在江苏省自动化行业、骨干教师在无锡市自动化行业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改革举措

(1)鼓励并支持教师承担各级自动化协会等行业机构的相关工作,承接相关课题,树立行业影响力。

(2)落实学院开展的“双高”工程,到2013年,培养引进教授2名,选派2名教师攻读博士学位,组成一支结构合理的“双师”队伍,提升队伍学科水平。

(3)继续落实“青蓝”工程,提升青年教师执教能力;三年内轮流选派年轻教师脱产实习,安排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一对一辅导,提高年轻教师工程实践能力。

(4)加强骨干教师培养,安排两年3人次赴国外学习先进职教理论,提升教学研究能力;安排骨干教师参加物联网等新技术的进修培训。

(5)增加企业兼职教师,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比例达1:

1;增加兼职教师参与专业课程授课比例,组成双师结构。

(6)提升教学团队社会服务能力。

两年内四技服务到账资金达60万元以上,结合无锡市大学生“技能绿卡”工程的实施,社会培养人次两年达1400人次以上。

5.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建设内容跟踪无锡地区的自动化技术以及物联网产业的发展趋势,加强企业合作,引入企业资金,共同建设“物联网及工业应用”实训室,改造信捷自动化实训室、汇川技术综合实训室等校内实践教学基地,预计投入资金15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90万元,企业资助60万元)。

针对本专业宽口径的特点,争取在两年内新增10个以上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与新能源企业、高端制造业、物联网等符合产业升级要求的企业开展合作,从人才培养方案完善、资源共享、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基地建设、课程建设等方面全面提升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内涵。

改革举措

(1)与国内知名企业合作,选取目前物联网在工业中的典型应用,以切入点如工业无线网络构建、工业远程监控远程维护等进行教学提炼,结合远程企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同步进行。

2012年10月以前完成建设方案论证及招投标工作,2013年建成“物联网及工业应用”实训室。

央财支持80万元,争取企业资助30万元

(2)改造信捷自动化综合实训室,更换原PLC控制主板,引入ZIBOX无线网络,并增加视觉系统应用(央财支持5万元,企业资助20万元)

(3)改造汇川综合实训室,引入运动控制系统部分、HMI远程监控部分,使之建成包含逻辑控制与运动控制系统、远程监控的综合实训室(企业资助10万元)

(4)结合企业实际生产过程资源引入课堂的资源库建设,增设数据交换机及服务器,进行有关显示界面的开发,为企业专家远程教学提供支撑。

(5)新建物联网、光伏发电、高端制造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5-6个实习基地,开展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及生产性实习。

(6)新增2个订单班,并稳定开设两年以上。

(7)完善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从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订单培养、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年轻教师脱产实习参与企业具体项目、技术合作及联合申报课题等着手,增加校企合作的深度与内涵。

6.开展学生素质教育,提升教学质量

建设内容重视学生职业素质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与行业企业就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建设、实践体系的建设,以及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企业文化的引入等方面进行进一步合作,将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共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加强实践育人,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技能竞赛,引导学生申报专利,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营造创新教学的软环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通过创新教育、专题报告、选修课、社会实践等一系列活动,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和文化素质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改革举措

(1)总结电气自动化专业开展的创新教育试点经验如开设创新方法课程、开展较大型社会实践调查并提交报告、辅导参加企业证书及国际通用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等途径,拓展学生视野,拓宽就业途径。

(2)开展有专门导师指导的创新制作、兴趣设计,鼓励学生参与科研课题及实验实训室改造,鼓励有潜力学生申报江苏省优秀毕业设计评比,激发学生成就感,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3)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如校内企业资助的PLC编程比赛、省级及国家级比赛、中芬技能比赛等,提升学习氛围,营造创新教学软环境。

(4)鼓励学生申报专利,争取两年内学生申报专利2~3项。

(5)加强选修课、思想道德及文化素质课程的开设效果。

(6)引入企业文化,增加与企业老总面对面、与企业专家面对面、与操作能手面对面、与营销冠军面对面等环节,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提升学习动力与创新意识。

7.创新体制机制,促进专业发展

坚持学校主体、政府协调、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专业建设机制,加强与江苏省电器工业协会、无锡市机械联合会等的合作,促进专业与行业、企业的联系,整合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依托学校新建的“校中厂”——智能工厂,“厂校一体”提高专业社会服务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

完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引入行业、企业专家评估人才培养质量。

试点学校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双导师”制,聘请行业企业专家、能工巧匠共同参与人才培养。

8.保障措施

(1)学院成立项目领导小组,由专人专职全面负责项目管理日常工作。

(2)落实项目建设目标责任制,严格按批准的建设内容和进度进行监管、检查,保证项目建设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3)学校对项目建设资金进行专项管理,加强建设项目论证与管理,保证安全、环保和节能等政策的落实。

对建设项目的仪器设备、基本建设等,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的要求执行。

(4)实行项目建设定期汇报制度,项目负责人定期对建设进度、建设经验与不足等进行总结,并向项目领导小组汇报。

对未经项目领导小组同意更改建设项目内容的,对项目负责人按学校规定追究相应责任。

(5)积极通过各种途径,给予项目建设人员、配套设备资金(学校拨款、校企合作等)支持,保障项目顺利实施。

 

四、预期进度与绩效指标

建设内容

2012年10月

(预期目标、验收要点)

2013年10月

(预期目标、验收要点)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人才培养方案完善

行业企业调研

目标:

完成本年度行业企业调研资料整理及数据分析

要点:

(1)根据企业所属行业、性质、规模等因素,重点调研装备制造业行业企业30家;

(2)形成完整具体的调研报告。

目标:

扩大调研覆盖面,完成本年度行业企业调研资料整理及数据分析

要点:

(1)扩大调研覆盖面,调研行业企业30家+10家;

(2)形成完整具体的调研报告;(3)形成人才培养方案修改意见。

毕业生跟踪调查

目标:

完成本年度毕业生跟踪调查及数据分析

要点:

(1)根据就业企业所属行业、性质、规模等调研不同年度毕业生40%;

(2)形成毕业生薪资、岗位变迁、专业对口率等完整具体调研报告。

目标:

调整方案,完成本年度毕业生跟踪调查及数据分析

要点:

(1)根据年度具体情况调整调研方案,优化调研指标;

(2)扩大调研覆盖面,调研不同年度毕业生50%;(3)形成毕业生薪资、岗位变迁、专业对口率等调研报告;(4)形成人才培养方案修改意见。

第三方机构评价

目标:

实施第三方机构评价

要点:

聘请江苏省电器工业协会等第三方机构评价毕业生质量。

目标:

继续实施第三方机构评价

要点:

(1)评价毕业生质量,形成与上一年比对数据报告

(2)形成人才培养方案修改意见。

专家咨询会

目标:

召开本年度专家咨询会

要点:

聘请行业企业、研究所专家15-20名召开专家咨询会,形成完整的咨询会资料。

目标:

召开本年度专家咨询会

要点:

(1)聘请行业企业、研究所专家15-20名召开专家咨询会,形成完整的咨询会资料;

(2)提出人才培养方案修改意见。

根据生源情况,实施分层教学

目标:

制定不同生源学生毕业生指标调研方案

要点:

选取不少于30%的样本进行调研,设计科学合理调研内容及表格。

目标:

形成调研报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