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真模拟上海市虹口区高考三模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498617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真模拟上海市虹口区高考三模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全真模拟上海市虹口区高考三模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全真模拟上海市虹口区高考三模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全真模拟上海市虹口区高考三模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全真模拟上海市虹口区高考三模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全真模拟上海市虹口区高考三模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全真模拟上海市虹口区高考三模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全真模拟上海市虹口区高考三模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全真模拟上海市虹口区高考三模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全真模拟上海市虹口区高考三模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真模拟上海市虹口区高考三模语文试题.docx

《全真模拟上海市虹口区高考三模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真模拟上海市虹口区高考三模语文试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真模拟上海市虹口区高考三模语文试题.docx

全真模拟上海市虹口区高考三模语文试题

虹口区2012学年第二学期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

语文学科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和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4.本试卷共6页。

答题时间150分钟。

试题满分150分。

一、阅读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

(16分)

汤显祖和莎士比亚(有删改)

李国文

 ⑴东西方这两位戏剧大师,实际上是毫不搭界的,但他们却难得巧合地同在公元1616年逝世。

⑵17世纪的中国,从上到下自我闭关,自我禁足,不可能知道世界之大,也不想知道这世界在发生什么变化。

因此,当然不知道有个英伦三岛,有个莎士比亚。

汤显祖若是了解他的这位外国同道如何为英镑奋斗而其乐融融,也许会选择另外一种生活方式,不活得那么累,也不会活得那么苦,那么穷了。

  ⑶莎士比亚比汤显祖幸运,因为他不是书香门第出身,不存在光宗耀祖的想法,这个手套匠的儿子,离开家乡来到伦敦谋生的时候,心态比较从容,要求也不太高。

他只是想挣钱,恰巧17世纪初的伦敦,赶上了资本主义上升期,经济的富足催动了娱乐文化事业的发展。

他一开始在剧团搭布景跑龙套,一个偶然的机会,人们发现他的编剧才能胜过了他的演技,遂让他以鹅毛笔为生,源源不断供给剧团以剧本。

他也从此财源滚滚地成为剧团的股东,成为剧场的老板。

当他再度回到家乡,已是衣锦还乡的体面乡绅,很受尊敬的地方显贵,门楣终于镶上他梦寐以求的贵族徽记。

他还向当地的圣三一教堂捐了一笔钱,不但活着的时候教堂里有他的专用祈祷座席,死后还可以很有面子地埋葬在这里。

  ⑷直到今天,莎翁故居和他的埋葬地,仍是去英国旅游者必看的景点。

  ⑸汤显祖相比之下,就有点惭愧了。

我们知道他是江西临川人,但那里已经找不到什么可供凭吊的大师遗迹了。

他这一辈子,按《明史》的说法,“蹭蹬穷老”。

他一生之不得意,第一,在于他自视甚高,开罪了张居正,很晚才得以成进士。

第二,在于他相当自负,在太常寺任礼部主事,上书万历,将万历气得跳起来。

第三,还在于他不甘落寞,“帝怒,谪徐闻典吏,稍迁遂昌知县。

”做了几年小县官,总是想回到京师,以图发展,谁知“主者议黜之,竟夺官”,从此“家居二十年”(《明史》)。

  ⑹这位大师在他弃官遂昌的那年秋天,完成了他的杰作《牡丹亭》,惊人之笔,名震天下;就在夺官受黜的那年秋天,他的《邯郸记》脱稿。

几年间,他的戏剧成就达到了巅峰。

《牡丹亭》那盛况空前的演出,达到了“京华满城说《惊梦》”的痴狂程度,当不让喜剧《温莎的风流娘儿们》在少女巷的寰球剧场演出的成功。

当其时也,汤显祖绝对应该与莎士比亚一样,接着写他的戏剧,方是正道。

可是,他志不在此,日思夜想,指望着朝廷有朝一日能重新起用他,竟放弃了这个最能表现自己艺术天才的福地。

⑺当官,或者为“仕”,对莎士比亚而言,从来不是天经地义的必须如此的人生追求。

他从到伦敦打工那天起,直到退休回乡,活了半百年纪,连个小组长也没当过。

唯一的一次接近最高权力的机会,就是詹姆士一世加冕典礼时,曾经穿上镶金边的侍从服装,戴上熊皮帽子,在他的王宫里,站过一夜岗而已。

因为他所在的剧团,已为国王所有,他不得不尽责当一回哨兵。

可他并不因此对伊丽莎白女王,对詹姆士一世,存有什么赏个官职之类的额外想法,更不会为乌纱帽之类的官场生涯,魂牵梦萦到茶饭不思的程度。

而汤显祖,直到逝世也未能达到完全彻底的清醒。

  ⑻所以,汤显祖活了66岁,只有5部戏剧。

莎士比亚活了52岁,【】写出了37部戏剧,【】正如他的同时代人本·琼森所预言,莎士比亚“不属于一个时代,而是属于所有的世纪”那样,产生了全球范围的巨大影响。

汤显祖与他联袂西行的偶然也许并无深意,但引发我们中国人思索的是,为什么在舞台这个特殊空间的创造性上,汤的完美,汤的才分,并不弱于与他同时代的西方同行,却不拥有与之相称的世界性的广泛声誉呢

⑼有人统计过,汤显祖一生,从14岁补县诸生,到21岁中举,34岁中进士,科举应试几乎花费20年;从南京任太常寺博士,到遂昌县任知县,数年后弃官归里,官场生活15年。

而且,在汤显祖心目中,戏剧,末技也,只是继诗、词、古文之后的消闲活动罢了。

莎士比亚就截然不同了,他写剧本,是谋生之饭碗,呕心沥血,全力以赴;是捞钱之正道,专心致志,绝无他想。

因此,他获得成功,也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你也就能理解,为什么中国只能有汤显祖,而不能有莎士比亚了。

1.概括第⑸段的大意。

(2分)

2.下面关于莎翁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手套匠的儿子”“连个小组长也没当过”,说明他一直地位卑微。

B.“只是想挣钱”“写剧本,是谋生之饭碗”,说明他本无人生理想。

C.“很有面子地埋葬”“仍是……必看的景点”,说明他很爱慕虚荣。

D.莎翁从没想要做官,故站岗只为尽责,没有任何求官的额外想法。

3.第⑻段画线词“联袂西行”的意思是(2分)

4.能够填入第⑻段空白处的最恰当的两个关联词是(2分)

A.却因此B.却而且C.就因此D.就而且

5.第⑴段的作用有哪些(3分)

6.根据全文,从汤显祖的角度说说他未能拥有莎士比亚那样的世界性广泛声誉的原因有哪些(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

(22分)

罗丹之约(有删改)

铁凝

⑴早春的时候,差不多所有的中国人都知道罗丹作品要来中国了,他的《思想者》,他的《地狱之门》,他的《青铜时代》,他的《加莱义民》,他的《吻》……它们将先后在北京和上海展出。

⑵在法国,在巴黎瓦雷诺大街的罗丹博物馆,当坐落在庭院内的《思想者》被轻轻吊离基座装进木箱时,数百名法国艺术名人默默注视着他,无数的摄像机和照相机镜头一齐对准了他的缓缓升起。

他们为他送行,他们都知道,这座巨大的铜像斑驳的雕塑自1906年安放在这里以来,从未离开过故乡。

现在他就要出走,而且是第一次远足。

他初次远足选定的目标便是东方的中国。

⑶把法国最伟大的青铜作品介绍到具有伟大的青铜文明的古老中国,也许是再合适不过的选择了。

这又仿佛是罗丹生前的一桩心愿,因为神秘的东方艺术也曾经给过他强烈的震撼。

⑷于是我便乘火车去北京看罗丹。

⑸小时候我就看过罗丹,当然那只是些印刷品。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件是身披宽大睡袍,显出任意散漫着的巴尔扎克;一件是筋肉松弛的裸体雨果。

少不更事的我曾经很不明白为什么罗丹要将两位大作家弄成这样。

在孩子的眼中,他对他们二位显得太随意了。

成人之后才发觉罗丹是多么坦率地对待了他这两位法国朋友,而他这两位朋友又是多么坦率地要求罗丹把他们弄成这样。

据说,巴尔扎克认为罗丹只有把他弄成这模样,他才是真正的巴尔扎克。

于是至今每当人们提及巴尔扎克和雨果时,我眼前掠过的首先不是他们的著作,而是罗丹手下的那个“他们”。

我想这便是他们作为艺术家和作家的共同卓识与见地吧,是这掠夺了观众的记忆。

罗丹具备这种力量,他掠夺了我的记忆,他在我心中就日渐伟大起来;他占有了我的记忆,我的记忆里便永远有了罗丹。

⑹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我在中国美术馆门前安静地排着队等待购买门票。

长长的队伍一直保持了少有的顺和与规矩,似乎来看罗丹的人们是有约在先的,人们在一瞬间变得相互友好和理解了。

⑺然后我首先看见了“思想者”,他被安放在美术馆庭院的正中,他正面向着熙熙攘攘的大街和一片片古老的灰瓦屋顶。

他坐在岩石之上,全身赤裸,蜷曲着自己;他一手握拳抵住下颚,咬肌紧张地正陷入沉思。

这本是一个众人熟知的形象,这个几乎有点程式化了的姿势乍一看去,甚至没能唤起我的新奇之感。

而当我绕到他的背后时才真的激动起来,我惊讶于罗丹在思想者脊背上所倾注的良苦用心:

原来在这面宽厚、雄健的脊背上,组织明确的肌肉群如汹涌的波涛正有节律地涌动起伏,使我忽然明白了罗丹在创作之初何以能摆脱诗人但丁原型的束缚,把身着裙装、面庞清癯的苦行僧形象换成了今天的“思想者”。

在这位肌肉发达、强壮雄健的思想者身上或许融入了艺术家全部痛苦而又美好的理想吧他渴望从雄健的身体里发生雄健的思想,或者只有如此雄健的身体才有产生雄健思想的力量罗丹不忽略思想者的头颅,但他更倾心于支撑这头颅的躯干。

于是即使思想者的一面脊背也成了表现这雄健思想不可缺少的因素。

于是我在他的被观众冷淡着的脊背上初次发现了一个完整的思想者,在这面脊背上,他那紧张而痉挛着的每一个细胞都使我生出一种全新的幸福感。

我很为这一瞬间,这个我独自占有的瞬间而满足。

继而又想到,面对一件伟大的作品,人们都在人云亦云时,议论的或许都是它那被观众(或读者)自己程式化了的正面吧,对于它的背面却每每会粗心地忽略过去,尽管作者曾经苦心用尽地去经营它的背面。

如今一个完整的“思想者”终于给了我能够思想的力量。

⑻能够思想着是美丽的。

有力量思想的人也必是幸运的吧

⑼这幸运还在于在“思想者”面前我与我的两位几年不见的同行不期而遇。

他们也是专门乘火车赶来北京看罗丹的。

⑽我们惊喜地互相注视着,眼前掠过陌生的观众,身后有《青铜时代》《加莱义民》和克洛代尔美丽的躯干。

罗丹包围了我们,令我们忽然意识到,我们本是共同赴了罗丹之约而来,只有罗丹才有如此的魅力吸引我们从各自的城市聚到这里。

⑾我们惊喜地互相注视着,不提罗丹,也不提他为我们创造出的一切神奇。

我们甚至没说什么话,我好像害怕这份奢侈的突然消失,又仿佛在罗丹面前我们无需语言,我们都已明了思想着才是美丽的。

⑿人生的奢侈却原来是极为有限的,要紧的不在于这奢侈转瞬即逝,要紧的在于你真的奢侈过,即使罗丹已回故乡,即使友人也离你而去。

7.从语言表达角度简析第⑴段画线处。

(2分)

8.推断:

巴尔扎克对于艺术创作的理解是怎样的(3分)

9.你怎么理解作者所说的艺术家“痛苦而又美好的理想”(3分)

10.对于《思想者》,下面的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6分)

A.原型但丁,传达的是思想者的共性形象。

B.创作时受到过中国青铜神秘艺术的影响。

C.第⑵段描写动作和心理,突显对他尊崇。

D.第⑺段用比喻描写背面,正面写他雄健。

E.第⑽段定格于相见的那一瞬,大有深意。

F.从他身上能领悟到创作者必须是思想者。

11.第⑺段与末三段的叙述视角有所改变,传递的情感也有差异,请根据这两部分内容对此作出分析。

(4分)

12.标题好在哪里(4分)

(三)默写。

(任选6空填写,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6分)

13.⑴,苒苒物华休。

(柳永《八声甘州》)

 ⑵白云回望合,。

(王维《终南山》)

⑶,似诉平生不得志。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⑷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陶渊明《桃花源记》)

⑸是日也,,惠风和畅。

(王羲之《兰亭集序》)

⑹饭疏食,饮水,,乐亦在其中矣。

(《<论语>七则》)

⑺,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蝶恋花》) 

⑻身既死兮神以灵,。

(屈原《国殇》)

(四)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14—16题。

(8分)

鲁山山行

(北宋)梅尧臣

适与野情①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②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注释】①野情:

喜爱山野之情。

②熊:

一种动物,一说指大熊星座。

14.本诗记叙的是作者在时节独行鲁山的一段经历。

(1分)

15.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先陈述喜好,再以写景照应点题。

B.颈联对仗工整,多视角描写动态之景。

C.尾联问句传达焦急,声音则反衬寂静。

D.全诗语言既清新自然,又不失质朴美。

16.从情景关系角度,赏析本诗颔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

(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

(17分)

某封翁富而好德,某岁除夕,出厅事莅家燕,二婢执烛前导,过中庭,翁仰见树杪有人,即止不进,告二婢曰:

“汝等留烛于亭,吾愿留此独酌,速移樽至。

”既,翁屏退家人,仰树呼曰:

“树上君子,此间已无外人,盍下,且畅饮耶!

”树上人闻之,战栗几坠。

翁曰:

“毋恐,老夫岂忍执人者。

”其人乃下,叩首称死罪。

翁视之,邻人也,相将入亭,先酌之三杯,曰:

“汝所需若干”邻人泣告曰:

“小人有母,遇年荒,无以卒岁,素谂翁家富有,故行此不肖事。

今既不罪,尚敢他望耶”言已,声酸嘶。

翁曰:

“不能周济邻居,以至为非,老夫之过也。

今酒殽尚温,汝其饱飡,当以三十金畀汝。

卒岁之余,小作贸易,可度日矣。

勿再为此。

他人不汝恕也,且陷老母于不义。

一成为盗,没齿不能掩盖,其奈何!

”食已,乃予银,并布裹食物,送之墙下,曰:

“归遗尔母。

汝仍出此,勿使我家人知之,余亦终勿告人也。

”邻人俟母卒,弃家为僧,苦志虔修,为西湖灵隐寺方丈。

闻翁死,千里赴丧,哭不成声,且自言其事。

17.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4分)

(1)老夫岂忍执人者()

(2)不能周济邻居()

(3)他人不汝恕也()(4)归遗尔母()

18.下面加点虚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老夫之过也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

B.无以卒岁不然,籍以何至此

C.汝其饱飡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D.且陷老母于不义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

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相将入亭,先酌之三杯。

(2)一成为盗,没齿不能掩盖,其奈何!

20.文末两句表明邻居是个怎样的人(2分)

21.行善事者可以从封翁身上学习些什么请列举三种。

(3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

(11分)

菱溪石记

(北宋)欧阳修

⑴菱溪之石有六:

其四为人取去;其一差小而尤奇,亦藏民家;其最大者偃然僵卧于溪侧,以其难徙,故得独存。

每岁寒霜落,水涸而石出,溪旁人见其可怪,往往祀以为神。

⑵菱溪,按图与经皆不载。

唐会昌中,刺史李濆为《荇溪记》,云水出永阳岭,西经皇道山下。

以地求之,今无所谓荇溪者,询于滁州人,曰此溪是也。

杨行密有淮南,淮人为讳其嫌名,以荇为菱,理或然也。

⑶溪傍若有遗址,云故将刘金之宅,石即刘氏之物也。

金,伪吴时贵将,与行密俱起合肥,号三十六英雄,金其一也。

金本武夫悍卒,而乃能知爱赏奇异,为儿女子之好,岂非遭逢乱世,功成志得,骄于富贵之佚①欲而然邪想其陂池、台榭、奇木、异草,与此石称,亦一时之盛哉。

今刘氏之后散为编民,尚有居溪旁者。

⑷予感夫人物之废兴,惜其可爱而弃也,乃以三牛曳置幽谷,又索其小者,得于白塔民朱氏,遂立于(丰乐)亭之南北。

亭负城而近,以为滁人岁时嬉游之好。

⑸夫物之奇者,弃没于幽远则可惜,置之耳目,则爱者不免取之而去。

嗟夫!

⑹刘金者虽不足道,然亦可谓雄勇之士,其平生志意岂不伟哉。

及其后世,荒堙零落,至于子孙泯没而无闻,况欲长有此石乎。

用此可为富贵者之戒。

而好奇之士闻此石者,可以一赏而足,何必取而去也哉

【注释】①佚:

同“逸”,安逸。

22.第⑴段的“见其可怪”中的“其”是指(用自己的话回答)(1分)

23.对刘金其人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刘金是乱世举事的三十六位英雄之一。

B.刘金爱石是效仿爱赏奇异的孩子女人。

C.刘金曾构建陂池台榭,植种奇木异草。

D.刘金后代为平民,仍有散居在溪边的。

24.第⑵段考求溪名,是否游离于文外(2分)

25.第⑸段的作用是什么(2分)

26.概括本文主旨。

(3分)

二、作文70分

27.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当一只杯子中盛着牛奶的时候,人们会说这是牛奶;当一只杯子中盛着果汁的时候,人们会说这是果汁;只有当杯子是空的时候,人们才看到杯子,说这是一只杯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