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教师招聘模拟考试试题十二.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493176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市教师招聘模拟考试试题十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青岛市教师招聘模拟考试试题十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青岛市教师招聘模拟考试试题十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青岛市教师招聘模拟考试试题十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青岛市教师招聘模拟考试试题十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青岛市教师招聘模拟考试试题十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青岛市教师招聘模拟考试试题十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青岛市教师招聘模拟考试试题十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青岛市教师招聘模拟考试试题十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青岛市教师招聘模拟考试试题十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岛市教师招聘模拟考试试题十二.docx

《青岛市教师招聘模拟考试试题十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市教师招聘模拟考试试题十二.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青岛市教师招聘模拟考试试题十二.docx

青岛市教师招聘模拟考试试题十二

1、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三结合教育指的是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

()

2、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制度化教育。

()

3、从一门规范学科的建立,从独立的教育学诞生的角度说,通常以德国的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为标志。

()

4、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 精神文化的统一体。

()

5、教育方针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的观念。

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规格要求和总的标准,是各级各类学校工作遵循的总方针。

()

6、未成年学生享有的主要权利概括起来有人身权和教育权。

()

7、师生关系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关系。

( )

8、教学大纲一般由说明部分和文本部分组成。

()

9、讲授法可分为讲述、讲解和讲演三种方式。

()

10、德育的基本途径是学科教学。

()

vvvv×vvvv×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每小题l分。

共30分)

1.“文化课程概念”的提出者是:

()

A.布鲁纳B.胡塞尔C.杰特D.惠勒

2.科学教育与人本主义走向融合的一个重要标志是:

()

A.学会生存B.学会关心C.学会学习D.学会做事

3.回归生活世界的课堂生态观的本质:

()

A.强调自然、社会和人在课程体系中有机统一;B.强调与自然界融为一体自然即课程;C.强调同社会融为一体生活即课程;D.强调向自我开放自我即课程

4.课程实际的目标模式最初源于:

()

A.泰勒的目标模式B.惠勒的过程模式C.塔巴模式D.博比特的“活动分析法”

5.课程实施的忠实取向即:

()

A.者“忠实”地落实课程设计者的意图;

B.者忠于自己的教育观念来实施课程;

C.者以社会目标为依据来实施课程;

D.者以教参为依据来实施课程

6.第一次明确提出课程设计的过程模式的人是:

()

A.布鲁纳B.阿特金C.斯腾豪斯D.斯基尔贝克

7.课程设计的取向即:

()

A.课程设计的方向B.课程设计的标准C.课程设计的模式D.制约课程设计活动的价值准则

8.课程政策关注的核心问题是:

()

A.课程设计B.课程实施C.课程权力的分配和再分配D.课程管理体制

9.《第44届国际教育大会宣言》以______为中心内容:

()

A.终身学习B.全民教育C.和平文化D.人文文化

10.过程模式的思想最初可以追溯到______:

()

A.皮压杰B.布鲁纳C.斯腾豪斯D.卢梭

11.的出版标志着现代教学的初步形成。

A.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B.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C.洛克《教育漫话》D.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12.《大教学论》一书中,夸美纽斯提出新的教学制度是。

A.班级授课制B.个别教学C.小组教学D.合作学习

13.赫尔巴特认为教学过程可分为、联合、系统和方法四阶段。

A.分析B.综合C.明了D.统合

14.教学过程是实现现代教学目的、及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条件。

A.任务B.内容C.方法D.策略

15.现代教学需要构建平等、互动、共同发展的师生关系,以充分体现师生之间的“”。

A.教师主体学生客体性B.交互主体性

C.学生主体性D.教师主体性

16.教学活动既要有动力来发动和维持,又要有一定的程序、方法、来具体操作。

A.形式B.策略C.模式D.内容

17.在教学活动中制定实施方案的过程是。

A.教学原则B.教学策略C.教学设计D.教学模式

18、设计教学评价时应遵循全面、客观、公正、的基本准则。

A.平等B.民主C..合理D.及时

19.先行组织的设计是针对教授内容之间的联系,起着教学的作用。

A.辅导B.定向C.目标D.方式

20.教学管理是指对影响教学效果的诸多因素组织、规划、和控制的过程,其目的在于处理好教学活动中的各种关系,以提高教学质量。

A.设计B.协调C.评价D.反馈

21.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其功能在于()。

A.引导

B.促进和维持

C.反馈

D.评价

22.下述研究方法中,对条件控制最严格的是()。

A.观察法

B.自然实验

C.问卷调查及相关法

D.实验室实验

23.荀子认为学习的过程是()

A.尝试一错误说

B.闻一见一知一行

C.顿悟学习

D.认知结构的改变

24.保持信息在2秒钟以内的记忆是()。

A.短时的记忆

B.长时记忆

C.感觉记忆

D.永久记忆

25.概念是用()来表达的。

A.句子

B.词语

C.言语命题

D.图式

26.提出学生获得概念的主要方式是概念同化的心理学家是()。

A.奥苏伯尔

B.布鲁纳

C.加涅

D.杜威

27.当学生遭遇失败或取得成功时,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形成()。

A.能力归因

B.努力归因

C.运气归因

D.任务难度

28.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

追求成功的动机和()。

A.追求利益的动机

B.避免失败的动机

C.避免困难的动机

D.追求刺激的动机

29.专家和新手解决问题速度和正确性有极大差别的关键原因是()o

A.智力发展水平不同

B.人生经历不同

C.个性品质不同

D.知识储备的质和量不同

30.以下反映迁移的词语是()。

A.习性结合

B.教学相关

C.触类旁通

D.不愤不启

1—5CBADA6—10CDCCD

11-15BACAB16-20ACDBB

21.B【解析】课堂管理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具有促进和维持两大功

22.D【解析】实验室实验严格控制条件而进行研究。

23.B【解析】苟子认为学习过程是闻一见一知一行。

24.C【解析】感觉记忆的存储时间是0.25~2秒。

25.B【解析】概念甩词语表达。

26.A【解析】奥苏伯尔认为学生获得概念的主要方式是概念同化

27.B【解析】将失败归因为不努力,可以促使学生以后努力学习以获取成功;将成功归因为努力,可以促使学生以后学习继续保持努力状态。

28.B【解析】个体成就动机包含两种成分,即追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

29.D【解析】与新手相比,专家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也拥有解决问题所需的心智技能和认识策略。

30.C【解析】触类旁通是心理学上的一种迁移。

 

3、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

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1分,共10分)

1.小学生学习的一般特点是()。

A.直观一操作性

B.任性一可塑性

C.幼稚一发展性

D.指导一模仿性

E.基本一再现性

2.奥苏伯尔的三种同化模式是()。

A.上位性同化

B.下位性同化

C.总括性同化

D.并列结合性同化

E.类属性同化

3.表扬或批评应该遵循的原则有()。

A.教育性原则

B.实事求是原则

C.及时性原则

D.适当性原则

E.儿童化原则

4.学习英语单词“house”时,学生将该单词用中文“耗子”来帮助记忆,这是一种()。

A.谐音法

B.组织策略

C.形象联想

D.精细加工策略

E.复述策略

5.以下属于创造性思维特征的有()。

A.敏感性

B.流畅性

C.灵活性

D.独创性

E.发散性

6.德育方法是()

A.教师德育工作方式的总和B教师德育工作方式的总和

C.教师德育手段的总称D.德育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

7.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启发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系统的有关思想道德方面知识的德育方法是()

A.说服教育法B.榜样教育法C.陶冶教育法D.品德评价法

8.提出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的代表人物是()。

A.杜威B.马卡连柯C.班杜拉D.柯尔伯格

9.德育过程的基础是()。

A.提高品德认识B.陶冶品德情感

C.激发品德发展的动机D.组织学生活动和交往

10.学生在教育者的帮助下,主动地进行自觉学习、自我反思、自我锻炼、自我监控等来提升自己修养的德育方法是()。

A.说理教育法B.榜样教育法

C.陶冶教育法D.自我修养法

1.ABCDE【解析】学生学习的一般特点是:

直观一操作性、任性可塑性、幼稚发展性、指导一模仿性、基本一再现性。

2.CDE【解析】奥苏伯尔的三种同化模式是:

类属性同化、总括性同化、并列结合性同化。

3.ABCDE【解析】表扬或批评应该遵循的原则是:

教育性、实事求是、及时性、适当性、儿童化原则。

4.AD【解析】用中文发音来记忆英文单词,这属于学习策略中的精细加工策略的谐音法。

5.BCD【解析】创造性思维的特征有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

其中变通性又称灵活性,故选BCD。

6.D7.A8.D9.D10.D

四、材料分析题(共两题每题10分)

1.一位教师在教一年级学生学习“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一课时,老师为了让小朋友们能够亲身感受和体会到老师教给他们的“比”的方法是可靠的,于是利用一年级学生爱唱爱跳和对比赛等具有奖励性质的活动感兴趣的性格特征设计了一个问题情景,下面是这一情景的课堂教学实录。

  老师指定7个女生、3个男生到台前唱儿歌(女生的声音明显大于男生的声音)激发学生的兴趣。

  老师:

他们唱得好不好?

  学生:

好!

  老师:

男生和女生哪个组的声音大?

  学生:

女生声音大!

  老师:

同学们知不知道为什么女生的声音大?

  学生:

女生人多(学生凭直觉感受到)。

  老师:

是吗?

那么女生比男生多多少呢?

  学生:

(部分学生已经很快说出女生比男生多4人,还有大多数同学在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计算)。

  老师:

(留给学生思考计算和交流答案的时间,直到绝大多数同学都得出结果,随后提问)你是怎么知道是4的?

  学生:

比的(学生说出自己比的方法)。

  老师:

大家用比的方法做得对不对呢?

我们一块来比一下(让男生和女生成对依次坐回原位,最后只剩下4个女生)。

问题:

请分析上面教学片断中所体现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参考答案]

  

(1)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

该教学案例体现了教学的启发性原则,即在教学中教师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该原则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要使学生的兴趣成为推动学习的动力,善于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中教师利用一年级学生爱唱爱跳和对比赛等具有奖励性质的-活动感兴趣的性格特征设计了一个问题情景,并在这一情景中鼓励学生自己找到“比”的方法。

这正是启发性原则在实际教学中的一个很好的应用。

  

(2)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本案例中教师使用了教学方法中的谈话法,即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

该案例中教师很好地利用了学生的兴趣,引起了他们的思维兴奋,通过问题的启发诱导,让学生一步步地获取新知,并在最后进行了归纳,使知识系统化、科学化,有利于学生准确地掌握知识。

2.单元检测后,照例是一节讲评课。

上课不到十分钟,王谨同学又在翻来覆去弄卷,我用严厉的目光看着他,他稍有收敛。

过了一会他又在下面翻找着什么,我只得来一个“杀一儆百”了。

  “王谨”我大声喝道:

“你在干什么?

  他脸陡的涨红了,旋即一梗脖子:

“我不想听!

  我听了气不一打处来,“你——”竟一时语塞,但考虑到教学任务还没有完成,于是我深深吸了一口气,竭力平复自己内心的愤懑。

  “你,既然不想听,那就请到我的办公室去休息吧!

”我故作轻松的说。

  他可能考虑到当时的态度,也有些后悔,于是走向办公室,尽管极不情愿。

  问题:

当学生不愿听时,怎么办?

这时如何协调好师生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

  我认为课堂上提倡教学民主非常重要,师生之间的“换位思考”是协调师生关系的关键。

  我们在教学时应该敞开心扉,以平等的心态去和学生交流,只有走近他们,深入其中,知其所想,给其所需,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他们喜闻乐见的教案,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采取适合学生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的教学方法,才是学生最为欣赏的。

学生不愿意听就不能强行他去听。

5、作文题(30分)

为什么选择教师这一行业,你是怎么看待这一工作的,8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