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岁1没完.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49433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49.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岁1没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1岁1没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1岁1没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1岁1没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1岁1没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1岁1没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1岁1没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1岁1没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1岁1没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1岁1没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1岁1没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1岁1没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1岁1没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1岁1没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1岁1没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1岁1没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1岁1没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1岁1没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1岁1没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1岁1没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岁1没完.docx

《1岁1没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岁1没完.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岁1没完.docx

1岁1没完

身心发展

宝宝1周岁牙数正常均值6~8颗。

营养喂养

科学添加蛋白质

(一)

“民以食为天”这句人人耳熟能详的成语告诉了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那就是百姓是以粮食为生存的根本的。

其中,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是构成人体细胞的最主要的成分。

     一个生命从嗷嗷待哺的新生婴儿成长为一名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无论是从身高的增长,还是体重的增加,无论是身体内部各个器官地生长、发育,还是对各类衰老组织的更新,对损伤后组织的修复,都离不开蛋白质。

换句话说,一个幼小的生命不仅每时每刻都需要以蛋白质为原料来构筑新的细胞和增长新的组织,也必须随时用蛋白质来修复细胞以弥补丢失。

因此,他们对蛋白质的需要量相对来说是要比成年人多的。

    除此之外,人体在消化食物和进行物质代谢过程中,还需要各种各样的“酶”,来对体内的各种生理活动进行调节。

人体内还有许许多多有着特殊生物功能的“激素”,它们也都是由蛋白质构成的。

如果缺少了蛋白质,这些“酶”或“激素”的作用就会受到影响,这种时候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也就难以维持了。

科学添加蛋白质

(二)

 与此同时,我们每一个人又是生活在大千世界之中,人体不可避免的会受到细菌或病毒对机体的侵袭。

要对抗外界微生物的伤害,人体内就会迅速地产生一些具有抵抗能力“抗体”,这些“抗体”也是由蛋白质构成的,当蛋白质营养不良时,就会使得幼儿的免疫功能下降,容易生病。

    当食物中蛋白质供给不足时,幼儿的生长发育必将受到影响。

所以,年轻的父母就应该十分重视幼儿时期蛋白质的供给。

但是,食物中的蛋白质供应过量时,对宝宝的健康也是不利的。

吃蛋、肉过多时,多余的蛋白质只能作为“热能”被消耗掉,还会产生过多的含氮废物,如尿素和尿酸,会增加肾脏的排泄负担。

过多的蛋白质分解产物滞留在肠道内,还会使大肠里的细菌腐败作用加强,对身体也是无益的。

    一般来说,1岁以内的婴儿在母乳喂养时,每日、每公斤体重所需供给的蛋白质是2.0~2.5克。

如果用牛奶喂养,需要供给的蛋白质是3~4克/每日/每公斤体重。

到了1岁以上的幼儿时期,宝宝的体重增加到10公斤以上,每天需要的蛋白质大约为35克左右。

具体地说 ,我们以1岁半的孩子为例,每天最好吃250~300毫升牛奶 ,1~2个鸡蛋,半两瘦肉,一些豆制品,有条件时再吃一些肝末、鱼泥,这样就基本能够满足小儿生长发育所需的蛋白质了。

两类蛋白质食品的选择

能提供人体蛋白质的食物有两类:

由动物类食物提供的蛋白质,称为动物蛋白;由植物类食物提供的蛋白质,称为植物蛋白。

  要搞清楚这两类蛋白质的特性,就不能不提到“氨基酸”,因为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叫“氨基酸”。

人们每天从食物中摄取的蛋白质中含有20多种氨基酸,其中有10多种氨基酸称为“非必需氨基酸”,它们是可以在体内合成的。

另外还有8种称为“必需氨基酸”,它们在人体内是不能自动合成的,必须从食物中获得。

那么,在我们每天的膳食中,什么食物是含有必需氨基酸的蛋白质食品呢?

  有奶类、蛋类、肉类、鱼类,还有豆制品。

它们所含必需氨基酸的种类齐全,数量充足,相互间比例适当,能促进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所以必须及时地添加。

    动物蛋白的生理价值之所以很高,就是因为它们含有“必需氨基酸”。

例如人乳中的蛋白质是婴儿的最好食品;肉类蛋白质中所含的氨基酸组成也很接近人体蛋白质,可用以补充各类蛋白质的缺乏;鱼类含有蛋白质的数量在15%~20%之间,含量不在畜肉之下,它的必需氨基酸含量与比值都和人体很相似,所以有人认为,鱼类的蛋白质的质量比畜肉还要好一些;而鸡蛋的蛋白质则被认为是动物蛋白质中质量最好的,因为它易于消化,吸收利用率能达95%以上。

植物蛋白中谷类所含蛋白质的生理价值并不高,每100克谷物中也仅有7~10克蛋白质,但是我们每天吃谷类的量大,所以它也是蛋白质来源之一;植物蛋白中黄豆类食品含有必需氨基酸较丰富,蛋白质含量高达36.3%,有人把它称为蛋白质仓库。

由于黄豆中含有其他谷类中缺乏的必需氨基酸,所以,如果能够在膳食中适量地添加豆制品,就可以大大提高谷类蛋白质的生理价值。

  父母在为宝宝选择食物时,应根据孩子的咀嚼能力和消化能力而定,做到动、植物食物适当搭配,为宝宝获取均衡的营养提供保证。

豆制品是幼儿重要的营养品

我们知道,以黄豆为原料经过加工而制成的各种食物制品统称为豆制品。

黄豆的营养价值早已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认同,豆制品也早已成为寻常百姓家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黄豆不仅是植物蛋白质的良好来源,而且也是优质脂肪和矿物质、微量元素、维生素的良好来源,它与人体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已经是人人皆知的常识了。

  由于黄豆中存在着某些抑制人体消化酶的因素,所以黄豆被人体的吸收率仅为64%。

如果把黄豆进行浸泡,再经过加热处理之后,便可以将它的外层纤维和胃蛋白酶抑制素等物质除掉,其蛋白质的结构也可在钙离子的作用下变得疏松,经过这样处理以后的黄豆制品,被人体胃肠道的吸收率就可以提高,甚至可达到90%以上。

这样一来,豆制品的营养价值要比黄豆高,可以成为幼儿重要的营养食品。

豆制品的种类繁多,豆腐、豆浆、豆腐皮,不但食用方便,味道鲜美,能增进小儿的食欲,而且易于消化;各类豆制品发酵之后制成的豆腐乳、豆豉,会使大豆中的氨基酸游离出来,更加提高了吸收率。

家长在为宝宝设计食谱的时候,可适当采用豆制品,与膳食中的鱼、肉、蛋合理搭配,分配于各餐,细水长流,既可以改善和提高幼儿蛋白质营养,又可以改善饮食品种过于单调的状况。

这样的搭配还能够使各种必需氨基酸齐备,以利于幼儿的健康生长。

    有时,人们用豆浆来补充奶类的不足,但未经煮熟的豆浆是不能喝的。

因为豆浆中的皂素对胃粘膜会产生强烈的刺激,幼儿喝了生豆浆之后,就会在短时间内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

所以,在饮用豆浆之前,一定要将它煮沸5~10分钟。

宝宝美食

一日食谱举例

早餐 牛奶180-250毫升 鱼茸粥、饼干

午餐 软饭 炒青菜、虾末炒菜花 (烂)

午点 水果、面包片 (小儿饭量太小可适量加奶或豆浆)

晚餐 菜肉小包子 (馅要烂) 玉米面粥 香蕉1个

晚8点 牛奶 (睡前)

生活照料

为什么宝宝出汗多?

天气炎热时,人们往往会一动一身汗,不动也出汗,这是不足为奇的。

但有些孩子,并非因外界的气温炎热,即使在冬季,额头上也常常可看到渗出的汗珠,细心的家长都会格外的关心。

    出汗是体内的水分通过皮肤上的汗毛孔排出到体外的过程。

汗毛孔就是汗腺在体表的开口处,汗腺的分布是以头部、胸部、背部和腋下等处最为密集,所以,我们常常可以在这些部位见到出汗。

人体分泌汗液不仅可防止皮肤干燥,而且可以通过它在皮肤表面的蒸发来进行散热,以调节体温。

因此,出汗对人体是有利的。

比如,炎热天气或剧烈运动后出汗增加,就是一种身体的调节反应。

    孩子由于体内代谢旺盛,活动量大,交感神经兴奋性高,所以年龄越小,汗就越多,特别多汗的部位是上半身,或是头部,家长要掌握这些出汗的规律,及时帮助孩子擦干身上的汗液或及时更衣,以免孩子着凉。

有的孩子白天一切正常,入睡时却满头大汗,甚至浸湿枕头,经1-2小时后汗液才减少,逐渐消失。

这是由于在孩子刚入睡时,人体的交感神经兴奋性较高,引起汗液分泌较多,待孩子熟睡以后交感神经兴奋性受到抑制,汗液也就逐渐地减少了。

所以,在孩子入睡的时候,不必给他盖的太多,待孩子熟睡以后,家长则需要注意防止孩子蹬踢开盖被,防止孩子着凉。

    这种生理性多汗现象,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会逐渐得到改善,一般不需特殊治疗。

但是,大量出汗的过程也会带出孩子体内一定量的营养物质,影响体内电解质的平衡,所以对这种多汗的孩子,需要及时补充足够水分和各种营养物质,必要时液可服用适量的止汗、固本的中药。

  当然,有些情况下出汗多是由于生病引起的。

有些慢性病,例如患了结核病时孩子就会有全身盗汗现象。

不过,得了结核病的孩子还会同时伴有发烧、咳嗽,全身乏力、消瘦等症状。

另外,从出汗的时间上来看,通宵出汗常见于结核病及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前半夜出汗多见于活动性佝偻病;早晨起来空腹时出汗,多因低血糖引起交感神经兴奋所致。

    家长如果认为需要排除一下你家孩子的多汗问题是不是由于病理性原因鸬幕埃氪⒆拥揭皆鹤鼋徊降募觳椤?

宝宝的体温变化

 在宝宝身体状况相对比较稳定的日子里,你选择几个相对固定的时间段,例如早上宝宝还没有出被窝的6-7点钟;中午宝宝准备入睡的时候;下午4-6点钟之间和晚上8-9点钟的时候。

即在一天里选择4个时间段,为宝宝测量4次体温。

一般来说,可以选用腋下温度计。

为了安全和准确起见,要注意抓紧在宝宝相对安静的时候给他测量。

夹体温表之前,先替宝宝轻轻地擦拭去腋下的汗液。

夹体温表的时间长短也需要一致,如果设定每次测量需时7-8分钟,那么就对每一次测量都统一用7-8分钟。

  测量以后,将每一次的测量结果记录下来,你就会看到宝宝在一天里的体温变化特点。

如果能够连续测量5-7天,则可以求得这些天里每个时间段的体温平均值,对你把握宝宝的体温变化的一般规律是十分有益的。

  注意,一定要在同一种条件下测量,才会比较准确。

宝宝会走了!

喂饭更难了……

(一)

 有的孩子早在满周岁以前就能够单独行走了,大部分的孩子是要到13-15个月时才行。

父母凭直觉认为孩子越大吃得越多,孩子的活动量越大,食欲就会越来越旺盛。

于是,新的喂养计划就应运而生。

实际上,不同年龄的孩子对食物的需要是不同的,孩子的食欲并不一定是和年岁的增长成正比关系,而是和身体生长的速度有很大关系。

  一般说来,儿童出生后的第一年是食欲良好的时期,因为在这一年里,孩子身体生长的速度最快,食欲自然最好,到了吃饭的时候,往往不等父母准备好,孩子已经饿得嗷嗷叫了,因此吃东西是孩子盼望的事。

到了出生后的第二年,正当他们满周岁会走路的时候,他们身体的生长速度却是在逐渐地慢了下来,使得孩子对食物的需要量不那么大了,宝宝饭量的增加也会相应地减少。

  如果父母所制定的喂养计划不切合宝宝的实际需要,没能适应宝宝的消化能力,而是从主观上期望值过高,那么在具体实施时父母便会感觉到“孩子不好好吃饭!

”、“给孩子喂饭真难!

” 

首先要强调指出的是父母对宝宝的食物需要量不可估计过高,对孩子的饭量设定要依据他的实际需要。

也不要随意与别人家的孩子相互攀比,因为每个孩子的食量是因人而异的。

一般来讲,孩子是知道饥饱的,对每餐进食量也能够自行调节。

当他不肯再吃饭时,就不要一味的勉强喂他,别逼迫他多吃,以免适得其反。

  孩子刚刚学会走路以后,对走路有着浓厚的兴趣。

同时,由于直立行走,两只手被解放了出来,手的精细动作有了更多的锻炼的机会,手的能力也相应的得到了提高。

玩到兴致上来时,他不把吃饭当回事,可家长却是把“喂饭”当作一件大事来抓,就追着喂,撵着喂。

越是追,越是撵,他越是把躲避你的追和撵当成一种娱乐,怎么还有心思吃饭?

这也是造成了“喂饭难”的原因。

  还必须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不仅吃饭的时间要相对固定,吃饭的地点也要相对固定,可以专门为他准备合适的桌椅,放在固定的地点,或者就让他与大人同桌进餐。

吃饭时不能一边吃,一边玩,更不能养成孩子一边走,大人一边追着喂的毛病,还必须将那些可能会转移他注意力的东西或玩具移开,使他专心致志地吃饭。

别冻着宝宝的小脚丫

人的双脚离心脏的距离较远,血液循环比较差,而小孩脚部皮肤细嫩,活动又少,加上婴幼儿时期体温调节功能发育还不完善,所以,小孩的脚部很易受凉。

根据祖国医学中的经络学说,人脚上有33个穴位,占全身穴位的十分之一,从小小的脚掌上可观察到身体五脏六腑相应的投影。

现代医学研究也支持脚部受凉时很容易引起感冒一说,是因为脚与上呼吸道粘膜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神经体液联系。

一旦脚部受凉,局部血管收缩,血流减少,会反射性地引起上呼吸道粘膜内的毛细血管收缩,致使局部抵抗力下降,原来潜伏在鼻咽部的细菌、病毒,就会乘机大量繁殖,就容易使宝宝患感冒等病。

  因此,年轻的父母不论夏天还是冬天都应注意宝宝脚部的保暖。

即使是在炎热的夏天,也需要给宝宝穿上合脚的线袜,不要让阵风或电扇直接吹着脚;在冬天,不论是宝宝午睡还是夜间睡眠,双脚都不要露在被子外面,以免着凉。

宝宝小脚如何洗

 很多家长都很注意给宝宝洗脚。

因为洗脚不仅可以除去脚上的污物,还可以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增加足部皮肤的抵抗力。

就是说,它是一种健身方法。

曾有人这样描述:

春天洗脚,升阳固脱;夏天洗脚,暑湿可祛;秋天洗脚,肺润肠濡;冬天洗脚,丹田温灼。

每天坚持为宝宝洗脚,通过水和手对脚的按摩刺激作用,达到舒经活络,防病治病和健身作用。

  

    那么洗脚时的水温、水量是否也有讲究呢?

是的,一年四季都需要用温水。

夏天的时候洗脚水的温度一般可以在38-40℃之间,到了冬天,洗脚水的温度可以逐渐提高,一般可以在45~50℃之间。

洗脚时的水量以将整个足部都浸在温水中为宜,浸泡时间需保持3~5分钟。

较长时间地用温水浸泡洗脚,能使足部皮肤表面的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改善足部皮肤和组织营养,增加局部抵抗力,促进宝宝睡眠,有助于其生长发育。

宝宝穿鞋123

“鞋”对1周岁的孩子是必不可少的。

不论是正在学习迈步,还是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一双合脚的鞋是最最重要的。

到了15个月龄以后,孩子这双脚的活动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不但走得会比较好了,还能蹲着玩,倒着走,还想学着跑。

但是这个时期的孩子平衡能力仍然比较差,还难免会经常摔倒。

所以,在这时期为孩子选鞋,一定要注意合脚。

  1、不能太松、太肥,以免走起路来走着走着鞋就掉了。

也不能穿过分大的鞋,那会使得孩子走路时不敢抬起脚走,拖拖拉拉地走来走去,会影响孩子走路的姿势,也会妨碍孩子灵巧的活动。

为便于宝宝的脚趾能够在鞋内活动,可为宝宝选用鞋头较为宽一些,呈圆形的鞋。

切不可给幼儿穿过分窄小的鞋,因为它不仅会影响幼儿脚部肌肉和韧带的发育,还会使趾骨变形,使趾甲嵌入肉内,这会令宝宝十分痛苦的。

  2、1岁时的幼儿,脚踝部还不是很有力量,脚趾还未定型,尤其应该注意的是不宜让幼儿穿着拖鞋走路,因为穿拖鞋走路时,宝宝的脚趾就会特别用力,天长日久容易长成八字脚,影响走路的姿势。

  3、为了脚踝部的发育,建议家长不要给宝宝穿软帮鞋。

硬帮鞋不仅能够对宝宝的双脚进行保护,还可以对宝宝的双踝起到支持作用,不可不予以重视。

保健呵护

舌系带过短,要早治

(一)

在教孩子学习说话的过程中,有些家长可能会感觉到自己的宝宝发出的语音不是很清晰。

在与街坊邻居的聊天中,也可能会听说某某人家的孩子说话时发音不清楚,到医院检查时大夫说是因为这个孩子的舌系带过短。

如果你家的孩子也是舌系带过短,务必及早到医院去治疗。

  舌系带是指位于舌下区的那一条纵行的、由一束纤维组织形成的白色薄膜,前面与下颌中切牙间的舌侧牙龈相连,后面与舌腹相连。

当孩子的舌系带过短时,会出现发音吐字不清的情况,这是因为舌系带过于短时,会牵拉舌头,使舌头不能上抬触到前牙、上颚或使得舌尖难以向上卷曲所致。

  但是,发音不清并不全是由于舌系带过短造成的。

因此,当孩子满周岁之后,说话时吐字、发音仍有一些含混不清时,家长就应该要考虑或设法排除是否是由于舌系带过短而造成的。

家长不妨叫孩子把舌头伸出来让你看看,初步做一下判断。

如果是比较严重的舌系带过短,孩子的舌头往往不能伸出口外的,即使勉强伸舌于口外,也可以看到舌尖部位呈“W”型,即舌尖被舌系带牵拉得向内缩进,凹陷成“w”型。

由于舌尖被牵拉得不能上翘,难以接触到上唇,使得孩子的舌头其活动范围受到了较大的限制,才使得孩子发音有些困难。

如果家长发现你的孩子舌系带过短,或认为需要除外一下孩子发音不清晰是否与舌系带过短有关,请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去做一做检查。

经医生确诊以后,应尽早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的方法很简单,医学上称其为“舌系带延长术”,即将过短的舌系带切断,就可以使孩子的舌系带延长了。

  孩子如果需要做这个手术,最佳时期是在1周岁时为宜。

因为此时的舌系带还较薄,手术之后伤口出血会少一些,伤口愈合的也会快一些,伤口处无疤痕,孩子受到的痛苦较小,治疗效果好。

宝宝发烧是怎么一回事

对发热问题,我们应该从两个方面去认识。

  发热是机体对入侵微生物及其他有害因子的一种本能反应。

在一定限度内,体温升高的同时必定伴随着白血球数量的增多,白血球的吞噬功能相应地得到了加强,抗体生成趋于活跃,肝脏解毒功能亦相继增强,为人体各项代谢的速度加快创造了有利条件。

因此,如果孩子得了急性感染性疾病,体温出现升高的现象,说明孩子的机体有一定的防御反应。

  但是,体温每升高l℃,基础代谢率就要增高13%。

发热过高,时间过长时,可以使得营养物质过度的被消耗,形成新陈代谢障碍。

同时,发烧会使消化液减少,导致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发烧时氧的消耗增加,机体的产热过多过快,会使孩子的心跳加快,表皮血管扩张,心血管负担加重;如果孩子的产热中枢神经系统处于高度兴奋状态时,甚至可能出现惊厥。

当体温超过42℃时,可干扰神经的正常功能,损害大脑,不可不防。

  可以这么说,发热既是好事,又是坏事,需要我们全面认识,冷静对待。

孩子生病一定要及时诊治,仔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照料和护理。

只有掌握了疾病与发烧的客观规律,就能够把握好诊疗时机。

只有及早地发现问题,才有可能将坏事转化为好事,化险为夷。

引起宝宝发烧的原因

(一)

孩子如果有些发热,你要仔细观察其伴随症状,精神、饮食等方面有无明显变化。

有时,家长带孩子到医院做了各种检查亦未发现异常,这种情况往往是功能性发热(多数是低热),多无危害。

还有一种夏天出现的发热,热型与气温直接有关,气温越高,体温亦越高,气温下降,体温也逐渐正常,称作夏季热(暑热症),多见于体质比较瘦弱的孩子,此病的预后亦好。

  此外,引起幼儿发热的常见原因多与各种感染有关。

  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是小儿发热最常见的原因。

包括鼻炎、鼻窦炎、咽炎、扁桃体发炎等上呼吸道的感染。

这时,孩子除了发热以外,一般还会伴有相应部位的其他症状,例如头痛、鼻塞、流鼻涕、打喷嚏;咽痛、轻度咳嗽;同时还可以出现浑身乏力、食欲下降等,部分婴幼儿由于突发高热而引起惊厥。

  2、下呼吸道感染:

包括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等。

此时孩子除发热外,往往伴有咳嗽、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难,大夫检查时可在胸部听到各种罗音。

  3、消化道疾病:

包括急性胃肠炎、急性细菌性痢疾等。

患儿除了发热以外,还会有不愿进食、呕吐、腹泻、大便的性状改变,或者为稀水样便,或者是粘液便、蛋花汤样大便及绿色粘液便;有时还伴有脓血和恶臭。

严重时,可因吐泻过多而使孩子的体液损失过多,引起机体脱水症。

4、急性传染病:

常见的有幼儿急疹、麻疹、风疹、水痘、猩红热等。

这些疾病除了发热外,还伴有各自独特的皮疹。

另外,患了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乙型脑炎、伤寒、肝炎百日咳等疾病时,发热也是一个常常出现的重要的症状。

  5、神经系统疾病:

当发热伴有神志不清嗜睡或昏迷、呕吐、烦躁不安、颈项强直等,提示有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的可能,如脑膜炎、脑炎等。

  6、其他疾病:

很多疾病可引起发热,如中耳炎、淋巴结炎,局部感染(脓疱病、疖肿)、心肌炎、风湿热等。

  7、非感染的因素,如各种预防接种后、输血反应、烧伤、药物过敏、脱水等也会引起发热。

  由于很多疾病的早期都会有发热的表现,所以在其他的相关症状尚未出现之前,医生也难以下结论。

往往是针对孩子的症状给予对症处理,医生会嘱咐家长注意观察孩子的体温变化,及时控制高烧,并细心观察宝宝的各种反映和表现,有问题时随时就诊。

由于引起发烧的原因是多种多样,所以在孩子发热时,家长要注意孩子发病前有无与其他病人的接触史,以便协助医生及时对孩子的病痛做出正确诊断,以利于孩子及时获得治疗。

如何护理患“流感”的宝宝

1.细心观察病情:

宝宝如果得了流感,他会突然发高烧。

因为发烧,他的面颊也会潮红,人也是无精打采的或是处于烦躁不安之中。

大一点的孩子还会诉说怕冷,头痛、四肢酸痛,疲乏无力。

刚满1岁的幼儿可就不会诉说了,只能靠我们仔细地观察。

流感时孩子的体温多在38-390C以上,发热一般可持续3~4天,退热后,一般症状减轻,但是干咳和体力衰弱症状可持续1~2周。

有的宝宝还会出现咽喉痛、干咳多、流鼻涕、打喷嚏、眼结膜充血和流泪等不适,要耐心地照料和护理。

2.保证充分休息:

休息对病儿来说极为重要,发热期要绝对卧床,直到体力恢复,以减少孩子患并发症的可能。

发烧时宝宝爱睡觉,就不要为了吃、喝、拉、撒等琐事去打扰他。

为了使宝宝能够得到充分的睡眠,周围的环境需安静,居室的光线 宜暗,空气要新鲜。

孩子醒来时,不要让他玩耍得过于疲惫。

2.3.饮食和饮水:

饮食要富有营养,以易消化的液体饮食为主,如牛奶、藕粉和面条等。

病中的宝宝食欲不振,不必勉为其难,病愈之后再慢慢地补偿。

发烧的孩子体内水分消耗过多,要及时地补充。

多饮水还可以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加速各种毒素和代谢产物的排泄,是万万不可忽略的。

4.注意做好消毒隔离:

流感既然是一种呼吸道的传染病,是通过呼吸道排出的飞沫中携带着的流感病毒在人群中播散,造成相互传染的。

所以,就要注意做好呼吸道隔离。

在流感发病的最初几天,往往是疾病的传染性最强的日子,此时尤应注意隔离措施,不宜带着孩子到公共场所去。

家长在一天之中抱着娃娃去几次医院,是会增加病孩之间的交叉感染的机会的,这样对孩子的休息也很不利。

一般情况下,1岁的孩子已经断奶,不再是依靠母乳喂养,所以是可以与妈妈分开床铺睡的。

有条件时,最好能够让生病的孩子独住一室,以免将其病毒传染给其他健康人,这样宝宝也可以得到充分地休息。

房间内每天可以使用食醋熏蒸30分钟,食醋的用量大约是每平方米建筑面积用5毫升,并加一倍水稀释。

家长在护理宝宝时可以酌情戴上六层纱布制作的口罩,以免被传染。

    当然,及早就医、按时服药物也是至关重要。

宝宝高热时的物理降温

(一)

3.1、温水浴  用32℃-36℃的温水擦浴或浸浴,温水浴能刺激皮肤,使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散热增加,还能扩张汗腺,使之易于出汗,从而迅速有效地降低体温。

用温水浸浴时,应让病儿全身浸入水中,一般每次5~10分钟。

出浴盆的时候,须及时将孩子身上的水擦干,防止再着凉。

  2、酒精擦浴  酒精擦浴可使体表皮肤毛细血管扩张,散热增加,迅速降温。

擦浴时,酒精浓度为20%-30%,用毛巾或手帕蘸取配好的溶液,先从一侧颈部开始,自上而下沿臂部外侧擦至手背,再从腋下沿上臂内侧向下擦至手掌心,擦完一侧再以同样方法擦另一侧。

擦下肢时要从大腿外侧至足背,再从腹股沟沿大腿内侧擦至脚心。

擦腋下、掌心、腹股沟和脚心时,应稍用力,擦至皮肤发红为止,一般不擦胸腔和后颈部。

4.3、冰水袋降温  有电冰箱的家庭,可打开冰箱取一些冰块砸成核桃大小的碎块放入盆中,用水冲一下,溶去锐利的棱角,装人热水袋或橡皮手套或普通塑料袋中(需双层以防漏水),冰块装至一半再加适量冷水,以充填冰块间隙,然后挤出空气,拧紧或扎紧袋口,外裹旧布或毛巾。

将冰水袋放在高热病人的前额、颈部两侧,以尽快降低头部温度,避免高热对大脑的不利影响。

冰水袋也可放在病人腋窝、腹股沟处,这些部位的浅表处均有大血管通过,大量的血液经过此处,可迅速达到散热降温的目的。

  4、冰水湿敷法  将毛巾折叠数层,放在冰水中浸透以后再拧至半干,以不滴水为度。

将冰水毛巾敷在病儿的前额、腋窝、颈部及腹股沟大血管通过处。

最好有数块毛巾,交替使用。

每次敷2~3分钟,即可更换一次毛巾,连续湿敷15~20分钟。

值得一提的是,若高热病人皮肤粘膜有出血点,怕冷,发抖等症状时,不宜进行皮肤擦浴。

物理降温时要注意观察病人的全身情况,降温不宜过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