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分子动理论 内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495163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92.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11分子动理论 内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111分子动理论 内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111分子动理论 内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111分子动理论 内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111分子动理论 内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111分子动理论 内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111分子动理论 内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111分子动理论 内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111分子动理论 内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111分子动理论 内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111分子动理论 内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111分子动理论 内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111分子动理论 内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111分子动理论 内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111分子动理论 内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11分子动理论 内能.docx

《111分子动理论 内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1分子动理论 内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11分子动理论 内能.docx

111分子动理论内能

第十一章 热 学[选修3-3]

一、三年高考考点统计与分析

在新课标省区的高考中,对热学部分的考查是在选做题部分出现,考查的知识点不会面面俱到,一般情况下只重点考查某几个知识点,如分子动理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热力学第一定律等,从近三年的高考考点分析来看,高考在本章中命题形

式既有选择题,也有填空、计算题,为了增加考题对知识点的覆盖面,计算题形式的命题多是一个情境下的多个设问,也有以混合题型出现的命题形式。

二、2014年高考考情预测

预计在2014年高考中,对热学的考查仍集中在上述知识点上,气体部分有定量计算题,其他部分主要以定性分析的题目出现。

[备课札记]

第十一章 热 学[选修3-3]

[学习目标定位]

考纲下载

考情上线

1.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实验依据      (Ⅰ)

2.阿伏加德罗常数(Ⅰ)

3.气体分子运动速率的统计分布(Ⅰ)

4.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内能(Ⅰ)

5.固体的微观结构、晶体和非晶体(Ⅰ)

6.液晶的微观结构(Ⅰ)

7.液体的表面张力现象(Ⅰ)

8.气体实验定律(Ⅰ)

9.理想气体(Ⅰ)

10.饱和蒸汽、未饱和蒸汽和饱和蒸汽压(Ⅰ)

11.相对湿度(Ⅰ)

12.热力学第一定律(Ⅰ)

13.能量守恒定律(Ⅰ)

14.热力学第二定律(Ⅰ)

实验十二:

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

高考地位

高考对本章内容的要求偏低,题型多样,难度不大。

考点布设

1.分子动理论、热力学定律、能量守恒等是高考的热点。

2.气体实验定律与热力学定律的综合考查在高考中经常出现。

第1单元

分子动理论__内能

分子动理论

[想一想]

在国际单位制中,金属铝的密度为ρ,它的摩尔质量为M,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则1m3和1kg铝所含铝原子的个数分别是多少?

1个铝原子的质量和占有的体积分别是多少?

[提示] 由密度ρ和摩尔质量M可求铝的摩尔体积V=

,故1m3铝所含原子个数为

NA=

,1kg铝所含原子个数为

NA,1个铝原子质量为

,1个铝原子占有的体积为

[记一记]

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1)分子的大小

①分子的直径(视为球模型):

数量级为10-10m。

②分子的质量:

数量级为10-26kg。

(2)阿伏加德罗常数

①1mol的任何物质都含有相同的粒子数。

通常可取NA=6.02×1023mol-1。

②阿伏加德罗常数是联系宏观物理量和微观物理量的桥梁。

2.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1)扩散现象

①定义:

不同物质能够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②实质:

扩散现象并不是外界作用引起的,也不是化学反应的结果,而是由物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产生的。

(2)布朗运动

①定义:

悬浮在液

体中的小颗粒的永不停息地

无规则运动叫做布朗运动。

②特点:

永不停息,无规则;颗粒越小,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显著。

③布朗运动是由成千上万个分子组成的“分子集团”即固体颗粒的运动,布朗运动的无规则性是液体(气体)分子运动无规则性的反映。

(3)热运动

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和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激烈。

分子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3.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

(1)物质分子间存在空隙,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实际表现出的分子力是引力和斥力的合力。

(2)分子力随分子间距离变化的关系: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斥力比引力变化的快。

(3)分子力与分子间距离关系图线

由分子间的作用力与分子间距离关系图线(如图11-1-1所示)可知:

图11-1-1

当r=r0时,F引=F斥,分子力为0;

当r>r0时,F引>F斥,分子力表现为引力。

当r

当分子间距离大于10r0(约为10-9m)时,分子力很弱,可以忽略不计。

4.统计规律

由于物体是由数量极多的分子组成的,这些分子并没有统一的运动步调,单独来看,各个分子的运动都是不规则的、带有偶然性的,但从总体来看,大量分子的运动却有一定的规律,这种规律叫做统计规律。

大量分子的集体行为受到统计规律的支配。

[试一试]

1.如图11-1-2所示,甲分子固定在坐标原点O,乙分子沿x轴运动,两分子间的分子势能Ep与两分子间距离的变化关系如图中曲线所示。

图中分子势能的最小值为-E0。

若两分子所具有的总能量为0,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11-1-2

A.乙分子在P点(x=x2)时,加速度最大

B.乙分子在P点(x=x2)时,其动能为E0

C.乙分子在Q点(x=x1)时,处于平衡状态

D.乙分子的运动范围为x≥x1

解析:

选BD x2处分子势能最小,则分子动能最大,分子力为0,加速度为0,故选项A错,B正确;因x1处分子力不为0,故不是平衡状态,选项C错误;在x1处因分子势能为零,故分子动能为零,速度为零,故乙分子会沿原路返回,故选项D正确。

温度、温标与物体的内能

  

[想一想]

物体内分子的平均动能、分子势能以及内能,在宏观上分别由什么决定?

[提示] 物体分子的平均动能由温度决定;分子势能由物体的体积决定;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温度和体积都有关系。

[记一记]

1.温度

两个系统处于热平衡时,它们具有某个“共同的热学性质”,我们把表征这一“共同热学性质”的物理量定义为温度。

一切达到热平衡的系统都具有相同的温度。

2.两种温标

摄氏温标和热力学温标。

关系:

T=t+273.15_K。

3.分子的动能

(1)分子动能是分子热运动所具有的动能。

(2)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是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的平均值,温度是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的标志。

(3)分子热运动的总动能是物体内所有分子热运动动能的总和。

4.分子的势能

(1)意义:

由于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所以分子具有由它们的相对位置决定的能。

(2)分子势能的决定因素

微观上——决定于分子间距离和分子排列情况;

宏观上——决定于体积和状态。

5.物体的内能

(1)等于物体中所有分子的热运动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是状态量。

(2)对于给定的物体,其内能大小由物体的温度和体积决定。

(3)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位置高低、运动速度大小无关。

[试一试]

2.1g100℃的水和1g100℃的水蒸气相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的平均动能和分子的总动能都相同

B.分子的平均动能相同,分子的总动能不同

C.内能相同

D.1g100℃的水的内能小于1g100℃的水蒸气的内能

解析:

选AD 温度相同则它们的分子平均动能相同;又因为1g水和1g水蒸气的分子数相同,因而它们的分子总动能相同,A正确、B错误;当100℃的水变成10

0℃的水蒸气时,分子间距离变大,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加,该过程吸收热量,所以1g100℃的水的内能小于1g100℃的水蒸气的内能,C错误、D正确。

热力学定律与能量守恒

  

[想一想]

蒸汽机、内燃机等热机以及电冰箱工作时都利用了气体状态变化来实现能量的转移和转化,我们把这些气体称为工质。

某热机经过一个循环后,工质从高温热源吸热Q1

,对外做功W,又向低温热源放热Q2,工质完全恢复初始状态,内能没有变化。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在工质的一个循环中,Q、Q2、W三者之间满足的关系?

热机的效率不可能达到100%,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说明了什么?

[提示] Q1-Q2=W,说明内能不能完全转化为机械能。

[记一记]

1.热力学第一定律

(1)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①做功;②热传递。

(2)热力学第一定律

①内容:

一个热力学系统的内能增量等于外界向它传递的热量与外界对它所做的功的和。

②表达式:

ΔU=Q+W。

2.热力学第二定律

(1)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种表述:

①克劳修斯表述:

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②开尔文表述:

不可能从单一热库吸收热量,使之完全变成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

或表述为“第二类永动机是不可能制成的。

(2)用熵的概念表示热力学第二定律

在任何自然过程中,一个孤立系统的总熵不会减小(填“增大”或“减小”)。

(3)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微观意义

一切自发过程总是沿着分子热运动的无序性增大的方向进行。

3.能量守恒定律

(1)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别的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2)能源的利用

①存在能量耗散和品质下降。

②重视利用能源时对环境的影响。

③要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水流能等)。

[试一试]

3.关于热力学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温度可以降到0K

B.物体从单一热源吸收的热量可全部用于做功

C.吸收了热量的物体,其内能一定增加

D.压缩气体总能使气体的温度升高

解析:

选B 0K是绝对零度,不可能达到,A项错;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C、D选项错;故选B。

微观量的估算

1.分子模型

物质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情况,不同物态下应将分子看成不同的模型。

(1)固体、液体分子一个一个紧密排列,可将分子看成球形或立方体形,如图11-1-3所示,分子间距等于小球的直径或立方体的棱长,所以d=

(球体模型)或d=

(立方体模型)。

图11-1-3

(2)气体分子不是一个一个紧密排列的,它们之间的距离很大,所以气体分子的大小不等于分子所占有的平均空间。

如图11-1-4所示,此时每个分子占有的空间视为棱长为d的立方体,所以d=

图11-1-4

2.微观量

分子体积V0、分子直径d、分子质量m。

3.宏观量

物体体积V、摩尔体积Vmol、物体的质量M、摩尔质量Mmol、物体的密度ρ。

4.关系

(1)分子的质量:

m=

(2)分子的体积:

V0=

对气体,V0表示分子占据的空间。

(3)物体所含的分子数:

n=

·NA=

·NA,或n=

·NA=

·NA。

[例1] (2012·云南部分名校联考)“水立方”国家游泳中心是北京为2008年夏季奥运会修建的主游泳馆。

水立方游泳馆共有8条泳道的国际标准比赛用游泳池,游泳池长50m、宽25m、水深3m。

设水的摩尔质量为M=1.8×10-2kg/mol,试估算该游泳池中水分子数。

[尝试解题]

游泳池中水体积V=50×25×3m3=3750m3,质量m=ρV=1.0×103×3750kg=3.75×106kg,物质的量为n=m/M=2.1×108mol,该游泳池中水分子数N=nNA=2.1×108×6×1023=1.26×1032。

[答案] 1.26×1032

分子力、分子势能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

1.分子力与分子势能

名称

项目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F

分子势能Ep与分子间距的关系

图象

随分子间距的变化情况

r

F引和F斥都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距离的减小而增大,F引

r增大,斥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少

r减小,斥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加

r>r0

F引和F斥都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距离的减小而增大,F引>F斥,F表现为引力

r增大,引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加

r减小,引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少

r=r0

F引=F斥,F=0

分子势能最小,但不为零

r>10r0(10-9m)

F引和F斥都已十分微弱,可以认为分子间没有相互作用力

分子势能为零

[例2] 下列关于分子力和分子势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分子力表现为引力时,分子力和分子势能总是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增大

B.当分子力表现为引力时,分子力和分子势能总是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C.当分子力表现为斥力时,分子力和分子势能总是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

D.当分子力表现为斥力时,分子力和分子势能总是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减小

[尝试解题]

当分子间距为r0时为平衡位置,当r>r0时分子间表现为引力,且其随r的增大而先增大后减小,一直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大,故A、B错;当r

[答案] C

(1)分子势能在平衡位置有最小值,无论分子间距离如何变化,靠近平衡位置,分子势能减小,反之增大。

(2)判断分子势能的变化有两种方法:

①看分子力的做功情况。

②直接由分子势能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图线判断,但要注意其和分子力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图线的区别。

热力学定律的应用

1.对热力学第一定律的理解

(1)热力学第一定律不仅反映了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改变内能的过程是等效的,而且给出了内能的变化量和做功与热传递之间的定量关系。

此定律是标量式,应用时功、内能、热量的单位应统一为国际单位焦耳。

(2)对公式ΔU=Q+W符号的规定:

符号

W

Q

ΔU

外界对物体做功

物体吸收热量

内能增加

物体对外界做功

物体放出热量

内能减少

(3)几种特殊情况:

①若过程是绝热的,则Q=0,W=ΔU,外界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内能的增加;

②若过程中不做功,即W=0,,则Q=ΔU,物体吸收的热量等于物体内能的增加;

③若过程的始末状态物体的内能不变,即ΔU=0,则W+Q=0或W=-Q,外界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放出的热量。

(4)应用注意事项:

①应用热力学第一定律时要明确研究的对象是哪个物体或者是哪个热力学系统;

②应用热力学第一定律计算时,要依照符号法则代入数据,对结果的正、负也同样依照规则来解释其意义;

③分析此类问题需要注意两点,“绝热”说明与外界没有热交换,气体向真空扩散时对外不做功。

2.对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理解

(1)在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中,“自发地”、“不产生其他影响”的涵义:

①“自发地”指明了热传递等热力学宏观现象的方向性,不需要借助外界提供能量的帮助;

②“不产生其他影响”的涵义是发生的热力学宏观过程只在本系统内完成,对周围环境不产生热力学方面的影响,如吸热、放热、做功等。

(2)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实质: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每一种表述,都揭示了大量分子参与宏观过程的方向性,进而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界中进行的涉及热现象的宏观过程都具有方向性。

(3)热力学过程方向性实例:

①高温物体

低温物体

②功

③气体体积V1

气体体积V2(较大)

④不同气体A和B

混合气体AB

[例3] (2012·新课标全国卷)关于热力学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为了增加物体的内能,必须对物体做功或向它传递热量

B.对某物体做功,必定会使该物体的内能增加

C.可以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使之完全变为功

D.不可能使热量从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

E.功转变为热的实际宏观过程是不可逆过程

[尝试解题]

改变内能的方法有做功和热传递两种,所以为了增加物体的内能,必须对物体做功或向它传递热量,选项A正确;对物体做功的同时物体向外界放热,则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变或减小,选项B错误;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在对外界有影响的前提下,可以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使之完全变为功,选项C正确;在有外界做功的条件下,可以使热量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选项D错误;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选项E正确。

[答案] AC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