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文版小学五年级下册书法模板.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492819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1.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文版小学五年级下册书法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华文版小学五年级下册书法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华文版小学五年级下册书法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华文版小学五年级下册书法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华文版小学五年级下册书法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华文版小学五年级下册书法模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华文版小学五年级下册书法模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华文版小学五年级下册书法模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华文版小学五年级下册书法模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华文版小学五年级下册书法模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华文版小学五年级下册书法模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华文版小学五年级下册书法模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华文版小学五年级下册书法模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华文版小学五年级下册书法模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华文版小学五年级下册书法模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华文版小学五年级下册书法模板.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华文版小学五年级下册书法模板.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华文版小学五年级下册书法模板.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华文版小学五年级下册书法模板.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华文版小学五年级下册书法模板.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华文版小学五年级下册书法模板.docx

《华文版小学五年级下册书法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文版小学五年级下册书法模板.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华文版小学五年级下册书法模板.docx

华文版小学五年级下册书法模板

华文版小学五年级下册书法(提升版)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包围结构

第1课广字旁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带“广字旁”的字的书写,并能根据被包围部件的不同,恰当地处理“广字旁”的各个笔画及外框的大小,使内外结构搭配合理合宜。

2、学会初步分析带有“广字旁”的不同书家和书体的书写特点,从而进行比较学习,了解各个书家和不同书体相互的特征与优点。

3、了解《毛公鼎》,并尝试书写,知道其在书法界的地位及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重点:

学习并初步掌握带广字旁”的字的结字要点,并在练习中熟练的掌握。

教学难点:

书写“广字旁”的字时应根据被包围部件的不同,而相应的改变“广字旁”的处理方式,使全字的结构收放自然,重心平稳。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过左右结构、上下结构的汉字书写。

从本学期开始进入到包围结构的学习。

带着两个问题开始学习:

什么样的结构是包围结构?

包围结构有哪些形式?

二、新授

1、活跃情趣。

课件出示:

庸广度庭

全包围三面包围两面包围

连线完成。

2、理性学习“广字旁”的例字

出示:

庸(廣)广度庭

观察:

(1)找出这几个字的共同点?

不同点?

(2)具体说明“广字旁”怎么大?

里边的结构怎么小?

观察赵体“广字旁”的书写特点,引导发现,总结规律:

①点:

順锋起笔;与横画连接可多可少;有连带痕迹。

②横:

起笔体现于前一个笔画的承接;右上行笔,行笔力度变化清晰;收笔自然,无重按痕迹。

③撇:

順锋起笔;左下行笔力度均匀;回锋收笔形态居多。

三、书写练习

1、学生练习写“广字旁”“庸”“廣”“度”“庭”各写一遍。

师巡视,发现问题。

2、实物投影:

学生书写的字样。

互评。

(根据“正确、勺称、美观”的书写要求行综合评价。

3、教学演示,示范指导。

4、学生再次书写练习,师巡视辅导。

四、点评

对比《董美人墓志》、《九成宫碑》、《雁塔圣教序》、《颜勤礼碑》中的“广字旁”例字的结构特点,说说与赵体的区别。

五、拓展延伸:

1、查阅与《毛公鼎》有关的知识图片,了解其历史及书法地位和价值。

2、完成第3页每日一得硬笔书写练习。

第2课尸字旁、户字旁

教学目标:

1、在日常应用能正确、美观地书写带有“尸字旁”、“尸字旁”结构的字。

2、了解什么是象形字,试着找出学习过的象形字,并尝试的解读其本意。

3、认识汉代隶书名作《乙瑛碑》,尝试临摹。

了解其内容和时代背景并知道其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重点:

掌握“尸字旁”、“尸字旁”结构的字在书写时的要点,合理地搭配内部结构,使整体风格完整统一,同时又注意在相同部首时的变化处理。

教学难点:

区分“尸字旁”、“户字旁”结构的字与“广字旁”的字结构处理上的异同,从而进行书写。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过包围结构中左上包右下“广字旁”汉字的书写。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包围结构中的另一种形式的包围。

究竟是哪种包围形式呢?

我们一起来看例字。

二、学习新课

出示例字:

层属局扁

观察:

1、找出这几个字的异同点?

2、具体说明“尸字旁”、“户字旁”的位置、大小,里边结构的位置和大小。

观察赵体“尸字旁”、“户字旁”的书写特点,引导发现,总结规律:

“尸字旁”和“户字旁”顶部的横折和横不能写得太宽、太高,否则会显得太大,所以上侧面只能包围住里面部件的一部分。

里面部件的宽度要超出“尸”和“户”的横折。

三、书写练习

1、学生书写练习:

“層”“属”“局”“扁”各写一遍。

教师巡视,发现问题。

2、实物投影:

学生书写的字样。

互评。

3、教学演示,示范指导。

4、学生再次书写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四、测评

对比《玄秘塔碑》、《九成宫碑》、《颜勤礼碑》中的“尸字旁”和“户字旁”例字的结构特点,说说与赵体的区别。

五、拓展延伸:

1、查阅与《乙瑛碑》有关的知识图片,了解其历史及书法地位和价值。

2、完成第6页每日一得硬笔书写练习。

第3课虎字头

教学目标:

1、掌握“虎字头”在不同书家和字体中的书写风格及变化规律,了解其书写的合理性。

2、指导学生细心比较分析《玄秘塔》、《雁塔圣教序》、《颜勤礼碑》三位书家“处”字中的“虎字头”的各自特点,及尝试区别有目的性书写,引导学生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培养学生对各种书体名称的认识及初步兴趣。

3、认识魏碑名篇《始平公造像记》,初步理解其产生的年代造像记产生的背景,知道其书法特征和结体规律,了解《龙门四品》特别是《始平公造像记》在魏碑中的地位及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重点:

学习“虎字头”的正确书写要点,正确处理其与不同部件的搭配关系,力求整体风格的

和谐,收放明确,整个字重心平稳,章法统一。

教学难点:

掌握“虎字头”在不同字体和书法家笔下的不同变体,学会灵活运用,在书写时,应着重处理与不同的内部结构处理。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过包围结构中左上包右下“尸字旁”和“户字旁”汉字的书写。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包围结构中的另一种形式的包围。

究竟是哪种包围形式呢?

我们一起来看例字。

二、学习新课

出示例字:

虑虚处

观察:

1、找出这几个字的异同点?

2、具体说明“虎字头”的位置、大小,里边结构的位置和大小。

观察赵体“虎字头”的书写特点,引导发现,总结规律:

“虎字头”头上的几笔可以重一些;横钩要向里收敛角度;左撇相对伸展,宜轻不宜重;“七”形状小巧,靠左上书写,给下面的部件留出空间。

“虎字头”的另一种写法是首笔写成短横,中间写成“土”型,竖要端正,横的角度要和谐。

三、书写练习

1、学生书写练习:

“虑”“虚”“处”各写一遍。

教师巡视,发现问题。

2、实物投影:

学生书写的字样。

互评。

3、教学演示,示范指导。

4、学生再次书写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四、测评

对比《玄秘塔碑》、《雁塔圣教序》、《颜勤礼碑》中的“虎字头”例字的结构特点,说说与赵体的区别。

五、拓展延伸:

1、查阅与《始平公造像记》有关的知识图片,了解其历史及书法地位和价值。

2、完成第8页每日一得硬笔书写练习。

第4课走之旁、走字旁

教学目标:

3、教学演示,示范指导。

4、学生再次书写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四、测评

对比《董美人墓志》、《九成宫碑》、《雁塔圣教序》、《颜勤礼碑》中的“走字旁”例字的结构特点,说说与赵体的区别。

五、拓展延伸:

1、查阅与《郑文公碑》有关的知识图片,了解其历史及书法地位和价值。

2、完成第12页每日一得硬笔书写练习。

第5课建字旁

教学目标:

1、掌握“建字旁”在不同书家和字体中的书写风格及变化规律,了解其书写的合理性。

2、引导学生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培养学生对各种书体名称的认识及初步兴趣。

3、认识摩崖名篇泰山经石峪《金刚经》,初步理解其产生的年代造像记产生背景,知道其书法特征和结体规律,了解其在书体中的地位及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重点:

学习“建字旁”字的正确书写要点,正确处理其与不同部件的搭配关系。

教学难点:

掌握“建字旁”在不同字体和书法家笔下的不同变体,学会灵活运用。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出示:

延建庭

2、这些字是什么结构呢?

3、课题(学生齐读)

二、归类探究(得出半包围特征)

1、你能将这些字分一类吗?

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分类?

2、引出半包围特征(根据学生回答演示)

3、练习反馈

过渡:

大家已经能够准确地辨别出半包围的三种特征,这三种包围结构的字究竟怎么写呢?

我们一起来讨论:

三、讨论归纳(得出半包围结构字的写法)

课件出示:

延建庭

1、提出问题:

请大家从这三个字的形状、空白及主要笔画三个方面仔细观察一下,并说一说这三个字有什么相同的特征?

(如有疑问可进行小组讨论)

2、学生自由回答,根据回答情况,教师及时引导及鼓励。

(学生的回答可能是多方面的,也可能是不太合理的,教学中尽量多引导,多鼓励,尽量体现民主,宽容这样的一种境界)

3、课件演示:

(学生根据演示情况补充说说想法,并完整地来说一说)

4、小结:

根据大家的回答,老师编一首儿歌

四、书写练习

1、学生书写练习:

“延“建”“庭”各写一遍。

教师巡视,发现问题。

2、实物投影:

学生书写的字样。

互评。

3、教学演示,示范指导。

4、学生再次书写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五、测评

对比《玄秘塔碑》、《董美人墓志》、《九成宫碑》、《颜勤礼碑》中的“建字旁”例字的结构特点,说说与赵体的区别。

六、拓展延伸:

1、查阅与《金刚经》有关的知识图片,了解其历史及书法地位和价值。

2、完成第15页每日一得硬笔书写练习。

第6课同字框

教学目标:

1、掌握“同字框”在不同书家和字体中的书写风格及变化规律,了解其书写的合理性。

2、指导学生细心比较分析《董美人墓志》、《九成宫碑》、《雁塔圣教序》、《颜勤礼碑》四个字帖“同”字中的各自特点,及尝试区别有目的性书写。

3、认识唐代碑刻名篇泰《麓山寺碑》,初步理解其产生的年代及产生背景,知道其书法特征和结体规律,了解其在书体中的地位及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重点:

学习“同字框”字的正确结字法则、书写要点,正确处理其与不同部件的搭配关系。

教学难点:

掌握“同字框”在不同字体和书法家笔下的不同变体,学会灵活运用。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过包围结构中左下包右上“建字旁”汉字的书写。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包围结构中的另一种形式的包围。

包围结构分为两大类:

1、全包围;2、三面包围。

究竟是哪种包围形式呢?

我们一起来看例字。

二、学习新课

出示例字:

周用内同

观察:

1、找出这几个字的异同点?

2、具体说明“同字框”的位置、大小,里边结构的位置和大小。

观察赵体“同字框”的书写特点,引导发现,总结规律:

“同字框”的字为三面包围结构。

左竖稍短,粗壮有力;横折钩略向上使折笔的位置稍高一些;折笔向下与左竖呈相对鼎力之势。

框内的部件居中或略靠左、靠上,笔画分布要均匀。

三、书写练习

1、学生书写练习:

“周”“用”“内”“同”各写一遍。

教师巡视,发现问题。

2、实物投影:

学生书写的字样。

互评。

3、教学演示,示范指导。

4、学生再次书写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四、测评

对比《董美人墓志》、《九成宫碑》、《雁塔圣教序》、《颜勤礼碑》中的“同字框”例字的结构特点,说说与赵体的区别。

五、拓展延伸:

1、查阅与《麓山寺碑》有关的知识图片,了解其历史及书法地位和价值。

2、完成第18页每日一得硬笔书写练习。

第7课门字框

教学目标:

1、掌握“门字框”在不同书家和字体中的书写风格及变化规律,了解其书写的合理性。

2、指导学生细心比较分析《董美人墓志》、《九成宫碑》、《雁塔圣教序》、《颜勤礼碑》四个字帖“开”字中的各自特点,及尝试区别有目的性书写。

3、认识唐代碑刻名篇泰《古诗四贴》,初步理解其产生的年代及产生背景,知道其书法特征和结体规律,了解其在书体中的地位及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重点:

学习“门字框”字的正确结字法则、书写要点,正确处理其与不同部件的搭配关系。

教学难点:

掌握“门字框”在不同字体和书法家笔下的不同变体,学会灵活运用。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过包围结构中两面包围形式汉字的书写。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包围结构中的另一种形式的包围。

究竟是哪种包围形式呢?

我们一起来看例字。

二、学习新课

1、出示例字:

開門阖闭

观察“門”:

①“門”字结构属于哪种形式的包围结构?

②“门”简化字与繁体字的形态对比。

③“门字框”的书写笔顺。

2、“门字框”的结构特点。

3、出示:

開阖闭

观察:

①说出它们的异同点?

②引导学生归纳出“里外结构的布白要求”。

③写好“门字框”的关键,要观察清楚“门字框”个笔画之间的承转连接关系。

三、书写练习

1、学生书写练习:

“门”“開”“阖”“闭”各写一遍。

教师巡视,发现问题。

2、实物投影:

学生书写的字样。

互评。

3、教学演示,示范指导。

4、学生再次书写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四、测评

对比《董美人墓志》、《九成宫碑》、《雁塔圣教序》、《颜勤礼碑》中的“门字框”例字的结构特点,说说与赵体的区别。

五、拓展延伸:

1、查阅与《古诗四贴》有关的知识图片,了解其历史及书法地位和价值。

2、完成第21页每日一得硬笔书写练习。

第8课围字框

教学目标:

1、掌握“围字框”在不同书家和字体中的书写风格及变化规律,了解其书写的合理性。

2、指导学生细心比较分析《董美人墓志》、《九成宫碑》、《雁塔圣教序》、《颜勤礼碑》四个字帖“围字框”字中的各自特点,及尝试区别有目的性书写。

3、认识宋代书法名作《蜀素帖》,初步理解其产生的年代及产生背景,知道其书法特征和结体规律,了解其在书体中的地位及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重点:

学习“围字框”字的正确结字法则、书写要点,正确处理其与不同部件的搭配关系。

教学难点:

掌握“围字框”在不同字体和书法家笔下的不同变体,学会灵活运用。

四个合式结构字的各自特点,及尝试区别有目的性书写。

3、认识宋代书法名篇《松风阁》,初步理解其产生的年代及产生背景,知道其书法特征和结体规律,了解其在书体中的地位及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重点:

学习复合式结构字的正确结字法则、书写要点,正确处理其与不同部件的搭配关系。

教学难点:

掌握复合式结构字在不同字体和书法家笔下的不同变体,学会灵活运用。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课本第25--27页,感悟教材内容。

二、教师书法示范。

出示:

丽严飚观

复合式结构,指的是一字之中含有三种以上的结构形式,通常笔画多、字形大。

例如:

丽,整体为上下结构,下面又包含包围结构、上下结构、左右结构。

书法要领:

1、从整体入手,观察字的外部形态、占格特点。

2、揣摩各部件之间的大小、错落关系。

3、分析相邻笔画的长短、粗细以及穿插、揖让关系。

三、临帖

四、小结

五、练习

课本27页

第10课综合练习——集思广益

1、学习集字创作方法。

2、单字指导与练习过关。

3、进一步了解书法是中国文化的结晶,通过书法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人文修养。

教学重点:

集字创作方法。

教学难点:

单字书写过关。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书法作品中常见的幅式创作形式有哪些?

“集思广益”四字的出处?

教学目标:

出示课题。

二、新课教学

1、出示:

集思广益。

指导学生观察各单字的特点:

集:

上窄下宽。

思:

上窄下宽,高度比例均等。

广:

两面包围。

益:

上窄下宽。

2、指导完成整幅字的章法:

观察范例,找到横幅、条幅、斗方正文与落款的变化与区别。

三、临摹书写练习

1、回放读帖心得及规律,在头脑中形成记忆。

2、学生边回忆边练写。

3、老师巡视点拨。

四、展示评价

1、同桌互评。

2、小组点评。

3、老师抽评。

五、拓展延伸

1、根据讲评再写作品。

2、完成第29页每日一得硬笔书写练习。

第二单元结构要领

第11课正奇相生

教学目标:

1、结合课文字例,学习正奇相生的结字方法。

2、理解“平正——险绝——平正”的书写理念。

3、体会字例的正奇关系。

教学重点:

学习正奇相生的结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平正——险绝——平正”的书写理念。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汉字的结构要领。

出示课题。

二、新授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条可以对例字结构造成影响的因素——正奇相生。

(1)什么是正?

什么是奇?

(2)出示例字:

未佛珥节

整字的结构怎样才能达到合理协调而富有情趣?

书写特点:

初学分布,但求平正;

既知平正,务追险绝;

既能险绝,复归平正。

(3)单字书写指导。

小结:

书写时,善于察形审势,因势布白,得其奥秘。

三、书写练习

1、学生练习写“未”“佛”“珥”“节”各写一遍。

师巡视,发现问题。

2、实物投影:

学生书写的字样。

互评。

3、教学演示,示范指导。

4、学生再次书写练习,师巡视辅导。

四、点评

试着以《张玄墓志》、《玄秘塔碑》、《九成宫碑》、《颜勤礼碑》中的例字,引导学生说出它们的虚实变化关系。

五、拓展延伸:

完成第32页每日一得硬笔书写练习。

第12课虚实得宜

教学目标:

1、学习虚实得宜的结字方法,能有意识地体会应用。

2、分析领会文中字例。

教学重点:

分析领会文中字例。

教学难点:

能有意识地体会应用虚实得宜结字法书写相关汉字。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复习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过一节汉字结构要领,你们还记得是什么吗?

小结。

二、新授

1、平正可以对汉字造成影响,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条可以对例字结构造成影响的因素——虚实得宜。

(1)什么是虚?

什么是实?

(2)出示例字:

孰故归瞩

整字的结构怎样才能达到合理协调而富有情趣?

(3)单字书写指导。

小结:

书写时,善于察形审势,因势布白,得其奥秘。

三、书写练习

1、学生练习写“孰”“故”“归”“瞩”各写一遍。

师巡视,发现问题。

2、实物投影:

学生书写的字样。

互评。

3、教学演示,示范指导。

4、学生再次书写练习,师巡视辅导。

四、点评

试着以《张玄墓志》、《玄秘塔碑》、《九成宫碑》、《颜勤礼碑》中的例字,引导学生说出它们的虚实变化关系。

五、拓展延伸:

完成第34页每日一得硬笔书写练习。

第13课参差互济

教学目标:

1、学习书写一字相同笔画、相同部件较多的字的书写结字法。

2、学会书写时会谋划笔画与结字有变化,避雷同。

3、分析课文字例的求变处理方法,并能参照应用。

教学重点:

学会书写时会谋划笔画与结字有变化,避雷同。

教学难点书写时会谋划笔画与结字有变化,避雷同的理解、比较与应用。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复习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过汉字结构要领,你们还记得是什么吗?

小结。

二、新授

1、平正、虚实可以对汉字造成影响,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条可以对例字结构造成影响的因素——参差互济。

(1)什么是参?

什么是差?

小结:

1、左右上下,往来有情是也。

2、笔断意连。

3、灵动活泼。

三、书写练习

1、学生练习写“心”“以”“皇”“前”各写一遍。

师巡视,发现问题。

2、实物投影:

学生书写的字样。

互评。

3、教学演示,示范指导。

4、学生再次书写练习,师巡视辅导。

四、点评

试着以《张玄墓志》、《玄秘塔碑》、《雁塔圣教序》、《九成宫碑》中的例字,引导学生说出它们的虚实变化关系。

五、拓展延伸:

完成第38页每日一得硬笔书写练习。

第15课进退有序

教学目标:

1、学习书写合体字时能心中有数,安排好穿插避让。

2、有主次之分的合体字要会突出主体,次要部件要合理避让。

教学重点:

书写全体字前要做到心中有数,事先安排。

教学难点:

穿插字的安排与重心处理。

课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复习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过汉字结构要领,你们还记得是什么吗?

小结。

二、新授

1、平正、虚实、参差、顾盼可以对汉字造成影响,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条可以对例字结构造成影响的因素——进退有序。

(1)什么是进?

什么是退?

(2)出示例字:

妙提琳頫

整字的结构怎样才能达到合理协调而富有情趣?

(3)单字书写指导。

小结:

在落笔书写之前,分析各部件关系,尤其注意相邻处的形势,才能随势进退,有序穿插。

三、书写练习

1、学生练习写“妙”“提”“琳”“頫”各写一遍。

师巡视,发现问题。

2、实物投影:

学生书写的字样。

互评。

3、教学演示,示范指导。

4、学生再次书写练习,师巡视辅导。

四、点评

试着以《张玄墓志》、《玄秘塔碑》、《颜勤礼碑》、《九成宫碑》中的例字,引导学生说出它们的虚实变化关系。

五、拓展延伸:

完成第40页每日一得硬笔书写练习。

第16课揖让如仪

教学目标:

1、书写合体字时要学会分清主次,协调各部分比例。

2、学习文中例字的经典主次避让技法,学习应用。

教学重点:

学习文中例字的经典主次避让技法,学习应用。

教学难点:

学习处理有主次关系的合体字各部分比例的协调。

课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复习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过汉字结构要领,你们还记得是什么吗?

小结。

二、新授

1、平正、虚实、参差、顾盼、进退可以对汉字造成影响,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条可以对例字结构造成影响的因素——揖让如仪。

(1)什么是揖?

什么是让?

(2)出示例字:

伟集獻鹜

整字的结构怎样才能达到合理协调而富有情趣?

(3)单字书写指导。

小结:

1、小让大,窄让宽,偏旁让主体;

2、各部件形成向背、错落、依倚等关系。

三、书写练习

1、学生练习写“伟”“集”“獻”“鹜”各写一遍。

师巡视,发现问题。

2、实物投影:

学生书写的字样。

互评。

3、教学演示,示范指导。

4、学生再次书写练习,师巡视辅导。

四、点评

试着以《张玄墓志》、《玄秘塔碑》、《颜勤礼碑》、《九成宫碑》中的例字,引导学生说出它们的虚实变化关系。

五、拓展延伸:

完成第42页每日一得硬笔书写练习。

第17课综合练习——推陈出新

(一)

教学目标:

1、综合练习,小创作——推陈出新。

2、学习内容的出处与含义。

教学重点:

进行单字练习指导并进行强化练习,力争较好地掌握。

教学难点:

较好地掌握单字书写,最好能背临单字。

课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新授

1、“推陈出新”的出处?

2、单字书写提示:

“推”字为左窄右宽结构。

“提手旁”首笔为短横;竖钩从短横右端穿过,竖画出钩,顺势带出斜长的第三笔——提;“隹”字首撇与左竖作连笔书写,竖画带有较大弧度;四笔短横笔势连贯、布白均匀。

“陈”字为左窄右宽结构。

“左耳旁”用笔粗重,右部件“东”字,以中间竖钩为主笔,挺拔有力穿过正中间。

“出”字为独体字结构。

外廓呈三角形字形。

中竖挺拔、直立,上下两层采用同样的写法,结构扁宽,重心压低,左右竖画姿态灵活,凝聚成点。

“新”字为左高右低错落结构。

左右等宽,左部件“亲”字笔画排列紧密,首点与“小”字的竖钩位置相应,“斤字旁”略低于左部,首笔平撇位置较低,最后一竖向下伸展,其末端有时为悬针,有时为垂露或带有附钩。

三、书写练习

1、学生练习写“推”“陈”“出”“新”各写一遍。

师巡视,发现问题。

2、实物投影:

学生书写的字样。

互评。

3、教学演示,示范指导。

4、学生再次书写练习,师巡视辅导。

5、自己动手设计一下习作的幅式和章法。

四、拓展延伸:

完成第44页每日一得硬笔书写练习。

第18课综合练习——推陈出新

(二)

教学目标:

1、单字能书写过关。

2、能正确安排章法、落款,会用三种形式书写。

3、学会书写制作小书签卡。

教学重点:

小作品的三种章法,落款教学。

教学难点:

小作品中的字与字之间的大小关系处理安排。

课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新授

出示:

推陈出新

1、整幅书写提示:

①“出”字笔画少,笔画应适当加重。

②“新”字左高右低,要注意与其他字排列整齐。

③落款位置、大小要安排好。

2、书写规格建议:

把“推陈出新”写成一张横幅、条幅或斗方作品。

出示:

“推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