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级联考广东省中山市届九年级上期末数学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497492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09.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级联考广东省中山市届九年级上期末数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市级联考广东省中山市届九年级上期末数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市级联考广东省中山市届九年级上期末数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市级联考广东省中山市届九年级上期末数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市级联考广东省中山市届九年级上期末数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市级联考广东省中山市届九年级上期末数学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市级联考广东省中山市届九年级上期末数学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市级联考广东省中山市届九年级上期末数学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市级联考广东省中山市届九年级上期末数学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市级联考广东省中山市届九年级上期末数学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市级联考广东省中山市届九年级上期末数学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市级联考广东省中山市届九年级上期末数学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市级联考广东省中山市届九年级上期末数学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市级联考广东省中山市届九年级上期末数学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市级联考广东省中山市届九年级上期末数学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市级联考广东省中山市届九年级上期末数学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市级联考广东省中山市届九年级上期末数学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市级联考广东省中山市届九年级上期末数学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市级联考广东省中山市届九年级上期末数学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市级联考广东省中山市届九年级上期末数学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市级联考广东省中山市届九年级上期末数学试题.docx

《市级联考广东省中山市届九年级上期末数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级联考广东省中山市届九年级上期末数学试题.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市级联考广东省中山市届九年级上期末数学试题.docx

市级联考广东省中山市届九年级上期末数学试题

【市级联考】广东省中山市2018届九年级(上)期末数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一元二次方程x2﹣9=0的根是()

A.x=3B.x=﹣3C.x1=3,x2=﹣3D.x1=9,x2=﹣9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不可能事件发生的概率为0

B.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为

C.概率很小的事件不可能发生

D.投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100次,正面朝上的次数一定为50次

3.如图,已知AB是△ABC外接圆的直径,∠A=35°,则∠B的度数是()

A.35°B.45°C.55°D.65°

4.一元二次方程4x2+1=3x的根的情况是(  )

A.没有实数根          B.只有一个实数根          C.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D.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5.下列图案中,不能由其中一个图形通过旋转而构成的是()

A.

B.

C.

D.

6.在一个不透明的口袋中装有4个红球和若干个白球,他们除颜色外其他完全相同.通过多次摸球实验后发现,摸到红球的频率稳定在25%附近,则口袋中白球可能有()

A.6个B.15个C.13个D.12个

7.关于抛物线y=2x2﹣2x﹣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抛物线的开口向下B.抛物线经过点(2,3)

C.抛物线最低点的纵坐标是﹣3D.抛物线关于直线x=

对称

8.如图,二次函数

的图象与x轴相交于(﹣2,0)和(4,0)两点,当函数值y>0时,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A.x<﹣2B.﹣2<x<4C.x>0D.x>4

9.如图,AB是⊙O的弦,BC与⊙O相切于点B,连接OA、OB.若∠ABC=70°,则∠A等于()

A.15°B.20°C.30°D.70°

10.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函数y=mx+m(m≠0)与

(m≠0)的图象可能是()

A.

B.

C.

D.

二、填空题

11.已知m是方程x2﹣x﹣3=0的一个根,则m2﹣m+9的值等于______.

12.从﹣3,π,|﹣4|,

,5这五个实数中随机取出一个数,这个数大于2的概率是___.

13.半径为2的圆的内接正方形的面积是____.

14.在双曲线

的每个分支上,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增大而增大,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15.如图是一个圆锥的展开图,如果扇形的圆心角等于90°,扇形的半径为6cm,则圆锥底面圆的半径是______cm.

16.如图,□ABCD绕点A逆时针旋转30°,得到□AB′C′D′(点B′与点B是对应点,点C′与点C是对应点,点D′与点D是对应点),点B′恰好落在BC边上,则∠C=

三、解答题

17.解方程:

x2﹣

x=0.

18.已知抛物线y=x2+mx﹣5与x轴的一个交点是(1,0).

(1)求m值.

(2)用配方法求这条抛物线的顶点坐标.

19.如图,每一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的三个顶点都在格点上,以点O为坐标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1)画出将△ABC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后的△A1B1C1;

(2)画出△ABC关于点O对称的△A2B2C2.

20.如图,AB是⊙O的直径,AB=12,弦CD⊥AB于点E,∠DAB=30°.

(1)求扇形OAC的面积;

(2)求弦CD的长.

21.有甲、乙两个不透明的布袋,甲袋中装有3个完全相同的小球,分别标有数字1,2,3;乙袋中装有3个完全相同的小球,分别标有数字﹣1,﹣2,﹣3,现从甲袋中随机摸出一个小球,将标有的数字记录为x,再从乙袋中随机摸出一个小球,将标有的数字记录为y,确定点M的坐标为(x,y).

(1)用树状图或列表法列举点M所有可能的坐标;

(2)求点M(x,y)在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上的概率.

22.如图,直线y=3x与双曲线y=

相交于点A,B,点C的坐标是(-4,0),且AO=AC.

(1)求双曲线的解析式.

(2)已知A、B两点关于原点对称,求△ABC的面积.

23.如图,有一块长为21m、宽为10m的矩形空地,计划在其中修建两块相同的矩形绿地,两块绿地之间及周边留有宽度相等的人行通道,且人行通道的宽度不能超过3米.

(1)如果两块绿地的面积之和为90m2,求人行通道的宽度;

(2)能否改变人行通道的宽度,使得每块绿地的宽与长之比等于3:

5,请说明理由.

24.如图1,▱AOBC的顶点A、B、C在⊙O上,点D、E分别在BO、AO的延长线上,且OD=2OB,OE=2OA,连接DE.

(1)求∠AOB的度数;

(2)求证:

DE是⊙O的切线;

(3)如图2,设直线DE与⊙O相切于点F,连接AD、BF,判断线段AD与BF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25.已知抛物线y=ax2+bx+3经过点A(﹣1,0)、B(3,0),且与y轴交于点C,抛物线的对称轴与x轴交于点D.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点P是y轴正半轴上的一个动点,连结DP,将线段DP绕着点D顺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DE,点P的对应点E恰好落在抛物线上,求出此时点P的坐标;

(3)点M(m,n)是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连接MD,把MD2表示成自变量n的函数,并求出MD2取得最小值时点M的坐标.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试题分析:

∵x2﹣9=0,∴x2=9,∴x=±3,故选C.

考点:

解一元二次方程-直接开平方法.

2.A

【解析】

试题分析:

不可能事件发生的概率为0,故A正确;

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为在0到1之间,故B错误;

概率很小的事件也可能发生,故C错误;

投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100次,正面向上的次数为50次是随机事件,D错误;

故选A.

考点:

随机事件.

3.C

【解析】

试题分析:

由AB是△ABC外接圆的直径,根据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可求得∠C=90°,又由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的关系即可求得∠B的度数:

∵AB是△ABC外接圆的直径,∴∠C=90°,

∵∠A=35°,∴∠B=90°﹣∠A=55°.

故选C.

考点:

1.圆周角定理;2.直角三角形两锐角的关系.

4.A

【分析】

先求出△的值,再判断出其符号即可.

【详解】

解:

原方程可化为:

4x2﹣3x+1=0,

∵△=32﹣4×4×1=-7<0,

∴方程没有实数根.

故选A.

5.C

【解析】

试题分析:

能否构成旋转,关键是看有没有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

解:

根据旋转的性质,分析图可知C不是旋转,它是轴对称的关系.

故选C.

考点:

生活中的旋转现象.

6.D

【详解】

解:

设白球个数为:

x个,

∵摸到红色球的频率稳定在25%左右,∴口袋中得到红色球的概率为25%.

,解得:

x=12.

经检验:

x=12是原方程的解

∴白球的个数为12个.

故选D.

7.D

【解析】

【分析】

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对题目中的函数解析式逐一判断即可.

【详解】

∵抛物线y=2x2﹣2x﹣3=2(x﹣

)2﹣

,2>0,

∴抛物线开口向上,故选项A错误,

当x=2时,y=2×22﹣2×2﹣3=1,故选项B错误,

抛物线最低点的纵坐标是﹣

,故选项C错误,

抛物线的对称轴是直线x=

,故选项D正确,

故选:

D.

【点睛】

本题考查二次函数的性质、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二次函数的最值,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解即可答.

8.B

【详解】

当函数值y>0时,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2<x<4.

故选B.

9.B

【解析】

∵BC与⊙O相切于点B,∴OB⊥BC.∴∠OBC=90°.

∵∠ABC=70°,∴∠OBA=∠OBC﹣∠ABC=90°﹣70°=20°.

∵OA=OB,∴∠A=∠OBA=20°.故选B.

10.D

【解析】

试题分析:

A.由反比例函数图象得m<0,则一次函数图象经过第二、三、四象限,所以A选项错误;

B.由反比例函数图象得m>0,则一次函数图象经过第一、二、三象限,所以B选项错误;

C.由反比例函数图象得m<0,则一次函数图象经过第二、三、四象限,所以C选项错误;

D.由反比例函数图象得m<0,则一次函数图象经过第一、二、三象限,所以D选项正确.

故选D.

考点: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一次函数的图象.

11.12

【解析】

【分析】

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定义得到m2﹣m=3,然后利用整体代入的方法计算m2﹣m+9的值.

【详解】

把x=m代入方程x2﹣x﹣3=0得m2﹣m﹣3=0,

所以m2﹣m=3,

所以m2﹣m+9=3+9=12.

故答案为:

12.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能使一元二次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12.

【解析】

【分析】

首先找出大于2的数字个数,进而利用概率公式求出答案.

【详解】

∵在﹣3,π,|﹣4|,,5这五个数中,π,|﹣4|,5这3个数大于2,

∴随机取出一个数,这个数大于2的概率是: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考查了概率公式,正确应用概率公式是解题的关键,用到的知识点为:

概率=所求情况数与总情况数之比.

13.8.

【解析】

试题解析:

过圆心O作OM⊥AB,

∵圆的半径为2,内接四边形是正方形,

∴∠BOA=90°,OB=OA,

∴∠OBA=∠OAB=45°,

∴22+22=AB2,

∴AB2=8,

即正方形的面积为:

8.

考点:

正多边形和圆.

14.m<﹣3

【分析】

根据在双曲线

的每个分支上,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增大而增大,可以得到m+3<0,从而可以求得m的取值范围.

【详解】

∵在双曲线

的每个分支上,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增大而增大,

∴m+3<0,

解得,m<﹣3,

故答案为m<﹣3.

【点睛】

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解答.

15.

【分析】

把的扇形的弧长等于圆锥底面周长作为相等关系,列方程求解.

【详解】

设此圆锥的底面半径为r,

根据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扇形的弧长等于圆锥底面周长可得,

2πr=

解得:

r=

cm,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考查了圆锥侧面展开扇形与底面圆之间的关系,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此扇形的弧长等于圆锥底面周长,扇形的半径等于圆锥的母线长.

16.105.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旋转可得∠BAB′=30°,AB=AB′,则∠B=75°,根据∠B+∠C=180°可得∠C=105°.

考点:

旋转图形的性质.

17.x1=0,x2=

【解析】

【分析】

先分解因式,即可得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即可

【详解】

x2﹣x=0,

x(x﹣)=0,

∴x=0或x﹣=0,

∴x1=0,x2=.

【点睛】

本题考查了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能把一元二次方程转化成一元一次方程是解题的关键.

18.

(1)4;

(2)(﹣2,﹣9).

【解析】

【分析】

(1)抛物线y=x2+mx﹣5与x轴的一个交点是(1,0),可以求得m的值;

(2)根据

(1)中m的值,可以得到该抛物线的解析式,然后根据配方法即可求得抛物线的顶点式,写出抛物线的顶点坐标.

【详解】

(1)∵抛物线y=x2+mx﹣5与x轴的一个交点是(1,0),

∴0=12+m×1﹣5,

解得,m=4,

即m的值是4;

(2)∵m=4,

∴y=x2+4x﹣5=(x+2)2﹣9,

∴该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是(﹣2,﹣9).

【点睛】

本题考查了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二次函数的性质、二次函数的三种形式,解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解答.

19.

(1)见解析;

(2)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分别作出点A,B,C绕点O逆时针旋转90°所得对应点,再顺次连接即可得;

(2)分别作出点A,B,C关于点O对称的对应点,再顺次连接即可得.

【详解】

(1)如图所示,△A1B1C1即为所求.

(2)如图所示,△A2B2C2即为所求.

【点睛】

本题考查了作图﹣旋转变换,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旋转变换的定义和性质,并据此得出变换后的对应点.

20.

(1)12π;

(2)

.

【分析】

(1)根据垂径定理得到

,根据圆周角定理求出∠CAB,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AOC,根据扇形面积公式计算;

(2)根据正弦的定义求出CE,根据垂径定理计算即可.

【详解】

(1)∵弦CD⊥AB,

∴∠CAB=∠DAB=30°,

∵OA=OC,

∴∠OCA=∠OAC=30°,

∴∠AOC=120°,

∴扇形OAC的面积=

=12π;

(2)由圆周角定理得,∠COE=2∠CAB=60°,

∴CE=OC×sin∠COE=3,

∵弦CD⊥AB,

∴CD=2CE=6.

【点睛】

本题考查了扇形面积计算,圆周角定理,垂径定理的应用,掌握扇形面积公式是解题的关键.

21.

(1)(1,﹣1),(1,﹣2),(1,﹣3),(2,﹣1),(2,﹣2),(2,﹣3),(3,﹣1),(3,﹣2),(3,﹣3);

(2)

.

【分析】

(1)根据题意可以点M的所有可能性,本题得以解决;

(2)根据

(1)中的结果和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可以得到哪个点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从而可以求相应的概率.

【详解】

(1)由题意可得,

点M的所有可能性为:

(1,﹣1),(1,﹣2),(1,﹣3),(2,﹣1),(2,﹣2),(2,﹣3),(3,﹣1),(3,﹣2),(3,﹣3);

(2)由

(1)可知,在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上点为(2,﹣3),(3,﹣2),

故点M(x,y)在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上的概率为

【点睛】

本题考查了列表法与树状图法、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解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画出相应的树状图,求出相应的概率.

22.

(1)y=

(2)24.

【解析】

【分析】

(1)根据题意求得A的横坐标,然后代入直线的解析式即可求得纵坐标,把A的坐标代入y=

,即可求得双曲线的解析式;

(2)求得B点的坐标,然后由S△ABC=S△AOC+S△BOC求得即可.

【详解】

(1)作AM⊥OC于M,

∵点C的坐标是(﹣4,0),

∴OC=4,

∵AO=AC,

∴OM=CM=2,

∴A点的横坐标为﹣2,

∵点A在直线y=3x上,

∴A(﹣2,﹣6),

∵直线y=3x与双曲线y=

相交于点A,

∴k=﹣2×(﹣6)=12,

∴双曲线的解析式为y=

(2)∵A、B两点关于原点对称,A(﹣2,﹣6),

∴B(2,6),

∴S△ABC=S△AOC+S△BOC=

×4×6+

×4×6=24.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交点问题,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得点A的坐标是解题的关键.

23.

(1)2米;

(2)不能改变人行横道的宽度使得每块绿地的宽与长之比等于3:

5.

【解析】

【分析】

(1)设人行通道的宽度为x米,将两块矩形绿地的长和宽用含有x的式子表示出来,根据“两块矩形绿地的面积共为90平方米”列出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解之即可;

(2)根据每块绿地的宽与长之比等于3:

5列出方程求得人行横道的宽度后与3米比较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

(1)设人行通道的宽度为x米,

则两块矩形绿地的长为(21﹣3x)(米),

宽为(10﹣2x)(米),

根据题意得:

(21﹣3x)(10﹣2x)=90,

解得:

x1=10(舍去),x2=2,

答:

人行通道的宽度为2米;

(2)设人行通道的宽为y米时,每块绿地的宽与长之比等于3:

5,

根据题意得:

(10﹣2y):

=3:

5,

解得:

y=

>3,

∴不能改变人行横道的宽度使得每块绿地的宽与长之比等于3:

5.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能够设出未知数并表示出矩形的长和宽,找出等量关系.

24.

(1)120°;

(2)证明见解析;(3)AD∥BF,且AD=BF.

【解析】

【分析】

(1)连接OC,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结合半径相等可得出△AOC和△BOC均为等边三角形,进而可得出∠AOC=∠BOC=60°,将其代入∠AOB=∠AOC+∠BOC中即可求出结论;

(2)由

(1)可知:

四边形AOBC为菱形,连接CO,并延长交DE于点M,连接AB交OC于点N,由OD=2OB,OE=2OA结合对顶角相等可得出△DOE∽△BOA,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出DE=2AB,OM=2ON及∠ODE=∠OBA,由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得出AB∥DE,由菱形的性质可得出ON⊥AB,OC=2ON,进而可得出OM⊥DE,OM=OC,再根据切线的定义即可证出DE是⊙O的切线;(3)连接AB,OF,根据切线的性质可得出OF⊥DE,结合OD=OE可得出DF=

DE=AB,结合AB∥DE可得出四边形ADFB为平行四边形,再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得出AD∥BF且AD=BF.

【详解】

(1)连接OC,如图3所示.

∵四边形AOBC为平行四边形,

∴AC=OB,AO=CB.

又∵OA=OC=OB,

∴△AOC和△BOC均为等边三角形,

∴∠AOC=∠BOC=60°,

∴∠AOB=∠AOC+∠BOC=120°.

(2)证明:

(1)可知:

四边形AOBC为菱形.

连接CO,并延长交DE于点M,连接AB交OC于点N,如图4所示.

∵OD=2OB,OE=2OA,∠DOE=∠BOA,

∴△DOE∽△BOA,

∴DE=2AB,OM=2ON,∠ODE=∠OBA,

∴AB∥DE.

∵四边形AOBC为菱形,

∴ON⊥AB,OC=2ON,

∴OM⊥DE,OM=OC,

∴DE是⊙O的切线.

(3)解:

AD∥BF,且AD=BF.

证明:

在图2中,连接AB,OF,如图所示.

∵直线DE与⊙O相切于点F,

∴OF⊥DE.

∵OD=OE,

∴DF=

DE=AB.

又∵AB∥DE,

∴四边形ADFB为平行四边形,

∴AD∥BF,且AD=BF.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菱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切线的定义、切线的性质以及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解题的关键是:

(1)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结合半径相等找出△AOC和△BOC均为等边三角形;

(2)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平行线的性质找出OM⊥DE且OM=OC;(3)由AB=DF及AB∥DF证出四边形ADFB为平行四边形.

25.

(1)y=﹣x2+2x+3;

(2)点P的坐标为(0,1+

);(3)MD2=n2﹣n+4;点M的坐标为(

)或(

).

【分析】

(1)根据点A,B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出抛物线的解析式;

(2)过点E作EF⊥x轴于点F,根据旋转的性质及同角的余角相等,可证出△ODP≌△FED(AAS),由抛物线的解析式可得出点D的坐标,进而可得出OD的长度,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出EF的长度,再利用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可求出DF,OP的长,结合点P在y轴正半轴即可得出点P的坐标;(3)利用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可得出m2﹣2m=3﹣n,根据点D,M的坐标,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可得出MD2=n2﹣n+4,利用配方法可得出当MD2取得最小值时n的值,再利用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即可求出当MD2取得最小值时点M的坐标.

【详解】

(1)将A(﹣1,0),B(3,0)代入y=ax2+bx+3,得:

解得: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2x+3.

(2)过点E作EF⊥x轴于点F,如图所示.

∵∠OPD+∠ODP=90°,∠ODP+∠FDE=90°,

∴∠OPD=∠FDE.

在△ODP和△FED中,

∴△ODP≌△FED(AAS),

∴DF=OP,EF=DO.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2x+3=﹣(x﹣1)2+4,

∴点D的坐标为(1,0),

∴EF=DO=1.

当y=1时,﹣x2+2x+3=1,

解得:

x1=1﹣(舍去),x2=1+,

∴DF=OP=1+,

∴点P的坐标为(0,1+).

(3)∵点M(m,n)是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

∴n=﹣m2+2m+3,

∴m2﹣2m=3﹣n.

∵点D的坐标为(1,0),

∴MD2=(m﹣1)2+(n﹣0)2=m2﹣2m+1+n2=3﹣n+1+n2=n2﹣n+4.

∵n2﹣n+4=(n﹣

)2+

∴当n=

时,MD2取得最小值,此时﹣m2+2m+3=

解得:

m1=

,m2=

∴MD2=n2﹣n+4,

当MD2取得最小值时,点M的坐标为(

)或(

).

【点睛】

本题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二次函数的最值以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解题的关键是:

(1)根据点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二次函数解析式;

(2)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求出OP的长;(3)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结合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找出MD2=n2﹣n+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